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探异常筛选及查证工作方法(精)

合集下载

矿产远景调查矿点及异常查证工作方法

矿产远景调查矿点及异常查证工作方法

9 主要工作方法:
9.1 矿产地质填图(应用数字填图方法)
• 实测地质剖面(采用RGMAPING的剖面系统进行测量和记录): 选择符合规范要求;按地层、火山岩、侵入岩填图单位要求测制1-2条代表性实测剖面,并加 强构造剖面研究和测制。各岩石地层单位及岩浆岩共设计测制9条剖面,其中地层(火山岩)剖面5 条,岩浆岩剖面4条及其他地质剖面。剖面总长84.4 km。 • 填图单位划分: 沉积岩区岩石地层单位划分到组; 侵入岩按侵入体为基本的填图单位(时代+岩性); 火山岩采用双重填图法,一般划分到组; 与成矿有关的岩层、含矿层、标志层、岩相带、蚀变带等以非正式单位单独表示。 • 地质体标定: (1)工作用图为1∶5万数字化地形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1988); (2)矿产地质填图野外手图采用1:25000数字化地形图 (经1∶5万地形图按要求扩编); (3)一般地质体、构造要素按规范要求标定; (4)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及其他矿化地质体,厚度不论大小均在图上表示; (5)一般地质点在手图上所标定的点位与实地位置误差一般不得大于20 m。 • 观察路线布置: 观察路线布置以解决地质找矿问题为目的,点距以控制地质矿产填图单位为原则; 路线布置以穿越法为主、辅以追索路线;间距原则上300-500 m,成矿有利地段调查路线视需 要适当加密,地质情况简单、遥感解译程度高的地区可适当放稀。 对重要含矿层位、蚀变带、矿(化)带、矿(化)体尽量沿走向进行追索; 一个图幅内地质观察路线总长度不低于600 km,间距最宽不大于800 m。

9 主要工作方法精度要求
9.1 矿产地质填图(应用数字填图方法)
地质体标定: (1)工作用图为1∶5万数字化地形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 谋部测绘局,1988); (2)矿产地质填图野外手图采用1:25000数字化地形图 (经 1∶5万地形图按要求扩编),也可配合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高精度 遥感影像图作为野外用图; (3)只标定在图面上的直径大于2mm的闭合地质体。在图面 上宽度大于1mm、长度大于5mm的线状地质体。在图面上长度大于 5mm的断层、褶皱构造。 (4)对于含矿蚀变构造带及其他矿化地质体,厚度不论大小 均应在图上表示,厚度较小者,可用适当的花纹、符号放大或归并 表示 (5)一般地质点在手图上所标定的点位与实地位置误差一般 不得大于20 m。

化探异常圈定判别查证方法

化探异常圈定判别查证方法

异常圈定与判别
某地采用剔除法确定有异常下线
异常圈定与判别
当勘查区内元素频率分布出现一
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
域交迭出现双峰,或未出现双峰, 但频率分布曲线呈正向倾斜时,
一般可以用众值(M0)代替平均
值(X); 对于元素分配不服从正态或对数
正态分布,而是呈双峰或多峰态,
采用多重分形方法确定异常下限。
分析质量评估
分析质量不合格,所得出的结论也是错误的,所以未做评估的数据无 可靠性可言。通过分析数据质量的评估,说明哪些元素数据满足化探 要求,哪些数据可作为参考或在哪些方面可以利用。比如报出率小于 50%显然不能满足编制地球化学图的要求,但仍可用于异常圈定。

建立数据文件

化探数据量大、指标多,令人眼花缭乱,必须对所有取得的数据进 行认真严格整理。 采样点坐标数据 主要对实际采样点位与分析测试样品号一一对应起来! 分析数据 对实验室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样品性质进行分类整理,在
用异常下限倍数作异常内、中、外带的大致划分。初步判定异常是否
为非矿异常。
异常圈定与判别
异常解释评价内容
解释评价没有固定模式,地球上没有成矿条件、成矿特征完全相同的
矿床,所以异常表现也各异。既要考虑异常的普遍特征,也要重视异 常的特殊性,特殊性就是所评价异常具体情况,细节。


异常解释是提出设想,然后再求证过程。要大胆设想,当然设想也要
异常圈定与判别
元素异常下限确定 根据测区地质和景观特征,选择使用整个测区或划分子区来确定异 常下限。 对勘查区面积不大,地质情况比较简单,元素呈明显单峰或有一个 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分布,就可以在区内剔除高、低值 含量(X±nS)根据工作区情况,n值一般为1.5-3,计算出一个统一 的背景平均值(X0)和异常下限(T);累积频率85%或95%对应的含 量,目估法经验判断。无论何种方法确定仅作为参考值,以能否客 观反映本测区(或子区)矿产和矿化分布特征为依据,作适当修正。

土壤化探异常的评价及相关问题

土壤化探异常的评价及相关问题

土壤化探异常的评价及相关问题土壤化探是土壤地球化学探测的一种方法,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土壤的地球化学性质和成分信息,从而评价土壤的质量和环境污染状况。

在进行土壤化探时,可能会发现一些异常情况,需要对其进行评价和处理。

本文将探讨土壤化探异常的评价方法以及可能涉及的相关问题。

一、土壤化探异常的评价方法:1.异常检测:首先需要对土壤化探数据进行异常检测,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或人工智能算法,比如Z值法、箱线图法、聚类分析等。

根据异常检测结果,初步判断哪些数据存在异常情况。

2.现场验证:对异常数据所在的采样点进行现场验证,收集更多的采样点数据,观察是否存在同样的异常现象。

可以根据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等因素,解释异常数据的可能原因。

3.数据分析:对异常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各种可能性的原因,寻找异常的根源。

可以考虑土壤组分之间的关系、土壤形态特征、周边环境因素等。

通过数据分析,对异常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并得出结论。

4.问题解决: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解决土壤化探异常问题。

可以采取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做好土地修复、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等措施,保证土壤的质量和环境的健康。

二、土壤化探异常可能涉及的相关问题:1.污染源:土壤化探异常可能是由于周边环境存在污染源所致。

在工业区、化工厂、垃圾堆放场等周边地区,可能存在大量的有害物质,导致土壤化探数据异常。

这时需要重点调查、评估潜在的污染源,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土地利用:土壤化探异常可能与土地利用方式有关。

在工矿区或农业区域,土地利用和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土壤营养元素紊乱以及土壤酸碱度、盐分等异常。

这时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开发和利用。

3.自然因素:土壤化探异常也可能与自然因素有关。

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地层变化、地震活动等都可能导致土壤化探数据出现异常。

这时需要进行地质勘测、地震地质研究,并在规划建设中加以考虑。

4.其它因素:土壤化探异常还可能与土壤性质、植被覆盖、水分状况等因素有关。

化探技术方法

化探技术方法
制面积应≥75% 。 不允许出现空白大格和三个连续小格; 通行困难区段可适当放稀; 地形条件较好、地质背景复杂和已知的成矿有利地段要适当加密。 古近系、新近系分布区按基岩区,基本密度为4/km2; 大面积第四系覆盖区一般不布点,小面积第四系覆盖区可以放稀密度
至1-2/km2。
采样点布设
注意:合理性主要指不漏控、不重复控制,均匀性指整体均匀 性,在合理的基础上达到均匀性。
采样
• 水系沉积物测量野外采集样品,应最大限度代表采样点上游汇水域 基岩(包括矿化)的化学(物质)成份。
• 采样部位选择:样品应在现代流水线上(或干沟底部)采集,在水 流较急的河道中,要尽量在水流变缓处、水流停滞处、河道转弯内 侧、大石头背后,选择砾石成份复杂、大小颗粒较为混杂的部位取 样。
• 在粗细混杂和砾石成份复杂地段,在采样点30~50m范围内多点(3 点以上)采集组合样,存在风成物影响的地区注意避开风成物(风 成沙、风成黄土)堆积部位。V形沟纵向,U布设
首先,在1:5万地形图上将水系勾划出来,特别注意一级水系勾 划要准确。(常见问题:勾绘粗疏,在地形平缓的北山地区甚至 勾绘错误)
采样点主要分布在一级水系口、二级水系中;长度>500米一级水 系内应加布样点,三级水系应布设控制点(注意三级以上水系不 能布点)
长度>500米一级水系内应加布样点,一般矿点流长小于1000米, 600-700米左右,加点之后才能有效控制。
特征等。 5.基站 投标区基站建在天苍乡,该向地处投标区南部,天苍乡北与内蒙古额
济纳旗相邻,南与大庄子乡为界,东与双城乡隔河相望,向西延到北 山山脉。全乡各村沿山呈狭长地状分布,从最上端的营盘村距最下端 的沙门子村有40多公里。该乡有中国石油加油站,水电充足,有乡级 卫生院,完全可以作为项目工作基地。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

化探异常圈定、分类、评价及查证目录●1/5万地球化学普查 (1)1.异常圈定 (1)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 (1)1.2异常浓度分级(带)方法 (3)2.化探异常分类 (3)2.1 找矿意义分类 (3)2.2按采样介质分类 (4)2.3按引起异常的地质因素划分 (4)2.4按异常范围与强度(浓度)划分 (4)3.化探异常优选及评价 (5)3.1化探异常的特点 (5)3.2异常优选与评价准则 (5)3.3 化探异常本身的评价参数 (6)3.4 化探异常的初步筛选 (8)3.5优选化探异常的方法技术 (9)3.6非找矿目的化探异常评价 (10)3.7异常评价和查证工作程序 (10)3.8异常评价与找矿效果 (12)4.化探异常查证 (12)4.1化探异常查证的目的 (12)4.2化探异常查证方法 (13)4.3化探异常查证须配快速分析 (13)●土壤地球化学测量 (13)1.1原始资料 (13)1.2成果报告 (14)2.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14)3.资料整理的基本步骤和内容 (14)4.异常的解释推断 (14)附录F 土壤测量地球化学异常登记卡 (16)●1/5万地球化学普查1.异常圈定1.1异常下限的确定方法地质情况较简单,元素呈单峰分布,或者可以看出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就可以在全测区内(剔除高值点)计算出一个统一的背景平均值及异常下限,单峰分布时其计算式为:对数背景平均值:∑∑=ffXX L 对数标准离差:1)(22--=∑∑n nfX fX L L λ对数异常下限:λ2+=L L X T∑=57f ∑=9.83L fX ∑=53.1252L fX ∑=21.7039)(2L fX 对数背景平均值: g g f fXX L /lg 4719.1579.83μ===∑∑其反对数,即背景平均值 g g X /64.29μ= 对数标准离差:)/(lg 1909.0565721.703953.1251)(22g g n n fX fX L L μλ=-=--=∑∑ 对数异常下限: )/(40.71)/(lg 8537.11909.024719.12g g g g X T L L μμλ==⨯+=+=当1:5万化探普查区部署在异常区或矿区外围时,往往在频率分布中有一个单一的背景全域和一个异常全域交迭而出现双峰,或频率分布曲线呈不对称的正向偏斜,此时一般可利用众值m 。

化探异常评序(精)

化探异常评序(精)

二、异常评序方法地球化学综合异常评序采用相同主元素类内排序方法,即将同一主元素的异常分别置于一起,依其评序指数(JOI)由大到小进行评序;遇有某一异常内有2个以上主元素者,则分别计算各自的评序指数,参与同类主元素异常的评序。

评序指数(JOI)计算方法:JOI=D×K×C式中D—主元素规模;K—异常内(除主元素外)特征组合元素平均衬度,若是两个主元素在类内评序时,其余一个主元素与其它元素一起参加特征组合衬度计算;C—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C由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组成:1、主元素异常浓度分带的外、中、内带各给1、2、3分。

2、异常组合特征:组合复杂与主元素密切相关者给3分,组合单一者给1分,介于二者之间给2分。

3、异常套合程度:与主元素异常套合程度好或有一定规律分布者给2分,较好者给1分,不好者不给分。

4、异常与已知矿产吻合程度:反映了已知矿点、矿化点者给2分;不一致者给1分。

5、异常分类类别甲1、乙1、乙2、乙3、丙类分别给4、3、2、1、0.5分。

6、异常区的地层、岩浆岩、大地构造位置等条件,对成矿有利者,按其所处条件好、较好、一般者分别给3、2、1分。

最后将各项指标得分累加,以总分的高低给定修正系数值,按>15、14~11、10~7、<7分别给C赋值1.2、1、0.8、0.6参与运算,以评序指数的高低进行异常排序。

三、异常评序结果区内所有被选综合异常均参与了评序,评序指数(JOI)顺序排列前十位的元素如下:第一为Ni,第二为W,第三为Ag,第四为Sb,第五、第六为Au,第七为Mo,第八、第九为Pb,第十位为Mo,目标矿种显示良好,成矿潜力较大。

(一)Ni异常区内Ni异常主要出现于测区北端奥陶纪地层和东南角的花岗闪长岩脉中,元素组合以NiCr为主,其中北端异常呈NW-SE向分布,和区内主体断裂走向一致,伴生AuAgCu 元素组合,具有一定的找矿意义;而东南角和花岗闪长岩体侵入有关。

进入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组合者3处,成为主元素者为2处,评序结果见表4-4。

土壤化探异常的评价及相关问题

土壤化探异常的评价及相关问题

土壤化探异常的评价及相关问题一、引言1. 定义和识别土壤化探异常土壤化探异常是指在实施土壤化探调查过程中,与正常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成分或土壤质量差异较大的现象。

通过采样和测试,可以发现土壤的异常特征。

识别土壤化探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土壤颜色异常:土壤颜色可以反映其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水分状况,当土壤颜色明显不同于周围土壤时,可视为土壤化探异常。

(2) 土壤层次异常:正常情况下,土壤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会有一定的变化。

如果土壤的层次性明显不一致,可以判断为土壤化探异常。

(3) 土壤理化性质异常:土壤的理化性质包括土壤质地、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

当这些性质与周围土壤有明显偏离时,也可视为土壤化探异常。

(1) 对比分析法:将异常土壤样品与周围正常土壤样品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比样品之间的差异性,判断土壤是否异常。

(2) 统计分析法: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土壤样品进行采样和测试,得到一定数量的数据。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异常样品的概率,进而评价土壤是否异常。

(3) 地质解释法:通过对地质背景、地表形态、水文地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地质资料和地下水资料等,判断土壤是否异常。

1. 异常土壤的成因(1)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土壤化探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都可能导致土壤异常。

(2)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质因素和气候因素。

地质活动导致的地质断裂、断层,以及降雨过程中的洪水、干旱等都可能导致土壤异常。

2. 异常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影响作物种植:异常土壤的出现可能导致作物生长缓慢,产量低下。

异常土壤中含有一定的污染物,对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2) 影响土壤保护:异常土壤的存在可能加剧土壤侵蚀、土壤退化的程度,使得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性降低。

(3) 影响水质:异常土壤中的污染物会随着水的流动而被带入地下水或河流中,进而影响水质的安全性。

化探数据处理说明

化探数据处理说明

化探数据处理说明平顺项⽬化探数据处理⽅法⼀、基本概念1、异常⾯积:⽤GeoCIPS 软件直接统计异常⾯积,计量单位为km 2。

2、异常强度:异常区内⼤于下限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3、最⼤值:异常区内数据最⼤值。

4、异常下限:根据作图结果调整异常下限。

5、异常衬度:异常均值/异常下限。

6、⾯⾦属量:元素剩余含量(异常均值减去异常下限)与异常⾯积的乘积。

7、NAP 值:异常衬度×异常⾯积。

8、异常排序:各异常按NAP 值⼤⼩排序,⼤的在前。

9、⾦计量单位⽤×10-9(ppb ),其余元素⽤×10-6(ppm )。

⼆、单元素异常的圈定1、异常下限的确定表5-1 各元素异常下限⼀览表单位:Au 为ppb ,其它元素为ppm 。

逐步剔除法剔除⼤于+3S 的值、⼩于-3S 的值后求元素的平均值和标准差S ,选择+2S 定为计算下限,计算下限作为参考,根据表4-1分析结果对各分析指标的下限适当调整,对于有找矿可能的分析指标根据成图效果稍降低了下限,保留了较多的异常,对于找矿指⽰意义⼩的分析指标则提⾼了异常下限,仅保留了异常强度⾼的异常,将部分异常⾯积⼩、异常极⼤值/下限⼩、异常点数为1(少数为2)的异常删除,⼒求异常图可以直观的反x x x x映预查区的元素特征。

具体采⽤的异常下限及浓度分级见表5-1。

2、浓度分级预查区各分析指标尽量采⽤1、2、4分带。

由于预查区各分析指标整体含量低,仅Au、W采⽤了1、2、4分带,部分变异系数⼩和采⽤下限较⼤的分析指标,灵活调整了浓度分带。

三、综合异常的圈定与类别划分1、综合异常的圈定根据预查区内单元素异常分布及组合特征,以主要成矿元素的异常为主,把在空间上分布基本⼀致,相互重合的多个单元素异常圈定为⼀个综合异常。

共圈定以Ag、As、Au、Bi、Cu、Hg、Mo、Pb、Sb、Sn、W、Zn为主要异常元素的综合异常7个。

按所处地质环境、找矿意义和已有资料现阶段的认识⽔平,将各综合异常按下列标准进⾏分类,其中⼄2类异常1个,⼄3类异常4个,丁类异常2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探与化探化探异常筛选及查证工作方法王和胜(辽宁地质矿产研究院, 沈阳110032 摘要化探异常筛选的步骤或程序主要有五个阶段, 具体的筛选方法包括地理要素筛选法, 区域成矿地质环境筛选法, 异常特征及其解译、分类、排序筛选法, 物、化、遥筛选法和计算机智能化筛选法等五个大的方面, 21个小项的内容。

化探异常查证分为、! 、∀级三个查证工作阶段。

级异常查证分为异常踏查-水系沉积物加密取样、异常初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异常详查-综合物化探及轻型山地工程三个方法步骤。

! 级化探异常查证的方法则是以大比例尺物化探测量为主, 可有稀疏浅部工程控制。

∀级化探异常查证主要实施系统的浅部控制及稀疏深部工程控制, 为晋升普查阶段作准备。

总之, 化探异常查证的主要工作方法仍然以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为主, 并与地质方法相结合, 必要时辅以简便可行的物探方法及痕金测试手段(金的化探异常查证与之配合。

关键词化探异常筛选查证地球化学水系沉积物1 概述化探异常筛选与查证是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或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并非所有的化探异常都有一个或几个矿床与之对应, 也就是说, 不是每个异常都能找到矿床, 或许只有矿化, 有的甚至连矿化也发现不了, 异常可能是由地质体引起的。

辽宁省地质矿产局自1987年辽宁省1#20万化探扫面分图幅陆续完成以后到现在, 开展化探异常查证已达10个年头, 可以说, 起初认为比较好的化探异常基本都已进行过查证, 可以直接着手工作的异常几乎没有。

因此, 当务之急要对化探异常查证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地认真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省化探异常全面清理, 通过进一步的化探异常筛选、整理和排序, 制定出查证顺序及时间表, 以便快捷、准确、有效地开展化探异常查证和普查找矿, 为取得良好的找矿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化探异常筛选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的内容或方面比较多, 要求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第一, 要有全局观念和统筹原则, 树立全面、系统、完整、统一的思想; 第二,要有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工作方法及实际操作经历; 第三, 要熟悉全省的区域性基础地质情况, 对工作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及其特点了如指掌; 第四, 要有地学各学科技术、方法性知识, 以及很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十分熟悉并能熟练地运用像计算机这样准确、客观、真实、便于成果储存、随时调用、及时修改或补充等便捷的一批现代化工具; 第五, 要有丰富的区域矿产知识, 了解全省矿产的地区分布、成矿规模、矿(床化类型、开采与利用现状、经济与社会效益等; 第六, 要掌握新的地质与成矿理论、了解新的矿床类型、新的找矿方法等地学各分支或领域新的进展和发展动向。

化探异常筛选完成以后主要任务就是异常查证的实施工作, 这一环节是关系到能否找到矿的关键, 因此, 必须认真对待。

首先, 要求工作人员要有丰富或比较丰富的找矿实际经验、较强的责任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爱业精神; 第二, 要掌握必要的工作方法和合理的工作步骤; 第三, 必须运用综合手段, 多种方法联合作战; 第四, 必须严格工作质量。

文稿收到日期:1998-09-28. , 40, .1998年12月辽宁地质LIAONING GEOLOGY第4期2 化探异常筛选的方法及步骤化探异常筛选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方法对某一地区很适宜, 有的就不一定完全适用, 有的部分适用, 采取哪种筛选方法应该因地而宜, 适当选择, 加以具体分析和认真对待。

化探异常筛选的步骤:首先是根据地理要素对一些特殊异常进行特殊筛选; 而后是依据区域成矿地质环境对所有异常进行系统筛选, 之后是通过异常解译、分类、排序等进行详细筛选; 再后是对部分异常或一些不易确定与判断的异常进行其它方法的单独筛选; 最后是对所有异常进行计算机智能化筛选。

2. 1 地理要素筛选法2. 1. 1 地域分界线国、省、市、县分界线一般是以山脉的山脊或河流的中心线等带有特征性险要地形等自然地理地貌为界线来划定的。

地貌特征与地质作用有着必然的内在成生联系, 这些自然地理地貌特征是地质作用产物的外在客观表现, 地形陡峻险要的地带往往也是地质构造复杂的地段, 成矿地质条件良好, 易于成矿, 如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的二道沟和金厂沟梁两个金矿床, 辽宁省一侧是二道沟金矿床, 内蒙古自治区一侧是金厂沟梁金矿床, 实际上二者是一个矿田; 辽宁省凌源市、绥中县与河北省青龙县三市县交界地带的柏杖子、毛家店、大石沟、南大线等金矿床; 辽北与吉林省交界处附近的吉林三门银矿床; 辽东、吉东与朝鲜交界附近的辽宁五龙、四道沟金矿床, 吉林荒沟山、南岔金矿床, 朝鲜楚山、雩时、溯州、水丰等金矿床构成鸭绿江金成矿带; 原地矿部∃九五%攻关的黔-滇-桂三江地区铜、有色金属重点片和陕-甘-川金矿重点片, 美国与加拿大接壤地带的科迪勒拉金-铜成矿带等。

2. 1. 2 特殊地名地名的由来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从历史沿革过来的, 又有刻划或描述当地物产为特征而命名的, 一些带有金、银、铜等矿产字样的地名对找矿具有指导意义, 带矿产品字眼的地名往往是盛产或藏有这些矿产资源的地区。

像辽宁的线金厂、砂(沙金沟、亮金沟都有砂金和岩金矿床产出。

还有像河北的金厂峪、金家庄的金矿床, 银冶岭的银矿床; 内蒙古的金厂沟梁金矿床; 湖南的黄金洞金矿床, 锡铁山锑矿床; 江西的金山金矿床; 云南的金厂金矿床; 河南的银洞坡银矿床; 湖北的银洞沟银矿床; 陕西的银洞子银矿床; 台湾的金瓜石金矿床; 甘肃的金川铜镍矿床, 白银厂铜矿床, 镜铁山铁矿床; 青海的锡铁山铅锌矿床等, 这样的实例很多, 不胜枚举。

据作者分析, 辽宁还有许多类似的地名, 其周围或附近化探异常很好, 非常具有工作价值。

2. 2 区域成矿地质环境筛选法2. 2. 1 大地构造单元据统计, 辽宁大多数金、铜矿产于正相构造单元及其边缘; 部分铅、锌、银、铜矿等产于负相构造单元及其边缘。

国外许多大型金矿床也主要形成于大地构造单元的抬升区, 这就说明一个地区地壳的不断抬升, 并以造山运动为主的地壳发展和演化对金的成矿是极为有益的。

2. 2. 2 深部(层构造综合信息成矿预测结果表明:辽宁重要的内生金属矿产的形成和空间分布与深部地壳结构有着特殊的内在联系, 主要或大多数金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5条大的地幔幔凹与幔隆交界的梯级带, 即幔坡带上(图1 ; 而主要的铅、锌、银、铜矿受控于地幔幔凹带。

这客观地反映了278 辽宁地质 1998年图1 辽宁省地质构造与金、铜、铅锌矿产的关系Fig. 1 Relationship betw een geolog ical structure and Au, Cu, Pb, Zn m ineral deposits in Liaoning prov ince1. 一、二级大地构造单元界线;2. 三、四级大地构造单元界线;3. 正向大地构造单元;4. 负向大地构造单元;5. 深部构造变异、梯度带;6. 矿床1. boundary betw een ∀-Grade and ! -Grade geotecton i c units;2. boundary betw een -Grade an d &-Grade geotectonic uni ts;3. positive geotectonic un i t;4. negative geotectonic unit;5. deep tectonic mutation zone and gradient zon e;6. mineral deposit 地壳结构的不均匀性、差异性深层构造过渡带是成矿的重要构造部位。

2. 2. 3 地球化学高背景辽宁地区主要的内生金属矿产如金、多金属矿位于Au, Cu, Pb, Zn, Ag 岩石地球化学高背景区; 硼矿位于B, Bi, F, M g, Na, Fe, Al, V , Cr, Cl, U, Th 岩石地球化学高背景区; 金刚石矿位于Fe, Mg, Ca, Cr, Ni, T i, Co, V, Li, Rb, Nb, La, Cd 岩石化学高背景区[1]。

2. 2. 4 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或太古宙花岗绿岩带据研究, 古老的结晶基底具有显著的成矿控矿专属性, 尤其是太古宙花岗绿岩带。

就辽宁的太古宙、早元古宙而言, 主要是由原岩为海底基性-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和深成侵入岩经绿片岩相-角闪岩相, 部分高达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而来, 自其形成以来至近代或现代地质时期, 长时间、多旋回、多期次(阶段遭受变质、变形等地质、构造、岩浆作用的叠加和改造, 形成了一套以花岗质岩石为主体, 还有(少量表壳岩的变质岩石组合。

由于其本身像, , 279第4期王和胜:化探异常筛选及查证工作方法此, 普遍认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是金的(原始矿源层, 对于金矿成矿非常有利。

辽宁已知金矿床几乎毫无例外地直接或间接产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区, 像二道沟、大石沟、南大线金矿床虽产于火山岩∋∋∋局部或独立的火山机构中, 但邻近不远便大量地出露着太古宙结晶基底, 红石砬子、赵家沟等典型的中生代火山岩型金矿床, 虽然矿床产于火山岩内, 但综合信息解译表明, 火山岩并不厚, 之下便是太古宙结晶基底, 矿床形成于与基底构造相贯通的盖层构造裂隙中。

2. 2. 5 有利的区域岩石组合统计结果表明, 浊积岩系、双峰式火山岩系、碱性火成岩等是金的有利成矿岩性组合; 碳酸盐岩是铅、锌、银的有利成矿岩性组合; 泥、砂质(较细的碎屑岩是铜的有利成矿岩性组合; 海底酸性-碱性火山岩系是硼的有利成矿岩性组合; 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是金刚石的有利成矿岩性组合; 磁铁石英岩硅铁建造是铁的有利成矿岩性组合; 基性、超基性岩浆岩是铜、钴、铬、镍、铂、钯的有利成矿岩性组合; 碱性花岗岩是稀有、稀土、放射性元素矿产的有利成矿岩性组合, 酸性花岗岩是钨、锡、钼等矿产的有利成矿岩性组合。

2. 2. 6 岩浆岩(区带多期(次岩浆活动形成的侵入岩(区带或其中的一部分往往控制着成矿(区带, 如兴城∋北镇侵入岩带控制了凌海∋哈尔套金成矿带; 建平∋西丰侵入岩带西段控制了建平∋北票∋阜(新北金成矿带; 新金∋宽甸侵入岩区控制了辽东金、铅、锌、银成矿区。

因此, 岩浆侵入及喷发长期而多次活动产生大量的热量, 在近地表形成以侵入体或构造(交汇部位为中心的地热系统, 这种水介质是成矿、特别是形成大型矿床的重要条件。

2. 2. 7 区域性韧性剪切带锦州与锦县(即凌海市交界处的王蛮沟金矿床, 阜新县排山楼金矿床、大樱桃沟金矿床都是新近通过对大巴∋瓦子峪∋后三角山北东向韧性剪切带上的三片金化探异常查证发现的, 近年国内外对韧性剪切带与金矿成矿关系的研究比较重视, 作了大量工作, 有人认为韧性剪切带不仅控制金矿, 而且可能还具有成矿的作用, 甚至提出其成矿作用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