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漢語參考書目一、教材: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二、古書注疏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刘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詞彙古代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通论高守纲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词汇研究张博宁夏人民出版社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词法论陈光磊学林出版社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语文出版社汉语词汇学引论许威汉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词汇史徐朝华商务印书馆先秦汉语实词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四、語法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所商务印书馆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古汉语虚词词典赵长才等北京大学出版社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陕西人民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俊语文出版社古代汉语语法学李佐丰商务印书馆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方有国巴蜀书社上古汉语语法研究李佐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汉语语法史王力商务印书馆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语法学研究孙良明商务印书馆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西周汉语语法研究张玉金商务印书馆五、文字古代字体论稿启功文物出版社古汉语常用字字源字典达世平上海书店古汉语文字学知识经本植四川教育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汉字发展史纲要刘又辛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甲骨文文字学李圃学林出版社甲骨文字学纲要赵诚商务印书馆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偏旁部首简说王术加湖南人民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文字学杨五铭湖南人民出版社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高明北京大学出版社六、語音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汉语音韵学概要陈壬秋四川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纲要刘静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古韵通晓陈复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汉语历史音韵学潘悟云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声韵学教程丁忧武汉大学出版社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陈振寰湖南人民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教程周祖谟北京大学出版社音韵学入门张世禄复旦大学出版社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诗词格律教程朱承平暨南大学出版社七、漢語史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汉语现象论丛启功中华书局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纲要蒋冀骋湖南教育出版社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俞光中学林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语言学史邓文彬巴蜀书社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八、訓詁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训诂学史略赵振铎中州古籍出版社训诂学新论宋金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当代中国训诂学宋永培广东教育出版社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九、修辭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十、文化史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842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大纲

842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科目代码:[842]一、考试要求1. 古代汉语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该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学生要控制古代汉语的语言逻辑,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评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语言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控制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主意,以提高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须要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古代汉语1.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将通过对文言文的标点、翻译来考察,其难度不会超过教材中的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或者《史记》列传的难度。

文中教材(包括文选与常用词)浮上过的词语将不会注释。

2.有关知识: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方式(二)常用工具书简介1.《说文解字》2.《康熙字典》3.《经籍纂诂》4.《辞源》5.《辞海》6.《经传释词》第1 页/共9 页7.《词诠》8.《诗词曲语辞汇释》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词义变化的类型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二)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1.定义2.词的本义的探求主意(二)词的引申义1.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方式A、相似类比B、相关借代C、相因推导2.词义引申的脉络A、连锁式B、辐射式五、汉字的构造(一)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1.“六书”的名称及许慎的定义2.四体二用3.汉字结构辨析(二)汉字结构与本义的探求1.文字的本义2.文字本义的探求主意六、古今字,异体字(一)古今字定义、形体、成因、辨识(二)异体字定义、类别、辨识七、判断句,也字(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三)语气词“也”的特点八、讲述句,矣字,焉字(一)古汉语的双宾语句(二)古汉语的宾语前置句1.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2.代词“是”作宾语前置(三)动量成分的位置1.数词直接作状语2.数词作谓语(四)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句式1.介词“于(於、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3.助动词“见”表示被动4.“为……所……”式5.“被”字式(五)语气词“焉”的用法九、一定句,一定词(一)一定句代词做宾语前置(二)“弗”“毋”“未”“无”“莫”的用法十、疑问句,疑问词(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二)疑问代词“孰”“安”“恶”“焉”“奚”的用法(三)疑问语气词“乎”“诸”的用法十一、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定义(二)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1.使动用法第3 页/共9 页2.意动用法3.名词活用做动词4.名词作状语(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一)“者”的用法(二)“所”的用法(三)“者”和“所”的区别十三、连词,介词(一)介词“于”(於)“以”“为”的用法(二)连词“而”“以”“则”“且”的用法(三)“然而”“然则”“固然”的用法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语气词“夫”“其”“唯”的用法(二)词头“有”“其”“言”“于”“薄”的用法(三)词尾“然”“乎”“焉”“如”“尔”的用法十五、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一)什么是双声(二)什么是叠韵(三)三十六字母(四)什么是古音通假(五)假借字的两种情况十六、古书的注解(上)(一)古注的意义和历史(二)常见的体例本文、毛传、郑笺、孔疏、陆释文(三)古注的内容(四)古注的术语曰、为、谓之;谓;犹;貌;之言、之为言;读如、读若;读曰、读为十八、古书的注解(下)如字;变读;衍文;脱文第二部分语言学理论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语言与符号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语言符号的随意性和线条性2.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和联系1.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2.国际音标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1.语音四要素2.音质的声学分析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1.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第四节音位和音系1.对立和互补2.音位和音位变体3.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第五节音位的聚合1.区别特征2.音位聚合群第六节语音单位的组合第5 页/共9 页1.音节2.语流音变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1.语法的组合规矩和聚合规矩2.语法单位第二节组合规矩1.语素组合成词的规矩2.词组成词组合句子的规矩第三节聚合规矩1.词类2. 形态3.语法范畴第四节变换1.变换和句法同义2.变换和句法多义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第五章词义和语用第一节词汇和词义1.词和词汇2.词的词汇意义3.词义的概括性第二节词义的各种关系1.一词多义2.同义关系3.反义关系第三节句义1.句法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映像第四节语用1. 话题和说明2. 焦点和预设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第一节文字和语言1.文字及其作用第三节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和分类1.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个性和分类 2.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第四节文字的发展与传扬1.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2. 文字适应语言和文字的相对自立性第五节书面语1. 口语和书面语2. 书面语的规范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一节语言演变的缘故和特点1.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2.语言中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3.语言演变的特点第二节语言的分化1.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2.社会方言3.地域方言4.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二节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1.借词第三节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1.语言联盟2.系统感染第7 页/共9 页第四节语言的替换和底层1. 语言替换2. 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第五节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1. 文白异读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2. 共同语第六节语言接触的异常形式——混合语1. 洋泾浜2. 混合语3. 世界语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第一节语音的演变1.何以知道语音的演变2. 语音演变的逻辑性和演变机制3. 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第二节语法的演变1.组合规矩的演变2.聚合类的演变3.类推4.结构的重新分析5.语法化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1.词义的演变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光: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题型结构:古代汉语部分(1)文言文翻譯(25分)(2)阅读分析题(25)(3)论述题(25分)语言学理论部分:(1)解释术语 25分(2)简述 20分(3)论述 30分四、参考书目1.《古代漢語》(一、二册),王力主編,中華書局校訂重排本。

古代文学必看书目

古代文学必看书目

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生必读书目(中国古代文学)《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或金开诚选注北京出版社《先秦散文选》罗根泽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史记选》王伯祥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陶渊明集》录钦立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古典文学教研室《杜甫诗选》山东大学中文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古典文学教研室《唐诗选》(上、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宋词选》胡云翼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宋诗选》钱钟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宋文选》四川大学中文系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古典文学教研室《西厢记》王季思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牡丹亭》徐朔方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三国演义》罗贯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2年版《水浒传》(120回本)施耐庵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西游记》吴承恩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红楼梦》(120回本)曹雪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桃花扇》王季思、苏寰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校注本《长生殿》徐朔方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或竹村则行,康保中州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成注本考研学习书目:《中国文学史》读2-3遍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文学史》读1遍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上海古籍出版社或《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2遍张少康《古代汉语》2遍王力中华书局《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2遍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另外必须要把上述“必读书目”中的书读一下(平时的学习中有计划的阅读)。

学好外语(平时加强学习,多做练习)、政治(可在考研当年准备)。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教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张之强《古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许嘉璐《古代汉语》高等教育张世禄《古代汉语》复旦大学解惠全《古代汉语》南开大学朱振家《古代汉语》高等教育郭锡良《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周秉钧《古汉语纲要》湖南教育绪论王力《谈谈学习古代汉语》山东教育刘禾《古汉语入门》吉林人民郭锡良等《怎样学好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董琨《古汉语漫谈》齐鲁书社邹晓丽《古汉语入门》语文出版社刘树孝《古文学习捷径》西安交大文字许慎《说文解字》康殷《文字源流浅说》荣宝斋邹晓丽《基础汉字形义释源》北京出版社陈政《字源谈趣》广西教育梁东汉《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高亨《文字形义学概论》齐鲁书社王凤阳《汉字学》吉林文史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陈世辉《古文字学概要》吉林大学郑廷植《汉字学通论》福建人民詹鄞鑫《汉字说略》辽宁教育李乐毅《汉字演变五百例》北京语言学院经本植《古汉语文字学知识》四川教育词汇何九盈等《古汉语词汇讲话》北京出版社邹联琰《文言词汇基础知识》天津人民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史存直《汉语词汇史纲要》华东师大赵克勤《古汉语词汇问题》河北人民潘元中《汉语词汇史概要》上海古籍王政白《文言实词知识》安徽人民语法马建忠《马氏文通》郑奠《古汉语语法资料汇编》中华书局张之强《文言语法基本知识》北京教育易孟醇《先秦语法》湖南教育于富章《古代汉语语法新编》东北师大申小龙《中国句型文化》东北师大李增文《文言实词特殊用法》辽宁大学王海芬《古汉语疑问虚词》浙江教育周法高《中国古代汉语·称代编》中华书局董冶国《古代汉语句型大全》天津古籍马汉麟《古代汉语语法提要》陕西人民杨伯峻《古汉语虚词》中华书局廖振佑《古汉语特殊语法》内蒙古人民廖序东《文言语法分析》上海教育康瑞琮《古代汉语语法》辽宁人民李新魁《汉语文言语法》广东人民古汉语常用工具书梁信义等《文史工具书200种》黑龙江教育吴则虞《中国工具书使用法》上海古籍高尚举《古典文献学》吉林人民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清·张玉书等《康熙字典》中华书局梁·顾野王《玉篇》中国书店上古·无名氏《尔雅》汉·刘熙《释名》汉·扬雄《方言》清·阮元《经籍籑诂》中华书局清·张玉书等《佩文韵府》商务印书馆古书的注解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周大璞《训诂学要略》湖北人民杨端志《训诂学》山东文艺孙永选等《训诂学纲要》齐鲁书社洪诚《训诂学》江苏古籍陆宗达《训诂研究》北京师大汪耀楠《注释学纲要》语文出版社宋金兰《训诂学新论》首都师大标点今译问题杨树达《古书句读释例》中华书局陈蒲清《文言文今译教程》岳麓书社管敏义《怎样标点古书》书目文献阙勋五《古书标点例说》王迈《古文标点例析》语文出版社张仓礼等《古文断句与校点》阚景忠《古文标点翻译技法研究》石油大学吴孟复《古书读校法》安徽教育李圃《文言文阅读初阶》古汉语修辞方式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中华书局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赵克勤《古汉语修辞简论》商务印书馆朱祖延《古汉语修辞例话》湖北教育季绍德《古汉语修辞》姜宗伦《古典文学辞格概要》云南人民古汉语语音唐作藩《汉语音韵学常识》上海教育李新魁《古音概说》广东人民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陈振寰《音韵学》湖北人民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高本汉《中上古音韵纲要》齐鲁书社李新魁《汉语等韵学》中华书局王力《汉语语音史》中国社会科学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林序达《反切概说》四川人民闭克朝《入声》湖北人民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大学。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

近现代古文字学参考书目及学者一览表本文隶属笔者旧日回答:如何系统地学习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笔者一直以来就想整理出一份反映当代古文字学研究现状的资料,使得对汉字有兴趣的朋友能够据此按图索骥,自行学习文字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即时跟进该学科的研究前沿(瑾昀按:古文字学面向的材料是出土文物,其研究进展与考古工作息息相关,如上个世纪的甲骨文研究,以及目前最火热的战国简牍研究。

利用新的材料即时更新观念,吸收新的研究成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裘锡圭先生也指出,一些出版比较早的论著不同程度地存在知识陈旧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它,但是又不能过份依赖。

),最终将兴趣转变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能力。

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了书(可能是因为自身没有学术辨别能力,又没有专业人士引导,所以买书时容易被诸如《汉字密码》之类的「故事书」的情节所打动),将各种市面上的快餐读物奉为《圣经》,往后必会走火入魔(在此不详述,可参如何评价唐汉、流沙河关于汉字的作品?和许慎的有什么不同?)。

目前笔者整理的资料大致包括相关参考书目、活跃在研究前沿的古文字学者一览表(可据此搜索各位学者单独的著作、论文集。

没有出现在这份列表上但又出了关于「汉字形义」方面读物的作者,一般都是学术界外的「民间科学家」,他们的水平参差不齐,引用其观点要格外慎重。

)以及相关网站介绍(这一部分请参考汉字科普网站推荐(一)——小学堂、汉字科普网站推荐(四)等专栏文章)。

参考书目这一部分笔者主要转载来自人人网公共主页古文字與先秦史的日志,并且略作补充,如需转载请务必附上该公共主页的地址。

为了防止原日志被删,本文在此将其全文转载如下:一直以来,想编写一本小型工具书——《古文字学工具书解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章,资料截至到2011年,目的是给入门者一个学习的阶梯,现在把计划草拟出来,请各位同行予以批评指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古文字学的概念、范围第二节二十世纪古文字学的学科定位第三节古文字学工具书概况第二章通论篇第一节古文字专著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林沄《古文字研究简论》、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陈梦家《中国文字学》、杨树达《中国文字学概要》、(台)林尹《文字学概说》、刘钊《古文字构形学》、汤余惠《古文字学概要》、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姚孝遂《中国文字学史》、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曾宪通、林志强《汉字源流》、林沄《古文字学简论》、黄德宽《古文字学》等。

古代汉语学生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学生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学生参考书目一、教学参考书《古代汉语》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古代汉语读本》南开大学中文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古汉语自学手册》周秉钧湖南人民出版社《古汉语概述》许威汉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汉语讲话》王力文化教育出版社《古代汉语习题集》福建人民出版社《古代汉语多类型题解》广西师大出版社《古代汉语百题》山东文艺出版社二、综合参考书、工具书《康熙字典》[清]张玉书等江苏古籍出版社《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中国语言学史》王力中华书局《古汉语纲要》周秉钧《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久盈《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同源字典》王力商务印书馆三、文字学阅读书目《说文解字》[汉]许慎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浙江古籍出版社《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说文解字义证》[清]桂馥《说文释例》[清]王筠《说文句读》[清]王筠中国书店《中国文字学》唐兰《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许慎和说文解字》姚孝遂《文字蒙求》中华书局《文字源流浅说》康殷桦辑《文字学发凡》马宗霍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字学》殷实商务印书馆《六书释例》马叙伦商务印书馆四、训诂学、词汇学阅读书目《方言》[汉]扬雄《释名》[汉]刘熙《广雅疏证》[清]王念孙《诗词曲语词汇释》张相《训诂学概论》齐佩瑢中华书局《训诂简论》陆宗达《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词汇学概论》张永言《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古汉语词汇讲话》何久盈蒋绍愚五、语法学、修辞学阅读书目《马氏文通》[清]马建忠商务印书馆《经传释词》[清]王引之中华书局《文言语法》杨伯峻2。

古代汉语第一册

古代汉语第一册

古代汉语第一册常识第一讲绪论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第一册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一、什么是古代汉语(一)汉语发展的分期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

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上古汉语书面语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

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

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

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

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

古代汉语课则不然。

它是一门语言课程,是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和积累,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

古代汉语--第七章--音韵学

古代汉语--第七章--音韵学
“清浊”(又称“次浊”),包括鼻音声母明、微、泥、娘、 疑 ,半元音喻,边音来,以及日。
按照声 母的发 音方法
分类
清与浊
清声
发音时不带 音的辅音
全清
不送气的清声
次清
送气的清声
浊声
发音时带 音的辅音
全浊
带音的塞音、 擦音、塞擦音
次浊
带音的鼻音、 边音、半元音
根据气 流或浊 化的程 度分类
附:现代普通话声母清浊表
第四、用音韵知识查阅古代的工具书。
《康熙字典》:火,虎果切并货上声 《辞 源》:言,语轩切平元韵疑 第五、解读古代文献;如通假字、破读、同源词等。 河曲智叟亡以应。 《列子·汤问》
亡:明母,阳部 无:明母,鱼部
第六、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γuai]
(一) 声方面的术语
6、清与浊 《隋书》载魏·李登《声类》“始判清浊”。唐·孙愐《唐
韵》序:“切韵者,本呼四声,引字调音,各有清浊”。 清浊是分析声母发音方法的术语 。 清:发音时声带不颤动是清音。 清音分两类:不送气是“清”(又叫“纯清”、“全清”。如
端[t-]);送气是“次清”(如透[t‘-])。 浊:发音时声带颤动是浊音。 浊音分两类:一是“浊”(又称“全浊”,如定[d-]);一是
音韵学
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 第二节 中古音 第三节 上古音
第一节 音韵学常识
※音韵学参考书目
一、音韵学的研究内容 二、音韵学研究的意义 三、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音韵学参考书目
1、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 2、王力《汉语音韵学》 《汉语音韵》 3、唐作藩《音韵学教程》 4、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 5、史存直《汉语语音史纲要》 6、任铭善《汉语语音史要略》 7、何九盈《古音学》 8、李新魁《中古音》 9、董同龢《汉语音韵学》 10、邹晓丽《汉语韵韵学教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1.古代汉语(四册)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8
2.春秋左传注(四册)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
3.古代汉语(上下)荆贵生主编黄河出版社1997
4.古代汉语(上下)郭锡良等编商务印书馆2001
5.古代汉语(上中下)许嘉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6、古代汉语(上下)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
7、古汉语实词释辨程湘清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8、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古代汉语讲授纲要郭锡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
10、汉字文化解读何金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11、古汉语精要(上下)罗骥姚天金云南大学出版社1992
12、古代汉语(上下)戴伟周文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13、古代汉语常识王力商务印书馆2002
14、古代汉语张世禄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
15、古汉语速成读本刘庆俄中华书局2002
16、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7、古文字学导论唐兰齐鲁书社1981
18、文字形义学概论高亨齐鲁书社1981
19、中国文字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20、文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
21、汉字学概要王宁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2、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梁东汉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
23、汉字的起源及其演变王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24、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党怀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5、汉字部首讲解左民安等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26、说文解字部首通释董莲池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7、20世纪《说文》学流别考论张标中华书局2003
28、甲骨学通论王宇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9、商周古文字读本刘翔等语文出版社1989
30、西周甲文注陈全方等学林出版社2003
31、中国文字学书目考录刘志成巴蜀书社1997
32、汉语音韵学王力中华书局1981
33、应用音韵学李葆瑞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4、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5、汉语音韵学基础陈复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
36、汉语音韵学董同龢中华书局2001
37、音韵学通论胡安顺中华书局2001
38、中国音韵学史张世禄上海书店1984
39、历代汉语音韵学文选汪寿明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0、汉语诗律学王力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41、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声树、李荣中华书局1981
42、汉字古音手册郭锡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43、训诂学郭在贻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44、训诂学洪诚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45、训诂学纲要赵振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46、训诂方法论陆宗达王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47、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48、训诂与训诂学陆宗达、王宁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49、训诂学郭芹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0、中国训诂学史胡朴安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
51、注释学纲要汪耀楠语文出版社1991
52、读书杂志王念孙北京市中国书店1985
53、古汉语词汇纲要将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54、古汉语词汇概要赵克勤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55、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1983
56、古汉语虚词杨伯峻中华书局1981
57、汉语文言语法刘景农中华书局1994
58、文言语法杨伯峻北京出版社1956
59、汉语语法学史林玉山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60、古代汉语虚词词典中科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室商务印书馆1999
61、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62、中国修辞学史周振甫商务印书馆1999
63、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洪诚选注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64、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马文熙等中华书局1996
65、古汉语知识辞典郭芹纳、胡安顺、刘静、刘乐宁着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
66、十三经注疏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7、诗集传朱熹集注中华书局1958
68、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
69、左传译文沈玉成中华书局1981
70、左传纪事精选胡安顺主编三秦出版社1993
71、论语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58
72、孟子译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60
73、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严修书海出版社2001
74、中国古代文化史(1、2、3)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75、中国制度史吕思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76、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沈阳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7、中国语言学史濮之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78、新编说文解字古敬恒刘利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
79、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80、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81、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80
82、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83、古代汉语学习辅导朱振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0
84、古代汉语朱振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85、说文解字今释(上中下)汤可敬岳麓书社1997
86、汉字例话左民安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87、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王力主编商务印书馆1979
88、古代汉语习题集全国古汉语教学研讨会1985
89、中国现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90、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1963
91、中国语言学史赵振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92、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3、龙虫并雕斋琐语王力商务印书馆2002
94、文字蒙求王筠中华书局1962
95、诗词曲语辞汇释(上下)张相中华书局1979
96、诗词曲语辞例释王鍈中华书局1986
97、唐宋笔记语辞汇释王鍈中华书局2001
98、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99、广释词徐仁甫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100.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上下)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2001
101.古代汉语练习与测评荆贵生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
102.郭锡良,李玲璞等《古代汉语》,语文出版社,2000年
103.张世禄主编《古代汉语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
104.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
105.蒋绍愚《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2年106.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
107.高守纲《古代汉语词义通论》,语文出版社,1994年
108.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中华书局,1997年
109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1980年。

110.王宁《训诂学原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
111.陆宗达、王宁《训诂方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112.郭在贻《训诂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113.齐佩瑢《训诂学概论》,中华书局,1984年
114.蒋绍愚《古代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
11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96年
116.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17.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18.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119.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120.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5年
121.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
122.马建忠《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1983年
123.周法高《中国古代语法》,台联国风出版社,1959年
124.朱德熙《语法答问》,商务印数馆,1985年
125.罗常培《汉语音韵学导论》,中华书局,1956年
126.张世禄杨剑桥《音韵学入门》,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

127.唐作藩《音韵学教程》,齐鲁书社,1991年
128.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务印书馆,1982年
129.朱祖延《古汉语修辞例话》,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
130.王力《诗词格律》,中华书局,1977年
131.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32.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133.王力《汉语词汇史》,《王力文集》11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
134.北京大学中文系《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1年
135.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古代汉语研究室《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136.张永言《词汇学简论》,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1年
137.向熹《古汉语知识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年138.经本植《古汉语文字学知识》,四川教育出版社1984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