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介入治疗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介入治疗

误栓(上述异位栓塞) 栓塞后综合征(发热、局部疼痛、恶心、 呕吐、腹胀、食欲下降等) 严重有迷走反应征(大汗、脉搏缓慢、四 肢湿冷等)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并发症
5.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6.血管损伤、夹层、破裂出血 7.支架移位导致临近血管闭塞或损伤 8.血栓形成、内支架腔再狭窄或闭塞 9.感染
误栓
常见术后问题
1
疼痛
相关因素 肝脏局部缺血区血管肿胀引起的一过性水肿,以及造 影剂、栓塞剂的直接刺激和肝包膜紧张度增加的腹痛。 主诉上腹疼或穿刺部位疼 、表情痛苦、面色苍白 。 病人主诉疼痛感减轻或消除 ,病人能掌握自我调控 减轻疼痛的方法 。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有无胸闷、心悸、腹膜刺激症状、血压下降等, 如遇上述情况应及时做好急救处理。嘱病人卧床休息,2~5天后可缓解。 使用止疼对症药物。
静脉血管介入治疗
肝硬化门脉高压:TIPS分流、脾动脉栓 塞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曲张静脉栓塞 布-加综合征:球囊扩张、支架植入 腔静脉滤器植入: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
静脉支架植入
在X线透视监视下,通过穿刺技术与导 管导丝配合送至病变部位,重新开创人 工通道或将原有血管官腔重新开通,从 而达到预期治疗目的的技术。 (如:TIPS、布加综合征等) 常用手术材料:导管、超硬导丝、血 管支架、球囊导管等
常用栓塞材料:明胶海绵、碘油、PVA 栓塞颗粒、栓塞微粒球、KMG、弹簧圈等
2
动脉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
由于动脉血管硬化、受压或血栓 闭塞导致消化道血管狭窄或闭塞,如: 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腹腔干 等血管狭窄闭塞。 X线透视下通过导丝 配合导管,将导管送至病变血管,再将 球囊送至狭窄部位行球囊扩张,必要时 将血管支架送至病变部位开通血管,保 证相应脏器供血。 常用材料:球囊、血管支架
消化道出血介入诊疗PPT课件

• 干扰出血征象显示的因素:
• ①患者处于休克状态 • ②插管刺激造成的血管痉挛 • ③肠道气体和肠蠕动产生的伪影 • ④超选择插管的水平
• 增加出血征象显示的因素:
• ①插管成功后经导管注入654-2 10mg、2%利多卡因5ml, 以抑制肠蠕动和血管痉挛
• ②采取有效措施升高血压 • ③尽可能超选择插管 • ④试用CO2-DSA造影,由于气体穿过小孔的能力明显强
• 血管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受栓塞水平、患者凝血机制等因 素的影响。只要患者凝血系统正常,栓塞水平及病理血管被有效 栓塞,术后多可立即止血
• 栓塞止血的严重并发症为过度栓塞造成的肠坏死,需行手术治疗
• 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适用于弥漫性肠胃出血、门静脉高 压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和血管造影检查无明显异常征象的 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5、治疗方法
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为血管内栓塞和加压素灌注止血2种
血管内栓塞止血为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介入治疗方 法
• 机制在于栓塞出血动脉,使之远端血管压力降低,血流 减慢,从而促进血小板在破裂口局部聚集成堆,进而启 动内、外凝血机制形成血栓封闭裂口
• 栓塞的目的仅在于止血,并不期望栓塞后器官坏死,所 以忌行毛细血管水平栓塞和栓塞范围过大,并应选用可 吸收的颗粒性栓塞剂,以期靶血管术后可再通,恢复正 常血供。永久性栓塞仅用于侧支血供丰富的区域
• 主要作用机制为通过加压素对胃肠道和血管平滑肌的收 缩作用,使小动脉收缩、血流量减少与门静脉压降低, 从而使出血停止
• 选择性插管至肠系膜上、下动脉,以0.2U/min的速度灌 注血管加压素,20min后若出血未能控制,剂量增大到 0.4U/min。出血停止后逐步减量,并维持灌注24~48h
回肠动脉出血:见造影剂外溢征象 血
消化系统疾病介入诊疗

基本操作
术前放置鼻胃管:减压、充气 左侧肋弓下,上腹部皮肤消毒 0.5-1 mg胰高血糖素或654-2抑制胃蠕动 胃腔充气:500-1000 ml 穿刺点:胃体中远1/3处,避免肝左叶、横结
肠和腹壁下动脉(术前CT、术中超声、X线透 视) 穿刺:快速、抽气、造影剂证实 锚钩固定:T-anchor等 通道扩张 推送置管
影剂显示幽门前区,导丝反复捻转 胃大部切除术后毕Ⅱ或Roux-Y吻合患者术
后胃瘫、吻合口水肿或肿瘤复发导致吻合 口狭窄,常合并胃潴留——需要置入三腔 营养管,寻找吻合口并将营养管送入输出 袢是操作成功的关键
2、经皮胃/空肠造瘘术
适应证
长期营养支持 慢性小肠梗阻减压 胃动力不足
禁忌证
绝对:1)不可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2)腹膜 透析或脑室-腹腔转流;3)革囊胃
穿刺点的选择
锚钩的使用
推送型置管过程
牵拉型置管过程
牵拉型置管过程
术后处理
观察生命体征:出血、腹膜炎,游离气体 常见
禁食6-24小时,逐渐过渡 伤口换药 10-14 天拆线
经皮胃空肠造瘘
G改GJ
关键是导管导丝配合通过幽门 穿刺方向决定了操作难度
PIG——指向幽门,难度小 PEG——指向贲门,难度大
适应证
急性大出血: 保守治疗无效 其他手段不能进行、结果不明确或失败
相对禁忌证
生命体征严重不稳定 胃肠道内有残存钡剂
动脉内血管加压素灌注
适应证
✓ 弥漫性粘膜出血: 炎症 ✓ 小血管出血: 如憩室
禁忌证
CTVE of colon
核素
99mTc-labeled RBC or sulfur colloid 敏感性高, 0.1mL/min 定位不准确,有假阳性 费时 适用于间歇性、小量出血以及内镜难以达
介入在消化病中的应用课件

≤5cm T3 多发肿瘤最大径> 5cm或肿瘤侵犯门静脉
或肝静脉分支 T4 肿瘤直接侵犯邻近器官(除胆囊)或穿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脏层腹膜
介入在消化病中的应用
30
TNM分期 - N 、M
N: 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不明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M: 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介入在消化病中的应用
3
常用器材
穿刺针 建立通道 导管 用于造影、引流、药物灌入、
扩张;微导管直径0.033cm 导丝 引导导管送入 导管鞘 用于保护组织、管壁损伤 其他 过滤器、旋切器
介入在消化病中的应用
4
Seldinger Technique
介入在消化病中的应用
5
介入常用药物
前列腺素 肾上腺素 肝素 鱼精蛋白 尿激酶
33
TACE理论基础:血供
正常肝组织:15-25% 肝动脉 75-85% 门静脉
癌 组 织: 90-95% 肝动脉 5-10% 门静脉 侧支循环 肝内 肝外 43%
介入在消化病中的应用
34
TACE理论基础:药物途径
药物→导管→肝动脉(100%) →肝静脉
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 左心室→ 左心房→ 主动脉 肾、肝(10%) 和其他部位
介入在消化病中的应用
31
临床分期
Ⅰ期
T1
N0
M0
Ⅱ期
T2
N0
M0
ⅢA期 T3
N0
M0
ⅢB期 T4
N0
M0
ⅢC期 任何T
N1
M0
Ⅳ期: 任何 T 任何N M1
介入在消化病中的应用
或肝静脉分支 T4 肿瘤直接侵犯邻近器官(除胆囊)或穿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脏层腹膜
介入在消化病中的应用
30
TNM分期 - N 、M
N: 区域淋巴结 NX 区域淋巴结不明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M: 远处转移 M0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介入在消化病中的应用
3
常用器材
穿刺针 建立通道 导管 用于造影、引流、药物灌入、
扩张;微导管直径0.033cm 导丝 引导导管送入 导管鞘 用于保护组织、管壁损伤 其他 过滤器、旋切器
介入在消化病中的应用
4
Seldinger Technique
介入在消化病中的应用
5
介入常用药物
前列腺素 肾上腺素 肝素 鱼精蛋白 尿激酶
33
TACE理论基础:血供
正常肝组织:15-25% 肝动脉 75-85% 门静脉
癌 组 织: 90-95% 肝动脉 5-10% 门静脉 侧支循环 肝内 肝外 43%
介入在消化病中的应用
34
TACE理论基础:药物途径
药物→导管→肝动脉(100%) →肝静脉
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 左心室→ 左心房→ 主动脉 肾、肝(10%) 和其他部位
介入在消化病中的应用
31
临床分期
Ⅰ期
T1
N0
M0
Ⅱ期
T2
N0
M0
ⅢA期 T3
N0
M0
ⅢB期 T4
N0
M0
ⅢC期 任何T
N1
M0
Ⅳ期: 任何 T 任何N M1
介入在消化病中的应用
消化系统介入放射学PPT课件

⑵适应症和禁忌症 ①原则上没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没有严重黄疸的
肝癌病人均可进行介入性治疗 ②肝癌术前肝A栓塞化疗:可使肿瘤缩小,子结节
消失,减少术中出血 ③肝癌术后复发 ④肝转移癌 ⑤门脉主干有瘤栓或门脉有广泛瘤栓者为TAE相对
禁忌症,但仍可行TAI治疗 ⑥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中重度腹水和黄疸为禁忌症
23
(一)肝癌的介入治疗
⑴ TAE和TAI的理论基础 ①肝血供:正常肝血供25-30%来自肝A,
70-75%来自门V,而肝癌的血供90-99% 来自肝A。因此栓塞或结扎肝A后的肝癌的 血供可减少90%,致肿瘤坏死,而正常组 织仅减少35-40%血供;小肝癌肿瘤包膜上 有肝A和门A双重血供,故行肝A、门V双重 化疗或栓塞,可能优于单一的栓塞。
次循环通过该器官后被代谢的现象,CDDP 主要在肝脏转化
36
(一)肝癌的介入治疗
②碘化油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机理: 碘油选择性积聚肝癌组织内,且可存数月数年,原因:
A.肿瘤血供丰富造成的虹吸作用 B.肿瘤血管缺乏平滑肌及迂曲不规则,所以
不能冲刷掉粘附的碘油 C.肿瘤无Kupffer细胞,所以不能廓清粘附的
⑤动脉内给药的优点: • 抗癌药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取决于药物
的有效浓度与活性持续时间的乘积,浓度 比时间更重要 • 动脉内给药肝内保持高浓度, 较静脉给药 高2-6倍 • 动脉灌注可减少抗癌药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提高疗效2-10倍 • 动脉内给药可减轻全身毒副反应(肝脏灭活)
27
(一)肝癌的介入治疗
⑾化疗性栓塞(chemo-embolization):1981 年,Kato首先用乙基纤维素MMC微球介入 治疗原发肝癌,90年代国内外发展较快。 作用: A.阻断血供,从而增加肝癌细胞 对化疗药的反应 B.缓解释放药物,长时间保持肿瘤 组织内高浓度
肝癌病人均可进行介入性治疗 ②肝癌术前肝A栓塞化疗:可使肿瘤缩小,子结节
消失,减少术中出血 ③肝癌术后复发 ④肝转移癌 ⑤门脉主干有瘤栓或门脉有广泛瘤栓者为TAE相对
禁忌症,但仍可行TAI治疗 ⑥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中重度腹水和黄疸为禁忌症
23
(一)肝癌的介入治疗
⑴ TAE和TAI的理论基础 ①肝血供:正常肝血供25-30%来自肝A,
70-75%来自门V,而肝癌的血供90-99% 来自肝A。因此栓塞或结扎肝A后的肝癌的 血供可减少90%,致肿瘤坏死,而正常组 织仅减少35-40%血供;小肝癌肿瘤包膜上 有肝A和门A双重血供,故行肝A、门V双重 化疗或栓塞,可能优于单一的栓塞。
次循环通过该器官后被代谢的现象,CDDP 主要在肝脏转化
36
(一)肝癌的介入治疗
②碘化油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机理: 碘油选择性积聚肝癌组织内,且可存数月数年,原因:
A.肿瘤血供丰富造成的虹吸作用 B.肿瘤血管缺乏平滑肌及迂曲不规则,所以
不能冲刷掉粘附的碘油 C.肿瘤无Kupffer细胞,所以不能廓清粘附的
⑤动脉内给药的优点: • 抗癌药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取决于药物
的有效浓度与活性持续时间的乘积,浓度 比时间更重要 • 动脉内给药肝内保持高浓度, 较静脉给药 高2-6倍 • 动脉灌注可减少抗癌药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提高疗效2-10倍 • 动脉内给药可减轻全身毒副反应(肝脏灭活)
27
(一)肝癌的介入治疗
⑾化疗性栓塞(chemo-embolization):1981 年,Kato首先用乙基纤维素MMC微球介入 治疗原发肝癌,90年代国内外发展较快。 作用: A.阻断血供,从而增加肝癌细胞 对化疗药的反应 B.缓解释放药物,长时间保持肿瘤 组织内高浓度
消化道出血介入治疗ppt课件

学习交流PPT
17
操作方法
(2)右侧颈内静脉穿刺,利用特殊的长穿刺针 从肝静脉向门静脉穿刺,送入导管造影和 测压,然后扩张穿刺通道并置入金属支架
学习交流PPT
18
操作方法
(3)选择性栓塞胃冠状静脉闭塞出血静脉
栓塞前
学习交流PPT
栓塞后
19
适应症
• 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反复发生危及生命的 消化道大出血
学习交流PPT
11
动脉介入治疗
1、灌注药物治疗:
发现出血血管后,经导管灌注 血管加压素,0.2-0.4u/min共 20分钟。其机理是引起血管平 滑肌收缩控制出血。其血流可 减少20%以上,比静脉灌注迅 速、效果显著。主要用于小肠 出血。
垂体后叶素动脉内灌注前 垂体后叶素动脉内灌注后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15
门静脉高压症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 介入治疗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TIPS(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肝静脉
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
肝静脉
门静脉
门静脉
学习交流PPT
16
操作方法
借助X线透视引导进行操作,分三步 (1)肠系膜上动脉插管间接门静脉造影
• 造影设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 • 造影导管:1.5-2.3mm(4-7F)Cobra,RH导管。 • 造影剂:离子和非离子型两种。 • 造影方法:经股或肱动脉穿刺插管,
作选择性腹腔动脉、肠系膜动脉造影, 再进一步超选择行胃左动脉、肝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等造影和介入治疗。
学习交流PPT
7
介入消化系统培训课件

介入消化系统
41
第三节 肾癌动脉化疗栓塞术
有症状的肾癌患者中常见的症状是腰痛和 血尿、少数患者是以腹部肿块来院就诊。 肾癌的动脉化疗栓塞术临床应用有两种目 的:术前辅助栓塞和姑息性治疗。
介入消化系统
42
适应症
1、肾癌手术前准备 2、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姑息治疗 3、肿瘤性肾动静脉瘘的栓塞治疗
介入消化系统
介入消化系统
6
并发症及处理
1、脊髓损伤 最严重的并发症,使用 非离子对比剂并将导管尽可能超选可减 少脊髓损伤的概率。
2、肋间皮肤坏死和支气管食管瘘。
3、部分患者可有低热、肋间痛,胸骨后 烧灼感及吞咽困难等,为术后正常反应 ,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介入消化系统
7
第二节 气管支架植入术
气管狭窄的常见原因为肿瘤、炎症、结 核、外伤,手术及放疗亦可造成气道狭 窄。出现气道狭窄时患者常有呼吸困难 、气急,吸气时可闻喘鸣音,可并发反 复呼吸道感染,甚至呼吸衰竭。支架植 入仅仅是对症治疗,如果要保持支架长 期开通,常须辅以其他治疗
介入消化系统
10
禁忌症
1、高位气道狭窄 2、有明显凝血机制障碍者不宜植入支架 3、食道气管瘘(应先用覆膜支架植入食 管中,封堵瘘口)
介入消化系统
11
术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史,仔细观察分析影像检 查资料,准确判断狭窄性质、位置、长 度及两端正常段直径,选择合适支架。
2、支架可选用自扩式Z形支架或网状支 架。
治疗目标:抢救生命,稳定病情,使肺 血管再痛。
治疗方法:静脉溶栓、抗凝治疗、手术 治疗、导管溶栓术、导管碎栓术、导管 吸栓术等介入治疗。
介入消化系统
18
经导管肺动脉溶栓术与静脉溶栓术对比 ,其优势在于:1、机械疏通血管,恢 复部分血流,改善临床症状较迅速。2 、增加溶栓药物与血栓接触面,提高药 物浓度,减少溶栓药物剂量,有效减少 出血并发症。3、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推荐优秀PPT

治疗方法
栓塞成功后需行相关侧支供血动脉造影,了解 是否存在出血,必要时行再次栓塞治疗。
血管栓塞治疗动脉出血即刻止血率达80%100%。
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适用于弥漫性胃肠出血, 选择性插管至肠系膜上下动脉。以0.2ug/min 的速率灌注血管加压素,20分钟后仍未控制者 剂量加大至0.4ug/min,出血停止后逐渐减量 ,并维持24-48小时。
根据患者是呕血或者便血为主,及其色泽,结合病史加以判断
过大,应控制在4-5支直动脉范围内,栓 胃底平滑肌肉瘤并出血
胆道出血多与医源性有关,可行相应肝内动脉分支栓塞,如:假性动脉瘤引起的出血可用钢圈栓塞。 但未见造影剂外溢(A、B)
塞剂以明胶海绵为宜;胃十二指肠,胃 利用明胶海绵颗粒对其进行栓塞,栓塞后造影显示,造
病例3
直肠出血
直肠上动脉右肢增粗,走形紊乱,并有明显造影剂外漏。 利用明胶海绵颗粒对其进行栓塞,栓塞后造影显示,造 影剂无外漏。
病例4
十二指肠隆部憩室并出血,血管内栓塞止血
胃底平滑肌肉瘤并出血 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血管紊乱,并可见造影剂外漏,立即使用明胶海绵颗粒及钢圈对其进行栓
左动脉侧枝丰富,在主干栓塞是安全的 塞,再次造影显示造影剂无外漏,出血得到控制。
血管加压素灌注止血适用于弥漫性胃肠出血,选择性插管至肠系膜上下动脉。
,可应用钢圈;胆道出血多与医源性有 关,可行相应肝内动脉分支栓塞,如: 假性动脉瘤引起的出血可用钢圈栓塞。
4ug/min,出血停止后逐渐减量,并维持24-48小时。 栓塞成功后需行相关侧支供血动脉造影,了解是否存在出血,必要时行再次栓塞治疗。
期为动脉造影诊断的盲点。 二氧化碳造影见大量气体外溢至回肠(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 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肾脏造影剂,化疗药及毒素的排泄。
消化系统疾病介入诊疗范围
肝癌:介入化疗栓塞、粒子植入、射频消融 肝硬化、脾亢:TIPS分流、脾动脉栓塞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曲张静脉栓塞 布-加综合征:球囊扩张、支架植入 消化道出血(动脉):选择性动脉栓塞 食道梗阻、贲门失弛缓:球囊、支架植入 胆道狭窄梗阻性黄疸:胆道引流、支架植入 消化系统动脉瘤、狭窄、闭塞、静脉血栓形成等血
消化系统介入治疗优秀课件
介入放射学的概念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是指利用X线透视、CT定位、B型超声仪等医疗 影像设备做导向,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经人体 动脉、静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人体自然 管道抵达体内病变区从而达到对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的目的,是集影像诊断与微创性治疗为一 体的一门崭新学科。介入是介于传统内科学和 外科学之间的临床学科,现在已经成为现代临 床诊疗学中的第三大诊疗体系。
术后护理常规
患者卧床24H,穿刺部位压盐袋,该侧肢体平伸8H,观察穿 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观察该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
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针对患者情况予以对症支持。 为防止意外,限制患者活动,给予适当生活护理。术后根据
麻醉方式进食水的时间不同。 全麻者于清醒后6H,局麻者如无恶心、呕吐等症状方可进
3 关注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
患者一般情况欠佳时予以 心电监护
术前准备
* 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手术的目的、方法 及注意事 项,消除疑虑心理, 给予心理 安慰,避免精神紧张。 * 术前完善血常规、生化、术前抗体、心电 图、胸片等常规检查,必要时增强CT扫描或 血管彩超 * 备腹股沟及会阴部皮肤。做抗生素和碘过 敏试验。 * 局麻手术术前2小时禁食;全麻者需禁食 水8小时。术前0.5H应用镇静剂,留置导尿。
1 疼痛
常见术后问题
相关因素 主要表现
肝脏局部缺血区血管肿胀引起的一过性水肿,以及造 影剂、栓塞剂的直接刺激和肝包膜紧张度增加的腹痛。
主诉上腹疼或穿刺部位疼 、表情痛苦、面色苍白 。
护理目标 处理措施
病人主诉疼痛感减轻或消除 ,病人能掌握自我调控 减轻疼痛的方法 。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有无胸闷、心悸、腹膜刺激症状、血压下降等, 如遇上述情况应及时做好急救处理。嘱病人卧床休息,2~5天后可缓解。 使用止疼对症药物。
管性疾病的介入诊疗
肝癌、肝血管瘤的 的介入治疗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
1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中晚期手术不能切除的肝癌目 前常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以通过 肿瘤供血动脉给药提高肝癌病灶的 药物浓度,从而提高化疗效果,肝 癌化疗常结合肝动脉栓塞进行,全 身化疗已很少用。
治疗方法是在病人的股动脉上 穿刺插入导管,在DSA透视下和血 管造影剂的引导下通过肝动脉达到 病灶,用栓塞剂进行栓塞,肿瘤因 缺血和化疗药物作用而坏死缩小, 临床常用的栓塞剂有碘化油、PVA、 KMG、微粒球与明胶海绵等。
A
B
C
D
A 肝左叶巨块型肝癌;B 肝动脉造影示肿瘤血供丰富; C CT复查见肿块内碘油充填完全; D 碘油-抗癌药物和明胶海绵栓塞后复查血管造影示肿瘤 血管消失。
2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法
在B超或CT的引导下,经皮穿刺至肿瘤内,注 射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引起肿瘤细胞蛋白变性, 导致肿瘤凝固坏死。无水酒精的局部注射对肝脏 损害较小。此种疗法在缩小病灶、控制和延缓肿 瘤生长方面有较明显的效果,此疗法操作方法简 便,并发症相对较多,病人痛苦,所以目前临床 使用较少。
介入治疗分类
非血管内介 是指没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 入治疗 影像设备的监测下,直接经皮肤
穿刺至病灶,或经人体现有的通 道进入病灶,对病灶治疗的方法。 包括:经皮穿刺肿瘤活检术、瘤 内注药术、椎间盘穿刺减压术、 椎间盘穿刺消融术等。
治疗的特点
具有外科手术的特性 具有内科治疗的机理 具备影像诊断的综合知识 特有的导管导丝等操作技能 覆盖全身各个系统 独立于内、外科的第三学科
治疗的优点
具有微创性 可重复性强 定位准确,损伤小 疗效高、见效快 并发症发生率低 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
常用介入材料
穿刺插管
麻醉
介入治疗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对于不和 作的小儿、极度紧张患者以及病人不能 良好配合时采用全麻醉.上消化道内支架
置入术采用口咽部表面麻醉.
麻醉前准备 (1)防视病人 (2)禁食 (3)术前用药
重点评价
病人的疼痛感是否减轻
2 体液不足
相关因素
多为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少数腹痛因麻痹性肠功能障碍引起。
主要表现
主诉恶心,食欲差;呕吐胃为内容物。
低血糖发生。
处理措施
1术后及时给予镇吐剂,防止引起呛咳或窒息,无禁忌补液,水化。 2注意观察呕吐物的色、量、性质,发现呕血或黑便时应及时处理。 3饮食宜清淡,少量多餐;加强口腔护理,减轻不良刺激,促进食欲。
3 射频消融治疗(RFA)
射频治疗是肝癌局部治疗的一种 方法,在B超或CT的引导下,将射频 治疗针经皮经肝插入到肝癌病灶内, 通电后高温使癌组织凝固坏死。
4 粒子植入术
125I粒子植入术是在B超或CT的引导下,粒子植入针穿 刺入肝内肿瘤病灶,将125I粒子释放入肿瘤内部, 125I粒 子通过持续的释放低剂量率的射线杀伤肿瘤细胞。
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
1、异位栓塞:是部分灌注化疗药物反流入胃十二指肠供血
动脉,胆囊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也可以是碘化油逆 流入门静脉并阻碍门脉血运引起的门脉高压所致,发 生弥漫性胃、肠炎、胆囊、胰腺炎等,也可导致消化 道应激性溃疡,重者导致相应脏器缺血坏死可能。
2、肺栓塞:因碘油经动静脉瘘进入肺组织,引起。观察
介入治疗分类
血管内介入 使用1-2mm 粗的穿刺针,通过穿
治疗
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 管系统,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
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
过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
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
疗的方法。包括:动脉栓塞术、
血管成形术等。常用的体表穿刺
点有股动静脉、桡动脉、锁骨下
动静脉、颈动静脉等。
消化系统疾病介入诊疗范围
肝癌:介入化疗栓塞、粒子植入、射频消融 肝硬化、脾亢:TIPS分流、脾动脉栓塞 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曲张静脉栓塞 布-加综合征:球囊扩张、支架植入 消化道出血(动脉):选择性动脉栓塞 食道梗阻、贲门失弛缓:球囊、支架植入 胆道狭窄梗阻性黄疸:胆道引流、支架植入 消化系统动脉瘤、狭窄、闭塞、静脉血栓形成等血
消化系统介入治疗优秀课件
介入放射学的概念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是指利用X线透视、CT定位、B型超声仪等医疗 影像设备做导向,将特制的导管或器械经人体 动脉、静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人体自然 管道抵达体内病变区从而达到对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的目的,是集影像诊断与微创性治疗为一 体的一门崭新学科。介入是介于传统内科学和 外科学之间的临床学科,现在已经成为现代临 床诊疗学中的第三大诊疗体系。
术后护理常规
患者卧床24H,穿刺部位压盐袋,该侧肢体平伸8H,观察穿 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观察该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
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针对患者情况予以对症支持。 为防止意外,限制患者活动,给予适当生活护理。术后根据
麻醉方式进食水的时间不同。 全麻者于清醒后6H,局麻者如无恶心、呕吐等症状方可进
3 关注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
患者一般情况欠佳时予以 心电监护
术前准备
* 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手术的目的、方法 及注意事 项,消除疑虑心理, 给予心理 安慰,避免精神紧张。 * 术前完善血常规、生化、术前抗体、心电 图、胸片等常规检查,必要时增强CT扫描或 血管彩超 * 备腹股沟及会阴部皮肤。做抗生素和碘过 敏试验。 * 局麻手术术前2小时禁食;全麻者需禁食 水8小时。术前0.5H应用镇静剂,留置导尿。
1 疼痛
常见术后问题
相关因素 主要表现
肝脏局部缺血区血管肿胀引起的一过性水肿,以及造 影剂、栓塞剂的直接刺激和肝包膜紧张度增加的腹痛。
主诉上腹疼或穿刺部位疼 、表情痛苦、面色苍白 。
护理目标 处理措施
病人主诉疼痛感减轻或消除 ,病人能掌握自我调控 减轻疼痛的方法 。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有无胸闷、心悸、腹膜刺激症状、血压下降等, 如遇上述情况应及时做好急救处理。嘱病人卧床休息,2~5天后可缓解。 使用止疼对症药物。
管性疾病的介入诊疗
肝癌、肝血管瘤的 的介入治疗
肝癌介入治疗方法
1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中晚期手术不能切除的肝癌目 前常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以通过 肿瘤供血动脉给药提高肝癌病灶的 药物浓度,从而提高化疗效果,肝 癌化疗常结合肝动脉栓塞进行,全 身化疗已很少用。
治疗方法是在病人的股动脉上 穿刺插入导管,在DSA透视下和血 管造影剂的引导下通过肝动脉达到 病灶,用栓塞剂进行栓塞,肿瘤因 缺血和化疗药物作用而坏死缩小, 临床常用的栓塞剂有碘化油、PVA、 KMG、微粒球与明胶海绵等。
A
B
C
D
A 肝左叶巨块型肝癌;B 肝动脉造影示肿瘤血供丰富; C CT复查见肿块内碘油充填完全; D 碘油-抗癌药物和明胶海绵栓塞后复查血管造影示肿瘤 血管消失。
2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法
在B超或CT的引导下,经皮穿刺至肿瘤内,注 射一定量的无水酒精,引起肿瘤细胞蛋白变性, 导致肿瘤凝固坏死。无水酒精的局部注射对肝脏 损害较小。此种疗法在缩小病灶、控制和延缓肿 瘤生长方面有较明显的效果,此疗法操作方法简 便,并发症相对较多,病人痛苦,所以目前临床 使用较少。
介入治疗分类
非血管内介 是指没有进入人体血管系统,在 入治疗 影像设备的监测下,直接经皮肤
穿刺至病灶,或经人体现有的通 道进入病灶,对病灶治疗的方法。 包括:经皮穿刺肿瘤活检术、瘤 内注药术、椎间盘穿刺减压术、 椎间盘穿刺消融术等。
治疗的特点
具有外科手术的特性 具有内科治疗的机理 具备影像诊断的综合知识 特有的导管导丝等操作技能 覆盖全身各个系统 独立于内、外科的第三学科
治疗的优点
具有微创性 可重复性强 定位准确,损伤小 疗效高、见效快 并发症发生率低 多种技术的联系应用简便易行
常用介入材料
穿刺插管
麻醉
介入治疗通常采用局部麻醉,对于不和 作的小儿、极度紧张患者以及病人不能 良好配合时采用全麻醉.上消化道内支架
置入术采用口咽部表面麻醉.
麻醉前准备 (1)防视病人 (2)禁食 (3)术前用药
重点评价
病人的疼痛感是否减轻
2 体液不足
相关因素
多为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少数腹痛因麻痹性肠功能障碍引起。
主要表现
主诉恶心,食欲差;呕吐胃为内容物。
低血糖发生。
处理措施
1术后及时给予镇吐剂,防止引起呛咳或窒息,无禁忌补液,水化。 2注意观察呕吐物的色、量、性质,发现呕血或黑便时应及时处理。 3饮食宜清淡,少量多餐;加强口腔护理,减轻不良刺激,促进食欲。
3 射频消融治疗(RFA)
射频治疗是肝癌局部治疗的一种 方法,在B超或CT的引导下,将射频 治疗针经皮经肝插入到肝癌病灶内, 通电后高温使癌组织凝固坏死。
4 粒子植入术
125I粒子植入术是在B超或CT的引导下,粒子植入针穿 刺入肝内肿瘤病灶,将125I粒子释放入肿瘤内部, 125I粒 子通过持续的释放低剂量率的射线杀伤肿瘤细胞。
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
1、异位栓塞:是部分灌注化疗药物反流入胃十二指肠供血
动脉,胆囊动脉,肠系膜上动脉,也可以是碘化油逆 流入门静脉并阻碍门脉血运引起的门脉高压所致,发 生弥漫性胃、肠炎、胆囊、胰腺炎等,也可导致消化 道应激性溃疡,重者导致相应脏器缺血坏死可能。
2、肺栓塞:因碘油经动静脉瘘进入肺组织,引起。观察
介入治疗分类
血管内介入 使用1-2mm 粗的穿刺针,通过穿
治疗
刺人体表浅动静脉,进入人体血 管系统,在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
将导管送到病灶所在的位置,通
过导管注射造影剂,显示病灶血
管情况,在血管内对病灶进行治
疗的方法。包括:动脉栓塞术、
血管成形术等。常用的体表穿刺
点有股动静脉、桡动脉、锁骨下
动静脉、颈动静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