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离散数学概论习题答案第3章

第二部分集合、矩阵、关系和函数集合论是处理集合,函数和关系的数学理论。
集合包括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例如集合,元素和成员关系。
在大多数现代数学公式中,集合论提供了一种描述数学对象的语言。
集合可用来表示数及其运算,还可表示和处理非数值计算,如数据间关系的描述等。
集合论,逻辑和一阶逻辑构成了数学公理化的基础。
同时,函数和关系是基于集合的映射,它们是满足某些属性的特殊集合。
接下来,我们将在两个单独的章节中介绍它们。
集和矩阵将在第3章中介绍,而关系和函数将在第4章中介绍。
第三章集合和矩阵3.1 集合3.1.1 集合概念集合没有确定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也简称集。
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
例如,N代表是自然数集合,Z代表是整数集合,R代表是实数集合。
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集合内元素。
若元素a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则表示为a A∈,读作元素a属于集合A;若元素a不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则表示为a A∉,读作a不属于集合A。
集合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种,下面给出定义。
表示集合方法有列举法和描述法两种方式,下面分别介绍。
1. 列举法当集合是有限集合时,可以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用逗号隔开各元素,并用花括号把所有元素括起来。
这种表述方式为列举法。
例如:S1={a, b, c, d, e, f},S2={a, b, b, c, d, e, f},S3={ d, e, a, b, c, f}上述三个集合S1、S2和S3是相同集合,尽管有重复元素。
且集合元素之间没有次序关系。
一个集合可以作为另个集合的元素。
例如,S1={a, b,{ c, d, e, f }}集合S1包含元素a, b和{ c, d, e, f }。
因为{ c, d, e, f }是集合S1中的元素,故可记为:{}∈。
,,,c d e f A以上给出的集合实例都是有限集合。
当集合是无限集合时,无法列出集合的所有元素,可先列出一部分元素,若剩余元素与已给出元素存在一定规律,那剩余元素的一般形式很明显可用省略号表示。
离散数学答案 屈婉玲版 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DOC

离散数学答案屈婉玲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6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0(2)(p?r)∧(﹁q∨s)⇔(0?1)∧(1∨1)⇔0∧1⇔0.(3)(⌝(4)(176能被2q:3r:2s:619(4)(p(5)(p(6)((p答:(pqp→q⌝001111101101111001001111001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1)⌝(p∧q→q)(2)(p→(p∨q))∨(p→r)(3)(p∨q)→(p∧r)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3)P qrp∨qp∧r(p∨q)→(p∧r)0000010010014.(2)(p→(4)(p∧证明(2(45.(1)(⌝p→q)→(⌝q∨p)(2)⌝(p→q)∧q∧r(3)(p∨(q∧r))→(p∨q∨r)解:(1)主析取范式(⌝p→q)→(⌝q∨p)⇔⌝(p∨q)∨(⌝q∨p)⇔(⌝p∧⌝q)∨(⌝q∨p)⇔(⌝p∧⌝q)∨(⌝q∧p)∨(⌝q∧⌝p)∨(p∧q)∨(p∧⌝q)⇔(⌝p∧⌝q)∨(p∧⌝q)∨(p∧q)⇔∑(0,2,3)主合取范式:(⌝p→q)→(⌝q∨p)⇔⌝(p∨q)∨(⌝q∨p)⇔(⌝p∧⌝q)∨(⌝q∨p)⇔(⌝p⇔1∧(p⇔(p∨⇔∏(2)⌝(p→q)⇔(p∧(3)⇔⌝⇔1∧1⇔1所以该式为永真式.永真式的主合取范式为1主析取范式为∑(0,1,2,3,4,5,6,7)第三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4.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2)前提:p→q,⌝(q∧r),r结论:⌝p(4)前提:q→p,q↔s,s↔t,t∧r结论:p∧q证明:(2)①⌝(q∧r)前提引入②⌝q∨⌝r①置换③q→⌝r②蕴含等值式④r⑤⌝q⑥p→q⑦¬p(3证明(4①t②t③q④s⑤q⑥(⑦(⑧q⑨q⑩p15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附加前提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r),s→p,q结论:s→r证明①s附加前提引入②s→p前提引入③p①②假言推理④p→(q→r)前提引入⑤q→r③④假言推理⑥q前提引入⑦r⑤⑥假言推理16在自然推理系统P中用归谬法证明下面各推理:(1)前提:p→⌝q,⌝r∨q,r∧⌝s结论:⌝p证明:①p②p③﹁④¬⑤¬⑥r⑦r⑧r3.:(1)均有2=(x+)(x).(2)其中(a)(b)解:F(x):2=(x+)(x).G(x):x+5=9.(1)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x∀,在(a)中为假命题,在(b)中为真命题。
(完整版)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

a t a t i m e an dA l lt h i ng si nt 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 so me t hi n 3-5.1 列出所有从X={a,b,c}到Y={s}的关系。
解:Z 1={<a,s>}Z 2={<b,s>} Z 3={<c,s>}Z 4={<a,s>,<b,s>} Z 5={<a,s>,<c,s>} Z 6={<b,s>,<c,s>}Z 7={<a,s>,<b,s>,<c,s>}3-5.2 在一个有n 个元素的集合上,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关系。
解 因为在X 中的任何二元关系都是X ×X 的子集,而X ×X=X 2中共有n 2个元素,取0个到n 2个元素,共可组成22n 个子集,即22|)(|n X X =⨯℘。
3-5.3 设A ={6:00,6:30,7:30,…, 9:30,10:30}表示在晚上每隔半小时的九个时刻的集合,设B={3,12,15,17}表示本地四个电视频道的集合,设R 1和R 2是从A 到B 的两个二元关系,对于二无关系R 1,R 2,R 1∪R 2,R 1∩R 2,R 1⊕R 2和R 1-R 2可分别得出怎样的解释。
解:A ×B 表示在晚上九个时刻和四个电视频道所组成的电视节目表。
R 1和R 2分别是A ×B 的两个子集,例如R 1表示音乐节目播出的时间表,R 2是戏曲节日的播出时间表,则R 1∪R 2表示音乐或戏曲节目的播出时间表,R 1∩R 2表示音乐和戏曲一起播出的时间表,R 1⊕R 2表示音乐节目表以及戏曲节目表,但不是音乐和戏曲一起的节日表,R 1-R 2表示不是戏曲时间的音乐节目时间麦。
3-5.4 设L 表示关系“小于或等于”,D 表示‘整除”关系,L 和D 刀均定义于解:L={<1,2>,<1,3>,<1,6>,<2,3>,<2,6>, <3,6>,<1,1>,<2,2>,<3,3>,<6,6>}D={<1,2>,<1,3>,<1,6>,<2,6>,<3,6>,<1,1>,<2,2>,<3,3>,<6,6>} L ∩D={<1,2>,<1,3>,<1,6>,<2,6>,<3,6>,<1,1>,<2,2>,<3,3>,<6,6>}3-5.5对下列每一式,给出A 上的二元关系,试给出关系图:a){<x,y>|0≤x ∧y ≤3},这里A={1,2,3,4};b){<x,y>|2≤x,y ≤7且x 除尽y ,这里A ={n|n ∈N ∧n ≤10}c) {<x,y>|0≤x-y<3},这里A={0,1,2,3,4};d){<x,y>|x,y 是互质的},这里A={2,3,4,5,6}解:a) R={<0,0>,<0,1>,<0,2>,<0,3>, <1,0>,<1,1>,<1,2>,<1,3>, <2,0>,<2,1>,<2,2>,<2,3>, <3,0>,<3,1>,<3,2>,<3,3>,} 其关系图b) R={<2,0>,<2,2>,<2,4>,<2,6>,<3,0>,<3,3>,<3,6>, <4,0>,<4,4>, <5,0>,<5,5>,i m e an dA l lt h in gs in th ei r be i ng ar eg oo df o rsa)若R1和R2是自反的,则R1○R2也是自反的;b)若R1和R2是反自反的,则R1○R2也是反自反的;c)若R1和R2是对称的,则R1○R2也是对称的;d)若R1和R2是传递的,则R1○R2也是传递的。
离散数学课后答案详细

第一章命题逻辑基本概念课后练习题答案4.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1)p∧q,其中,p:2是素数,q:5是素数,真值为1;(2)p∧q,其中,p:是无理数,q:自然对数的底e是无理数,真值为1;(3)p∧┐q,其中,p:2是最小的素数,q:2是最小的自然数,真值为1;(4)p∧q,其中,p:3是素数,q:3是偶数,真值为0;(5)┐p∧┐q,其中,p:4是素数,q:4是偶数,真值为0.5.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指出真值:(1)p∨q,其中,p:2是偶数,q:3是偶数,真值为1;(2)p∨q,其中,p:2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3)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4)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1;(5)┐p∨┐q,其中,p:3是偶数,q:4是偶数,真值为0;6.(1)(┐p∧q)∨(p∧┐q),其中,小丽从筐里拿一个苹果,q:小丽从筐里拿一个梨;(2)(p∧┐q)∨(┐p∧q),其中,p:刘晓月选学英语,q:刘晓月选学日语;.7.因为p与q不能同时为真.13.设p:今天是星期一,q:明天是星期二,r:明天是星期三:(1)p→q,真值为1(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2)q→p,真值为1(也不会出现前件为真,后件为假的情况);(3)p q,真值为1;(4)p→r,若p为真,则p→r真值为0,否则,p→r真值为1.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2)(p↔r)∧(﹁q∨s) ⇔(0↔1)∧(1∨1) ⇔0∧1⇔0.(3)(⌝p∧⌝q∧r)↔(p∧q∧﹁r) ⇔(1∧1∧1)↔ (0∧0∧0)⇔0(4)(⌝r∧s)→(p∧⌝q) ⇔(0∧1)→(1∧0) ⇔0→0⇔1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
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
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离散数学第3章答案

习题3.11.(1) {0,1,2,3,4,5,6,7,8,9}(2) {aa , ab , ba , bb }(3) {-1,1}(4) {11,13,17,19,23,29}(5) {1,2,3, (79)(6) {2}2. 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 不超过200的自然数的集合;{|N 200}x x x ∈∧≤(2) 被5除余1的正整数的集合;+{|I (N 51)}x x y y x y ∈∧∃∈∧=+(3) 函数y =sin x 的值域;{|R 11}y y y ∈∧-≤≤(4) 72的质因子的集合;{|N |72(N 2|)}x x x y y y x y x ∈∧∧∀∈∧≤<→/(5) 不等式031>-x 的解集; {|R 3}x x x ∈∧>(6) 函数2312+-=x x y 的定义域集. {|R 12}x x x x ∈∧≠∧≠3. 用归纳定义法描述下列集合:(1) 允许有前0的十进制无符号整数的集合;① {0,1,2,3,4,5,6,7,8,9}A ⊆② 如果x A ∈,则{0,1,2,3,4,5,6,7,8,9,0,1,2,3,4,5,6,7,8,9}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2) 不允许有前0的十进制无符号整数的集合;① {1,2,3,4,5,6,7,8,9}A ⊆② 如果x A ∈,则{0,1,2,3,4,5,6,7,8,9}x x x x x x x x x x A ⊆(3) 不允许有前0的二进制无符号偶数的集合;① 1A ∈② 如果x A ∈,则{0,1}x x A ⊆(4) 5的正整数倍的集合.① 5A ∈② 如果x A ∈,则5x A +∈4. 判断下列命题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A 是任意集合):(1) ;A ∈∅(2) ;A ⊆∅ (3) };{A A ∈ (4) ;A A ⊆ (5) ;A A ∈ (6) };{A A = (7) }.{∅=∅答:(2),(3),(4)为真,(1),(5),(6),(7)为假。
自考 离散数学教材课后题第三章答案

3.1 习题参考答案1、写出下列集合的的表示式。
a)所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
A={x|x是所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晓津答案:A={x| ax+b=0∧a∈R∧b∈R}b) x2-1 在实数域中的因式集。
B={1,(x-1),(x+1)|x∈R}c)直角坐标系中,单位圆内(不包括单位圆周)的点集。
C={x,y| x2+y2<1 }晓津答案:C={a(x,y)|a为直角坐标系中一点且 x2+y2<1 }d)极坐标中,单位圆外(不包括单位圆周)的点集。
D={r,θ| r>1,0<=θ<=360}晓津答案:D={a(r,θ)|a为极坐标系中一点且 r>1,0<=θ<=2π }e)能被5整除的整数集E={ x| x mod 5=0}----------------------------------------------------------------2、判定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
a) {x}{x};正确b) {x}∈{x};正确晓津观点:本命题错误。
理由:{x}作为一个元素是一个集合,而右边集合中的元素并不是集合。
c) {x}∈{x,{x}};正确d) {x}{x,{x}};正确----------------------------------------------------------------3、设 A={1,2,4},B={1,3,{2}},指出下列各式是否成立。
a) {2}∈A; b) {2}∈B c) {2}Ad) {2}B; e) ∈A f) A解:jhju、晓津和wwbnb 的答案经过综合补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f成立,a,d、e不成立。
理由:a式中,{2}是一个集合,而在A中并无这样的元素。
因此不能说{2}属于A,当然如果说2∈A则是正确的。
对于e式也应作如此理解,空集是一个集合,在A中并无这个集合元素,如f 式则是正确的。
离散数学第三章习题详细答案

3.9解:符号化:p:a是奇数. q:a是偶数. r:a能被2整除前提:(p→¬r),(q→r)结论:(q→¬p)证明:确。
方法2(等值演算法)(p→¬r)∧(q→r) →(q→¬p)⇔(¬p∨¬r)∧(¬q∨r) →(¬q∨¬p)⇔(p∧r) ∨(q∧¬r) ∨¬q∨¬p⇔((p∧r) ∨¬p)∨((q∧¬r) ∨¬q)⇔(r∨¬p) ∨(¬r∨¬q)⇔¬p∨(r∨¬r) ∨¬q⇔1即证得该式为重言式,则原结论正确。
方法3(主析取范式法)(p→¬r)∧(q→r) →(q→¬p)⇔(¬p∨¬r)∧(¬q∨r) →(¬q∨¬p)⇔(p∧r) ∨(q∧¬r) ∨¬q∨¬p⇔m0+ m1+ m2+ m3+ m4+ m5+ m6+ m7可知该式为重言式,则结论推理正确。
3.10. 解:符号化:p:a是负数. q:b是负数. r:a、b之积为负前提: r→(p∧¬q) ∨(¬p∧q)结论:¬r→(¬p∧¬q)方法1(真值法)证明:不正确。
方法2(主析取范式法)证明:(r→(p∧¬q) ∨(¬p∧q)) →(¬r→(¬p∧¬q))⇔¬ (¬r∨(p∧¬q) ∨(¬p∧q)) ∨(r∨(¬p∧¬q))⇔r∨(¬p∧¬q)⇔m0+m2+m4+m6+m7只含5个极小项,课件原始不是重言式,因此推理不正确3.11.填充下面推理证明中没有写出的推理规则。
离散数学第3-5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1、用枚举法写出下列集合。
①英语句子“I am a student”中的英文字母;解:{I,a,m,s,t,u,d,e,n}②大于5小于13的所有偶数;解:{6,,8,10,12}③20的所有因数;解:{1,2,4,5,10,20}④小于20的6的正倍数。
解:{6,12,18}2、用描述法写出下列集合。
①全体奇数;解:S={x|x是奇数}②所有实数集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组成的集合;解:S={x|x是实数集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③二进制数;解:S={x|x是二进制数}④能被5整除的整数集合。
解:S={x|x是能被5整除的整数}3、求下列集合的基数。
①“proper set”中的英文字母;解:S={p,r,o,e,s,t}所以 cardS=|S|=6②{{1,2},{2,1,1},{2,1,2,1}};解: cardS=|S|=3③{x|x=2或x=3或x=4或x=5};解:cardS=|S|=4④{{1,{2,3}}}。
解:cardS=|S|=14、求下列集合的幂集。
①“power set”中的英文字母;解:S={p,o,w,e,r,s,t}(S)是所有S的子集构成的集合,这里不一一列举了。
②{3,6,9};解:℘(S)={Φ ,{3},{6},{9},{3,6},{3,9},{6,9},{3,6,9}} ③小于20的5的正倍数;解:S={5,10,15} ℘(S)={Φ,{5},{10},{15},{5,10},{5,15},{10,15},{5,10,15}} ④{{1,3}}。
解:℘(S)={Φ,{1,3}}5、设Φ=A ,B=a ,求P(A) ,P(P(A)) ,P(P(P(A))) ,P(B) ,P(P(B)) ,P(P(P(B)))。
解:P(A)={Φ};P(P(A))={Φ,{Φ}};P(P(P(A)))={Φ,{Φ},{{Φ}},{Φ,{Φ}}}P(B)={Φ,a };P(P(B))={Φ,{Φ},{a},{Φ,a}};P(P(P(B)))={Φ,{Φ},{{Φ}},{{a}},{{Φ,a}},{Φ,{Φ}},{Φ,{a}},{Φ,{Φ,a}},{{Φ},{a}},{{Φ},{Φ,a}},{{a},{Φ,a}},{Φ,{Φ},{a}},{Φ,{Φ},{Φ,a}},{Φ,{a},{Φ,a}},{{Φ},{a},{Φ,a}},{{Φ,{Φ},{a},{Φ,a}}}.6、如果集合A 和B 分别满足下列条件,能得出A 和B 之间有什么联系? ①A ∪B=A ; ②A ∩B=A ; ③A -B=A ; ④A ∩B=A -B ; ⑤A -B=B -A ; ⑥A B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5.确定下列命题是否为真:(1)∅∅真⊆(2)∅∅假∈(3)}∅真{∅⊆(4)}∅真∈{∅(5){a,b}⊆{a,b,c,{a,b,c}}真(6){a,b}∈{a,b,c,{a,b}}真(7){a,b}⊆{a,b,{{a,b}}}真(8){a,b}∈{a,b,{{a,b}}}假6.设a,b,c各不相同,判断下述等式中哪个等式为真:(1){{a,b},c,∅}={{a,b},c}假(2){a ,b,a}={a,b}真(3){{a},{b}}={{a,b}}假(4){∅,{∅},a,b}={{∅,{∅}},a,b}假8.求下列集合的幂集:(1){a,b,c}P(A)={ ∅,{a},{b},{c},{a,b},{a,c},{b,c},{a,b,c}} (2){1,{2,3}}P(A)={ ∅, {1}, {{2,3}}, {1,{2,3}} }(3){∅}P(A)={ ∅, {∅} }(4){∅,{∅}}P(A)={ ∅, {1}, {{2,3}}, {1,{2,3}} }14.化简下列集合表达式:(1)(A B) B )-(A B)(2)((A B C)-(B C)) A解:(1)(A B) B )-(A B)=(A B) B ) ~(A B)=(A B) ~(A B)) B=∅ B=∅(2)((A B C)-(B C)) A=((A B C) ~(B C)) A=(A ~(B C)) ((B C ) ~(B C)) A=(A ~(B C)) ∅ A=(A ~(B C)) A=A18.某班有25个学生,其中14人会打篮球,12人会打排球,6人会打篮球和排球,5人会打篮球和网球,还有2人会打这三种球。
已知6个会打网球的人都会打篮球或排球。
求不会打球的人数。
解: 阿A={会打篮球的人},B={会打排球的人},C={会打网球的人}|A|=14, |B|=12, |A B|=6,|A C|=5,| A B C|=2, |C|=6,C⊆A B如图所示。
25-(5+4+2+3)-5-1=25-14-5-1=5不会打球的人共5人21.设集合A={{1,2},{2,3},{1,3},{∅}},计算下列表达式:(1) A(2) A(3) A(4) A解:(1) A={1,2} {2,3} {1,3} {∅}={1,2,3,∅}(2) A={1,2} {2,3} {1,3} {∅}=∅(3) A=1 2 3 ∅=∅(4) A=∅27、设A,B,C是任意集合,证明(1)(A-B)-C=A- B⋃C(2)(A-B)-C=(A-C)-(B-C)证明(1) (A-B)-C=(A ~B) ~C= A ( ~B ~C)= A ~(B⋃C) =A- B⋃C(2) (A-C)-(B-C)=(A ~C) ~(B ~C)= (A ~C) (~B C)=(A ~C ~B) (A ~C C)= (A ~C ~B) ∅= A ~(B⋃C) =A- B⋃C 由(1)得证。
第七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7.列出集合A={2,3,4}上的恒等关系IA ,全域关系EA,小于或等于关系LA,整除关系DA.解:IA={<2,2>,<3,3>,<4,4>}EA={<2,2>,<2,3>,<2,4>,<3,4>,<4,4>,<3,2>,<3,3>,<4,2>,<4,3>}LA={<2,2>,<2,3>,<2,4>,<3,3>,<3,4>,<4,4>}D A ={<2,4>}13.设A={<1,2>,<2,4>,<3,3>} B={<1,3>,<2,4>,<4,2>}求A ⋃B,A ⋂B, domA, domB, dom(A ⋃B), ranA, ranB, ran(A ⋂B ), fld(A-B). 解:A ⋃B={<1,2>,<2,4>,<3,3>,<1,3>,<4,2>} A ⋂B={<2,4>}domA={1,2,3} domB={1,2,4} dom(A ∨B)={1,2,3,4}ranA={2,3,4} ranB={2,3,4} ran(A ⋂B)={4}A-B={<1,2>,<3,3>},fld(A-B)={1,2,3} 14.设R={<0,1><0,2>,<0,3>,<1,2>,<1,3>,<2,3>}求R R, R -1, R ↑{0,1,}, R[{1,2}] 解:R R={<0,2>,<0,3>,<1,3>}R -1,={<1,0>,<2,0>,<3,0>,<2,1>,<3,1>,<3,2>}R ↑{0,1}={<0,1>,<0,2>,<0,3>,<1,2>,<1,3>} R[{1,2}]=ran(R|{1,2})={2,3}16.设A={a,b,c,d},1R ,2R 为A 上的关系,其中1R ={},,,,,a a a b b d{}2,,,,,,,R a d b c b d c b=求23122112,,,R R R R R R 。
解: R 1 R 2={<a,d>,<a,c>,<a,d>} R 2 R 1={<c,d>}R 12=R 1 R 1={<a,a>,<a,b>,<a,d>} R 22=R 2 R 2={<b,b>,<c,c>,<c,d>} R 23=R 2 R 22={<b,c>,<c,b>,<b,d>}36.设A={1,2,3,4},在A A上定义二元关系R,∀<u,v>,<x,y>∈A⨯A ,〈u,v> R <x,y>⇔u + y = x + v.(1)证明R 是A⨯A上的等价关系.(2)确定由R 引起的对A⨯A的划分.(1)证明:∵<u,v>R<x,y> ⇔u+y=x-y∴<u,v>R<x,y>⇔u-v=x-y∀<u,v>∈A⨯A∵u-v=u-v∴<u,v>R<u,v>∴R是自反的任意的<u,v>,<x,y>∈A×A如果<u,v>R<x,y> ,那么u-v=x-y∴x-y=u-v ∴<x,y>R<u,v>∴R是对称的任意的<u,v>,<x,y>,<a,b>∈A×A若<u,v>R<x,y>,<x,y>R<a,b>则u-v=x-y,x-y=a-b∴u-v=a-b ∴<u,v>R<a,b>∴R是传递的∴R是A×A上的等价关系(2) ∏={{<1,1>,<2,2>,<3,3>,<4,4>}, {<2,1>,<3,2>,<4,3>}, {<3,1>,<4,2>}, {<4,1>}, {<1,2>,<2,3>,<3,4>}, {<1,3>,<2,4>}, {<1,4>} }41.设A={1,2,3,4},R为A⨯A上的二元关系, ∀〈a,b〉,〈c,d〉∈ A⨯A ,〈a,b〉R〈c,d〉⇔a + b = c + d(1)证明R为等价关系.(2)求R导出的划分.(1)证明:∀<a,b〉∈ A⨯Aa+b=a+b∴<a,b>R<a,b>∴R是自反的任意的<a,b>,<c,d>∈A×A设<a,b>R<c,d>,则a+b=c+d ∴c+d=a+b ∴<c,d>R<a,b> ∴R 是对称的任意的<a,b>,<c,d>,<x,y>∈A ×A 若<a,b>R<c,d>,<c,d>R<x,y> 则a+b=c+d,c+d=x+y ∴a+b=x+y ∴<a,b>R<x,y> ∴R 是传递的∴R 是 A ×A 上的等价关系(2)∏={{<1,1>},{<1,2>,<2,1>},{<1,3>,<2,2>,<3,1>},{<1,4>,<4,1>,<2,3>,<3,2>},{<2,4>,<4,2>,<3,3>}, {<3,4>,<4,3>}, {<4,4>}}43. 对于下列集合与整除关系画出哈斯图:(1) {1,2,3,4,6,8,12,24}(2) {1,2,3,4,5,6,7,8,9,10,11,12}解:23468111(1) (2)45.下图是两个偏序集<A,R >的哈斯图.分别写出集合A 和偏序关系R 的集合表达式.dgabf g(a) (b)解: (a)A={a,b,c,d,e,f,g}R ={<a,b>,<a,c>,<a,d>,<a,e>,<a,f>,<a,g>,<b,d>,<b,e>,<c,f>,<c,g>}A I ⋃(b) A={a,b,c,d,e,f,g}R ={<a,b>,<a,c>,<a,d>,<a,e>,<a,f>,<d,f>,<e,f>}A I ⋃46.分别画出下列各偏序集<A,R >的哈斯图,并找出A 的极大元`极小元`最大元和最小元. (1)A={a,b,c,d,e}R ={<a,d>,<a,c>,<a,b>,<a,e>,<b,e>,<c,e>,<d,e>}⋃I A . (2)A={a,b,c,d,e}, R ={<c,d>}⋃IA.解:ab deabcde(1) (2)项目 (1) (2) 极大元: e a,b,d,e 极小元: a a,b,c,e 最大元: e 无 最小元: a 无第八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设f :N →N,且f (x)=12x x x ⎧⎪⎨⎪⎩,若为奇数若为偶数,求f (0), f ({0}), f (1), f ({1}), f ({0,2,4,6,…}),f ({4,6,8}), f -1({3,5,7}). 解:f (0)=0, f ({0})={0}, f (1)=1, f ({1})={1},f ({0,2,4,6,…})=N ,f ({4,6,8})={2,3,4}, f -1 ({3,5,7})={6,10,14}. 4. 判断下列函数中哪些是满射的?哪些是单射的?哪些是双射的? (1) f:N →N, f(x)=x 2+2 不是满射,不是单射(2) f:N →N,f(x)=(x)mod 3,x 除以3的余数 不是满射,不是单射(3) f:N→N,f(x)=1xx⎧⎨⎩,若为奇数,若为偶数不是满射,不是单射(4) f:N→{0,1},f(x)=1xx⎧⎨⎩,若为奇数,若为偶数是满射,不是单射(5) f:N-{0}→R,f(x)=lgx 不是满射,是单射(6) f:R→R,f(x)=x2-2x-15 不是满射,不是单射5. 设X={a,b,c,d},Y={1,2,3},f={<a,1>,<b,2>,<c,3>,}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1)f是从X到Y的二元关系,但不是从X到Y的函数; 对(2)f是从X到Y的函数,但不是满射,也不是单射的; 错(3)f是从X到Y的满射,但不是单射; 错(4)f是从X到Y的双射. 错(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