17、隔窗看雀(二)
东营区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7隔窗看雀教案设计鄂教版

18。下列选项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是()
A。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
B。小李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19.“bì bō dàng yàng”是()
A.壁波荡漾B.碧波荡漾
20.根据课文,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玩
A。昆明湖B.小岛上
二、填空题(10题)
1.根据课文,“yí hé yuán"的汉字是颐和园
9.“园”字一共有7笔笔划(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10.“望”字是上下结构。(选择“上下”或“左右”)
三、判断题(10题)
1.“暗”,共十二画。(错)
2。课文中颐和园在北京.(对)
3。“耸”字的部首是“耳”。(对)
4。“葱郁”是动词。(错)
5。“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句话里没有错别字。(对)
6.本文的作者是叶圣陶。(错)
7。颐和园位于浙江金华。(错)
8.“横槛"的读音是“héng jiàn”。(对)
9.“漆”的部首是“木”。(错)
10。本文采用的写作手法是移步换景。(对)
四.连线题(10题)
1、根据课文把你认为搭配的组合连线
五彩的树丛
黄色的宫墙
葱郁的画廊
朱红的花香
淡淡的琉璃瓦
2、将下列括号里的字与正确的读音连线
2、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破题导入:
1、解释题意。
2、质疑:看到了什么?为什么隔窗看?有什么感受?……
二、自学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隔窗看雀”写了什么内容?
2、检查生字,指名回答。
隔窗看雀

它总是拣那些最细的树枝落脚, 而且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 不停地跺脚,也好像刚落上的每一根 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
仿佛一个舞蹈家,穿着漂亮的鞋 子不停地在跳。
它们从这棵树飞往另一棵树的时候,样子是 非常可爱的,途中划着几起几落的弧线。眼看着 往下栽了,它赶紧扇动几下小翅膀,往高处飞, 就像一团扔出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新被 扔高。
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 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 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它总是拣那些最细的树枝落脚, 而且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 不停地跺脚,也好像刚落上的每一根 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
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 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 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 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 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 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 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 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 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
它不会翱翔,也不会盘旋,它不能 像那些大的禽类那样顺着气流,直上 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
它翱翔,也盘旋,它善于顺着气流, 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瞰或大航行。
眼看着往下栽了,它赶紧扇动 几下小翅膀,往高处飞,就像一团 扔出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然重 新被扔高。
它翱翔,也盘旋,它善于顺着气 流,直上白云苍穹,作大俯瞰或大航 行。
17 隔 窗 看 雀
它总是拣那些最细的树枝落脚,而且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 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也好像刚落上的每一根细枝都不是它要找 的那枝。
小学五年级语文《隔窗看雀》教案及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隔窗看雀》教案及反思《隔窗看雀》一文是我国现代诗人周涛写的一篇哲理小品文。
向我们介绍了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地自由地活着这样一种特质。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隔窗看雀》教案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隔窗看雀》教案学习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4、通过细腻的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品读麻雀飞行时的不知疲倦和样子的可爱,感受它生活的平凡、忙碌与快乐。
教学难点: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教时:一课时教程:一、破题导入:1、解释题意。
2、质疑:看到了什么?为什么隔窗看?有什么感受?……二、自学感知:1、自渎课文思考:文章围绕“隔窗看雀”写了什么内容?2、检查生字,指名回答。
三、点拨交流:学习“行动、样子”部分。
(默读勾画)1、我看到了什么?(谈完就让学生读)⑴腿跳:抓“不停、好象”指导⑵尾翘:⑶身体飞:抓“常常、一模一样、非常可爱”指导2、麻雀这样的行为举止给我留下了怎样的感觉?(不知疲倦、可爱、充满生机和活力等)师:仅仅给我这样的感觉吗?学习“思索”部分(默读勾画)1、品读“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⑴解读表层意思⑵联系上、下文理解①忙碌:不停地飞来跳去、“低飞、跳跃……活着”(省略了什么)②平庸:“不会,也不会,不能,从…到、从…到,市井、那么、连”2、师:在作者心里,麻雀是生活的强者,是人类生活的活标点。
3、读读第九段,想象画面: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喜欢麻雀)为何这样喜欢?(喜欢它的样子,它对生活的态度)它对生活是怎样的态度?(“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在平凡中忙碌着,在忙碌中快乐地生活”)现在,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联系全文和实际谈)四、总结提升1、师:现在,你们认为我搁窗看的究竟是什么?(对生活的态度,再次朗读“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在平凡中忙碌着,在忙碌中快乐地生活”)2、此刻,你们对麻雀有了什么新看法?板书: 17隔窗看雀腿跳尾翘身体飞 (所看)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 (所感)小学五年级语文《隔窗看雀》反思一说来惭愧,今天听完杨志强老师的课,才第一次读了周涛的《隔窗看雀》一文,发现这真是一篇颇有意思的小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 17《隔窗看雀》教案 鄂教版

17隔窗看雀【教学目标】1、学会十个生字,重点指导“翘、禽、庸、栽”的写法;理解“忙碌、羞愧、平庸、自卑、幼稚”等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味语言,想象画面,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掌握边读边想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4、从作者观察和描写麻雀的写法中受到启发,模仿描写小动物。
【教学重点】体会麻雀在平凡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教学难点】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
整篇文章的教学,我分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重点落实教学目标1,初步落实教学目标4,整体感知全文,理解麻雀的忙碌和平庸;第二课时重点落实教学目标2、3,理解“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含义。
二教法学法我始终牢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就要有语文味,语言学习就是要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而教法和学法往往是相互交融的。
因此,我选择了如下的方法。
CAI出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抓词扣句体会情感以读代讲引发共鸣创设情境想象补白拓展练习深化感悟三教学设计教学中,我紧紧抓住“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这个中心句上牵下联,层层剥笋认识麻雀的形象,理解句子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CAI:激趣整体感知雀儿巧妙登台课中练笔铺垫雀儿跃然眼前抓词扣句体会雀儿深铭心中图文并茂想象雀儿点缀生活隔窗放飞思想雀儿唤醒生命第一个环节:激趣整体感知,雀儿巧妙登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开课时,我分步板书“雀”字,由“小”和“隹”合起来就是“雀”,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和平时生活,初步认识麻雀的形象:一种很小的、短尾巴的鸟。
紧接着是对课文整体感知。
师生交流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归纳出文章写了麻雀:“忙碌平庸、不羞愧不自卑、点缀生活”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最后是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麻雀外在的生活情态,感受它的“忙碌、平庸”进入到第二个环节:课中练笔铺垫雀儿跃然眼前课堂上,我由学生质疑入手,提出第一个层面的问题: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麻雀的“忙碌、平庸”?默读课文,圈点批注,集体交流:首先感受麻雀的“忙碌”。
17隔窗看雀

• 周涛,男,(1946—),当 代著名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 生于北京,1955年迁居新疆。现 为兰州军区创作室主任、一级作 家,新疆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 席。著有诗集《神山》、《野马 群》,散文集《稀世之鸟》、 《游牧长城》《兀立荒原》等。 周涛的散文多取材于西北边疆生 活,开掘、张扬在极度艰难中谋 求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韧性,传达 了一种真正的西部精神,格调雄 壮冷峻,气势沉雄、意蕴深远、 笔力雄健。 周涛的散文都贯穿 了一个大的主题—对生命的颂赞、 崇敬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与参悟。
跺脚 栽树 羞愧 瞧见
一翘一翘 飞禽 平庸
弧线 忙碌 幼稚
跺脚 栽树 羞愧 瞧见
一翘一翘 飞禽 平庸
弧线 忙碌 幼稚
比一比:
麻雀不知道累。 它不知道累。 读一读,你有什么感觉?
它总是拣那些最细的树枝 落脚,而且不停地 跳,仿佛 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的跺 脚…… 它拣那些最细的树枝落 脚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 跺脚……
眼看着往下栽了,它 赶紧扇动几下小翅膀,往 高处飞,就像一团扔出去 的东西在降落的弧线上突 然重新被扔高。
低飞、跳跃、啄食、梳 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 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 欢快,有有责任感的孵蛋和 育雏……活着。
它总是拣那些最细的树枝落脚, 而且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 在不停地跺脚,也好像刚落上的每 一根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一个 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 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号; 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 号;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 下枝时,就是分号。
其实,不管你能做什么,你 能够做什么,如果能以理解、 欣赏的目光去看周围的事物, 那么,这个世界,即便是一只 麻雀,也会变得
17《隔窗看雀》2

纱帽山小学电子教案模板(语数学科)学科:语文班级:五(2)执教者:张晓红课题17《隔窗看雀》2 主备教师韩新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感悟课文。
难点感悟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共案部分二次备课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5自然段的内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概括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读了这部分内容后,眼前出现的画面。
3.老师总结:总是不停地低飞,不停地跳跃,不停地啄食,唧唧喳喳的叫声总在我们耳边回响,它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线,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
然而,这样熟悉的小鸟,又的确从来没有引起过我们的注意。
为什么?相机板书:忙碌平庸二、读悟结合,审视麻雀。
1.品味文字,体会麻雀的“不羞愧”和“不自卑”。
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让你读出麻雀的“不羞愧”与“不自卑”呢?请你读读课文,在相关的句子下面做记号。
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体会麻雀的不羞愧;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体会麻雀的不自卑。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深刻感受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体会麻雀对平凡生活热爱的形象。
三、品读涵咏,赏析语段学习第9自然段,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和新妙的比喻。
1.作者把麻雀比喻成什么?标点的作用是什么?2.作者把麻雀比喻成标点的妙处体现在哪些方面?(从形象和情感两个方面品味)3.鼓励学生用最美的声音读好这一段。
四、拓展延伸,直面主题。
1.小结学习的内容。
2.课件出示大雁与麻雀并存画面。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了两种鸟,一种是大鹏,一种是小雀,这就是扶摇直上的大鹏,这就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
17隔窗看雀解析

它总是拣(jiǎn)那些最细的树枝落脚, 而且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 跺脚,也好像刚落上的每一根细枝都不是它 要找的那枝。
把麻雀当做作让人来写,写得活泼生动, 表达出了麻雀的欢快。
它是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 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某一个墙头上时,是句 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上时,是省略号;一对 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教师小结:
麻雀虽小,落在电线上就是近视眼 中的一个黑点,连逗号和句号都看不清 楚,是多么平凡普通。但它不羞愧,不 自卑。自尊自爱,仍然生活于市井之间 自得其乐,仍然充满责任感地履行自己 的职责和义务。
3、刚才我们走进了麻雀的生活,感受了麻雀 “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生活态度。 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作者奇特 的想象,精妙的比喻。 n)那样顺着气流,直上白云苍穹之间,作大俯 瞰(kàn)或大航行。它从一棵树到另一棵树,从一个
楼檐到另一个檐台,与人共存,生存于市井之间,忙
碌(lù)而不羞愧,平庸(yōnɡ)而不卑(bēi)。
指导朗读
麻雀虽然忙碌,但却很快乐, 麻雀虽小但他却肩负着生活的 责任。他勇敢、坚强、乐观的 生活着也给人们带来了乐趣。
跳跃 尾翘 飞行
它常常毫无缘由地噗的一声就飞走了,忽然又毫无 缘由地飞回来。
它们从这棵树飞往另一棵树的时候,样子非常可 爱。……就像一团被扔出去的东西……
它总是拣(jiǎn)那些最细的树枝落脚,而且
▲▲
不停地跳,仿佛一个冻脚的人在不停地跺脚,也好
▲▲▲
▲▲▲
像刚落上的每一根细枝都不是它要找的那枝。
它会些什么,又只能做些什么呢?你能结 合课文内容,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它不会____,也不会____,不能____, 它只会____,只会____,只能_____, 与大禽类相比,它是多么平庸呀!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7隔窗看雀|鄂教版含答案

《隔窗看雀》同步练习一、看拼音、写汉字。
1.胸pú() 2.面包zhā()3.白huà()树 4.c héng()实5.huò()者6.wǎn()转二、解释下列词语。
1.婉转2.自言自语3.诚实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地歌唱,非常()。
列宁()走到白桦树下,()要()下来,()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四、课文理解。
课文如何通过言语和神态表现小男孩的心理活动?把相关句子及重点词语划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一、看拼音、写汉字。
1.脯2.渣3.桦4.诚5.或6.婉二、解释下列词语。
1.婉转:(1)说话含蓄、曲折而温和。
(2)声音委婉而动听。
2.自言自语:独自一个人说话。
3.诚实:内心与言行一致,不虚假。
课后能力提升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婉转2.惹人喜爱3.每次4.都5.停6.仰望7.经常四、课文理解。
(1)“没……我没看见”说明他心虚,知道自己做错了事。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说明他决心知错就改。
(3)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说明他做错了事,感到愧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引导学生品读麻雀飞行时的不知疲倦和样子的可爱,感受它生活的平凡、忙碌与快乐。
难点
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教学
准备
课件
方法和
手段
引导,点拨
教师导
学生学
批注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1—5自然段的内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2.概括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读了这部分内容后,眼前出现的画面。
三、品读涵咏,赏析语段
学习第9自然段,体会作者奇特的想象和新妙的比喻。
1.作者把麻雀比喻成什么?标点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把麻雀比喻成标点的妙处体现在哪些方面?(从形象和情感两个方面品味)
3.鼓励学生用最美的声音读好这一段。
四、拓展延伸,直面主题。
1.小结学习的内容。
2.课件出示大雁与麻雀并存画面。庄子在《逍遥游》里说了两种鸟,一种是大鹏,一种是小雀,这就是扶摇直上的大鹏,这就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如果你是鸟,愿意做哪一种呢?
学生自由谈:如果我是一只鸟,我愿意做________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总结全文,直面主题:
不管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够做成什么,如果能以理解、欣赏、热爱的目光去对待周围的事物,那么,这个世界,即便是一只平庸的麻雀,也会变得非常可爱。
——祝愿亲爱的同学,用你们乐于的生活方式,找到属于自己真正快乐的生活!
安仁县清溪中小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
课题:
17、隔窗看雀
第2课时
总序第课时
审核人:
编写人:段燕燕
编写时间:
执行人
执行时间
学
习
目
标
1.学会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正确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以及麻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4、通过细腻的语言文字想象画面,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五、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练笔,心语独白:我是一只……
六、板书设计:
学生自读自悟,体会麻雀的“不羞愧”与“不自卑”
学生用最美的声音读好这一段
教师导
学生学
和句子——“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体会麻雀的不羞愧;
抓住文中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有责任感地孵蛋和育雏……活着”,体会麻雀的不自卑。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深刻感受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可贵品质,体会麻雀对平凡生活热爱的形象。
3.老师总结:总是不停地低飞,不停地跳跃,不停地啄食,唧唧喳喳的叫声总在我们耳边回响,它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视线,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然而,这样熟悉的小鸟,又的确从来没有引起过我们的注意。为什么?
相机板书:忙碌平庸
二、读悟结合,审视麻雀。
1.品味文字,体会麻雀的“不羞愧”和“不自卑”。
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让你读出麻雀的“不羞愧”与“不自卑”呢?请你读读课文,在相关的句子下面做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