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8-2019【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全集(Word版,21份打包,)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2018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2018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2018【导语】学习是每个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也就和人失走肉没啥两样,只是改变命运,同时知识也不是也不是随意的摘取。

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钥匙。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2018》,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

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

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师:搜集本课的资料,相关的图片。

生:在图书馆搜集有关大运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导言引入师:讲述“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那么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否对。

隋朝是怎样建立的?大运河是如何开凿的?(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互动授课让学生阅读第一框的内容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 *,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过渡:封建王朝从汉朝以来,都注重以农立国“夫农天下之本也”经济繁荣的基础在于农业,那么,隋朝经济发展如何呢?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投影:大运河的图片,放轻音乐生:结合地理简介大运河隋朝大运河在605年开始,到610年全线开通,以洛阳为中心,他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第一章: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1. 学习隋朝的统一过程,理解统一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意义。

2. 掌握大运河的线路、规模及建造意义,认识大运河在我国古代交通史上的地位。

3. 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分析历史教训。

第二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 掌握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及其影响,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的交流。

3. 探讨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分析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民族关系与边疆地区的开拓1. 学习唐朝的民族政策,理解唐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2. 掌握唐朝与吐蕃、回纥等边疆民族的关系,认识唐朝的民族融合。

3. 了解唐朝边疆地区的开拓和开发,探讨对我国疆域的影响。

第四章:唐朝的衰落与五代十国的分裂1. 学习唐朝中后期的社会问题,分析唐朝衰落的原因。

2. 掌握五代十国的分裂状况,了解政治动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 探讨唐朝衰落与五代十国分裂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第五章: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关系1. 学习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的建立,理解民族关系的发展。

2. 掌握辽、宋、夏、金时期的战争与和议,认识民族关系对国家命运的影响。

3. 探讨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分析历史教训。

第六章:南宋、元朝的建立与统一1. 学习南宋的建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认识南宋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 掌握元朝的统一过程,理解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和治理。

3. 探讨南宋、元朝时期民族政策的变化,分析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第七章:元朝的统治与民族融合1. 学习元朝的政治制度,理解元朝对全国的统治和治理。

2. 掌握元朝的民族政策,认识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成就。

3. 探讨元朝时期的文化发展,了解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

第八章: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统一1. 学习明朝的建立过程,理解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2. 掌握明朝的统一战争和边疆治理,认识明朝对全国的统治和治理。

3. 探讨明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分析明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设计第一单元人类始祖
教学目标
-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 知道人类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教学重点
- 掌握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了解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人类的起源
2. 人类的生活方式
3. 人类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早期文化的特点
2. 考古发现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教师引入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历程。

3.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和任务,加深对人类起源和
发展的理解。

第二节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
1. 教师讲解早期文化的特点和考古发现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对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看法和体会。

拓展活动
1. 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人类起源和早期文化
的内容,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2. 以小组形式制作展板,展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展示早
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重要性。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人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方式,了解早期文化和考古发现的意义。

通过拓展活动和总结反思,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
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课标要求:了解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努尔哈赤的业绩、清朝的建立、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能力目标: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文字狱”的影响等,培养初步运用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学习重点: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时间回转,你回到了三百多年前的中国大地,有幸成为一名史官,你怀着一颗忠诚的心,用心记录历史。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雍正: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材料一:清朝初年,保留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一经决定,皇帝也无权更改。

(1)假如你是皇帝,你的心情如何?为什么?材料二:雍正六年,正式设立了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军机处成为全国军政大事的核心机构。

军机处的裁决权完全在于皇帝,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皇上旨意。

乾隆五十七年,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明令撤销。

(2)假如你是雍正帝,你的心情如何?为什么?(3)说一说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目的。

(4)军机处的设立是好事还是坏事?说出你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感悟历史清代某文人,一日正在窗前读书,一阵微风吹过,将书吹翻过几页,这位文人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

”谁知,被人告知官府,无意之间招来大祸,官府以蔑视清王朝罪将其斩首,这就是典型的文字狱。

秦朝、西汉、明朝、清朝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学史可以明智,知古可以鉴今。

请你联系材料,谈谈解放思想和重视人才的培养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哪些促进作用?从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四、知识建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立本课的知识框架,并掌握基础知识。

五、省学检测1.努尔哈赤的事迹包括①统一女真各部②改女真为满洲③建立后金④设军机处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③④2.军机处创设于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3.军机大臣的职责是A.裁决军国大事 B.跪受笔录传达皇帝旨意C. 领导地方官吏 D.掌管六部4.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A.压制汉人的民族反抗意识B.树立清朝统治者的权威C.加强中央专制集权D.迫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5.下列关于文字狱的说法,错误的是A.文字狱是从清朝开始出现的B.清朝的文字狱规模大,次数多C.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D.文字狱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六、课外探究搜集中国历代因言论而获罪的案件,根据你的视角整理这些资料,编写历史小论文《文字狱浅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2023最新审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2023最新审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2023最新审定)一、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本教案内容,学生应能够:- 理解和掌握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全部知识点;- 熟练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培养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覆盖了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章节:1. 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发展2. 第二章:封建社会的特点3. 第三章:开辟新时代的明朝4. 第四章:东亚文化交流的时期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教案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讲解与讨论: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历史知识点。

2. 观摩与演示:观看历史相关的视频、图片和模拟演示,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解答历史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实地考察: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估为了确保学生的研究效果,本教案设有以下评估方式:1. 定期课堂测试: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测试,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表达能力和合作态度。

五、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活动,本教案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最新版)。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源。

3. 实地考察场所: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择适当的实地考察场所。

六、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本教案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具体的教学计划请参考附件。

结束语本教案是按照最新审定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大纲制定的,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希望通过本教案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最新说明:本文档整理了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的教案,内容涵盖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单元复习等,内容来源多年工作沉淀的精髓部分,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目录第1课时: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3)第2课时: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5)第3课时:盛唐气象 (7)第4课时: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0)第5课时: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12)第5课时: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 (14)第6课时:北宋的政治 (16)第7课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9)第8课时:金与南宋的对峙 (21)第9课时:宋代经济的发展 (23)第10课时: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25)第11课时:元朝的统治 (27)第12课时: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29)第13课时: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31)第14课时:明朝的统治 (33)第15课时:明朝的对外关系 (35)第16课时: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37)第17课时:明朝的灭亡 (39)第18课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1)第19课时: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43)第20课时: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 (46)第20课时: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 (48)第1课时: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备课人:授课时间月日计导第2课时: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我们知道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出现这个局面与唐初统治者知人善用分不开的。

第3课时:盛唐气象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第4课时: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第5课时: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第5课时: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本课主要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在本课中,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第6课时:北宋的政治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本课主要再现了宋朝的建立和建立后采取的一些政策措施,及其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第7课时: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备课人:授课时间:计导我们这一节课讲了辽、宋、夏几个朝代。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套(人教版)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时代特征与经济发展》学习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理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了解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掌握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情况。

1.2 《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学习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理解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设立与影响。

了解隋唐时期的社会治理,掌握边疆地区的管理情况。

第二章: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2.1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学习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理解民族融合与民族矛盾。

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掌握各民族之间的婚姻联姻政策。

2.2 《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学习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理解边疆政策的调整。

了解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掌握边疆地区的治理情况。

第三章: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3.1 《科学技术的进展》学习隋唐时期的科学技术进展,理解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的成就。

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掌握科技对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

3.2 《文化艺术的繁荣》学习隋唐时期的文化艺术,理解诗词、绘画、音乐等领域的成就。

了解文化艺术对社会的影响,掌握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第四章: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繁荣4.1 《社会变革的背景》学习社会变革的背景,理解隋朝的衰落与唐朝的兴起。

了解社会变革的原因,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4.2 《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学习经济的繁荣与发展,理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

了解经济对社会的影响,掌握经济对政治、文化的推动作用。

第五章:民族关系与国家治理5.1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学习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理解民族融合与民族矛盾。

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掌握各民族之间的婚姻联姻政策。

5.2 《国家治理的调整与完善》学习国家治理的调整与完善,理解政治制度的改革与治理策略的调整。

了解国家治理的效果,掌握国家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第六章:繁荣的对外交流6.1 《对外交往的渠道》学习唐朝的对外交往,理解陆路和海路的交流通道。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套
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七年级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启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 课程导入
- 介绍历史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于理解和认识世界的作用
第二课: 中国古代的社会与国家
- 介绍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国家组织形式
- 分析封建社会的特点和影响
第三课: 中国古代的经济与文化
- 探讨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分析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特色
第四课: 世界古代文明
- 介绍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古代文明
- 比较不同文明之间的特点和影响
第五课: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与国家
- 分析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国家发展- 探讨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改革
第六课: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 了解近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文化变迁- 探讨中国在世界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地位
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讲授、讨论、实践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将根据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

主要包括日常作业评价、小组合作评价和期末考试评价。

通过评估结果,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结语
通过本套教案的实施,相信学生能够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出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希望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培养出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2.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建3.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4.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学习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学习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基本情况和运河地图的内容【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581年,杨坚建立,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

2. 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统一南北和度量衡制度;加强,提高行政效率。

4.为了加强,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从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

5.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7.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二、合作探究1.想一想,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2.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去扬州欣赏一种绮丽的琼花,所以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对人民带来的只有灾难。

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三、练习巩固1.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A.589年B.601年C.605年D.611年2.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A.通济渠B.永济渠C.邗沟D.江南河4.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A.才能B.财产C.门第D.民族5.科举制诞生时,统治者选拔人才的考试内容注重考察的是()A.儒家经书B.学识C.科技知识D.风俗民情6.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8.科举制度的创立有什么意义?四、课后反思参考答案:一、1.隋朝隋文帝 2.589 3.户籍币制中央集权 4.南北交通 605 5.洛阳 6.考试进士7.618二、1.(1)南北经济发展,北方民族大融合。

(2)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强。

(3)陈后主荒淫无道。

(4)人民渴望统一。

2.不对。

大运河的开通虽然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它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1.C 2.C 3.C 4.B 5.B 6.B7.隋朝大运河。

隋炀帝。

8.(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想一想,盛世局面的的表现都有哪些?“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三、练习巩固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是()A.581年B.589年C.618年D.626年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现在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他说的这位大臣是()A.长孙无忌B.杜如晦C.房玄龄D.魏征4.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人曾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她是()A.吕后B.慈禧C.武则天D.王昭君5.所谓年号是指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那么“开元”是谁的年号()A.唐高祖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6.“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A.唐朝进入全盛时期B.政治比较安定C.经济繁荣发展D.国力强盛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材料一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他在位时形成了什么治世?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2)材料二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什么时期?历史上称为什么?四、课后反思参考答案:一、1.618 长安 2.李世民贞观唐太宗 3.(1)三省六部制法律进士科政绩(2)农业4.经济贞观之治5.官僚贵族殿试发展生产6.开元盛世7.姚崇8.吏治税制9.开元鼎盛二、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隋朝创建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和经济的繁荣为唐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唐太宗的个人作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劳动。

三、1.C 2.A 3.D 4.C 5.D 6.A7.(1)唐太宗。

“贞观之治”。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3.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包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4.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学习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学习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农业方面发明重要的生产工具________和________;重视兴修________。

2.手工业:(1)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______工艺水平最高,_______冠于全国。

(2)越窑的_______、邢窑的白瓷、闻名中外的__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 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4.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___________的统治。

5.唐蕃和亲促进了_______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6.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周边各族尊奉其为为各族的“________”。

7.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________,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

8.(1)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享有“”的美誉。

(2)杜甫的诗歌淳朴厚重,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

(3)白居易诗直面社会现实,通俗易懂,深受大众欢迎。

9.(1)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________、柳公权和欧阳询。

(2)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________等。

(3)当时的音乐、舞蹈吸收了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多姿多彩。

二、合作探究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反映了怎样的现实?三、练习巩固1.唐朝时改进和创制的新的生产工具有()A.水排、筒车B.曲辕犁、筒车C.灌钢法提花机D.翻车、提花机2.唐朝手工业发达,下列对唐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A.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B.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C.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非常有名D.唐三彩由三种颜色制成,色彩艳丽3.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A.洛阳B.长安C.扬州D.江南河4.文成公主入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给西藏带去许多的工艺品B.使得松赞干布接受了唐朝授予的官职C.奠定了汉藏两族人民密切交往的基础D.使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5.“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对一个大诗人的描绘,诗中的“酒中仙”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行路难》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材料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1)材料一、二诗句的作者分别是谁?他们分别被誉为什么?(2)材料三诗句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何特色?四、课后反思参考答案:一、1.曲辕犁筒车水利 2.丝织蜀锦青瓷唐三彩 3.商业长安 4.西域 5.吐蕃汉藏 6.开明的天可汗 7.开放积极向上 8.诗仙诗圣 9.颜真卿吴道子二、社会风气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体现了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现实。

三、1.B 2.D 3.B 4.C 5.A6.(1)李白;杜甫。

“诗仙”;“诗圣”。

(2)白居易。

他的诗直面社会现实,揭示了统治者的腐化和人民的疾苦;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欢迎。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2.识记遣唐使、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史实及贡献3.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影响,认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影响及启示【学习重点】唐朝与日本和天竺的交往【学习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对今天改革开放的启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唐朝时期,中国和_______的交流非常频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