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中外人物评说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第1课先师孔子
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

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第1课先师孔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孔子的生平及主要活动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和主张分析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及师生搜集的其他课程资料,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综合、分析等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2.在阅读、分析材料和分组讨论与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对孔子的主要活动、思想及主张的学习、探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社会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
2.通过本节教学,让学生获取更多的人生经验和人生智慧。
教学重点:孔子的主要思想及政治主张孔子及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教学难点:孔子的生活经历对其思想主张的形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教学方式:采用师生讲授、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
以教师分析为主,辅以师生的交互讨论。
教学用具:采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1.通过多途径寻找与孔子有关的资料,以扩充知识、以利于主动学习。
2.阅读本课教材的内容。
3.分类整理搜集到的有关史实。
二、导入新课教学导言:你所知道的古代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都有谁?他们有何共同之处?孔子的人生轨迹如何?他的思想是怎样形成的?这些思想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情景营造:用大屏幕打出古代东西方著名思想家图像。
设计意图:用这种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结构(一)孔子其人1.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2.幼时家贫好学3.青年远大报负4.成年收徒办学,从事政治活动5.周游列国,宣扬政治理想6.整理典籍,传于后世(二)思想主张1.仁者爱人“忠恕”之道2.克己复礼“正名”主张3.中庸之道4.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原则(三)地位及影响1.“万世师表”2.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3.对世界:①亚洲②西欧四、师生互动(一)孔子其人情景营造:用多媒体课件打出《孔子》像和《尼丘山夫子洞》。
第一单元第1课先师孔子课件(21张)-岳麓版选修四

叁
再回人间
理性回归:由圣入凡
(我)比较多疑,凡是热闹的东西,我都怀疑。 比如现在的“孔子热”,我就怀疑。我读《论语》, 是为了破除迷信。第一破,就是“圣人”。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论语·述而》:“子曰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开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夫孔子诚教育家也,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批孟扬荀:“荀与孟同时,其才具美,其文更雄杰,其用之更
批董仲舒:“夫欲正义,是利之也。
第一破,就是“圣人”。
通达而不迂,不晓当时何以独抑荀而扬孟轲也。” ……四十多年前,我在《新青年》杂志上开始提倡白话文学的运动,……现在在四十年之后,我还忘不了独秀这一句话,我还觉得这种“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
我给各位中国少年介绍这位“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 雄——吴又陵先生!
——胡适《吴虞文录·序》
“打孔家店”与“打倒孔家店”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盖主 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理之自然,无足怪者。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批判封建礼教对新文化的阻碍
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四十多年前,我 在《新青年》杂志上开始提倡白话文学的运动, ……现在在四十年之后,我还忘不了独秀这一句话 ,我还觉得这种“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很不容忍的态度……
春秋-秦代孔子:一介儒生
夫孔子诚政治家也,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 以儒家思想巩固历代封建统治
批董仲舒:“夫欲正义,是利之也。若不谋利,不可正矣。”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一、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春秋末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2、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社会状况: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4、文化上:学术下移,“士”阶层出现。
(二)、成就:『思考』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背景:春秋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目的: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1、开创儒家思想(基本思想和主张)①礼:即周礼,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②仁:即仁者爱人;对统治者: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和刑杀。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
对普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③中庸:在协调礼与仁的关系上,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④三者之间的关系:“仁”是核心,属于伦理范畴;礼是表现,属政治范畴;两者结合不可分割;用“中庸”来协调“仁”和“礼”的关系,用“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
2、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②教育内容:《诗》《书》《礼》《乐》《忆》《春秋》;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③教育目标:“成人”、成“君子”;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⑤办学形式:收徒讲学,开创私学。
3、整理文化典籍:“六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他的思想被弟子们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局限性:目的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具有阶级局限性。
(四)、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五)、影响:1、对中国:①文化上:《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②思想上:儒家思想的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③教育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如开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一、孔子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 (2)“周礼尽在鲁”影响: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2、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主要内容:A思想:(1)“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
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核心:仁。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3)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B政治: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C教育:(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
3.地位和影响:A对中国:(1)思想方面:孔子创立儒学,,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教育方面: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知识要点

1主要活动:①军事起家:独特的性格;军事生涯的开始;在土伦战役,保卫巴黎和远征意大利过程中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法国的最高军事统帅.②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雾月政变和拿破仑称帝;《法国民法典》.③从帝国皇帝到孤岛囚徒:扫荡封建势力称霸欧洲大陆;两次退位.
2,评价: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最早的乌托邦思想.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影响深远.他的思想是人类宝贵遗产.
第3课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注意:三者思想的比较.
1,主要思想:①哲学: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②政治: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③伦理:中道理论;④教育: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2,评价:①华盛顿是美国开国元勋,在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功绩卓著.②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③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不再次连任,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树立了范例.④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16课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注意:毛泽东是让中国的站起来,而邓小平则是让中国人富,强起来.这也是时代给两位伟人赋予的使命.
1,主要活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文革后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注意: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朝实行的开明的对内对外政策
第1课 先师孔子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新课程导学第1课先师孔子一、孔子其人1. 孔子的出身:孔子名,字,春秋时期人。
2.孔子的求学活动:“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3.孔子的教学活动:(1)收徒授业,开创了的先河,传播和普及了文化知识(相对)。
(2)积累和总结了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
(见“教育思想”)4.孔子的政治活动:(1)从政鲁国。
(2)周游列国。
思考:为什么孔子的政治思想未能被各国接受?你如何看待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思想?5.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二、思想主张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和“”,其主要内容是“ _____ ”和“ _______ ”。
1.“仁”——仁者爱人(1)孔子提出“仁”学。
“仁”最基本的含义就是“”,仁爱的对象大大超出了;孔子进而要求统治者_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和任意刑杀;但孔子的“仁”是一种的爱。
(2)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之道。
2.“礼”——克己复礼(1)孔子讲的“_______________”,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___________制度。
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________”的主张。
正名,是用的等级名分把被破坏了的_________匡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2)孔子认为,“仁”和“礼”的关系是,只有,才能实现“”。
3.中庸之道(1)含义:孔子认为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中庸还要求,使它们。
(2)意义: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
他认为中庸是,是的依据。
4.有教无类(1)孔子主张“____________”。
他招收学生,不分贵贱,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
(2)孔子提出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主张“”。
(3)孔子主张“________________”,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特殊的方法启发诱导。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 1.1 先师孔子1 岳麓版选修4

——《论语·里仁》 材料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哀公问于有若(孔子大弟子)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
(十分之一的税)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
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
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
的原因。(7分)
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 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
语》
材料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
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材料四: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
材料一: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 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孔子的影响:
孔子在世界: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 里寻找智慧。”——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 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作为人 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伦理宣言》。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第1节《先师孔子》参考教案 岳麓版选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第1节《先师孔子》参考教案岳麓版选修4【课标要求】1、了解孔子的生平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3、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2、模拟演说,依据课本和补充的历史资料,认识孔子与同时代的其他诸子主张的异同。
3、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表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4、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2、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又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
3、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4中外人物评说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第1课先师孔
子测试题 2019.9
1,牛顿力学在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地位是()
A.它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
B.海、冥二星的发现证明其预见性、科学性
C.伽利略的成就为其创立奠定基础
D.它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这一观点反映了加尔文()
A.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
C.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进行辩护
D.主张没收天主教会的大量土地以及财产
3,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
”上述材料反映的主张是()
A.天赋人权说B.社会契约论
C.主权在民说D.三权分立说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这样诙谐地评价康有为的思想:他给孔子穿上了西装,“孔圣人”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维新思想的先师。
依据材料概括解康有为思想的特点,他的目的何在?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对孔孟之道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使“至圣先师”威风扫地。
(2)依据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批孔的思想条件是什么?材料中的口号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什么缺陷?
材料三
2006年是孔子诞辰2557周年,在山东曲阜举行了2006年孔庙祭孔大典活动。
2006年祭孔的主题是“同根一脉,两岸祭孔”。
这是50多年来海
峡两岸历史上第一次携手共祭中华民族的文化先哲。
(3)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简述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4)从经济、文化的角度,你认为2006年祭孔活动两岸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5)结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谈谈你的认识。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海国图志》
材料一的作者是谁?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引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2)在材料二思想的推动下,发生了什么政治运动?这一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一)驱除鞑虏。
……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
(二)恢复中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下地价。
其现有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3)以上材料可以概括为哪三大主义?其进步性有哪些?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1925,孙中山《致苏俄遗书》
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其革命思想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国人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五体现的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6)根据以上五则材料概括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其共同目的是什么?
6,“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7,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文中的“良知”是指()
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
8,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变得更近,由此形成()
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
9,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人们体验了传统中医的神威。
以下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D.《本草纲目》
10,《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此段话表明作者的意图是()A.发展商品经济B.重农抑商
C.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D.告诫人们要因地制宜
测试题答案
1, A
2, C
4, (1)康有为将西方进化论与中国传统儒家学说结合起来,宣传维新思想。
目的:为维新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减小阻力。
说明维新派具有软弱性。
(2)思想条件: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缺陷:对东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倾向。
(3)仁,为政以德;礼的思想;有教无类。
(4)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带动当地旅游等相关经济产业的发展。
(5)①注意对传统文化的鉴别和吸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②注意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
5, (1)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未戊戌变法;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3)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的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5)民主与科学。
冲击力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6)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学习思想,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挽救民族存亡)
6, D
7, A
8, A
10,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