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与方法

免疫学技术与方法
免疫学技术和方法是在免疫学领域用于研究免疫应答和疾病发生机制
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的总称。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免疫
学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下面将介绍一些目前常用的免疫学
技术和方法。
1.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
免疫学研究的技术,用于对单个细胞进行表面标记和细胞内蛋白表达分析。
该技术利用流式细胞仪将细胞按照大小、形状和标记物的荧光信号进行分
离和检测。
通过流式细胞术可以定量测定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水平,研
究细胞免疫分型和功能调节。
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ELISA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技术,用于测定特定抗原或抗
体在体液或细胞中的含量。
该技术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通过可见光的信号变化测定含量。
ELISA可以定量测定其中一种抗原或抗
体的浓度,用于研究疾病的诊断和免疫应答的评估。
3.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免疫组织化学是
一种用于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特
异性标记的抗体与组织中的目标蛋白质结合,并通过可见光的显色反应来
观察蛋白质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广泛应用于研究组
织的发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等领域。
.<....。
免疫学研究相关技术

免疫学研究相关技术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抗外界微生物、肿瘤以及其他异常物质的一门学科。
在免疫学研究中,涉及到的技术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细胞培养、免疫标记、免疫沉淀、免疫印迹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
1.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实验室进行细胞免疫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的细胞,方便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
细胞培养技术主要包括培养基的配制、细胞的传代、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条件的控制等。
2.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是免疫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技术,通过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分子探针可以定位细胞内外的抗原或抗体。
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染色、酶免疫组化、放射免疫分析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流式细胞术,它是一种利用免疫标记技术结合流式细胞仪进行单个细胞分析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细胞表面和胞内分子的表达。
3. 免疫沉淀技术:免疫沉淀技术主要用于分离和富集抗原-抗体复合物。
常用的免疫沉淀技术有牛血清白蛋白(BSA)免疫沉淀法、ProteinA/G免疫沉淀法等。
免疫沉淀技术可用来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质的修饰以及检测抗原-抗体的结合等。
4. 免疫印迹技术: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通过探针抗体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它首先通过SDS-将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分离,然后将蛋白质迁移到膜上,接着进行对抗原和抗体的结合,最后通过显色或荧光等方式进行检测。
免疫印迹技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表达和鉴定、蛋白质定量、蛋白质修饰及磷酸化等方面的研究。
5. 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是一种将免疫标记技术应用于组织切片的方法。
通过将切片中的抗原与标记抗体结合,可以准确地定位抗原在组织中的位置。
免疫组化技术可用于研究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从而对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探索。
除了以上提到的技术,免疫学研究还应用了许多其他的技术,如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等。
细胞学免疫组化

细胞学免疫组化细胞学免疫组化是一种通过观察细胞内特定分子的存在与分布情况来研究免疫反应和疾病发生机制的方法。
它广泛应用于病理学、免疫学、癌症研究等领域。
细胞学免疫组化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胞内的特定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然后通过染色方法将该复合物标记出来,以便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研究免疫细胞的分布、数量、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在细胞学免疫组化中,常用的抗原检测方法是免疫组化染色法( Immunohistochemistry,(IHC)。
这种方法通过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然后使用染色剂使该复合物显色,以便在组织或细胞级别观察和分析特定抗原的存在与分布情况。
免疫组化染色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免疫细胞在不同组织中的定位和功能。
细胞学免疫组化在研究免疫细胞的分布和数量方面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特定抗体标记免疫细胞,可以观察它们在组织中的定位和分布情况。
例如,在免疫组织化学中,可以利用CD3抗体标记T淋巴细胞并观察它们在淋巴结或其他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免疫细胞的定位和不同组织中免疫反应的差异。
此外,细胞学免疫组化还可用于研究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通过检测病理标志物,例如肿瘤相关抗原,可以了解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和分布情况。
这种方法可用于肿瘤诊断、分期和预后评估。
例如,在乳腺癌中,可以使用ER(雌激素受体)和PR(孕激素受体)标记细胞,用于评估乳腺癌患者是否对激素治疗敏感。
细胞学免疫组化的分子标记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使用特定抗体与荧光染料结合,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分析特定抗原的存在与分布。
这种方法称为免疫荧光染色法 Immunofluorescence,(IF)。
免疫荧光染色法在免疫细胞分型、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以及细胞信号转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细胞学免疫组化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它通过观察细胞内特定分子的存在与分布情况,帮助我们了解免疫细胞的分布、数量、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机制。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实验技术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实验技术细胞和分子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重要领域,它涉及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免疫反应和免疫调节机制。
在这个领域中,实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深入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调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细胞和分子免疫学实验技术。
1. 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是研究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础。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特定类型的细胞,用于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功能。
常用的细胞培养技术包括细胞传代、细胞培养基的配制和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等。
2. 免疫细胞分离技术免疫细胞分离技术是将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从混合细胞群中分离出来,以便进行单个细胞的研究。
常用的免疫细胞分离技术包括磁珠分离法、流式细胞术和细胞排序术等。
3. 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是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标记目标蛋白质,以观察其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水平。
该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免疫细胞表面标记物、细胞内信号通路蛋白质和炎症标记物等。
常用的免疫组化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
4. 免疫印迹技术免疫印迹技术是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目标蛋白质在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该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变化,从而研究其在免疫反应中的功能。
常用的免疫印迹技术包括Western blot和ELISA等。
5. 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技术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并使用荧光标记的二抗进行检测。
该技术可以用于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免疫细胞的分布等。
常用的免疫荧光技术包括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等。
6. 免疫PCR技术免疫PCR技术是将PCR技术与免疫学相结合,用于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该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和免疫调节机制。
常用的免疫PCR技术包括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等。
7. 细胞因子检测技术细胞因子是免疫反应和炎症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
通过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可以了解免疫反应的活性和炎症程度。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实验技术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实验技术细胞和分子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以及其对疾病的作用的重要分支。
为了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机制,科学家们开发了许多实验技术来研究细胞和分子免疫学。
一、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细胞和分子免疫学研究中的技术。
它通过利用细胞表面特定抗原的结合来分析和鉴定不同细胞亚群的存在和相对数量。
该技术可以同时分析数百万个细胞,对样本中的不同种类细胞进行分类和定量分析。
流式细胞术广泛应用于研究细胞免疫学、细胞增殖和凋亡、细胞分化和功能研究等领域。
二、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抗体来检测和定位特定细胞或分子的方法。
该技术可以通过免疫染色的方式在细胞和组织样本中检测和定位特定抗原。
免疫组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研究免疫系统中不同细胞类型的表达模式、疾病标记物的检测以及肿瘤细胞的鉴定等。
三、ELISAELIS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分子免疫学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样本中特定蛋白质或抗体的存在和相对浓度。
ELISA基于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反应,通过酶标记的二抗和底物的反应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ELISA广泛应用于免疫学研究、生物医学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四、PCR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扩增和检测DNA分子。
在免疫学研究中,PCR常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样本中的特定基因或病原体的存在。
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扩增特定DNA序列,从而实现对免疫相关基因的研究和分析。
五、细胞培养和细胞系建立细胞培养是一种在体外培养细胞的技术,可以为免疫学研究提供充足的细胞材料。
通过细胞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细胞用于免疫功能研究、细胞增殖和凋亡分析、细胞分化和功能研究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细胞系,获得特定细胞类型的长期培养和研究。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实验技术在研究免疫系统和疾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实验技术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深入了解免疫系统中不同细胞类型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揭示免疫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药物研发和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免疫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应用

免疫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应用免疫学研究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其涵盖了多种研究主题,包括疫苗研制、免疫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在免疫学研究中,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免疫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一、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免疫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培育大量的细胞,进行体外实验。
免疫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细胞培养的条件,包括pH值、温度、湿度、CO2浓度等。
此外,还需要添加适当的培养基和生长因子,以促进细胞生长和增殖。
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胞的生理和代谢过程,也可以用于评估各种化合物对细胞的影响,如毒性、增殖能力等。
二、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分析技术是免疫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其中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等。
ELISA技术是一种常用于检测蛋白质的技术。
在ELISA中,将待测蛋白质固定在固相上,在加入特异性抗体和检测抗体后测定蛋白浓度。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定量检测目标蛋白质的浓度。
Western Blotting技术主要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水平,是一种蛋白质电泳的方法。
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可以检测多种类型的蛋白质,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
三、细胞免疫学技术细胞免疫学技术是研究免疫系统中细胞免疫应答的技术,包括流式细胞术、细胞分选和细胞培养等。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经典的细胞分析技术。
该技术通过对细胞进行染色和排序,可以检测大量细胞表面标记物、细胞类型和活化状态等,并在其表达产物中识别和计数特定的细胞亚群。
细胞分选技术允许将特定的细胞分离出来进行后续的实验和研究。
细胞分选技术通常使用流式细胞术、磁珠分离和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
细胞培养技术主要用于研究细胞的细胞学特征、功能以及影响特定功能的诱导因素。
免疫学研究中的免疫细胞分离和纯化技术

免疫学研究中的免疫细胞分离和纯化技术免疫学研究是现代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人类和动物身体对各种病原微生物、异物和肿瘤细胞的防御反应。
在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是起关键作用的细胞类型。
它们能够识别和灭杀感染体和变异细胞,调节和模拟免疫反应,从而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免疫学的各个方面,对免疫细胞进行有效的分离和纯化是非常重要的。
免疫细胞的分离和纯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梯度离心分离法梯度离心分离法是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免疫细胞的方法。
具体步骤是将单个样品分离成不同的浓度梯度,并将样品均匀地添加在内层管子上,然后进行离心分离。
通过分析分离后的离心上清液中各种细胞类型的分布情况,可得到高纯度的特定免疫细胞。
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操作简单等优点。
二、单克隆抗体柱纯化法单克隆抗体柱纯化法是使用和特定抗体相结合的高亲和性蛋白质固相柱进行免疫细胞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该方法是将单个样品进行混合,将混合物通过配对的特定抗体柱,将目标细胞捕获和结合。
然后用缓冲液除去不结合的细胞,然后逐步提高pH、浓度等条件进行脱附和纯化。
该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特定细胞的纯度,但需要对抗体进行结合实验,需要一些特殊的仪器和设备。
三、磁珠分离法磁珠分离法是将磁性珠子通过表面结合蛋白并与目标细胞结合的方法实现免疫细胞的分离和纯化的方法。
目前,该方法是免疫学研究分离和纯化细胞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具有结合力强、纯度高、高通量、实时观察和可重复等特点。
然而,现有产品价格较高,因此利用磁珠结合留存的免疫抗体分子,促进自主磁珠制备已成为热门技术研究领域。
四、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一种使用单胞悬液通过免疫表型分析和单细胞相关性分析的方法。
该技术是通过将免疫细胞进行标记,然后将其通过流式细胞术仪器进行检测和分析,以实现细胞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流式细胞术是高分析刻度,可以分析更多的样品、更少的细胞、更少的步骤,同时也能够研究细胞的表面和内部组成,测定分析数据的精确性高,检测的速度快等多种优点。
细胞免疫学研究进展

细胞免疫学研究进展细胞免疫学是免疫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研究细胞在免疫家族中所发挥的免疫作用的学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细胞免疫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细胞免疫学的发展历程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研究免疫学的相关问题。
公元前1000年左右,华夏人民已经懂得了以疫制疫的方法,两千多年前我国的神农氏在<素问>中第一次将“免疫”概念提出来。
20世纪初,伯纳德·鲍鲁和保罗·埃利希等人发现了真菌的免疫效应。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人们开始将细胞免疫学与免疫学整体剖析。
随着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技术的发展,细胞免疫学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细胞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细胞免疫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3个方面: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T细胞的辅助分子和免疫变化的激活域。
首先,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这些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意义,能调节其他细胞的活动。
其次,T细胞的辅助分子,可以分类为三种:一种是T细胞激活分子(主要是CD28)、另一种是抑制分子(CTLA-4等)和另一种是死亡分子(PD-1等)。
它们在T细胞的活化和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免疫变化的激活域是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
如近年来发现的免疫调节和捍卫作用的T细胞亚群,包括调节型T细胞、胞质性T细胞、TIM-3细胞、IFN-γ细胞等,它们能够控制免疫免疫反应或主动参与病原体的清除。
细胞免疫学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目前,细胞免疫学在疫苗研究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
在传统的疫苗设计中,常采用死菌苗、灭活病毒疫苗和亚单位疫苗等。
近年来,重组DNA技术和亚单位疫苗技术等技术又逐渐崭露头角。
但是,这些疫苗通常仅能激活体液免疫反应,而对细胞免疫反应的激活相对较少。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将细胞免疫学理论运用到疫苗研究中。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CD8+T细胞(particular排序)对于细胞免疫的保护作用至关重要。
因此,研究人员可以改变疫苗的蛋白质结构,以生成对特定的CD8+T细胞具有刺激作用的外来抗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法的细胞得率比自然沉降法高,但明胶增加白 细胞粘性,对实验有所影响。
10.08.2020
8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表7 人外周血细胞密度一览表
(二)外周血单个核细 胞的分离 (PBMC)
[基本原理] 根据人类各
——————————————
——— 细胞 )
密度(kg/m3
10.08.2020
6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二、细胞分离技术
(一)外周血白细胞的分离
根据人外周血红细胞与白细胞的比重不同,其沉降 速度随之而异。
1、自然沉降法 利用RBC自然沉降率较快的分离法。
抗凝血于室温或37℃静置30~60分钟,血液即分成明 显的3层:
上层为淡黄色血浆,
紧贴红细胞上面的灰白层为白细胞
氮罐液面以上一层空间15~20h,然后再移放或沉入液氮中。
2、复苏 复苏解冻必须迅速,力争在20s内使细胞完全融化。
从液氮中取出后迅速移至40℃温水中,融化后要充分洗涤重
悬于新鲜培养液中,使细胞恢复活力。
10.08.2020
13
第二节 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一、T细胞标志及功能的检测 (一)T淋巴细胞受体的检测 1、E受体的检测 (现多用于分离T细胞) 2、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检测 T细胞激活的特征 (多采用免疫组化学法)
②L-亮氨酸甲基酯法
单核-巨噬细胞内富含溶酶体酶,它能摄取嗜溶酶体的L-亮氨 酸甲基酯,集中于溶酶体上,使该酯转化为对细胞本身有毒 性的L-lencyl亮氨酸甲基酯,但不影响T、B、NK等细胞。用 本法获得的淋巴细胞纯度大于99%,活力>95%。来自10.08.202010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看视频
10.08.2020
5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三)巨噬细胞的采取 1、人巨噬细胞的收集(斑蝥酊敷贴法) 2、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制备
【方法】20-25g小白鼠 (1)小鼠颈椎脱臼处死 (2)腹部消毒,无菌注入肝素-Hanks液 (3)吸出腹腔液,洗涤,计数,调整细胞浓度
——————————————
———
各种血细胞群。
10.08.2020
9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三)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
1、淋巴细胞的分离
①玻器吸附法 将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倾于无菌洁净的 玻璃平皿内,置37℃ 30 min~40min,用毛细吸管 轻轻吸取悬液,即为淋巴细胞。用适量的Hank’s液 冲洗平皿,收获即为单核细胞悬液。
10.08血.202,0 小白鼠则可断尾或剪断腋下血管或剪断眼球采血。 4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二)胸腺细胞悬液的制备 【方法】 4周龄健康小鼠,体重14~16g。 (1)小鼠颈椎脱臼处死。 (2)迅速取出胸腺。置于100目钢网上。注意无
菌,洗干净胸腺上的血管。 (3)轻轻研磨,制成细胞悬液。 (4)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活细胞数>90%。
细胞免疫学技术
10.08.2020
1
细胞免疫学技术种类
细胞免疫学技术主要是对各种免疫细胞进行 分离、鉴定、计数,并测定其功能。
➢细胞分离技术 ➢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T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B细胞表面标志和功能的检测 NK细胞活性的检测 吞噬细胞检测技术
10.08.2020
2
第一节 免疫细胞的分离技术
2、肝素抗凝法 肝素能阻止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进而 抑制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防止血液凝固。
3、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法 EDTA为螯合剂,可与血 液中钙离子结合而抗凝。
马、牛、羊等大动物一般从颈静脉采血,猪从颈静脉、前腔 静脉或耳静脉采血,家禽由翼下静脉或心脏采血,兔由心脏 或耳静脉采血,犬由颈静脉或四肢静脉采血,豚鼠由心脏采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二、细胞分离技术 三、分离标本的保存技术
10.08.2020
3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一)血液标本的采取 无菌采血,抗凝 1、机械去纤维蛋白法(玻璃珠法)采血过程中,边采边摇
采血瓶,以使小玻璃珠在血液中滚动,以机械地除去纤维蛋 白,使血液不能凝固。本法虽较麻烦,但本法简便、对淋巴 细胞的活性影响最小,且可减少血小板的混杂。
底层为红细胞
本法所得的白细胞损伤极轻微。
10.08.2020
7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一、标本的采取与保存
(一)外周血白细胞的分离
2、加速红细胞沉降法
利用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明胶)使红细胞凝聚成
串钱状,借以加速红细胞沉降,使之快速与白细胞 分离。
上层富含白细胞
红细胞凝聚成串钱状沉积在底层,
10.08.2020
11
抗CD3磁球
加入B和T 细胞中
磁球结合T 细胞
磁架进行分离
免疫磁性微 球的分离原
理
正向选择 负向选择
单克隆抗体CD3
直接法对细胞进行分类
羊抗鼠修 饰磁球
Biomag
TT细细胞胞
10.08.2020
间接法对T细胞进行分离 12
第一节 细胞的分离技术
三、分离标本的保存技术
液氮深低温(-196℃)保存技术
——————————————
种血细胞的比重有所不 同,利用一种比重介于
——— 红细胞 粒
>1.092
细
胞
1.075~1.092之间而接 近等渗的分层液作密度 梯度离心,使一定比重 的细胞群按相应密度梯 度分布,从而得以分离
1.070~1.090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1.060~1.075
血
小
板
1.030~1.035
(三)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 2、淋巴细胞亚群的分离 根据表面的标志不同,建立能选择性纯化所需细胞
的技术。 ①E花环试验 分离T细胞群 ②尼龙毛分离方法 分离T、B细胞 ③亲和层析原理分离淋巴细胞亚群 去除某一细胞群 ④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FACS) 最佳分离方法 磁性微球用于细胞的分离和纯化(MACS技术 )
但降温过程由于冰晶的形成和渗透压的改变,可导致细
胞的损伤和部分死亡。因此在冷冻过程要加冷冻保存剂,常
用二甲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
1、冷冻保存
将待冻细胞悬液加冷冻保存剂,并配成适当浓度,分装
小管。采用两步降温法,即及时迅速地将其降温至一选择好
的临界低温作为过渡站,如一80℃低温冰箱过夜,或放在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