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李达故居有感

合集下载

李大钊纪念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小编整理)

李大钊纪念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小编整理)

李大钊纪念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小编整理)第一篇:李大钊纪念馆参观学习--心得体会李大钊纪念馆学习心得----XX自从加入支部后,我参加了支部举行的各种活动,在体会到支部生活丰富的同时,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愿与同志们一起分享。

为了迎接党的91岁生日,重温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学习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和毅志品质,6月27日支部组织参观了李大钊纪念馆和李大钊故居,我很荣幸地与支部的同志们一起参与其中。

李大钊纪念馆位于李大钊的故乡—河北乐亭县,纪念馆各处都记载着李大钊同志的光辉事迹和各界人士对李大钊同志的纪念。

通过解说员的讲解,面对着一张张先驱的照片和珍贵的资料,我对这位伟大的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有了更深的了解。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

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

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李大钊同志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李大钊同志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同志和其他无数先烈光荣地倒下去了,但是他们的牺牲没有使中国革命停止,相反,中国革命在牺牲者的血泊中继续前进,直至获得伟大的胜利。

作为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同志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追怀和崇敬。

黄克成故居纪念馆观后感

黄克成故居纪念馆观后感

黄克成故居纪念馆观后感《黄克成故居纪念馆观后感》(一)嘿,朋友们!前几天我去了黄克成故居纪念馆,哎呀呀,真的是感触满满!一走进那个地方,就好像穿越了时空一样。

看着那些老旧的物件,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能看到黄克成将军当年生活的影子。

房间不大,但每一处都充满了故事。

那墙上挂着的照片,黄克成将军一脸的坚毅,眼睛里透着坚定的光芒,就好像在告诉我们:别怕,勇敢向前!我就在想啊,在那么艰苦的岁月里,他是怎么有那么大的勇气和决心,为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去拼命的。

还有那些他用过的东西,简单又朴素。

一件旧衣服,一双破鞋子,都在诉说着过去的不容易。

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依然心怀信念,勇往直前。

我在那里面慢慢地走着,心里头不停地翻腾。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多幸福啊!想吃啥有啥,想穿啥买啥。

这可都是像黄克成将军这样的英雄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从纪念馆出来的时候,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能让英雄们的付出白费!朋友们,有机会你们也一定要去看看,真的会让你收获很多!《黄克成故居纪念馆观后感》(二)亲人们,我来跟你们唠唠我去黄克成故居纪念馆的事儿。

刚到那的时候,我心里还有点小激动呢。

一进门,那种历史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你瞧那陈列的东西,虽然旧旧的,可每一件都特别珍贵。

尤其是那些发黄的书信,一笔一划都写满了深情和担当。

我就在想,黄克成将军在写这些信的时候,心里得多牵挂着国家和人民啊。

还有那展示的战场地图,密密麻麻的标记,好像能听到当年的枪炮声。

他得多有智慧,多勇敢,才能在那样残酷的战斗中指挥若定。

纪念馆里人来人往,大家都安安静静的,一脸的敬重。

我觉得在那一刻,我们的心都是相通的,都被黄克成将军的精神感染着。

看着看着,我突然觉得自己特别幸运,能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年代。

但同时也觉得有点惭愧,平时遇到一点点困难就想退缩。

和将军当年经历的那些比起来,这算啥呀。

出来以后,我一路上都在回味。

我决定以后要像将军一样,坚强勇敢,不怕困难。

钦州冯子材故居观后感

钦州冯子材故居观后感

钦州冯子材故居观后感去了钦州冯子材故居一趟,那感觉就像穿越回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之中。

刚到故居门口,那古色古香的建筑就像一个沉稳的老者,静静地矗立在那儿,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门脸看起来并不张扬,却透着一种质朴的威严,就像冯子材将军本人,低调但实力不凡。

走进故居,庭院里的一草一木都像是有故事的小听众。

那斑驳的墙壁像是岁月的日记本,上面的痕迹记录着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

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冯子材在这里玩耍、成长,也许他那时候就已经有了一股不同寻常的精气神。

屋子里的陈设简单又朴素,和我想象中的大英雄住所还真有点不一样。

没有太多奢华的东西,这反而让我更加敬重冯子材将军了。

在这样简单的环境里,他却能磨砺出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就像一颗明珠,不会因为周围的质朴而黯淡无光。

当看到将军的画像和那些关于他生平事迹的介绍时,我就像被卷入了一场热血的电影之中。

镇南关大捷啊,那可是扬我国威的一战。

想象着冯子材将军已经年近古稀,却还像个年轻的猛士一样,挥舞着大刀冲向敌军。

他那白花花的胡子在风中飘扬,就像一面旗帜,带着士兵们勇往直前。

这哪是一个普通老人能干出来的事啊,简直就是一个传奇。

我就想啊,要是我到了他那个年纪,估计跑两步都喘,更别说上战场杀敌了。

在故居里慢慢地走着,我心里就一直在想,冯子材将军那个时代肯定充满了艰难险阻。

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各种矛盾。

但他就像一颗定海神针一样,稳稳地扎在那里,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一片天。

他的这种精神,就像一束光照进了那个有些黑暗的时代,也像一把火,点燃了周围人的斗志。

从故居出来后,我还沉浸在这种敬佩的情绪里。

冯子材将军就像钦州的一个超级明星,不过这个明星不是靠颜值或者花边新闻出名的,而是靠着实实在在的英勇事迹和爱国情怀。

他的故居也不仅仅是一个房子,更像是一个装满了勇气、忠诚和爱国精神的宝库。

这次参观就像上了一堂超酷的历史课,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而且这个英雄还离我这么近,就在钦州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

参观朱德旧居观后感

参观朱德旧居观后感

参观朱德旧居观后感我参观了朱德旧居,对他的一生和他的家庭很是感动。

朱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导者之一,他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自由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德的旧居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是一个充满岁月沧桑的建筑群,让人感受到了朱德一生的艰辛和激情。

走进朱德的寝室,我看到了他的书桌上摆放着一本书和一支墨水笔,以及他办公的椅子,仿佛他刚刚离开不久一样。

这一切让人感受到他为人民工作的专注和奉献。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了朱德从小就对革命事业充满了热爱和激情。

他参加了1911年辛亥革命,也参与了一系列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

他在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在人民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威信。

朱德的旧居还展示了他与家人的温馨和睦。

他的妻子杨开慧也是一位共产主义者,她在家庭中承担了照顾孩子和家务的责任,无私地支持和配合朱德的工作。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家庭照片和亲笔信件,感受到了他们夫妻间深厚的感情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参观朱德旧居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位伟人。

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一位重视家庭和情感的丈夫和父亲。

尽管他的工作非常繁重,但他始终将家庭放在第一位,关心、爱护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这让我感受到了他的人性和温暖。

参观完朱德旧居后,我对朱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敬佩。

他为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自由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

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领导者之一。

他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将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参观朱德旧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革命精神。

他的为人民工作的奉献精神和对革命事业的无私付出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我由衷地敬佩和钦佩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者。

愿他的精神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最新】一大会址观后感-范文模板 (10页)

【最新】一大会址观后感-范文模板 (1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一大会址观后感篇一: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4月19日,我参加了公司党总支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拓展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一大会址”,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停留在革命史教科书中的印象,这次参观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历史。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兴业路76号,是出席中共“一大”的上海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所,为一座石库门式楼房。

1921年7月23日起,大会在底层一间约18平方米的客堂中召开。

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

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

进入馆内,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激动。

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

我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使我对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在那里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道路是党指引的结果,更加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深刻涵义!正是这样一股暖流从人们心中流过,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更化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鼓舞我们把每一份热情,每一份向往都转化到平凡的工作中去,这也许就是党的精神的恒久魅力所在吧!新中国成立后,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

钦州刘永福故居观后感作文

钦州刘永福故居观后感作文

钦州刘永福故居观后感作文前几天我去了钦州刘永福的故居,那可真是一趟超有趣又超有意义的旅程呢!刚到故居的大门前,我就感觉一股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那建筑看起来很有年代感,就像一位默默诉说着过去故事的老人。

门啊、墙啊,都透着一种古朴的韵味,仿佛在向每一个来访的人招手说:“快进来听听我的故事吧!”走进故居里面,就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一下子就把我带到了刘永福生活的那个时代。

我看到了一间间屋子,虽然不像咱们现在住的房子那么宽敞明亮,但是每一间都充满了故事。

那些老物件儿,什么旧桌椅啦、古旧的床铺啦,感觉它们都能开口说话,给我讲讲刘永福当年在这儿的点点滴滴。

刘永福这个人可不得了!在故居里转着转着,我就越来越佩服他。

他可是个大英雄啊!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就像一个超级英雄一样,勇敢地站出来保卫国家。

看着墙上的介绍,我脑海里就浮现出他带着士兵们冲锋陷阵的画面。

他肯定是个特别有骨气的人,面对强敌,一点都不害怕,就想着怎么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

在院子里闲逛的时候,我还想象着刘永福在这里的生活。

他是不是会在这个院子里练剑呢?是不是会和士兵们在这里商讨打仗的策略呢?那时候的他,一定满脑子都是怎么保卫自己的家乡,保卫自己的国家。

我还在想,他的家人肯定也很支持他,不然他怎么能那么安心地在外打仗呢。

我觉得刘永福故居不仅仅是一个老房子,它更像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

在这儿,历史不再是书本上那些干巴巴的文字,而是变得鲜活起来。

每一个角落、每一件展品,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这次参观刘永福故居,就像给我上了一堂超级生动的历史课。

我从这儿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精神。

刘永福就是我们的榜样,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要有勇气保卫自己的国家和家园。

我想啊,以后我要是遇到困难了,就想想刘永福,然后像他一样勇敢地去面对,可不能做个胆小鬼!这一趟,真是没白来啊!。

参观王尔烈纪念馆有感

参观王尔烈纪念馆有感

参观王尔烈纪念馆有感《参观王尔烈纪念馆有感》前几天,我去参观了王尔烈纪念馆。

说真的,去之前我对这个王尔烈了解并不多,就只知道是个挺有名的人物。

一进纪念馆,嘿,那种古朴的气息就扑面而来。

馆里的布置挺简洁的,但又处处透着精致。

墙上挂着一幅幅关于王尔烈的介绍,我就像个好奇宝宝似的,凑上去一个一个地看。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个展示柜里放着他用过的毛笔。

那毛笔看起来普普通通的,笔杆还有点磨损,但是我盯着它看的时候,就好像能看到王尔烈当年握着它奋笔疾书的样子。

我当时就想啊,这毛笔的主人得写了多少锦绣文章啊。

旁边有个小牌子,写着这毛笔是他参加某次重要考试或者创作重要作品时用的,哎呀,我心里就更觉得这毛笔不简单了。

我在纪念馆里慢慢溜达着,看到那些模拟他书房的场景。

那书桌看起来旧旧的,上面摆着砚台、纸张什么的。

我就想啊,这就是他以前学习和工作的地方呗。

我还好奇地摸了摸那书桌的一角,感受着那种历史的痕迹,木头摸起来糙糙的,还有点凉凉的。

这时候,旁边有个工作人员看我这样,笑着跟我说:“很多人都像你一样,对这里的东西充满好奇呢。

”我就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再往前走,有个房间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

我拿起来一本翻了翻,那些字我有些都认不全呢,毕竟是文言文。

但是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我就想这得多有学问才能写出来啊。

我在那站了好一会儿,试图理解里面的一两句话,可是太难了,我就只能放弃,心里对王尔烈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参观完整个纪念馆,我就觉得收获满满。

以前我觉得历史人物离我特别遥远,但是这次参观王尔烈纪念馆就像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

我好像跟王尔烈有了那么一点联系,通过他用过的毛笔、他的书桌还有他的著作。

我现在对他可就不只是只知道个名字了,他在我心里变得鲜活起来。

这次参观可真挺有意思的,让我对那些历史人物和文化有了更多的兴趣。

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多去参观一些这样的纪念馆呢。

参观吴玉章故居600字作文游记

参观吴玉章故居600字作文游记

参观吴玉章故居600字作文游记示例文章篇一:《参观吴玉章故居》我呀,一直就特别喜欢去那些有意义的地方游玩。

听说吴玉章故居可棒了,我就盼啊盼啊,终于有机会去参观了。

那天,天气好得不得了,就像老天爷专门为我这次参观安排的一样。

我一到吴玉章故居的门口,就感觉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那大门,就像是一个智慧老人默默地站在那儿,等着像我这样好奇的小朋友去探索里面的秘密呢。

走进故居,我就像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一下子回到了过去。

院子里的一草一木,好像都在诉说着吴玉章爷爷的故事。

我看到那些老房子,它们虽然没有高楼大厦那么华丽,可是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

墙壁上的石头,一块一块的,就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里的一切。

我走进一间屋子,里面陈列着吴玉章爷爷用过的东西。

那些东西可真旧啊,旧得就像被岁月啃过一样。

桌子上放着他的笔墨纸砚,我仿佛看到吴玉章爷爷正坐在那里,皱着眉头认真地写字呢。

他的字肯定写得特别好看,就像一个个小士兵,整整齐齐地站在纸上。

我心里就想,吴玉章爷爷得多爱学习啊,在这么简陋的条件下还能写出那么多有意义的东西。

这时候,旁边有个小朋友问他的爸爸:“爸爸,吴玉章爷爷是谁呀?”他爸爸就很耐心地说:“宝贝啊,吴玉章爷爷可是个了不起的人呢。

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很多人的路。

他为了让咱们能过上好日子,做了好多好多伟大的事。

”我听了,不住地点头。

可不是嘛,吴玉章爷爷就像一颗大树,给大家遮风挡雨。

我又走到一个展示柜前,里面有吴玉章爷爷的一些书籍。

那些书看起来都破破烂烂的,可是我知道,这些书里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我就想啊,要是我也能像吴玉章爷爷一样爱读书就好了。

我平时读书的时候,还总是想着玩呢。

吴玉章爷爷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坚持读书学习,我有这么好的条件,怎么能不努力呢?再往前走,我看到墙上挂着一些吴玉章爷爷的照片。

照片里的他,眼神坚定,就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他的脸上有着一道道皱纹,那皱纹就像是岁月的小河,流淌着他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李达故居有感
作为一个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我们的一项重
要任务。

但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拥有良好的思想,高尚的品德也是我们的追求。

中国目前经济高速发展,GDP
显著提高,实现了总体小康。

和谐社会建设如火如荼,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文化软实力不断加强,正走向文化大国地位。

作为祖国的新一代,我们需要有忧
患意识,创新意识,拼搏意识。

我们更要从历史中汲取经
验和教训,回顾中国的历史,展望祖国未来发展。

大一的寒假我从重庆回到了我的家乡——湖南省永州市。

李达就是一位永州籍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

我怀着激动
的心情去参观了他的故居。

他是中国共产党内著名的马
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

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
年后到日本留学。

1918年5月参与组织中华留日学生救国团,罢课回国请愿。

1919年五四运动后,在《觉悟》副刊
上连续发表文章,介绍欧洲各社会主义政党的情况,并翻
译《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和《社会问题
总览》等著作,积极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8月
由日本回国后,与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在上海共同发起成
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并于同年11月主编《共产党》月刊。

1921年7月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
成员,分管宣传。

同年9月创办党的第一个出版社——人
民出版社,出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革命丛书。

1922
年到长沙,任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学长。

1923年4月与一
起创办《新时代》月刊,任主编。

同年与陈独秀在国共合
作问题上激烈争论,遂离开党组织。

此后,他长期从事理
论研究和教育工作。

1923年至1926年任湖南法政专门学校
学监兼教授。

1927年1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
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兼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
员会主席。

3月回长沙筹办国民党湖南省党校,任教育长。

9月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

1930年至1931年任上海法政
学院及暨南大学教授。

1932年至1937年先后任北平大学法
商学院教授兼经济系主任、中国大学教授兼经济系主任、
朝阳大学教授。

1938年到桂林,任广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
系主任。

1947年至1949年任湖南大学教授。

他撰写和翻译
了大量理论著作,坚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积极参加
革命活动。

1926年发表《现代社会学》,系统论述唯物史
观和科学社会主义。

1928年到上海创办昆仑书店,出版各
种进步的哲学社会科学书籍。

1935年发表专著《社会学大纲》,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国内
产生广泛影响。

他还积极配合党的统战工作。

在北平任教
期间,他多次受党的委托到冯玉祥处讲学,说服冯联共抗日,促进冯同共产党的合作。

由于他长期进行进步活动,
抗战中期以后,长期困居家乡并受到国民党当局的监视。

1949年5月,他前往北京,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同年12月,经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
从事党的教育工作。

1949年任北京政法大学副校长;1950
年至1952年任湖南大学校长;1953年至1966年任武汉大
学校长。

他还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副主任,第三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
学部委员和常务委员,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湖南省哲学社
会科学联合会会长等职。

在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哲学思
想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严重的诬陷和迫害,同年8月含冤去世。

1980年被彻
底平反昭雪。

在李达故居讲解员李越的人生中,伯父李达显然
是个无法绕开的名字。

从1990年故居开放之后,李越就成
了李达故居的讲解员。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只有初中文化
的他找来一切关于伯父的书,开始阅读;为了让更多的外
地人听懂自己的讲解,他开始跟着收音机学普通话……
“我天天讲,越讲越佩服我的伯父。

”李越说,如果
可能,他甚至还想自己写文章,“与别人不一样,我是带
着感情、带着20多年的人生体会来写、来讲。


“李达这个人很正直,从不搞特殊化。

”李越给我们
讲起了他的亲哥哥想走后门读大学被李达拒绝的事。

李越的哥哥叫李定芬,当时在县城读高中,因为成绩
平平,便想到了给在武汉大学任校长的伯父。

他给李达写
了封信,表示希望能够到武汉大学读书。

不久,李达回了信,在信中说,你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考不上大学也不
要紧……当时学校还将这封信张贴出来,在师生中引起很
大反响。

但随之而来的政治运动,却让还是中学生的李越无法明白,一直让村里人引以为傲的伯父,突然间成为他不能参
加升学考试的原因。

受李达的影响,李越读书很努力,学
习成绩也一直很好,但因为受政治运动牵连,他中学时就
被迫告别了学校,走上了另一条人生轨迹,“没有去伯伯
当过校长的武大学习,我是比较遗憾的。


通过对李达故居的参观以及听故居讲解员的解说,我不
仅对李达的生平事迹有所了解,而且被他的革命精神所鼓舞。

参观红色革命基地的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被革命老
一辈的故事感染。

我立志做一名四有新人,向老一辈学习,将来报效我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