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分类和识别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精品推荐)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精品推荐)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初步认识板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的显著特征。
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
2、通过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互动有效性。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
难点:1、描述岩石。
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
分组实验:1号花岗岩、2号大理岩、3号石灰岩、4号板岩、5号砂岩、6号砾岩、镊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水杯、湿毛巾、玻璃皿。
演示实验: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滴瓶、玻璃皿、相关课件课前游戏:师:我们先来玩一个说说猜猜的游戏,老师描述出我们班某一位同学的体貌特征,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他黑头发、两只眼睛、二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他是谁?师:也就是说我们无法说出他具体是谁!那你觉得老师应该怎样描述?是啊!只有描述出这位同学区别于其他同学的,最好是独一无二的明显特征,别人才容易猜出来。
师:哪位同学能描述出某位同学的明显特征。
生:描述(2个)师:(你成功了!说明你已经描述出这位同学的明显特征了,或是:这位同学还有没有最最明显的特点)现在改变一下方式,谁来描述让老师来猜,我能猜出来,你们就成功了!谁来描述?生:描述。
师:说实话,老师还真不能一下子猜出来!能不能把这位同学最最明显的特点描述出来?看来说说猜猜的游戏,说的人一定要抓住明显的特征来描述。
猜的人一定要熟悉、认识被猜的对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分)有请今天说说猜猜的主角闪亮登场(出示:几种常见的岩石图片)它们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岩石,要说说猜猜这些岩石,首先得认识它们。
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

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岩性是岩石地层中的一种物理特征,对于理解地质过程、研究地层演化以及进行矿产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可以揭示地球的历史变迁,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一、岩性识别的方法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包括地质野外观察、显微镜分析、物理性质测试等。
在地质野外观察中,可以通过观察岩石的颜色、纹理、结构等特征来进行岩性的初步判断。
例如,一种灰色细粒砂岩具有细薄层理、均匀的颜色以及较好的耐磨性,可以初步判断该岩石属于砂岩。
显微镜分析是进一步确认岩石岩性的重要工具。
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矿物成分、晶粒结构以及孔隙特征,可以确定岩石的岩性类型。
例如,如果岩石薄片中富含方解石的晶粒,可以判断该岩石属于石灰岩。
物理性质测试可以通过测量岩石的硬度、密度、磁性等参数来了解岩石的性质。
例如,测量岩石的密度可以通过剖面测量仪来进行,根据不同的密度数值可以初步判断出岩石的种类。
二、岩性解释的方法岩性解释是对岩石地层中存在的岩性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岩石地层的形成原因和演化过程。
岩性解释可以基于岩石的物理特征、化学成分以及地质构造等方面进行。
首先,可以根据岩石的物理特征来解释岩性。
例如,如果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和节理裂缝,可以推断这是受到古代沉积作用的影响,通过沉积过程的解释可以进一步了解岩石地层的沉积环境和古气候条件。
其次,岩石的化学成分也可以提供岩性解释的线索。
例如,含有大量二氧化硅(SiO2)的岩石往往是火山喷发的产物,通过分析岩石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可以推测出火山的类型和活动性质。
最后,地质构造也对岩性解释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断裂带中出现的破碎岩石和变形构造可以告诉我们这个地区曾经发生过构造变动,通过对断裂带的研究可以了解岩石地层的构造演化历史。
三、典型岩石地层的岩性识别与解释案例以下以中国的某一典型地质断层带为例,进行岩性识别与解释。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

几种常见岩石的辨别和描述(野外编录)三种常见的岩浆岩:1.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和块状构造。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2.橄榄岩侵入岩的一种。
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铂及铬矿的惟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3.玄武岩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的铸石原料。
(沉积岩) 又叫“水成岩”。
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遭受风化作用的破坏产物,或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风吹、浪打,会逐渐破碎成为砂砾或泥土。
在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外力作用下,这些破碎的物质又被搬运到湖泊、海洋等低洼地区堆积或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越来越厚,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空隙逐渐缩小,水分逐渐排出,再加上可溶物的胶结作用,沉积物便慢慢固结而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
沉积岩分布极广,占陆地面积的75%,是构成地壳表层的主要岩石。
四种常见的沉积岩:1.砾岩一种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卵石、砾石等岩石和矿物胶结而成的岩石,多呈厚层块状,层理不明显,其中砾石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
2.砂岩颗粒直径为0.1~2毫米的砂粒胶结而成的岩石。
分布很广,主要成分是石英、长石等,颜色常为白色、灰色、淡红色和黄色。
3.页岩由各种黏土经压紧和胶结而成的岩石。
是沉积岩分布最广的一种岩石,层理明显,可以分裂成薄片,有各种颜色,如黑色、红色、灰色、黄色等。
4.石灰岩俗称“青石”,是一种在海、湖盆地中生成灰色或灰白色沉积岩。
主要由方解石的微粒组成,遇稀盐酸会发生化学反应,放出气泡。
石灰岩的颜色多为白色、灰色及黑灰色,呈致密块状。
变质岩:地壳中的火成岩或沉积岩,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一系列改变,这种促成岩石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岩石类型的识别

岩石类型的识别岩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固体材料,广泛存在于地壳的各个角落。
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组成成分不尽相同,因此具有各种不同的特征和性质。
对于地质学家、岩石学家和矿物学家来说,准确识别岩石类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岩石类型的识别方法,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并准确判断不同类型的岩石。
一、岩石基本分类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组成成分和结构特点,可以将岩石基本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和玄武岩;沉积岩是由颗粒或溶解沉积作用形成的,如砂岩和石灰岩;变质岩是在地壳深处由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如页岩和片麻岩。
二、岩石识别方法1. 外观特征观察岩石的外观特征是最直观的识别方法之一。
首先需要观察岩石的颜色、质地和结构。
比如火成岩常常具有均匀的颜色和密度,沉积岩可能呈现层状结构,而变质岩可能具有糖蜜状的纹理。
2. 矿物成分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对于识别岩石类型至关重要。
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岩石中所含的矿物种类和含量。
例如,石英是火成岩中常见的矿物,长石在变质岩中比较常见。
3. 结构特征岩石的结构也是识别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火成岩通常具有均一的结晶结构,而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和沉积结构,变质岩则可能呈现出片层状结构。
4. 保存环境不同类型的岩石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因此观察岩石的保存环境也有助于其识别。
例如,沉积岩常常保存在沉积盆地和海洋中,火成岩则可能形成于火山活动的地区。
5. 特殊性质测试一些特殊性质测试也可以帮助进一步确认岩石类型。
例如,酸性测试可以帮助识别出石灰岩,磁性测试可以区分含有磁性矿物的岩石。
三、实例分析以花岗岩为例,介绍具体的岩石识别方法。
花岗岩是一种典型的火成岩,常见于地壳深处的岩浆喷发地区。
通过观察花岗岩的颜色和结构,可以发现其呈现出均匀的颗粒结构和醒目的晶粒。
使用显微镜观察,可以进一步确定花岗岩中所含的矿物种类,比如长石和石英。
此外,花岗岩通常与变质岩接触,也可以通过观察岩石保存环境来判断。
三大类岩石的鉴别特征

变质岩中含有仅在变质作用下才能形成的变质矿物。最常见的具有特征性的变质矿物有:滑石、石墨、红柱石、石榴子石、蓝闪石、绢云母、绿泥石、阳起石等。
(二)、变质岩的结构
1、变晶结构。在变质过程中矿物重新结晶所形成的结构。最常见的变晶结构有:①等粒变晶结构:矿物晶粒大小大致相等,多呈它形,互相镶嵌很紧,不具定向排列。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②斑状变晶结构:与岩浆岩的斑状结构相似,在细粒的基质上分布着一些大的晶体——变斑晶。如某些片麻岩和片岩常具有这种结构。③鳞片状变晶结构:片状矿物(云母、绿泥石等)定向排列,如各种片岩。
一、岩浆岩
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内压力的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直接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其主要识别标志有。
(一)、岩浆岩中喷出岩附近保存有明显的火山活动痕迹,如,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和柱状节理等;侵入岩常被其它岩石所包围。
(二)、岩浆岩的结构反映了岩浆结晶的特点。侵入岩中的各种矿物结晶良好,属全晶质结构,如花岗岩等;喷出岩是隐晶质或玻璃质,有的似煤渣状,用肉眼分不出其中的矿物成分。
(二)沉积岩除层理构造外,它的层面上经常保留有自然作用产生的一些痕迹,它经常标志着岩层的特性,并反映沉积岩的形成环境。
1、波痕:是由风、流水和波浪作用在层面上留下的一种波状起伏痕迹。
2、泥裂:又叫龟裂,指在粘土质或砂质沉积岩表面,由于干燥收缩而形成的不规则的多边形裂纹。
3、雨痕:雨滴打击未固结的细粒沉积物表
面所留下的痕迹。但比较少见。
(三)、沉积岩的结构:
1、碎屑岩结构。特点是岩石可分为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
2、泥质结构。多为粘土矿物形成的结构。
实验二岩石的识别分类和地层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唐文浩
在划分岩浆岩类型时,岩石化学成分中的酸度和碱度是主要考虑因素 之一。岩石的酸度,是指岩石中含有SiO2 的重量百分数。通常, SiO2含量高时,酸度也高;SiO2含量低时,酸度也低。而岩石酸度低 时,说明它的基性程度比较高。
似斑状结构类似斑状结构,但斑晶更为粗大(可超过1cm),而基质则多为中、 粗粒显晶质结构。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唐文浩
岩浆岩的构造
岩浆岩的构造:岩石中各种矿物的空间排列方式,即填充空间的形式。 气孔构造——岩石上有孔洞或气孔,岩浆冷凝时气体来不及排除. 杏仁构造——岩石上的气孔被外来的矿物部分或全部填充. 流纹状构造——有拉长的条纹和拉长气孔,呈定向排列。 块状构造——矿物无定向排列,而是均匀分布。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唐文浩
岩浆岩
根据岩浆岩形成的方式,岩体所处的位置和构造环境,可分为三类: 深成岩:岩浆在地壳较深的地方,在压力和温度较高的条件下,缓慢
冷凝而成. 浅成岩:岩浆在地壳不太深处,压力温度不太高的条件下,较快冷凝
而成. 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在常温常压下迅速冷凝而成.
其中深成岩和浅成岩是由侵入活动形成的,属侵入岩。
实验二: 岩石的识别、分类 和地层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唐文浩
一、什么是岩石
岩石是指地球上部(地壳和上地幔)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 或多种矿物和胶结物、火山玻璃、生物遗骸等物质组成的具有稳定外 形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本身的形态、外貌特征以及矿物之间 的相互关系。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唐文浩
根据上述原则,先把岩浆岩按酸度分成四大类,然后再按碱度把每大 类岩石分出几个岩类,它们就是构成岩浆岩大家族的主要成员。
儿童科普:了解地球的岩石构造

儿童科普:了解地球的岩石构造
地球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星球,它的表面覆盖着各种各样的岩石。
这些岩石构成了地球的外壳,也就是地壳。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的岩石构造吧!
地球的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它们是由熔融的岩浆冷却凝固而成的。
当岩浆从地球内部上升到地表时,由于温度降低,岩浆逐渐凝固形成岩石。
火成岩有很多种,比如花岗岩和玄武岩。
2. 沉积岩:它们是由沉积物堆积、压缩而成的。
这些沉积物可以是沙子、泥土、贝壳或其他生物的残骸。
经过长时间的压缩,这些沉积物变成了坚硬的岩石。
沉积岩有很多种,比如砂岩和石灰岩。
3. 变质岩:它们是由已经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或化学作用下发生改变而形成的。
变质岩可以是火成岩或沉积岩经过变化而来的。
变质岩有很多种,比如片麻岩和大理岩。
这三大类岩石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形成,它们的特征和性质也各不相同。
通过研究岩石,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和结构。
岩石鉴定的实训报告书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岩石鉴定实训,使学生掌握岩石的基本特征、分类及鉴定方法,提高学生对岩石的认识和识别能力,为今后从事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训地点地质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岩石的基本特征岩石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和岩石结构组成。
岩石的基本特征包括颜色、硬度、光泽、裂隙、节理等。
2. 岩石分类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2)沉积岩:由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成岩等过程形成,分为碎屑岩、黏土岩和碳酸盐岩。
(3)变质岩: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化学作用等条件下发生变化而成,分为片麻岩、云母片岩、大理岩等。
3. 岩石鉴定方法岩石鉴定主要采用肉眼观察、仪器测试和化学分析等方法。
(1)肉眼观察:观察岩石的颜色、硬度、光泽、裂隙、节理等特征。
(2)仪器测试:使用放大镜、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光谱仪等仪器对岩石进行测试。
(3)化学分析:对岩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确定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五、实训过程1. 教师讲解岩石的基本特征、分类及鉴定方法。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块岩石样品。
3. 学生对岩石样品进行肉眼观察,记录颜色、硬度、光泽、裂隙、节理等特征。
4. 学生使用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对岩石样品进行观察,记录观察到的矿物特征。
5. 学生进行化学分析,测定岩石样品的化学成分。
6. 学生根据观察和测试结果,对岩石样品进行鉴定。
六、实训结果本次实训中,学生共鉴定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各一块。
具体鉴定结果如下:1. 岩浆岩:颜色为灰色,硬度较高,光泽为金属光泽,裂隙发育,节理不明显。
经仪器测试和化学分析,确定为玄武岩。
2. 沉积岩:颜色为棕色,硬度较低,光泽为油脂光泽,裂隙发育,节理不明显。
经仪器测试和化学分析,确定为砂岩。
3. 变质岩:颜色为绿色,硬度较高,光泽为玻璃光泽,裂隙发育,节理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的分类和识别高二地理执教李永萍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初步学会三大类岩石的识别技能。
2.联系实际,让学生初步认识岩石与生活、生产活动的关系,为突出“人地关系”主线作好准备。
3.通过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会“比较”、“分析”这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主要特征;三大类岩石的识别技能教学过程(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桌旁,每个小组配有两套岩石标本)[教师] 岩石圈指的是地球内部圈层的哪个范围?[学生] 指的是地球内部软流层以上的岩石部分。
[教师]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有何特点?[学生] 岩石圈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矿物则又由不同的化学元素组成。
[教师] 请同学们把桌上的岩石标本盒打开。
这么多的岩石标本,仅是组成岩石圈各类岩石中的一部分。
如何来区分和认识它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岩石的分类和识别”。
(板书:岩石的分类和识别)[教师] 请同学们找出1号和7号岩石标本(花岗岩和玄武岩),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点。
(学生活动:各小组进行观察、比较、讨论)[学生] 两块岩石标本颜色不同:1号岩石标本颜色浅,7号岩石标本颜色深。
[学生] 1号岩石标本看得出一粒粒矿物晶粒,7号岩石标本矿物晶粒看不清;7号岩石标本有孔,1号岩石标本则没有。
[教师] 这两块岩石标本为什么会不同?[学生] 我觉得可能是岩石的组成物质不同。
[学生] 我认为是和形成岩石的环境条件不同有关。
[教师] 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有道理。
要识别岩石的特点,就要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了解岩石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呢?岩石的形成有多种途径,按照成因,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岩浆岩。
(板书:岩浆岩)[教师] 岩浆岩是怎样形成的呢?(放映投影片,见图)[教师] 岩浆岩的形成与岩浆活动联系在一起,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请大家看图,图中侵入岩和喷出岩是岩浆岩的两大类,两类岩石形成环境有什么不同?[学生] 喷出岩在地表形成,侵入岩在地表以下形成。
[教师] 回答的正确。
在内压力的作用下,软流层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上涌,岩浆在地下冷凝形成侵入岩,岩浆喷出地表则冷凝形成喷出岩。
喷出岩和侵入岩有什么不同特点?与形成环境有什么关系?有同学知道吗?(没人响应,大部分同学表现出求知的欲望)[教师] 侵入岩矿物晶粒明显,而喷出岩没有明显的矿物晶粒,但可能有气孔,这些特点可以作为判别侵入岩和喷出岩的重要依据。
这些差别的产生主要与岩浆冷却时的温度变化有关。
侵入岩形成在地壳深处,冷凝时降温比较慢,岩浆中的矿物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结晶,所以形成了清晰可辨、粗大的矿物晶粒。
喷出岩形成在地表,冷凝时降温快,岩浆中的矿物来不及结晶便冷却了,所以没有明显的矿物晶粒,有的甚至表现为玻璃质。
当岩浆含有气体时,因为降温快,气体还来不及跑出,岩浆便冷凝了,留下了气孔。
[教师] 刚刚我们观察的两块标本都是岩浆岩,根据刚才的讨论分析,1号和7号标本分别属于岩浆岩中的哪一类呢?[学生] 1号是侵入岩,7号是喷出岩。
[教师] 回答正确。
从岩石的外部构造和组成结构看,7号标本有气孔,1号标本的矿物晶粒粗大。
我这里还告诉大家,1号是花岗岩标本,7号是玄武岩标本。
谁能说出这两种岩石组成成分的差异吗?[学生] 花岗岩含有的硅铝成分较多,玄武岩含有的铁镁成分较多。
[教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 前面一节课讲到硅铝层主要是花岗岩类岩石组成,硅镁层主要是由玄武岩类岩石组成,所以我就这样回答了。
[教师] 很好,能联系以前学到的知识。
不过我还要问一句,课本为什么这样写呢?那是因为科学家对岩石的组成成分进行了化学分析,不是凭空写上去的。
[教师] 1号到7号的岩石标本都是岩浆岩,你们能找出哪些属于侵入岩,哪些属于喷出岩吗?(学生活动:各组找出相应的岩石标本,报出标本的号码)(插入投影,见图)[教师] 请同学们看投影图,并简单叙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板书:沉积岩)[学生] 被外力作用侵蚀下来的岩石碎块和泥沙,被搬运到低洼的海洋或湖泊中沉积下来,经过固结形成岩石,这就是沉积岩。
[教师] 从沉积岩的形成中,是否能看出沉积岩可能具备哪些特征?(提示)沉积物是怎样沉积的?[学生] 沉积物是一层一层沉积下来的,沉积岩可能具有层理构造。
[教师] 很好,具有层理构造的确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
沉积岩还具有一个特征,就是沉积岩里常含有生物化石,谁能讲出是什么原因?[学生] 沉积时,动植物遗体随泥沙一起沉积,埋在里面,后来变成了生物化石。
[教师] 具有层理构造和常保存有生物化石,是沉积岩的两大特征。
各小组找一找沉积岩标本,识别层理构造,仔细观察,里面是不是有生物化石?(学生活动:识别具有层理构造的沉积岩岩石标本,寻找岩石里的生物化石)[教师] 由于沉积环境的不同,如碎屑物的大小和硬度、搬运的时间和速度、还有化学、生物作用等,形成了不同的沉积岩。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8号、9号、10号三块岩石的主要差别是什么?(学生活动:对三块岩石进行观察)[学生] 组成岩石颗粒的大小不同。
[教师] 是的,8号标本岩石里的颗粒最大,名字叫砾岩;组成10号标本岩石的颗粒最小,叫页岩;9号是砂岩标本。
14号岩石标本是石灰岩,谁能说出它的化学成份?用什么方法可以识别出石灰岩?,用滴盐酸的方法可以识别,如果是[学生] 石灰岩的化学成份是CaCo3石灰岩就会有气泡。
[教师] 石灰岩主要是在海洋环境中经化学沉淀所形成的沉积岩。
有一种地貌的形成与石灰岩有关,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地貌?这种地貌是怎样形成的?这种地貌在我国哪里分布最典型?[学生]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石灰岩有关,是由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形成的。
[教师] 由于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形成了喀斯特地貌。
这种地貌在我国南方分布广泛,著名的桂林山水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北方这种地貌的分布则比较少。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15—20号岩石标本,并讨论归纳其主要特征。
(板书:变质岩)(学生活动:各小组观察岩石标本、讨论问题)[学生] (二组同学补充完整)与岩浆岩、沉积岩相比,这些岩石比较致密,具有片状、薄板状的特点,还有深浅颜色相间分布的条带状分布。
[教师] 这些岩石为什么会具有这些特点呢?(学生思考,但没有同学回答)[教师] 岩石形成这些特点是变质作用的结果,变质作用使岩浆岩、沉积岩变质成为变质岩,刚刚大家观察的都是变质岩标本。
15号标本是片麻岩,16号标本是片岩,17号是板岩,18号是石英岩,19号是大理岩。
变质作用是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进行的。
不同颜色的矿物呈条带状分布,是因为在变质作用下,矿物在重结晶时作定向排列。
这种条带状以及表现出的片状、薄板状外貌,统称为片理构造。
这也是变质岩的主要特征。
变质作用还使矿物重新结晶。
下面请看投影:(插入投影)[教师] 经过变质,花岗岩变成了片麻岩,页岩变成了片岩、板岩,砂岩变成了石英岩,石灰岩变成了大理岩。
下面大家再把这些岩石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观察岩石标本,进行比较)[教师] 大家用指甲划一下页岩和板岩,看哪个岩石硬?[学生] 页岩软,板岩硬。
[教师] 大家对比花岗岩和片麻岩,矿物排列有什么不同?[学生] 花岗岩里的矿物排列好像没有规律,片麻岩里的矿物排列成条带状。
[教师] 很好,大家自己继续仔细观察。
(学生继续观察标本,相互讨论)[教师] 下面各小组一起来完成一张表格(见表)(学生活动:在观察岩石标本的同时讨论问题并完成表格。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教师] 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岩石,这些岩石与人类有何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大理石、花岗岩等可以用来装修房子;石灰岩可以用来烧制石灰;石英岩可以制作玻璃;许多岩石都可以用来铺路等等。
[教师]:是的,岩石的用途是很广泛的。
另外,有用的矿物富集在岩石中的话,就会形成生产上所需要的矿产资源。
在20世纪80年代,我曾到苏州泥瓦山进行考察,这座山一半是泥岩(沉积岩),另一半是板岩(变质岩)。
当地人在开采板岩,用来制作砚台。
而泥岩一侧则是我们考察的重点——找化石。
[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岩石,通过分析和识别,了解了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特征。
(通过板书,简单归纳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和主要特征,强调岩石的成因→特征→识别依据之间的关系。
)从岩石的成因可以知道,各类岩石并非稳固不变,而是有着相互的转化。
(投影显示,见图)岩浆岩 A 沉积岩B C DE岩浆 F 变质岩[教师] 请大家思考,图中各箭头分别表示的含义。
[学生] 箭头B和C表示变质作用。
[学生] 箭头E表示岩浆侵入和喷出,冷凝成岩。
[学生] 箭头A和D 表示岩石风化物经过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教师] 联系今天学习的内容,各小组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去进行一次野外实习,并把结果反馈给我。
请看要求:课外实习题:通过实地观测,说出松江佘山、天马山一带的岩石属于哪一类?板书设计:岩石的分类和识别喷出岩岩浆岩侵入岩岩石类型沉积岩特征变质岩识别依据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岩石是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岩石圈又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之一。
因此,“岩石的分类和识别”是地理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尤其是以后学习“地壳的变动”等内容时必备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虽然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中不作为重点,但由于其内容中渗透着地理学习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和实践性,有利于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会学习。
所以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又不失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对象分析:根据高二学生的情况,本节课中涉及到的化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绝大部分同学都应具备,可以用来为学习新知识服务。
从地理本学科知识看,前两节课所学的岩石圈、软流层、地壳和外部圈层等知识可以为之服务和联接。
本节课采用的以学生参与为主的“小组学习”形式,同学们感到比较新鲜,有较强烈的参与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积极性。
教案设计思路:鉴于以上的分析,本节课我采用了小组为单位的实习课形式,既便于对岩石标本进行观察、认识、比较,又有利于展开分析讨论。
从而营造了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愉快地参与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特点,课堂中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
遵循“发现——探究”教学模式的思路,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发现、从发现中探究。
小组讨论和完成作业,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
结合我的研究课题,在这堂课中还渗透了多种认知策略和学习方法,如从学生的观察、比较入手,发现岩石的不同特征,进而引出岩石的成因等,渗透着学习地理的思路和方法。
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考虑,课中还设计了有关联系实际的例子。
练习的设计,既有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当堂作业,又有联系实际,注重实践的课外作业。
作为随堂课研究,在教具学具方面,采用了成套的岩石标本(学生用)和自制的投影片(教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