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第三章意识与注意练习

合集下载

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1、心理学案例分析第三章注意与意识1.小李被通知听一个报告会。

一看题目,很失望,但他是一个很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所以,便集中精力认真听。

听着听着,竟越来越感兴趣,甚至入迷了。

试运用注意的有关知识,分析小李的心理变化过程。

答。

⑴此例说明了有意注意向有意后注意转化的过程。

⑵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如有时刚刚听报告时,对报告不感兴趣,这时是一种有意注意,往往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将自己的注意力保持在听上,经过一段时间后,当他对这个课题的内容发生兴趣或熟练后,不需要意志努力就可以保持注意了,这个现象也称为有意后注意。

2.一个人在高度注意某一事物时,常会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答。

此例说明了注意的集中与指向的关系。

当注意处于高度集中的状况时,注意的指向范围就会缩小。

3.一目十行。

答。

这是指注意的范围很广。

4.一心两用。

答。

这是指注意的分配。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1.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此话妥否?为什么?答。

⑴此话不一定正确。

⑵即使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在“眼见”时仍有可能产生错觉,使“眼见”难以为“实”。

2.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我们有时会觉得“光阴似箭”,有时却感到“度日如年”?答。

这是时间错觉,它受人的活动内容和情绪的影响。

3.为什么我们往往会觉得一斤铁比一斤棉花重?答。

这是形重错觉。

4.同样重的货物,油成黑色会使人感到沉重,油成白色则会使人觉得轻松?答。

这是联觉效应,也属错觉。

5.全国劳模、北京百货大楼的张秉贵,被人们称为“把准”他仅靠手就能掂量准物体的重量,这种情形应做何解释?答。

这是手的感受性特别高的表现,它是通过长期的实践锻炼获得的。

6.张奶奶为了方便,把眼睛推到额头上,过了一会儿要用眼睛的时,她又四处寻找,小外孙一看,笑奶奶真老了,戴着眼睛找眼睛。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答。

这是触压觉的适应现象。

7.小王刚学下厨,为了保险,他每炒一样菜都要尝几次,以确保咸淡生熟适度。

03 意识和注意(信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03  意识和注意(信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单选题1. 注意的特性包括指向性和()A. 选择性B. 分配性C. 理解性D. 集中性2. 注意的特性包括()和集中性A. 选择性B. 指向性C. 理解性D. 稳定性3. 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潜意识4. 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潜意识5. 有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无意注意B. 有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潜意识6.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多少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7. 人得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8.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9. 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征是指注意的()A. 范围B. 稳定性C. 分配D. 转移二名词解释1. 注意2. 有意注意3. 注意的起伏现象4. 注意分配三简答题1. 简述注意的功能2. 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3. 简述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4.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5. 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1. 论述如何根据注意规律组织课堂教学?答案:一单选题1. D2.B3.A4.C5.B6.A7.B8. C9.D二名词解释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 有意注意---是指服从于预定目的、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3. 注意的起伏现象—是指不能直接控制的感受性所发生的周期性变化。

4. 注意分配---是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或在从事某种活动时,同时把心理活动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上去的特征。

)三问答题1. 简述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功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选择功能: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种种刺激中有选择地指向那些有意义的、符合自身需要的,并且和当前活动有关的刺激。

教师资格证考试 心理学 意识与注意

教师资格证考试  心理学  意识与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填空题1、意识是人类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的核心是和。

2、意识活动主要分为和。

3、意识的三种水平是、和。

4、人类的意识的基本特征有意识的、和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5、自我意识的三种成分是、和。

6、在正常情况下,意识状态可分为、、和。

7、根据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和。

8、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它是心理活动的。

9、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

10、注意具有如下功能、和。

12、注意的基本特征有、、、和。

13、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一个人已有的及把注意对象的能力。

14、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有一种是的,而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具有。

15、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的心理特征,而意识反映的是注意的。

二、名词解释1、意识2、自我意识3、注意4、不随意注意5、随意注意6、随意后注意三、判断题1、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意识。

()2、做白日梦是属于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3、自我意识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表现。

()4、注意虽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但人的心理过程离不开注意的参与。

()5、注意的外部表现与其内在的心理活动是一致。

()6、霓虹灯的一闪一暗极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因为它亮。

()7、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始终如一地指向某一对象。

()8、平时人们所说的“一心二用”是有条件的。

9、不随意注意就是不想注意,因而什么也没注意。

()10、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始终保持随意注意。

()四、选择题1、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

A.感知活动B.思维活动C.想象活动D.意识活动2、指人在不注意或略微注意的情形下的觉知状态是()。

A.意识水平B.下意识水平C.潜意识水平D.无意识水平3、人的意识既能够主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这种意识的基本特征是()。

A.意识的能动性B.意识的自觉性C.意识的社会制约性D.意识的前进性4、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质特征表现是()A.思维B.心理C.情绪D.意识5、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是()A.思维活动B.语言活动C.认知活动D.意识活动6、注意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是()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调节性C.集中性和指向性D.集中性和选择性7、“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8、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有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9、听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象是()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10、教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的反应的注意特征是()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稳定性五、问答题1、什么是意识?意识可以分为几种水平?2、简述人类意识的基本特点。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A.个性特点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得B.罗杰斯C.威特海默D.斯金纳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B.社会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冯特B.华生C.费希特D.弗洛伊德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10、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B.需要C.动机D.信念1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1876 B.1877 C.1878 D.18791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A.俄国B.德国C.日本D.美国13、()在道德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魏特海墨B.费希纳C.冯特D.韦伯1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A.心理的发生、发展B.费希纳C.冯特D.韦伯1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A.活动B.客观现实C.主观能动性D.意志的努力1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A.情感过程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17、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人格和认识过程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人格18、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B.构造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19、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A.研究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研究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0.()以研究知党与意识为主,主张知觉是有组织的,是整体的经验A.精神分析学派B.构造主义C.格式塔学派D.机能主义21.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2.行为主义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4.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25.主张抛开意识,探索刺激与不良反应联系的心理学派别是()A.行为主义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26、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派别是()A.格式塔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27.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者,认为环境因素要通过()来实现支配外部行为A.心理特征B.认知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28.机能主义的目标是()A.解释心理如何帮助人们生存和适应B.发展科学的、以实验室为基础的心理学C.决定心理经验的基本成分D.纯粹运用推理来了解行为29.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A.产品分析B.个案法C.谈话法D.调查法30.由实验室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A.控制变量B.自变量C.因变量D.无关变量31.研究者试图预测的行为被称为()A.因变量B.观察对象C.自变量D.控制变量32.实验法是指()的方法A.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B.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C.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D.以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作为研究对象33.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34.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35.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意识和注意)模拟试卷7(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意识和注意)模拟试卷7(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意识和注意)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简答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在解释梦的过程中,弗洛伊德最感兴趣的是梦的( )(南京师范大学学硕,2017)A.信息加工功能B.生物功能C.显而易见的内容或故事情节D.潜在的内容或隐藏的意义正确答案:D解析:精神分析最核心的特征是关注个体潜藏的潜意识和大量的本能及压抑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向潜意识的桥梁。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2.下面哪种情况我们最难进行注意分配( )(首都师范大学学硕,2016) A.一边读《红楼梦》一边背英语单词B.一边开车一边听英文广播C.一边看电视剧一边织毛衣D.一边听物理课一边在键盘上打字正确答案:A解析: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高。

因此在本题中,进行注意分配时读《红楼梦》和背单词都是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较低的任务,因此分配注意最难。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3.“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正确答案:C解析: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4.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 )A.脑干网状结构B.边缘系统C.朝向反射D.大脑皮层正确答案:C解析:朝向反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反射。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5.存在大量的注意神经元,仅对新异刺激或刺激变化做出反应的大脑结构是( )A.边缘系统B.脑干网状结构C.额叶D.枕叶正确答案:A解析:边缘系统存在大量的“注意神经元”,仅对新异刺激或刺激的变化作反应。

知识模块:意识和注意6.下列关于注意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朝向反射是人类才有的一种反射B.脑干网状结构传递环境中的信息C.边缘系统存在大量“注意神经元”D.注意的内部状态与外部行为是一一对应的正确答案:C解析:朝向反射是由刺激的新异性引起的,是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一种反射。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普通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意识与无意识(选择题)二、注意概述(选择题、简答题)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选择题)四、注意的品质(选择题、简答题)五、注意的认知理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一、意识与无意识1、意识的含义(1)意识是一种觉知:意味着“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分为不同的层次水平,如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2、意识的种类(1)非意识过程有一类活动在非意识的范围内,很少进入意识。

例:血压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监控,觉察着我们生理的变化并做出反应,而我们本身并不觉知。

但某些时候,一些通常是非意识的活动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例:通过练习来有意识地控制个体呼吸的模式。

(2)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当个体无法用意识来解释其某些行为时,个体才会意识到无意识信息的存在。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①无意识行为: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特别是那些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

例:骑自行车时,一个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思考问题,或与他人交谈,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如何维持车的平衡的;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动作,如挠鼻子等。

②对刺激的无意识:人在活动时,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而实际上,这些事件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在双耳分听实验中,被试所听的材料包含了一些歧义词,其含义并不确定,如bank 可以指河岸,也可以指银行,当bank出现在追随耳(要求听内容的)时,非追随耳(尽量避免听内容的)呈现可以帮助确定歧义词的单词,如money或river,随后要求被试解释所听到句子的含义,尽管被试根本不记得呈现在非追随耳的单词是什么,却明显倾向于将歧义词解释为与该单词有联系的词义。

③盲视:由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觉察。

尽管病人“看”不到刺激,却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信息加工,很多时候他们可以正确感受刺激的位置等信息,但都声称自己的这种判断是一种猜测,而没有意识到对刺激的某种加工。

基础心理学《意识与注意-多选题》课件

基础心理学《意识与注意-多选题》课件
答案:AB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10.注意的集中性( )。 A.是指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 只能选择某些对象 B.是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 择的对象上 C.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D.表明注意是一种心理过程
答案:BC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11.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 量叫(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范围
答案:ABCD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13.注意的起伏是
(A)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 陵增强和减弱的现象 (B)人人都有的普遍的现象 (C)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品质 (D)是由生理活动的周期性引起来的
答案:ABD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13.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
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A)叫分心 (B)叫注意的动摇 (C)叫注意的分散 (D)是和注意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
答案:ABCD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3.在快速眼动的睡眠阶段里( (A)能觉察到外界刺激 (B)出现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的脑 电波 (C)眼球开始上下左右快速移动 (D)梦境开始出现
答案:BCD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4.梦的特点包括( )。 A.梦境的不连续性 B.梦境的不协调性 C.认知的不确定性 D.认知的完整性
)。
答案ABCD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7.生物钟可以( )。 A.调节人的行为 B.调节动物的生理活动 C.调节人的生理活动 D.给人估计时间提供依据
答案AD
意识与注意多选题
8.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里,( )。 A.Δ波消失 B.出现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的 脑电波 C.眼球开始上下左右快速移动 D.梦境开始出现

心理学第三章练习题

心理学第三章练习题

第三章意识和注意一、填空题1、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地对自己与变化的觉知。

2、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3、注意根据注意时有无和的程度,把注意分为、和。

二、选择题1、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 无意注意 C 不随意注意 D 有意后注意2、“一心二用”体现的是注意的分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注意的分配是( )。

A不可能的 B 不良的习惯 C 无条件的 D 有条件的3、第二节数学课已经开始了,小红还在想第一节语文老师讲的故事。

这说明小红注意的()较差。

A 转移B 分配C 稳定性D广度三、判断题1、注意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2、正在上课,有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所引起的大家的注意是不随意注意。

()3、汽车司机在驾驶时,能熟练地做到眼、耳、手、脚并用,这种注意特性是注意分散。

()4、小刚正在做作业,被旁边同学的聊天所吸引,马上就和他们一起津津有味地聊了起来。

这是注意的转移。

()5、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特性与状态,但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所以,注意的外部表现和注意的内心状态总总是一致的。

()四、简答题1、引起和保持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2、如何将注意的规律运用到教学中去?(参考答案如下)(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

这是引起小学生兴趣、维持对学业注意的关键。

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

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课文的熟读、同一类题的反复练习活动,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

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意识与注意
一、填空题
1、介于清醒状态与睡眠状态之间,高度卷入的幻想活动室(白日梦状态)。

2、睡眠可分为两种状态:(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

做梦是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3、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梦魇、夜惊、睡眠窒息和(嗜睡)。

4、注意的种类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5、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广度)
二、单项选择题
1、(Alp ha)波出现在睡眠的(A)阶段
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2、即使集中注意力,感觉的清晰程度也会发生周期性、有节律的变化,这种现象叫(A)
A.注意的起伏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3、梦境在(D)开始出现。

A睡眠初期B睡眠中期C睡眠晚期D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三、名词解释
1.意识:意识是指人运用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外身心状态和环境的觉知。

2.注意:是我们从无线的信息(外界、信息加工过程中)中针对部分信息进行主动加工的过程,包括指向集中、激活和抑制。

3.有意注意:即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4.有意后注意:即随意后注意,兼具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点。

它像有意注意那样有预定目的,但又像无意注意那样不需要意志付出努力,因此它是一种有预定目的,但又像无意注意那样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

5.注意分配:指在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6.无意注意:即不随意注意,是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四、问答题
1、意识有哪些不同的状态?㈠可控制的意识状态;㈡自动化的意识状态;㈢白日梦的意识状态
2、什么是生物节律?生物节律对人的生活有何影响?
生物节律是指以24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性、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人处于正半周期为节律的高潮期,高潮期内人的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
人处于负半周期为节律的低潮期,低潮期内人的心情不佳,容易疲劳、健忘,工作效率低;正弦曲线与横轴交点这一天称为“临界点”,三节律的3个临界点互不重叠称为单临界点;2个临界点重叠称“双临界点”;3个临界点重叠称“三临界点”;临界点及前后一天为临界期,三节律同时在负半周期重叠的日子,也称为“临界期”;在临界点及临界期内,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极不稳定,做事非常容易出
现失误。

3、人的睡眠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什么特点?
第一阶段:过渡期。

心跳呼吸变缓慢,肌肉变松弛,体温下降,脑电波变为规律的α波。

第二阶段:轻睡期。

在α波持续1-7分钟后,人的脑电波变得不规律起来,在α波中慢慢地增多了θ波,这阶段大约持续10-25分钟。

第三第四阶段为深度睡眠状态,脑电波表现为б波,人很难唤醒。

以上四个阶段组成一个睡眠周期,叫非快速眼动睡眠。

第五个阶段叫快速眼动睡眠,是人做梦的时候。

4、睡眠障碍有哪些?各自都表现出什么症状?
失眠:入睡困难,时睡时醒,早醒,容易惊醒
梦魇:在睡眠中被噩梦突然惊醒,然后对梦境中的恐怖内容能清晰回忆,并心有余悸。

夜惊:指睡眠中突然惊醒,两眼直视,表情紧张恐惧,呼吸急促,心率增快,伴有大声喊叫、骚动不安,发作历时1~2分,发作后又复入睡,晨醒后对发作不能回忆。

睡眠窒息:睡眠中多次停止呼吸,导致血液得不到充足氧分,最终难以安睡。

嗜睡:嗜睡是一种过度的白天睡眠或睡眠发作。

5、什么是注意广度?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

㈠注意对象的特点;㈡活动的任务和个人的知识经验。

6、什么是注意的稳定性?它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㈠客观因素;㈡人的主观因素
7、什么是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它们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影响因素:①活动的熟悉程度;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关联度
注意的专移:根据活动的要求,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影响因素:①个体的神经活动类型;②前后活动或事物的性质与关系。

8、教师应如何利用注意的特征来组织有效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