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方案

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方案

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方案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各种病媒生物的数量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多。

病媒生物是指能够传播疾病的生物媒介,例如蚊子、蝇类、跳蚤等。

这些病媒生物的存在给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城市的卫生,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变得十分重要。

二、工作目标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目标是有效控制和减少病媒生物的数量和传播范围,降低传染病的发生率和流行程度。

具体目标包括:1. 确保公共场所的病媒生物数量不超过卫生标准;2. 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降低感染风险;3. 提高公众对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4. 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

三、工作内容1. 环境管理加强公共场所的环境清洁和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积水、垃圾和河流湖泊等孳生源,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和繁殖条件;推广室内外环境整治,减少病媒生物的藏身之处。

2. 化学防治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学药剂进行病媒生物的灭杀和控制;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化学防治工作,确保操作安全和有效。

3. 生物防治推广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例如使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对病媒生物进行控制;加强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培训,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4. 信息监测和预警建立病媒生物监测系统,定期收集和分析病媒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制定预警指标和标准,及时预警病媒生物暴发的可能性;快速反应和应对突发事件,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控制。

5. 公众宣传和教育开展病媒生物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病媒生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手册,提供防治指南和技术支持。

四、工作措施1. 制定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计划,并分阶段、分任务进行实施;2. 加强病媒生物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组建和工作协调;3. 落实责任,明确工作职责,并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5. 积极开展科研和技术攻关,并推广应用成果;五、工作效果评估1. 定期进行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的评估和检查;2. 收集并分析疾病发病率和传播途径的统计数据,评估工作效果;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方案和措施。

病媒生物及其防治PPT课件

病媒生物及其防治PPT课件
防治现状
全球范围内,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现状。在发达国家,由于经济 和技术优势,防治工作相对完善,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资源和技术的限制,防治工作
面临诸多挑战。
存在的问题
当前病媒生物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病媒生物抗药性问题、防治措施的可持续性问 题、以及防治工作的社会接受度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病媒生物及其防治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病媒生物概述 • 常见病媒生物 • 病媒生物防治方法 • 病媒生物防治的挑战与展望 • 案例分析
01 病媒生物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 疾病(一般指人类疾病)的生物 ,如蚊虫、鼠类、蟑螂等。
分类
根据其传播疾病的类型不同,可 以分为鼠类、蚊虫、蝇类、蟑螂 等几大类。
生活习性
苍蝇喜欢在食物、垃圾和粪便等有机 物附近觅食。
蟑螂
传播疾病
蟑螂能够携带多种细菌和病毒, 如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
生活习性
蟑螂喜欢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生 活,如下水道、厨房和卫生间等。
防治措施
保持室内干燥,清洁厨房和卫生间, 使用灭蟑螂药等。
老鼠
传播疾病
老鼠能够携带多种病毒和细菌, 如鼠疫、斑疹伤寒等。
境、使用杀虫剂和粘板等。
实施效果
03
蟑螂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师生健康得到保障,教学环境得到改
善。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某农村地区苍蝇密度较高,影响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
防治措施
采取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养殖家禽、使用粘蝇纸 等。
实施效果
苍蝇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农业生产也得到 了保障。

传染病联防联控中的病媒生物与防治措施

传染病联防联控中的病媒生物与防治措施

传染病联防联控中的病媒生物与防治措施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传染病的联防联控过程中,病媒生物的角色不可忽视。

本文将重点探讨病媒生物的种类和传播途径,以及相关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病媒生物种类和传播途径病媒生物是指能够携带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包括昆虫、螨类和某些动物。

它们在传染病的传播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常见的病媒生物包括蚊子、跳蚤、苍蝇、蜱虫等。

1. 蚊子:蚊子是一类常见的病媒生物,它们通过吸食人类或动物的血液,将病原体传播给另一位宿主。

例如,登革热、疟疾、丝虫病等都是由蚊子传播的。

2. 跳蚤:跳蚤主要寄生在哺乳动物身上,通过咬取宿主的血液,将病原体传播给新的宿主。

鼠疫就是由跳蚤传播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3. 苍蝇:苍蝇是食腐动物,通过接触传播方式将致病菌带在其表面上或者带入食物中。

这就是为何苍蝇经常会引起肠道传染病的爆发,如腹泻等。

4. 蜱虫:蜱虫是一种节肢动物,主要寄生在野生动物和家畜身上。

它们可以通过咬人传播疾病,如布鲁氏菌病和蜱媒传染的脑炎等。

二、病媒生物的防治措施为了控制病媒生物的传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以下是常用的防治措施:1. 环境管理:消除或减少病媒生物的繁殖场所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及时清理垃圾、杂草和积水,消除蚊虫的孳生地。

2. 个人预防:个人应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来防止咬伤,如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防蚊液,提高个人卫生水平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蚊虫、跳蚤和蜱虫等对人类的威胁。

3. 防治技术:针对不同的病媒生物,可以采用相应的防治技术。

例如,可以通过喷洒杀虫剂、使用灭鼠剂以及安装纱窗等措施来控制害虫的传播。

4. 开展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环节。

通过向公众普及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和防控措施,可以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从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

5. 监测和报告:建立完善的病媒生物监测体系,对潜在的传染病传播进行及早发现和报告,有助于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从而防止疫情的扩大。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措施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措施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措施病媒生物是指能够携带和传播疾病病原体的生物,如蚊子、苍蝇、跳蚤等。

这些生物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和管理病媒生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管理措施。

一、病媒生物监测病媒生物监测是指对病媒生物的分布、密度和病原体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病媒生物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病媒生物的分布范围和密度,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方法包括采集病媒生物标本、病原体检测和环境调查等。

二、环境改造环境改造是指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和繁殖,从而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常见的环境改造措施包括清除废弃物、排水沟疏通、杂草清理、水体治理等。

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控制方法,如引入天敌、放牧等,控制病媒生物数量。

三、个人防护个人防护是指个体采取措施,减少病媒生物叮咬和传播疾病的风险。

常见的个人防护方法包括穿戴长袖长裤、使用驱蚊剂、安装防蚊窗网等。

在疫情爆发期间,人们还可以采取社交距离、勤洗手等措施,避免病媒生物传播疾病。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品来控制和杀灭病媒生物。

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洒杀虫剂、烟雾熏蒸、灭鼠剂等。

在使用化学药品时,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五、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控制病媒生物数量。

例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蚊子、苍蝇等病媒生物的数量。

这种方法相对环保,不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污染,但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和控制,以避免引入的天敌对其他生物造成危害。

六、卫生教育卫生教育是指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病媒生物防治的认识和意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卫生教育,可以让公众了解病媒生物的危害和预防方法,从而主动参与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病媒生物防治管理措施涵盖病媒生物监测、环境改造、个人防护、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卫生教育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和管理病媒生物,保障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病媒生物防治方案

病媒生物防治方案

病媒生物防治方案病媒生物防治方案涉及到预防和控制那些传播疾病的生物,如蚊子、苍蝇、蜱虫等。

这些病媒生物可以携带病原体并传播给人类和动物,因此控制它们的数量和传播是防止疾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个针对病媒生物的综合防治方案:1.了解生物学特征和生命周期:病媒生物的繁殖和生命周期是制定防治方案的基础。

通过研究其地理分布、繁殖习性和季节变化,可以找到最佳的控制时机和方法。

2.环境管理:改变和处理环境中病媒生物的孳生场所。

例如,消除积水容器以防止蚊子繁殖,保持环境清洁以减少苍蝇滋生等。

3.生物控制:利用天敌、寄生虫或疾病来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

这种方法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为引入并建立天敌种群。

例如,引入雄性蚊子的不育品系来减少蚊子的数量。

4.化学控制: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或抑制病媒生物的数量。

这种方法需要谨慎使用,以免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造成损害。

例如,使用杀虫剂来控制蚊子和苍蝇的数量,但必须选择无害于人类和环境的产品,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

5.公共健康教育: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病媒生物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如何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教育活动可以包括讲座、宣传册、电视和广播等。

6.监测和报告:建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病媒生物的活动和疾病的传播情况,以便快速采取控制措施。

7.多学科合作:病媒生物防治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包括医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等。

通过整合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可以开展更有效的病媒生物控制工作。

在制定病媒生物防治方案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媒生物和疾病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并定期评估和调整方案的效果。

此外,公众的参与和支持也是成功防治疾病传播的关键因素。

传染病防治中的病媒生物监测与防控

传染病防治中的病媒生物监测与防控

传染病防治中的病媒生物监测与防控传染病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的疾病,其中病媒生物是传播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

病媒生物是指能够携带传染病病原体并传播给人类或动物的生物,如蚊子、跳蚤、蜱虫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病媒生物的监测与防控显得尤为重要。

一、病媒生物的监测意义病媒生物监测是指通过对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和病原体感染情况进行监测,了解其分布、季节性变化和传播风险,为传染病的预警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病媒生物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

二、病媒生物的监测方法1. 成虫监测:成虫是病媒生物的繁殖和传播阶段,对成虫进行监测可以了解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和分布情况。

常用的成虫监测方法有使用黏虫板、蚊帐、人工光源吸引等。

2. 幼虫监测:病媒生物的幼虫在水体中繁殖,对幼虫进行监测可以了解水域中病媒生物繁殖情况。

常用的幼虫监测方法有使用捕捉器、培养扩繁箱、水质检测等。

3. 病原体感染监测:病媒生物是传播疾病的媒介,了解其病原体感染情况对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至关重要。

病原体感染监测可以通过提取病媒生物体内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常用的方法有PCR、ELISA等。

三、病媒生物的防控措施1. 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其他生物作为对抗病媒生物的手段,如引入捕食性昆虫控制蚊虫种群。

此外,通过调整生态环境,减少或消灭病媒生物的繁殖场所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防治措施。

2. 化学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是指使用杀虫剂或杀螨剂等化学药品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和传播。

化学防治可以快速有效地减少病媒生物的种群密度,但过度使用化学药品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应谨慎使用。

3. 物理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是指通过物理手段来阻止病媒生物的孳生和传播,如使用蚊帐、蚊香、灭蚊灯等。

物理防治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控手段,能够有效地减少传染病的风险。

四、病媒生物监测与防控的应用病媒生物的监测与防控在许多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等。

病媒生物防治3篇

病媒生物防治3篇

病媒生物防治
第一篇:病媒生物防治的必要性
病媒生物是指能够传播人类或动物疾病的生物,如蚊子、跳蚤、老鼠等。

它们能够在其体内携带和传播各种病原体,从而使人类和动物感染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

病媒生物防治是指通过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和影响,从而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病媒生物防治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预防疾病的传播:病媒生物是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病媒生物防治的核心就是控制和减少这些生物的数量和影响,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例如,通过杀灭蚊子,可以避免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的传播。

2. 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病媒生物不仅能够传播疾病,还能够引起不同程度的身体不适和疼痛。

例如,若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大量的跳蚤,则会对宠物和人类的皮肤造成刺痒和疼痛,甚至引起皮肤病。

通过病媒生物防治,可以减少这些害虫对人类和动物的侵害,保护其身体健康。

3. 维护生态平衡:病媒生物环节处于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对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若在一定范围内过度杀灭病媒生物,则会导致食物链的崩溃和某些生态环境的恶化。

病媒生物防治应当在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以实现其有效的控制和预防作用。

总之,病媒生物防治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必要途径。

病媒生物防治的内容

病媒生物防治的内容

病媒生物防治的内容病媒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学的方法来控制和防治传播疾病的昆虫或其他生物。

病媒生物是指能够传播疾病的生物媒介,如蚊子、苍蝇、跳蚤等。

病媒生物防治的目标是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病媒生物防治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和活动范围,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这一方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施,如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是指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

例如,可以利用灭蚊灯来吸引和杀死蚊子,减少蚊子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防蚊纱窗和门帘来阻止蚊子进入室内,从而减少蚊子传播疾病的机会。

化学方法是利用化学物质来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

例如,可以使用杀虫剂来喷洒在蚊子的繁殖地,如池塘和湖泊中,以杀死蚊子的幼虫。

此外,还可以在室内喷洒杀虫剂来杀死室内的蚊子,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生物方法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病媒生物的数量。

例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蚊子的数量。

捕食性昆虫如蜻蜓和蚂蚁会捕食蚊子的幼虫和成虫,从而减少蚊子的数量。

此外,还可以利用昆虫和鸟类等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

病媒生物防治的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环境条件、病媒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的选择。

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病媒生物防治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例如,在疟疾防治方面,通过室内喷洒杀虫剂、使用防蚊纱窗和床帐以及进行病媒生物监测等措施,大大降低了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同样,在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疾病的防治方面,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媒生物的数量和传播范围。

然而,病媒生物防治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病媒生物的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强,很难完全根除。

其次,防治方法的选择和使用需要考虑到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避免对非目标生物造成伤害。

此外,病媒生物防治需要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如疫苗接种和卫生教育等,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病媒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控制和防治传播疾病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损害财物:这些病媒生物可污染食品和粮食,不仅造 成疾病的传播,而且造成极大的浪费。有的害虫对家 具、衣物、书画、家畜均造成一定的危害。
常见蚊种及其分布、危害、识别特征
中华按蚊
分布:除新疆、青海、西藏外的
各省区
危害:嗜吸人、畜血液,是我国
平原地区间日疟和马来丝 虫病的主要传播者
识别特征:成蚊体中型,灰褐色
媒介生物性疾病的传播类型
机械性传播:媒介生物对病原体仅起携带、运输的污染 作用,病源体只是机械地从一宿主传播给另一宿主,病 原体在媒介昆虫内外并不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或生物学 变化。如:多数由苍蝇、蟑螂、蚂蚁等传播的疾病。
生物性传播:生物性传播即病原体在媒介生物体内具有 增殖,发育,或发育增殖的生物学过程。这是病原体自 然循环不可缺少的环节。生物性传播的特点之一是病原 体在媒介生物体内,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即外潜伏期。 完成上述过程,才具传播能力。如:多数由蚊子传播的 疾病。
识别特征:体型中小,黑色
间有白斑,中胸背部中央有 一纵向的白色条纹,后足各 节有白环
常见蚊种及其分布、危害、识别特征
三带喙库蚊
埃及伊蚊
分布:除新疆、青海、西藏
外的各省区
危害:嗜吸猪、牛等畜血,
兼吸人血,是流行性乙型脑 炎的主要传播者,另外还传 播基孔肯雅病毒病等
识别特征:体形中小,深褐
色,喙的中段有一白环,腹 背各节基部有淡黄狭带
分布:广东、广西、海南等
东南沿海地区及台湾,家栖 蚊种
危害:嗜吸人血,是登革热
的主要传播者,也是黄热病 、委内瑞拉马脑炎、基孔肯 雅病毒病等的传播者
识别特征:中小体形,黑色
,中胸背部有4条白色纵线 ,后足各节有白环
病 媒 生 物——蝇类
蝇类 蝇类有在人的食物
上边吃、边吐、边排便的 匀性,因而对食物造成严 重污染,传播各种疾病, 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如霍 乱、伤寒、副伤寒、痢疾, 以及肝炎、脊髓灰质炎、 砂眼、结核病等。(除此之 外,某些蝇类的幼虫可寄 生于人畜的组织或器官、 腔道等处引起蝇蛆症)。
其代谢产物是强烈的
致敏原,可引起尘螨性哮
喘、过敏性鼻炎、遗传过
敏性皮炎和慢性荨麻疹
病 媒 生 物—蠓
蠓 俗称墨蚊、小
咬,常见的有台湾 拉蠓、明斑库蠓等。 它的危害为刺吸人 畜血液,并引起局 部反应或奇痒、全 身过敏反应,可传 播乙脑及马脑炎等 20余种人畜疾病。
病 媒 生 物 — 虻 、白蛉、蚋
疮,可继发脓痂疹疖症、
丹毒等,声甚至局部淋巴
结炎
常见螨类特征、危害
类群
特征
危害
粉螨
长 0.2~0.5 毫米,卵圆 孳生于粮食、副食品,
如腐食酪螨、粗脚粉螨、 形,多数为自由生活 人 吞 食 后 可 引 起 肠 螨
家甘螨、乳果螨
症。吸入可引起瞒性皮
炎,即谷痒症。某些种的
代谢产物可引起螨性过

尘螨
长 0.2~0.5 毫米
病媒生物及其防治
媒介生物性疾病的概念
媒介生物性疾病(vectored disease,或
vector-borne disease)即由媒介生物(病媒 生物)传播的疾病。包括完全或部分由病 媒生物传播的疾病。一般指完全或主要由 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以下仅论述人类媒 介生物性疾病。
媒介生物性疾病均为传染病。
常见的病媒昆虫有蚊子、苍蝇、蟑螂、臭 虫、虱子、跳蚤、蚂蚁等,另外还包括蠓、蚋、 虻、白蛉等。常见病媒蛛形类有蜱、螨等。以 上提及的只是类群,每一类群都有许多种类, 不同地区也不尽相同。
常见病媒生物—“虫类”
病媒生物的危害是多样的,大致可分为三方面。
传播疾病:病媒生物至少可以传播几十种人类疾病, 其中疟疾、登革热、痢疾、伤寒、肝炎、鼠疫、地方 性斑疹伤寒、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 病等,危害相当严重。如按蚊传播的疟疾,建国前我 国每年被感染的人有3000多万,80年代每年被感染的 人仍有60万。 影响休息:蚊子、跳蚤等的叮咬吸血,苍蝇、蚂蚁等 的骚扰,即使不传播疾病,也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工作 质量。
恙螨幼虫营寄生生活,刺 吸动物或人的组织液,某些 种类可传播恙虫病
常见螨类特征、危害
类群
特征
危害
蠕形螨,如毛囊蠕形螨 成虫体 长约 0.1~ 0.3 寄生于人皮脂腺发达
和皮脂蠕形螨
毫米
的颜面部,引起毛囊和皮
脂腺炎、疖肿等皮肤病,
如酒糟鼻子
疥螨俗称疥癣虫
体形很小
寄生于皮肤,引起刺
激、皮损、过敏,甚至疥
间接传播:包括经呼吸道传播(空气传播—气溶胶)、 经消化道传播(食物、水)、经皮肤传播(直接接触媒 介生物的污染物品)。
同一种媒介生物性疾病可有一种或多种传播方式。
媒介生物性疾病的分类
按病原分类 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 病、立克次体病、寄生虫病、朊病毒病等。
按致病部位分类 包括呼吸道疾病、肠道病、 皮肤病等。
病 媒 生 物—蚂 蚁
蚂蚁 属于昆虫纲、膜翅目、蚁科,种类很多,
我国已发现300余种。侵入居室的蚂蚁主要有5种:
★ 小家蚁:它又称小皇家蚁、棕皇家蚁,是居室内最常 见种,分布全国。
★ 广大头蚁:分布于华北、华东地区。 ★ 印大头蚁: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地区局部地区超过
小家蚁。大头蚁的特征是,兵蚁头部很大,有对粗壮 的大颚,格斗用。 ★ 洛氏路舍蚁:分布各地,室外营巢,常入室窃食。 ★ 剑颚臭蚁:它又称银灰臭蚁,主要分布东南沿海地区, 室外营巢,有时侵入室内,受惊时能放一种臭气。
分布:北纬30度及其以北
地区,室内优越种
危害:嗜吸人血,兼吸禽
畜血液,是斑氏丝虫病及 流行性乙性脑炎的传播者
识别特征:体形中等,淡
褐色,喙与足深褐色,无 白环,中胸背板无白色条 纹,腹背板基部有直线壮 灰白横带
常见蚊种及其分布、危害、识别特征
致乏库蚊
分布:主要分布于长江以
南各省区,室内优势蚊种
危害:嗜吸人血,兼吸禽
豆蝇
及 人 体 寄 生 虫 病 的 色,有金绿色金属光
包囊或虫卵,可引起 泽,胸背无纵纹,背
人体蝇蛆病
鬃发达,排列成纵行
病 媒 生 物—蜚 蠊
蟑螂 蟑螂进食时也
有个坏习惯,边吃、边 吐、边排泄,污染食物, 也因此传播多种疾病, 如痢疾、副霍乱、肝炎、 结核、白喉、猩红热、 蛔虫等。(蟑螂还能分 泌和排泄出有异臭的物 质,使人闻到就恶心, 甚至呕吐)。
病 媒 生 物—螨 类
螨类 螨类也不是
昆虫,它与蜱同属 蛛形纲、蜱螨目, 较常见的有革螨、 恙螨、蠕形螨、疥 螨、粉螨、尘螨等 类群,其中以革螨 种类较多,分布较 广泛。
病 媒 生 物—蜱
蜱 蜱大小与体虱相仿,它
叮咬人畜,吸血,能传播多种 疾病,如森林脑炎、蜱媒出血 热、斑疹伤寒、Q热、落矶山 斑点热、鼠疫等。其危害多在 农村,特别是牧区、林区,在 城市环境危害较小,但近年来 的“宠物热”加剧了其危害。 蜱并不是昆虫,在分类上属于 蛛形纲、蜱螨目,蜱总科,又 分为硬蜱和软蜱。全世界已知 蜱类800余种,常见的有全沟 硬蜱、草原革蜱、波斯锐缘蜱
,翅前缘脉上有2个大白 斑,下颚须上有4个白环。 中胸背板隐约可见5条浅 色纹
常见蚊种及其分布、危害、识别特征
窄卵按蚊嗜人亚种
淡色库蚊
分布:主要分布于江苏、
浙江、安徽、江西、福建 、湖北、湖南、四川和云 南等地
危害:嗜吸特征:个体较小,与
中华按蚊形态极相似。翅 的第5纵脉第2分支末端无 翅穗白斑
多数寄生于动物和人。叮 人可引起皮炎,还可传播流 行性出血热、Q 热、疱疹立 克次体病、小蛛立克次体痘 等,有的可引起肠螨病,污 染贮粮、干果及中成药
恙螨又称恙虫、沙螨,如 红恙螨、地里红恙螨、中华 背展恙螨
成虫密被细毛,呈棕黄或 棕红色,体长 0.4~1.3 毫 米。躯体分前后两部,中间 细,前后各 2 对足,第 1 对 足特别长
蝇类传播的几种常见病
肠细菌病:霍乱、伤寒、O157。 病毒性传染病:脊髓灰质炎,砂眼等。 原虫病:蛔虫,鞭虫等。 蠕虫病:蠕虫。 呼吸道的传染病:肺结核,肺炎等。 皮肤病:细菌性皮炎等。
媒介生物性疾病——鼠传疾病
啮齿类携带的病原体达200种,目前已知鼠可传染 的人类疾病约160种。已知能使人致病的主要有细 菌12种,病毒13种,立克次体5种,寄生虫7种。 按其病原体大致可分为五类:病毒性疾病、立克 次体病、螺旋体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病。据 统计,有史以来,全世界由于鼠传疾病死亡的人 数,远远超过直接死于战争者。
我国涉及鼠类的疾病有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病、地方性斑疹伤寒、恙虫病、莱姆 病、沙门氏菌病等24种。鼠源性疾病均为传染病, 主要是以鼠类为传染源。
常见病媒生物—“虫类”
病媒生物是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通 常指病媒害虫、卫生害虫,主要包括三大类群。 在动物分类学上,这些害虫多为节肢动物,绝 大多数属于两大类,即长六条腿的昆虫和长八 条腿的蛛形类。另一大类群是啮齿类(鼠类)。
虻 俗称牛虻、马蝇、瞎虻等,如中华斑虻、憎黄虻、 华虻、中华麻虻、禾瘤虻。虻刺吸家畜及人血,能传 播伊氏锥虫病、炭疽病、野兔热、马传染性贫血病等。
白蛉 有中华白蛉、中华白蛉长管亚种、硕大白蛉吴 氏亚种等。白蛉刺吸人及动物血液,能传播人及动物 的多种利氏曼病、白蛉热、卡利翁氏病、白蛉皮炎等。
蚋 俗称黑蝇、大咬等,如北蚋、斑梯蚋等。雄蚋仅 以植物汁液为食,雌蚋必须吸人畜血液。胸蚋寿命为 1周左右,雌蚋为1—2个月。人畜被叮咬处红肿、发 炎,甚至溃烂,可传播鸡、鸭等白细胞原虫,及人畜 盘尾丝虫病。
畜血液,是斑氏丝虫病及 流行性乙性脑炎的传播者
识别特征:体形中等,淡
褐色,与淡色库蚊极相似 ,腹背板基部有圆弧状灰 白横带
常见蚊种及其分布、危害、识别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