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0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范文【1】思考;坚持;人生——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明朝那些事儿》写得很好!非常好!这本书将我脑海中那点在课本上学到的历史逐渐被唤醒,但当年明月(此书作者)讲的却不尽相同:朱元璋并不是一个杀人狂魔,他只是一个童年饱受磨难,并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受难的父亲;袁崇焕是位抗击后金的名将,一个优秀的战略执行者,但并非大家认为的“明末关键先生”,孙承宗才是;张居正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但也有独断、专权、狡猾的一面;给严嵩贯以大奸臣的称号也是相当靠谱的,但也应看到他在向权力高峰攀登的过程中是如何变质,从清廉变成腐败的;崇祯并非只是昏庸无能的皇帝,相反他清除阄党,遏止党争,勤于政事,奈何“诸臣误我”,而且经前几任皇帝及几个奸臣的闹腾明朝内耗严重,已是强弩之末,气数已尽;等等。
不过作者曾讲,他写的百分之九十都是正史(参阅了大量的明史资料),因此书中所展现的历史绝不是乱来的。
难道历史是被我们误读了?还是有人捏造了所谓“真相”?细细一想,便觉有趣。
更有趣的是作者采取的写作方式:轻松幽默。
枯燥的历史就像一潭死水,但在作者的笔下却生动起来。
用轻松的方式,将历史写得好看,读起来很受用。
有道是“历史本身很有趣,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当年明月还对一些历史谜案——朱允炆下落之谜、郭恒案等,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推理。
他像是一个杰出的侦探——从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找出一根细丝,模拟人物当时心理的分析,找出事件发生时政局的变化,得到一个完美的符合人性的答案。
《明朝的那些事儿》无疑是成功的,突破五百万册的销量,足以让其成为十年内难以打破的畅销书。
据说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这本书也可以排在前十五位。
当年明月无疑也是成功的,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个人只要有勇气,坚持做自己擅长的事,就会获得成功,即便他只是一个历史的业余爱好者。
(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即使知道了,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抉择。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篇1很早以前就听说这本书了,花了两个多月时间终于把它看完了。
刚开始看时还没有什么写感想的习惯,后来越读越有感触,于是也忍不住写上几句自己的想法。
整个明朝从残忍的朱元璋开始,让我对这个大明公司的创始人恨得牙痒痒,同时也明白了要开创这么大的一个公司不光得有才能,还必须得心狠手辣。
后面朱棣的奋斗史和朱元璋可以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后面几个皇帝不是短命就是昏庸无能,但却涌现出了很多不世之材。
按照作者的意思,排第一的应该是王守仁,心学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无论人品还是能力都没问题,可以称为圣人。
第二位于谦,在朱祁镇被俘,大明王朝存亡之际,挺身而出,著名的北京保卫战保住了大明王朝,而且于谦本人清正廉洁,最后被诬陷而死之后抄家,竟没有多余的家财。
就人品和政绩而言于谦确实让人敬佩。
第三位是张居正,就政绩而言他可以称得上明朝第一人,在他当首辅的十余年里,大明王朝欣欣向荣,国力复苏,百姓安居乐业。
可他私生活却比较乱,再加上他恃才傲物,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争议。
所以排在王守仁和于谦之后也合情合理。
当然明朝还有很多牛逼的人物,而无论如何,强盛的大明王朝也没逃脱灭亡的命运。
正如作者所说一切千秋霸业、万古流芳都是粪土。
最后读到徐霞客,让我觉得人在这世上各有各的.活法,做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事情,也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篇2日暮黄昏,重拾那本旧书,徐达遇春,梦回我大明王朝。
从小就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甚至到了痴迷的状态,得到一本史书就绝不放过,《明朝那些事儿》也不例外。
当年明月用十分诙谐幽默的笔调把明朝十六位皇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一气写完,而我最欣赏也最为之敬佩的就是从和尚到皇帝的明太祖朱元璋。
平静的海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乱世出英雄!1328年,随着一声婴啼,在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的一个拖欠税款的佃户家里,朱元璋来到了人世。
他在兄妹中是大难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余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嫁出,1343年,濠州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最近,班里《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特别火,听同学说好看的不得了,我经不住诱惑,也买了一套看。
这本书语言风趣幽默,时不时蹦出来点《三国杀》之类的小插曲也让人觉得十分亲切,这才促使我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看完了整整7本。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了明朝从太祖皇帝朱元璋38年登基到年清军入关,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兴衰,在这条长河中有于谦、杨涟这些忠臣,有死太监王振、魏忠贤这些奸臣,有浙党和宦党、东林党和庵党的明争暗斗,有严嵩和徐阶、高拱和张居正的首辅之争。
在忠臣里,我最喜欢于谦,一年级的时候我就会背“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可当他站在城楼上决定与也先决一死战的时候他还是没带兵打仗过得一个小小的兵部侍郎。
我想敌众我寡,于谦绝对不会赢的。
可是当他报出自己的作战计划时所有人都团结一心,最终大获全胜,也先不知道,这叫决心和信念。
在皇帝里我最喜欢朱元璋,从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贫农到建立了27年的王朝的明太祖。
把元朝的领地一点点的收入囊中,最后建立了明朝,表现出了他过人的能力。
在奸臣里,我最讨厌魏忠贤,没有他,明朝可能就不会灭亡。
这都是因为不管事的木工皇帝朱由校,如果我是朱由校,早就把他拉出去凌迟灭九族了。
当然了,历史是不能改变的,历史就是是用来借古喻今,告诫后人的。
总之,《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大家可以去多看看哦!《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2这个暑假里,我读了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部洪武大帝》,他让我清清楚楚的看到了朱元璋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混混变成了一位一言九鼎的明朝开国皇帝。
明朝的那些事读后感1000字7篇

明朝的那些事读后感1000字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活动文案、应用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规章制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activity copywriting, applicatio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明朝的那些事读后感1000字7篇读后感是大家对作品中的人生智慧、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思考和领悟的展示,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明朝的那些事读后感1000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7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7篇《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篇1】童年的我,对历史几乎一无所知,而这本书,像是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是美丽而全新的风景。
识得它,只是一个偶然。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暑假,我们结束了上海的旅行,返程途中,在火车上,从一位素不相识的哥哥那里,我借得了一本书,本只是想打发旅途无聊的时光。
没想到,只是几页,我的眼睛和心灵便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回家后不久便将全套书籍收入囊中。
它——《明朝那些事》便这样偶然的走进了我的世界。
以至于后来让我深深地“迷恋”上了它。
《明朝那些事》全套共有七册,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史事。
全书用独特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诸多人物进行了细致刻画和全景展示。
有人说:经典名著体现的是语言文字的魅力,普通小说传达的则是故事情节的魅力。
其实,历史不是残台短瓦、古庙荒冢,更不是那些发黄的书本,生涩的文字,历史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是一个扣人心弦的传奇。
然而,如今,许多历史题材的书籍,或是只限于史料,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或是脱离正史,天花乱坠、荒诞不经。
《明朝那些事》算是一个突破。
它以正史为地基,以一些笔记杂谈为支柱,以小说笔法为砖瓦,以个人评论、感受为雕饰,将语言文字的魅力与故事情节的魅力天衣无缝的结合在一起,筑成了一座坚实牢固而又华丽精美的大厦。
它的语言质朴平实,不故作高深,语调轻松愉悦,巧妙运用许多现代流行语汇,通俗易懂;多是幽默风趣的调侃,让人忍俊不禁。
在写到一些复杂问题时总会旁征博引,或采用推论手法,解释真相。
如今,我才真正理解了作者那句话: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
正是以此为座右铭,他才写出了这样一套书——一部真实的小说,一部轻松的史书,这样的书,又怎能不被读者喜爱呢?历史是精彩的,但历史亦是复杂的。
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中,对于一件事,一个人,难免会有不同的记载观点和评价,唯有跳出个人爱憎,以客观严谨的眼光看待历史,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5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5篇假期一口气读完了当下十分火爆的创造网络奇迹的奇书——《明朝那些事儿》,读后确实感觉酣畅淋漓。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篇1《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写的,语言幽默,内容易懂而且很好理解。
说实在的读完了第二本之后我就觉得这本书很有趣,但是却又很无奈。
这本书有趣在他的故事很精彩,很有特色。
但是也有皇帝的孤独与无奈。
我们就从朱元璋同志开始吧。
朱元璋家境贫寒,好多家人都饿死了,在生活的逼迫下他走上了反元朝的道路,他经历了千辛万苦,无数次的死里逃生,跌倒了就爬起来,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而且朱元璋那个时代的对手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陈友谅、张士诚、王保保朱元璋和他们斗智斗勇,机关算尽,终于朱元璋胜。
朱元璋终于坐上了属于他的宝座。
可以说当时最优秀的统帅非朱元璋莫属了你想想人家几乎是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没有家室,没有后山。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崩,年七十一。
就这样,朱元璋结束了他那传奇的一生。
驾崩后传位于长子朱标之子朱允炆可是人家朱允炆皇位还没做热就被燕王朱棣夺走了皇位。
朱棣死后,朱高煦与朱高炽争夺皇位,可是朱高炽这位短命的皇帝只做了一年皇帝就把皇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朱瞻基。
这时候朱高煦同志又要进行他的阴谋与阳谋了。
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十分郁闷,这个皇位您老人家处心积虑的想得究竟是为了啥?结果毋庸置疑人家朱高煦又失败了但是人家朱瞻基也并不怎么幸运啊只做了十年的皇帝就挂了然后又是朱祁镇即位,但是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一个宦官——王振。
说实话如果可以的话我想痛扁一顿王振,他实在是太可气了,人家朱元璋打下的江山差点被他这个小人给毁了。
还好还好,他最后终究还是死了。
但是就是他的原因人家朱祁镇被也先当了人质,最后于谦计上心来立了他的弟弟朱祁钰做了皇帝没想到朱祁钰坐上皇位后居然不把他的皇位还给他哥哥了,最后哥哥被释放,弟弟病危最终还是哥哥当了皇帝。
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儿(精品9篇)

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儿(精品9篇)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儿篇1《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由“当年明月”所著的明朝历史通俗读物,以独特的视角,轻松的语言,为我们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充满魅力的明朝历史。
全书共分为九章,从朱元璋的出生讲起,娓娓道来,如同讲述一个熟悉的朋友的故事,让人倍感亲切。
作者以朱元璋为主线,描绘了他从一个草根人物,如何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直至成为一代帝王的故事。
在此过程中,作者表现出了朱元璋的智慧、勇气和残忍,以及他与其他明朝官员之间的关系,以及他如何处理叛乱和外敌入侵等问题。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明朝历史的独特见解,以及对明朝历史的热爱。
作者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把握,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刻画,将历史还原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
同时,作者的语言风格也让我感到十分轻松和愉悦,让我更加愿意去了解明朝的历史。
从个人角度来看,我认为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独特的视角和语言风格。
作者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用现代人的思维和语言来描绘历史,使得历史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事件。
同时,作者也表现出了对明朝历史的热爱和尊重,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朝的历史和文化。
在书中,我印象深刻的是朱元璋的成长历程。
他从一个贫穷的放牛娃,一步步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种坚韧和毅力,让我深受感动。
总的来说,《明朝那些事儿》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明朝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性的本质。
同时,作者的语言风格也让我感到十分愉悦和轻松,使得我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读书笔记明朝那些事儿篇2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读书时间:2023年3月1日-3月30日“流水账”般的阅读体验,没有太多深刻印象,或许是我对这段历史已经有了太多的认识,又或许是作者的语言风格并不符合我的阅读习惯。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4篇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4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000字1作为一介文盲,我是名副其实,上不通天文,下不懂地理,古不懂历史,今不懂科技。
当年高中分文理科时,所有学科中就数学最好,就果断从理。
学了理才知道,其实自己物理又很吃力。
上大学之后,视野陡然增大,深刻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开始大量读书。
但这时候已经面临生存问题,看书就很功利了,都是为了某个目的,例如:学学礼仪,学学修养,更多的是看励志书籍和教育类的专业书籍。
工作之后还是以教育类为主,偶尔看些“闲”书,添点佐料。
但这次看得闲书,看得很过瘾,爱恨纠结,几次看不下起,又几次拿起来,尽管还没看完。
这本书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记得在好几年前,这本书上出版的时候,我翻着看过,但印象不是很深刻。
这次只所以再一次认真看,还要归因于前一段时间去北京。
难怪人们常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事实证明,它们两个是通着的。
其实,我对北京是没有太多了解的。
只知道,这个地方很繁华,很先进,而又很古老,是一个古都,又是现在的首都。
想去北京,纯粹是觉得去大城市看看。
去了之后才发现,北京成远比我想的厚重,悠远。
脚下的每寸土地都有着它的故事,或唯美,或凄惨。
这时候,更加认识到自己的肤浅,就决定补一下自己缺失的文化。
现在的北京建筑与文化主要是传承明清时期,那就从明朝开始看吧。
文言文是看不下去的,这时候,恰到好处的一本书就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先说说作者当年明月,这个把《上下五千年》读了12遍的人。
饱读史书,很有自己的思想与风格,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将大明正史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直以为他是一个食遍人间烟火,历尽沧桑的老者,没想到一百度才知道:他竟然是1979 年的,而第一部《明朝那些事儿》面世是20xx年,从时间上来看,能在这个年龄完成这么一本恢弘的巨著,他绝对是一个天才。
接着说说读书的感受。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绝对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
幼年时,家里一贫如洗,又赶上瘟疫,家破人亡,颠沛流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那些事儿读书笔记1000字
看完《明朝那些事儿》我一直在想石悦的写书立场……好像从很久以前,人类对于自身过去的回顾与思考就从没有停止过,是不是因此便有了历史这词?
《明朝那些事儿》给予我不少启示,当年明月曾在书中暗示过我们的社会生病了,也许不仅仅是我们的社会,然而做为中国的思想者,做为中国人的一分子,他必须首先为祖国着想。
他很明白,今日之祖国出现了问题,而这个问题必须早日解决……”
“贫富差距?人民日益高涨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就业问题?住房问题?社会福利问题?不,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陷入了‘信仰危机’……”坐在电脑旁的他叹道,“看下那美丽的夜幕下,越来越多的忙碌着的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在每日机械化的生活和人来人往中消磨着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社会丧失了凝聚力,人心没有了向心力……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现实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淡漠化,功利主义在人们的心中占据了越来越重的比例……当我们的下一代完全迷失的时候,当我们的下一代完全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的时候,我们离‘崩溃’也不远了……
他不是一位社会学家,没法像别人研究社会形态和社会问题一辈子这么下去,在接触到海量古籍资料的这十几年时间中,他细想笔下所记载着的无数人生,忽然可怕地发现到自己眼见着,一代代的人越来越迷茫,心中百感交集。
人情的丧失和功利主义的抬头并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因为内心虚无的世界在不断发展和不断变化而带给人们的‘现实感弱化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逃避现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背离现实……我们的社会已经病了……
看过《明朝那些事儿》的我,朦胧中感觉石悦的立场,大概是想指引正在迷失的我们能够从此书中,找到一种平衡,找到一种契机,能够帮我们重新找回我们正在或者已经失去的东西,他提醒我们,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不仅在空想中,在现实中也一样存在……是信仰,是坚持,是一个人的纯粹!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政权都会走一条道路:新生——发展——腐化——消亡——被另一个新生的政权所替代。
这个周而复始的圈子已经在人类社会的头上盘旋了千万年之久。
没有一个国家例外,没有一个政权例外。
周而复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似乎就是历史的规律,没有一个国家和政权是长盛不衰,然而,每一次的政权的动荡都意味着一次人民的磨难,我们曾经付出了那么多的鲜血了,我们也曾经犯过许多类似,甚至同样的错误,为什么我们每一次都会走同样的道路?为什么我们每一次都要走上腐朽的道路,迎接我们的人民的是残酷的鲜血与战争的洗礼?为什么我们每一次都好了伤疤忘了痛,每一次都要在失去了和平后才知道珍
惜生命?能否有一个方法,能够纠正一个政权,至少不要再犯前人曾经犯过的错误,不要在同一个问题上栽倒两次。
我们的历史有太多的相似,只希望我们不要再重复曾经的错误……好吧,不啰嗦了,模仿当年明月的口吻说一句:其实办法是有的,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缺点可以改正,但人性的弱点无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