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对外友好往来
人教历史七年级《对外友好往来》

人教历史七年级《对外友好往来》2023-10-26•引言•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中国近现代对外友好往来•世界古代对外友好往来目•世界近现代对外友好往来•对外友好往来的意义与影响录01引言1课程背景介绍23从秦朝到清朝,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对外关系不断发展。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近代以来的对外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冷战时期、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时代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关系课程目的和意义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了解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包括历史和现状。
探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影响力。
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本课程将介绍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历史、现状及外交政策等。
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方法02中国古代对外友好往来总结词:初步接触详细描述:商周时期,由于交通不便,中国与外界的交往尚处于初步接触阶段,主要与周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商周时期的对外关系总结词:扩大交流详细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频繁进行战争和外交活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春秋战国时期的对外关系总结词:建立联系详细描述:秦汉时期,中国与外界建立了更为密切的联系,通过“丝绸之路”等通道,与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并传播了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总结词:繁荣发展详细描述: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与外界的交往得到了繁荣发展,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事件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到东亚、东南亚、中亚和欧洲等地。
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03中国近现代对外友好往来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以“朝贡”为主要形式,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关系。
七年级历史下册《对外友好往来》知识点汇总_1

七年级历史下册《对外友好往来》知识点汇总第6对外友好往来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贞观年间,日本有很多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2、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都保留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3、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曾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1、方式: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有: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贞观初年,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
回国后,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著名的《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x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思考: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内容,说说唐朝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吗?促使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因素有什么呢?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唐朝的对外交往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因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初一历史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课件

对外友好往来有助于提升本国的文 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01
02
03
促进和平稳定
对外友好往来有助于增进 国家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减少冲突与战争,促进国 际和平与稳定。
推动多边主义
对外友好往来有利于推动 多边主义,加强国际组织 的作用,解决全球性问题。
应对全球挑战
对外友好往来有助于各国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如 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跨 国犯罪等。
对外友好往来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加强旅游合作和推广,可以吸引更多的 国际游客到本国旅游,促进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对外友好往来还有助于推动跨国公司和人才的流动。通过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人才, 可以推动本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06 对外友好往来的未来展望
面临的挑战
国际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对外友好 往来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繁荣阶段
总结词
对外友好往来达到鼎盛,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
详细描述
进入繁荣阶段后,对外友好往来达到鼎盛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更加频繁,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化。中 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逐渐形成,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 泛的伙伴关系,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一历史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课件
目录
• 对外友好往来的背景 • 对外友好往来的发展历程 • 对外友好往来的影响 • 对外友好往来的代表人物 • 对外友好往来的意义与价值 • 对外友好往来的未来展望
01 对外友好往来的背景
历史背景
古代丝绸之路
郑和下西洋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一)对外友好往来(隋唐的对外交往)1、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
唐朝实行的是开放的对外政策。
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唐代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的强盛国家;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发达的海陆交通。
3.日本:三种交流形式:遣唐使、留学、留学。
唐朝对日本的影响:唐朝使节回国后,在唐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政治改革。
日本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
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出使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主持修建了唐朝的赵体寺。
新罗:很多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产品在唐朝的进口中排名第一。
5、印度:玄奘西游天竺交流佛学,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此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元朝的政治和经济、民族关系)1.统一蒙古: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会议,推选铁木真为可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
2.元朝的建立: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农业: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交通:为了方便南粮北运,开凿了两条新运河(通惠河、汇通河)与原有运河相连,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达大都。
商业:元朝既是政治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商业大都市。
外交: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著作《马克·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行省制度:目的: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内容: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
元政府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汉人开发边疆;边疆各族内迁;契丹、女真等族汉化;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6、回族的形成:唐朝以来,不少定居在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公元6世纪中叶,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技术
与艺术,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的建筑结构和建筑技术、布局方式以及城市规划 思想等(如日本古都奈良的建筑规划就与我国西安古城的布局几乎如出一 辙),使日本建筑技术出现了飞跃。这时,日本一方面模仿中国建筑样式, 另一方面将其与自己固有的文化加以融合,逐渐创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和 样建筑”及“唐样建筑”,同时在居住建筑中逐渐形成了“寝殿造”、“书 院造”等一些日本化的型制和“草庵风茶室”、“数寄屋”等一些具有浓厚 日本格调的建筑类型。与中国建筑的宏大壮美相比,日本建筑更加洗练、优 雅和素洁,更擅长表现建筑结构的构造美和材料的质感与色泽的美。此外, 在用建筑表现自然美的构思和技巧上,日本建筑似乎也显得匠心独具。
——本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
二、唐与新罗的交往
学习方式:(1)派遣使者(2)经商
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
学 习 内 容
采用唐朝的科举制度选官吏 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 历算等科技成就
崔致远
朝鲜新罗时期诗人。字孤 云或海云。869年来中国 学习,5年后进士及第,在 唐朝任职,884年以唐使 身分归国,任大学士。他 的诗文集《桂苑笔耕集》 收在《四库全书》中。他 被朝鲜历代公认为汉文文 学奠基人,为中朝两国的 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日本民族最开始的时 候,虽然有自己的语言, 但是只限于口头表达,没 有用于记载书面的文字。 大约是在隋唐时代,汉字 由中国传入日本。日本人 一开始先是直接采用汉字 作为日本文字来记载日本 语言,后来才逐渐根据汉 字来创造出日语的字母— —假名。 假名有平假名和片假 名两种字体。平假名是由 汉字的草体简化而来,片 假名则是由汉字的楷体简 化而来,采用了汉字的偏 旁部首。
从鉴真与玄奘的经历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中国古代史对外交往[整理版]
![中国古代史对外交往[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a9d00c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9.png)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概况1、阶段特征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
(1)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往来的仅限于近邻的朝鲜、日本、越南等一些国家。
直到东汉晚期才和西亚、欧洲有了正式直接往来。
①史实:A.由张骞凿通的“丝绸之路”,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关系最光辉的表现,开辟了中西交通的新纪元。
B.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时,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达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况行至波斯湾而还。
C.到166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正式来中国。
这是中国和欧洲正式交往的开始。
D.汉同日本、朝鲜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
②特点:a.从范围上:周边国家为主,开始同欧洲往来b.从交往形式上: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c.从途径来看:有官方、民间两条途径,其中官方是主要参与者;d.从交往道路上:以陆路为主。
(2)第二时期是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经济处于繁荣上升阶段,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大大发展。
①史实:a.朝鲜:新罗统一;高丽乐,留学生,手工技术;贸易b.日本:遣唐使,留学生,人物。
行政制度,京都建筑,文字,生活c.印度:天竺;熬糖法;文化双向交流;玄奘西游d.西亚:波斯国王、商人、舞蹈。
大食伊斯兰教,造纸、纺织;瓷器②特点:A.全面开放,影响深远。
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为东方的经济文化中心。
对一些近邻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已经不仅限于一般的来往,而是作为培养人才的中心和经济交流的中心。
B.此时期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空间范围大大扩大,除东亚和东南亚外,中亚、西亚、欧洲甚至非洲都已经有比较频繁的商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往来。
最显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节和商人大量来中国。
唐朝时还有一批留居中国不回的波斯人。
C.陆海并举,海运和陆运都很发达。
D.双向交流,(3)第三个时期是宋元时期①史实:a.南宋时期,指南针传到欧洲。
b.元朝时,火药传到欧洲。
②特点:A.由于自北宋开始,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内外贸易繁荣,对外航运也突飞猛进,尤其是海上运输,在世界名列前茅。
对外友好往来历史知识点联系和比较

对外友好往来历史知识点联系和比较历史是严格时空观念的整体,它不断地运动、发展和变化着,下面是小偏整理的对外友好往来历史知识点联系和比较,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对外友好往来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遣唐使;(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唐朝时,已有日本遣唐使到来。
2.回国后:(1)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性政治改革(2)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3)在石灰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3.鉴真: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最有影响的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直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精心色记得康招提寺,被日本是为艺术明珠4.唐与新罗的关系:(1)派遣唐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2)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3)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4)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5)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6)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7)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5.玄奘西游: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是玄奘,回长安后,写了《大唐西域记》(这部书,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列举唐中外文化交流的三件史实:日本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辉煌的隋唐文化1.李春和赵州桥: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2.唐都长安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3.雕版印刷数的发明:(1)出现:隋唐;(2)《金刚经》:唐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4.医学的发展:“药王”孙思藐,《千金方》联系和比较历史是严格时空观念的整体,它不断地运动、发展和变化着,有它纵的发展规律;同时,历史事件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有它横的普遍联系。
因此,学习历史就要掌握联系法。
一是纵向联系,抓住一历史特征,把相关的历史事实连点成线,观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形成专一、系统的历史知识。
例如,中国历代政治经济制度、历代生产工具、历代农民起义口号和历代科技文化,等等。
七年级历史对外友好往来

对外友好往来
广东省徐闻中学 许长国
广东省广大附中
席长华
课前提示
隋唐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 化昌盛,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隋 唐政府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 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 邻交往频繁.那时侯,我国都同哪 些国家交往?阿倍仲麻吕是谁?鉴 真东渡是怎么回事?玄奘西游到 了哪儿?学过这课就可以知道了.
①.唐朝的贸易繁盛是建立隋朝基础上的。
②.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着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唐朝发达的交通为给各国到唐朝以及唐朝到各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④.由于唐朝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唐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出 现了唐与亚洲各国之间友好往来空前未有的盛况。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影 响很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是中国的象征,唐朝时各 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小结
隋唐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
强盛的国家。隋唐政府对外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积 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新罗、日 本等国家受到唐朝文化的影响较大。唐朝在对外交往 中,也向天竺等国学习了熬糖技术,吸取了天竺的佛 教建筑艺术风格,把唐朝文化进一步推向鼎盛。
练习
练习:
图片
一、频繁的贸易往来隋唐时期来自各国保持频繁贸 易往来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
1.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住经商,不加重 税收. 2.唐政府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 或在中国任官. 3.海路陆路交通发达. 4.唐政府实行开明的政策.
5.唐朝经济富庶、国力强大、文化昌盛.
二、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
3、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有哪些相同点?
①.历史悠久
②.人员往来 ③.贸易往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对外友好往来对外友好往来
1.唐人由来: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与日本的交往
(1)日本人东来:隋朝时已经有日本遣使者到来,到唐朝时,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
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2)鉴真东渡: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他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贞观初年,去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4.与新罗交往: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