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先贤孔子 (1)
古今中外对孔子的评价

古今中外对孔子的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天下第一人。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在古代率先打破“学在官府”的贵族垄断文化格局,提倡在平民阶层中普及文化教育,而且身体力行。
孔门师生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一时成为显学,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学派的‘儒家’。
儒家思想经历朝历代演变,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颜渊(孔子门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罕》)子贡(孔子弟子)*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论语.子张》)宰我(孔子弟子)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战国思想家)自有生以来,未有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荀子(战国思想家)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雄,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是大儒之征也......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荀子.儒效》)司马迁(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韩婴(汉代韩诗学创始人)孔子抱圣人之心,彷徨乎道德之域,逍遥于无形之乡,倚于理,观人性,明始终,知得失,故兴仁义...(《韩诗外传.卷五》)王充(汉代思想家,文学理论家)孔子道德之祖,诸子之中最卓者也。
(《论衡.本性篇》)弥衡(汉代学者)受至精,纯粹睿哲。
(《艺文类聚卷二十.后汉弥衡》(鲁夫子碑))陆机(晋代文学家)孔子睿圣,配于弘道,风扇玄流,思探神宝,明发怀周,兴言谟志,灵魂有行,言观苍昊,清歌先诫,丹书有造。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知识要点

1主要活动:①军事起家:独特的性格;军事生涯的开始;在土伦战役,保卫巴黎和远征意大利过程中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法国的最高军事统帅.②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雾月政变和拿破仑称帝;《法国民法典》.③从帝国皇帝到孤岛囚徒:扫荡封建势力称霸欧洲大陆;两次退位.
2,评价: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最早的乌托邦思想.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影响深远.他的思想是人类宝贵遗产.
第3课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注意:三者思想的比较.
1,主要思想:①哲学: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②政治: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③伦理:中道理论;④教育: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2,评价:①华盛顿是美国开国元勋,在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功绩卓著.②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③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不再次连任,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树立了范例.④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16课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注意:毛泽东是让中国的站起来,而邓小平则是让中国人富,强起来.这也是时代给两位伟人赋予的使命.
1,主要活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文革后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注意: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朝实行的开明的对内对外政策
人民出版社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 “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
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 有积极意义。
“仁”的思想——核心 (伦理范畴 )
含义:
“爱人”
人—人
仁爱、关怀、体谅、包容等一切美德,为人处 事的最高道德标准。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 ——《论语》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克己复礼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 《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 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经》 《周礼》书影
《诗经》书影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 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 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 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七略》
孔子决心通过恢 复周礼,承担传承文 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 社会道义,成为儒家 思想的创始人。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 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土 地私有。在这以前,“普天之下, 莫的兴起,文化下移, 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 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二、开创儒家思想(大思想家)
1.儒家思想产生背景
——社会大变革(经济、政治、阶级、思
高一历史孔子人物评价

高一历史孔子人物评价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一个非常睿智和有远见的人物。
他提出了“仁爱”、“中庸”、“克己复礼”等重要的思想观点,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他主张中庸之道,即在人生的各个方面都要保持适度和平衡,不偏不倚。
孔子还强调克己复礼,要求人们修养自己的品德,恪守社会的道德规范。
孔子是一位非常注重教育的人物。
他开创了私塾教育的先河,教育了许多学生,其中最有名的是孟子。
孔子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他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德有才的人。
他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
孔子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曾经担任过鲁国的官职,但由于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最终辞去了官职。
尽管如此,孔子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断地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而努力。
他提出了许多有关政治管理和社会治理的观点,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人物评价可以说是非常高的。
他的思想观点和教育理念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提出的“仁爱”、“中庸”、“克己复礼”等思想观点被后世奉为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
他的教育理念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对培养人才和提高国家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政治观点和治理理念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他的思想和理念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被尊称为“至圣先师”,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孔子的人物评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的思想和贡献,也能够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卓越成就。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孔子周游列国,推行儒家学说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 《书》《礼》《易》《乐》《春秋》等典 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诗经》书影
《周礼》书影
时代 背景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 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 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 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学而优则仕”
6,孔子还善于“因材施教”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的得意门生
杏坛授业,万世师表
•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 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 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 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 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 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 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 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 的一代宗师。 • 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其情感之深, 胜于父子兄弟。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 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 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 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17.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 其反映的现象是 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 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
历史人物评说·孔子

政猛于虎。”
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礼”的思想:
(1)含义: “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 等级名分制度.
不知礼,无以立也。
地位:立国立身的基础。 克己复礼
(2)礼的实践方法:
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规范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维护等级秩序)。
理想追求
传承礼乐文化(政治、思想、教育文化)
孔 子
开创 原因——春秋时期,礼乐被破坏 礼 儒家 内容 仁 礼 礼与仁的关系 仁 中庸 思想 中庸 教 育 开创私学 贡 教学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培养“君子”…… 献 后世——《论语•述而》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 ——《论语•子罕》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孔子生平介绍
名丘,字仲尼, 公元前551-前479年 (春秋末年) 鲁国人 今山东曲阜。经历丰富, 生活惨淡。 偶像: 周公
人生主要轨迹
1、十五起自学礼乐
2、三十“杏坛说仁” 3、五十“为政以礼”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为政》
4、周游列国(55-68岁)
5、退修诗书,献身文教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基 层 阅 历
委吏
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一统
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影响深远。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 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之后数千年文化赖孔子而 开。” ——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历代名人对孔子的评价语

1.“哇塞,司马迁说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评价可老厉害了!就像看到一座超级高的山。
比如说咱读孔子的故事,可不就觉得他像那高山让人敬仰嘛。
”(例子:读孔子故事如望高山,如敬仰“这句超棒” 棒。
)2.“嘿,孟子夸孔子‘圣之时者也’,有次我和小伙伴讨论,那感觉就像发现了一个大宝藏。
这也太牛了吧。
”(例子:讨论孔子如找宝藏,如牛“这句好牛” 牛。
)3.“哎呀,朱熹赞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咱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明灯。
比如学习孔子思想的时候,多让人佩服。
”(例子:学孔子思想如见明灯,如佩服“这句好佩服” 佩。
)4.“哇哦,康有为说孔子‘为万世作师,为万民作保,为大地教主’,这不是很霸气嘛!有次看到这句话,就像看到了一个超级英雄。
”(例子:看康有为评价如见英雄,如霸气“这句好霸气” 气。
)5.“嘿,司马迁还说孔子‘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有那么一种向往的感觉。
就像渴望得到宝贝。
比如咱努力向孔子学习,那叫一个有动力。
”(例子:向孔子学习如有动力,如向往宝贝“这句好有动力” 力。
)6.“哎呀,子贡评价孔子‘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咱就像看到了天空一样遥不可及。
比如想到孔子的智慧,多让人惊叹。
”(例子:想孔子智慧如望天空,如惊叹“这句好惊叹” 叹。
)7.“哇,老子对孔子说‘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有次琢磨这句话,就像在解一个神秘的谜语。
这可太有意思了吧。
”(例子:琢磨老子评价如解谜,如有意思“这句好有意思” 思。
)8.“嘿,伏尔泰夸孔子‘东方找到一位智者’,有那么一种惊喜的感觉。
就像突然收到一份大礼。
比如了解到外国名人也赞孔子,多让人开心。
”(例子:知伏尔泰赞如收大礼,如开心“这句好开心” 心。
)9.“哎呀,爱默生说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咱就像看到了一个伟大的领袖。
比如对比孔子和华盛顿,那叫一个厉害。
”(例子:比孔子华盛顿如见领袖,如厉害“这句好厉害” 厉。
)10.“哇哦,林语堂赞孔子‘孔子的思想代表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这就像找到了一个和谐的世界。
中国的历史名人孔子

中国的历史名人孔子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孔子的思想对于中国的政治、教育、道德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和影响,来探讨中国历史上这位伟大的名人。
一、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中国山东省的邹国。
孔子的家族并不富裕,然而他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智和渴望学习的热情。
他在年轻时受到著名的儒家学者老子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自己的学说。
二、孔子的思想1. 仁爱之道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爱之道。
他认为,人们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追求和谐的社会关系。
孔子主张人们应该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并提倡以礼治国、以德育人。
他强调道德修养与个人品质的重要性,认为通过自觉地遵循道德规范来塑造人的品行,从而和谐地相处于社会之中。
2. 教育观念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他强调培养人们的德行和品格,注重学生的品行修养和人格塑造。
他提出“五经”思想,包括经典著作《诗经》、《书经》、《礼经》、《易经》和《春秋》。
孔子认为,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人们能够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激发他们的智慧和潜力。
3. 政治理念孔子对于政治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主张君主应该以德治国,通过自身的品德和理念来引导国家的发展。
他认为君主应该关注国家和人民的福祉,注重民主参与和平等的治理方式。
孔子的政治思想对于中国古代帝制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孔子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对于中国的发展和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 儒家学派的传承孔子所建立的儒家学派成为了中国古代正统的文化传统。
儒家的核心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对中国的政治、教育、道德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社会价值观的塑造孔子的仁爱之道和人际关系观念,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人普遍注重家庭关系、尊重长辈和关心他人的福祉,这些价值观念都与孔子的思想息息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历 史地位其原因 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
儒家思想在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其原因
地位及其历史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受冷落 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战乱频繁, 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政权。 儒家思想维护周礼、提倡“仁”、德治, 这些主张无助于统一,不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求,必受冷落。
② 成“君子”
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因材施教 (3)教学方法: 言传身教
《六经》 (4)整编典籍:
1、政治上:《六经》奠定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
2、文化上: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对 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经历代损益、积淀, 中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国 3、教育上:孔子奠定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亚洲:
政治范畴的
伦理范畴的
“礼”
外在的 严格的 等级秩序
“仁”
内心的 伦理道德 意识
③
中庸
1、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2、实践方法:
过犹不及 和而不同
三、古代大教育家
孔子与教育
(1)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2)教育目的: ① “成人”
学习《诗》《书》《礼》 《乐》,
举止合乎礼教,言行合乎“忠” “信” 。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少年立志 收徒讲学 短暂从政 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 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生活十分贫困。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为政》
二.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 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 •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兴起; • 社会层面:传统的宗法、礼乐制度受冲击。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阶段实质: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 “臣弑君、子杀父、少凌长、庶废嫡。”
目的:
2.内容:
① 礼(周礼,指君臣有别,长幼有序的等级规范制度) 地位: 立国立身的基础 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评价:
题二:追寻身边的孔子
孔子离我们而去二千多年了,但他的思想已化作涓涓细流, 流淌在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中,活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我们口头上的许多人生格言,一般人并不追究它的来源,但你 若有兴趣去追寻,就会发现,它原来出自孔子之口!请试着收 集时下与孔子有关的人生格言。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 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对亚洲甚至世界 都产生影响
汉朝以后,儒学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 他们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 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
世界:
明清以后,儒学传到西方, 《论语》被翻译成拉丁文、英文, 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对 世 界 越南河内文庙正门
“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积极: 有利于建立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
消极: 维护奴隶制的规范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具保守性。
②
仁
含义: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 地位: 孔子思想的核心; 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子曰:仁者,爱人。 ——《学而》 仁涉及个人的伦理、道德修养,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内向性的追求 。 ——《论语· 颜渊》
典例·诠解
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 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 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 这件礼物。
题一:(2004年上海高考)2004年4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 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 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 两千多年。”…… 问题: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4、明清: 遭批判、获新生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儒家思想遭批判。
早期
5、19世纪末:维新变法的合法性外衣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薄弱, 资产阶级维新派因自身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性, 不敢公开反对封建制度,因此把孔子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 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以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6、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儒家统治地位动摇 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逆流,封建复辟、专制思想泛滥; 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于是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中,儒 家思想遭批判。 7、当今: 扬弃(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典例·诠解
甲说:“ 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诠解: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 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乙说:“ 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诠解: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
儒家文化是中国主流文化。
丙说:“ 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 早两千多年。”
诠解: 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 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本质区别。
2、秦朝: 遭沉重打击 焚书坑儒 3、西汉: 儒家独尊 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局面, 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 董仲 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大一统”,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在统治者的大力推崇下,地位 “独尊”。 4、宋明时期: 理学 儒家学说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符合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适应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