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之孔子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孔子高一作文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孔子高一作文全文共6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标题: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孔子大家好,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小明。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孔子。
孔子是一位活了很久很久以前的伟大的老师和哲学家。
他生活在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啦!虽然距离现在这么久远,但是孔子的许多教导至今仍然充满智慧,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孔子从小就很聪明,他爱学习,而且学习特别快。
小时候孔子就开始读书识字,渐渐地变得无所不知。
等长大后,孔子就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老师,有很多学生跟随他学习。
不过令我最钦佩的是,孔子不是一个富有的人,他过着非常朴素的生活,吃很普通的食物,穿很普通的衣服。
我觉得这样谦逊朴素的品质真的很可贵。
孔子除了当老师教书之外,还创立了一种独特的学说,被称为儒家思想。
这种思想主要讲述如何做一个正直有道德的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为人处世。
比如孔子教导我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什么事情是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就不要去做给别人。
还有"有教无类"的道理,就是说不分贵贱贫富,人人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
孔子虽然活在很久以前,但他提出的许多做人处世的原则至今仍然非常实用,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
比如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谦逊有礼等等,这些都是孔子教导我们的基本品德。
我觉得这些道理不但适用于古代,在现代社会同样是我们应该遵循的生活准则。
孔子一生都在传播自己的儒家学说,并亲自以身作则。
他是一位非常有操守、高尚的人。
有一次,他的学生们问他:"老师,如果有人对您无理,你会怎么办?"孔子说:"如果这个人有道理,我自然要虚心接受他的意见。
如果这个人根本就是胡说八道,我也不会跟他一样无理取闹,还是应该保持善良和有礼貌。
"看啊,孔子教导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挑战,都应该保持高尚的品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套课件:孔子

目的:
恢复周礼,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问题设计]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其含义是什么? 和墨子的兼爱思想有什么区别? 孔子认为实现仁的途径有哪些? 1、含义:仁者爱人,不仅爱自己的亲人,而且爱一切人。 2、区别:孔子的爱人是有等差的爱; 墨子的兼爱是博爱,无区别的爱。 3、途径:“忠恕之道”;”克己复礼为仁” “中庸之道”;“有教无类”
孔子其人(生平事迹)
结合课文内容,编制孔子的年表
前551 前549 前536 前522 前517 前501 前500 前497 前484 前479 孔子出生 3岁 丧父 16岁 丧母 30岁 精通六艺,首创私学 35岁 避内乱,离开鲁国赴齐国 51岁 任中都宰 52岁 任司空、司寇,出席夹谷之会 55岁 离开鲁国开始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 68岁 回到鲁国,从事教育,整理文献 73岁 逝世
美国文化部长说:孔子的人格与他的业绩, 值得受到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最高敬意。
法国文化部长说:从久远的年代开始,欧洲 就承认了孔子这位中国和全世界著名的思想 家与哲学家。
世界看孔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影响世界进程 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 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评价孔子 孔子的思想1993年9月被全球主要宗教的代表人 作为人类和平共存的基本原则写入《走向全球 伦理宣言》
思考:仁的含义
2)“仁”的思想——核心
含义—— “爱人” (即“亲亲”:爱自己亲人
爱他人
方法------ 行“忠恕”之道
根据自己内心体验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 推己及人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论 语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 则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背书纲要)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功绩(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⑴统一六国:①背景:A.战国时期七雄并立。
亲政后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统一是大势所趋。
B.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统一的基本条件。
C.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统一是民心所向。
D.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统一的社会基础。
②方略:秦王嬴政的宏才大略,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先弱后强的统一方略。
③过程: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赵、魏,强攻灭楚,最后灭燕、齐。
④结果: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
⑵建立集权统一国家:①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②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南方四郡管辖。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④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渠道。
2、作用和意义: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秦始皇的暴政:①焚书坑儒:A.接受了法家(李斯)的思想;B.实质:是加强思想控制;C.评价: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②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导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加速秦朝灭亡。
4、评价:“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①功: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②过:他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功绩:(知人善任、开明开放)(1)出现“贞观之治”局面Ⅰ原因①治国思想:深明隋亡教训,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
(民本思想)②用人策略:选贤任能,虚怀纳谏;用人不避亲仇;用人扬长避短。
古今中外历史名人事迹

古今中外历史名人事迹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其非凡的才华、卓越的领导能力或伟大的贡献影响了整个世界。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这些历史名人的事迹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索。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及其引人入胜的事迹。
1. 古代中国名人事迹1.1 孔子(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孔子,被尊称为大师,是中国古代最受敬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
孔子提出了儒家思想,并通过他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弟子们编纂了“论语”,记录了他的言行和对学生们的教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刘备(公元161年 - 公元223年)刘备,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创立者,被尊称为“先主”。
刘备以其仁德和领导能力闻名于世。
他创建了一个相对公正和富有道德的政权,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并与孙权、曹操等其他诸侯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尽管蜀汉最终灭亡,但刘备的事迹仍然被后世传颂。
2. 国外历史名人事迹2.1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 -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是古代希腊的伟大征服者,他创立了广阔的亚历山大帝国。
他带领军队征服了希腊、埃及、波斯等地,被认为是军事和政治策略的天才。
亚历山大还通过促进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使希腊文化在东方得到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尼尔斯·玻尔(1885年 - 1962年)尼尔斯·玻尔是丹麦物理学家,以其对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的理论贡献而闻名。
他在描述原子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玻尔模型,为后来的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
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物理学的贡献为理解原子领域的现象和发展现代科技提供了关键的思想。
3. 名人事迹的启示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历史名人事迹,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
首先,许多历史名人以其杰出的能力、智慧和领导才能引领着时代的发展。
他们的成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努力和决心是可以超越自己的。
其次,这些历史名人的事迹提醒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孔子上课 ppt课件

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
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
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
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
① 含义:
西周实行对君臣父子上下尊卑作
出严格规定的一套宗法等级制度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②尊并首尊保先主:持是要低尊就内贱君是容者。把对人:尊区尊贵别尊者为与的许亲尊多亲崇等。级,维的则制和护等君森级主严 原
亲亲:就是对亲族的爱,包括父 维持以血
慈子孝兄友弟恭。
缘纽带为
特征和基
础的宗法 ppt课件 等级制度
情景探究 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伏尔泰的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
日本“实业之父”涩泽荣一
孔子画像,以此滋长启蒙精神营养。 说:企业家必须一手拿《论语》,
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
一手拿算盘。通过《论语》来
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
提高商人的道德,
来影响别人。
放手追求“阳光下的利益” 。
诺贝尔奖获得者: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情景探究
孔子的生平事迹反映出什么样的理想追求?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核心是什么? 孔子的教育思想包括哪些内容? 孔子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ppt课件
3
知识梳理
1.孔子,春秋时期___人,__岁丧父,勤学不倦.___ 岁收徒授课.__岁从政,___岁周游列国,__岁回到 鲁国,专心从事教育与文献整理.
历史人物—孔子

二、开创儒家思想
1、“礼”(孔子思想的目标,基础)——政治概念 <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2、“仁”(孔子思想的核心)——伦理概念 <“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 亲为大”> 3、“中庸”(调整方法)——哲学概念
<强调“过犹不及”和“恰如其分”的思想对象:有教无类 2、教育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 成“君子” 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孔子整理过的“六经”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 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 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立志学习礼乐 2、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3、齐鲁岁月,从政失败 4、周游列国,仕途无果 5、晚年献身文献教学,整理典籍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孔子积累和总结了很多教学经验。他主张因材施教,根 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指导。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就 是说不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不要轻易告诉他现成的答案。他还提出了许多至 今仍有价值的教学箴言: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温习的重要性;“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思结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强调端正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主张不耻下问,善于向别人学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孔子课件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 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3
组图: 组图:北欧孔子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
4
非洲首家孔子学院将落户肯尼亚
5
以上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 以上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中国有更好的载体来宣扬中华文化 请说明理由。 吗?请说明理由。
世界文化名人
⑵“仁”的思想
①含义: 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含义: 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②地位: 地位: 核心、 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节用而爱人, ——《论语》 时 。” ——《论语》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中庸》 ——《中庸》 “克己复礼为仁”、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论语·颜渊》
孔子虽非帝王, 孔子虽非帝王,但 历代帝王皆以孔子 的思想治国, 的思想治国,故敬 奉为先帝, 奉为先帝,特做帝 王像
7
孔子为什么被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为什么被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 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是留 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 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儒家思想成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渗透到社会秩 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孔子奠定了 中国古代的教育系统,他在教育目标、 中国古代的教育系统,他在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 国两千多年。 国两千多年。
“周礼” 周礼”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分封制 等级名分制度(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等级名分制度(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实践方法: ②实践方法:
浙江高考历史总复习选修部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2东西方的先哲名师课件选修

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解析
1234
4.(加试题)(2016·湖州联考)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 不断走向新的“解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这个时 代称为“轴心时代”。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 于中国、印度与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A.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
B.史学家必须经过田野考古,以获取第一手材料 C.历史研究对象的间接性造成史实表述的不确定性 D.历史研究不是抽象的争论,需要专门技术的支持
1234
2.(加试题)(2016·舟山学考检测)《论语·乡党篇》记,一次孔子家马厩
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
答案
返回
返回
细讲 核心考点
史料实证 1.东西方先哲主张共性
2.社会存在与社会思潮的关联
史论总结 1.孔子在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 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在封建社会的中国,儒学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占据思想界 的统治地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 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2.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地位 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1)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家的重要理论来源。 (2)他创立的逻辑学至今仍被学术界奉为权威。 (3)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备受推崇。 (4)在政治学领域里,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 要话题。 (5)马克思称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是“古代最博 学的人物”,黑格尔则称他是“人类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