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值规律角度分析春运火车票票价
[最新]从经济学角度看火车票订价
![[最新]从经济学角度看火车票订价](https://img.taocdn.com/s3/m/43eebac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7.png)
从经济学角度看火车票定价每年春运时节,火车票是否该涨价,站票是否该降价,总是引起关注。
虽然铁路部门在票价上一如既往选择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稳妥做法,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春运涨价既是个经济学问题,也是个社会公平性的问题。
今年春运,也是铁道部改制以后的第一次春运,更加值得认真思考。
因需求变化而涨价,不公平每年春运,总有人提出用涨价来减少人们对的需求。
这样的理由是基于对经济学的肤浅认识。
人们对春运的需求不太受价格的影响。
人们过年团圆的愿望是如此强烈,一定程度的价格上涨并不能阻碍他们回乡的决心。
更多时候,涨价会给人的是“趁火打劫”的感觉。
事实上,在类似问题上,Kahneman,,,,,(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曾经有过出色的研究。
他在《美国经济评论》(1986年9月号)的文章中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因为需求变化而提高价格是不公平的。
例如,雪铲的价格平时是15美元,一天天降大雪,商店将雪铲的价格涨至20美元。
对此,82%的人认为商店不公平。
事实上,一些国家用律来规范这种行为。
2012年10月底飓风桑迪袭击美国东海岸,一度造成许多加油站关闭。
仍在营业的加油站排队的时间高达3、4个小时,涨价空间巨大。
但是,美国法律规定这种情况下最多只能涨10%,超过10%是要吃官司的。
因成本涨价一般可行,但不适用于春运到底什么情况下涨价被认为是公平?Kahneman在同一篇文章中发现,如果涨价是因为成本增加,人们则变得宽容得多。
例如,白菜进价涨了30美分,商店就把白菜的卖价也涨了30美分。
79%的人认为商店的行为可以接受。
从中不难看出,人们对因成本改变而引发的涨价接受程度较高。
春运期间,铁路部门新增了大量运力。
显然,这些新增运力在一年中的其他11个月是闲置的。
而其他11个月的维修、保养和折旧等费用必然被视为是春运这一个月的成本。
因此,新增运力的成本应该远大于普通运力的成本。
另外,春节之前,主要从沿海到内地的火车人满为患;春节之后,则是从内地到沿海才人山人海。
春运火车票价与市场规律研究

的问题上确有 困难 , 我们 可以采取其他方法 , 例如对全体 打 工者补贴 , 更加实际。”2 0 年 3月 5日《 全垄 断市场下 , 垄断厂商 为了获得更多 的超 额 利润 , 在定价时会用若干定 价策略 , 如价格歧视策略 、 高峰与 非高峰期差别定价 、 二重价 等。我们来重点看一下高峰与非 高峰期差别定价。 高峰负荷 价 ( ek—l dp c g p a o r i )是时间差价的一种形 a in 式。 高峰期需求量大 , 在 需求 曲线价格弹性较小。 高峰期需 非 求量小 , 需求 曲线价格弹性较大 。在高峰期与非高峰期收取 不同的价格对垄断者是有利的。图 2显示 了高峰期 与非高峰
中 图分 类 号 :5 25 文 献标 志码 : 文章 编 号 :63 2 1 2 0 )2 04 — 2 F3. A 17 — 9 X(0 9 0 — 2 6 0
20 0 8年 3 4日, 月 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经济界小组 讨论上 , 国务院发展研究 中心研究员 、 著名经济学家吴 敬琏
. . . — —
2 . 46 .— —
数量 , 在非 高峰期 收取 P 的价格 、 l 出售 Q 的数量能够是垄 断 者获得最大化的利 润。实行高峰负荷价也可以改进整个社会 资源配置 的效率 ,因为高峰负荷价使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 , 这将使得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的加总额最大。春运火 车
这个问题 。在结合西方经济学 中垄断 市场上的差别定价 策略的基础上, 明了春运不涨价 的理论上 的合理性 , 说 又结
合 中国的实际国情, 出了不涨价的政 治意义。最后得 出结论 : 指 在需求刚性、 铁路垄断的情 况下, 市场规律根本难以 发挥作 用。春运火车票价不涨价不违反市场规律。 关键词 : 春运 ; 火车票价; 高峰 负荷价 ; 勒纳指数 ; 排队成本
春运火车票价与市场规律研究

引言
引言
垄断行业定价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在春节等高峰期间,垄断 行业如铁路、航空等面临供求失衡的情况,为了均衡供需矛盾,很多时候不得不 采取涨价的做法。这种涨价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经济学原理?本次演示以春运期 间火车票价上浮为例,对垄断行业定价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定义
定义
垄断行业是指某一市场上只有一家或少数几家公司经营的产业。这些公司在 市场上具有支配地位,能够左右市场价格。铁路行业具有天然的垄断性,由于铁 路网络的建设需要巨大的成本,且运输能力受到铁路线路、列车班次等限制,导 致铁路运输供给相对固定。而春运期间,由于客流量剧增,铁路运输需求大幅波 动,这就导致了供求失衡的问题。
此外,技术进步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也会对火车票价格产生影响,如网上购 票、电子客票的推行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火车票的发行和销售效率大大提高, 从而降低了成本,有望使价格有所下降。
春运期间火车票价变动的经济学简单分析
在了解春运期间火车票价变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后,我们可以对未来火车票 价格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从长远来看,随着铁路运输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 程度的提高,火车票的供给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有望缓解春运期间的供需矛 盾。同时,国家对于铁路行业的政策扶持和市场化改革也将为火车票价格的稳定 和降低提供可能。因此,未来春运期间火车票价格有望保持相对稳定,并可能呈 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春运期间火车票价变动的经济学简单分析
综上所述,春运期间火车票价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经济学角 度来看,供需关系、成本因素、政策调节和市场调节机制都对火车票价格产生影 响。随着技术和政策的不断进步和改革,未来春运火车票价格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并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因此,我们应该在加大铁路建设力度的同时,继续推进 铁路运输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以实现火车票价格的稳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春运火车票

回家的诱惑之经济学原理解析——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春运火车票每到年末,春运都会成为热门话题,类似“问君能有几多愁,别人有票我没有。
”“少壮不努力,老大买车票。
”“春运的最大悲哀是车票不在,而火车仍在。
”等等,各种戏谑充斥于大街小巷,一场被戏称为人类第九大奇迹的春运大戏总会在一年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如期上演。
其中由于火车票价相对便宜,安全系数高等优点,铁路长期以来受到大家的青睐,成为春运大戏中当仁不让的一号主角。
而每个的春节序曲,就在这样的节奏中一年又一年地不断重复,回家,也成为永恒不变的诱惑。
娱乐嬉笑之余,我们可以发现,其实一张小小的火车票的背后还隐藏着复杂但又非常有趣的经济学现象,例如极具中国特色的火车票供求状况、如小强般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的黄牛党、被一部分奉为神器的抢票软件以及具有戏剧性的退费制度等等。
一、春运火车票供求情况分析供给方面,这几年来铁路运输在每年春运期间几乎都处于饱和状态,火车票的供给曲线几乎是垂直的,基本无弹性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均衡完全是由需求曲线决定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春节期间中国人有回家团圆的传统习俗,另一方面是因为替代品价格也在同步上升,且替代品价格升幅较高。
对于需求方面,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老百姓有大年三十团圆吃年夜饭的传统习俗。
成千上万的游子都会集中在春节前几天返家与家人团聚,又要在春节后几天返回原地。
他们风尘仆仆,不辞辛苦回到远方的家中,为的肯定不是占铁道部一点便宜,而是要享受难得而短暂的团圆,这种需求对于价格来说是没有弹性的,哪怕是火车票价格上涨一倍,在破口大骂几句之后之后,还是会乖乖买票坐车回家。
再看看供给,长期来看,供给也有一定的增长,中国近年来铁路建设跨越式发展,特别是高铁里程增加,对于缓解运力缺口发挥了作用,但这种增长相对缓慢,还是无法跟上快速增长的运力需求,相对强劲增长的需求而言是比较微小的,“多乎哉,不多也!”可谓杯水车薪。
目前,火车票价格远远不能覆盖运输成本,火车客运实际上扮演着准公共品的角色,如果把铁路部门看作是理性经济人,则其开展客运服务是得不偿失的。
试论春运火车票的经济学

试论春运火车票的经济学一、春运火车票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春运火车票价格的形成应当依据供需规律进行调整。
本章节主要探究春运火车票价格的供求关系,以及调整机制的影响因素和作用。
二、春运火车票价格调整的政策与实践春运火车票的价格调节需要政策支持和运营实践。
本章节对比春运的票价管制政策和市场调控政策的优劣势,并结合实践收集和统计春运票价的具体调整情况和效果。
三、春运火车票价格规律与市场规制春运火车票的价格是一种规律,而市场规制是对价格进行控制和调整的手段。
本章对比国外的市场规制经验,总结我国的规制政策条例和操作实践,分析现在春运火车票价格规律与市场规制之间的合理性。
四、春运火车票价格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春运火车票与区域经济一直存在着密切关联。
本章节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详述春运火车票价格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如对旅游业和物流业的带动效应,以及商机蕴藏等影响因素。
五、春运火车票价格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春运火车票的价格涉及到消费者的财产利益和福利权益。
已多年来,春运火车票一直面临票价高、抢票难、长时间候车等诸多问题。
本章通过计算消费者票价消费的成本和利益,分析春运火车票价格对消费者福利的真实影响。
案例一:2019年全国春运期间的火车票价格涨幅在2019年春运期间,火车票价格涨幅较为显著。
本案例主要对比各地铁路局的票价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市场机制调整情况。
案例二:镇江春运12306购票创出新记录在2019年春运当中,镇江春运12306购票创出新记录,成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一大新闻。
本案例就分析这一现象对春运卡票价的影响,并探究其背后的运营机制。
案例三:春运抢票需人工“云购”在一些地方,由于春运抢票需求过于猛烈,使得12306系统瘫痪,用户无法买到车票。
本案例就讨论这种情况的发生原因,并对后续的运营机制调整进行分析。
案例四:春运火车票网上预订改革春运火车票网上预订改革,一直是一个困扰各地铁路局和消费者的难题。
春运票价问题的经济学解析

春运票价问题的经济学解析目前我国客运市场运能和运量矛盾十分突出,春运期间这一矛盾尤其尖锐。
针对春运期间猛增的客流量,国家一直主要通过价格杠杆进行调控,以期合理配置客流量。
按照供求理论,春运期间旅客对运输服务需求猛增,将使需求曲线右移,这会使均衡产量陡然增加,在短期内呈现出运力严重不足而无法满足需求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缓解矛盾抑制需求,交通运输部门根据运力与运量的供求关系,试图凭借其垄断地位,通过价格上浮的方法改变供给曲线,使供给曲线左移,将新的均衡产量维持在原来的均衡产量附近,以减轻客流量骤增带来的运输压力。
然而,事实上票价上浮的收效甚微,客流量不仅并未因此而下降,相反,每年还呈递增趋势,换句话说,票价上浮之后交通运输部门的压力并未因此而减轻。
何以至此呢?这是因为交通运输部门在调价时,忽略了春节期间旅客对交通的需求弹性会较平时大大下降这一因素,即春运期间需求曲线在右移的同时也会变得缺乏弹性。
春运期间的客流量主要由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和旅游流四大板块构成。
首先,对民工们而言,一方面,春节期间三倍的加班工资固然保护了劳动者的权益,但也使得春节期间持续生产经营的成本大幅度上升,迫使一些资本构成中人力资本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选择歇业;另一方面,民工们长期在外,很多人为了多挣钱,常常是一年只回一次家,由于时间短而集中,加之思家心切,对票价也变得更有承受力。
其次,对学生们而言,按照规定春运期间学生票不上浮。
因而学生流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几乎是完全缺乏弹性的。
第三,对探亲流而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外企及私营企业的白领构成,他们的收入较高,因而对票价上浮有相当的承受能力。
第四,对旅游流而言,他们选择春节期间旅游是具有较强的经济承受能力,是决不会被票价上浮20%~40%所轻易吓倒的。
在这种情况下,供给曲线无论再怎么左移对最终均衡产量的影响都不会太大。
综上所述,春运期间旅客对交通的需求缺乏弹性,导致价格杠杆难以发挥作用。
对春运火车票涨价的经济学思考

对春运火车票涨价的经济学思考随着春节的临近,春运火车票涨价成为了人们的焦点。
在经济学的视角下,火车票价格的调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价格问题,还涉及到市场供求、公共政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时间轴、市场状况、政策因素等方面,对春运火车票涨价进行经济学思考。
春运期间,由于大量务工人员返乡与家人团聚,火车票需求量急剧增加。
而火车票供给方面,由于运行线路、列车班次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在短时间内增加运力。
在这种情况下,火车票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会上涨。
这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通过价格调整,使供需达到相对平衡。
春运火车票涨价后,有人认为票价过高,不利于普通百姓的出行。
但从经济学角度看,价格的高低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也是铁路部门的决策依据。
若票价过低,一方面会刺激需求,导致供求失衡;另一方面也会使铁路部门面临亏损,不利于长远发展。
因此,在市场状况下,春运火车票涨价也是必然选择。
政府对火车票价格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政府需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防止票价过高;另一方面,政府也要考虑铁路部门的经营状况,确保铁路运输的持续发展。
因此,春运火车票涨价政策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又要兼顾铁路部门的经济效益。
春运火车票涨价是在市场经济规律和政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采取的措施。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一现象符合市场供求规律,也是铁路部门在特定时间节点的必然选择。
但同时,政府和铁路部门也需价格上涨对部分弱势群体的影响,采取适当的补贴和帮扶措施,以保障他们的出行权益。
针对春运火车票涨价这一现象,政府和铁路部门还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规划和改革。
例如,进一步完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智能化、绿色化铁路建设,提高铁路部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可通过多元化的票价设置和优化售票方式等手段,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票价机制。
春运火车票涨价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学问题,涉及到市场规律、公共政策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经济学原理分析春运

经济学原理分析春运经济学原理是指通过分析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探讨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基本原理。
而春运是指中国在春节期间出现的大规模人口迁移现象。
下面,我将从供给与需求、效率与公平、激励与约束等方面,分析春运现象。
首先,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看,春运是一种特殊的交通需求现象。
在春节期间,由于中国人口集中的特点,很多人会选择回家团聚。
这导致了交通运输需求的大幅增加,出现了供需失衡的情况。
供给方面,交通工具、运力和服务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乘客的需求。
因此,春运期间往往出现车票紧张、车站拥堵等问题。
从经济学原理来看,供需失衡会导致价值的提升,即车票价格上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春运期间车票价格往往比平时更高。
其次,从效率与公平的角度来看,春运存在一定的效率和公平问题。
春运期间,由于交通需求集中,部分人可能会面临无法买到车票或乘坐不便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资源的配置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
从效率角度来看,春运导致了交通资源的低效配置。
例如,很多人会选择在同一天或者同一时间段出行,导致交通拥堵和司乘效率的下降。
从经济学原理来看,调整出行时间、合理安排车次等措施能够提高春运期间的效率和公平性。
再次,从激励与约束的角度来看,春运是一种特殊的市场交易现象。
在春运期间,由于供需失衡,车票价格上涨,这可以视为一种激励机制。
高价格能够引导人们合理选择出行时间和方式,减少需求压力。
另一方面,春运期间也需要一些约束措施,例如限制不合理的购票行为、加强交通安全监管等,以保障公众安全和顺畅出行。
从经济学原理来看,激励和约束是调节市场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春运期间的管理方式。
总结起来,春运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需求现象,和经济学原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供给与需求、效率与公平、激励与约束等方面的原理都对春运现象有所影响。
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春运期间的挑战,提高春运的效率和公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价值规律角度分析春运火车票票价1.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在商品交换中,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是受到其价值的制约,只有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才成为现实。
2.铁路运营现状从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我国铁路营运里程和铁路客车拥有量都在不断增加,从2010年起,铁路营运里程与铁路客车拥有量的增幅都稍低于客运量的增幅。
现有铁路系统即使在春运期间增加临时客车,也无法满足呈指数增长的客流量。
铁路系统运力的增加是为了满足大众的日常出行,在春运这样的特殊时期,即使调用全部铁路系统资源,也无法满足“弁喷式”增长的旅客人数。
任何基础设施如果可以轻而易举地满足春运的需求,平时的效用一定会极低。
所以不能将春运期间的“一票难求”全部归咎于铁路系统提供的服务过少。
3.供求关系影响①由于春运期间刚性需求者的急速增长,春运期间的需求曲线异于通常情况下的需求曲线.根据经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在春运期间客运量激增,需求远大于供给,提高票价可以有效降低需求。
②对于乘坐火车的弹性需求者如探亲客流而言, 火车的性价比最高。
换言之,火车票价相对偏低,导致即使火车票提价,与其他可替换交通方式相比仍然具有明显价格优势。
(附例1)提价政策的失灵,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应用的失效.当然,单纯地提高铁路服务质量而不提高车票价格也很难使现在的铁路市场保持出清状态。
春运期间大众对铁路的需求呈指数上升,即使铁路系统增加临客数量、提高发车频率,供应数量的增加远不及需求的增加,此时票价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的确有利于限制铁路的需求量。
所以,解决春运期间激增的乘客数量,提高票价似乎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4.实行浮动票价①春运期间提高铁路票价是必然的,但是选择“一刀切”的提价方法与2007年以前实行的提价政策并无实质区别,很可能仍然达不到预期的分流效果。
根据价值规律来看,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律, 每一次新的市场供求平衡形成后,都应该对应着不同的票价,这就意味着火车票价也应该更加灵活,在需求较大的旺季时适当提高票价降低市场需求,在需求较小的淡季时也可以适当降低票价来促进需求量。
同样的,在春运这个旺季里,每天的客流量也是不同的,可以根据春运期间每天不同的客运量制定相应的定价策略。
②现阶段,我国铁路客运市场在不断释放供应弹性,此时更应该让车票价格适应市场而不是一味保持原价。
我们调整票价的目的在于使春运期间的客流量在每天达到几乎平衡的均衡状态,改善目前系统内由于客流量激增而使铁路资源供不应求的现。
将春运客流分为正向客流与反向客流,针对两种客流出行特性制定不同的浮动票价政策。
(附件2)③英国的阶梯票价与我国民航系统的3级价格歧视的定价策略对我国春运期间的铁路客运定价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反观我国铁路系统只是简单根据运营里程长短制定票价,制定依据过于单一,并未将客户群体细分,在春运这种供不应求的特殊时期,显然无法有效利用铁路资源,更无法做到利用价格的杠杆优势调节需求。
铁路客运市场的折扣票价系统可以综合运用阶梯票价与3级价格歧视,结合我国铁路客运现状建立符合我国铁路客运实际的收益管理系统。
从火车票的预定、超额预订与细化客户市场等方面制定折扣票价系统,从而实现铁路系统与铁路服务需求者双赢。
5.实行浮动票价的可行性票价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宏观调控下灵活的价格机制,《通知》中对高铁票价的松绑表明,中国铁路客运定价策略已经在逐步向合理灵活、适应市场的多级票价迈出重要的一步。
(附件3)参考文献:周慧娟,贾梅杰(北方工业大学城市道路交通智能控制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4)附1:以北京至上海为例,淡季期间北京至上海的机票为350 -410元人民币,在春运期间机票价格则上调至1 200 ~ 1 300元人民币;北京至上海的汽车票为341 -400元人民币,但是汽车班次一天一次,并不方便出行;普通列车的车票价格为156.5元人民币,特快列车票价为177.5元人民币,高铁票价为553元人民币。
尽管高铁价格较高,但是车次多达30余次且运行时间几乎只有汽车的一半。
综合3种出行方式,铁路运输方式的性价比最高,相对而言火车票价是偏低的。
所以,火车票即使提价,与其他2种出行方式相比仍然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即使对于春运大潮中的非刚需人群,作为理性人也会选择铁路出行。
附2:(1)正向客流阶梯票价的设想1)国外等级票价系统对于阶梯票价的设想来源于英国的等级票价. 英国的火车票种类分为Anytime、Off-peak、Advance、Young Person Card A Group Ticket 和First Class 等几种.Anytime是指正常票价,优点是随买随走,但票价极高。
作为理性人除非有急事需要立即出发,否则是不会选择这种车票的。
Off-peak 是非高峰时段的火车,这种火车票在同一线路上与Anytime的差价最多能达到上百元,大众会更多选择非高峰时段的火车。
Advance则是指打折车票,但是通常情况下购买几率较低。
众多类型车票中,Off-peak的分流作用最大。
英国的火车票分高峰期和非高峰期,英国的铁路运输非常发达,火车就像国内的城市地铁一样,是上班族最常用的交通方式。
为了让其他人避开上下班高峰期,铁路运营公司推出了高峰期和非高峰期的梯度价位来分散客流。
而Off-peak又可以分为Off-peak Single,Off-peak day Return 和Off-peak Return 三种。
—般情况下购买Off-peak day Return 最划算,Off- peak day Return的票价并不是两张Off-peak Single 价格的叠加,而是比Off-peak Single 的价格稍高一点。
比如从伦敦到曼彻斯特,Off-peak Single的票价是37英镑,而Off-peak day Return 票价只有43英镑。
对于同一趟行程,购买Off-peak day Return的乘客可以比购买Off-peak Single的顾客节省41. 89% 的车票费用。
所以即使在非高峰期,乘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出行计划选择不同车票。
英国等级票价的制定主要基于时间价值,有效利用市场对价格的敏感性来调控大众对铁路服务的需求,而我国民航系统则更加细化了客户市场并且运用价格歧视的方式制定票价系统。
2)我国民航系统的新型收益管理理论我国民航系统中最常见的是基于3级价格歧视的定价方式。
3级价格歧视中同样存在基于时间价值的定价方式,例如按照往返时间、预定时间和飞行航期不确定周期长短实施的差别定价;也有基于质量差别的定价方式,例如传统的商务舱与经济舱的差别票价;对学生,教师等身份和国籍以及淡季/旺季、周内/周末、夜间/白天的价格歧视。
以上3种客户细分构成了航空公司最常见的3级价格歧视。
通过民航系统多年的实践证明,折扣机票比单一价格更有优势.民航系统借鉴了国外传统收益管理(Revenue Management)理论与方法,并结合我国航空客运实际情况,开发出了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收益管理系统.传统的收益管理通过使用预订系统、超额预订和划分需求等科学方法使服务能力受限的企业达到收入最大化的目标.目前我国的民航系统运输价格定价方式即3级价格歧视就属于建立在收益管理上的多种类、多层次的定价策略.价格的管理与变动也比较灵活,从机票的预定、超额预订与客流量管理等方面建立起能充分反映供求关系的多机票价体系,发挥价格的杠杆优势.春运期间,民航系统的3级价格歧视定价系统可以充分调节客运量.鼓励计划出行,票价随预约时间的接近而提升;细分客户市场,对冷门线路机票进行打折,对热门线路进行提价等定价机制可以综合利用民航系统资源.(2)反向客流阶梯票价的设想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6年北京市春节期间又一次遇到“空城”烦恼,不少人还没来得及享受“空城”带来的“公交不挤了,道路不赌了”的惬意,就不得不面临饭馆、商铺歇业、快递大幅“停摆”等诸多不便.改善春运现状则可以利用这一现象,适当刺激反向客流,即通过给流量较低的一些客运线路增加补贴来刺激需求,对需求起到导向作用.北京、上海、广州等在春节前期属于铁路客运输出较大的省市,而此时的反向客流却很少,针对这种情况,系统可以给予反向客流一定的折扣,刺激反向客流的增加,使得铁路运营系统达到平衡.反向客流补偿可以使铁路客运系统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一定程度上讲也可以缓解一些大城市出现的“用工荒”等社会问题.附3:1)随着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成立,为我国铁路客运的市场化提供了可能,从而易于实现浮动票价. 众所周知,由于铁路有着极强的专用性,这就导致了铁路的建设存在较高的沉淀成本.加上铁路由于其自身特点,初始固定成本很高,而其可变运营成本却极低,这就自然导致了铁路明显的规模经济.而我国铁路总公司的成立大大解决了建设铁路的融资问题,弥补铁路建设的巨大缺口,为我国铁路运输的市场化提供了融资渠道.2)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国发文件为我国铁路市场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3号中明确指出:坚持铁路运价改革市场化取向,按照铁路与公路保持合理比价关系的原则制定国铁货运价格,分步理顺价格水平,并建立铁路货运价格随公路货运价格变化的动态调整机制.创造条件, 将铁路货运价格由政府定价改为政府指导价,增加运价弹性.国发文件为我国铁路市场化提供了指导思想,也为浮动票价的实行提供了政策许可.3)随着科技发展,人们购买火车票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大大降低.同时逐渐完善的火车票实名制系统大大挤压了客运市场中的寻租现象.火车票购买系统的不断完善为铁路客运市场的需求方提供了相对公平的买方市场,买方市场越来越透明,这就为浮动票价提供了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