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案第10课彼得一世改革(岳麓版选修1)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10【教学设计】《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10【教学设计】《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同步练习课程标准对本课没有做具体要求,可作为第1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铺垫。

【知识与能力目标】1.从总体上把握彼得一世改革前国内外形势,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2.分析改革的内容,认识其移植西方文明、开展欧化改革的特点。

3.通过分析改革者的阶级性,认识改革虽然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但性质却是封建性质改革。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教材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加深对彼得一世改革内容的理解。

2.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系统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体会改革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

2. 体会彼得一世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3. 认识政治改革对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重大推动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17世纪末俄国社会状况与彼得一世改革的关系。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多媒体课件等【导入新课】通过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青铜骑士雕像以及普京对彼得大帝的赞美来引出本课时的主人公彼得一世的传奇故事。

【课文讲解】时代的要求1.改革的必要性(1)社会状况: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2)国际环境:瑞典和土耳其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控制着俄国通向西欧的通道。

(3)面临任务:俄国的当务之急就是打通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夺取瑞典人控制的波罗的海和土耳其人掌握的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2.改革的可能性(1)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握了大权。

(2)1697-1698年,彼得一世微服出访西欧,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

3. 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1)改变俄国落后面貌、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2)服务于侵略扩张,为了打通入海口,扩大疆域。

(3)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移植西方文明1.军事改革(1)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贵族、农民都要服兵役。

(2)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2.经济改革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背景、内容和影响;2.掌握列弗·托尔斯泰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3.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背景;2.彼得一世的改革内容;3.彼得一世的改革影响;4.列弗·托尔斯泰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

三、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事先阅读教材有关彼得一世的改革的内容,理解彼得一世为什么推行改革,以及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俄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如伊凡雷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等,铺垫彼得一世时代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彼得一世改革的兴趣。

3. 课堂讲授(1)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背景彼得一世自幼就对西方先进文明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去了荷兰、英国等国学习造船、制造等技术。

回国后,他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力图将俄国引向世界先进文明的行列。

(2)彼得一世的改革内容彼得一世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具体包括:1.改革农业和手工业,促进工业化;2.建立现代海军和陆军,促进国防建设;3.改变官僚制度和法律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4.推行西式教育,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文化交流。

(3)彼得一世的改革影响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包括:1.推进俄国向现代化建设转型;2.加强了俄国的国防能力;3.促进了俄国工业和商业的发展;4.推进了俄国的现代化教育和科技研究;5.促进了俄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

(4)列弗·托尔斯泰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列弗·托尔斯泰认为,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促进了俄国的现代化建设,但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他认为,彼得一世的改革是通过暴力和强力实施的,使得俄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了严重破坏,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的具体影响,以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高中历史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1

彼得一世改革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没有做具体要求,可作为第1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铺垫。

本课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本课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必要性:1、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闭塞落后;2、当时还处于内陆的俄国急于打开通向欧洲的南北海路;可能性:3、1689年,正式掌权;4、彼得一世的使其深谙国际形势。

二、移植西方文明——彼得的改革措施1、军事改革:2、经济改革:3、政治改革:4、文化教育与生活习俗改革:三、俄罗斯帝国崛起——改革的影响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2、改革存在的不足(局限性):①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学习西方制度;②手段的过于野蛮和粗暴(镇压近卫军;处死太子);③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征兵和征调劳工)④从长远看,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3、改革的积极意义:①取得巨大成效,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②宣告了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的正式诞生;③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背景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国家;彼得亲政后立志变革俄国局面的信心时间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康熙在位)措施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等影响局限:手段野蛮;剥削农民;对外扩张;强化农奴制;巩固专制。

积极:增强了军事实力,跻身于强国行列,推动了社会进步。

性质沙皇进行的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改革思考题:如何理解改革既促进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鼓励开办手工工场、推行重商主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

阻碍:通过强化农奴制来为手工工场提高劳动力。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按其社会地位说,大部分是代役租农民,他们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一、学习目的: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3.认识彼得一世改革与俄罗斯帝国建立的关系。

二、课标解读:1.从总体上把握彼得一世改革前国内外形势,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2.分析改革的内容,认识其移植西方文明、开展欧化改革的特点。

3.通过分析改革者的阶级性,认识改革虽然处在资本主义开展的时代,但性质却是封建性质改革。

三、授课过程导入:他是谁?他被俄国参政院封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

恩格斯评价他为“真正的伟人〞。

俄国著名的思想家赫尔岑评论说:在他野兽般的巨掌中有俄罗斯的将来。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他,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贺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他。

〞他就是俄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沙皇——彼得大帝有人说,俄国的缔造是由于一个人的意志——彼得大帝的意志。

那么彼得大帝是怎样“以一人之力重塑一个民族、缔造一个国家的〞?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对一场改革的学习,一般从哪几个方面?板书:背景〔为什么改〕内容〔怎么改〕影响〔改的怎么样〕〔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能性〕1.17世纪,西欧各国开展迅速,俄国闭塞落后。

西欧的开展:荷兰在17世纪称霸海洋,英国在17世纪完成政治变革,牛顿对宇宙的认识带动科学的开展,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带着下17世纪中叶称为西欧首强,法国文化艺术繁荣,巴黎称为时尚中心。

俄国的落后:〔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权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4〕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

〔百人之中识字的不超过三人〕2.俄国急于控制波罗的海、黑海,翻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油画 ?初见波罗的海的彼得?俄国需要的是水域。

这句话……成了他〔即彼得〕一生的座右铭。

——马克思出海口:一个国家的入海通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教学案设计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教学案设计

导入: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前俄罗斯总统普京曾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接着看课本小字)在这幅著名的肖像画中,面相暴烈的彼得一手持剑、一手拿着世界地图,显然这位君主拥有和需要的就是这两项——世界眼光和铁血手腕。

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1.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俄国闭塞落后;(荷兰在17世纪称霸海洋,英国在17世纪完成政治变革,牛顿对宇宙的认识带动科学的发展,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带领下17世纪中叶称为西欧首强,法国文化艺术繁荣,巴黎称为时尚中心)问题:17世纪末俄国落后有哪些表现:(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4)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

(100人之中识字的不超过三人)17世纪的沙皇俄国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欧国家,当荷、英等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却继续发展。

阻碍俄国的进步。

当时俄国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土地为皇室、贵族、教会和国家所有。

17世纪中叶,农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农奴按其依附的对象分为三类:再贵族地主、修道院、教会土地上的农奴称为私有农奴,在国家土地上的农奴称为国家农奴,依附于沙皇宫廷土地的农奴称为宫廷农奴。

农奴被强制固定在地主庄园里,世世代代依附于地主,没有人身自由,地主可以把他们加以买卖或转赠。

农奴从地主那里领取一小块份地,为地主服劳役,此外还必须向地主缴纳各种实物地租,不服劳役者须缴纳代役租。

俄国农业的生产方法十分落后,在社会经济成分中,家庭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到17世纪末,俄国也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雇工很少。

图拉是当时俄国工场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1660年,这里总共7个铁工场中只有119人,其中一半是外国人。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学案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学案

第10 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学案课标要求:1。

辩证地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图。

2。

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3.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重点1.结合背景分析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2.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性质和特点。

难点:1.全面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对俄罗斯帝国崛起所产生的影响。

【学法指导】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2。

熟记基础知识,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3.书面完成练习题目。

预习案一、时代的要求-—改革的背景1.必要性(1)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表现_____,俄国闭塞落后,表现_____。

(2)当时还处于内陆的俄国急于打开通向欧洲的南北海路______和_____.2.可能性(1)1689年,________正式掌权。

(2)1697—1698年彼得一世的_________使其深谙国际形势。

二、移植西方文明——改革的内容1.军事改革:目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经济改革:目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政治改革:目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化教育与生活习俗改革:目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俄罗斯帝国崛起——改革的影响建性改革。

历史:第10课《彼得一世改革》课件1(岳麓版选修一)

历史:第10课《彼得一世改革》课件1(岳麓版选修一)

洋务运动与彼得一世的改革
背景 内容 影响
相 改革的 都展开欧化改革,都重 改革后依旧 同 目的是 视学习以军事技术为核 是封建专制 点 改变落 心的西方技术文明;鼓 的国家。 后面貌 励民办企业;都派遣留 学生出国,建立新式学 校;忽视学习西方的政 治制度。
背景 1、俄国闭塞落后; 2、解除瑞典和土耳 其威胁,打开通向欧 洲海路。
内容 军事:按照欧洲方式 改造军队,重视发展 海军。 经济:鼓励私人开办 企业,实行重商主义。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文化教育:引进西欧 文化教育、推进西欧 文明生活方式。
手段 意义 存在问题 野蛮的方式: 俄国国力壮大, 改革后仍是封 建农奴制国家, 1、贵族子弟 成为欧洲强国。 必须进学校或 俄罗斯帝国崛 走上对外扩张 的道路。 去国外学习; 起。 2、严厉镇压 保守势力叛乱, 不惜处死太子; 3、加重农民 负担。
忽必烈变法与彼得一世的改革
背景 内容 影响 相 都是最高统治 忽必烈变法实行 改革后都使 同 者直接推行的 “汉化”政策; 国家实力增 点 改革。 彼得一世的改革 强。 实行“欧化”政 策。 不 同 点 忽必烈变法实行 重农政策;彼得 一世改革实行重 商主义。 忽必烈变法 使元朝社会 制度发生根 本改变;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 同 点
大化改新实现 封建化;彼得 一世改革具有 近代化意义。
商鞅变法与彼得一世的改革
背景 内容 影响 改革后都使 国家实力增 强。 相 改革的 都重视军事改革,打击 同 目的是 贵族凭出身和血统享受 点 富国强 高官厚禄的特权。 兵。 不 同 点 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 政策;彼得一世的改革 实行重商主义。
商鞅变法使 秦的社会制 度发生根本 改变;俄国 则没有。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含解析)岳麓版选修1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清单一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时代的要求1.改革的必要性(1)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2)强邻瑞典和土耳其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控制着俄国通向西欧的通道。

(3)俄国要想改变落后的面貌,跻身于强国之林,当务之急是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2.改革的可能性(1)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握了大权,立志改革。

(2)1697—1698年,彼得一世微服出访西欧,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

[深化认知]彼得一世改革是当时俄国社会的要求,也是俄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彼得一世执政后,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毅然决然地抛弃俄国自大守旧的传统,实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

清单二彼得一世改革的过程移植西方文明1.改革措施(1)军事方面:①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

②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军队。

(2)经济方面:①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②措施: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工厂主有权向贵族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

(3)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①在中央设参政院,直属沙皇。

②在地方设立直接听命于沙皇的总督。

③废除旧贵族特权,选拔人才。

(4)文化教育:①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

②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

③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2.推进改革的手段(1)强迫贵族子弟到一定年龄必须上学,不毕业就不准结婚或进军队服役;不服从命令的,就剥夺其特权。

(2)严厉镇压保守势力近卫军的反叛,将叛乱者全部绞死,并处死了太子,加强了沙皇的权威。

3.存在问题强迫农民当兵或征调农民徭役,加重农民的负担,对农民非常残暴。

[深化认知]彼得一世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实行重商主义,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等措施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其强化农奴制来为手工工场提供劳动力的措施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清单三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俄罗斯帝国的崛起1.积极作用(1)俄国国力增强,成为欧洲强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彼得一世改革
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要点:
1、分析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2、识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3、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教材小字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
2、分析教材补充材料,加深对彼得一世改革内容的理解;
3、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系统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彼得一世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2、体会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体会彼得一世改革为俄罗斯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日常经验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学习,已经对彼得一世的改革比较熟悉,但是往往只是一些基础性
的感性认识,还没有形成对整个改革的理性思考。

2、学生思维能力水平分析:
学生对彼得一世的改革,还不能理解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所以讲课
时应注意对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介绍。

本课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本课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讨法、图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设问:这座雕像塑造的是谁?
(俄罗斯帝国的奠基人彼得大帝)
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俄总统普京—这位当前令俄罗斯大部分民众拥戴的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是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问题探究一:阅读课文,你能理清黑字标题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幻灯展示:一、“时代的要求”改革的背景
二、“移植西方文明”是改革的措施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是改革的影响
(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问题探究二:提炼课本信息,找出改革的背景
学生讨论回答后展示并分析:
必要性:
1、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闭塞落后;
2、当时还处于内陆的俄国急于打开通向欧洲的南北海路;
可能性:
3、1689年,正式掌权;
4、彼得一世的使其深谙国际形势。

练习巩固:
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_
A.改变俄国的落后状态,巩固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B.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
C.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
D.建立一个横跨亚欧的大帝国
二、移植西方文明——彼得的改革措施
问题探究三:为什么说17世纪末的俄国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下列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
A.打击了农奴制度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加强了军事力量
D.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影响
问题探究四:彼得一世的改革有何利弊?教材69页
学生讨论回答后幻灯展示并分析:
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2、改革存在的不足(局限性):
①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学习西方制度;
②手段的过于野蛮和粗暴(镇压近卫军;处死太子);
③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征兵和征调劳工)
④从长远看,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
国家。

3、改革的积极意义:
①取得巨大成效,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
②宣告了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的正式诞生;
③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讨论:1、如何评价彼得一世?(是“暴君”还是“大帝”?请用史实说明)(俄总统普京:“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为什么?)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顺应历史潮流,仿照西欧实行军事和经济改革,增强了国家实力,使俄国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奠定了近代俄国强大的基础,因此彼得一世可以称为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政治家;
其主要局限性:
(1)是未能废除农奴制度
(2)侵略扩张也给欧亚人民带来了灾难
(3)野蛮、粗暴的手段推进4、改革加重农奴的负担
2、阅读以下材料和课本练习“解析与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彼得一世改革评价。

(1)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俄国的野蛮:经济文化落后;
彼得一世的野蛮:推行改革手段的野蛮。

(2)斯大林说“这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
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脱落后的局面
(3)普希金说“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俄国跻身欧洲强国行
三、小结:
思考题:
如何理解改革既促进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促进:鼓励开办手工工场、推行重商主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

阻碍:通过强化农奴制来为手工工场提高劳动力。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按其社会地位说,大部分是代役租农民,他们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

这就使工厂主不得不把一部分剩余价值分给封建主,从而降低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再次,在农奴制下,广大农奴购买力极低,国内市场狭小,也限制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四、作业:
P70自我测评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