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合集下载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沉积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它们是由颗粒在水、风或冰的作用下沉积而成的。

根据其成因和特征,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沉积岩三大类。

碎屑岩是最常见的沉积岩之一,它们由已经存在的岩石颗粒经过风化、侵蚀、运输和沉积等过程形成。

碎屑岩的主要成分是岩屑,包括砂岩、泥岩和砾岩。

砂岩是由砾石颗粒组成的,颗粒之间通过水泥质物质粘合在一起。

泥岩主要由粘土矿物和细颗粒矿物组成,通常呈现灰色或黑色。

砾岩则是由圆角砾石和砾石颗粒组成,是碎屑岩中颗粒最大的一类。

化学沉积岩是由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沉淀形成的岩石,主要有石灰岩、盐岩和石膏岩。

石灰岩是由碳酸钙沉淀形成的,常见于海水和淡水环境中。

盐岩是由氯化钠沉淀形成的,通常形成于干湖盆地或海湾中。

石膏岩则是由硫酸钙沉淀形成的,常见于盐湖或海湾中。

有机沉积岩是由有机物质在适宜条件下沉淀形成的岩石,主要有煤和页岩。

煤是由植物残骸在缺氧环境下经过压缩和变质形成的,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页岩是由有机泥沉积形成的,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通常呈现黑色或暗灰色。

沉积岩在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记录了地球历史上的环境变化和地质事件。

通过对沉积岩的研究,可以了解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生物等信息,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沉积岩也是许多矿产资源的主要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因此,对沉积岩的认识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

总的来说,沉积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岩石之一,其分类主要包括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沉积岩三大类。

每种类型的沉积岩都具有独特的成因和特征,反映了地球历史上的环境变化和地质事件。

通过对沉积岩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资源分布,为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基础。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沉积岩的分类及其意义,进一步激发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
表5按成因和岩性特点划分的粗碎屑岩岩石类型成因岩性特点与岩石类型残积残积角砾岩沉积杂基量15粗碎屑中稳定组分90正砾岩石英岩质砾岩粗碎屑中稳定组分90岩块质砾岩比石灰岩质砾岩花岗岩质砾岩杂基量15纹层基质副砾岩纹层状砾质泥岩非纹层基质冰碛砾岩泥石流砾岩同生同生砾岩和同生角砾岩如砾屑灰岩砾屑泥岩滑塌角砾岩成岩后生岩溶角砾岩盐溶角砾岩712粗碎屑岩类岩石的命名9a粗碎屑岩类岩石的命名按
矿物晶粒粒级, ,, /+0) /) 矿物晶粒粒级名称 中晶 细晶
矿物晶粒粒级名称 巨晶 粗晶
・ ’’. ・
! " # " # 非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 非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见表 !。 表!
矿物晶粒粒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成因 残积
按成因和岩性特点划分的粗碎屑岩岩石类型
岩性特点与岩石类型 残积角砾岩
杂基最 粗碎屑中稳定组分!%&$ 沉积 " #!$ 粗碎屑中稳定组分 " %&$ 杂基量 !#!$ 同生 纹层基质 非纹层基质
正砾岩
石英岩质砾岩 岩块质砾岩 (如石灰岩质砾岩、 花岗岩质砾岩) 纹层状砾质泥岩 冰碳砾岩 泥石流砾岩
6
*"& 沉积岩岩石的命名原则
沉积岩岩石命名的一般原则
按:附加修饰词 @ 基本名称 ・ BBA ・
!"#
沉积岩岩石基本名称的规定 岩石中内源矿物量或陆源碎屑物量大于 !"# 或能反映岩石基本特征和基本属性者,
为确定岩石基本名称的依据。 岩石中有用组分具开采利用价值,按现行矿产工业指标的具体规定,并换算为相应 的矿物百分含量,确定基本名称。 !"$ 次要矿物作为附加修饰词的规定 $)次要矿物量小于 !# ,不参一与命名。当具特殊地质意义时,以微含 %% 质作为 附加修饰词。 &)次要矿物量为 !# 及小于 ’!# 时,以含 %% 质作为附为加修饰词。 ()次要矿物量为 ’!# 至 !"# 时,以 %% 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 结构作为附加修饰词的规定 $)一种结构存在,即以该结构作为附加修饰词。 &)两种结构同时存在,按次者在前主者在后的顺序排列作为附加修饰词。 ()三种结构同时存在,则不一一列出,而予以总称作为附加修饰词,如内碎屑、 不等晶、不等粒等。 !"! 成岩后生变化产物作为附加修饰词的规定 $)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小于 ’!# 至 !# 时,称弱 ) ) 化或弱脱 ) ) 化作为附加 修饰词。 &)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小于 !"# 至 ’!# 时,称 ) ) 化或脱 ) ) 化作为附加修饰 词。 ()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为 *"# 至 !"# 时,称强 ) ) 化或强脱 ) ) 化作为附加修 饰词。 +)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大于 *"# 时,称极强 ) ) 化或极强脱 ) ) 化作为附加修 饰词。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一、什么是沉积岩?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和摩擦作用在地表上产生的碎石、砂粒、泥浆等物质通过沉积和固结形成的岩石。

它们通常以层状结构存在,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化石和其他地质信息。

二、沉积岩的分类方法2.1 根据颗粒大小分类2.1.1 碎石岩碎石岩主要由较大的岩石颗粒组成,颗粒大小通常在2毫米到64毫米之间。

根据颗粒和胶结物之间的相对含量,碎石岩分为不同类型,比如砾石、卵石等。

2.1.2 砂岩砂岩主要由砂粒组成,砂粒的大小在0.0625毫米到2毫米之间。

砂岩可以根据砂粒的成分和颗粒形状进一步分类,如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等。

2.1.3 泥岩泥岩主要由泥浆和粘土颗粒组成,颗粒大小小于0.0625毫米。

泥岩的成分和质地有很大的差异,可以是粘土岩、页岩等。

2.2 根据沉积环境分类2.2.1 深海沉积岩深海沉积岩主要形成于海洋的较深水域,环境条件相对稳定。

这类岩石通常富含有机质和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等。

2.2.2 河流沉积岩河流沉积岩主要形成于河流和河口附近的区域,水流速度较快,颗粒较粗。

这类岩石通常具有层状结构和交错纹理,如砂岩、砾石等。

2.2.3 湖泊沉积岩湖泊沉积岩主要形成于湖泊及其附近的区域,水流速度较慢,沉积物容易沉淀。

这类岩石通常具有泥质结构和平行纹理,如泥岩、碳酸盐岩等。

2.2.4 陆地沉积岩陆地沉积岩主要形成于陆地上的河谷、湖泊和沙漠等地区。

这类岩石通常具有草木痕迹和干缩裂隙,如砂岩、页岩等。

2.3 根据岩石成因分类2.3.1 碎屑岩碎屑岩由碎屑颗粒通过风化、侵蚀和沉积形成,并通过胶结物固结而成。

碎屑岩可以根据颗粒的大小和形状进一步分类,如砾石岩、砂岩等。

2.3.2 生物碎屑岩生物碎屑岩由生物残骸经过沉积和固结形成。

根据生物的种类和成分,生物碎屑岩可以分为珊瑚岩、骨炭岩等。

2.3.3 化学沉积岩化学沉积岩主要由水中溶解的物质沉积并通过固结而成。

根据溶解物质的成分和结构特征,化学沉积岩可以分为石灰岩、盐岩等。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引言沉积岩是地球表面形成的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

它们是通过岩屑、生物化石、化学沉淀等方式在地球表面积累而成的。

通常,沉积岩可以根据它们的组成、产生方式和沉积环境进行分类和命名。

本文将介绍沉积岩的分类方法和常用的命名方案。

沉积岩的分类方法岩石组成分类法根据沉积岩的成分和岩石颗粒的大小,可以将沉积岩分为三类:碎屑岩、化学岩和有机岩。

1.碎屑岩:碎屑岩是由岩屑颗粒积累而成的岩石。

岩屑可以是岩石碎块、砂粒、粉砂粒或泥粒。

碎屑岩根据颗粒大小的不同,可以细分为砂岩、粉砂岩和泥岩。

砂岩的颗粒大小在0.0625mm到2mm之间,粉砂岩的颗粒大小在0.004mm到0.0625mm之间,泥岩的颗粒大小小于0.004mm。

2.化学岩:化学岩是由水溶液中的溶解物沉淀而成的岩石。

它们通常在水环境中形成,例如海水、湖水或热水泉。

化学岩可以根据沉淀物的成分进行命名,例如石膏岩、盐岩和石灰岩。

3.有机岩:有机岩是由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压实而形成的。

它们通常包含有机质,例如植物残骸、动物化石或微生物。

有机岩可以是煤、油页岩或石油。

沉积岩的产生方式分类法根据沉积岩的产生方式,可以将沉积岩分为四类:堆积岩、溯源岩、生物岩和成岩岩。

1.堆积岩:堆积岩是由物质在地表积累而成的。

它们通常是由沉积物在河流、湖泊、海洋等地表水体中沉积所形成的。

堆积岩可以是河流沉积岩、湖泊沉积岩或海洋沉积岩。

2.溯源岩:溯源岩是由岩石破碎和搬运过程中产生的岩石碎块堆积而成的。

它们通常是由侵蚀作用造成的,例如风蚀、冰蚀或重力作用。

溯源岩可以是风积岩、冰积岩或重力积岩。

3.生物岩:生物岩是由生物活动形成的岩石。

它们通常是由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的化学作用而形成的。

生物岩可以是珊瑚岩、珊瑚礁、藻礁或鸟粪岩。

4.成岩岩:成岩岩是由岩石经历变质作用或水文作用后形成的。

它们是由已经存在的岩石再次沉积、压实或变质形成的。

成岩岩可以是变质岩、岩溶岩或岩浆岩。

岩石命名方案沉积岩的命名通常采用拉丁或希腊单词,描绘了岩石的特征、成因或沉积环境。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沉积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是由颗粒物质在水或风等运动介质中沉积而成的。

根据不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沉积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1.碎屑岩碎屑岩是由已经存在的岩石、矿物、贝壳等碎屑颗粒在水或风等介质中沉积而成的。

根据颗粒大小不同,碎屑岩可以分为砾石、砂岩和泥岩三种类型。

其中,砾石是指颗粒大小大于2毫米的碎屑物质沉积形成的岩石;砂岩则是指颗粒大小在0.063-2毫米之间的沉积物形成的;泥岩则是指颗粒大小小于0.063毫米的沉积物形成的。

2.生物化学沉积岩生物化学沉积岩是由生物体或其代谢产物在水体中逐渐聚集并形成的。

常见的生物化学沉积岩包括白垩土、珊瑚礁和鸟粪等。

3.化学沉积岩化学沉积岩是由水中溶解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逐渐沉积并形成的。

常见的化学沉积岩包括石灰岩、盐岩和硅化物等。

4.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沉积岩是由火山喷发产生的碎屑物质在水或风等介质中沉积而成的。

常见的火山碎屑沉积岩包括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等。

5.冰川沉积岩冰川沉积岩是由冰川运动过程中带来的碎屑颗粒在融水或雪水中逐渐聚集并形成的。

常见的冰川沉积岩包括冰砾石和泥炭等。

6.风成沙质沉积物风成沙质沉积物是指在风力作用下,由于颗粒大小不同,被分选出来形成了以砂为主要组分的地表覆盖层。

常见的风成沙质沉积物包括荒漠和戈壁地区的黄土、流纹状砂岩等。

总之,沉积岩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它们的形成过程和特征而得出的。

不同类型的沉积岩在地质学上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对于研究地球历史和资源勘探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分类
沉积岩有以下几类:
1、砾岩。

是粗碎屑含量大于30%的岩石。

绝大部分砾岩由粒度相差悬殊的岩屑组成,砾石或角砾大者可达1米以上,填隙物颗粒也相对比较粗。

具有大型斜层理和递变层理构造。

2、砂岩。

在沉积岩中分布仅次于黏土岩。

它是由粒度在2~0.1毫米范围内的碎屑物质组成的岩石。

在砂岩中,砂含量通常大于50%,其余是基质和胶结物。

碎屑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其次为各种岩屑以及云母、绿泥石等矿物碎屑。

3、粉砂岩。

黏土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

其中,黏土矿物的含量通常大于50%,粒度在0.005~0.0039mm范围以下。

主要由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族、蒙脱石族、水云母族和绿泥石族矿物组成。

4、碳酸盐岩。

常见的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和白云岩,是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组成的。

碳酸盐中也有颗粒,陆源碎屑称为外颗粒;在沉积环境以内形成并具有碳酸盐成分的碎屑称为内碎屑。

5、碎屑岩。

碎屑岩也称火山碎屑岩,是火山碎屑物质的含量占90%以上的岩石,火山碎屑物质主要有岩屑、晶屑和玻屑,因为火山碎屑没有经过长距离搬运,基本上是就地堆积,因此,颗粒分选和磨圆度都很差。

6、生物沉积岩。

是由生物体的堆积造成的,如花粉、孢子、贝壳、珊瑚等大量堆积,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

一般认为,地球大气中的含碳量之所以相对其他行星如金星要低,就是因为被石灰岩等沉积岩固定。

形成石灰岩的碳和钙都能在生物系统中循环。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

沉积岩的分类沉积岩是地球表面最广泛的岩石类型之一,由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和化学作用形成。

根据沉积物的来源、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1. 碎屑岩碎屑岩是由碎屑颗粒经过堆积和压实形成的岩石。

根据颗粒大小的不同,碎屑岩可以分为砂岩、泥岩和粉砂岩。

其中,砂岩是由砂粒堆积形成的,颗粒大小在0.0625mm-2mm之间;泥岩是由粘土和淤泥堆积形成的,颗粒大小小于0.0625mm;粉砂岩则是介于砂岩和泥岩之间,颗粒大小在0.004mm-0.0625mm之间。

碎屑岩的成岩作用主要是压实和胶结,形成砂岩、泥岩和粉砂岩。

2. 生物碳酸盐岩生物碳酸盐岩是由生物残骸和海水中的碳酸盐沉积形成的。

它主要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和珊瑚岩。

石灰岩是最常见的生物碳酸盐岩,由钙质生物的骨骼、壳体和珊瑚等沉积物堆积形成。

白云岩则是由微生物作用形成的,珊瑚岩则是由珊瑚和珊瑚动物的骨骼沉积形成。

生物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主要是压实和溶解再沉积,形成石灰岩、白云岩和珊瑚岩。

3. 化学沉积岩化学沉积岩是由水中溶解的物质沉积形成的岩石。

主要包括石膏、盐岩和硬石膏。

石膏是由硫酸钙在水中溶解再结晶形成的,盐岩则是由海水中的盐类沉积形成的,硬石膏则是由石膏再次溶解再结晶形成的。

化学沉积岩的成岩作用主要是溶解再结晶和胶结,形成石膏、盐岩和硬石膏。

4. 煤煤是由植物残体在湿地环境下经过压实和化学作用形成的。

煤可以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其中,褐煤是含水量最高、热值最低的煤种,主要用于发电和热能生产;烟煤则是最常用的煤种,热值较高,主要用于工业和家庭供暖;无烟煤则是热值最高的煤种,主要用于冶金和化工行业。

煤的成岩作用主要是压实和热作用,形成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沉积岩是由沉积物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不同的沉积物来源、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岩。

研究沉积岩的分类和成因,对于认识地球历史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分类命名1

岩石分类命名1

岩石分类命名1——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第一部分岩石分类命名一、沉积岩类分类命名二、花岗岩类分类命名三、火山岩类分类命名四、变质岩类分类命名一、沉积岩类分类、命名(一)陆源沉积岩亚类陆源沉积岩有四种基本组成部分:1)碎屑颗粒,它占整个岩石的50%以上,是决定碎屑岩主要特征组分。

如砾岩中的砾,砂岩中的砂;2)杂基,也称基质或机械混入物,是粗-中碎屑岩石中较细的机械搬运物,其粒级通常指细粉砂质粘土物质;3)胶结物,主要为化学沉淀物质,如碳酸钙、硅质、铁质;4)孔隙,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占据的部分,它可以是原生堆积保留下来的,也可以是后生期矿物被淋滤掉而形成的。

在碎屑岩类的分类中,碎屑颗粒的大小(粒级)和成分决定了岩石的基本特征,为碎屑岩分类的主要依据。

为了表明碎屑大小与水动力条件之间的关系,常采用自然粒级划分标准:>2mm砾,2-0.063mm砂0.063-0.0039mm粉砂<0.0039mm泥(粘土)根据碎屑粒级的不同,可以把碎屑岩分为砾岩及角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四大类。

1、砾岩及角砾岩的分类上述砾岩和角砾岩分类方案是成都地质学院的分类方案。

其中正砾岩的砾石含量占全部碎屑的30%以上(颗粒支撑),副砾岩杂基含量大于15%(杂基支撑),砾石含量为5-30%。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所见到的正砾岩,也称单成分砾岩,主要分于地形平坦的滨岸地带;而常见的是副砾岩,也称复成分砾岩,如河流成因的砾岩、洪积砾岩、冰川砾岩等。

(1)砾状岩石的研究方法①测定砾石的岩石成分:从露头上统计100-150个砾石的岩石成分,确定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

②研究砾状岩石的填充物和胶结物成分:填充物一般是砂、粉砂或粘土,确定砾石和填充物比例;以及胶结物成分。

③测定砾石圆度:分四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④测定砾石球度:就是测定砾石的长轴a、短轴b、最大扁平轴c,然后计算砾石等轴性指数:a+c/c和扁平指数a+b/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 17412.2─199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沉积岩分类依据和原则,制订了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5751—1986 中国煤炭分类GB/T 17412.1—19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3 术语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火山作用及其他地质营力下改造的物质,经搬运、沉积、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3.2 陆源沉积岩terrigenous sedimentary rock由母岩经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陆源碎屑物质,经机械搬运、沉积、压实和胶结而成的岩石。

3.3 内源沉积岩endogenetic sedimentary rock构成岩石的原始物质主要来自陆源溶解物和生物源,少部分来自深源气热液很深卤,在沉积盆地中通过生物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

3.4 陆源碎屑terrigenous clast陆源区母岩经物理风化或机械破坏而形成的碎屑物质。

3.5 内源碎屑(内碎屑) intraclast沉积盆地内弱固结的化学作用沉积物或生物化学作用沉积物,经岸流、潮汐及波浪等作用剥蚀破碎再沉积的碎屑物质。

3.6 粒屑(异化颗粒) grainedclast allochem沉积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生物作用及波浪、岸流、潮汐作用形成的粒状集合体,在盆地内就地沉积或经短距离搬运再沉积的内碎屑、生物屑、鲕粒、团粒、团块的总称。

3.7 圆度roundness碎屑物质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

3.8 杂基matrix碎屑岩中与砂、砾一起机械沉积下来的起填隙作用的粒径小于0.03mm的物质。

3.9 胶结物cement碎屑间或粒屑间孔隙内的起胶结作用的各种化学沉积物质。

3.10 泥晶micrite内源沉积岩中与粒屑同时沉积的充填于粒屑间的化学、生物化学或机械作用形成的晶粒粒径小于0.03mm的物质。

3.11 亮晶spar充填于内源沉积岩原始粒屑间孔隙中的在成岩阶段形成的干净明亮的化学沉积物质。

3.12 填隙物interstitial materials碎屑物间或粒屑间充填的物质,包括杂基和胶结物或泥晶和亮晶。

3.13 正砾岩orthoconglomerate主要由陆源砾石组成的杂基含量小于15%的正常沉积砾岩。

3.14 副砾岩paraconglomerate砾石含量小于50%(常为5%~30%)而杂基含量大于15%的实为砾质砂岩或砾质泥岩并具特殊成因意义的沉积岩石,作为一种特殊岩石类型列入砾岩类,称副砾岩。

3.15 基本名称在岩石全名中反映岩石基本特征和进本属性的主体部分。

3.16 附加修饰词在岩石全名中反映岩石某些重要附加特征的细分岩石类型的辅助部分。

4 符号本标准采用下列符号:φ—碎屑的一种粒级标准,由下式得出:φ= -log2d式中:d—碎屑粒径,mm;Q—石英碎屑、燧石岩屑及其他硅质岩屑;F—长石碎屑、花岗岩屑及花岗片麻岩类岩屑;R—除Q、F中岩屑以外的其他岩屑及碎屑云母和绿泥石。

5 沉积岩岩石命名的一般原则5.1 沉积岩岩石的命名原则按:附加修饰词+基本名称5.2 沉积岩岩石基本名称的规定岩石中内源矿物量或陆源碎屑物量大于50%或能反映岩石基本特征和基本属性者,为确定岩石基本名称的依据。

岩石中有用组分具开采利用价值,按现行矿业工业指标的具体规定,并换算为相应的矿物百分含量,确定基本名称。

5.3 次要矿物作为附加修饰词的规定a)次要矿物量小于5%,不参与命名。

当具特殊地质意义时,以微含××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b)次要矿物量为5%及小于25%时,以含××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c)次要矿物量为25%至50%时,以××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5.4 结构作为附加修饰词的规定a)一种结构存在,即以该结构作为附加修饰词。

b)两种结构同时存在,按次者在前主者在后的顺序排列作为附加修饰词。

c)三种结构同时存在,则不一一列出,而予以总称作为附加修饰词,如内碎屑、不等晶、不等粒等。

5.5 成岩后生变化产物作为附加修饰词的规定a)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小于25%至5%时,称弱××化或弱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

b)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小于50%至25%时,称××化或脱××化作用附加修饰词c)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为90%至50%时,称强××化或强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

d)成岩后生变化产物含量大于90%时,称极强××化极强脱××化作为附加修饰词。

6 沉积岩的分类6.1 沉积岩类型的划分原则沉积岩类型按物源、成因、成分、结构及形成构造环境等原则进行划分。

6.2 沉积岩基本类型的划分见表1。

6.3 沉积岩组分的粒级划分6.3.1 碎屑粒级划分碎屑粒级划分见表2。

6.3.2 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见表3。

6.3.3 非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非蒸发岩矿物晶粒粒级划分见表4。

7 陆源碎斜眼terrigenous clastic rock陆源碎屑岩,按碎屑粒级大小(5.3.1条表2)分为粗碎屑岩、中碎屑岩和细碎屑岩。

7.1 粗碎屑岩macroclastic rock主要由粒级大于2mm的陆源碎屑所组成的沉积岩石,称粗碎屑岩(砾岩和角砾岩)。

7.1.1 粗碎屑岩类岩石类型的划分7.1.1.1 按粗碎屑圆度的划分a)砾岩conglomerate粗碎屑中呈圆状和次圆状碎屑的含量,大于粗碎屑总量的50%。

b)角砾岩breccia粗碎屑中呈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碎屑的含量,大于粗碎屑总量的50%。

7.1.1.2 按粗碎屑大小的划分按粗碎屑大小(6.3.1条表2)分为巨砾岩、粗砾岩、中砾岩和细砾岩。

7.1.1.3 按粗碎屑成分的划分7.1.1.3.1 单成分砾岩oligomictic conglomerate粗碎屑的岩性单一,同种成分粗碎屑的含量大于75%。

7.1.1.4 按成因和岩性特点的划分按成因和岩性特点的划分见表5。

7.1.2 粗碎屑岩类岩石的命名a)粗碎屑岩类岩石的命名按:胶结物+砾石成分+结构+基本名称。

如:钙质胶结结石灰岩质粗砾岩。

b)胶结物占岩石总量的10%以上,以××质胶结作为附加修饰词。

c)混入其他粒级陆源碎屑的命名,按5.3条规定的量限,以含×质、×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d)粗粗碎屑岩性单一,直接参加命名;粗碎屑岩性较复杂,以其占粗碎屑总量50%以上的粗碎屑岩性作为附加修饰词;无任何一种粗碎屑岩性超过粗碎屑总量的50%,则以其量相对为主的两种粗碎屑岩性,用“-”号连接作为附加修饰词;具三种或三种以上粗碎屑岩性,其量相近并均不超过粗碎屑总量的50%,则以复成分作为附加修饰词。

e)命名时应予反映成因。

7.2 中碎屑岩medium-clastic rock主要右粒经为2mm至0.06mm的陆源碎屑所组成的沉积岩石,称中碎屑岩(净砂岩和杂砂岩)。

7.2.1 中碎屑岩类岩石类型的划分7.2.1.1 按杂基含量的划分7.2.1.1.1 净砂岩( 简称砂岩) arenite岩石中杂基含量大于或等于15%。

7.2.1.2 按中碎屑组分的划分砂岩和杂砂岩按碎屑组分的划分见图1。

7.2.2 中碎屑岩类岩石的命名a)中碎屑岩类岩石的命名按:胶结物+结构+碎屑成分+基本名称。

如: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b)胶结物占岩石总量的10%以上,以××质胶结作为附加修饰词。

c)混入其他粒级陆源碎屑的命名,按5.3条规定的量限,以含×质、×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d)岩屑砂岩和岩屑杂砂岩中的岩屑成分单一,直接参加命名;岩屑成分较复杂,以其占岩屑总量50%以上的岩屑成分参加命名,无任何一种岩屑成分超过岩屑总量的50%,则以其量相对为主的两种岩屑成分,用“一”号连接参加命名;具三种或三种以上岩屑成分,其量相近并均不超过岩屑总量的一半,则总称岩屑作为附加修饰词。

e)石英砂岩中部分硅质胶结物,发生次生加大成为再生石英,具砂状结构,再生长式胶结,称石英岩状砂岩,胶结物已全部重结晶围绕石英颗粒呈次生加大边,称沉积石英岩。

f)砂岩中若出现特殊矿物,其含量小于5%也应参加命名。

如:海绿石细粒石英砂岩。

7.3 细碎屑岩fine—clastic rock主要由粒径为0.06 mm至0.004 mm的陆源碎屑所组成的沉积岩石,称细碎屑岩(粉砂岩)。

7.3.1 细碎屑岩类岩石类型的划分7.3.1.1 按细碎屑粒级的划分7.3.1.1.1 粗粉砂岩coarse—siltstone主要碎屑粒径为0.06nm至0.03mm。

7.3.1.1.2 细粉砂岩fine—siltstone主要碎屑粒径为0.03mm至0.004mm。

7.3.1.2 按细碎屑组分的划分按细碎屑组分的划分原则同7.2.1.2条规定。

7.3.2 细碎屑岩类岩石的命名a)细碎屑岩类岩石的命名按:胶结物+结构+基本名称。

如:泥质粉砂岩。

b)细碎屑岩岩石中的泥质物不作杂基处理。

当岩石中泥质含量大于10%时,以泥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c)混入其他粒级陆源碎屑的命名,按5.3条规定的量限,以含X质、X质作为附加修饰词。

8 泥质岩 pelitic rock主要由粘土矿物所组成的沉积岩石,称泥质岩。

8.1 泥质岩类岩石类型的划分8.1.1 按有无纹层、页理构造的划分8.1.1.1 泥岩(粘土岩)mudstone(clay stone)不具纹层与页理构造。

8.1.1.2 页岩(粘土页岩)shale(c1ay shale)具纹层与页理构造,粘土矿物定向分布明显。

8.1.2 按粘土矿物成分的划分泥质岩按粘土矿物成分的划分见表6。

表6 泥质岩类岩石按粘土矿物成分的划分8.1.3 按颜色和混入物的划分8.1.3.1 钙质泥岩和钙质页岩calcareous mudstone and shale含碳酸钙较多,但不超过50%的泥质岩。

8.1.3.2 铁质泥岩和铁质页岩ferruginous mudstone and shale含三价铁的氧化物或二价铁的硅酸盐及硫化物较多的泥质岩。

8.1.3.3 硅质泥岩和硅质页岩siliceous mudstone and shale含自生游离二氧化硅较多但不超过50%的泥质岩。

8.1.3.4 粉砂质泥岩和粉砂质页岩sily mudstone and shale 陆源粉砂碎屑含量为50%至25%的泥质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