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塌岸

合集下载

水库塌岸常用理论

水库塌岸常用理论

目录塌岸案例 (2)库区典型塌岸模式 (3)塌岸危害和影响主要 (4)影响塌岸的因素 (4)冲蚀作用 (5)冲蚀波高预测 (6)再造范围 (6)塌岸案例三门峡水库,下闸蓄水一年半的时间内淤积15 亿吨泥沙。

三门峡到潼关全线淤积。

渭河泥沙一直淤积到距离西安仅30k m的耿镇附近。

三门峡工程预计总投资13 亿元,而工程结算时实际耗资共达40亿元,对当时的中国来说,这相当于40 座武汉长江大桥的造价。

规模如此宏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况?其原因是水库淤积,而造成水库淤积的物质主要来自于水库塌岸。

由于三门峡水库地处黄土高原峡谷区,蓄水形成河道型水库,以致经常发生塌岸,经实地观测,潼关以东发生塌岸长度占水库库岸长度的41%每次塌落的宽度一般3~5m最大者可达60m 蓄水初期,塌岸的累计宽度一般为50~100m宽者达到几百米,灵宝某地累计塌岸宽度达1500m以上。

从1960年9月至1961年12月,塌岸总土方量达到了1.77 亿m3,合计2.5亿吨,占同期水库总积淤量(15.3亿吨)的16.3%,侵占有效库容的1.8%。

迫于无奈,只好降低水位,拆除15万千瓦发电机组,改装5万千瓦小机组。

同时耗费惊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通排水洞,以泄泥沙。

同时,三门峡水库塌岸还直接破坏最肥沃的农田、村庄以及道路,甚至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千将坪滑坡,2003-07-13 凌晨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发生大型滑坡,目前共造成14人死亡,10人失踪,共倒塌房屋346间,毁坏农田72km2,金属硅厂、页岩砖厂等4家企业全部毁灭。

滑坡还毁坏省道3km 2015km输电线路被毁坏,有22 艘船舶翻沉,5艘船舶断缆走锚,广播、电力、国防光缆等基础设施都受到严重破坏。

直接经济损失为5375万元以上。

滑坡区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长江支流青干河左岸。

本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八面山台褶带秭归凹陷西部,构造线东西展布,断层及褶皱发育。

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曲溪库岸塌岸预测与评价

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曲溪库岸塌岸预测与评价

三峡库区湖北省秭归县曲溪库岸塌岸预测与评价一、库岸分段及各段工程地质特征曲溪库岸岸坡按岩土性质共分2段:Ⅰ段岩土混合岸坡、Ⅱ段岩质岸坡,长度分别为309m、483m,总长度792m,见平面图(图1)。

图1平面图各岸坡段特征如下:1、Ⅰ段岩土混合岸坡岸坡长309m,占岸坡总长度的39%。

该类型岸坡具有以下特点:(1)回填砂及坡洪积砾砂分布广泛,地表所占面积超过70%,厚度超过7.0m,结构松散,分布范围多在后缘334省道处;(2)岸坡多经人工修路开挖成陡缓相间的台坎状,局部坡度较陡,接近40°,部分地段虽采用简易支挡,但挡土墙基础持力层为回填砂或全风化花岗岩,部分挡墙已推倒变形,该类致灾地质体以回填砂为主,该类型岸坡塌岸威胁对象主要为334省道与沿公路布置的公共设施。

2、Ⅱ段岩质岸坡岸坡长483m,占岸坡总长度的61%,该类型岸坡具有以下特点:(1)该类岸坡在库水位变动带范围内主要为全、强风化花岗岩组成,部分凹槽地段分布有薄层坡洪积砾砂层,风化层厚度较厚。

(2)岸坡多为一字形坡,坡度陡缓不一,175m高程附近及上方堆填大量人工填土,厚度7.0-15.0m,岸坡接近40°。

岸坡主要有334省道通过,部分山脊上修建有移民房屋,岸坡塌岸直接危及当地居民、物流园码头及334省道与国防光缆安全。

二、塌岸类型及主要影响因素(一)塌岸类型目前,曲溪库岸岸坡整体是稳定的,在水库水位反复变化下,岸坡所处自然稳态条件将发生改变,将产生程度不同的塌岸(即岸坡再造),现根据变形失稳机制,区内塌岸可划分如下两种类型。

⑴冲蚀、侵蚀型岸坡物质在地表水及三峡库水的作用下,逐渐被水流带走,从而使得岸坡产生缓慢后退。

该种类型主要发生在地形较缓的岸坡或岩质岸坡,其塌岸过程将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该种类型是区内岸坡再造的主要类型。

⑵坍塌型三峡水库运行后,原有岸坡的自然稳态平衡关系被打破,岸坡在库水波浪及库水消涨产生的动水压力影响下要不断地调整岸坡形态,其过程表现为局部的坍塌,最终使坡体在水下、水上达到一个稳态坡角值,其最终变形破坏宽度据岸坡形态不同、物质组成不同而有区别。

塌岸防治理论与护岸措施

塌岸防治理论与护岸措施
E为波浪单位时间作用在单位宽度库岸的动能(t·m) kp为岩土体的抗冲刷系数(m3/t) t为水库运营年限 b为经验常数,取决于滨岸浅滩中堆积部分的宽度, 一般0.45~0.95. 该方法有一定的物理依据,但“关系方程”的建立
16
需要一定量的观测样本,难以获得,一般仅用于海岸工 程领域。
二、 塌岸的预测方法
c)沿基—覆界面滑移型:较浅的堆积体岸坡,沿着 基—覆界面发生整体滑移。
7
塌岸灾害防治理论及技术
一、 塌岸概述
库区典型塌岸模式
d)基层顺层滑移型(千将坪滑坡、瓦伊昂滑坡) 特征:中等或者中缓倾角的顺层基岩岸坡中,基
岩中存在软弱夹层,蓄水后,软弱层在水的浸泡下发生 软化,抗剪强度大幅降低,出现沿软弱层的整体滑动。
5、流土型:特征:岸坡土体饱和吸水后,重力作用 下沿坡向下发生塑性流动。
条件:第四纪松散堆积层
8
塌岸灾害防治理论及技术
一、 塌岸概述
不同塌岸模式的发展演进过程
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的塌岸其发展演化的过程往往 差别较大。水库岸坡受岩土体结构、地形地貌等的影响, 会呈现不同的变形破坏形式,塌岸的发展演化方式和进 程也不尽相同。
2、塌落物可淤塞、填堵引水建筑物。 3、库岸后移,使库边农田、建筑物、道路遭受损毁。 4、如预测塌岸严重,将影响开发方案、坝址或设计蓄 水位的选择等。 5、坝前库岸如发生塌岸,将影响大坝安全。
14
塌岸灾害防治理论及技术
二、 塌岸的预测方法
影响塌岸的因素错综复杂,包括岩性、结构、库岸形 态、波浪作用、水文地质条件、淤积速度等等。因此, 很难建立一种包括上述诸因素在内的、预测坍岸发生 与发展的理论或计算公式。目前,只能通过某些假设 条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近似的并尽可能接 近实际的坍岸预测方法或理论计算公式,以达到预测 塌岸范围的目的。

水库边坡塌方应急预案

水库边坡塌方应急预案

水库边坡塌方应急预案一、预警机制建立建立健全水库边坡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地质环境监测、气象水文监测、水库运行状态监测等,确保实时掌握水库边坡的稳定性状况。

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发出预警信息,为应对塌方提供充足的反应时间。

二、应急组织架构设置成立专门的应急管理组织,明确各级职责和工作流程。

该组织应包括指挥决策组、现场处置组、技术支持组、后勤保障组等,各负其责,协同作战。

同时,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三、紧急疏散与人员安置一旦发生塌方或存在塌方风险,立即启动紧急疏散计划,将危险区域内的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对于无法立即转移的群众,要提前规划好临时安置点,并准备好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设施。

四、现场抢险救援塌方发生后,现场处置组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评估塌方规模和影响范围,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根据现场情况,进行道路疏通、危险区域封锁、伤员救治等工作。

同时,技术支持组提供专业指导,确保抢险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五、信息沟通与发布保持与上级主管部门、地方政府、相关单位及媒体的畅通沟通,及时准确发布塌方信息和应对措施,避免恐慌和谣言的传播。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向公众传达正确的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六、后期恢复与重建塌方事件结束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受影响区域进行详细勘查,评估损失并制定恢复重建计划。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复水库功能和生态环境,同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七、预案更新与演练应急预案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全体人员的应急意识和协作能力。

西郊水库库区塌岸治理有关问题的探讨

西郊水库库区塌岸治理有关问题的探讨

西郊水库库区塌岸治理有关问题的探讨【摘要】水库岸坡的安全稳定因素是影响水库能否正常运行的基础,也关系着两岸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根据西郊水库自建成投入运行以来,库区两岸出现的塌岸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现塌岸问题的根本原因,为西郊水库塌岸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库;塌岸特征;问题分析。

1西郊水库概况泾惠渠西郊水库位于三原县城以西约2km的清河干流上,距冶峪河与清峪河汇流处——双河口6.2km,控制流域面积1018.4km2。

该库系泾惠渠灌区调节水库,设计引蓄泾惠渠渠首非灌溉季节余弃水为灌区20.7万亩农田补水,并扩灌三原县肖李村及徐木塬3.24万亩农田。

西郊水库自2003年建成以来,正常蓄水位由420.0m提高至422.0m,实际蓄水位由416.0m提高到420.0m。

随着水库的正常运行,水库区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很大改变,左右岸地下水位上升了2m~5m。

2012年实施的西郊水库扩大利用工程,不仅保持了水库的总体布局和规模,也增大水库调蓄效益,缓解了灌区农灌缺水的目的。

但是,随着蓄水位的不断变化,地下水位的进一步抬高。

库区内两岸边坡塌岸情况加剧,对周边村庄、耕地、坟地、输电线路等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威胁着库区两岸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水库塌岸情况分析西郊水库2003年建成运行至2009年,库区水位基本上在416m以下运行,随着局部库区岸坡的垮塌,大部分岸坡已趋于稳定。

2009年实施大坝右坝肩防渗工程后,实际蓄水位抬高至420.0m左右,岸坡垮塌现象逐年严重。

根据野外实测两岸岸坡基本类型为上陡下缓两坡段型,即塬面至420.0m高程岸坡成80~85°,坡高7~8m,420.0m高程至水面坡度呈22~26°,岸坡平缓较稳定。

2012年溢洪道加闸后,设计正常蓄水位将抬高2m,达到422.0m高程,但由于左坝肩在蓄水位达到419.5m后坝肩出现渗漏情况,水位实际上控制在420m以下。

水电工程水库塌岸与滑坡治理技术规程

水电工程水库塌岸与滑坡治理技术规程

水电工程水库塌岸与滑坡治理技术规程
水电工程水库塌岸与滑坡治理技术规程是针对水电工程中水库的塌岸与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治理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该技术规程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 治理目标和原则:确定水库塌岸与滑坡治理的目标和原则,包括保护工程的安全可靠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原则。

2. 调查与评价:对水库塌岸与滑坡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灾害评价,确定治理的优先顺序和重点区域。

3. 预防与监测:确定防治措施,包括加固水库岸坡、抬高库水位、引导泄洪等手段,同时要求对水库塌岸与滑坡进行实时监测。

4. 技术要求:对水库塌岸与滑坡治理的具体技术要求进行规定,包括加固材料的选择与施工方法、加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求、治理项目的验收标准等。

5. 施工管理:规定水库塌岸与滑坡治理工程的施工管理要求,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工程质量的监督与检验等。

水电工程水库塌岸与滑坡治理技术规程的制定旨在保证水电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

青藏高原某水库塌岸参数选取及预测

青藏高原某水库塌岸参数选取及预测

表现为危岩体、崩塌体和岩体风化卸荷等。
1.4
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库区内地下水赋存条件、含水介质特征及
水的物理特性,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
基岩裂隙水两类。
1.5 水库岸坡结构类型
根据水库区回水位与不同类型岸坡的接触关
系,可以把库区岸坡划分为基岩岸坡、松散覆盖
层岸坡两种类型。其中基岩岸坡约占 35%,松散覆
构特征,参考工程经验综合取值;
γ —— 原 始 岸 坡 坡 角 , 取 野 外 观 测 及 地 形 图
估算值预测。
2.5
1.5



卵 石 粗


维 的砂

漂 粒
含 中 砂
细土


黄 土

波浪高度/m
2.0
1.0
0.5
0
图2
2.2
5
10
沿岩浅滩坡角/(°)
15
不同波浪高度时各类土的浅滩稳定坡角
图解法
对工程建设及管理具有指导性意义。
参数选取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6980(2020)03-0031-03
塌岸是水库区的重要地质问题之一,影响整个
水库的正常运行和综合效益发挥,乃至威胁周边
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水库塌岸是水库蓄水后,库
岸地下水动水压力变化而造成的库岸冲蚀磨蚀、
坍塌、滑移等再造变形的不良地质现象 [1] 。大量的
取 K=0.65~0.75, 砂 卵 石 岸 坡 取 K=
0.85~0.90;
α —— 浅 滩 冲 刷 后 水 下 稳 定 坡 角 , 与 波 浪 高
度和组成库岸边坡的土粒物质结构有

水库边坡塌方应急预案

水库边坡塌方应急预案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水库应对边坡塌方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水库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水库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水库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边坡塌方灾害。

1.3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3)快速反应、协同应对;(4)以人为本、确保安全。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2.1 成立水库边坡塌方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和监督水库边坡塌方应急处置工作,下设以下工作组:(1)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2)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物资保障等工作;(3)安全防护组:负责现场安全防护、交通管制、疏散撤离等工作;(4)信息报送组:负责信息收集、整理、上报等工作;(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

2.2 各组职责(1)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实施救援行动;(2)现场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物资保障等工作;(3)安全防护组:负责现场安全防护、交通管制、疏散撤离等工作;(4)信息报送组:负责信息收集、整理、上报等工作;(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

三、应急处置流程3.1 灾害预警(1)加强水库周边巡查,发现边坡异常情况及时报告;(2)密切关注气象、水文等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做好灾害预警工作。

3.2 灾害发生(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机制;(2)组织现场救援组进行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物资保障等工作;(3)组织安全防护组进行现场安全防护、交通管制、疏散撤离等工作;(4)组织信息报送组收集、整理、上报灾害信息。

3.3 灾害恢复(1)对灾害现场进行评估,制定恢复方案;(2)组织人员进行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四、应急保障4.1 物资保障(1)储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如食品、饮用水、医疗药品、帐篷等;(2)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救生器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蓄水后,水库水位变化将使库岸地质条件大大改变,库岸在库水浸泡、风浪冲击、水流侵蚀以及干湿交替作用下发生坍塌,使水库岸线后退,在水库周边波浪作用范围内形成浅滩,进而诱发库岸稳定性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水库塌岸现象。

对于山区水库而言,起主导作用的是现代地质作用,包括地形地貌特点、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

岸坡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岩土体在库水作用下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静止库水位时的浮托力,水位升降时的渗流力等因素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

实践证明,水库的塌岸绝大部分是在蓄水的一到两年内完成的,这种破坏可以认为是岸坡沿最危险滑动面滑移破坏为主体的。

在水库蓄水运行期间,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岸坡将以某种特定的变形破坏方式完成岸坡的再造演化过程,这种特定的变形破坏型式被称之为水库塌岸模式。

通过研究,水库塌岸的典型塌岸模式有如下几种:冲磨蚀型冲磨蚀型塌岸是指在库水、风浪冲刷、地表水及其它外部营力的长时间作用下,岸坡物质逐渐被冲刷、磨蚀,塌岸物质部分被岸流运走,部分在水下堆积下来,从而使岸坡坡面缓慢后退的一种库岸再造型式。

如图1所示:图1 冲磨蚀型塌岸坍塌型坍塌型指土质岸坡坡脚在库水长期作用下,基座被软化或淘蚀,岸坡上部物质失去平衡,从而造成局部下错或坍塌,而后坍塌土体被水流逐渐搬运带走的一种岸坡变形破坏模式。

该库岸再造模式具有突发性,特别容易发生在暴雨期和库水位急剧变化期。

如图2所示:图2 坍塌型塌岸崩塌型崩塌(落)型是指在陡坡型岩质岸坡中,岸坡岩体发育有不利于岩体稳定的节理裂隙时,坡体在库水、风浪冲刷、地表水和其他外部营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崩塌或崩落现象。

如图3所示:图3 崩塌型塌岸滑移型滑移型是指在库水作用、降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岸坡物质沿着软弱结构面或己有的滑动面向江河发生整体滑移的库岸再造型式,即发生滑坡。

流土型流土型塌岸是指在库水涨落的情况下,岸坡土体吸水饱和后,由于土体的微膨胀性,岸坡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向下发生的塑性流动变形现象。

这种库岸再造类型的塌岸规模一般较小,在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岸坡中可见。

不同类型的岸坡结构在库水动力作用下所表现的塌岸机理往往不同,且表征各种类型塌岸的参数也不尽相同,塌岸预测中所采用的参数可被分为如下几种:(1)冲磨蚀型:水下堆积坡角、冲磨蚀坡角和水上稳定坡角;(2)坍塌型:水下堆积坡角、冲磨蚀坡角和水上稳定坡角;(3)崩塌(落)型:岩体结构面产状、迹长、发育分布特征及其性状;(4)滑移型:软土和膨胀土体(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包括堆积层厚度、垂直河流方向的宽度和顺河方向的延伸长度。

影响塌岸的主要因素有:库岸物质组成库岸物质组成及土层性质是影响水库塌岸的内在因素。

如冲洪积粉砂质粘土层和黄土,这类土结构松散,遇水易发生崩解,强度低,抗冲刷能力差,在岸坡较陡的情况下塌岸速度较快。

风浪作用风浪作用是水库塌岸及浅滩形成的主要外力。

波浪对塌岸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击岸波浪对岸壁土体淘刷与磨蚀以及对塌落物质进行搬运,从而加速塌岸。

击岸波浪的浪高与风速、风向、风在自由水面的吹程及水深等因素有关。

对于同一类型的库岸来说,水面越宽、水深越大,击岸波浪的波能越大,塌岸就越严重。

植被条件一般情况下,植物根系的固结作用可使河岸土体的抗冲刷能力增大,而植物根系的固结作用与植被的密度、种类、根深等有关。

冻融变化岸坡士体孔隙和裂隙中的水结冰后体积膨胀产生冰劈作用,破坏了土体结构,解冻后土体强度降低,致使岸坡破坏。

库水位上升的速率研究表明,库水位上升速率越大,均质水库岸坡的塌岸现象越易发生。

鉴于水库塌岸给水库周边经济及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塌岸预测方法的研究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众多学者提出了许多的预测理论与方法,主要有卡丘金法、佐洛塔廖夫法、平衡剖面法、两段法、土力学法、库岸结构法、数值模拟法等。

卡求金法 卡丘金于1949年提出岸坡最终塌岸预测计算公式。

其实质是依据实测的洪、枯水变幅带各类岩性岸坡长期稳定坡角,根据几何关系用图解法求解岸坡最终塌岸预测宽度,其精度取决于计算参数的选定。

考虑到计算参数大多选自经验值,因此,在实际预测时必须对类似水动力条件和类似岩土体条件下的已有岸坡塌岸进行观测,以获得相应的较为可靠的计算参数。

有时参考水库蓄水前的洪、枯水位变幅带岸坡形态数据来计算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适用于黄土类土层及平原地区水库的塌岸预测。

也适用于大型水库的中、上游地带岸坡。

一般其结果往往与实际相差甚远,实际塌岸宽度要比预测的小得多,卡丘金法的预测结果偏于安全。

其预测塌岸图解如下图4:图4 丘金法预测塌岸图解 图中,A 为库水位变幅(m );p h 为波浪冲刷深度(m );B h 为浪击高度(m );H 为正常蓄水位以上岸坡高度(m );α为水下稳定坡角;β为水上稳定坡角;γ为原岸坡坡角。

最终塌岸宽度按下式计算:()()()P B B P S N A h h ctg H h ctg A h ctg αβγ=++⨯+--+⨯⎡⎤⎣⎦佐洛塔廖夫法 此法为前苏联学者佐洛塔寥夫(F.C.SOIBTBPEB )于1955年提出,通过图解法进行岸坡最终塌岸宽度预测。

对于松散堆积岸坡(残坡积、崩坡积、滑坡堆积以及人工弃渣岸坡),大型水库的中、下游地段,一般采用佐洛塔寥夫提出的图解法。

此法认为:水库中下游地段,水深较大,水面较广,波高增加,对库岸的破坏波浪作用是主要的。

佐洛塔廖夫法充分考虑了水下堆积浅滩的作用,且以考虑地形、地貌、水文等各方面资料为基础,也是一种较为普遍适用的塌岸预测方法,但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必须查明有多少比例的冲磨蚀土可组成堆积浅滩,因而实际运用较为复杂。

具体预测步骤如下:①绘制预测地段的工程地质剖面;②标出水库正常高水位线与水库最低水位线;③由正常高水位向上标出波浪爬升高度线,爬升高度(hb)值可取为一个波高;④由最低水位向下,标出波浪影响深度线,影响深度(娜)值可取为1/4一1/3的波浪波长,粘性土应大些,砂土小些;⑤在波浪影响深度线上选取a点,该点位于堆积浅滩带与浅滩外缘陡坡带之转折点处,该点的选取应使堆积系数Ka之值应与佐洛塔寥夫所提出的参考数值相符;β:⑥由a点向下,根据浅滩堆积物的岩性,绘出外缘陡坡线使之与原斜坡线相交;其稳定坡度1粉细砂土和粘性土介于8°一12°,卵石层和粗砂土介于18°一20°。

由a点向上绘出堆积浅滩的坡面线,与原斜坡线相交于b点;其稳定坡度:细粒砂土为l°一1.5°,粗砂小砾石为3°一5°;⑦由b点作冲蚀浅滩的坡面线,与正常高水位线相交于c点;其稳定坡度视岸坡岩性而定;β按表采⑧由c点作波浪爬升带的坡面线,与波浪爬升高度水位线相交于d点;其稳定坡角4取;⑨绘制水上岸坡坡面线de;坡角几据自然坡角确定;⑩检验堆积系数与经验数据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则向左或向右移动a点并按上述步骤重新作图,直至适合为止。

对于易冲刷、易软化的岩质边坡,或松散堆积物质全部被波浪或近岸流所冲走的地段,其岸边浅滩只有磨蚀部分,堆积率应取为零。

此种情况下,a点位置应与初始岸坡线相交。

佐洛塔寥夫图解法考虑了水下堆积浅滩的影响,将下部起点设在堆积浅滩台坎前缘,并且假设以该点的深度在正常高水位以下浪高h处作为预测10年期间的塌岸剖面,以该点深度位于保证率5%枯水位以下3h(粘土类边岸)或2h(砂土边岸)深处作为确定最终坍岸剖面的起点。

其作图方法与卡丘金方法相同,并且还分别考虑了下游宽阔部位和上游狭窄部位两种情况。

这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必须查明有多少比例的冲蚀上可组成堆积浅滩,因而实际运用受到限制。

佐洛塔寥夫法预测塌岸图解如下图5:图5 佐洛塔寥夫法预测塌岸图解平衡剖面法水库岸坡在风、水库波浪及船行波的长期作用下,岸坡断面将逐渐调整至平衡位置,形成平衡断面。

当地形坡度甚缓时,岸坡不但不会产生水库塌岸,还会产生局部淤积,并进而调整至平衡态。

对于这类岸坡通常是无需采取护坡措施,经验的数据缓于1:5就无需护坡;相反,当地形坡度较陡时,岸坡将会产生快速的塌岸过程,直至断面平衡为止。

根据水库运行性质、波浪作用规律,以及岸坡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运用水力学、泥沙运动学等理论以及实际观察数据,可以建立基于经验的数学模型,用于预测此平衡断面,从而获得水库塌岸的空间规模。

平衡剖面法需要根据观测和试验数据,总结分析出各种水位变幅带之间、波浪作用带之间的稳定岸坡坡角与波浪要素间的关系曲线,以供绘制平衡剖面,是偏重于考虑库岸再造水文要素的一种塌岸预测方法,仅适合于较为均质的土质岸坡,对于岸坡结构较复杂的岩质岸坡或岩土混和型岸坡则同样不适用。

该法建立数学模型复杂,不适用。

两段法两段法原理为:预测塌岸线由水下稳定岸坡线和水上稳定岸坡线的连线组成时,水下稳定岸坡线由原河道多年最高洪水位h及倾角a确定,水上稳定岸坡线由设计洪水位和毛细水上升高度'H及倾角p确定。

该方法已在外福线水库塌岸预测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预测塌岸线由水下稳定岸坡线和水上稳定岸坡线的连线组成时,水下稳定岸坡线由原河道多年最高洪水位及水下稳定坡角确定,水上稳定岸坡线由设计洪水位和毛细水上升高度及水上稳定坡角确定。

“两段法”的具体图解过程为:以原河道多年最高洪水位与岸坡交点A为起点,以a为倾角绘出水下稳定岸坡线,该线延伸至设计洪水位加毛细水上升高度的高程点B,再以B点为起点,以 角为倾角绘出水上稳定岸坡线,该线与原岸坡的交点C即为水上稳定岸坡的终点。

水上稳定岸坡线的起点B的高程所对应的原岸坡点D与该线终点C之间的水平距离,即为“两段法”预测S,详细图解见下图6:的坍岸宽度k图6 “两段法”预测塌岸图解“两段法”的适用条件为:我国南方山区的峡谷型水库,库面较窄,风浪作用较小,岸坡地层为粘性土、砂性土、碎石类土、弃碴及岩石的全风化地层,有较完整的水文气象资料等。

“两段法”也是一种类比法,也可以说是一种简化的地质工程类比法。

只是在确定水上稳定坡角和水下稳定坡角所选用的参数不同,该方法的适用岸坡也为粘性土、砂性土、碎石类土、弃碴及岩石的全风化地层。

该方法预测山区水库坍岸宽度比较接近实际,通过对南方朽溪水库、龚咀水库、火石岩水库、古田水库及水口水库的坍岸调查、分析、研究,也证明该方法是正确的。

但在使用“两段法”预测坍岸宽度的同时,还需用其它方法进行比较,全面验证其合理性,科学地取舍,也就说其适用性还有待于进行大量的应用验证。

河流动力学——土力学法该方法主要采用河流水动力学模型计算河床冲淤变形,然后用土力学模型分析河岸的稳定性,并以此计算河岸的崩塌及断面分配,随着水沙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河床断面又产生新的冲淤变形,再用土力学模型重新计算河岸的稳定性,如此迭代循环,直到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