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重大历史事件知识点总结
2023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历重大改革回眸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春秋战国时期旳改革商鞅变法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九单元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比较简表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首:历史发展旳多样性。
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①本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旳改革,如王安石变法。
②增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旳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等。
其实质来看,均体现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旳规律。
其背景均体现了这一实质,这也是我国目前实行改革开放必然性之所在。
从改革旳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波及经济社会关系旳组合和各阶层利益旳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旳抵御,这就决定了改革旳复杂性。
阐明改革之路波折而艰巨。
从改革旳成果来看,这9场改革有成有败。
决定改革成败旳原因有:①改革与否顺应历史时尚,遵照社会发展规律。
②进步旳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旳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利旳高下强弱,以及改革者方略方针与否得当。
如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由于封建顽固势力、保守力量异常强大等原因而昙花一现,归于失败。
从改革旳作用来看,成功旳改革能极大推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
梭伦改革变化了雅典贵族专权旳局面,把雅典导向了民主政治和发展商品经济旳道路,迈出了雅典起飞旳第一步。
此后二百年间,雅典发明了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科技全面繁华旳希腊文明;商鞅虽遭车裂,但新法未变,使秦国一跃而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旳国家,为后来秦旳统一奠定了基础;欧洲宗教改革粉碎了天主教会旳精神禁锢,为西欧资本主义旳发展发明了思想条件;明治维新则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当时亚洲唯一一种近代化国家。
此外,在重大改革活动中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他们在改革中体现出旳坚强不屈、百折不挠旳意志品质,值得后人学习。
商鞅坚持公开颁行旳法令,对于敢违犯新法旳,坚决依法予以惩罚,以大无畏旳精神冲破层层阻力,将新法进行究竟,获得了重大胜利。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点的时候,应该抓住史实之间或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下面是本人为大家带来的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3、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
4、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
5、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
6、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是抗日战争。
7、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8、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辛亥革命。
10、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二大制定。
1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的是遵义会议。
12、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一国两制”构想首次得到成功运用是在解决台湾问题上。
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是 1953 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
15、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
16、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亚非万隆会议。
17、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
18、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1787年联邦宪法》。
19、美国首任总统是华盛顿。
20、马克思第一次指明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完成人类解放的力量是在1844年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
21、国际工人运动第一个战斗纲领是《共产党宣言》22、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3、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是在1961 年。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农奴制改革

价,债务仍沉重。 实质变成地主对农民“合法”掠夺 3、地主阶级人占有大量土地,封建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自由劳动力少
农
市场狭窄
奴
技术薄弱 社会环境不稳定
制
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
反对沙皇专制的知“识我分憎子恨你和你的
新思潮涌动
皇座,专制的暴君和魔
认为农民革命 果戈里王《死,魂我号灵召带》俄国着一残忍的高兴
是获得解放的唯一 途径,也就是要推
看着你切进的步力覆量灭,你子孙 为农民解放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
改革目的:维护贵族、地主利益, 【挽材料救】统“诸治位危会机深信,凡是能够维护地主利益
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
一、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
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 的新思潮
二、改革的内容
1、“解放”法令(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政治上: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经济上: 法①令土规地定仍村属社地负主责所农有民,份农地民赎可金赎和买赋一税块的份缴地; 纳②,份付地清须赎高金价后赎,买农。民必须得到村社的同意 才能脱促离进村农社业,的如发果展一;个农民希望到外面找 活干,同也时必也须为得资到本村主社义的的书发面展许提可供证资。金 组织上: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
高中岳麓版历史总结知识点

高中岳麓版历史总结知识点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岳麓版历史总结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岳麓版历史总结1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空想社会主义1、原因:A、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贫富分化明显,工人阶级生活悲惨。
B、一些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认为资本主义不是公正、合理的社会,提出改造社会的方案,形成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2、代表: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3、主张:A、圣西门主张实行实业制度,是“工业社会最早的预言家”。
B、傅立叶和欧文主张建立合作组织。
结果及影响:圣西门、傅立叶指望国王或富人来投资建设他们设计的社会组织,这些希望都落空了。
欧文的新和谐公社在耗尽在建材后瓦解。
但他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年1.产生的历史条件:经济基础: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思想基础: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实践活动。
2.内容:A、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B、揭示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秘密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D、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社会原则3.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工人运动在其指导下蓬勃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巴黎公社1、背景:内忧外患。
直接原因—临时政府企图偷袭国民自卫军的阵地2、性质: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3、措施:A、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由选举产生,公职人员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人民可监督罢免他们。
B、维护劳动者利益。
C、用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4.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强力镇压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成熟还没有达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高中一轮复习历史岳麓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知能强化课Ⅰ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商鞅变法(一)变法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1)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2)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3)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4)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
2.具体原因(1)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3)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4)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二)变法内容 措施 内容影响 以农求富废井田、开阡陌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促进作用 加强集权 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源得到保证 普遍推行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 制订秦律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 奖励军功 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思想控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也压制了人民的思想,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重大损失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三)变法评价1.积极作用(1)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你掌握了多少?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一、夏朝的政治制度(约前2070--前1600) 第一个国家政权,依据:出现公共权力二、商朝政治制度(前1600--前1046)1、内服外服A.内服是王畿,商王直接统治地区B.外服是附属国管辖地区C.商王实权,控制有限2、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3、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是优先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各国有很大自主权.三、西周政治制度——封邦建国(前1046--前771)1、分封制:保证王室强大,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各地,广建诸侯国1)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异姓:功臣姻亲的待遇与亲族类似,分封一些殷商降族,利用他们对付商人。
2)影响: A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B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C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序列2、宗法制目的——巩固统治秩序,解决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矛盾特点——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大宗、小宗相对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宗法分封的工具4.分封制为表,是宗法制的实质;宗法制为里,是分封制政治上的表现形式,;两者互为表里,相互联系。
第2课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一、秦朝的统一 (前221年)1、条件:A春秋开始,宗法分封遭到破坏,大宗频繁取代小宗,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兼并战争使小国逐渐被大国吞并。
B战国时,新兴地主夺权,诸候竞争,各国变法。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1、特征:权力高度集中表现: A皇权至上 B皇位世袭2、中央: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别辅佐皇帝处理政;监察百官;管理军务,它们之间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总结(历史)知识的方法是同学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都会使用的方法,那么,你知道岳麓版的知识总结吗?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先秦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进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
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进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进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
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进展趋势。
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秦汉mdash;mdash;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1、秦统一(天下)的必定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
(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格局、基本特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二隋唐mdash;mdash;封建社会的盛和衰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岳麓版1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夏(约前2070--前1600)出现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商(前1600--前1046)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王权+神权西周(前1046--前771)分封制实质:授民授疆土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工具:礼乐制度影响:A不仅是家庭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B确立分配继承制度,保障世卿世禄特权;C利于凝聚宗族力量,“国”“家”结合起来秦(1)统一的基础:A.群雄割据春秋争霸;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一:时间:前221年;(3)确立:A. “皇帝”: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C. 郡县制(地方)(4)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汉汉初郡国并行制度,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明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