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程序及内容的探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方法作业指导书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方法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任务 (4)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4)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与分类 (4)2.2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与程序 (5)第3章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5)3.1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5)3.1.1 生态系统影响识别 (6)3.1.2 水环境影响识别 (6)3.1.3 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6)3.1.4 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6)3.1.5 声环境影响识别 (6)3.1.6 社会影响识别 (6)3.2 评价因子筛选方法 (6)3.2.1 生态评价因子筛选 (6)3.2.2 水评价因子筛选 (6)3.2.3 大气评价因子筛选 (6)3.2.4 土壤评价因子筛选 (6)3.2.5 声评价因子筛选 (7)3.2.6 社会评价因子筛选 (7)第4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4.1 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7)4.1.1 文献资料收集 (7)4.1.2 现场踏勘 (7)4.1.3 问卷调查 (7)4.1.4 数据分析 (7)4.2 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7)4.2.1 单项指标评价 (7)4.2.2 综合指标评价 (7)4.2.3 生态分析法 (8)4.2.4 模型模拟法 (8)4.2.5 社会经济分析法 (8)4.2.6 环境风险评价 (8)第5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5.1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8)5.1.1 定量预测方法 (8)5.1.2 定性预测方法 (8)5.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9)5.2.1 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9)5.2.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5.2.3 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评价 (9)第6章环境保护措施与方案比选 (9)6.1 环境保护措施制定原则与方法 (9)6.1.1 制定原则 (9)6.1.2 制定方法 (10)6.2 方案比选方法 (10)6.2.1 筛选方案 (10)6.2.2 评价指标 (10)6.2.3 比选方法 (10)第7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1)7.1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方法 (11)7.1.1 基本原理 (11)7.1.2 分析方法 (11)7.1.3 技术流程 (11)7.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价案例 (11)7.2.1 项目概况 (11)7.2.2 环境影响识别 (12)7.2.3 成本与效益计算 (12)7.2.4 评价结果 (12)第8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 (12)8.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结构 (12)8.1.1 封面及封底 (12)8.1.2 目录 (12)8.1.3 摘要 (12)8.1.4 引言 (13)8.1.5 总论 (13)8.1.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8.1.7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3)8.1.8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8.1.9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3)8.1.10 结论与建议 (13)8.1.11 附件 (13)8.2 报告编制要求与注意事项 (13)8.2.1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13)8.2.2 数据准确、方法科学 (13)8.2.3 内容完整、重点突出 (13)8.2.4 文字简练、图表清晰 (13)8.2.5 严格审查、认真修改 (13)8.2.6 注重团队合作、发挥专业优势 (14)8.2.7 做好与建设单位的沟通 (14)8.2.8 按时提交报告 (14)第9章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与监管 (14)9.1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流程 (14)9.1.1 审批主体与职责 (14)9.1.2 审批程序 (14)9.1.3 审批内容 (14)9.2 环境影响评价监管措施 (14)9.2.1 施工期间监管 (14)9.2.2 运营期间监管 (15)9.2.3 事后监管 (15)9.2.4 公众参与监管 (15)9.2.5 信息化管理 (15)第10章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0.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发展 (15)10.1.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创新 (15)10.1.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完善 (15)10.1.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化 (16)10.2 环境影响评价政策与法规变革 (16)10.2.1 政策法规体系优化 (16)10.2.2 简政放权与监管强化 (16)10.2.3 公众参与与信息公开 (16)10.3 环境影响评价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3.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环境影响评价 (16)10.3.2 环境影响评价与国际接轨 (16)10.3.3 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16)10.3.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创新 (16)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设项目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有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后评价工作探究

影响的核心问题 , 对环境影响成因进行综合分析与认识 。
2 . 2环 境 影 响 后 评 价 的 工 作 程序
造成 的环境影 响进行 总结 , 对建设项 目将来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后评价影 响制度 的作用。 进行预测 , 常用的统计预测法包括定量预测法 和定 性预测法。其
次, 对 比分析法 , 主要 是指对建设 项 目的实际环境影 响与预测 环 参 考 文 献 : 境影响进行分 析 ,对 建设项 目变化对环境 的影响进 行正确 的认 [ 1 ] 姜华, 刘春 红, 韩振宇.建设 项 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 【 J J . 环境 识, 做 出正确 的环境影响评价 。再次 , 逻辑 框架法 , 该种 办法 是指 保 护. 2 0 0 9 ( 0 6 ) 2 】 郭平, 王建美.浅谈建设项 目环境影 响后评价方法与工作程序 对影响建设项 目环境 的因素进行综合 分析 , 利用框 图来 找出环境 [
1建设 项 目环 境影 响后 评价概 述
完善, 但是后评价制度和竣工验收 以及环境保护监管之间的 区别 还 不 是 很 明确 。
建设项 目环境影 响后评价制度 是指对建 设项 目投 入运行之 3 . 2存在 问题 的解决措施 后 造成 的环境 影响进行分 析 , 并提 出预 防和防治措 施 , 避免建设 环境影 响后评价制度虽然在我 国刚刚起步 , 但是却有着非常 项 目对环境造成不 良影 响的评价制度 。 环境影响后评 价是 环境影 重要 的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 。国家环保部 门要逐步完善环境影响 响评 价 工 作 的 延 伸 和 补 充 , 后 评 价 制 度 可 以提 高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的 后评价理论体 系, 在实践 中丰富和完善后评级制度的工作程序和 科学性和准确性 , 环境 影响后评价制度意义重大 。 首先 , 通过实 际 内容 , 逐 步在建设项 目的建设 中推广后评价制度 。 此外 , 还要 明确 环境 影响和预测影 响的分析 , 可以及时 的发现和解 决问题 , 采取 后评价制度 和竣工验 收以及环境监理 的区别 , 对环境影响后 评价 补救 措施来减轻 不 良影 响 ,提高建设 项 目的环境效益 和经济效 制度的独立地位 和作用进行定义。 益 。其次 , 环境影 响后评价 制度 还可以帮助环保主管部 门掌握建 4结 语 设项 目变 动和环境影响之间 的关系 , 为行政主管部门的后续技术 措施提供依据 , 提 高建设项 目变动 的科学性 。 建 设 项 目环 境 影 响 后 评 价 制 度 在 我 国刚 刚 起 步 , 它 是 环 境 影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探讨

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探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在建设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监测的过程。
它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延伸和补充,旨在确保项目的实施和运营阶段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得到有效控制,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评估项目运营阶段的环境影响:通过对项目运营阶段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了解项目对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的影响,以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
2. 监测环境污染物排放和排放浓度:建设项目在运营阶段可能会产生一些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固废等。
通过对这些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
3. 预警和预防环境事故的发生:在建设项目运营阶段,可能会发生一些环境事故,如化学品泄漏、爆炸、火灾等。
通过对环境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预警和预防,以确保项目的安全运行。
4. 保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建设项目在环评过程中需要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并在项目运营阶段执行。
通过对这些环保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可以确保其有效实施,避免环境污染和破坏。
1. 独立性:评价机构应独立于建设单位,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价过程应透明、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2. 周期性:评价应定期进行,频率根据项目的特点确定。
对于特大型、重点项目,评价周期应更短,以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及时调整和改进。
4. 持续性:评价应持续进行,随着项目的运营不断跟踪和监测其环境影响,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实施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健全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的评价制度和政策法规,明确评价的程序、要求和责任。
2. 强化监管力度:加强对建设项目运营阶段的监管,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实施。
加强对评价机构的监督,保证其独立性和专业性。
3. 加强信息公开:及时公开评价结果和监测数据,接受公众的监督,形成社会共治的环境保护机制。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及类型

简述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及类型
环境影响评价(EIA)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旨在预测和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
的影响,并制定适当的策略来减轻或优化这些影响。
以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和类型:
一、基本程序:
1.准备阶段:首先,确定评价的目标和范围,明确评价的重点和预期结果。
这一阶段还包括收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如项目背景、地理位置、环境现状等。
2.初步调查:在这一阶段,对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和废弃物进行初步预测和评估。
同时,还要考虑这些排放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3.详细评价:基于初步调查的结果,对重点问题和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价。
这一阶段可能会涉及更为复杂的模型和分析方法。
4.制定减缓措施:根据详细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减缓措施和方案,以减少或消除项目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5.报告编写:汇总所有的调查、分析和建议,编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该报告将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6.审批与反馈:相关部门审查报告,决定是否批准项目。
如果需要,评价单位还需根据审批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7.监测与后评价:项目实施后,对环境影响进行长期监测,确保减缓措施的有效性,并对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后评价。
二、类型:
1.预评价:在项目提议阶段进行,目的是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并识别主要的环境问题。
2.现状评价:在项目中期进行,重点评估当前的环境状况和已实施项目的实际影响。
3.回顾性评价:在项目完工后进行,对整个项目周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浅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方法与工作程序(续)

建设 项 目环境 影 响后 评 价 不 是 纯 学 术 的科 研 行 为或纯商 业 的合同行 为 , 涉及 政 策 、 法规 、 度及 方方 制 面面 的利益 , 因此 , 后评 价 组织 机 构 的设 置 也不 能
4 结 语
随着 国家法律法 规 制度 的逐 步 健全 、 民环 境 保 人
郭 平 王建 美 ,
( .洛 阳 有 色金 属 加 工 设计 研 究 院 , 南 洛 阳 4 13 ) 1 河 7 0 9 ( .洛 阳市 环 境保 护设 计 研 究 所 , 南 洛 阳 4 10 ) 2 河 7 02
3 3 后 评 价 的 政 策 支 持 .
3 环 境 影 响 后 评 价 的 实 现 制 约
[ 许 晓峰 , 2] 肖翔 编著 . 设 项 目后 评 价 [ .北 京 : 华 工商 联 合 出 版 建 M] 中
社 。0 0 20 .
Po te a u to t o n or i g Pr c d e o vi me t l s — v l a i n Me h d a d W k n o e ur fEn r on n a
部 门应该尽 早制定 、 试点 并 推行 项 目环 境影 响 后评 价
机 制 ,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提 供 政 策 支 持 和 经 验 为
推介。
参考文 献
[ ]张 三 力 著. 目后 评 价 [ . 京 : 1 项 M] 北 清华 大 学 出 版 社 ,00 20.
护环 境的 , 应通 过多次 后评 价对其 进行 强制监 管 , 从而 达 到既保 护地方经济发展又保护 自然环境 的 目的。
i rv me tme s r s f r lms e it g n r ia n i n na i a t e au t n T i rce u ts rjc p s・ mp o e n a ue orpobe xsi i n o i n le vr me tl mp c v la i . hs a t l g o o i q o e poe t o t
环评爱好者论坛

环评爱好者论坛环评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随着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环评也逐渐成为一种广受关注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评,并成立了各种环评爱好者论坛。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探讨环评的一些基本问题,并分析当前环评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一、环评的基本概念和意义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指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的一种方法和程序。
环评旨在在项目建设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准确、科学的分析和评估,以便决策者和相关方面能够在项目建设前期就对环境问题进行及时、全面、有效的控制和治理,保障和改善环境质量。
环评的实施可以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可保障生态、环境、社会的持续发展:环评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影响的全面评估,促进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实施各类工程建设,可保障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提高城市和区域的整体环境品质。
2.可促进投资与资源利用的合理化配置:环评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各种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项目的投资成本和收益,确保项目的后续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3.可保障环境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环评是实现环境法规和规范的重要手段,对环境法律法规进行监督,保障相关法规实施的成功,促进环保监管的透明化和科学化。
二、当前环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虽然环评对环境管理的促进作用不可忽视,但当前在我国的环保工作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环评配套措施缺失:部分在建设项目工程中实施环评存在或多或少的配套措施缺失,没有到位的保障方案,缺乏有效的措施保障环境的维护,环评结果也很难得到有效的实施。
2.环评结果缺乏公开透明:在一些环评项目工程实施中,由于各种利益关系和主观原因,造成一些项目工程环评结果未能及时进行公开和透明的操作,为环保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建 设 项 目环 境 影 响 后 评 价 的
主 要 内容 及存 在 的 问题 研 究
王安 , 杜 英 , 林 函
( 1 . 台州市环境监测 中心 站, 浙 江 台州 3 1 8 0 0 0; 2 . 浙江省环境保 护科学设计研究 院, 浙江 杭州 3 1 0 0 3 2 )
摘
要: 根据《 中华人 民共 和国环境 影响评价法》 的有 关条款 , 探讨 了建设项 目环境影 响后评价 的定义 、 适 用对
建 设项 目环境 影 响后 评 价 的 提 法 在 中 国 , 最 早 出现在 2 0 0 2年颁 布 并 于 2 0 0 3年 实施 的《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环境 影 响评 价 法 》 中。它 是 指 建 设 项 目正 式 运 营后 , 以实 际情况 为依 据 , 分析原 环 境影 响评 价 预 测 的准确 性 , 并 提 出补救 措施 , 从 而提 高环 境决 策 水
( 1 . T a i z h o u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Mo n i t o r i n g C e n t r a l S t a t i o n , T a i z h o u 3 1 8 0 0 0, C h i n a ;
2 .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D e s i g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Z h e j i az h o u 3 1 0 0 3 2 ,C h i n a )
水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

D sus no n io me tl mp c otassme to ae rjcs i si ne vr n na atp s-ses n fw trp oet c o i
JA G - eg MA i-n L o gqI I N Guz n , h Jna , IH n ・ig l .
工程 环境保 护技 术标 准 , 需制 定水 工程 环境 影响后 评 价相 关技 术标 准 , 而进 一 步为 完善 水工程 全过 程环 境 从
管 理 提 供 依 据
பைடு நூலகம்
关 键词 : 工程 ; 水 环境 影响后 评 价 ; 境 管理 环
中图分 类号 : 80 3 X 2 .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04 6 3 (0 10 —0 7 0 10 —9 3 2 1 )5 0 1 — 4
水 工 程 环 境 影 响后 评 价 探 讨
蒋 固政 , 马经 安 , 李红 清
(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 湖北 武汉 4 05 ) 30 1
摘 要 : 述 国 内外水 工程 环境 影响后 评 价 开展 情 况及相 关研 究状 况 , 概 分析 目前 我 国及相 关部 委 对水 工程建 设 项 目开展环 境 影响后 评价 的 法律依 据 与要 求 , 讨水 工程 环境 影响 后评 价 的主要 内容 。提 出为健全 、 探 完善 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后评价程序及内容的探讨摘要: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伸和发展,本文根据对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的定义,以深汕高速公路东段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工作程序及评价内容的阐述,分析我国环境影响后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我国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建议及展望。
关键词:环境影响后评价;概念;程序;内容;公路;存在问题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流得到越来多的重视。
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更好的进行项目规划以实现环境保护和项目建设的共同发展成为时代进步和发展主旋律。
而对于已经完成的项目来说,通过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评估,也能够促使人们能够及时对项目完成后依然存在的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因素予以整治,从而促使项目在得到完整、顺利展开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事实上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9]是为了更好的凸显环境保护的意义而进行的一门研究。
所谓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指的是在项目完成后,通过将环境保护和环境评价机制引入到项目完成后期的整体运营管理体系中,从而通过实施有效的环境监管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所以环境影响后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也必将更好的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更好发展。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在公路投入使用运营后的环境评价,以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内容为基础,对照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实际调查和现场监测,比较分析工程内容的差异、核定汽车尾气、噪声、路面径流等污染源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中预测模型及参数的合理性,研究实际情况与预测情况产生的偏差、误差的原因;对环境影响评价所采用的方法、标准以及其它相关内容的整体工作进行检查,并分析环保措施的实施状况和运行效果等。
本文根据对公路建设的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过程及方法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由此提出了对现行环境影响后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及对未来的展望。
1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况1.1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念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中的阐述,“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在开发建设活动正式实施后,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基础,以建设项目投入使用等开发活动完成后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评估开发建设活动实施前后污染物排放及周围环境质量变化,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和环境补偿措施的有效性,分析项目实施前一系列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找出出现问题和误差的原因,评价预测结果的正确性,提高决策水平,为改进建设项目管理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提高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的一种技术手段。
”事实上,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相较于环境影响评价而言的。
环境影响后评价所强调的是在施工项目已经完成后,人们为了能够更好的对环境的整体项目发展和结果预算等形式进行有效把控,从而形成对的一种评价模式,其可以通过对不同规划和指标的综合衡量以对项目完成后存在的环境影响情况作出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强调的是对已经变化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及时补充和完善而做出的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有以下5个方面的内涵[1]:①反映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实际影响;②对环境影响报告进行事后验证,检验其预防恢复措施的有效性,验证项目实施前一系列预测和决策的准确性和合理性;③评价目标可持续性,提出预测和补救措施;④不同时点对项目进行的新的评价;⑤信息反馈,为项目管理和环境管理服务。
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在公路投入使用运营后的环境评价,以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内容为基础,对照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通过实际调查和现场监测,比较分析工程内容的差异、核定汽车尾气、噪声、路面径流等污染源强,分析环境影响评价中预测模型及参数的合理性,研究实际情况与预测情况产生的偏差、误差的原因;对环境影响评价所采用的方法、标准以及其它相关内容的整体工作进行检查,并分析环保措施的实施状况和运行效果等。
它是一种全面准确地反映工程建设项目对沿线及周围环境的实际影响并为环境管理提供依据的技术手段。
1.2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种情况[2]:(1)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产品方案、主要工艺、主要原辅材料或污染处理设施和生态保护措施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污染物种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或生态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情况相比有重大变化。
(2)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建设项目的选址、选线发生重大变化,或运行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对新的环境敏感目标产生影响,或可能产生新的重要生态影响的。
(3)建设、运行过程中,当地人民政府对项目所涉及区域的环境功能做出重大调整,要求建设单位进行后评价的。
(4)跨行政区域、存在争议或存在重大环境风险的。
(5)比较复杂、在环境影响评价阶段难以预测长期的潜在环境影响的。
2 国内外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情况国外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研究主要始于20世纪80年代,荷兰是世界上最早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研究工作的国家之一。
1986 年,荷兰在环境立法中将后项目分析( Post-Project Analysis,PPA) 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之中,PPA 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部分[ 3]。
1988 年,美国通过对很多案例研究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用途以及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明确了实施程序[4]环境影响后评价目的及内容。
从20世纪90年代,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3],此后我国陆续开展了煤炭工业、公路交通和水利水电等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后环评,并又推广到石油化工、火电等污染类建设项目,发现原环评及后评价过程中的问题,积累了经验;重庆、大连等地也对建设项目后评价做出了规定,其他地方和行业也开展了后评价管理工作。
公路,特别瘦高速公路具有工程量大、占地多和施工时间长等特点,尤其是桥梁和隧道工程对环境影响较大[5]。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针对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对运营期尤其是运营后期的环境影响关注得不够,而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是对高速公路运营后的环境影响及污染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验证性评价,提出补救措施,实现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3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工作程序和评价内容3.1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工作程序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工作程序可以划分几个阶段,即确定项目是否需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大纲的编制、大纲的审批、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实施、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报告书的审查、对改善项目管理的建议的指令。
以公路建设项目为例,推荐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程序如图 1 所示[6]。
3.2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内容环境影响后评价思想是随着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实践的日益发展而产生的,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伸和完善。
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监测工程的环境影响、环保对策及效果以及工程的环保工作情况(设计、施工、“三同时”的实施情况、环境监测、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
(2) 根据实施调查和监测,对工程中、远期环境影响预测进行再评价,并对中、远期环境影响进行新的预测。
(3) 在再评价和环境调查监测的基础上,对环保措施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提出工程存在的有关环保问题。
(4) 对该项目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初步评价。
(5) 对该项目环保工作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
由于公路建设具有范围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运营后的车流量大等特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具体实施步骤是:通过对公路影响区域的声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方面的现场监测和重点调查;分析评价该项目采取环保措施后的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敏感点的污染防治措施治理和落实情况、建设期间扰动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情况、在近期或长期对自然与生态环境有何不利影响[2]。
4 实例分析深汕高速公路东段东连汕头海湾大桥,西接深汕高速公路西段,是我国“同三高速公路”粤东段,是广东省交通大动脉之一。
它连结港、澳与深、珠、汕厦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及沿线各市、县。
西起陆丰潭西,与深汕高速公路西段连接,东接汕头海湾大桥、汕汾高速公路,全长140.017公里,途经汕尾、揭阳、汕头三市,全线设陆丰起点、霞湖、内湖、东港、隆江、惠民来、仙庵、田心、海门、河浦、达濠、汕头等十二个收费站,采用入口发卡,出口收费的全封闭收费管理。
沿线设陆丰、内湖、惠来三个服务区,[6]是交通部环境影响后评价试点工作之一。
对其进行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如下:4.1 项目环保过程的回顾评价这项工作主要包括[8]:(1)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及批复意见进行回顾,(2)环保验收监测报告结论及“三同时”验收意见,(3)项目建设期环境保护执行情况,具体又包括建设阶段的环保措施、环境保护的工程措施和其他配套措施及养护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
4.2 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内容4.2.1 环境噪声影响后评价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来说,声环境评价是工作的重点。
经现场踏勘调查,深汕公路东段穿越村镇稀少的沿海地区,沿线主要声环境敏感点共14处,其中学校5所、村庄居民点9个,对敏感点进行监测和评价,为进一步了解深汕公路东段营运中后期交通噪声影响状况和发展趋势,采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的有关模式和参数确定方法进行预测。
4.2.2 环境空气影响后评价汽车尾气是项目营运期沿线环境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与交通量成比例地增加,且和车辆的类型以及汽车运行的工况有关。
根据模式进行评价和预测,对沿线代表性敏感点NO2 扩散结果进行评价。
4.2.3 水环境影响后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路面径流对周围水体水质的影响;二是服务区污水影响。
路面径流量决定于降水量,路面径流一部分从桥上直接汇入河流,另一部分汇流到河岸边,最终通过岸边排放方式进入纳污水体。
降雨期间,路面径流污水中的污染成分十分复杂,路面径流所挟带的污染物成分主要为悬浮物及少量石油类,多发生一次降水初期。
影响污染物浓度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目前均根据经验,采用资料和文献相结合类比的方法。
服务区污水排放去向一般为服务区周边的农田、沟渠或公路边沟,根据对深汕公路西段服务区污水处理设施外排废水的监测结果统计,运用类比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价。
4.2.4 社会环境影响后评价在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中,主要对征拆安置与生活质量影响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
4.2.5 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公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针对施工后期生态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
(1)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调查评价。
公路在建设实施和运营过程中对沿线地区的动植物生存环境产生影响,通过对公路建设前后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保护级别、分布概况、生活习性、活动规律和自身的价值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变化,评价公路项目的建设对动植物生存环境的影响状况,主要评价受国家保护的动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