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L i n y e y u a n y i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视,林区植被树木保护工作逐渐提上林区日常工作议程。

为提升林区保护以及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打下基础和治理保障。

本文简单分析了我国林区内有害生物防治出现的问题,探讨开展有害生物防治的意义,对应提出了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供林业工作者参考借鉴。

1、林业中有害生物防治概述(1)林业中有害生物防治现状随着绿水青山以及绿色工程等国家林业基础项目的推出,我国的林区面积在不断扩大,对应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生物种类增加的同时护林员以及林业员对林区有害生物的生活特性不熟悉,导致有害生物猖獗却不知如何治理,短时间内害虫肆虐,林区植被受到侵蚀破坏。

此外,林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和有关林业管理人员只单纯关注林业的数量却忽视了维护林区的质量,缺乏有效的害虫防治工作,导致害虫繁殖过度,防虫资源和技术都不到位。

(2)林业中有害生物防治意义气候恶劣变化以及林业保护不足导致我国大部分的林区害虫猖獗、有害生物繁殖众多,严重阻碍了林区的健康发展维护。

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工作不仅能完善林区内部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保证生态链的平衡,促进林区内动植物的繁殖和交配。

此外,进行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还能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原始森林景区,为林区地区创收以及开展其他林业有着重要经济帮助。

2、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1)雷达有害生物防治技术雷达防治是目前有害生物治理中最绿色环保的技术,雷达防治原理是使用了GIS技术,同时配合卫星雷达系统对有害生物的运动规律和分布轨迹进行扫描,同时将雷达侦察到的数据信息反馈到计算机内部,分析处理后得出该片林区内的害虫分布规律,比如害虫的种群数量,害虫活动轨迹,同时大数据对林区检测,建模推测有害生物的发育喜好,从而帮助林业生物防治人员掌握害虫的生活习性,便于开展大规模的捕杀和消灭工作。

此外雷达技术还能确保有害生物治理过程中的精准度和效率,清晰的雷达监控图能帮助工作人员预判有害生物的繁殖趋势,建立有害生物族群信息库,帮助雷达加快模型检测,直至今日雷达监控害虫技术仍然是我国大部分林区开展有害生物防治的主力技术,依据雷达音波的精确性能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种群分布,起到遏制有害生物繁殖发育的目的。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农林技术◎吴迪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一、林业有害生物产生原因以及危害分析1.林业有害生物寄主。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生态环境系统破坏严重。

我国当前林业资源人均占有率逐渐下降,植被覆盖面积也逐渐缩小,导致沙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积极采用人工造林的方式来缓解土地沙漠化问题,但是也给有害生物提供了一定的生存条件。

一直以来,我国林业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由于树木生长缓慢,人工林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收益,导致当前幼年时期的树木比例越来越大,缺少成熟的树木来抵御有害生物的入侵。

人工造林的种植通常会选择一种或几种成活率高并且经济收益高的树种进行大面积种植,由于我国生态环境比较差,出现有害生物时植被抵御能力较差,进而导致有害生物迅速繁殖,直接危害植被甚至树木生长。

2.林业有害生物监督管理不足。

在我国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对于有害生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疏漏,在有害生物出现时不能及时发现,导致有害生物危害加剧。

不仅如此,我国林业资源开采过度,导致森林对于有害生物的抵御能力直线下降。

而林业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对于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预测能力下降,不能及时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也缺少根本性的防范作用。

总的来说还是因为对于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林业资源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效果不佳。

3.农药过量使用。

一直以来,人们的固有思想是在出现虫害时利用农药来消除虫害,正是这样的思想观念导致农药过量使用,进而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制约天敌的能力也逐渐消减,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使虫害发展趋势直线上升。

大量的使用农药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而且会行成恶性循环,到了林场中的部分菌类含有微量或少量的农药,人类食用之后对人体造成伤害。

另一角度来说,农药过量使用将直接影响土壤环境,导致原本肥沃的土壤资源无法生长出健硕的树木,进而影响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分析在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逐渐摒弃传统防治技术中存在的弊端与特点,开始应用和推广各项新技术,实现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提升我国林业产业生产效率,推进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发展。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及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及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及方案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1.野生动物管理
(1)野生动物的防治一般可以采取驱避、施毒、陷阱、夹头等方法。

(2)对野生动物扰害的重要林业作物,要采取网及栅栏等部件防护
作物,山林林荫侧或林缘等可采取灌木或编绳等防护措施。

(3)对不同种类的野生动物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如鼠类防治可
采用毒饵、栅栏、陷阱等方法;老鹰类防治一般可用灯护林、放音、造窝、夹头等方法。

2.有害昆虫管理
(1)要坚持有机措施与化学措施相结合、综合施肥与防治虫害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化学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效、经济、环境安全。

(2)采用分散驱虫、早灭虫、分批施药、有效灭虫的方法,根据不
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有害昆虫防治技术,如大面积采取杀虫剂喷洒,小面
积采取灌雾、毒饵、施药等方法防治。

3.有害生物免疫
(1)采用种群调节、培育脱敏的方法,以改良或增强林业作物的抗
性或耐受性,控制有害生物带来的伤害。

(2)采用抗性品种替代普通品种,对于节育有害生物也具有较好的
效果。

(3)采用无性系和抗性栽培技术,即不通过杂交,采取选择育种、突变育种等抗选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我国林业资源丰富,但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影响林业发展和生态环境。

有害生物包括害虫、病原体和杂草等。

为了保护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害虫的防治技术害虫是林业有害生物中的主要成员,它们对树木的性状、品质、生长、发育和产量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导致林木死亡。

害虫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防治:针对生态学特性及其优势的灌木和树种进行采抽、摇树和虫害物理去除等,使虫害失去栖息、觅食和繁殖的环境。

2.化学防治:通过喷洒杀虫剂的方式直接杀死虫害。

3.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者杀虫微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4.育种防病:对个体害虫的耐药性进行筛选,选出耐药性较低的品种繁育,降低害虫的数量。

林木病害是林业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之一,病害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成败。

病原体主要指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它们通过昆虫、动物、风和水等传播途径,对树木的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产生影响。

病原体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防治:通过生态学特性及其优势的灌木和树种混种、红白相间、定期修剪和整形等,减少林木的病毒侵染。

3.生物防治:利用天然的无害微生物,通过对森林内有益微生物的增殖和病原微生物的抑制,来达到防病治理的目的。

4.分选育种防病:针对久瘤病、白粉病、野桃旋核线虫病等林木病害进行分选育种防病研究,繁殖具有有效抵御特定病害的优良品种,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杂草作为林业有害生物的一种,对森林内生态平衡造成了极大影响。

杂草一旦生长茂盛,就会对森林内的树木造成浸淫,影响林木的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

杂草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机械防治:利用各种机械设备,进行机械割草、刈割等物理性除草。

4.人工除草:人工选择性除草,对林木生长发育和生态平衡很有帮助。

总之,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需要多种综合防治技术的协同作用。

选用合适的措施和方法,针对性对抗不同的病虫害。

同时,在防治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环境保护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是保护森林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有害生物包括许多昆虫、真菌、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它们可以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危害,损害森林的生长和产量,甚至威胁到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一、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使用天敌、寄生虫、病原菌等自然的生物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从而减轻其对森林的危害。

这种技术措施与化学防治相比,其安全性更高,环境污染也较小。

具体措施包括:1.释放天敌和寄生虫这种方法是引入天敌和寄生虫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和繁殖,从而控制有害生物的总量。

天敌和寄生虫可以通过移植、释放或者增加活动环境的方式引入。

例如,释放寄生虫以控制森林树木中的松毛虫等有害昆虫。

2.利用壮态竞争物种抑制有害生物的生物量利用竞争强的物种制造有利条件,以使竞争劣势的有害生物失去其地位,从而抑制其种群生长。

这种方法使用非有害物种而不是有害的生物物种来控制另一种有害生物。

二、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合适剂量、合适方式的农药、化学物质等控制并消除有害生物的危害。

这种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种群,但是存在许多负面影响,如减少自然天敌种群数量、生态环境受到污染等。

所以使用化学防治技术需要注意物质的选用、施药方式和剂量的控制等。

物理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方法对有害生物进行控制,通过改变生活环境、控制适宜生长环境、改变有害生物行为习惯等控制它们的繁殖与扩散。

一般地,物理防治技术不对自然环境或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熏烤木材、林木、土壤等。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但是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无法控制无法被检测到的幼虫或鸟类,也无法阻止气味或声音诱使有害生物行动。

四、遗传治理技术遗传治理技术主要是通过修复或改变有害生物的遗传物质来控制其种群数量和危害。

这种技术可以有选择性地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但是其来在林业中使用并不广泛。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引言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林木和林果产业等造成危害的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这些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和形式多种多样,有的侵害幼苗,有的危害成林,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森林的死亡,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危害。

因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林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防治工作,是当前林业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这一主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林业有害生物的分类(一)昆虫类昆虫类是林业有害生物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它们主要侵害林木、损伤果实、破坏种子、危害苗木等。

在我国的林业生产中,危害最大的有松毛虫、松象、松虫、松枯锈蚀螣等。

(二)病菌类病菌类是林业有害生物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能够引起各种病害,如炭疽病、根腐病、叶枯病等。

这些病害可以导致林木的衰弱、死亡,对森林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危害。

(三)啮齿类啮齿类生物主要以鼠类为主,包括松鼠、花栗鼠、野鼠等多种。

这些啮齿类生物会大量食用种子、果实、树叶等,对林木造成很大的损害。

(四)杂草类杂草类是指那些难以区分分类、并且生长迅速、竞争力强、抗逆能力高的植物。

它们通常不受其他植物的控制,能够占领大片的生长空间,对林地经济作物的生长旺盛育成有很大的影响。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原则(一)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指采用多种措施,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

首先,要做好病虫源头防治,控制病虫传播途径和繁殖。

其次,要采用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如手工、药剂、生物等多种防治技术相结合。

最后,要坚持防治的持续性和长效性,对预防病虫的再次发生积极进行工作。

(二)互助防治互助防治是指林业生产中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使各相关单位和个人相互协作、协调合作,共同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

切实加强组织和指挥,提高防治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在防治过程中,要注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将各自的经验进行分享和交流。

(三)安全环保安全环保是指在防治过程中兼顾生态环境和人身安全。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林业中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资源产生危害的昆虫、病害、杂草等生物,它们会破坏森林生态平衡,影响森林的健康和生长。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保障森林生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展开相关介绍。

一、有害生物的种类及危害1.昆虫:褐飞虱、松毛虫、松墨天牛等;2.病害:松材线虫病、木霉病、根腐病等;3.杂草:茅草、竹草、三尖草等。

这些有害生物会直接威胁森林的生长,破坏森林的结构,降低森林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严重时还会引发森林火灾,对环境造成威胁。

二、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其他生物的天敌、寄生蜂等方法,控制或减少有害生物群体的繁殖和发展,以达到防治有害生物的目的。

生物防治技术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对森林的生态平衡维护效果更为明显。

2.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农药等化学物质来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

这种技术对有害生物快速杀灭效果明显,但也容易引起环境污染,对其他生物产生危害。

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时,需要严格依照使用说明书施用,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物理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治,如利用捕捉器、粘虫板、草帘等器具进行捕捉有害昆虫,用网罩、防护罩等器具进行隔离。

这种技术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较为安全有效,但工作量较大,需要人力物力投入。

生态防治技术是指通过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提高森林的抗逆性和恢复力,降低有害生物的危害程度。

这种技术是在保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进行有害生物的控制和防治,兼顾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平衡。

综合防治技术是指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物理和生态等多种手段对有害生物进行综合防治,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这种技术以多种手段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较为全面地控制有害生物,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对森林的生态环境更为有利。

三、发展趋势与展望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意识的增强,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中。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昆虫、微生物以及寄生植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

在松树林中使用松毛虫的天敌蛾小蜂进行生物防治。

还可以利用喇叭菌、硫磺芽孢杆菌等微生物来对抗腐朽菌和其他病原体。

物理防治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

在林业中常常会使用诱捕网、黏虫板和捕虫灯等器具来诱杀昆虫害虫。

还可以利用草坪修剪机、割草机和喷火炬进行物理镇压和焚烧。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

在森林中常常会使用杀虫剂进行杀虫和防治。

还可以使用除草剂来控制野草的生长,从而减少有害生物的栖息环境。

综合防治是指在林业中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扩散。

在森林中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松毛虫等害虫的数量。

还可以利用疏伐、云斧、采果、灌溉和修剪等措施来调整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环境,从而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综合防治。

不同的防治方法可根据不同的生物特性和环境条件进行选择和应用,以达到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

还应注意防止过度使用化学药剂,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19-03-18T16:42:38.597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6期作者:王志成[导读] 近几年,人们利用有益生物和仿生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对防治困难和重要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同样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防治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改进和丰富。

王志成
菏泽市东明县菜园集镇政府
摘要:近几年,人们利用有益生物和仿生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对防治困难和重要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同样进行了深入的科学研究,防治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改进和丰富。

防治策略由简单的防治走向大规模化防、由单纯化防走向综合管理,由无公害防治向森林生态康复迈进,已成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必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概念;形势;防治策略
人类从事林业活动已有1万年的历史,有害生物问题也伴随而生,人们一直在寻求有效的防治途径。

由简单的防治走向大规模化防、由单纯化防走向综合管理,由无公害防治向森林生态康复迈进,已成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必然的发展趋势。

1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概念
《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的解释为对森林、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害和虫害的预防和除治。

广义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通过检疫、测报和防治等手段,减少森林病、虫、鼠、草等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森林健康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总称。

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形势严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近些年,造林逐步加快,森林面积不断增加,同时也提高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机率,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传播和蔓延的总体趋势日益严重,已直接影响到林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生态安全和森林资源受到严重威胁。

还有不少地区生态环境原本就很脆弱,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
3.1 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生态环境的良好建设象征着可持续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

有效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是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从而最大程度减小损失和危害,对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森防检疫站充分发挥领导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把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领导工作考核目标,建立管理目标责任制,对防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情况,及时协调解决。

业务指导机构要积极组织实施具体业务工作,搞好业务指导,确保防治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3.2 加强监测
监测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调查监测工作是各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是开展森林植物检疫的重点。

监测对象要根据寄主树的种类,数年来发生有害生物的区域以及发展状况来确定。

监测预警体系要做到对林业有害生物动态掌握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确定监测对象相应寄主的监测范围和监测面积,根据林业资源分布状况和历年来病虫害发生分布情况,将各种寄主林分划分界定病虫害区。

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确定有一定代表性,能覆盖病虫害常灾区和偶灾区或病虫害发生大面积的线路作为森林病虫害监测踏查路线。

3.3 科学防治
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科学化,科学地防治森林病虫害,改善防治的手段,林业有害生物治理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利用微生物制剂、天敌昆虫、益鸟等有益生物防治有害生物,能减少能源浪费、节省防治成本、降低环境污染、能够持续而长久地发挥其控制效果。

因此,要加强推进生物防治示范区建设,提高生物防治比例。

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

目前,生物化防治的技术手段逐渐专业和成熟,育种过程采用基因工程(转基因育种),利用基因组重组结合的原理,培育出各种植株,具有很强的抗逆能力,对基础实用型和新技术推广项目应当面向基层,以达到扬长补短、相互促进、科技兴防的目的。

科学有效地使用先进的病虫害的防治器械与药物,减少其危害。

3.4 加强检疫,强化宣传
当前国际以及国内各地间的人员的交往和产品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危险有害生物的传播机率也随之增加。

所以,要按照我国的检疫政策法规认真贯彻执行,要严格管理好国内种苗产地检疫和林产品调运检疫工作。

从源头抓起,切断传播源。

把舆论宣传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广泛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法律法规、防治方针和防治技术等。

工作人员在检疫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等国家和地方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政策法规条例,使森林保护工作真正步入法制化、正规化道路。

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进而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3.5 增加投入资金
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

保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需要。

把森防补助资金重点投资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监测预防上。

投入方式以地方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林业有害生物由经营者自己防治,由国家财政、地方财政以及个人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保证有足够的资金进行防治。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将其纳入本地区减灾防灾计划之中,增加监测、防治、宣传和检疫有害生物设备、基础建设等资金的投入。

建立有效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利用从受益人手中收取的补偿资金,做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经费。

参考文献:
[1] 唐冠忠.试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策略――森林生态康复[J].河北林业科技,2009,(03).
[2] 宋玉双.论林业有害生物的无公害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2006,(03).
[3] 刘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J].中国林业,2009,(11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