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第1课 先师孔子9-岳麓版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 先师孔子课件1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的东西,这激发了中国人复兴传统文 化的强烈愿望。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拓展2 阅读下面材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 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 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上述材料表明,孔子是怎样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 答案 “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克己 复礼”,才能实现“仁”。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2.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 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但这些传统 因子已和韩国人的现代生活,以及他们从西方吸收来的现 代思想观念糅合在一起,因而不仅这些传统因子被激活 了,而且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汉流”要走向世界,也必须 走融合东西方文化、融合现当代生活的路。 ——孙逊《“韩流”与“汉流”的内涵解读》 请回答: (1)为什么“韩国文化中有着传统儒家文化的因子?” (2)从当今“韩流”的强劲发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拓展1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世
界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不断升温,“孔子热”已经成为一道
亮丽的文化景观。你如何认识这种文化现象?
答案 (1)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已渗 透到中国人思维意识的深层,对中国人的影响至深。 (2)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使国 人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需要表明自己民
第一单元 东西方先哲
第1课 先师孔子
基础导学
核心考点
教材题解
课程标准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第1课 先师孔子9-岳麓版

思想:“仁”和“礼”
政治:“为政以德” 改良政治
有教无类
教育:
因材施教 实事求是
温故知新、坚持不懈
学思结合、当仁不让
哲学:“道” 辩证法思想
政治:“无为而治”
1.选择适当的角度,就自身体会,写一篇校 园广播词《我与孔子(或老子)面对面》( 散文、诗歌等形式均可)。
2.某大导演准备拍摄电视连续剧《孔子周游 列国》,请你以美工的身份,设计一下符合 春秋时期时代背景的孔子服饰和室内环境。
以上资料体现了老子的哪些
思想?核心是什么?如何理解 ?
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出发,老子倡导怎样的治国思想 ?具体含义是什么?历史上哪个 朝代应用最为明显 ?
你如何看待这种治国方法?在 今天有无借鉴意义?
有这 老
用种 子
吗思 的
?想 话
举在 是
例现 什
说实 么
明中 意
。
思
?
老子主张“以柔克
刚”,相传老子曾经张 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 对弟子们说:“我那些 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 而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
谢谢
“有教无类”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教育思想
“ 有教无类。”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
以语上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一隅而不以三隅
反,则不复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含义:“克己复礼”
方法:“正名” “礼”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第1课 先师孔子2-岳麓版

第1课先师孔子【课标要求】1、了解孔子的生平,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3、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2、鼓励学生多渠道查阅,搜集资料,以撰写小论文,发表提纲等形式,对孔子在中外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展开研究性学习。
3、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2、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又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
3、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二)讲授新课一、孔子生平经历(一)孔子的出身1、出身家庭纥与颜氏女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
第1课先师孔子优秀教学案例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

5.教学内容与过程:结合生活实例,深入讲解儒家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儒家思想的时代价值。同时,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小结等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4.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对孔子的初步了解,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一步探究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二)讲授新知
1.孔子生平:介绍孔子的家世、生平经历,让学生了解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
2.儒家思想:详细讲解仁、义、礼、智、信等儒家要素,阐述其对个人修养和社会道德的影响。
3.孔子教育观念:讲解孔子创办私校、广收门徒的事迹,阐述其“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4.案例分析:分析孔子与弟子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教育方法和教学风格。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就“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讨论议题:每组选取一个儒家要素,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
3.分享成果: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和补充。
5.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使学生能够把握孔子思想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能力。
3.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孔子时代的教育场景,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4.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四)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安排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安排提纲陕西师大附中田春锋总体要求: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应了解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评价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并通过学习,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行为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第一讲:东西方先哲1.教学内容:第1课《先师孔子》、第2课《思想家柏拉图》、第3课《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2.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3.教学计划: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作为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杰出代表,其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泽被后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讲授时注意轴心时代概念的引入及东西方思想的异同和对后世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中外思想发展的整体认识。
4.课时安排:3课时。
第二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教学内容: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第5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6课《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2.课标要求: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3.教学计划:辩证分析杰出政治人物的历史贡献,通过秦、唐、清三个伟大帝王的历史事件介绍,树立学生对秦、唐、清时期的历史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4.课时安排:3课时。
岳麓社版选修四《先师孔子》评课稿

岳麓社版选修四《先师孔子》评课稿1. 引言本文是对岳麓社版选修四《先师孔子》课程进行评估和总结的文档。
该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先秦诸子的思想,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孔子及其思想的历史背景、内涵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修养。
本文将对该课程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2. 课程设置2.1 课程名称:先师孔子2.2 课程类型:选修课2.3 学时安排:总计40学时,每周2学时,共20周2.4 教材选择:岳麓社版《先师孔子》2.5 课程框架:•第一单元:孔子的生平与时代背景(4学时)•第二单元:经典《论语》的核心思想(8学时)•第三单元: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教育观念(12学时)•第四单元:孔子对于仁爱和礼仪的理解(8学时)•第五单元: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8学时)3. 教学目标3.1 知识层面目标:•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时代背景;•熟悉《论语》的核心思想;•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观念;•把握孔子对于仁爱和礼仪的理解;•了解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3.2 能力层面目标:•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能力,使其能够独立理解和分析《论语》等经典著作;•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对孔子思想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演讲能力,使其能够清楚地将自己对于孔子思想的理解和看法表达出来。
4. 教学内容4.1 第一单元:孔子的生平与时代背景4.1.1 孔子的家世和早年经历 - 孔子的出生背景和家族世系 - 孔子早年的求学经历和成就4.1.2 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 先秦时期的诸侯国和封建制度 - 先秦时期的社会阶级和经济发展 - 先秦时期的学术和文化环境4.2 第二单元:经典《论语》的核心思想4.2.1 《论语》的起源和作者 - 《论语》的成书背景和作者身份4.2.2 《论语》的核心理念和思想 - 孔子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 -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和典故解读 - 学生对于《论语》的个人感悟和理解4.3 第三单元:孔子的政治思想与教育观念4.3.1 孔子的政治理想和治国思想 - 孔子对于君主和臣民的要求和责任 - 孔子对于社会秩序和政府管理的看法4.3.2 孔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 孔子的教育目标和培养方式 - 孔子的学生选拔和课程设置4.4 第四单元:孔子对于仁爱和礼仪的理解4.4.1 孔子对于仁爱的理解和实践 - 孔子对于仁爱的定义和境界 - 孔子对于仁爱在社会中的应用4.4.2 孔子对于礼仪的理解和重要性 - 孔子对于礼仪的内涵和价值观 - 孔子对于礼仪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4.5 第五单元: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发展4.5.1 孔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历程 -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 - 孔子思想在后世的影响与变革4.5.2 孔子思想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 孔子思想对于现代教育和社会的启示 - 孔子思想在个人人生追求中的指导作用5. 教学方法5.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 教师通过讲授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 学生通过讨论和互动,加深对于孔子思想的理解和思考。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第1课 先师孔子6-岳麓版

1、 先师孔子
一、生平 二、思想 三、影响及评价
政治活动 仁、礼、教育 对中国
教育活动 对世界
教学反思
课标要求
了解孔子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历史资料和图片表格的分析讨论,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课 题
第1课先师孔子
课堂构思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课主要讲述了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的一生,先师孔子是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的第一课,因此在整个中外历史人物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在初中历史课业学习中,高一历史必修三思想史中,学习过孔子的相关内容。所以本节课会多次采用合作探究讨论活动,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对这一课的知识重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通过在学案中添加“孔子人物履历表”等拓展,加深学生对孔子这个两千年来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的了解。补充“中都宰”、“大司寇”等相关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更客观准确的评价孔子其人。
2.通过对多种历史材料的解析,提升信息的提取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认识到孔子为实现自己的治国思想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体会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留下的传统文化精神,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高中历史人物评说全部人物评价(岳麓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部人物评价(岳麓版)第一课先师孔子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论,并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等原则。
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
在思想文化方面,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主X“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
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在政治方面,孔子周游列国,兜售“仁”“礼”学说。
但孔子的思想代表了当时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主X挽救奴隶制,缓和阶级矛盾,他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孔子晚年退修诗书。
孔子思想经过后来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课思想家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
在哲学思想方面,他提出了理念论。
他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在政治思想方面,由于对现实政治不满,他针对各国政体的弊端,设计了一个理想国。
他认为国家应由统治者,军人和平民组成,各自恪守职责。
统治者由真正懂哲学的人做国王,并且认为国家的目的是和谐与效率,正义与幸福。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乌托邦的幻想,其中有关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等主X,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广泛接受,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其提倡社会分工,正义和幸福,和谐与效率等主X具有合理性,但超出当时社会政治需要。
第三课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特立独行,是影响西方世界的伟大哲学家和人类知识体系中多门学科的奠基人。
在哲学思想方面,他认为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在政治思想方面,他主X法治优于人治。
在伦理学方面,他提出了中道理论,认为人们的生活应以理性为准绳。
亚里士多德还创立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把逻辑学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图片的解读和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分析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仁爱思想和以德治国主张,领会道家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孔子的核心思想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理解孔子思想在当时不受重视的必然性。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课。
课标要求: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内容和地位: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教材分两课介绍,第一课介绍孔子和老子的主张及其地位;第二课介绍了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以及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它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可以以此为基本框架组织教学。
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第一部分。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
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设计思想】本节课通过看图学史,体会论从史出;通过阅读有关孔子、老子的材料,理解孔子、老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价值。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展示本课相关图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3000孔子弟子为全世界诵读的部分《论语》经典名句),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根据孔子的图片和《论语》经典句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师生共同解读一组图片(孔庙、大成殿、杏坛、牌坊、孔子墓碑、世界各地的孔庙、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二)孔子主要思想
论从史出:
【材料一】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
1.你认为孔子的“仁”的含义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在治国方面如何运用?
【材料二】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以上材料均出自《论语》
2.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3.结合必修一、必修二的内容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子曰:“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
鬼”。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4.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哲学思想?
【材料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理念?
【材料五】
198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达成以下共识,并向世界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
6.人类要学孔子什么样的智慧?
根据以上材料总结归纳孔子的主要思想(包括政治、哲学、教育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材料逐步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通过以下材料检测学生对孔子思想对中国及世界所产生的影响掌握程度,逐步体会高考试题。
熟练掌握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走进高考:(2009山东高考文综)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⑴材料涉及了儒家哪些主要思想?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镜头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5年设立“孔子教育奖”。
自2004年首家孔子学院韩国成立以来,近500家孔子学院遍布全球(美国及欧洲最多),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