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丝直径的实验报告.doc
头发丝直径的测定

.711 1.543 49.262 0.726 42.178 1.376 47.367 0.836 45.462 -0.236 L长度(mm) 43.168 48.536 41.342 46.531 45.698 l读数(mm) 13.872 11.747 20.891 18.606 15.298 12.949 3.869 1.912 4.392 1.911 l长度(mm) 2.125 2.265 2.439 1.957 2.481 直径长度D=( L/l)×5λ(mm)
6.491 8.397 7.682 8.432 5.924 10.569 8.683 15.467 13.672 l长度(mm) 1.978 1.697 2.508 1.886 1.795 直径长度D=( L/l)×5λ(mm)
0.0636
0.0739
使结果误差很大
还有
做事一定要有规划
不能盲目地凭着自己的意向
同一组里要互相讨论
一同规划
使实验最优化
06071645
元小平
才有一点眉目
第一次把头发丝夹在劈尖上放到显微镜上观察时
找不到干涉条文
经过多番调整显微镜和劈尖后才看到干涉条纹
观察多次后
眼睛开始有点疼
有了酸的感觉
做了一个多小时实验后
得出了几组实验数据
眼睛实在坚持不了
第二天
继续到光学实验室做实验
连续做了几次实验后
得出以上的实验数据
做这个实验一定要按步骤,每一步都要仔细
7.重复上述过程
得到不同的几组数据
8.实验结束后
整理好实验器材
六、实验数据
D=( L/l)×5λ
头发丝直径的测定

头发丝直径的测定班级060716 学号45 姓名元小平指导老师丁斌刚头发丝直径的测定,我们有很多方法。
但是哪种方法是最为精确的呢,这才是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最终目的。
而使用牛顿环测头发丝的直径能使我们的误差很小,比起其他方法有更多的优点,而且更加精确。
以下就是实验。
一、实验目的1.测量头发丝直径的大小。
2.掌握劈尖干涉测定细丝直径(或薄片厚度)的方法。
3.通过实验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4.掌握牛顿环的使用原理。
二、实验原理①将两块平板玻璃叠放在一起,一端用头发丝将其隔开,则形成一辟尖形空气薄层见图(1-1),若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在空气劈尖的上下表面发射的两束光将发生干涉,其光程差△=2l+λ/2 (l为空气薄膜厚度)。
因为空气劈尖厚度相等之处是一系列平行于两玻璃板接触处(即棱边)的平行直线,所以其干涉图样是与棱边平行的一组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直条纹,当Δ=(2k+1)λ/2,(k=0,1,2,3……)时,为干涉暗条纹,与k级暗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为:d=k×λ/2由于k值一般较大,为了避免数错,在实验中可先测出某长度l内的干涉暗条纹的间隔数n,则单位长度的干涉条纹数X=n/l,若棱边与头发丝的距离为L,则头发丝出现的暗条纹的级数为k=X×L,可得头发丝的直径为:D=X×L×λ/2= n/l×L×λ/2②也可用三角形相似原理如图(3-17-3)D/d=L/lD=(L/l)×dd=n×λ/2取n=10(即间隔10个暗条纹)d=10×λ/2=5λ所以D=(L/l)×5λ三、实验器材电子显微镜,劈尖,头发丝,牛顿环四、试验装置五、实验步骤1.打开电源和钠灯光源并将电子显微镜的插头插上2.调节显微镜的视野至明亮清晰处3.取一根头发丝,将头发丝夹入劈见内(注意头发丝要拉直不可弯曲),固定好。
4.将固定好头发丝的劈见放入显微镜的平台内,调节显微镜直到看见清楚的干涉条纹5.测量L的长度,找到两条最黑的暗条纹,记入数据L’、L’’ ;(L= L’—L’’)6. 取n=10(间隔10个暗条纹)即l的长度,记入数据l’、l’’; ( l=l’—l’’ )7.重复上述过程,得到不同的几组数据8.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器材六、实验数据D=(L/l)×5λ钠灯波长λ=589.3nm发根部头发丝直径数据发中部头发丝直径数据七、实验结论1.由以上数据得出,(本人)头发丝直径的长度在0.5~0.75mm之间2.相比之下发根的头发丝直径比发梢的要粗些3.测量时头发要尽量直,这样出来出来的数据才更加精确。
课程设计:头发丝直径的测量

测头发丝的直径一、实验目的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初步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测量头发丝的直径;二、实验仪器1、金相显微镜2、适配镜3、数码相机4、计算机、5、刻度尺6、头发丝7、相关图像处理软件三、实验原理金相显微镜原理金相显微镜是将光学显微镜技术、光电转换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开发研制成的高科技产品,可以在计算机上很方便地观察金相图像,从而对金相图谱进行分析,评级等以及对图片进行输出、打印。
1、系统简介电脑型金相显微镜系统是将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与计算机(数码相机)通过光电转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在目镜上作显微观察,还能在计算机(数码相机)显示屏幕上观察实时动态图像,电脑型金相显微镜并能将所需要的图片进行编辑、保存和打印。
图1 金相显微镜2、技术参数光学系统:ICCS光学系统,镜体:FEM设计,ACR位置编码1、物镜倍数:5X 10X 20X 50X 100X 可选1.25X、2.5X、150X2、目镜倍数:10X3、视场数:20、224、物镜转盘:5孔5、观察功能:明场、★高级暗场、★圆偏光、微分干涉6、光源:12V 50W卤素灯7、可扩展性:可配图像分析系统(数码相机、摄像头、图像分析软件)3、系统组成电脑型金相显微镜(GSM-C289A):1、金相显微镜2、适配镜3、摄像器(CCD) 4、A/D(图像采集)5、计算机数码相机型金相显微镜(GSM-C289A):1、金相显微镜2、适配镜3、数码相机4、工作原理放大系统是影响显微镜用途和质量的关键。
主要由物镜和目镜组成。
其光路见图2。
图2 金相显微镜光路图显微镜的放大率为:M显=L/f物×250/f目=M物×M目式中[m1] M显——表示显微镜放大率;[m2] M物、[m3]M目和[f2]f物、[f1]f目分别表示物镜和目镜的放大率和焦距;L为光学镜筒长度;250为明视距离。
长度单位皆为mm。
细丝直径的测量

细丝直径的测量摘要:本次实验为细丝直径的测量,由于细丝利用普通的测量工具很难准确测量,误差很大,所以此次实验是利用等厚干涉原理,即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分别经过空气劈尖所形成的空气薄膜上下表面反射后,在上表面相遇时产生的一组与棱边平行的,明暗相间,间隔相同的干涉条纹,由此来测量细丝的直径,使数据更加准确,本次试验就是利用干涉原理制作劈尖测量发丝的直径。
关键词:干涉原理空气劈尖直径光程差引言:本次实验是利用空气劈尖根据光的干涉原理测量发丝的直径,干涉和衍射是光的波动性的具体变现,利用光的等厚干涉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平行光,分别经过劈尖间所形成的空气薄膜上下表面反射后产生干涉现象,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使用显微镜观察明暗条纹间的距离,由此来计算发丝的直径实验原理:当两片很平的玻璃叠合在一起,并在其一端垫入细丝时,两片玻璃片之间就形成了一层空气薄膜,叫做空气劈尖。
在同一光源发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下,经劈尖上下表面反射后将会产生干涉现象,在显微镜观察可发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图所示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仪器:读数显微镜45度反射镜 2片光学玻璃钠光灯发丝1 将发丝夹在2片光学玻璃的一端,另一端直接接触,形成空气劈尖。
将劈尖放在读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 打开钠光灯,调节45度反射镜,使光线平行垂直射入充满视野,此时显微镜的视野由暗变亮。
3 调节显微镜物镜的焦距使视野内明暗相间的条纹清晰,调节显微镜目镜焦距以及叉丝的位置是否对齐和劈尖放置的位置,4 找出一段最清晰的条纹用读数显微镜读出两条明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同一方向转动测微鼓轮测量出5组明或暗条纹的间距。
5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劈尖内细丝到较远一端的距离L6 根据公式和测量的数据计算出细丝的直径和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实验结果表达式:S=(0.212+0.220+0.216+0.218+0.220)÷5=0.2172m m L=45.2mm D=2λ∙S L =2172.02.452103.5896-⨯∙=0.061mm U l =0.01mmU s =t )1()(12--∑=n n S Snn i=2.78⨯0.00665=0.0185U r =22)()(SU L U S l +=00029.0=0.017 U D =r U D ⨯=0.013⨯0.017=0.0221 最后结果为D=D ±U D =0.061±0.0221m m U r =DU D ⨯100%=1.61%结束语本次试验让我们学习到了光的等厚干涉原理,利用这一原理我们学会了如何测量细丝的直径,使我们受益匪浅,实验过程中我们应当多次测量,因为实验过程中存在较大误差,应该仔细认真以免读数发生错误。
一根头发的直径测量方法

一根头发的直径测量方法引言:头发直径的测量在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头发的细小尺寸和柔软性,直接测量头发直径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头发直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头发在显微镜下的投影尺寸,并结合适当的计算方法,可精确测量头发的直径。
一、实验准备1. 所需材料:显微镜、目镜、标尺、头发样本。
2. 将显微镜放置在平整且光线充足的实验室台面上。
3. 清洁显微镜镜片,确保观察到的图像清晰度。
二、测量步骤1. 将一根头发样本放置在显微镜的工作台上。
2. 调整显微镜的焦距,使头发的图像清晰可见。
3. 使用目镜观察头发的图像,并通过目镜调节显微镜的焦距,以确保头发的图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数的适宜性。
4. 使用标尺在显微镜视野中确定一个已知长度的参考尺寸,例如标尺上的1毫米线段。
5. 通过移动显微镜的工作台,调整头发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位置,使其与参考尺寸相邻。
6. 使用标尺测量头发在显微镜视野中的投影尺寸,记录测量结果。
三、数据处理1. 将头发的投影尺寸转换为实际尺寸。
头发的实际尺寸 = 头发的投影尺寸× (已知参考尺寸的实际长度 / 参考尺寸的投影长度)2. 根据测得的头发实际尺寸,计算头发的直径。
头发的直径 = 头发的实际尺寸/ π四、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测量前,确保头发样本干净并无杂质。
2. 在移动显微镜的工作台时,需小心操作,避免碰撞或扭曲头发样本。
3. 在测量头发投影尺寸时,需确保标尺与头发样本的平行度。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多次测量不同头发样本并计算,可以得到一组头发直径的测量结果。
这些结果可用于统计分析或作为头发直径的参考值。
本测量方法基于光学原理,具有一定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然而,由于头发的柔软性和复杂的形态,测量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为提高测量精度,可以考虑使用更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或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头发直径测量。
本方法适用于测量直径较大且较粗的头发样本,对于直径较小或薄弱的头发样本,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测量方法或改进的技术。
(整理)噼尖干涉测量头发丝直径.

劈尖干涉测量头发丝直径摘要:根据等厚干涉原理,利用劈尖干涉,成功测量除了头发丝的直径。
关键词:干涉 劈尖 细丝直径1. 引言:根据薄膜干涉原理,用两个很平的玻璃板间产生一个很小的角度,就构成一个楔形空气薄膜,用已知波长的单色光入射产生的干涉条纹,可以测量头发丝的直径。
2. 设计方法及设计原则:2.1 理论依据:当两片很平的玻璃叠合在一起,并在其一端垫入细丝时,两玻璃片之间就形成一空气薄层(空气劈)。
在单色光束垂直照射下,经劈上、下表面反射后两束反射光是相干的,干涉条纹将是间隔相等且平行于二玻璃交线的明暗交替的条纹。
显然,劈尖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的光程差为 2(21)k 0,1,222e k λλδ=+=+=时,干涉条纹为暗纹与 k 级暗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为:2k e kλ= 两相邻暗条纹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差为:21λ=-+k k e e如果有两玻璃板交线处到细丝处的劈尖面上共有N 调干涉条纹,则细丝的直径d 为;)2/(λN D =由于N 数目很大,实验测量不方便,可先测出单位长度的条纹数lN N i =0,再测出两玻璃交线处至细丝的距离L ,则L N N 0=)2/(0λL N D =已知入射光波长λ,测出0N 和L ,就可计算出细丝(或薄片)的直径D 。
2.2 实验方法:实验仪器:钠光灯 读数显微镜 劈尖装置1、将细丝(或薄片)夹在劈尖两玻璃板的一端,另一端直接接触,形成空气劈尖。
然后置于移测显微镜的载物平台上。
2、开启钠光灯,调节半反射镜使钠黄光充满整个视场。
此时显微镜中的视场由暗变亮。
调节显微镜目镜焦距及叉丝方位和劈尖放置的方位。
调显微镜物镜焦距看清干涉条纹,并使显微镜同移动方向与干涉条纹相垂直。
3、用显微镜测读出叉丝越过条暗条纹时的距离l,可得到单位长度的条纹数0N 。
再测出两块玻璃接触处到细丝处的长度L.重复测量六次,根据式)2/(0λL N D =计算细丝直径D 平均值和不确定度。
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用等厚干涉法测量头发丝直径

4实验效果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制作劈尖,在两 片玻璃中间放上自己的头发丝,调整头发丝的位 置,放在测量显微镜下得到利于测量的等厚干涉 条纹.图3、图4是学生自己做出的干涉图样.在整 个实验设计中学生思想活跃,情绪高涨,得到了良 好的教学效果.他们在实验体会中说:“通过这种 综合设计性实验,使我们学到了其他课程所学不到
物理与丁程V01.18 No.5 2008
艿=2以+鲁=(2志+1)丢,志=o,1'2,3,…
(1)
匡绅 .一; 可知劈尖两接触边所对应的是零级暗条纹.
1..————————』二———一
图1劈尖等厚干涉仪
图2实验原理
由图2可知两相邻暗条纹对应的空气层厚度 差为
dl+1--dI=会
设劈尖的夹角为0,两相邻暗条纹的间距为口,则
表1实验测量数据
Nl
N2
N3
N4
N二
N6
N,
N8
N9
307 308 309 307 306 308 307 309 312
由表1可得 N≈308.1 由式(5)可得
D一=N一等一9.08×10叫(m)
干涉暗条纹数目N的不确定度为
S(N)=
=0.6
A类评定: 由于本实验只数干涉暗条纹的数目,与读数 显微仪的游标刻度无关,所以没有B类评定.干 涉暗条纹数目N的合成不确定度为
传统的等厚干涉实验是牛顿环实验.如果我们 在实验室给出测量显微镜、钠光光源、两块平板玻
璃等实验仪器,让学生对自己的头发丝直径进行测 量研究,同时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产生 误差的原因,就成了一个很好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2原理
用劈尖测量头发丝的直径原理如图1所示, 图中,D表示头发丝的直径;L表示头发丝所在位 置到劈尖两接触边的距离.
头发丝直径的实验报告.doc

头发丝直径的实验报告.doc头发丝直径的实验报告篇一:设计性实验方案--测量头发丝的直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经常使用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从而对物体产生具体客观的认识。
众所周知,在生活中的诸多物体,人们不用多加思索就可以容易测量得知它们的具体长度参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对头发自己有了解几何呢?直接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参数以肉眼比较难得出较精确的数据,一般情况,微小长度的测量通常用将其放大的方式来进行测量。
而微小长度在科学研究、精密仪器等方面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实验仪器不是很充裕的初级中学任物理教师,该怎样以更经济、更简单、更可行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微小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以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头发为楔子,从而引导、激发其他们的探索未知得欲望呢?好奇是一种动力,是一种向知识攀登、向未知探索的动力。
为人师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培养学生,使学生具有这种动力!一、实验原理用一根长长的头发,紧密缠绕一个小的圆柱体n圈(n=30).用测量工具测出n圈头发的直径D,则由d= D/n,可求得头发d的直径大小。
二、实验方法选择方法1:用千分尺(螺旋测微器)来进行测量定义:利用螺旋副原理对弧形尺架上两测量面间分隔的距离,进行读数的通用长度测量工具。
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它的量程是0-25,25-50,50-75...毫米,分度值是0.01毫米。
工作原理: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毫米。
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将头发紧密缠绕在小圆柱后,用螺旋测微器来测量,依据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可以得到n圈头发的长度D,由d=D/n可得头发的直径d。
方法2:用游标卡尺来进行测量精度是1mm除以游标上的格数则可知10格就是精确到0.1mm 、20格就是精确到0.05mm 、50格就是精确到0.02mm将头发紧密缠绕在小圆柱后,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外径的卡口来测量,依据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可以得到n圈头发的长度D,由d=D/n可得头发的直径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发丝直径的实验报告篇一:设计性实验方案--测量头发丝的直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经常使用测量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从而对物体产生具体客观的认识。
众所周知,在生活中的诸多物体,人们不用多加思索就可以容易测量得知它们的具体长度参数。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可对头发自己有了解几何呢?直接测量微小物体的长度参数以肉眼比较难得出较精确的数据,一般情况,微小长度的测量通常用将其放大的方式来进行测量。
而微小长度在科学研究、精密仪器等方面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实验仪器不是很充裕的初级中学任物理教师,该怎样以更经济、更简单、更可行的方式来让学生了解微小物体长度的测量方法,以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头发为楔子,从而引导、激发其他们的探索未知得欲望呢?好奇是一种动力,是一种向知识攀登、向未知探索的动力。
为人师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培养学生,使学生具有这种动力!一、实验原理用一根长长的头发,紧密缠绕一个小的圆柱体n圈(n=30).用测量工具测出n圈头发的直径D,则由d= D/n,可求得头发d 的直径大小。
二、实验方法选择方法1:用千分尺(螺旋测微器)来进行测量定义:利用螺旋副原理对弧形尺架上两测量面间分隔的距离,进行读数的通用长度测量工具。
外径千分尺常简称为千分尺,它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长度测量仪器,它的量程是0-25,25-50,50-75...毫米,分度值是0.01毫米。
工作原理:根据螺旋运动原理,当微分筒(又称可动刻度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0.5毫米。
这样,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后,它转过了1/50周,这时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0.5毫米=0.01毫米,因此,使用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毫米的数值。
将头发紧密缠绕在小圆柱后,用螺旋测微器来测量,依据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可以得到n圈头发的长度D,由d=D/n可得头发的直径d。
方法2:用游标卡尺来进行测量精度是1mm除以游标上的格数则可知10格就是精确到0.1mm 、20格就是精确到0.05mm 、50格就是精确到0.02mm将头发紧密缠绕在小圆柱后,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外径的卡口来测量,依据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可以得到n圈头发的长度D,由d=D/n可得头发的直径d。
方法3:劈尖干涉测头发丝的直径(利用等厚干涉原理)当两片很平的玻璃叠合在一起,并在其一端垫入细丝时,两玻璃片之间就形成一空气薄层(空气劈)。
在单色光束垂直照射下,经劈上、下表面反射后两束反射光是相干的,干涉条纹将是间隔相等且平行于二玻璃交线的明暗交替的条纹。
显然,劈尖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的光程差为干涉条纹为暗纹与 k 级暗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为:两相邻暗条纹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差为:如果有两玻璃板交线处到细丝处的劈尖面上共有N调干涉条纹,则细丝的直径d为;由于N数目很大,实验测量不方便,可先测出单位长度的条纹数,再测出两玻璃交线处至细丝的距离L,则已知入射光波长λ,测出N0和L,就可计算出细丝(或薄片)的直径D。
方法4:用杨氏双缝干涉测头发丝的直径利用传统双缝干涉:纳光灯+凸透镜+单缝+双缝的原理,用激光器替代钠灯做光源,加一个小焦距透镜使其发散,再加一个大焦距透镜使其汇聚,得到一束大面积平行光,直接照射双缝,就可以得到清晰的干涉像。
要测头发直径,就不放双缝,直接把头发放入光路,在后面得到头发的衍射像,包括中心的泊松亮斑,测出头发与屏的距离D,测出衍射像的两个一级明纹的距离L,头发直径d等于D乘以λ除以L,即d=Dλ/L。
方法5:用读数显微镜测头发丝的直径读数显微镜是光学精密机械仪器中的一种读数装置,测量范围:0-6mm测量精度:0.01mm,仪器放大倍数是20,是用来测量微小距离或微小距离变化的,能将头发丝进行放大后再读数。
首先,将读数显微镜适当安装,对准头发丝;调节显微镜的目镜,以清楚地看到叉丝(或标尺);调节显微镜的聚集情况或移动整个仪器,使头发丝成像清楚,并消除视差,即眼睛上下移动时,看到叉丝与头发丝成的像之间无相对移动;先让叉丝对准头发丝上一点(或一条线)A,记下读数;转动丝杆,对准另一点B,再记下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即AB之间的距离就是头发丝的直径。
但在操作中要注意两次读数时丝杆必须只向一个方向移动,以避免螺距差。
三、测量方法选择经济较落后的中学,实验室里的实验仪器并不是很充足。
比较以上5种方法,方法3和方法4都要用到光学平台,而那时自己任教的中学,由于经费的紧张或不足,实验里配不起这样的仪器,从而不能完成实验。
方法5要用到读数显微镜,虽然这个仪器没有光学平台贵重,能配备的数量非常有限,但是面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要进行此实验还是显得不太切合实际。
为了能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到实验室里进行实验,只能选择最经济、相对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因此唯有选择方法1或方法2。
而头发丝是很细小的物体,为了相对减少实验测量的误差,可采用放缩法。
四、仪器的选择由于头发是非常细小的物体,一般的测量工具无法对其进行测量或者会造成比较大的误差,所以此试验中只用普通物理实验室测量精度最高的测量工具来进行实验。
在方法1中的测量工具的精度(千分尺为0.01mm)比在方法2的(游标卡尺为0.02mm)高,作出的实验结果更接近实际,因此,选择千分尺测量头发的直径d。
五、测量条件1.头发绕小圆柱体一定要紧密,且不可重叠;2.绕的过程中不能使用很大的力,防止头发变形;3.小圆柱一定要保证是圆的。
六、实验程序1.选出千分尺和小圆柱体2.取成年女性的长头发(可提前自备)3将头发紧密绕小圆柱体n圈(n取30、50或100,具体视头发长度而定)4.用千分尺测量n圈头发的长度D,重复10次5.计算头发的直径d和偏差6.重新绕头发、或换一根头发重复此实验,得出绕的紧密度和不同人的头发对d的影响。
参考文献:[1]杨述武等主编:普通物理实验1(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 杨述武等主编:普通物理实验3(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3] 姚启钧主编:光学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篇二:劈尖法测头发丝的直径等厚干涉是基础光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为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设计该实验,由于光自身的波粒二象性和其数量级小的特点可以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中较于精确的测量。
运用光学的测量具有精度大,实验误差较小等有利于研究的特点。
所以光学应用于物体几何尺度的测量大大地增加了其精度。
一、实验目的1.测量头发丝直径的大小。
2.掌握劈尖干涉测定细丝直径(或薄片厚度)的方法。
3.通过实验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4.掌握牛顿环的使用原理。
二、实验原理①将两块平板玻璃叠放在一起,一端用头发丝将其隔开,则形成一辟尖形空气薄层见图(1-1),若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在空气劈尖的上下表面发射的两束光将发生干涉,其光程差△=2l+λ/2 (l为空气薄膜厚度)。
因为空气劈尖厚度相等之处是一系列平行于两玻璃板接触处(即棱边)的平行直线,所以其干涉图样是与棱边平行的一组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直条纹,当Δ=(2k+1)λ/2,(k=0,1,2,3……)时,为干涉暗条纹,与k级暗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为:d=k×λ/2由于k值一般较大,为了避免数错,在实验中可先测出某长度l内的干涉暗条纹的间隔数n,则单位长度的干涉条纹数X=n/l,若棱边与头发丝的距离为L,则头发丝出现的暗条纹的级数为k=X×L,可得头发丝的直径为:=X×L×λ/2=n/l×L×λ/2②也可用三角形相似原理如图(3-17-3)D/d=L/lD=( L/l)×dd=n×λ/2取n=10(即间隔10个暗条纹)d=10×λ/2=5λ 所以D=( L/l)×5λ 3三、实验方法选择1、将头发紧密地绕在细棒上,测出n 扎的长度,将其除以扎数便可得到头发丝的直径。
2、运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头发丝的直径3、运用劈尖等厚干涉测头发丝的直径比较以上三种测量方法,第一种精度较小,第二种实验原理及其方法过于复杂,不便于实验,相比前第二种试验方法,第三种方法实验原理及其过程相对简单,而且相对第一种实验方法而言第三种实验精度较高,所以实验选取第三种试验方法。
四、实验步骤1.打开电源和钠灯光源并将电子显微镜的插头插上2.调节显微镜的视野至明亮清晰处3.取一根头发丝,将头发丝夹入劈见内(注意头发丝要拉直不可弯曲),固定好。
4.将固定好头发丝的劈见放入显微镜的平台内,调节显微镜直到看见清楚的干涉条纹5.测量L的长度,找到两条最黑的暗条纹,记入数据L’、L’’ ;(L= L’—L’’)6. 取n=10(间隔10个暗条纹)即l的长度,记入数据l’、l’’; ( l=l’—l’’ )7.重复上述过程,得到不同的几组数据8.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器材五、实验数据记录六、实验结论篇三:头发丝直径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测量头发丝直径的大小。
2.掌握劈尖干涉测定细丝直径(或薄片厚度)的方法。
3.通过实验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
4.掌握牛顿环的使用原理。
二、实验原理①将两块平板玻璃叠放在一起,一端用头发丝将其隔开,则形成一辟尖形空气薄层见图(1-1),若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在空气劈尖的上下表面发射的两束光将发生干涉,其光程差△=2l+λ/2 (l为空气薄膜厚度)。
因为空气劈尖厚度相等之处是一系列平行于两玻璃板接触处(即棱边)的平行直线,所以其干涉图样是与棱边平行的一组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直条纹,当Δ=(2k+1)λ/2,(k=0,1,2,3……)时,为干涉暗条纹,与k级暗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为:d=k×λ/2由于k值一般较大,为了避免数错,在实验中可先测出某长度l内的干涉暗条纹的间隔数n,则单位长度的干涉条纹数X=n/l,若棱边与头发丝的距离为L,则头发丝出现的暗条纹的级数为k=X×L,可得头发丝的直径为:D=X×L×λ/2= n/l×L×λ/2②也可用三角形相似原理如图(3-17-3)D/d=L/l D=( L/l)×d d=n×λ/2取n=10(即间隔10个暗条纹)d=10×λ/2=5λ 所以D=( L/l)×5λ三、实验器材电子显微镜,劈尖,头发丝,牛顿环四、试验装置五、实验步骤1.打开电源和钠灯光源并将电子显微镜的插头插上2.调节显微镜的视野至明亮清晰处3.取一根头发丝,将头发丝夹入劈见内(注意头发丝要拉直不可弯曲),固定好。
4.将固定好头发丝的劈见放入显微镜的平台内,调节显微镜直到看见清楚的干涉条纹5.测量L的长度,找到两条最黑的暗条纹,记入数据L’、L’’ ;(L= L’—L’’)6. 取n=10(间隔10个暗条纹)即l的长度,记入数据l’、l’’; ( l=l’—l’’ )7.重复上述过程,得到不同的几组数据8.实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器材六、实验数据D=( L/l)×5λ钠灯波长λ=589.3nm发根部头发丝直径数据发中部头发丝直径数据七、实验结论(本人)头发丝直径的长度在0.5~0.75mm 由以上数据得出,之间 2.相比之下发根的头发丝直径比发梢的要粗些3.测量时头发要尽量直,这样出来出来的数据才更加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