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朝代+中国近现史+世界近现代史对比史(2012年修改) ※精品※※最新※
世界历史对照表,从一万年前到近代,各时期中国领先还是落后

世界历史对照表,从一万年前到近代,各时期中国领先还是落后从一万年前上古社会开始,中国历史发展各阶段同世界对比,各时期中国领先还是落后?史前时期约七千到五千年前,中国处于龙山文化,河姆渡母系氏族文化时期,五千至四千年前,进入父系氏族文化时期。
五千年前,玛雅人在南美定居,埃及形成了奴隶制国家,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城市国家,印度河流域出现哈拉帕文化。
对比结果:中国落后于埃及和两河流域,农业发展中国与西亚领先世界。
夏商周时期四千多年前炎黄部落联盟时期,公元前2070年禹传予启,夏朝建立,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代中国老子,孔子出现。
公元前2600年,埃及古王国进入第四王朝时期;公元前1894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1世纪,色列民建立国家;公元前600年,印度出现众多小国。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国亡于亚述帝国,形成犹太教先知传统。
公元前六世纪,佛教在印度产生。
这一时期,世界各文明古国先后发展,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教,犹太教几乎同一时期产生。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起源于犹太教,可以说影响现在世界的主要思想和宗教都是同一时期产生。
对比结果:中国发展赶上其他古国,思想宗教与世界同一水平。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确立郡县制,中国进入封建时代。
公元前202年到公元220年,中国处于两汉时期,统一的民族文化融合形成。
公元前264~前146年古代罗马与迦太基之间3次战争,公元前150年罗马人征服希腊帝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转为帝国。
公元前后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奴隶制国家,公元初东非阿克苏姆奴隶制国家兴起,公元三世纪日本大和奴隶制国家兴起。
对比结果:中国领跑世界,四大古国之外的地区也出现了文明。
隋唐时期581年,隋朝重新统一中国;618年到907年,唐朝形成统一帝国。
隋唐时期,中国又一次进入盛世,丝绸之路连贯了东西方。
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阿拉伯开始兴起;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九世纪早期英吉利王国形成;843年查里曼帝国分裂,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雏形产生。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时间轴)(2012-10-04 20:38:54)转载▼标签:杂谈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中国历史简表中国外国史前时期距今约17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距今七八千年,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
我国农业进入石器锄耕时代。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作,平均消费。
夏朝公元前2070年—前1600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私有制取代公有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约公元前2000年-前12世纪,爱琴文明。
商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政治上:内服外服制度。
皇位实行兄终弟及制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经济上:使用贝壳做货币;商朝人善于经商被称之为“商人”,工商食官;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但是价格昂贵;出现中耕农具文化科技:出现甲骨文。
现存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司母戊鼎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荷马时代”。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度。
宗法制(核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在政治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分封制含义: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
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
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经济上:井田制(奴隶制贵族土地所有制);◆文化上:周礼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雅典城邦建立。
小国寡民(城邦制度的特点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政治上: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变法。
楚庄王问鼎(表明周天子王权弱,诸侯挑战分封制)◆经济上: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思想文化上:老子创立道家学说。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有保守部分,也主张改良。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世界史与中国史对照年表

630败东突厥李世民被尊“天可汗”。640置安西都护府。
641年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30年穆罕默德征服麦加。
637年阿拉伯攻入波斯首都泰西封(巴格达),占领伊拉克
638年占领耶鲁撒冷,640年征服整个叙利亚;
642年波斯与阿拉伯决战败北。同年阿拉伯占领亚历山大城
263年魏大举攻蜀,后主刘禅投降,蜀汉亡国
265年十二月司马炎皇帝,建立晋朝
280年晋灭吴,统一全国。291-306年西晋八王之乱
227年萨珊王朝(227-651年)灭帕提亚。
284年戴克里先被拥立为罗马皇帝,罗马帝国出现复兴
297年波斯军为罗马人击败,几乎全军覆没,被迫与罗马媾和
316年,匈奴刘曜围攻长安,晋愍帝出降,西晋灭亡
518年查士丁即位,529年拜占廷颁布《查士丁尼法典》
534年高欢进兵洛阳,立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称东魏
535年魏文帝元宝炬在长安即位,史称西魏
531-579科斯洛埃斯一世在位,萨珊王朝进入全盛时期
532年耶稣诞生之年此时被倡议做为纪元之始
550年东魏高洋自立,史称北齐(550—577)。
552年阿史那土门大败柔然,自称伊利可汗建突厥汗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479年萧道成废杀宋顺帝,称帝,史称南齐。
493年北魏孝文帝从平城(大同)迁都洛阳
486年克洛维在高卢北部建法兰克王国,创墨洛温王
493-553年东哥特王国,东哥特人统一意大利半岛
502年萧衍在健康称帝,国号梁,是为梁武帝
503年新罗始定国号为“新罗”,国主正式称王
507年克洛维击败西哥特军,次年迁都巴黎
前264年罗马与迦太基进行第一次布匿战争
中国历史分期

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必 修 3
选修模块
通史与断代史相对,指记述由远古到现代各 时代历史的史书,以时间为主线,连贯地叙述 各个时代的一种记史方式。包括该时代的经济、 • 中国古代史:1840年以前。 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内容 • 中国近代史: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949年 新中国成立。 中国古代史 • 中国现代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至今。 中国史
④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1883~1885年、1894~1895年)
⑤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1898年、1898~1900年) 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⑦辛亥革命(1911年) ⑧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 ⑨五四运动(1919年)
2、近代后期:1919~1949年
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的历史时期包括:
(3)以下两种答案任选其一: ①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 主义的新时代。(4分)1917年的俄国十月 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 社会主义国家。(4分) ②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 孤立走向统一整体。(4分)190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 终形成。(4分) (4)本问总分3分。考生言之有理,皆可 得分。
(1)统治者的活动。(2分)西方民主平等 思想、进化论思想、救亡图存思想。
材料二:布鲁尼(1369-1444年)的《佛 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 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 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 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
(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 什么样的思想潮流。 (2)摆脱神学束缚,(2分)关注现实,(2分 )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潮。(2分)
中国古代史

历史宏观分类介绍:一、中国史:1.中国古代史:远古社会——1840年2.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3.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二、世界史1.世界古代史:远古社会——1640年2.世界近代史:1640年——1917年3.世界现代史:1917年至今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周(前1046-前256)(春秋战国)秦(前221-前206)汉:西汉(前206-25)、东汉(25-220)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隋(581-618)唐(618-907)五代十国(907-960)辽宋夏金元宋: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辽:(907-1125)、金:(1115-1234)元(1206-1368)明(1368-1644)清(1616-1911)民国(1912-1949)新中国(1949~~~~~经济经济上:1.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神农、耒耜(石器)、大河文明P4;2.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开始);3.井田制瓦解,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P6;4.水利工程,知道人物、名称、方位和地位P8;5.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中国古代以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直至鸦片战争后才发生变化;6.自然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P10;7.纺织技术上,原料最初用麻和葛;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甲骨文中出现祭祀蚕神的内容;商代还有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周礼》中记载“妇功”,说明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相当重要P12;8.冶金业上,早期铜器并不是主要生产工具;商周青铜器代表着权力和秩序,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铁器比世界其他地方稍晚,人工冶铁最早在春秋晚期;战国中期具备炼钢和淬火工艺;燃料采用木炭P14;9.原始时代有彩陶,即黑陶、釉陶(原始青瓷);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到瓷的过渡阶段P15;10.商部落因商业活动而得名;货币流通为骨贝和铜贝;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得到良好发展,出现巨商和商业中心P17;11.战国时期出现“市井”商业区;12.秦国商鞅变法后开始重农抑商,强调要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低,这种情况一直到宋代才开始转变P22-23。
中国古代、现代史_世界史阶段整合及特征(修改后)

肇庆四中高三文综历史通史资料整合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及特征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阶段特征:先秦是指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上: 夏朝王位世袭制;商朝内服外服制;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2、经济上: 推行井田制;耕作方式大规模简单协作;官营手工业产生;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货币——贝。
3、文化上:甲骨文是最早的成熟汉字,西周金文。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变革时代1、政治:大变革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破坏。
2、经济:铁犁牛耕,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耕作方式,小农经济形成;井田制瓦解;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政策出台。
3、文化:思想:“百家争鸣”;文学:《诗经》、楚辞;绘画: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初步形成。
1、政治上: 秦朝:统一六国,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汉朝:郡国并行制,中外朝制,刺史、“推恩令”;实行察举制。
2、经济上:秦统一货币、度量衡、“车同轨”,重农抑商。
汉朝:农业手工业发展,获“丝国”称号,东汉出现青瓷。
3、文化上:秦朝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造纸术的发明,“汉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国家分裂,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江南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1、政治:推行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发展,国家分裂,中央集权严重削弱。
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民族融合;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古今中外历史重要时期对比

生产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推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和完善
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 阶级关系: 社会主义等思潮 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形成
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东方从 社会生活: 属于西方。 丰富物质生活,改变价值观念
4、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 政治 经济 思想 对外 关系
美苏从同盟关系反法西斯同盟变为敌对关系冷战7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世界政治中国世界政治文革使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文革使民主与法制遭到破坏1两极格局多极化多极化日本西欧中国不结盟运动等冲击两极格局日本西欧中国不结盟运动等冲击两极格局区域化欧共体270年代滞涨3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4凯恩斯主义失灵减少国家干预凯恩斯主义失灵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生产力发展束缚生产力发展左倾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缺少活力左倾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缺少活力对外关系对外关系一条线一大片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与西方国家建交热潮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与西方国家建交热潮变化
农耕经济(封建经济)高度发 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西方(西欧)
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 展 世界市场开始产生 封建统治逐步瓦解, 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 确立
思想 对外 关系
文化专制、西学东渐、早 从人文主义到理性 期民主启蒙思想(黄、王、顾) 主义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社会主义社会 2、国际关系:美苏从同盟关系(反法西斯同盟) 变为敌对关系(冷战)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
政治 经济
世界
对外 关系
1、 两极格局、多极 “文革”使民主与法制遭到 化(日本、西欧、中国、不 破坏 结盟运动等冲击两极格局)、 区域化(欧共体)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2、 70年代 “滞涨” 生产力发展(“左”倾错误、人民公 社化运动、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缺少活力) 3、布雷顿森林体系瓦 解 4、凯恩斯主义失灵, 一条线、一大片( 中美、中 减少国家干预
中外近、现代史大事对比表(全)

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1922年10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建立
1924年1月,列宁逝世
1928年10月,苏联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大危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42年1月1日,苏、中、美、英等26国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1944年6月6日,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1938年3月,台儿庄大捷
20世纪40年代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退位,清王朝覆灭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1858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
19世纪60年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
武则天
设立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
殿试诗赋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修建唐招提寺,传播唐朝的文化,被尊称为日本律宗初祖和“天平之甍”,对发展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五代十国
《资治通鉴》记载的事情从战国到五代为止
引进越南占城稻,太湖流域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第一位,谚语“苏湖(苏州、湖州)熟,天下足”。
司马光
著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从战国到五代十国时期历史。
四川使用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反映北宋商业经济繁荣。
南宋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业使用纸币会子。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朝
朱元璋
开始“海禁”
要记重要事件
中古史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汉武帝大一统、丝绸之路、南方经济发展、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宋代社会生活、唐朝对外交流、文成公主入藏、郑和下西洋、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和闭关锁国的社会危机。
中近现代
近代三个条约主要内容、近代化的过程、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重庆谈判、张謇创办实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一定要适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则、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香港澳门的回归、对台基本方针“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两弹一星”、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863计划、改革开放的作用、(医疗保障制)社会保障制度作用
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一带)
1、背景:①政治目的:明成祖朱棣,宣扬国威,
②经济目的: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2、时间:1405年——1433年(比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要早,规模要大,但是目标不够远大,局限于宣扬国威)
3、出发点:江苏刘家港
4、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5、意义:促进明朝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韩非
法家,强调“法治”;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被秦始皇采用
墨子
“兼爱”“非攻”
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
①经济上:封建制(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结束)
②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也称帝制)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新中国成立结束封建制
封建社会(前221年—1840年鸦片战争)
①经济上:封建制(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结束)
宋应星
著《天公开物》,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的农业、手工业生产作了系统的总结,较全面反应当时手工业发展状况。
清朝前期
(西方开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
顺治
在西藏册封“达赖班禅”(联系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来记)
康乾盛世
康熙
在西藏册封“班禅”,平定准噶尔叛乱;开四口通商
雍正
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设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工匠李春
修建赵州桥——中国距今保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唐朝
定都长安,成为国际的大都市,去东西市购物,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发明雕版印刷术
唐朝发展科举制,到清朝末年(1906年)废除,持续1300年
唐太宗
扩大科举考试规模
派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今西藏)首领松赞干布和亲,密切汉藏两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拉萨大昭寺修建纪念文成公主
(2)兴修水利(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3、思想文化上: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在长安(首都、丝绸之路起点)兴办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
4、疆域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西汉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中西的经济文化交流)。注意P69页西汉与西域经济交流简表,看清哪些是西汉就有,区别北宋的占城稻。P70页丝绸之路图。
(1)赢政自称“始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权。(第一个)
(2)在中央:设立丞相(掌管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和御史大夫(掌管军事)三个官职。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始设36个郡,郡下设县。
2、经济上:四个统一
(1)统一文字(李斯 小篆成为规范字 隶书)
(2)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3)统一度(长度)量(容量)衡(重量)
西汉(前202年—25年)已经出现纸
刘邦建立
汉武帝
刘彻
开创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大一统”;第一个采用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的局面(或者汉武帝采取的巩固大一统具体措施如下)
1、政治军事上:
①在前127年至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反击匈奴。
②颁发“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2、经济上:(1)改铸五铢钱。
半
封
建
社
会
分为
旧
民
主
主
义
革命
时
期
(
1840年
—1919年
五
四
运动)
特征
时间
人物
重要事件
中国
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史
侵略史和近代化探索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明朝中期
14世纪—16世纪
但丁著《神曲》
达芬奇著作
封建专制加强;
郑和下西洋比新航路开辟要早
资本主义制度萌芽:
二、历史分期
社会
时代
特征
时间
朝代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前21世纪)
中华文明的起源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云南元谋人(长江流域)
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距今发现最早的人类
北京人(黄河流域)
距今70—20万年,最典型、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人类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农耕时代—过上定居生活
(4)统一车轨
3、疆域上: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4、思想上: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秦朝口诀
公元前的二二一,秦王嬴政大统一;定都咸阳称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
中央丞相和太尉,御史大夫辅皇帝;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十六郡始设置。
统一货币度量衡,小篆成为规范字;西起临洮东辽东,万里长城称奇迹!
大一统国家的巩固
②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也称帝制)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新中国成立结束封建制
封建社会
统
一
国
家
的
建
立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
秦朝
(前221年—前202年)
秦始皇
嬴政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王嬴政为巩固封建统治,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内容如下: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
世界史
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史、但丁与《神曲》、达芬奇、哥伦布、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权利法案》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独立宣言》与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与法国大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旅行者号”火车、“三角贸易”、林肯与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内容和作用、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本茨与汽车、莱特兄弟与飞机、发明大王“爱迪生”、牛顿与经典力学、达尔文诞生200周年与《物种起源》—进化论、爱因斯坦与相对论、伏尔泰与开明君主制、20世纪20 —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斯大林模式、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核心:颁布《产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罗斯福新政作用、欧盟、欧元、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的建立、美苏“冷战”的过程、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政治多极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体现开放和繁荣特点的有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包含科举制。
隋朝
隋文帝
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拨官员,扩大选官的规模,选官的范围由士族地主扩大到庶族地主
隋炀帝
—科举制开创于隋朝
修建古代最长的人工河流——隋朝大运河。
三段:“北捉(涿郡今北京)南鱼(余杭今杭州)落(洛阳)中心”;评价大运河要一分为二。
启示:①改革会遇到种种旧势力、旧习俗的阻挠和反抗,会付出沉重代价;②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重重阻力,才能获得成功
③杰出的历史人物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并以其卓越的作为推动历史发展。(著名的改革家有:北魏孝文帝、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等改革)
秦国李冰
修建都江堰(四川岷江防洪灌溉“天府之国”)
孟子
提倡“仁政”“民贵君轻”
2、措施:①为学习汉朝文化,把都城从平城(山西大同)迁到洛阳;②全面改革,推行汉化政策: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
3、意义: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贾思勰
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对后
世农业的发展起了较大作用。
郦道元
著《水经注》——代表当时地学著作的最高水平。
孔子
创立儒家,提倡“道以德,齐以礼。”是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是世界文化名人,儒家思想文化的象征。
战国
秦国
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内容:①经济上:重农轻商(奖励耕织、产多免役);
②政治上:废除特权、军功授爵;
③地方管理:建立县制;十家连坐
3、意义:使到秦国实力得到增强,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