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人物浅析

合集下载

_欧也妮葛朗台_人物性格特征浅析

_欧也妮葛朗台_人物性格特征浅析

理想的强烈作用下,大胆地、人为地创造出虚构的甚至是变形的意 象、人物或环境。浪漫主义是按照理想中的生活应有的样式,按照 作家主观的感情逻辑去想象和创造艺术世界。可以说,浪漫主义文 学创造的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的“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 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通过塑造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 的理想世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主观的愿望。小说中, 火车司机对天天见面却未曾相识的女人,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他
把她看成是美好的化身,“那所小屋和勇敢而自由地向他挥舞手臂 的两个妇女的幻象,却已经牢牢地铭记在这司机的心灵里,作为某 种美丽而永久长存的事物,某种超越一切变化和毁灭的事物,某种 始终如一的事物,不论有什么灾难、悲哀或错误会打破他日常生活 的铁一般的程序。”(吴岩等译,1989:196)而在写作过程中,作者 又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理想与现实、心灵的距离与生活的真实距 离进行对比,以凸显出生活的悖论。
涵。 三、小说的艺术风格
形恰恰相反。《远和近》的场景是火车轨道旁的小屋,这是小说主 人公火车司机每天工作的地方,就在这里火车司机看到了每天定
这篇小说有浓郁的浪漫风格。作家继承了惠特曼的浪漫主义 特点,在作品中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执着于对人生理想甚
时向他招手的妇人。这是普通人实际生活中的一个普通场所,它真 实可信。在作家笔下,我们看不到被美化和拔高的人物,我们所能
[11]王长荣.现代美国小说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12]施袁喜.美国文化简史[Z].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13]付景川.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14]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5]巴赫金.小说理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16]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7]张德禄.功能文体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18]刘建军.20 世纪西方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9]李公昭主编.20 世纪美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0.

欧也妮葛朗台感悟体会

欧也妮葛朗台感悟体会

欧也妮葛朗台感悟体会摘要:一、欧也妮·葛朗台角色介绍1.欧也妮·葛朗台的性格特点2.欧也妮·葛朗台的人生经历二、欧也妮·葛朗台的感悟1.对金钱的感悟2.对人际关系的感悟3.对生活的感悟三、从欧也妮·葛朗台身上得到的启示1.正确看待金钱2.珍视人际关系3.拥抱生活,积极向上正文: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所著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主人公。

她出生在一个贪婪吝啬的家庭,从小就饱受金钱的困扰。

尽管生活在一个极度物质化的环境里,欧也妮·葛朗台却始终保持着善良、真诚和独立的品质。

通过她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感悟和得到启示。

一、欧也妮·葛朗台的性格特点欧也妮·葛朗台是一个善良、独立、真诚的女性角色。

尽管她出生在一个贪婪吝啬的家庭,但她始终保持着对这些品质的坚守。

她对待金钱和物质保持着超然的态度,不为其所困;她对待人际关系真诚待人,赢得了周围人的敬爱;她对待生活充满热情,勇敢地面对困境。

二、欧也妮·葛朗台的感悟1.对金钱的感悟:欧也妮·葛朗台在小说中多次表现出对金钱的淡泊态度。

她认为金钱虽然重要,但不能成为人生的唯一追求。

她对待金钱的超然态度,使她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不为金钱所困。

2.对人际关系的感悟:欧也妮·葛朗台珍视与他人的关系,她真诚待人,赢得了周围人的敬爱。

她敢于挑战当时的社会观念,与身份低微但品质高尚的查尔斯·达尔丢夫成为朋友,展示了她独立自主的个性。

3.对生活的感悟:欧也妮·葛朗台在小说中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尽管她的家庭环境并不理想,但她依然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她用自己的善良和真诚感化了身边的人,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三、从欧也妮·葛朗台身上得到的启示1.正确看待金钱:金钱是生活中重要的物质基础,但不能过分追求。

读书心得——浅议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性格特征

读书心得——浅议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性格特征

读书心得——浅议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初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会沉浸在他入木三分的人物形象描写和赤裸裸的资本主义批判中,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性道德的沦丧和丑陋。

当多次阅读后,内心不禁会瞬间明悟,巴尔扎克小说批判精神之后的寓意在于提醒每个人都要时常观察审视自己的内心,不让它被尘埃污垢侵蚀。

一、《欧也妮葛朗台》的创作背景小说主人公所处的时期是十九世纪法国封建王朝和资本主义交替阶段,到处充斥着金钱至上的意识观念。

金钱可以造就一切,而拥有金钱的多少则成为衡量个人及家族地位的标准。

一些大小商人无所不用其极地采取各种方式积累财富,渴望步入上层社会。

为了达到虚伪龌龊的目的,这些人丧失了人性道德、尊严情感,成为了只知追逐财富地位的人形怪兽。

而故事的主人公葛朗台,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商人[1]。

二、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分析(一)葛朗台人物性格分析葛朗台作为小说中的灵魂人物,是巴尔扎克笔下塑造最成功的经典吝啬鬼形象。

吝啬、冷血、狡猾、贪婪亦是葛朗台的人物标注。

1.葛朗台的吝啬深入骨髓。

他原本是法国索漠城一个相对富裕的箍桶匠商人,后来通过接受三笔遗产赠与,成为了城中最有钱和地位的大商人。

他拥有着城里最多的财富,却住在阴暗潮湿破旧的房子里。

对待重病的妻子,他终日惶惶不安,不是为妻子病情担心,而是担心治病要花掉他很多的钱。

毫无夫妻间的情谊与人性的良善,有的只是对于金钱的吝啬和算计,生命和金钱相比不值一提。

在妻子因病过世后,他为了让自己唯一的女儿放弃妻子遗产的继承权,每天在女儿面前伪装出各种可怜兮兮的模样,想通过这些病弱无助的行为来打动女儿,最终放弃继承其母亲的遗产。

后来女儿欧也妮终于答应放弃继承遗产时,葛朗台的行为举止是癫狂、让人讶异的。

只见他竟然突兀地把欧也妮紧紧搂在怀里,这是让人窒息的讽刺的拥抱。

妻子、女儿对他来说,完全无法与金钱相比。

金钱对他来说超越一切,为了金钱,他可以放弃所有、埋没所有。

2.冷血是葛朗台骨子里的本质。

浅析欧也妮

浅析欧也妮

浅析《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的形象——一枝卓然独立于金钱之上的泥潭里的莲花《欧也妮.葛朗台》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是巴尔扎克“最完美的绘写之一”。

在《欧也妮.葛朗台》第一版序言中,巴尔扎克强调他在小说里描绘的是至为平淡无奇的东西。

他声明,这部作品是一个“平庸的故事”。

叙述的事发生在“小人物圈子里”的、“天天看得见”的事。

在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内地,葛朗台和欧也妮身上发生的事件具有巨大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身处这样一个拜金主义至上的社会背景下,拥有这样一个狡诈、贪婪、吝啬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的父亲,经历金钱造成了爱情的相遇和背叛,欧也妮——这个豪富的女继承人从始至终有一颗“只知温情而不知有其他的高尚的心”,使她成为一枝卓然独立于金钱之上的泥潭里的莲花。

巴尔扎克在刻画人物时,将人物深入而牢固的植根于他周围的现实生活之中。

欧也妮和葛朗台处于同样的背景生活之下,比较起来,葛朗台是冷酷残忍的守财奴,欧也妮则完全是另一幅模样。

相形之下,她完全是当代生活的另一些条件造成的。

早期的欧也妮“心灵的纯正,就像生长在森林在森林深处的一朵洁净、温柔的鲜花”。

她置身于商业之外,连父亲有多大的产业都猜度不到。

由于父亲的极度吝啬,她习以为常的不是“豪华奢侈或小康生活,而是半饥半饱,无钱可花的生活。

她和母亲一起,日复一日地“在不断的活计中……消度时光”。

她“象女佣人一样整天操劳”,“一辈子在缝破烂”。

她和她那位来自人民,但发迹之后就远离人民的父亲不同,她与人民这块土壤,还紧紧联系在一起,她是在普通人中成长起来的【1】。

简朴的生活和劳动的习惯,使她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困苦和艰难,使她的心灵柔软,能够感受到许多事物的美好,能以一颗向善的、平等的心看待周围的事物。

同时,她也是天真的,未经历过人情变化的心灵单纯淳厚的一个姑娘。

欧也妮并不漂亮,她“身体结实”,虽然也还算美,但显得很“俗气”,她“脑袋硕大,前额带点儿男相,鼻子不小”,“圆圆的脸上也会鲜艳而红润”,不过,“生过天花后变得粗糙了”【2】。

《欧也妮葛朗台》赏析

《欧也妮葛朗台》赏析

《欧也妮葛朗台》赏析欧也妮葛朗台(Eugénie Grandet)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创作的长篇小说之一。

本文将对《欧也妮葛朗台》进行赏析,探究其主题、叙事手法及人物形象,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部经典作品。

《欧也妮葛朗台》以19世纪法国乡村为背景,主要叙述了小镇萨姆拉亚(Saumur)的富商葛朗台家族的故事。

小说开篇即以环境描写烘托出乡村的宁静与沉寂,并以此为基础引出主要人物葛朗台的形象,似乎暗示着他与这个环境息息相关。

通过对葛朗台的刻画,小说的主题逐渐浮出水面,即金钱与欲望之间的关系。

葛朗台是一个极其吝啬的人,他对金钱的嗜好使得他无法正常地与人交往,甚至对自己的家人也不例外。

小说以欧也妮葛朗台为视角,她是葛朗台的女儿,通过她的生活经历,展现了家庭和个人在金钱追逐中所遭受的困境和痛苦。

同时,小说还揭示了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以及贫富差距在当时社会中所引发的冲突与矛盾。

叙事手法方面,巴尔扎克运用了详实的细节描述,通过刻画人物的日常生活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他用镜头般的描述,将人物们的言谈举止、衣饰打扮、社交圈子等方方面面都呈现在读者眼前。

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不仅增强了人物形象的逼真度,也为读者提供了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深入了解。

此外,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巴尔扎克注重揭示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以欧也妮葛朗台为中心,通过她的思想、情感以及与父亲和外界的关系展现出了一个年轻女子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的困境。

欧也妮葛朗台承载了家庭的期望和恩怨,她的内心矛盾与挣扎成为整个故事的核心。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角色形象丰满而鲜活,既有吝啬、计较的葛朗台,也有温柔善良的欧也妮,还有对财富虚荣的格兰泰尔夫妇,以及聪明机警的律师克鲁维塞尔等等。

这些形象的塑造使得小说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加符合现实社会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总结起来,《欧也妮葛朗台》是一部深入探讨金钱与欲望之间关系的小说。

它以法国乡村为背景,通过细致的描写和人物丰满的塑造,展现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贫富差距、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围绕金钱而展开的家庭与个人的纷争。

欧也妮葛朗台。故事梗概人物分析。艺术手法分析

欧也妮葛朗台。故事梗概人物分析。艺术手法分析

、故事梗概ﻫ葛朗台是法国索漠城一个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

同时他也是最最吝啬的一个人。

1819年11月中旬的一天是他的独生女儿欧也妮的生日,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初级裁判所所长蓬风先生到葛朗台家吃饭,还带来稀有的珍品。

他们都是来向欧也妮献殷勤的。

正当他们在欢庆生日时,突然从巴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就是欧也妮的堂弟查理。

原来查理的父亲破产自杀,让葛朗台照顾儿子的前程。

查理可怜的处境得到了欧也妮的同情,巴黎花花公子的打扮和举止也引起了乡里女子的爱慕之心。

查理为了自己的前程,决定去印度经商。

临走之前,欧也妮将自己积蓄的金币送给他。

查理也把母亲给他的金梳妆匣留给她作为纪念,两人海誓山盟定下终身。

查理走后的头一个元旦,葛朗台发现女儿把金币送给查理,就大发雷霆,把她监禁起来。

这事惊扰了他的妻子,使她一病不起。

而后于1827年吝啬鬼葛朗台也死去,留下1700万法郎,欧也妮继承父业,成了当地首富,人人向她求婚,她却痴心等待查理。

但是经过海外种种卑劣手段发了横财、见识过众多女子的查理,早把乡下的堂姐撇在脑后。

他要与贵族小姐结婚,但因不肯偿还父亲的债务而受到阻碍。

欧也妮被查理无情的行为吓呆了,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刺激。

最后,她答应嫁给公证人的儿子特·蓬风,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

欧也妮三十三岁守了寡,她用一百五十万法郎偿清了叔父的债务,让堂哥过着幸福、名誉的生活。

她自己则幽居独处,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并“挟着一连串的善行义举向天国前进”。

作品人物分析葛朗台葛朗台是小说着力刻画的人物。

他贪婪、狡诈、吝啬,金钱是他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金子。

他做起生意来是个行家里手,常装口吃耳聋,诱使对方上当受骗而自己稳操胜券。

他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

为了钱他六亲不认,克扣妻子的费用;要女儿吃清水面包;弟弟破产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

作者笔下的这一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

从《欧也妮.葛朗台》的性格塑造看现实主义人物的悲剧性

从《欧也妮.葛朗台》的性格塑造看现实主义人物的悲剧性

巴尔扎克 的文学创作 遵循 的指导 原则
是 要尊重历 史 ,照世 界本来 的样子再 现世 界,而不能像有的作家那样只是堆集事件和 观念 。他说: “ 小说在细节上不是真实 的话 ,
对于失去财 富而愤怒的狂态 ,在作品里表现 得淋漓尽致 。在这样的家庭里欧也妮 和她 的 母亲注定得不到幸福。 作 品还 体现 了欧也妮这 一悲剧 色彩 的
量的思想 ” ; 就须把历史的运动表现 出来 , 因 为 “ 一切都是运动的 ,……上帝也许 就是运 动” ; 而运 动又须在联系中加 以表现 , 因为 “ 大 自然中没有任何孤立 的东西 , 一切相连 , 一 切 精神现象相连 ,一切物质现象相连 。 ”巴
地掠夺财富 , 所 以巧取豪夺 、 不择手段便成 为葛 朗台和他的同道们的共 同特征。如文 中 谈到过了 7 6岁的葛 朗台看到女儿把玩金梳 妆匣时 , 竟 “ 身子一纵 , 扑上梳妆匣 , 好似
份不错的陪嫁 ,足见欧也妮的善良。欧也妮
件、结合几个性质相同的性格 的特点 , 揉成 典型人物 , 这样我也许可 以写出许多历史学 家忘记了写的那部历史 ,就是风俗史 。 ”塑
造了一些典型 , 就可以写 出高于众多历史学 家著述上综合价值的作品 ,这是为什 么? 这 是 因为写典型就须 “ 不要放过任何本质 的东 西” ; 就须 “ 用最小的面积' NA地集中了最大

从《 欧也 妮 ・葛 朗台 》看人 物性
格塑 造
1 9 世纪 的法国 , 经历着历史的 b 变法国 大革命推 翻着封建王朝 的统治 , 两次工业革 命使法 国的技术得以更新 , 充足的资本 原始 积累 , 丰富的劳动力 ,广阔的市场 ,这一切 使资本 主义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 整个法 国 物欲横流 , 拜金主义盛行,在这一背景下也 催 生了许多伟大的小说家。巴尔扎克便是这

欧也妮葛朗台人物形象分析老葛朗台欧也妮

欧也妮葛朗台人物形象分析老葛朗台欧也妮

欧也妮葛朗台人物形象分析老葛朗台欧也妮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老葛朗台在《欧也妮·葛朗台》中是个被刻画得活灵活现的人物,是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

他贪婪、狡诈、吝啬,金钱是他唯一的信仰。

老葛朗台做了几十年箍桶匠,练就了一套神算的功夫。

“他从不欠债,既是老箍桶匠,又是经验丰富的葡萄园主,什么时候该准备一千只酒桶……(P9到精准)”他吝啬的性格也充分体现在他的理财上:“说到理财,葛朗台先生兼有老虎和巨蟒的本领。

……(到肚里的东西)”由此可见他吝啬得和几个月没吃饱饭的猛兽一样贪婪。

他做起生意来是个行家里手,从自己唯一一次生意失败的经历里吸取教训,常装口吃耳聋,诱使对方心急从而上当受骗而自己稳操胜券。

老葛朗台固执守旧,衣着等等都不像个有钱人那么追求时髦,家中陈设甚至有还些破烂。

葛朗台太太和欧也妮的生活都是被老葛朗台精打细算好的,虽然家财万贯,但开销节省,每顿饭的食物,每天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定量分发。

什么时候允许在正厅生火,什么时候必须灭火,一切都不能违背他的旨意。

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充分渗透了他的吝啬。

老葛朗台视金如命,直到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金子。

独自在密室里观摩金子是他的癖好。

每到欧也妮的生日,葛朗台都会给欧也妮一份礼物,“十三年来都是一枚精致的金币”,“还可以从小培养起女儿吝啬的习惯”。

每到元旦,他又会要求欧也妮将攒起来的金币拿出来瞧瞧,说说它们的来历和昂贵的价值。

为了金钱他六亲不认,弟弟死去欠债他无动于衷;侄儿求他,他置之不理;克扣妻子的费用,妻子也不敢埋怨,自己觉得理所应当;女儿把金币送给堂弟,他就要女儿吃清水、面包来反省。

葛朗台一生为金钱奔波操劳,他固然留给欧也妮十分丰厚的遗产,但是他在世人眼中却早就失去了人应有的美好善良的感情。

他的行为使书中所有的故事成为了悲剧,实在令人叹惋。

欧也妮在故事开始时是个什么丑恶阴暗都不知道的单纯少女,她的生活笼罩在老葛朗台制造的黄金鸟笼里,平静而安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开花落自有时
——《欧也妮葛朗台》人物浅析
《欧也妮葛朗台》作为《人间喜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价值不言而喻。

巴尔扎克成功塑造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守财奴形象,使其在法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上广为流传。

并与此同时创作描画了如欧也妮、娜侬、夏尔等一系列生动逼真的人物,同样精彩万分。

下面,就对此作品中的部分人物进行简要赏析。

对于主角老葛朗台,多数人早已熟谙于心。

贪婪、吝啬已经不足以来形容他。

对于金钱的疯狂热爱,是老葛朗台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单纯的守财奴。

相比较阿巴贡、泼留希金等其他吝啬鬼而言,老葛朗台更擅长于敛财。

他狡猾、工于心计,对于每一笔买卖都精心算计,总在投机中获利,假装口吃和耳聋是他惯用的把戏,也是他颇为自傲的手段之一。

崇尚金钱的葛朗台,泯灭了最为根本的人性,将亲情踩踏得面目全非。

家道没落且背负巨债的侄子的到来,并没有引起他一丝一毫的同情,相反,他绞尽脑汁想一脚踢开受难的亲人,同时竭力保持着他伪善者的微笑。

对待妻子女儿欧也妮,他也不因为是至亲就有所善待。

妻子卧病在床,他却在医疗费上大做文章,推托犹豫。

名义上给欧也妮的金币,却时时紧盯,生怕女儿花掉一个子儿。

当得知欧也妮将金币全部交付夏尔,他立刻暴跳如雷,把欧也妮关进阁楼,甚至只给她水和面包,用如此极端的方法惩罚亲生女儿,实在令人不齿。

而之后看见夏尔留给欧也妮的金质梳妆匣时,态度便一百八十度大转变,夸赞起女儿的“功劳”来。

如此无常的喜怒变化,归根到底,是金钱的驱使。

老葛朗台将其血液中流淌的拜金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即使在濒临死亡之际,“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像,他却做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弥留时,却给欧也妮留下一句清晰的遗言:“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了那边向我交账!”
“一朵花的生命是短暂的,没有蕊的花更加短暂。

”老葛朗台被金钱腐蚀了心灵,失了自我,断了与人维系的情感之线,终究是枯败了,被时间之烬掩埋了。

与老葛朗台形成鲜明对比的,即为其女儿——欧也妮。

这部作品以欧也妮命名,自然有作者的用意。

书中对欧也妮的外貌是这样描写的:“很清秀,像斐狄阿斯的丘比特雕像。

贞洁的生活使她灰色的眼睛光芒四射”,显然作者在努力打造一个纯洁的人物,是否可以将其看做作者寄托理想人际关系的缩影呢。

欧也妮单纯温顺,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有软弱的性格,就像是一只洁
白的羊羔,安静地守在他人所画的范围之内,默默注视,从未想过找寻自己的生活,逆来顺受。

但欧也妮毕竟不是羔羊,在遇见夏尔之后,她的那颗沉寂的少女的心苏醒过来,终于也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

然而道路漫长而艰辛,欧也妮付出所有,拼命保护夏尔的金匣子,换来的不过是负心人的薄信一封。

有美貌而能谦卑不炫耀,便是一种智慧;有智慧而能怜悯苍生,则是慈悲。

欧也妮是慈悲的,她继续为夏尔还清了庞大的债务,高尚无暇的爱情让人泪垂。

在此之后,她用父亲的遗产修建养老院、教会小学,是对父亲的救赎,也是其仁爱之心的流露。

欧也妮是个天使般的人物,虽有弱点,但无法掩盖她身上散发出的柔和的光芒,不耀眼,但温暖人心。

欧也妮的爱情如幻影泡沫,但这并不妨碍她将个人之爱化作大爱。

她仿佛一株圣洁的百合,缓缓绽放,吐露芳华。

与欧也妮关系密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改变了她生活的人——夏尔,是一个资本主义残酷金钱关系的牺牲品。

夏尔一出场,纨绔子弟的形象便深入人心。

依靠父荫,内心幼稚,只懂得奢华享受,在金钱的摇篮里与世隔绝,实际知道的远比想象中的少。

与欧也妮的相遇,或许开始是真实的,他被淳朴单纯的爱感动了,但并不是爱情。

等到他在印度心狠手辣地敛财,终于成了有钱人时,也就彻彻底底忘记了欧也妮,所谓爱情灰飞烟灭。

与此同时,他为了进入上流社会,甚至与侯爵奇丑而嫁不出去的女儿订了婚。

为了金钱、权力、地位,夏尔沦落,坠入资本主义肮脏的深渊。

从此,夏尔为钱生,为钱死,为钱出卖灵魂。

蓝色的灵魂之花凋谢,红色的鲜血果实即将成熟,夏尔他不会明白。

最后,再说一个同样刻画得入木三分的人物,娜侬。

娜侬,葛朗台家忠心耿耿的女佣人。

她强壮,率直,质朴,勤劳,有时愚笨。

但就是这股憨劲儿,缓和了葛朗台家尖锐的矛盾,给冰冷的家带来一丝快乐,让人不至于绝望。

她给生活注入活力,让生活生动起来,变得有人情味。

娜侬也是这部作品中鲜有的不被金钱所役使的人物之一。

没有金钱的困扰,她轻松而自由,是最贫穷也是最富有的人。

娜侬最后嫁与老师的科鲁瓦耶,两个人用双手打拼生活,无愧而幸福,这也算是她的完满结局了,如开在角落的雏菊,冷暖自知,不向往热烈的宠爱,尽责绽放,用一掬清水将其放于窗台,便是最好的归宿。

《欧也妮葛朗台》中人物个性丰满,仿佛缓缓展开的一幅画卷,向我们呈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情百态,意味深刻,引人深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