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的理解

我对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的理解
我对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的理解

我对中国传统建筑及园林的理解

15年前,我进入了一个连好一点的中学都不如的所谓大学,学建筑学。我没有成为一个建筑师,毕业以后直接投身房地产开发,去了海南。工作十几年来,再也没有做过设计。近来却不知怎的,又对建筑学产生兴趣,不是拿他当专业,就像喜欢古典诗词一样喜欢,作为一种爱好吧。

这一段因为在工作中要委托做一个唐代庙宇附近的项目的规划设计(旁边还有一个近代的欧式建筑!),以及我看的一些杂志、论坛上的文章刺激,使我对开始考虑中国传统建筑对现在的意义以及如何继承的问题。上个月去南京开会,会址所在的那个宾馆里面,有模仿的江南园林风格庭院,散步其中,也想了一些,写在下边,就教大方。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不管什么功能,都用一个形式来包容。无论庙宇、朝堂、官府、商业、客栈、民居、祠堂,各类别之间功能差别如此之大,但是都是在以四合院为基础的院落房屋中展开,确切地说,在木制梁柱支撑的长方形的较小空间内展开。不像西方,民居、教堂、宫殿、城堡迥然不同。

这是什么原因呢?有技术的原因、材料的原因、气候的原因等等,但是我想最主要的还是文化的原因。

安藤的建筑即使不采用日本传统建筑的符号和语言,也流露出浓郁的日本味道,论者说是日本文化中的“禅”味,透过混凝土、光线和形体等表达出来。那么中国的建筑灵魂是什么呢?我称之为“道”。

这个“道”,是一种深深沉浸在中国人骨子里面的东西,不仅仅是儒家或者道家所言的道。我的功力不够,不能确切地描述。我想是一种对自然、世界、命运的规律的敬畏和谦恭吧。

在建筑形式上,我们愿意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群体的一部分,大地的一部分,谦和地铺展开来。建筑师104期漆山的文章认为我国传统建筑是线的构成,而且强调水平线。我想这只是表象,核心观念是中国人不喜欢在竖向做出突破,不喜欢强调自我,而是愿意把自己融合在自然和群体中,横向铺展(即便外来文化带来的塔,也并不突兀——融入院落山势并强调水平线——这个也是漆山的观点)。在空间上,我们愿意以不变应万变,强调适应性,一个房间,可以是书房、卧室、仓库、会客室,完全不需要改变,改变的是人,和人在其中的活动。表达了对即便是自己创造的房屋的谦恭。我们对功能的区别更多的是文字和标志,比如匾额,比如色彩与形制。“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这个无,不仅是空间的无,更多的,也许是功能的无吧?我们的建筑就是“凿户牖”。

在组合方面,我们谨小慎微地把自己围起来,用一个小门与外界沟通,在院子里面,我们可以疏狂,可以严谨,可以辉煌,可以破落。而外边,门墙之上只能显露一角,却把院子里的一切放大。

在园林上,我们是低视角的,自我沉溺的,内求的,人的尺度,模仿和美化自然,西方则是俯视的,自我标榜的,外显的,神的尺度,改造和控制自然。

谦恭其实来自一种世事洞明的平和,不骄不躁,中庸。我们认为强调自我表现、炫耀功绩、改造世界配合自己等等,是可笑和幼稚的。不强调自我从更高的高度表达了我们的自信。

在相反的方向,对自我的内心,对私有的领地,我们却不惮于孜孜以求地雕琢。我们的文化的核心是“求诸己”,我们的伟人是苦苦自我思索的文化的圣人,而不

是东西驰骋的武力的英雄。所以我们在自己的空间,雕梁画栋,勾心斗角,月亮门与花窗棂,回廊与拱桥,即便是粉墙,一定要有花影竹声装点。即便是水面,一定要有奇石曲桥勾勒。与西方人相比,我们的建筑更多的意义是装饰而不是改造。

那么在今天,传统精髓有什么意义呢?我的想法可能更加业余的不值一哂了。在规划设计上,不要强调自我,要考虑到和周围环境的协调与对话关系,融入其中并代表之,而不是鹤立鸡群地炫耀。在色彩上,应该多用适应性强的组合色,而不是突出跳跃的明色。在立面线条,如漆山所说,强调水平线。在整个的精神形象上,表达出一种平和的自信,这样的作品,也许不会令人眼前一亮,在竞赛中中标,但是也可能会更有味道(中国的味道),更历久弥新吧?

在建筑空间上,也许功能模糊适应性强的空间既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我个人一直喜欢想象在一个没有特征的空荡荡的房间里,摆上一个写字台办公,或者放一张床睡觉,或者找一个炉子烧饭。现代网络科技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让工作、生活界限模糊了,潘石屹的所谓soho,与中国四合院的正房何其相似,都是可以办公也可以居住。还有所谓loft,高大开敞的空间,你可以把它当作展示橱窗、商店、工作间、卧室、会客厅。一个退伍军官住在以前的营房里,就是老式的办公楼格局,一条走廊两侧是房间,他在门上钉着牌子:202,老大,203,小丫,204,做饭,205,仓房,206,看书,207,电视……。我觉得很酷,他说也没什么不方便。让使用者自己去发现建筑空间的可能性,不是更好玩吗?功能的因应越多,对其他功能的限制就越大。

中式园林不一定要和中式建筑放在一起才协调,因为它某种程度上是不需要背景的,它只需要围合。那么用粉墙和平滑中性的石材、玻璃甚至素混凝土、大白墙,都不会令人觉得不协调,比如杭州西湖天地玻璃与钢结构与古建和园林的结合。对待中式园林,我想更适合把它作为小品镶嵌到建筑里。比如在大堂、在天台、在透空的空中花园,在写字楼的公共空间。中式园林应该可以抽象出一些代表物和原则,这个大师们探讨很多,实践也很多。

在装饰上我想传统建筑的启发应该更多,我说的不仅是图案和符号那些具象的模仿而是方向上的启发。比如楼梯和走廊等交通空间结构的装饰、门窗的变化等等。我们直接抛弃了中式建筑,跳跃到现代建筑的功能主义、装饰就是罪恶时略有点无奈地顺水推舟和措手不及,而对现代建筑的批判却只能用西方的语言和语法进行吗?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接受教育的人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

由此言之我们学习的目的应该是:“学会自我教育”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景观设计专业资料的网站,希望各位学者充分发挥自学精神!!!

网址1:https://www.360docs.net/doc/1d11676365.html,/u/728438

网址2:https://www.360docs.net/doc/1d11676365.html,/u/1402508

网址3:https://www.360docs.net/doc/1d11676365.html,/

景观设计资源共享

213492701这个免费景观资料群大家可以加入!!

真诚地希望大家指点、讨论和拍转。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