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CD法现场施工

合集下载

中隔壁法(CD 法)开挖施工工艺

中隔壁法(CD 法)开挖施工工艺

中隔壁法(CD 法)开挖施工工艺中隔壁法(CD 法)是将隧道分为左右两大部分进行开挖,先在隧道一侧采用台阶法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待该侧初期支护完成,且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70%以上时再分层开挖隧道的另一侧,其分部次数及支护形式与先开挖的一侧相同。

适用于 V 级围岩或隧道浅埋段。

- 24 -2425 - 25 -施工准备 超前地质预报 不满足 监控量测 加强支护 全断面初支中隔墙封闭右侧下台阶开挖支护 左侧下台阶开挖支护 右侧上台阶开挖支护 左侧上台阶开挖支护调 整开挖参数 右侧上台阶超前支护 左侧上台阶超前支护测量放线一、 作业内容超前支护、 分部开挖、初期支护、施作中隔壁、监控量测、中隔壁拆除、浇筑仰拱。

二、 工艺流程图(见图 2.3.3-1)满足下循环施工图 2.3.3-1 中隔壁法(CD 法)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三 工序步骤及标准(一)施工准备可参照全断面施工工艺(二)施工工序顺序见图 2.3.3-2Ⅱ Ⅷ Ⅱ7 ⅩⅣ 1ⅩⅣ Ⅳ ⅩⅣ 3 Ⅳ9 ⅩⅣ 511 Ⅵ Ⅵ ⅩⅢ 1、先行导坑上部开挖;Ⅱ、先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 3、先行导坑中部开挖;Ⅳ、先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 5、先行导坑下部开挖;Ⅵ、先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 Ⅹ 7、后行导坑上部开挖;Ⅷ、后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 9、后行导坑中部开挖;Ⅹ、后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 11、后行导坑下部开挖;Ⅻ、后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 ⅫⅩⅢ、仰拱超前浇筑;ⅩⅣ、全断面二次衬砌图 2.3.3-2 中隔壁(CD )法施工工序示意图(三)超前支护可参照超前小导管施工、超前锚杆施工、管棚施工、超前预注浆施工工艺(四)先行侧施工。

1.开挖。

当为软弱围岩时,可预留核心土,核心土的断面应大于开挖断面的 50%,每循环进尺一般为 0.5~0.75m。

台阶长度宜为开挖洞径 1~1.5 倍。

采用钻爆时,风钻钻孔,台阶同时爆破,周边全部采取光面爆破控制成形,开挖循环进尺宜为 0.5m 左右。

大跨隧道CD法后行洞降振钻爆施工工法

大跨隧道CD法后行洞降振钻爆施工工法

大跨隧道CD法后行洞降振钻爆施工工法一、前言大跨隧道CD法后行洞降振钻爆施工工法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了隧道工程建设中的一种主流工法。

该工法具有施工简单、效率高、安全可靠等特点,可在地质条件复杂、岩层很厚、地表有住宅区等条件下进行施工,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二、工法特点大跨隧道CD法后行洞降振钻爆施工工法是一种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钻爆技术,通过炸药爆炸将岩层破碎裂开,并使用降振技术来控制爆炸引起的震动的施工工法。

该工法具有以下特点:1、施工简单,效率高,工期短。

相比于传统的挖掘施工,大跨隧道CD法后行洞降振钻爆施工工法应用了机械化作业和自动化控制等现代技术,施工效率大幅提高,工期大大缩短。

2、适应性强,灵活性高。

该工法可以适应不同的地质环境和工程条件,可以广泛应用于岩石、粉砂岩、弱岩土等各种地质构造下的隧道施工。

3、安全可靠,施工质量高。

该工法采用了严格的工艺流程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三、适应范围大跨隧道CD法后行洞降振钻爆施工工法适用于以下几种工程项目:1、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工程。

该工法能够适应各种地质构造下的隧道施工,包括各种岩石、粉砂岩、弱岩土等地质层。

2、长跨寿命要求高的隧道工程。

该工法施工质量高、耐久性强,可以有效地保证隧道的使用寿命。

3、地表交通繁忙或有住宅区的隧道工程。

该工法通过降振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爆破施工引起的噪音和震动,大大缩小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工艺原理大跨隧道CD法后行洞降振钻爆施工工法的工艺原理是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测算,采取合理的钻探、爆破和降振措施,将岩层分段炸裂开来,然后进行挖掘。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岩石性质和结构对施工的影响。

在进行岩石钻探和爆破前,需要对岩石的强度、裂纹、水、热、压力等各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措施。

2、爆破孔径、装药量和引爆顺序的设计。

在爆破前需要对爆破孔径、装药量和引爆顺序进行详细设计,以保证岩石的破碎裂开。

中隔壁法施工工艺(CD法)

中隔壁法施工工艺(CD法)

3.3中隔墙法(CD法)中隔壁法(CD法)是将隧道断面左右一分为二,先挖一侧,并在隧道中部设立利用钢支撑及喷混凝土的临时支撑隔墙,当先开挖一侧超前一定距离后,再开挖另一侧的隧道开挖方法。

3.3.1适用范围中隔墙法变大跨为小跨,使断面受力更合理,对减少沉降,保证隧道开挖安全、可靠具有良好效果。

该法适用于较差地层,如采用人工或人工配合机械开挖的IV~V级围岩和浅埋、偏压及洞口段。

该工法是以台阶法为基础,将隧道断面从中间分成4〜6个部分,使上、下台阶左右各分成2〜3个部分,每一部分开挖并支护形成独立的闭合单元。

各部分开挖时,纵向间隔的距离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可按台阶法确定。

图3.3.1CD法施工3.3.2施工工艺流程拆除中隔壁临时支护仰拱浇筑、回填混凝土监控测量下一循环施工图3.3.2CD 法施工流程图3.3.3施工工艺C 1)施工准备① 风、水管、电线敷设、施工便道、施工场地布置,机械设备、人员配置、材料准备、修建防排水设施、修建环保、水保设施。

② 根据设计资料及隧道周边地形地貌详细分析了解工程地质、当地水文地质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制定施工监控量测方案及沉降观测计划;对隧道的风险进行评估,找出风险源及制定出应对措施,储备必要的*右侧上台阶超前支护右侧上台阶开P 丨右侧上台阶支护2右侧中台阶开挖 II 右侧中台阶支护3右侧下台阶开挖 川右侧下台阶支护左侧上台阶超前支护 4左侧上台阶开挖V IV 左侧上台阶支护 I5左侧中台阶开挖I V 左侧中台阶支护6左侧下台阶开挖I VI 左侧下台阶支护应急物资。

(2)超前地质预报一般采用本工法施工的隧道地质条件都比较差,在施工前需要进行地质核查和超前地质预报,并与设计隧道围岩地质核对,确定围岩实际地质情况,为施工方法提供依据。

超前地质预报可提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固措施和应急物资。

超前地质预报的现场使用的方法有:地质分析法(地质素描)、地质雷达扫描(30米)、超前探孔(30〜50米)、地震波发射法(TSP)(100~150米)。

隧道cd法施工方案

隧道cd法施工方案

隧道cd法施工方案隧道CD法是一种常用的隧道施工方法,具体操作为在隧道掌子面上设置临时导墙,利用导墙的引导作用,进行挖掘爆破,从而实现隧道的快速施工。

下面是一个关于隧道CD法施工方案的700字简要介绍。

隧道CD法施工方案1. 工程背景和要求本次隧道施工的背景是某市道路交通拥堵,需要建设一条新的隧道以缓解交通压力。

施工方案的要求是尽量减少施工周期,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2. 施工方案概述隧道CD法施工是一种常用的隧道施工方法,通过设置临时导墙引导挖掘和爆破作业,从而实现隧道的快速施工。

该施工方案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导墙施工、隧道挖掘、加载爆破、清理碎石以及复合导墙的拆除等。

3. 导墙施工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在隧道掌子面上设置临时导墙,用来引导隧道挖掘和爆破作业。

导墙采用钢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4. 隧道挖掘在导墙的引导下,进行隧道挖掘作业。

选择合适的挖掘设备,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挖掘,控制挖掘速度和挖掘量,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5. 加载爆破隧道挖掘至一定程度后,进行加载爆破作业。

先对爆破区域进行严密封闭,防止爆炸冲击波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损害。

然后根据设计的爆破参数进行爆破,控制爆破震动和碎石飞溅。

6. 清理碎石爆破后,进行清理挖掘获得的碎石。

采用合适的清理设备,彻底清除隧道内的碎石,保证隧道的清洁和通畅。

7. 复合导墙的拆除当隧道挖掘至设计断面时,进行复合导墙的拆除。

先保证隧道松散区域的支护,然后逐步拆除导墙,保证支护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8. 施工安全和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安全。

同时,进行工程质量监控和质量检验,及时处理和纠正质量问题,保证施工质量达标。

通过以上施工方案,可以实现隧道的快速施工和高效运行。

隧道CD法的优势在于减少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并且对隧道的质量和安全性有着明显的保障作用。

隧道Ⅴ级围岩中隔壁(CD)法施工技术浅析

隧道Ⅴ级围岩中隔壁(CD)法施工技术浅析

隧道Ⅴ级围岩中隔壁(CD)法施工技术浅析1 工程概况由我公司担负施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漳州至永安联络线-龙岩漳平段A7合同段内六条中、短隧道隧址均为戴云山山地区,隧道总长度为6818m,其中洞身Ⅴ级围岩4402m,占隧道总长度的64.56%。

Ⅴ级围岩均采用中隔壁(CD)法开挖。

CD法施工难度大、工序复杂、控制要点多,可为隧道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2 中隔壁法适用范围及工艺原理在高等级公路建设中,隧道、特别是长大隧道一般成为整个项目的控制工程,控制着整个工程的工期,隧道施工又有作业范围小、施工干扰大等特点,因此开挖又成为控制工期的关键。

在钻爆法施工中,根据围岩条件,有多种施工方法:如全断面法、台阶法、导坑法等。

在扁平大跨度,岩层产状平缓,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丰富的隧道施工中,中隔壁法能有效的保证施工安全,防止坍方,有效保证施工进度。

中隔壁法开挖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开挖方法。

中隔壁法适用范围:适应于隧道跨度大,扁平率低、围岩较差,一般Ⅳ~Ⅴ级围岩,地表下沉需控制的隧道。

CD法施工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侧量”的原则进行。

工艺原理:以岩体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新奥法指导施工,充分发挥围岩自承能力,运用光面爆破技术,及时进行喷锚初期支护,防止围岩松动,应用监控量测及时反馈信息,充分发挥围岩和初期支护的作用。

开挖特点:分部开挖缩小一次开挖面,上部开挖采用了受力最好的圆形开挖面;由于上半部初期支护承载力强,扩挖下部导坑时,不用以马口跳槽开挖,待上部超前一定距离后,上、下两部同时开挖、出碴、作初期支护,节约了时间;缺点是工序多,循环时间长,爆破对周边围岩产生多次扰动,且中壁临时支护材料浪费大。

3 技术参数3.1 超前支护:拱部Ф25×5mm超前小导管,3m设一环,一环33根,间距50cm,搭接180cm。

3.2 系统支护:拱墙设I18工字钢,间距0.7m;拱墙喷C25混凝土,厚度24cm;仰拱采用24cm厚C25仰拱模筑混凝土;拱墙设单层Ф6钢筋网间距20×20cm;拱部采用Ф25中空注浆锚杆,长度3.5m,间距100×100cm。

cd法施工方案

cd法施工方案

cd法施工方案CD法是指修筑隧道时采用的一种施工方法,全称为Cut-and-Cover Method。

它适用于隧道长度较短的情况,特别适用于在城市区域中修建地下通道或地下车库等工程。

首先,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工程测量和设计。

确定隧道的方向、长度、宽度等参数,并进行土质、地质等勘探工作,以确定施工方法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的措施。

然后,进行地面的准备工作。

包括清理施工现场、挖掘出隧道的轮廓形状,并进行边坡的处理,以确保施工安全和稳定。

接着,进行挖掘工作。

采用机械设备如挖掘机、铲车等进行土方开挖,将隧道的底部与侧壁挖掘出来。

挖掘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土层的稳定性,以防止土方塌方和地面沉降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完成挖掘后,进行结构支护工作。

根据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采取合适的支护方式,如使用预应力锚杆、钢筋网等进行施工。

支护工作是保证隧道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隧道结构支护完成后,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下通道、地下车库等设施的建设,包括混凝土浇筑、搭建屋顶等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各个部分的连接、防水等细节问题。

最后,进行隧道的验收和交付使用。

进行相关的检测和测试,确保隧道的结构安全、通行效率和功能正常。

同时,进行隧道周边的景观修饰和交通组织等工作,以提高周边环境的品质和交通安全性。

总的来说,CD法施工方案步骤清晰,工作有序。

通过科学的施工方法和细致的施工技术,可以保证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和优化。

隧道开挖CD六部法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CD六部法施工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施工方案 (1)1.施工参数 (1)2.施工方法 (2)3.施工注意事项 (7)三.人员机械组织 (7)1.机械设备 (7)2.劳动力组织 (8)四.质量控制 (8)1.质量控制标准 (8)2.质量检测 (8)3.质量保证措施 (9)五.安全、环保措施 (11)1.安全保证措施 (11)2.环保措施 (11)CD法开挖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马家坡隧道出口位于渭源县七圣乡境内,隧道起讫里程DK116+137~DK119+052,全长2915米,为双线隧道,洞内线路为-0.3%、-1.28%、-1.3%、-1.28%的单面下坡,隧道除洞身DK115+303.216~DK117+329.375两段位于直线上外,其余均位于R=4500米的曲线上。

由于马家坡隧道出口处于浅埋段,在目前施工中围岩级别较差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较大,拱顶下沉最大值达到1.6m,因此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现场勘查后将从目前掌子面DK118+649至DK118+629由原设计开挖工法大拱脚加临时仰拱法变更为CD法。

二.施工方案CD法又称中隔壁法,用于浅埋及比较软弱地层中,而且是大断面隧道的开挖。

CD法是在用钢支撑和喷射混凝土的隔壁分割开进行开挖的方法,是在地质条件要求分部开挖及时封闭的条件下采用。

CD法适用于双线Ⅳ级、Ⅴ级、Ⅵ级围岩隧道,地质条件困难,围岩软弱,覆盖层薄,含水量大,基底承载力低等条件。

采用CD法开挖,减小软弱围岩隧道及大跨度隧道分部开挖跨度和开挖高度,通过增加中壁墙等临时支护构件,形成分部开挖初期支护快速封闭环,使分部开挖环环相扣,最后完成全部断面开挖与初期支护1.施工参数①超前支护:拱部采用双排小导管超前预支护,并注水泥浆。

②开挖进尺:各分部开挖进尺为1榀钢架间距即0.5m。

③台阶高度:上台阶、中台阶开挖高度4.0m~5.5m。

④开挖工作面间距:各级台阶开挖间距控制在3~5m。

隧道开挖方法CD法CRD法

隧道开挖方法CD法CRD法

开挖方法1中隔壁法(CD法),先分部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分部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图4.5.1 中隔壁法(CD法)施工工序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2)先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3.先行导坑中部开挖;(4)先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5.先行导坑下部开挖;(6)先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7.后行导坑上部开挖;(8)后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9.后行导坑中部开挖;(10)后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11.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2)后行导坑下部开挖;(13)仰拱超前浇筑;(14)全断面二次衬砌。

(1)上部导坑的开挖循环进尺控制为1榀钢架间距(0.75~0.8m),下部导坑的开挖进尺可依据地质情况适当加大。

(2)中隔壁法或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时,初期支护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分部开挖,地质较差时,每个台阶底部均应按设计要求设临时钢架或临时仰拱;各部开挖时,周边轮廓应尽量圆顺;应在先开挖侧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另一侧开挖;左右两侧导坑开挖工作面的纵向间距不宜小于15m;当开挖形成全断面时,应及时完成全断面初期支护闭合。

(3)导坑开挖孔径及台阶高度可根据施工机具、人员等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应配备适合导坑开挖的小型机械设备,提高导坑开挖效率。

(4)中隔壁的拆除应滞后于仰拱,并应于围岩变形稳定后才能进行,一次拆除长度应根据量测数据慎重确定,拆除后应立即施作二次衬砌。

2交叉中隔壁法(CRD法),先分部开挖隧道一侧,施作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分部开挖隧道另一侧并完成横隔板施工的施工方法。

其施工步骤参见图图交叉中隔壁法(CRD法)施工横断面及纵断面示意图;(2)左侧上部初期支护;3.左侧中部开挖;(4)左侧中部初期支护;5.右侧上部开挖;(6)右侧上部初期支护7.右侧中部开挖;(8)右侧中部初期支护;9.左侧下部开挖;(10)左侧下部初期支护;11.右侧下部开挖;(12)右侧下部初期支护;(13)仰拱超前浇筑;(14)全断面二次衬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隧道单侧壁导坑法(CD法)施工标段内共有隧道2座,XX隧道和XX隧道。

隧道洞口段均为Ⅴ级或Ⅵ围岩,开挖工法为单侧壁导坑法。

为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特对单侧壁导坑法施工进行交底。

一、单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
二、开挖、支护施工主要顺序说明
1

3、隧道开挖施工应根据台阶开挖高度设置锁脚锚管,锁脚锚杆采用Φ50*3.5mm 无缝钢管,长度3m,并与钢架焊接牢固。

4、施工中根据地质情况及监控量测结果,必要时及时设置临时仰拱,并喷射混凝土临时支护。

5、步距
上台阶开挖每次进尺为1榀钢架间距。

上台阶台阶长度控制为3m。

先后导坑之
间间距控制在15m左右,仰拱距开挖面距离小于35m。

6、中隔壁拆除
中隔壁拆除时间的判断以拱顶下沉和净空收敛为依据,一般在拱顶下沉7天内增量为2mm以下作为拆除基准,一次拆除长度根据监控量测数据慎重决定,拆除后及时施做二衬。

7。

接头二为
孔为
接头B
材料
本页图为洞身I20a工字钢支撑连接件图,图中尺寸以mm计,接头A为正常接头,接头B为边墙与仰拱接头。

垫板材料为GB709-88,尺寸为260*300*16mm,两块钢垫板中设3mm橡胶垫板。

螺栓材料为GB/T5781-2000,规格为M30*80,6.8级,螺母材料GB/T41-2000;规格为M30,6.8级。

六、安全注意事项
1、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隧道。

2、施工中应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养护、维修。

3、施工前主管工程师应对施工班组、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同时告知安全风险和应对措施。

4、严禁带明火和火种进入隧道,隧道内禁止吸烟。

5
6
7
8
带。

9
10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