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分析

合集下载

小婴儿黄疸50例临床分析

小婴儿黄疸50例临床分析
1 ,胆 道 闭锁术 后 1 。 例 例 1 临床 表现 . 2
8 %d) 在 3岁前 感染 ,至成 人 期几 乎所有 人 群均 已被 感染 ,我 o ,L
国与之相 仿 , MV可通 过 母婴传 播 或水 平传 播途 径感 染 , 临床 C 在
上 分为无 症状 性感 染及有 症状 性 感染 。 MV 几 乎可 以侵犯 机 体 的 C
C V M
感染 是小 婴儿黄 疸最 常 见 的病 因。C MV 几乎 可 以侵 犯机 体 的所有 器官 ,其 中肝脏 是 C MV 的重要 靶器 官 ,明确病 因对指 导治 疗有 重要 意义 。
【 关键 词 】小 婴儿 黄 疽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7 - 1 4 ( 0 7)1 - 4 7 O 618 9 20 10 1一 2 中图分 类号 :R 2 .7 7 21
小婴儿黄疸 5 例临床分析 0廉敬 爱 【 摘要 】 目的

探 讨小 婴儿黄 疸 的病 因 ,为诊 断及 治疗提 供帮 助 。方法
收集 年龄 3 2天 ~2 . 小婴 儿黄疸 5 5月 0例患 者进 行临床 分 析 。
结果
常见 的致 病 原 因为感染 , 中 C 其 MV感 染 占居 首位 , 丽科 伟抗病 毒 , 生 素抗感 染及 其它 对症 治疗 , 经 抗 大部 分病 例 治愈 。 结论
所有 器 官,其 中肝脏 是 C MV 的重要靶 器 官 。 MV在肝 细 胞 内繁 C 殖 , 致肝 细胞广 泛 坏死 ,C 导 MV也 可侵 犯肝 内胆 管上 皮细 胞 ,引
起 胆 菅炎症 反 应 ,导致胆 汁淤 滞 ,临床 上 表现 为肝 脾肿 大及 肝 功 能受 损 ,并 出现 病 理性黄 疸 ,常表 现 为 高胆红 素血 症 ,母 乳性 黄 疸 见 于部 分母 乳喂 养婴 儿 ,随着 母乳 喂养 的推 广 ,近来 的报道 发 生率 有不 断上 升 的趋 势[。母 乳性 黄 疸 的病 因不清 ,可 能与 母 乳 2 】

新生儿病理黄疸病因分析与治疗观察

新生儿病理黄疸病因分析与治疗观察

新生儿病理黄疸病因分析与治疗观察
钟颖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
【年(卷),期】2014(000)029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并且对其主要治疗措施进行观察
分析。

方法对2011年7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230例病理性黄疸的新
生儿进行回顾性分类分析,并对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进行观察记录。

结果通过分析与观察发现造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病因为围产因素、感染性因素、母乳性因素、新生儿溶血病以及其他因素,其中围产因素导致的新生儿黄疸79例(34.35%),感染性因素为62例(26.96%),新生儿溶血病为43例(18.70%),母乳性因
素为31例(13.48%),其它因素为15例(6.52%)。

结论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围产因素、感染性因素、母乳性因素和新生儿溶血病,临床治疗以光疗为主,治愈率较高。

【总页数】2页(P239-240)
【作者】钟颖
【作者单位】信丰县人民医院,江西赣州 3416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70例临床病因分析及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评价 [J], 雷军
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分析和治疗体会 [J], 别慧玲;郑晓云
3.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87的临床观察 [J], 黄万兵;李慧霞;常珍妮
4.黄疸茵陈颗粒联合妈咪爱、思密达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观察 [J], 卢安庭
5.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70例临床病因分析及蓝光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评价 [J], 雷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临床观察
1 疗效 评 价 . 3
核 黄 疸 的发 生 及 导 致 患 儿 神 经 系 统 出 现 后 遗 症 。 生 儿 黄 疸 的 常 新
规 疗 法 是 进 行 蓝 光 照 射 和 观 察 . 于 溶 血 性 黄 疸 患 儿 需 蓝 光 照 对
射 、 注 人 血 丙 种 球 蛋 白针 阻断 溶 血 过 程 , 至 需 换 血 处 理 。 规 输 甚 常
表 1 两组患者显效率 I ) 3d 的对 比【( ] n %)
有 5例 , 产 患 儿 7例 , 生 儿 溶 血 患 者 有 5例 , 组 患 者 在 临 床 早 新 两
为 1 5d 平 均 年 龄 为 28d 早 产 患 儿 有 1 ~ . . , 2例 , 生 体 重 偏 低 的 出
患 儿有 1 0例 , 发热 者 有 7例 。 对照 组 患儿 中男 性 2 0例 , 女性 1 0例 , 患 儿 出生 时 间 为 2 5d 平 均 年 龄 为 24d — , . 。其 中 出生 缺 氧 的 患 儿
新 生 儿 黄 疸 是 初 生 婴 儿 常 见 的疾 病 , 诱 因 有 多 种 . 要 表 每 患 儿 的 情 况 。 其 主 每 L 7d为 观 现 为 全 身 皮 肤 发 黄 、 膜 发 黄 , 于 情 况 较 为 严 重 的 患 儿 则 导 致 巩 对 对 照 组 患 儿 : 纯 采 用 常 规 护 理 及 光 疗 , 察 患 者 的情 况 。 单 观
HNB E工工 工EE 口 N 医 药 M E中 中 l
H 工NA E A L T H 工 N口 U 日 T 口 Y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 生儿黄疸 6 临床观察 0例
徐 艳
富 阳 市 妇 幼 保 健 院儿 科 , 江 富 阳 浙
3 10 14 0

新生儿黄疸实训报告单

新生儿黄疸实训报告单

一、实训背景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出现黄色。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其中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而病理性黄疸则需要及时治疗,以免影响新生儿健康。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临床实践,了解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方法。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2. 熟悉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3. 培养临床思维和操作技能,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三、实训内容1.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1)临床表现:新生儿黄疸的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严重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嗜睡、抽搐等症状。

(2)辅助检查:通过血清胆红素检测,评估胆红素水平。

正常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在5-20mg/dl之间,超过20mg/dl为高胆红素血症。

2.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1)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加强喂养,保持新生儿舒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病理性黄疸: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法。

1)光照疗法:将新生儿置于蓝光箱内,通过蓝光照射分解血清中的胆红素,降低胆红素水平。

2)换血疗法:适用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等高危新生儿。

3)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茵栀黄等,具有降低胆红素水平、保护肝脏等作用。

3.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1)密切观察病情:监测新生儿体温、心率、呼吸、肤色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保证营养摄入:鼓励母乳喂养,保证新生儿充足的能量摄入。

(3)保持皮肤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新生儿皮肤,防止感染。

(4)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维持室温在22-26℃,湿度在55%-65%,为新生儿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认识到新生儿黄疸的危害及治疗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1.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临床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2.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等,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新生儿早期黄疸检测并及时干预临床观察

新生儿早期黄疸检测并及时干预临床观察
关键词 : 新 生 儿 黄 疸 早 期 检 测 及 时干 预
中图分类号 :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3 ) 1 1 — 0 0 7 0 — 0 1 疗。 而 我 院 对 出 生 一 周 内 的新 生儿 用 经 皮 黄 疸 仪 进 行 监 测 。 经 皮测胆仪虽不能直接代表胆红 素的实际水平 ,但 与血胆红 素 呈正相 关 , 如新 生儿 的经皮胆红 素超过 了一定安全 范 围 , 就 应该立 即进行干预治疗 。利用 经皮胆红素测定仪 监测新生 儿 黄疸 , 操作简便 、 迅速 , 消 除了漏诊及误 诊 , 减轻 r新生 儿黄疸 患者反复采血 的痛苦 , 降低 了医生 及护 十的T作量 , 减轻 了患 者 家 庭 的经 济 负 担 , 所 以, 更 容 易 为 家 长接 受 。 3 . 2高胆红素血症的早期 干预 :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 因有 : ①胆红素生成过 多。②血浆 白蛋白连接胆红素 的能力差。 ③ 肝 细 胞处 理 胆 红 素 的能 力差 。( 肝 循 环增 加 。在肝 内形 成 的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 后 ,在十二指肠或空肠 p H偏碱情况 下 ,通 过 非酶 l 生水 解过 程 或肠 腔 内 B 一 葡 萄 糖醛 酸 苷 酶 的 作 用 , 可 将 结 合 胆 红 素转 变成 未 结 合 胆 红 素 ,加 之肠 道 内 缺乏 细菌 , 不能将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 , 随粪便或经 肾脏排 ; 此外 , 胎粪约含胆红素 8 0 ~ 1 8 0 m g , 若排泄延迟, 可使重吸收增加l 引 。 我 院针对此原 因, 选择茵栀黄 和妈 咪爱联用 。茵栀黄颗粒 由茵陈 、 栀子、 黄芩等制成 , 能够清热解毒 、 利湿退黄 。研究发 现, 茵陈 、 栀子 、 黄芩 能使胆 红素更好地 摄取 、 结合及 排 f 并 有利尿作 用 , 增强胆囊 的分泌 与排泄功 能 , 还能促进肠 蠕动 , 有利于排便 。以上这些功 能使 小肠 黏膜对胆红 素的吸收能 力 减弱 , 有利 于胆红素 的排 , 能使血清胆红素降低 。并且 , 服药 后 的新生儿粪便 及尿次数增多 , 也有利于黄疸的消退 。妈 咪爱 颗粒 为微生态制 剂 , 含乳酸 菌培养物 、 粪链 球菌和枯 草杆菌 , 同时 含 多 种 维 生 素及 微 量 元 素 锌 和 矿 物 质 钙 。 微 生 态 制 剂 治 疗高胆红素 血症 的机理有_ 引 : ①促进新生 儿肠 道正常菌群 的定 植过程 , 抑制其他有害菌 。② 降低肠道 8 一 葡 萄糖醛酸苷酶 的 活性 。微生态制剂主要是通过益 生菌 的代谢产物 , 改变局部微 生态环境 p H值 ,抑制 1 3 - 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 。③ 降低肠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118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118例临床观察
血瘀 。
陈毛毛 , ,0 9年 6月 2 男 20 2日孕 足 月平产 , 出生 体重 3 2公 .
中外 医学 研 究
0- 曩 ≮ E l
第2 1期
C I E E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H N S N O EG D C L R S A C
l 一。| 。
参 0 一 _ 露 I 蜀 量。 霉 |g害 l ◆ ll 垂 番l“ l l l √ _ - 0 l l l _ _ 1l l l
指数达正 常 , 出院正常 自主喂养者为痊愈 ; 可 患儿一 般情兄好转 , 七天 内 T B指数 明显 下降 , c 十天 内 T B指数 达正常 者为 明显 好 C 转; 两周 内患儿症状 好转 ,c T B指 数及 其他 检验 检查指 标接 近正 常为有效 ; 两周后症 状无 改变 或加重 ,c T B指数及 其他 检验检 查 值异 常者 为无 效。结果观察见表 1 。
锁, 母乳性 黄疸以及遗传性药物性 黄疸 等。其特点 : 黄疸 出现早 , 发展快 , 度重 , 程 消退迟 或者 黄疸退而复现 。 西药治疗 : 光照 , 酶诱 导剂及病 因治疗 , 肝 抗感染 , 保肝 利胆 ,
输 血 浆 或 白蛋 白 , 血 及 手 术 , 正 酸 中 毒 , 充 葡 萄 糖 , 充 脂 换 纠 补 补 溶性维生素等 。 本 文 对 新 生 儿 黄疸 除 一 般 西 医 治 疗 外 , 照 结 合 使 用 中药 治 对 疗 , 效好 , 程短 , 报告如下 。 疗 病 现
例, 早产儿 1 4例 , 中, 其 婴肝综合 症 1 6例 , 败血症 7例 , 母乳性 黄 疽9 5例 , 两组从病情程 度 、 性别 、 日龄无显著差异 , 具有可 比性 。 12 治疗 方法 . 对照组 : 针对 病 因予 以氨苄 青霉 素或 头孢类 抗

98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98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

告医生, 必要时应用镇静剂 ; 光疗期 间监测体温 、箱温和室温 , 新 生儿 中枢神经系统 发育不健全, 容易受到环境 温度 的影 响, 体温 控制在 3 .~3 . 箱温一般 控制在 3 67 73 ℃, 0~3 ℃, 2 4 体温 2 每 ~ h测 1 次并据此调节箱温 。如体温超过 3 .℃或低 于 3 ℃,要 暂停 78 5 照射 , 处理后体 温恢复正 常后再继续治疗 。②给患儿及 时补充 能量及 营养物质, 有利于康复, 足月儿每 3 喂奶 1 早产儿每 2 h 次, h 喂奶 1 对 吮吸无力等新生儿要耐心 细致喂养 ;哭闹易发生呕 次, 吐引起窒息 , 患儿进奶 3 ri 0 n内头部稍抬高, a 右侧卧位; 光疗期间 患儿哭 闹、出汗, 有时会出现呕 吐、 腹泻等加重不显性失水 应 及 时补充水分并记 录出入量, 2次喂奶问加 喂适量糖水予以补 如在 充水, 必要时遵 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 防止水 、电解质的紊乱 。③根 据患儿总胆 红素 的指数 、皮肤黄染 的程度和临床症状 选择 合适 的照射 时间, 以提高治疗效果。如果需要连续照射, 可 每治疗 1h 2 后间断 1 h再进行照射 。④光疗可以引起 患儿稀便和排便次 —2 数增多对 新生儿皮肤刺激大 , 要用湿 巾清洁臀部, 再用鞣 酸软膏 或紫红油涂于臀部给予保护, 尿片 , 勤换 每天温水浴 1 ⑤ 观察 次。 患儿生命体征, 颜面及 口唇有无青 紫, 黄疸程度和部位变化 , 黄疸 有元减轻 ,有无 四肢颤抖 、惊厥 、哭闹 、呕 吐、腹胀 、腹 泻和 大小便 的量和颜色 ,皮肤有无发红和皮疹 ,吸吮力有无 变化 等, 并做好详细记 录, 一旦发现 有异常情况要及 时通知医生, 明原 检 因, 时处理 。⑥补 充水 和钙剂, 及 光疗会增加新生儿不显性失水 。 加之新生儿哭 闹、出汗、呕吐 、腹泻等使水分丢失更加严 重。 在2 次喂奶 问加 喂适量糖水予 以补充水 , 对每个光疗新生儿 均要 采用静脉补液, 防止水 、电解质 的紊乱, 补液量根据进食量 、有无 呕吐、腹泻及失水情况而定, 当补充钙剂, 适 避免发生低钙惊厥 。 ⑦光疗中勤巡视 ,及 时清 除患儿 的呕吐物 、大小便 、汗水 等 , 保持蓝光箱 的透 明清洁 。 、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措施研究 _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措施研究 _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和护理措施研究作者:吴文慧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表现并总结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将病理性黄疸分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结果病理性黄疸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观察,并实施积极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儿早日康复,减少患儿家长负担,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护理研究【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044-02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生理性黄疸轻者2-3天消退,重者7-10天消退;凡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大于221μmol/L、早产儿大于257μmol/L 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1]。

究其发病原因主要与新生儿时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尤其是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有关。

从2013年1月起,我院对新生儿时期的新生儿黄疸进行重点观察和护理,现将观察结果和护理疗效汇报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3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黄疸患儿148例,其中男婴88例,女婴60例;足月儿95例,早产儿53例。

经过检查确诊生理性黄疸90例,病理性黄疸58例。

所有患儿均入住我院新生儿科治疗,一般状况可,饮食正常,排除其他新生儿疾病。

1.2 分组:将58例病理性黄疸患儿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两组患儿在出生月份、日龄、病情等方面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常规护理措施1.3.1基础护理:①保持患儿所处环境的温度与湿度,通常将患儿置于保温箱中,使患儿保持体温36~3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氨基酸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分析
氨基酸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分析魏德萍杨洁(云南省
玉溪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云南玉溪653100)【摘要】目的探讨氨基酸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本院儿科2019 年12 月以来收治的164 例新生儿黄疸
患儿随机分为三组。

A 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蓝光照射,适当补液。

B 组在光疗基础上给予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滴注。

C 组光疗加用人血白蛋白滴注。

结果三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2h 及治
疗完成后B、C 两组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明显超过A 组,但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在住院时间上A 组较B 、C 两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儿复方氨基酸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快速补充蛋白质,降低血清胆红素,临床应用安
全有效。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氨基酸【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9)34-0109-01 新生儿黄疸亦称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由新生儿的代谢特点或其他疾病引起,若不及时治疗,严重高胆
1/ 6
红素血症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遗留后遗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因此,及时治疗新生儿黄疸,促使胆红素水平维持在相对安全的
范围内具有临床意义,应用小儿复方氨基酸治疗新生儿黄疸获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9 年12 月2019 年11 月我院共收治164 例新生儿黄疸,其中男89 例,女75 例,患儿均为足月儿,首诊治疗。

入院后检测其血清胆红素超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标准[1] 。

随机
将患儿分为A 组60 例,B 组68 例,C 组36 例。

三组患儿在
病因,性别,日龄,胎龄,喂养,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水平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详见表一,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A 组:
给予蓝光照射治疗,适当补液(5%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
液);蓝光治疗方法采用XHZ 型新生儿黄疸治疗箱,黑棉布遮盖新
生儿双眼,会阴,肛门部位,其余部位裸露,双面持续照射812h 。

B 组:
在蓝光照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6%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18AA-Ⅱ)10ml/(kg.d)(上海长征富民金山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号:
H10920197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以比例为1:1 静脉滴注,1 次
/d
最新资料推荐
C 组:
在蓝光照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20%人血白蛋白注射液(江西博雅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剂量为2g/d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比例为1:1 ,缓慢静脉滴注,1 次/d ,连用3 天。

1.3 疗效评价:
分别在治疗前,第3 天(治疗72h)和第5 天(治疗完成),这三个观察期采血送检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各组治疗后胆红素下降的情况。

另外在这三个观察窗口之间每日监测经皮胆红素水平。

观察三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并统计住院时间。

2结果2.1 3 组患儿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比较无差异(p 值gt;0.05),治疗72 小时及治疗完成后B 、C 组的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A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住院时间的比较,A 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较BC组延长(p 值lt;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 组与
C 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 值gt;0.05)。

见表1 表1 3 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及住院时间的比较注:
* 与A 组相比plt;0.01 ,#与C 组比较pgt;0.05 。

3讨论新生儿黄疸及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临床常见的症
3/ 6
状,我国正常足月儿出生后胆红素水平的峰值出现在日龄第4-5 天[2] ,本研究的164 例患儿平均入院日龄为4.175 天,与此报道一致。

且27%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300mu;mol/L ,其黄疸产生原因复杂,发生机制包括胆红素形成过多,肝胆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障碍和肝内外胆管闭锁等。

新生儿期,尤其在各种病理因素的影响下,红细胞的破坏增多,
肝酶活性受到抑制,肠肝循环增加,使胆红素的生成增多,重吸收的胆红素亦增多,但是不论什么原因导致的高胆红素都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由于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并通过抑制脑细胞的能量代谢从而导致脑细胞的损伤。

其中以大脑基底节、下丘脑及第四脑室底部损伤最为明显。

一旦出现了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必然会影响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
可能会出现智力障碍,神经系统发育迟缓,脑瘫等,特别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最常用的干预治疗方法为光疗[3] 。

治疗原理主要是依靠高谱光线照射皮肤,使得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由非水溶性的游离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双吡咯进而随胆汁及尿液排出体外,进而降低血浆胆红素水平。

光疗的副作用包括:
发热、腹泻、皮疹,核黄素缺乏、青铜症贫血等。

另外药物治疗如茵栀黄口服液等都可以使大便次数增加和水分增
最新资料推荐
多。

本研究中,采用小剂量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
黄疸。

本品为18 种氨基酸配置而成的灭菌水溶液,含有亮(异亮)氨酸,醋酸赖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盐酸半胱氨酸,组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精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牛磺酸。

氨基酸为人体合成蛋白质和其他组织提供氮源,部分经氧化分解
可作为供能物质,另少量氨基酸转化变成一些生理活性物质,从而维持一些组织及器官的功能,各种氨基酸可通过血液在各组织之间转运,以保证组织中的氨基酸代谢。

新生儿的蛋白均偏低50 ~60g/L ,生长发育快,氨基酸的摄入需要较多。

因此,应用氨基酸提供营养,可补充合成蛋白质的原料,加速胆
红素的代谢,能显著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从而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且无明显并发症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另外本研究中应用氨基酸与人血白蛋白治疗新生儿黄疸比较无明
显差异。

氨基酸是否能直接与游离胆红素结合需进一步待研究。

5/ 6
氨基酸与人血白蛋白相比,较易获得,副反应较少。

综上所述,应用氨基酸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明显,
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第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9. [2] 董小玥,韩树萍,余章斌,等. 新生儿小时胆红素百分位曲线图的制备及早期预测高
胆红素血症的初步探讨[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0,5:
180-186. [3] 杨锡强,易著文. 儿科学[M]. 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