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ppt课件
合集下载
《江城子》标准课件22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千里)孤坟、(明)月、(短)松冈
阴冷凄凉
深挚思念、孤寂哀伤
【思考3】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可以分为几层?
全词以梦为线索分为三层:
上片:梦前思念——相思成苦(此情无计消除)
下片前五句:梦中相逢——因思成梦(此时无声胜有声)
结尾三句:梦醒悲凉——无限怀念(此恨绵绵无绝期)
思考
【考4】这首词将现实梦境一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 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 色。 梦是虚幻的、纱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正 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枯木怪石图》等。
“乱石穿空,惊涛拍 【考4】这首词将现实梦境一现实交织起来。 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 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 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思考5】试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这首词的抒情方式。
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
0 4 【思考5】试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这首词的抒情方式。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中国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03 诗文赏析
全文翻译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PPT

2、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 中心。例如谢枋得的《庆全庵桃花》一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 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全诗借桃 花引出世外桃源,将隐居山间的眼前现实和 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表 达了作者僻进山中的孤寂之情。
3、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 心。例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 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 花依旧笑春风。”写一年的清明节,诗人去都 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 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 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 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 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 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思想情感: 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艺术手法:虚实结合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
一。“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 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 中国古代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 手法运用比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实”是指客观存在 的实象、事实、实境;“虚”是指知觉中 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江城子·乙 卯正月二十 日夜记梦
苏轼
学习目标:
1、诵读体悟,学习词作虚实结合的手法。 2、品读鉴赏,感悟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知人论世 苏轼一生共有三个伴侣:结发
妻王弗、继室王闰之、侍妾王朝 云。
苏轼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
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聪明 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 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 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 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 有加。可惜天命无常,王弗27岁就去世了。 这时苏轼30岁,中年丧妻,其心中的沉痛是 不言而喻的。
高中语文《江城子》课件

诗词累积
回忆下我们以前学过的 关于美好爱情的诗词名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
在高考中,对表达技巧的鉴赏,重点考察的不是 “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回 答此问题应熟练掌握“是什么(叙)”——“为什 么(析)”——“怎么样(评)”这一答题思路。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 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请从艺术手法运用角度谈第谈一你步对这首词的看法。
白描原是国画中的一种技法,即不着 色彩,用墨线勾勒物象,突出其神韵。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 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 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 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 物的情态面貌。
• 你还记得有哪些诗歌使用 了白描手法?
归纳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苏轼的《江城 子》,这是一首以白描、虚实相生 手法表现作者对亡妻思念之情的悼 亡词。
•除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之 外,你认为文本中还使 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 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 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品读与探讨:
• 体会作者感情,说说在这首 词中,你觉得哪句更能体现 作者思念亡妻的深情?为什 么?
《江城子》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二、赏析诗词之美
记梦
镜头一:梦前——现实景语:十年生死 千里孤坟情语:茫茫 难忘 凄凉(奠定了伤悼的感情基调)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洵、苏轼、苏辙
诗清新豪健
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豪放自如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尤善书画
有“宋四家”之称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年轻美貌,天资聪颖。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生死两隔诉衷情 虚实相生传佳作
Hale Waihona Puke 悼亡诗赏析情感之美
体味语言之美
鉴赏形象之美
悼亡诗
悼亡诗 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 西晋文学家潘安,美姿容。据说驾车走在路上,女人们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掷果盈车。他和妻子情深意笃。二十四岁结婚,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潘安悲痛之极,为她服丧一年,期满赴任作《悼亡诗三首》。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挥涕强就车,路极悲有余。”睹物思人,抚衿长叹,徘徊墓前,不忍离去。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广泛流传。此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二、赏析诗词之美
记梦
镜头一:梦前——现实景语:十年生死 千里孤坟情语:茫茫 难忘 凄凉(奠定了伤悼的感情基调)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洵、苏轼、苏辙
诗清新豪健
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豪放自如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尤善书画
有“宋四家”之称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年轻美貌,天资聪颖。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生死两隔诉衷情 虚实相生传佳作
Hale Waihona Puke 悼亡诗赏析情感之美
体味语言之美
鉴赏形象之美
悼亡诗
悼亡诗 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 西晋文学家潘安,美姿容。据说驾车走在路上,女人们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掷果盈车。他和妻子情深意笃。二十四岁结婚,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潘安悲痛之极,为她服丧一年,期满赴任作《悼亡诗三首》。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挥涕强就车,路极悲有余。”睹物思人,抚衿长叹,徘徊墓前,不忍离去。诗中所流露的真挚、自然、深沉的夫妻之情,颇为后人赞赏,此诗广泛流传。此后,“悼亡诗”便成为丈夫哀悼亡妻的专用诗题。
部编版高中语文实用课件《江城子》优秀PPT

江城子 · 乙卯正月 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相关诗人及作品,理解 诗意。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鉴赏语言、品悟情感, 对诗歌进行全方位的理解与鉴赏。 3.审美鉴赏与创造:对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进行 鉴赏,感受诗歌表情达意的独特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鉴赏古代诗歌,感受中 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共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上阙归纳:
1.上阙写尽了对亡妻的相思之苦,下阙 转入写梦境。
2.主要技法: (1)、直抒胸臆。 (2)、想象丰富。
赏析下片
文本解读:
夜来幽梦忽怀乡。小轩窗,正梳妆。
【注释】⑴幽梦:隐约迷离的梦。⑵小轩窗: 指小室的窗户。 【大意】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 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 【赏析】本句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 了时时思念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 月的地方相聚、重逢。
文本解读: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注释】⑴顾:看。 【大意】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 出淋漓热泪洒千行。 【赏析】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 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 正是作者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
文本解读:
料到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⑴料到:料想,想来。⑵短松冈:长着 矮小松树的山岗,指王弗坟茔所在地。 【大意】料想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 夜晚,短松的山冈。 【赏析】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 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 凄清幽独,黯然销魂。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背景介绍: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二人一直相敬如宾,恩 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王弗二十七岁就 离开了人世。这对苏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 不言而喻。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 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天”(陈 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苏轼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相关诗人及作品,理解 诗意。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鉴赏语言、品悟情感, 对诗歌进行全方位的理解与鉴赏。 3.审美鉴赏与创造:对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进行 鉴赏,感受诗歌表情达意的独特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鉴赏古代诗歌,感受中 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共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得分)
上阙归纳:
1.上阙写尽了对亡妻的相思之苦,下阙 转入写梦境。
2.主要技法: (1)、直抒胸臆。 (2)、想象丰富。
赏析下片
文本解读:
夜来幽梦忽怀乡。小轩窗,正梳妆。
【注释】⑴幽梦:隐约迷离的梦。⑵小轩窗: 指小室的窗户。 【大意】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 窗口,你正在打扮梳妆。 【赏析】本句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 了时时思念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 月的地方相聚、重逢。
文本解读: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注释】⑴顾:看。 【大意】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流 出淋漓热泪洒千行。 【赏析】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 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 正是作者笔力奇崛之处,妙绝千古。
文本解读:
料到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⑴料到:料想,想来。⑵短松冈:长着 矮小松树的山岗,指王弗坟茔所在地。 【大意】料想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 夜晚,短松的山冈。 【赏析】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 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 凄清幽独,黯然销魂。正所谓“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背景介绍: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二人一直相敬如宾,恩 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王弗二十七岁就 离开了人世。这对苏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 不言而喻。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 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天”(陈 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语文选修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江城子》课件(共18张PPT)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 这五句,才入题 “记梦”。
虚实结合,以虚衬实,抒发悼亡之情。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的情景“自难忘”呵!这十年间,诗人颇受 这样作者用十分生动的素描将一个活泼清远的词境,再现于读者面前。
心境,可谓用心良苦。
燎沈香,消溽暑。
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故乡遥,何日去? 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写当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红艳的初日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 这五句,才入题 “记梦”。
乙江 卯城 正子
月 苏二 轼十
日 夜 记 梦
诗人小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21岁 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这首词作于宋神 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 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 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伤……
心境,可谓用心良苦。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看似矛盾的心态,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思念。
燎沈香,消溽暑。
明理的贤内助呢。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
忘”并举,看似矛盾的心态,真实而深刻地揭 示自己内心的思念。
5
赏析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无处 可以话凄凉。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
8
赏析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年年 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 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 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凄冷幽 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 良苦。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 这五句,才入题 “记梦”。
虚实结合,以虚衬实,抒发悼亡之情。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的情景“自难忘”呵!这十年间,诗人颇受 这样作者用十分生动的素描将一个活泼清远的词境,再现于读者面前。
心境,可谓用心良苦。
燎沈香,消溽暑。
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故乡遥,何日去? 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写当宿雨初收,晓风吹过水面,红艳的初日照耀下,圆润的荷叶,绿净如拭,亭亭玉立的荷花,随风一一颤动起来。 这五句,才入题 “记梦”。
乙江 卯城 正子
月 苏二 轼十
日 夜 记 梦
诗人小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21岁 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这首词作于宋神 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 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 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伤……
心境,可谓用心良苦。 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看似矛盾的心态,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思念。
燎沈香,消溽暑。
明理的贤内助呢。作者将“不思量”与“自难
忘”并举,看似矛盾的心态,真实而深刻地揭 示自己内心的思念。
5
赏析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无处 可以话凄凉。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
8
赏析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年年 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 舍亲人,该是柔肠寸断了吧?推己至 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凄冷幽 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 良苦。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
《江城子》课件

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原因:情感的风尘(思念亡妻的苦楚:“为伊 消得人憔悴”);岁月的风尘(仕途坎坷的艰辛:
“艰难苦恨烦霜鬓”)
合作探究: 十年了,十年死别,思念 至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 凉要向对方倾诉;然而,你看看我,我看 看你泪流满面,却是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样的情境,还有哪些诗句与之相似 呢?)
具体、明朗、真切
扩大诗歌意境
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强化1.此时异地 2.此地异时 (过去、未来) 3.异时异地
梦境、神鬼世界
• 你还记得有哪些诗歌使用 了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 这些诗词,认真体会何为 “实”?何为“虚”?
• 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 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 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实写“巴山 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 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虚与实结合,以 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江 城 子
苏轼
苏
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21岁 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这首词作于宋神 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 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 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伤……
写作背景
“乙卯”年是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 城)知州,年已四十。
学完这首词,请你用一句话概括 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链接高考
古诗词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 果?
《江城子》ppt课件

品读其他悼亡诗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品读】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本是家族联姻。但是卢氏才学性情让纳兰性德惊为天人。彼此相处三年,情深意笃。妻子骤然离世,纳兰心中悔痛不已。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短短两句,蕴含了作者的追悔之情。
诵读感知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播放视频:李立宏诵读《江城子》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以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年年都柔肠寸断之处,就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2.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_______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__________,__________。”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品读笔记: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词人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品读】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本是家族联姻。但是卢氏才学性情让纳兰性德惊为天人。彼此相处三年,情深意笃。妻子骤然离世,纳兰心中悔痛不已。卢氏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但他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短短两句,蕴含了作者的追悔之情。
诵读感知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播放视频:李立宏诵读《江城子》
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以忘怀。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料想年年都柔肠寸断之处,就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2.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_______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__________,__________。”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品读笔记: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词人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江城子》总结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 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 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 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情调。
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
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
15
• 教师寄语 • 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
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 魂深处的触动。“雨后的 青山,像 泪洗过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让 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 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 的“明月夜,短松冈”
16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 霜。
4
1.“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什么在 “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 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
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 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 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 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 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 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 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 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 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5
2. 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 而
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
•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
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
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
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
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
1.此时异地 2.此地异时 (过去、未来) 3.异时异地
梦境、神鬼世界
23
•除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之 外,你认为文本中还使 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24
25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 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 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原因:情感的风尘(思念亡妻的苦楚:“为伊 消得人憔悴”);岁月的风尘(仕途坎坷的艰辛: “艰难苦恨烦霜鬓”)
6
合作探究: 十年了,十年死别,思念 至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 凉要向对方倾诉;然而,你看看我,我看 看你泪流满面,却是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样的情境,还有哪些诗句与之相似 呢?)
“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是啊, 便是千言万语,也无从说起,这是一种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是夫妻重 逢百感交集的情感真实写照。
7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8
理清思路,明确手法
梦前
梦中
梦后
十年生死
实
相顾无言
虚
月圆人亡 虚
虚实结合
9
实: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 丰富诗歌内容
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
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
21
• 你还记得有哪些诗歌使用 了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 这些诗词,认真体会何为 “实”?何为“虚”?
22
实: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 丰富诗歌内容
具体、明朗、真切
扩大诗歌意境
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强化诗歌情感
空灵、飘逸、含蓄
时空转移 虚
12
• 再比如柳永《雨霖铃》一词,上片除“念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 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 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 孤独寂寞的心情,是虚写。虚实结合,淋 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13
• 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用 瑰丽的诗句详细描写了天界的神秘与美丽, 衬托出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 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屈志节, 是虚实结合手法的典型表现
夜来幽梦忽还乡,明月夜,短松 冈。
17
析题
这首词的题记为“记 梦”,那么词的上片 是不是直接写梦?是 否可以删除?
18
不能,作这首词的时候, 王弗已经去世十年了,这十 年来苏轼一直没有停止对妻 子的思念,这思念是感情的 铺垫,正因为“日有所思”, 才有了下片的“夜有所梦” 了。
19
理清思路,明确手法
梦前
梦中
梦后
十年生死
实
相顾无言
虚
月圆人亡 虚
虚实结合
20
《江城子》总结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 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 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 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情调。
江 城 子
苏轼
苏
轼
1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21岁 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这首词作于宋神 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 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 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伤……
2
写作背景
具体、明朗、真切
扩大诗歌意境
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强化诗歌情感
空灵、飘逸、含蓄
时空转移 虚
1.此时异地 2.此地异时 (过去、未来) 3.异时异地
梦境、神鬼世界
10
• 你还记得有哪些诗歌使用 了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 这些诗词,认真体会何为 “实”?何为“虚”?
11
• 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 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 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实写“巴山 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 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虚与实结合,以 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乙卯”年是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 城)知州,年已四十。
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 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悼亡词。
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茫茫” 二字怎么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看不 清楚的意思。为何看不清?
• 答:①表面意思:生死相隔, 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 (花落人亡两不知); ②深层意 思:写内心的空虚、怅惘、凄清。
《江城子》总结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 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 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 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情调。
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
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
15
• 教师寄语 • 不是为了让我们心情沉重,而是因
为太多轻浮的东西,很少有来自灵 魂深处的触动。“雨后的 青山,像 泪洗过的良心”,多美的境界,让 我们在以后的岁月里懂得爱,更懂 得珍惜,呵护每个人记忆里那永远 的“明月夜,短松冈”
16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 霜。
4
1.“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什么在 “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 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
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 果却是“自难忘”。。“不思量,自难忘”, 写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 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说不 思量,即是思量。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 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中 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 所谓“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一叙述的跌宕, 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5
2. 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 而
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
•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旧派
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
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
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面,鬓如霜”了。
“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
的风尘、情感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
1.此时异地 2.此地异时 (过去、未来) 3.异时异地
梦境、神鬼世界
23
•除了虚实相生的手法之 外,你认为文本中还使 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24
25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 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 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 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 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原因:情感的风尘(思念亡妻的苦楚:“为伊 消得人憔悴”);岁月的风尘(仕途坎坷的艰辛: “艰难苦恨烦霜鬓”)
6
合作探究: 十年了,十年死别,思念 至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 凉要向对方倾诉;然而,你看看我,我看 看你泪流满面,却是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样的情境,还有哪些诗句与之相似 呢?)
“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是啊, 便是千言万语,也无从说起,这是一种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沉痛,是夫妻重 逢百感交集的情感真实写照。
7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8
理清思路,明确手法
梦前
梦中
梦后
十年生死
实
相顾无言
虚
月圆人亡 虚
虚实结合
9
实: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 丰富诗歌内容
梦前——此情无计可消除
梦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梦后——此恨绵绵无绝期
21
• 你还记得有哪些诗歌使用 了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 这些诗词,认真体会何为 “实”?何为“虚”?
22
实:身临其境,仰观俯察为实 丰富诗歌内容
具体、明朗、真切
扩大诗歌意境
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强化诗歌情感
空灵、飘逸、含蓄
时空转移 虚
12
• 再比如柳永《雨霖铃》一词,上片除“念 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 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 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 孤独寂寞的心情,是虚写。虚实结合,淋 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13
• 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用 瑰丽的诗句详细描写了天界的神秘与美丽, 衬托出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表达了诗 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屈志节, 是虚实结合手法的典型表现
夜来幽梦忽还乡,明月夜,短松 冈。
17
析题
这首词的题记为“记 梦”,那么词的上片 是不是直接写梦?是 否可以删除?
18
不能,作这首词的时候, 王弗已经去世十年了,这十 年来苏轼一直没有停止对妻 子的思念,这思念是感情的 铺垫,正因为“日有所思”, 才有了下片的“夜有所梦” 了。
19
理清思路,明确手法
梦前
梦中
梦后
十年生死
实
相顾无言
虚
月圆人亡 虚
虚实结合
20
《江城子》总结
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 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 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 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情调。
江 城 子
苏轼
苏
轼
1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21岁 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这首词作于宋神 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 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 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伤……
2
写作背景
具体、明朗、真切
扩大诗歌意境
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为虚 强化诗歌情感
空灵、飘逸、含蓄
时空转移 虚
1.此时异地 2.此地异时 (过去、未来) 3.异时异地
梦境、神鬼世界
10
• 你还记得有哪些诗歌使用 了虚实相生的手法?通过 这些诗词,认真体会何为 “实”?何为“虚”?
11
• 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 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 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实写“巴山 夜雨涨秋池” 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 子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虚与实结合,以 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挚思念
“乙卯”年是宋神宗熙宁八年 (1075),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 城)知州,年已四十。
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 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悼亡词。
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茫茫” 二字怎么理解?从字面上看是看不 清楚的意思。为何看不清?
• 答:①表面意思:生死相隔, 黄泉生路,人各一方,无从知晓 (花落人亡两不知); ②深层意 思:写内心的空虚、怅惘、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