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比较

合集下载

检测奶粉三聚氰胺方法

检测奶粉三聚氰胺方法

检测奶粉三聚氰胺方法
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HPLC-UV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结合紫外检测器,通过样品中三聚氰胺的特征吸收峰进行定量分析。

2. LC-MS/MS法:利用液相色谱联用串联质谱仪的方法,对样品中的三聚氰胺进行定量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3. 免疫法:通过制备抗三聚氰胺抗体或利用商用的抗体盒,然后利用抗体与三聚氰胺结合形成特定复合物,并通过免疫反应进行检测和定量。

4. 酶法:利用三聚氰胺酶催化三聚氰胺分解产生氨气,然后利用氨气检测仪器进行定量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在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时,通常需要先进行样品的预处理步骤,如提取、净化、富集等,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此外,不同的方法对样品的处理和仪器设备要求也有所不同,具体操作还需要参考相关的检测标准和方法说明。

食品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食品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食品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分离出来,然后使用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通过气相色谱分离,再利用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制备专门的三聚氰胺抗体,将样品与抗体结合,在检测中利用酶的催化作用来定量分析三聚氰胺的含量。

4. 端子法:将含有三聚氰胺的食品样品与二甲腈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然后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蓝色复合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三聚氰胺的含量。

5. 电化学法: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或电极来检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根据电化学信号的变化来定量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检测方法在准确度、灵敏度、样品处理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实际需求和条件。

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叉验证,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工业上测定三聚氰胺的纯度通常采用苦味酸法和升华法。

苦味酸法方法原理: 将水加入试样, 加热溶解后, 加人苦味酸溶液, 称量所生成的苦味酸三聚氰胺沉淀的质量, 即测得三聚氰胺纯度含量。

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 置于500 ml 锥形瓶中, 同时加入水, 加热溶解; 冷却后, 加入酚酞指示液3 滴, 若显色, 加入硫酸溶液, 直至溶液颜色消失, 若有不溶物, 需过滤, 水洗; 把滤液和洗液合并, 移人500 ml 容量瓶中, 加水至刻度, 仔细振摇混合后, 准确吸取100 ml 置于500 ml 烧杯里; 将此溶液加热至80℃, 另加入已加热至80℃的100 ml 苦味酸溶液, 冷却至室温后, 保持在15℃以下约8 小时; 用已恒重的玻砂过滤器过滤, 之后,先用约100 ml 苦味酸三聚氰胺的饱和溶液洗涤, 再用水洗; 烘干玻砂过滤器, 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后, 称量求得沉淀物质量。

升华法测定原理: 在升华装置中将试样在负压下进行加热, 让三聚氰胺完全升华后, 称其残渣量, 即测得三聚氰胺纯度。

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 置于预先干燥了的且已知质量的试样容器里; 将试样容器置入减压升华装置内,待完全密闭后, 开启真空装置缓缓吸引, 并调节装置内的温度, 经2 小时升华结束; 取出试样容器, 冷至室温后,称量试样容器的质量。

上述两种测定方法准确度均较高, 但操作繁琐, 分析时间太长,有人推荐采用电位滴定法。

具体测定方法, 首先测定三聚氰胺溶液中总固体的含量, 称取样品于200 ml烧杯中, 加入100 ml 蒸馏水, 放于石棉网的电炉上加热,在沸腾的情况下搅拌溶液, 使试样完全溶解。

在电磁搅拌状态下, 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热溶液至pH 值为5 左右。

流水冷却溶液至室温, 滴定, 每次准确加入0.1 ml 硫酸标液,并记下相应的pH 值, 直至pH 值约为3。

计算出等当量点时消耗硫酸标液的体积。

结果计算按公式Me=S×6.307×V×F /m ( 其中式中:Me 为溶液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 S 为溶液中总固体的含量, %; V 为等当量点时消耗硫酸标液的体积, ml; F 为0.5 mol /L 硫酸标液的校正系数; m 为滴定时所标取总固体的质量;6.307 为换算系数) 。

牛乳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

牛乳中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
三 聚 氰 胺 快 速 检 测
2007年3月, 美国发生多起因 年 月 食用宠物食品而导致幼儿奶粉导致婴幼儿产生肾 结石病症的严重事件。两起 结石病症的严重事件。 事件的原因都是在食品或饲 料中非法添加大剂量三聚氰 料中非法添加大剂量三聚氰 因此, 胺。因此 如何快速准确的 分析食品和饲料中的三聚氰 胺成为食品企业、食品管理 胺成为食品企业、 机构和广大消费者密切关注 的问题。 的问题。
使用步骤】 【使用步骤】 1、在进行测试前先完整阅读使用说明书,使用前将检测卡和待 、在进行测试前先完整阅读使用说明书, 检样本恢复至室温。 检样本恢复至室温。 2、从原包装袋中取出检测卡,打开后请在一个小时内尽快地使用。 、从原包装袋中取出检测卡,打开后请在一个小时内尽快地使用。 3、将检测卡平放,用移液器或滴管吸取稀释后的待检样品溶液, 、将检测卡平放,用移液器或滴管吸取稀释后的待检样品溶液, 垂直滴加3~4 滴(约80µl)于加样孔中,加样后开始计时。 垂直滴加 )于加样孔中,加样后开始计时。 4、检测结果应在 分钟读取, 、检测结果应在3~5分钟读取,其他时间判读无效,根据示意 分钟读取 其他时间判读无效, 图判定结果。 图判定结果。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检测卡请在保质期内一次性使用; 、检测卡请在保质期内一次性使用; 2、使用前将检测卡和待检样本恢复至温; 、使用前将检测卡和待检样本恢复至温; 3、如果样品偏酸或偏碱,需要调节 、如果样品偏酸或偏碱,需要调节pH 至 中性后再检测; 中性后再检测; 4、尽量不要触摸检测卡中央的白色膜面; 、尽量不要触摸检测卡中央的白色膜面; 5、样品滴管不可混用,以免交叉污染; 、样品滴管不可混用,以免交叉污染;
【产品组成】 产品组成】 三聚氰胺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卡 样品稀释离心管( 管 样品稀释离心管(1管 / 份,内 含样品稀释液) 含样品稀释液) 滴管(2个 / 份) 滴管( 个 干燥剂( 片 干燥剂(1片 / 袋)

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创新点
• 目前测定三聚氰胺 的方法已有高效液相法和气相-质谱法, 目前也有液相色谱-质谱法的报道。这些方法,存在试验需要衍 生、操 作繁琐、过程冗长、试剂用量较大及灵敏度低等缺 点。 本研究中采用萃取柱净化,离子色谱-电导法 和离子色谱-紫外法 分别检测化肥中阴离子和三聚 氰胺的含量,无需衍生,操作简单, 一次进样即可测 试多种离子,方法实用可靠,可满足化肥生产和 使用 安全检测的需要
流程
• 2.1色谱条件 离子色谱-电导检测器测阴离子 条件:SH-AP-1 阴离子色 谱柱(250 mm×4.0 mm)为 亲水性阴离子色谱柱;淋洗液为淋洗液 发生器产生 的高纯氢氧化钾溶液,梯度洗脱及浓度见表 1,流量 0.8 mL/min,进样量 25 μL,柱温和检测器池温均为 35 ℃,SHY-6型抑制 器,抑制电流 120 mA,系统压力 10.2 MPa。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 积定量。
特点
• (1)高压。检测中流动相由于是液体,经过色谱柱阻力较大。为了可 以顺利通过色谱柱,对载液要高压处理。
• (2)高效。实施分离过程的高效能。可以采用固定相与流 动相以保 证分离效果处于最佳,分离效能可以提高出许多倍。
• (3)高灵敏度。采用紫外检测器的应用,精度达到了0.01ng, 检测中 进样量可以达到μL数量级的精度。
• 4.2 提取溶液 对于 3 份加入了 1.0μg/g 三聚氰胺的样品依次用高氯酸 0.2mol/L(A 方法)、三氯乙酸 1%+乙腈(B 方法)、三氯乙酸 1% (依据标准 GB/T22388-2008)提取。根据三种试验结果表明, 回收 率依次为 71.5%,64.7% 和 99.3%。实验提取溶液使用 1% 三氯乙酸。
称取 7 g 三氯乙 酸,用超纯水定

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

重量法、电位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近红外线吸收法、比色法、免疫学法1.1重量法:苦味酸法和升华法。

苦味酸法的原理是将三聚氰胺样品用水溶解,再向该溶液中加入苦味酸使其与三聚氰胺生成沉淀,根据生成沉淀的量计算出样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升华法的原理是将样品置于升华装置中,使样品中三聚氰胺受热升华,准确称取剩余固体的质量。

这两种方法用于工业上检测三聚氰胺的含量准确度相对较高,但分析时间都比较长,操作繁琐,不适合高效快速检测。

1.2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在工业中检测三聚氰胺较重量法简单,实验时间较短,但准确度不高。

其实验原理:以硫酸标准溶液滴定含有三聚氰胺的溶液,通过公式用等当量点时消耗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出三聚氰胺的含量。

不用于食品。

1.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HPLC 检测三聚氰胺含量,检出限低,准确度相对较高,可用于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

实验的一般操作步骤是:用沉淀法先将奶粉中的蛋白质沉淀,然后提取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将提取液用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

1. 4气相色谱法和质谱联用法(GC-MS)与HPLC 法比较,GC-MS 具有准确度高、检出限低(0.05 mg/kg),更适合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微量检测。

该方法样品经蛋白沉淀离心后过MCX 固相萃取柱净化、氮气吹干、硅烷化衍生, 再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

由于三聚氰胺为强极性化合物,难汽化,直接对其进行GC-MS 测定不但灵敏度低且峰拖尾严重,为此王征采用N,O- 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衍生化,极性的减弱使其容易进行汽化,有利于待测物和基质的分离,降低了背景化学噪音的影响。

王立媛等用GC-MS 方法检测奶粉和鲜奶中三聚氰胺的加标回收率在82.3%~1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0%,方法净化效果好、准确度高、灵敏度好。

但是GC- MS 法需要进行衍生化, 样品处理步骤复杂,不适用于多杂质生物检材中三聚氰胺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

几种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比较概要

几种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比较概要

几种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比较概要三聚氰胺(Melami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用于制造塑料、胶木等产品。

近年来,三聚氰胺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所以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比较。

1.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法(LDI-MS)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法是一种非常敏感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它利用激光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解吸出来,然后通过电离质谱仪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但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术。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三聚氰胺检测的主流方法之一、它通过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进行分离,再通过紫外光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较高、准确度较高,但操作复杂、耗时较长。

3.增强表面拉曼光谱法(SERS)增强表面拉曼光谱法是一种非常敏感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它利用表面增强效应增加样品的拉曼信号,然后通过拉曼光谱仪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但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术。

4.免疫传感器法免疫传感器法是一种基于免疫反应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它利用特异性抗体与三聚氰胺结合,然后通过电化学或光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准确度高、检测速度快,但需要合适的抗体选择和标记技术。

综上所述,虽然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用于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但各自有其适用的场景。

如果需要快速高敏感度的检测,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法和增强表面拉曼光谱法是不错的选择;如果需要简单易操作、准确度高的定量检测,HPLC和免疫传感器法是常用的方法。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三聚氰胺最新hplc检测方法

三聚氰胺最新hplc检测方法

三聚氰胺(Melamine)最新HPLC检测方法艾杰尔科技采用Venusil ASB C18液相色谱柱,按照FDA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无需添加离子对试剂,可以对三聚氰胺获得良好的分离。

该方法的重要意义在于:摒弃离子对试剂,可以采用LC/MSD检测。

与FDA 2007年4月公布的《Updated FCC Developmental Melamine Quantitation (HPLC-UV)》相比较,大大降低了最低检测限(MSD:0.5ppm;UV:2ppm),提高了检测灵敏度。

分析方法一:如果需要按照FDA的方法检测,艾杰尔科技可以提供相应的C8柱:Venusil MP C8,4.6×250mm,5μm,订货号:V A852505-0,价格3200元人民币,(促销期间可获赠iPod Shuffle一台)。

Venusil MP C18系列色谱柱,采用独特双层处理技术,极大降低了硅胶表面的活性并增加硅胶表面的亲水能力,可用100%水为流动相;经一次封尾,具有中等极性,广泛用于各种非极性、极性化合物的分离;pH适用范围1.5-8.5。

分析方法二:如果需要使用LC/MSD检测,艾杰尔科技可以提供相应的C18色谱柱:Venusil ASB C18,2.1×150mm,5μm,订货号:VS951502-0,价格3200元人民币(促销期间可获赠iPod Shuffle一台)。

Venusil ASB C18系列色谱柱,采用独特双层处理技术,极大降低了硅胶表面的活性并增加硅胶表面的亲水能力,可用100%水为流动相;未封尾的空间位阻键合,pH适用范围0.8-7.0,是极性化合物的完美选择。

艾杰尔科技不仅可以提供色谱柱和标准品,还可以提供完善的检测方法与检测服务(测试服务范围包括宠物食品及其原料)。

若需要详细了解,请联系:电话:************/32/33,传真:************联系人:白洁,邮箱:**************事件回溯:2007年3月, 美国发生宠物食用含有三聚氰胺的食品导致死亡的事件,涉案的数家宠物食品制造商承受巨额损失并召回产品,因此海外买家纷纷要求源自中国的饲料原料提供三聚氰胺的测试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种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比较
2007年3月,美国发生多起因食用宠物食品而导致宠物中毒死亡事件。

2008年9月,中国发生因食用三鹿婴幼儿奶粉导致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的严重事件。

两起事件的原因都是在食品或饲料中非法添加大剂量三聚氰胺。

因此,如何快速准确的分析食品和饲料中的三聚氰胺成为食品企业、食品管理机构和广大消费者密切关注的问题。

为科学合理地筛选快速、简便、准确、经济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中国计量院提出搭建快速检测方法测试平台的建议,并承担了科技部应急支撑项目“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测试平台的建设”。

该平台启动以来,以权威检测技术为支撑,以盲样测试结果为依据,开展技术评价,在国内首创“统一现场测试、统一评价方案、统一判别依据、统一专家评审、统一现场公布测试结果”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评价模式。

以国际比对互认为基础,建立乳与乳制品中的三聚氰胺气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和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质谱法,为评价快速检测方法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为确保三聚氰胺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全面提高检测实验室对原料乳及奶粉中三聚氰胺检测能力水平,测试平台先后组织实施了5轮全国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方法的现场统一测试评价活动,共测试评价了56种检测技术或方法,有效推出液相色谱法、拉曼光谱法、胶体金试免疫层析法(胶体金速测卡法)、酶联免疫法(ELISA试剂盒法)4种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

本文对常用的三种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原理、特点做简单介绍并对其应用进行比较。

1.液相色谱法
国家标准GB/T224002008公布了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采用乙腈作为原料乳中的蛋白质沉淀剂和三聚氰胺提取剂,0.2um 微孔滤膜过滤后供HPLC测定。

采用的色谱柱为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缓冲液(10mmol/L柠檬酸,10mmol/L辛烷磺酸钠,调节pH至3.0),采用紫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定量限为0.3mg/kg,定量灵敏度提高,且分析时间较短。

HPLC法虽然应用普遍,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仪器昂贵,对检测人员的要求高,检测成本高。

1.1原理
用乙腈作为原料乳中的蛋白质沉淀剂和三聚氰胺提取剂,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

1.2主要试剂和材料
1.3.仪器
1.4检验操作:按国标GB/T224002008要求操作。

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是在免疫荧光和组织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其主要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高特异性反应,通过合适的载体,使酶标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样品反应,形成酶标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相应的酶底物参与下,复合物上的酶催化底物使之水解成有色物质。

一定条件下,呈色物质与待测物的含量直接相关,因此可以根据呈色物质颜色的深浅,对待测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近几十年,国内外已建立了数十种药物残留的ELISA分析技术,检测水平可达ng 甚至pg水平。

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研制成商品化的检测试剂盒用于快速检测。

近十多年来我国也研发出多种商品化的检测试剂盒用于快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具有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成本低,并可同时对大批量样品进行快速检测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兽药、毒素检测的初筛中。

08年中国出现“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时,主要使用的进口三聚氰胺速测试剂盒,现在国内也已研发出商品化的三聚氰胺速测试剂盒,试剂盒灵敏度0.01ppm,最低检测限为0.1ppm,已广泛用于快速检测。

2.1原理
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在酶标板微孔条上预包被三聚氰胺抗原,样本残留的三聚氰胺和微孔条上预包被的抗原竞争抗三聚氰胺抗体,加入TMB底物显色,样本吸光值与其残留物三聚氰胺成负相关,与标准曲线比较再乘以其对应的稀释倍数,即可得出样本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2.2主要试剂、材料
三聚氰胺ELISA检测试剂盒
2.3仪器
2.4检验操作:按三聚氰胺ELISA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要求操作。

3.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ColloidalGoldImmunochromatographicAssay,GICA)是以胶体金为标记物的免疫层析技术,免疫层析(Immunochromatography,IC)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将免疫技术和色谱层析技术相结合的快速免疫分析方法。

其原理是以条状纤维层析材料为固相,借助毛细作用使样品溶液在层析条上泳动,同时,使样品中的待测物与层析材料上针对待测物的受体(如抗体或抗原)发生高特异、高亲和性的免疫反应,层析过程中免疫复合物被富集或截留在层析材料的一定区域(检测带),通过酶促显色反应或直接使用可目测的着色标记物(如胶体金),短时间(5~10min内)便可得到直观的实验结果。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不需进行结合标记物与游离标记物的分离,省去了繁琐的加样、洗涤步骤。

因而这种分析技术操作简单快速,分析结果清楚,易于判断,且无须仪器。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医学上应用较多,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在近几年才发展起来。

国外在此方面起步较早,现在已经有很多成熟的产品问世,国内这几年也发展较快,有多种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商业化产品面世,三聚氰胺胶体金速测卡就是其中之一。

三聚氰胺胶体金速测卡检测灵敏度高,结果直观,操作方便、快捷,携带、储存方便,成本低,非常适合于基层执法部门对三聚氰胺的快速筛查。

3.1原理
三聚氰胺胶体金速测卡的检测原理是竞争性免疫层析。

将着色标记物与待测抗原的特异性抗体(Ab1)相偶联,沉积在结合区。

而检测区处固相化的是待测抗原或待测抗原的类似物。

若样品中含有待测抗原,则样品中的抗原和带有标记物的Ab1形成Ag-Ab1复合物。

随后在通过固相化有待测抗原或其类似物的检测区时,由于竞争抑制,不再发生反应,检测线处不显色;样品继续前移,Ag-Ab1复合物被固相化在质控线处的抗Ab1抗体(Ab2)所结合,形成Ab1-Ag-Ab2复合物,使质控线显色。

3.2主要试剂、材料
三聚氰胺胶体金速测卡
3.3检验操作:按三聚氰胺胶体金速测卡说明书要求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