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送元二使安西

合集下载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此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整体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原文及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原文及翻译

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原文及翻译送元二使安西的古诗原文及翻译《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诗。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作者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清晨细雨打湿了渭城浮尘;青砖绿瓦旅店和周围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唐代大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

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

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

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

《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及注释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及注释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及注释《送元二使安西》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一首佳作。

《送元二使安西》此诗前两句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依依惜别之情,颈联直接描写了眼前将行之景,表达了难舍难分之情。

尾联点明伤别的原因。

作品原文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条显得格外清新明净。

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注释: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轻尘:指烟灰般很轻的尘土。

故人:老朋友,旧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更尽:请君更尽一杯酒的略写,更尽一词可译作更喝完,更能体现出依依惜别的情谊。

鉴赏: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送元二使安西体裁:诗题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名字:王维年代:唐代描述: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翻译: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原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赏析二:思想内容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朋友饯行时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恋恋不舍之情。

赏析三:艺术特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指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而送别的时候,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把雨澄尘而不湿路写的恰到好处。

客舍,原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原文: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赏析: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以行第相称,以表亲切和敬重。

元二是奉命出使,出使地点是安西,今新疆库车一带,唐朝在那里设有安西都护府。

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

渭城,是秦朝都城咸阳的故址,汉武帝元鼎三年改名渭城,是唐时送人赴西域的必经之地,位于长安西北,渭水北岸,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早晨一场濛濛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

“浥”,湿润之意,朝雨不大不小,恰到好处,足见“浥”字准确生动。

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

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舍,瓦楞青青,路边柳色,新新如洗。

诗人以景衬情,为送别创造了抒情的氛围,富于柔情之美,好象朝雨有意为客洒扫拂尘似的,显得朝雨是那么多情,然景愈有情,愈加深不忍相别的感情。

“柳”既是写景补足朝雨,点明季节,又暗寓“留”之意,“柳”与“留”谐音双关,唐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这是当时习俗。

唐诗中折柳赠别的诗句很多,如李白“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劳劳亭》),刘禹锡“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杨柳枝》)等等。

诗人通过一、二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句由写景转入送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朝代:唐朝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及注释: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赏析:这首《渭城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

当时的社会,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据《资治通鉴》756年(至德元年)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

”757年(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

”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兵力大量外调,而此诗约作于作者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

当王维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也考虑到了战争将对他们未来所产生的影响。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翻译及赏析2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送元二使安西创作背景这首《渭城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在“安史之乱”以后。

唐诗三百首送元二使安西原文与解析

唐诗三百首送元二使安西原文与解析

唐诗三百首送元二使安西原文与解析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一首备受赞誉的作品即是《送元二使安西》。

这首诗由王之涣所创作,描绘了唐代中国人民对
远行使者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以及对其的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早晨的渭城,朝雨洗涤了轻薄的尘土,使整个
城市呈现出一片清新的景象。

青青的柳树似乎也是新近生长的,给客
人的旅途增添了一丝生机和希望。

诗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使者的愿望。

在古代,送别时通常会劝人多喝一杯酒以祝福他们的旅途顺利。

这句话也寓意
着诗人对使者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接着,“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使者走向西方的旅途
的悲凉和寂寞。

使者离开了他所熟悉的东方,前往陌生的西方,没有
任何熟悉的人陪伴。

该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旅行使者的祝福和思念之情,同时
通过景物的描绘和对时间和空间的刻画,使诗意更加深远。

唐诗三百首之《送元二使安西》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通过
细腻的表达和意蕴深远的诗情,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赞誉。

它的
创作背景和内容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学瑰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详细版)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详细版)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文解释】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

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繁茂起来。“一岁一枯荣”,道出草秋枯 春荣、岁岁循环不已的生长规律。作者不 说“荣枯”,而说“枯荣”,强调了草的 强大的生命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句解] 野火燎原,枯草成灰,却怎么也烧不尽;
春风吹拂,小草复生,大地又是一片绿色。 这两句充满哲理,告诉我们像古原草那样 具有死而复生的顽强生命力,是任何势力 也摧不垮的。
2、背诵、默写全诗。
诗歌解读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秦置咸阳县,汉代改称渭城县,唐 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陕西咸阳市 东北,渭水北岸。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君:指元二。 故人:老朋友。
更:再。 更尽:再饮完。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 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 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 之南,故称阳关。
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 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面 向西,故而说是“西辞”。
“烟花三月”传神地写出了三月的扬 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句诗的意思是: 我伫(zhù)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
船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注释] 侵:蔓延,长满。 荒芜。
读出依依惜别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合作学习,情景再现
展开想象: 诗人当时怎样 “劝君”,他 和朋友各说了 些什么话,做 了什么动作, 他们的心情怎 么样?
课堂练笔
时间不早了,元二就要离开渭城到 遥远的西域……
(写一写诗人和朋友把酒话别的场景)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体会诗情
读了诗歌,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从这个画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和同 桌说一说,再发言。
资料补充
资料补充
阳关是中国古 代陆路对外交通的 咽喉之地,位于今 天甘肃省敦煌市西 南的古董滩附近, 因为在玉门关之南 而得名。和玉门关 同为当时对西域地 区的要道关口。
深情诵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曲离歌两行泪, 不知何地再逢君。 ——韦庄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王勃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课后作业
1、根据“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个场景 展开联想,写一篇小作文。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初步感知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读出节奏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诵读接力
送元二使安西

赋 得 古 原 草 送 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歌解读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注释] 离离:繁盛的样子。 原:原野。 枯荣:指草的枯萎和茂盛。
[句解] 原野上的青草茂盛,一年一度枯了又会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自由读,思考:围绕一个“送” 字,你能从诗中提取哪些信息?
送别的对象 元二 送别的地点 渭城 送别的时间 朝雨 送别的环境 客舍青、柳色新
送别的行为 劝酒
理解诗意
结合诗歌的注释,说一说 每句诗的大概意思。
再读感知
送元二使安西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 《蜀道难》《将进酒》。
人物简介
孟浩然(689—— 740),字浩然,以写田园
山水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 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 孟”。存诗260多首,多为 五言律诗。他的山水诗多是 写他故乡襄阳的名胜。孟诗 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 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 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 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
“尽”字和“唯” 字将孤帆远去、江流 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 目驻神驰的情形巧妙 的展现出来。
品读感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语言 凝炼,感情真挚。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 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写出了作者对好友 的一片深情。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字词释义
❖ 黄鹤楼:楼名,在今武汉。 ❖ 之:去,到。 ❖ 故人:这里指老朋友。 ❖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诗歌解读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句诗的意思是: 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
第15课 古诗三首
请你欣赏



使
【 唐
安 西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祖 籍山西祁县,唐代诗人、 画家,人称“诗佛”。 他的诗与孟浩然齐名, 并称“王孟”。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田园乐
唐 王维
填空练习
❖ “之”的意思是( 去 )。
❖ “广陵”是现在的( 扬州 )。
❖ “烟花”指( 艳丽的春景 )。
❖ “故人”是老朋友,这里指( 因为( 孟浩然是由西向东行 西辞”。
孟浩然 )。 ),所以说“
❖ “尽”是( 消失 )。
❖ “唯”是( 只
)。
❖ “天际”是( 天边 )。
❖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老朋友( 依依惜别 )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西 出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整首诗完整解释:
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 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西出阳关 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 “诗仙”之称。中国历史上 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