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工业锅炉的燃料分解
锅炉原理 第2章燃料

ST (0C)
无烟煤 贫煤
超低挥发分煤 低挥发分煤 中挥发分煤
烟煤 高挥发分煤 褐煤 超高挥发分煤
第五节
煤的分类
分类指标
大类别
小类别
挥发份Vdaf (%) ≤10 >10~20
灰分 (%)
水分 (%)
硫分 (%)
发热量Qar,net (MJ/kg) <21.0 <18.5
ST (0C)
低发热量煤
氧化气氛 还原气氛
24
第四节
煤的发热量和灰的熔融性
碱金属氧化物、铁氧化物↓ 成分 硅、铝氧化物↑ 硅氧化物/铝氧化物↑→ ↓ 气氛 弱还原气氛→↓(Fe2O3还原FeO)
1550 ℃→1420℃
(3)影响因素
(4)对锅炉的影响 ◆t2<1200℃ 液态排渣 ◆t2-θf”>(50~100 ℃ )
◆受热面结渣
16
第三节 煤的成分 6.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的关系 以及各种基准的关系
元素分析仪
元素分析
繁
科研机构
马弗炉加热干燥 工业分析 易 电厂
17
第三节 煤的成分 7.燃料分析
取样:商品煤样采取方法GB475 制样:煤样的制备方法GB474 分析: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476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2
(2)煤的折算成分(对于S、A、M )
Sar ,red
reduced
Sar 4182 Qar ,net Aar 4182 Qar ,net
Sar,red>0.2%
高硫煤
Aar ,red
Aar,red>4% Mar,red>8%
高灰煤
M ar .red
锅炉第二章题库答案

第二章燃料与燃烧计算一、名词解释1、发热量:单位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2、高位发热量: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包括燃料燃烧时所生成的水蒸气的汽化潜热。
3、低位发热量:高位发热量中扣除全部水蒸气的汽化潜热后的发热量。
4、标准煤:规定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 =29308kJ/kg的煤。
6、煤的挥发分:失去水分的干燥煤样置于隔绝空气的环境下加热至一定温度时,煤中的有机物分解而析出的气态物质的百分数含量。
7、油的闪点:油气与空气的混合物与明火接触发生短暂的闪光时对应的油温。
8、完全燃烧:燃烧产物中不再含有可燃物的燃烧。
9、不完全燃烧:指燃料的燃烧产物中还含有某些可燃物质的燃烧。
10、理论空气量:1kg收到基燃料完全燃烧,而又无过剩氧存在时所需的空气量。
11、过量空气系数: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的比值。
12、理论烟气量:供给燃料以理论空气量,燃料达到完全燃烧,烟气中只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水蒸气及氮气四中气体时烟气所具有的体积13、烟气焓:1kg固体、液体燃料或标准状态下1m³气体燃料燃烧生成的烟气在等压下从0℃加热到某一温度所需的热量。
二、填空1、煤的元素分析法测定煤的组成成分有碳、氢、氧、氮、硫、灰分、水分,其中碳、氢、硫是可燃成分,硫是有害成分。
2、煤的工业分析成分有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
3、表征灰的熔融特性的四个特征温度为变形温度、软化温度、半球温度和流动温度。
4、煤的炭化程度越深,其挥发分含量越少,着火温度越高,点火与燃烧就越困难。
5、煤的成分分析基准常用的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和干燥无灰基。
6、理论水蒸气体积,包括燃料中氢完全燃烧生成的水蒸气、燃料中水分受热蒸发形成的水蒸气、理论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三部分。
0带进烟气中的水蒸气体积为V k0 m3/kg。
7、随同理论空气量Vk8、烟气成分一般用烟气中某种气体的所占干烟气总体积的体积百分数含量来表示。
《锅炉原理》第二章第一节分析

1 .收到基
收到基(ar) 以收到煤为基准计算煤中的全部成分组成
Car Har Oar N arSar Aar Mar 100%
FCar Var Aar Mar 100%
(作锅炉热力计算时采用,原煤水分也用收到基表示)
2 .空气干燥基
空气干燥基(ad)
以与空气温度达到平衡状态的煤为基准,即供分析化验 的煤样在实验室一定温度条件下,自然干燥失去外在水分, 其余的成分组合便是空气干燥基。
C O2 CO2 3 2 8 6 6kJ / kg C 1 2 O2 CO 9 2 7 0kJ / kg
b.形式:
① 与氢、氧、硫结合成有机物,受热时从煤中析出成为
挥发分;
② 以单质形式存在称为固定碳。
c.对运行的影响:含碳高的煤不易着火. d.发热量: 32700kj/kg.
2.氢(H) a.含量:3~6% 随地质年龄升高而降低. b.形式:与氧结合生成水,或成为有机物. c.运行:含量越高,越容易燃烧. d.发热量:120×103 kj/kg.
收到基(ar) (原应用基y) 以入炉煤(包括煤的全部成分)为基准
空气干燥基(ad)(原分析基f) 以风干状态煤(除外部水分)为基准 干燥基(d) (原干燥基g) 以去掉全部水分煤为基准 干燥无灰基(daf)(原可燃基r) 以去掉全部水分及灰分煤为基准
31
3、不同成分基准之间的换算
换算依据:质量平衡 以收到基与干燥基之间的换算为例:
100 100 Ad
6.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的关系 以及各种基准的关系
– 人均消费能源低
1995年,中国发电业装机容量2亿千瓦,发电量1万 亿千瓦时,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发电量仅为世界的 1/3
1989年,世界人均煤炭储量312.7吨,中国234.4吨, 同期苏联为1045吨,美国为1846吨
第二章 燃料及燃料燃烧计算

(二)各类煤质的燃烧特性
烟煤 含碳量较无烟煤低 40%~70%; 挥发分含量较多 20%~40%,易点燃,燃烧快,火焰长; 氢含量较高 发热量较高。 褐煤
碳化程度低,含碳量低 约为40~50%,
水分及灰分很高 发热量低; 挥发分含量高 约40~50%,甚至60%,挥发分的析出温度 低,着火及燃烧均较容易。
热量。
约占2%~6%。 多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3、氧(O)和氮(N)
不可燃元素。 氧含量变化很大,少的约占1%~2%,多的占40% 氮的含量约占0.5%~2.5%。
5
一、煤的成分及分析基准
4、硫(S)
有害成分,约占2%,个别高达8%~10%。 存在形式:
① 有机硫(与C、H、O等结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第二章 燃料及燃料燃烧计算
燃料的成分及其主要特性 燃料燃烧计算 烟气分析方法 空气和烟气焓的计算
1
§2.1 燃料的成分及其主要特性
燃料:
核燃料 有机燃料 固体燃料(煤、木料、油页岩等)
有机燃料 :
液体燃料(石油及其产品) 气体燃料(天然气、高炉煤气、焦炉煤气等)
电厂锅炉以煤为主要燃料,并尽量利用水分和灰分含
Q Q 226 H d , n, et p d , gr d
干燥基 高位发热量与低位发热量之间的换算: 干燥无灰基 高位发热量与低位发热量之间的换算: Q Q 226 H daf , net , p daf , gr daf
18
(一)煤的发热量
高位发热量(Qgr) 各基准间的换算采用表2-1换算系数
为反映煤的燃烧特性,电厂煤粉锅炉用煤还以VAMST及Q法 分类
28
(二)各类煤质的燃烧特性
锅炉的工作过程

锅炉主要是通过燃料燃烧使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水蒸汽的内能,其原理非常简单,同我们日常做饭用的炉子原理是相似的,水在管路内被燃料加热先变成饱和蒸汽,然后通过过热器变成过热蒸汽,通过减温器控制好出口温度,进入汽轮发电机组发电或供热。
水- 省煤器-汽包-过热器-减温器-集汽集箱-主汽管道;燃料-输煤皮带-炉膛-炉渣工业锅炉的工作过程(2010-01-07 08:41:19)锅炉是用热能来加热工质(一般为水)产生蒸汽的设备,最基本的构成是汽锅和炉膛两大部分。
锅炉设备的工作过程概括起来包括三个同时进行着的过程:燃料的燃烧过程,烟气向水的传热过程和水的汽化过程。
(l)燃煤锅炉的燃烧过程燃料煤加到煤斗中并落在炉排上,电机通过减速机、链条带动炉排转动,将燃料煤带入炉内。
燃料煤一边燃烧一边向后移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由鼓风机送入炉排中间的风箱后,向上通过炉排到达燃料燃烧层。
风量和燃料量成比例(风煤比),以便进行充分燃烧,形成高温烟气。
燃料煤燃烧剩下的灰渣,在炉排末端通过除渣板后排入灰斗。
这一整个过程称为燃烧过程。
(2)烟气向水的传热过程由于燃料的燃烧放热,炉膛内温度很高。
在炉膛四周墙面上都布置着一排水管,称为水冷壁。
高温烟气与水冷壁进行强烈的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将热量传递给管内的水。
继而烟气受引风机、烟囱的引力向炉膛上方流动。
烟气经出烟窗(炉膛出口)并通过防渣管后就冲刷蒸汽过热器(蒸汽过热器是一组垂直放置的蛇形管受热面,使汽锅中产生的饱和蒸汽在其中受烟气加热而过热)。
烟气流经过热器后又经过接在上、下炉筒间的对流管束,使烟气冲刷管束,再次以对流换热方式将热量传递给管束内的水。
沿途降低温度的烟气最后进入尾部烟道,与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内的水进行热交换后,较低温度的烟气经过除尘器除尘,去硫等一系列净化工艺通过烟囱排出。
省煤器实际上就是给水预热器,它和空气预热器一样,都设置在锅炉尾部烟道中,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从而节省燃料。
锅炉原理-第二章-燃料及燃烧计算讲解

1kgC 1.866 Nm3O2 1.866 Nm3CO2
1.866 Car Nm3
20
100
2. H
2H2 O2 2H2O
4.032 kgH2 22.4Nm3O2 44.8Nm3H2O 1kgH2 5.56 Nm3O2 11.1Nm3H2O
5.56 Har Nm3 100
SiO2 Fe2O3 CaO MgO
(三)、煤的可磨性系数与磨损指数
1.可磨性系数
Kkm
Eb Es
Eb – 磨制标准煤样消耗的能量
Es – 磨制被测煤样消耗的能量
Kkm 值一般介于 0.8~2之间。
2.磨损指数
在一定试验条件下,测试煤种每分钟对纯铁的磨损量X与相同条件下 标准煤样每分钟对纯铁磨损量的比值。标准煤样指每分钟能使纯铁磨 损10mg的煤。
kV
0
0.016V 0
(4) 燃油雾化带入
22.4 18
Gwh
1.24Gwh
V0 H 2O
0.111 Har
0.0124
M ar
0.016V 0
1.24Gwh
Vy0
1.866
Car
0.375 Sar 100
0.79V 0
0.8 Nar 100
0.111 Har 0.0124 M ar 0.016V 0 1.24Gwh
28
(二)奥氏烟气分析仪
焦炭:挥发分析出后的剩余物质,包括固定碳和灰分。 焦结性 –对层燃炉有较大的影响,对煤粉炉也有一定影响。
灰分测定:815 ±10℃条件下在电炉中灼烧2h后的残余物。
(三)煤的成分分析基准及其换算
锅炉原理 燃料课件

操作规范
操作锅炉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禁止违规操作,防止发生 意外事故。
定期维护
应定期对锅炉进行维护保养, 确保其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
应急处理
锅炉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 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排除故障,
防止事故扩大。
环保要求与排放标准
烟气排放
锅炉产生的烟气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标准,减少对大气环境的 污染。
锅炉原理与燃料课件
锅炉基本原理
锅炉工作原理
锅炉工作原理
燃料燃烧
锅炉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将水 转化为蒸汽的热力设备。它由燃烧系统、 水系统、汽系统和辅助系统等组成。
锅炉的燃料在炉膛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 和热量。
热量传递
蒸汽输出
高温烟气通过炉膛向水传递热量,使水加 热并转化为蒸汽。
产生的蒸汽通过汽轮机等设备转换为机械 能或电能,供用户使用。
污染物排放
02
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气、灰渣和废水等污染物,需要进行处理
以符合环保要求。
环保措施
03
采用低氮燃烧技术、除尘设备、脱硫脱硝装置等环保措施,降
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锅炉运行与维护
启动与停炉操作
启动操作
在启动锅炉前,应检查锅炉各部件是 否正常,确保燃料、水、电等供应充 足。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启动燃烧器, 并逐步增加负荷至正常运行状态。
燃烧过程包括燃料与空气的混合、点火、燃烧和燃烬四个阶段。
层燃、室燃和流化床燃烧
根据燃烧方式的不同,锅炉可分为层燃炉、室燃炉和流化床炉。
燃烧方式比较
各种燃烧方式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种类的燃料和不同规模的应 用。
燃烧效率与污染物排放
燃烧效率
锅炉燃烧系统原理及调整方式介绍

小 结
着火阶段是整个燃烧阶段的关键,要使燃烧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必 须强化着火过程,即要保证着火过程能够稳定而迅速地进行。 ①组织强烈的烟气回流和燃烧器出口附近煤粉一次风气流与高温烟气的 激烈混合,是保证供给着火热量和稳定着火过程的首先条件; ②提高煤粉气流初温,采用适当的一次风量和风速,是降低着火热的有 效措施; ③减小煤粉细度和敷设燃烧带,则是燃用无烟煤时稳定着火的常用方法。
根据研究和实测结果,煤粉气流着火热的70%~90%,来源于卷吸高温烟 气时的对流换热,10%~30%来源于炉膛四壁及高温火焰的辐射。煤粉获得 了足够的热量并达到着火温度后就开始着火燃烧。在实际燃烧设备中,希望 煤粉离开燃烧器喷口后适当位臵能稳定地着火。如果着火过早,可能使燃烧 器喷口过热而被烧坏,也易使喷口附近结渣;如果着火过迟,就会推迟整个 燃烧过程,致使煤粉燃尽度差,增大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而且着火推迟, 还会使火焰中心上移。
3、折算成分:每送入锅炉4182 kJ/kg热量, 带入锅炉的水分、灰分及硫分。
二、煤粉气流的着火 ⒈煤粉燃烧的特点 煤粒燃烧的四个阶段:预热干燥、挥发分析出着火、燃烧及燃尽。 煤粉燃烧的不同点:①挥发分析出与碳燃烧同时进行,(煤粉颗粒小30~ 100μm,炉膛内煤粉升温速度可达5000~10000℃);②挥发分析出过程几乎 延续整个燃烧过程;③挥发分的产量和成分与常规测试数据不同;④快速加 热形成的焦炭空隙结构与慢速加热存在较大差异。
从而使煤粉气流卷吸的烟气温度以及火焰
对煤粉气流的辐射热都相应降低,这对着
火是不利的。
原煤灰分在燃烧过程中不但不能放出
热量,而且还要吸收热量。
煤粉气流的着火也与煤粉细度有关,煤粉越细,着火就越容易。这是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Od K Sd K N
d
O ar 1 .0 8 7 3 .1 9 % 3 .4 7 % S ar 1 .0 8 7 0 .5 1 % 0 .5 5 % N
锅炉用煤分类(干燥无灰基挥发份,低位热值)
石煤、煤矸石:4000~11300kJ/kg(950~2700);A>50%
褐煤:
Vdaf >40%;Q=8370~14650kJ/kg(2070~3500) 烟煤: Vdaf =10~40% 贫煤: Vdaf >10~20%; Q>18840kJ/kg() 无烟煤: Vdaf <10% ;Q<20930~25120kJ/kg
→实
验室分析,空气干燥基
C ad + H ad + O ad + N ad + S ad + M
ad
+ A ad = 1 0 0 %
干燥基: C + H + O + N + S + A = 1 0 0 % d d d d d d 干燥无灰基:判断煤的燃烧特 daf + O daf + N daf + S daf = 1 0 0 %
求此煤的干燥基成分。
解:根据换算表查出换算系数为: K 则煤的干燥基成分为:
C H
d d
100 100 M
ar
100 1 0 0 0 .8
1 .0 8 7
K K
C
ar ar
1 .0 8 7 6 5 .6 5 % 7 1 .3 6 % 1 .0 8 7 2 .6 4 % 2 .8 7 %
2018/8/2
§2-1 燃料的成分分析和基的转换
ar (As received basis)收到基;
ad( Air dried basis)空气干燥基也称分析基; d ( Dry basis )干燥基或称干基; daf (Dry-ash- free)干燥无灰基;
§2-1 燃料的成分分析和基的转换
各种基准的换算
ar
ad
d
daf
A ( S ly )
灰分
C
固定碳
H
O
N
S
r
M
in h
M
水分
f
挥发分
2018/8/2
§2-1 燃料的成分分析和基的转换
煤的计算基准的换算
不同基准间的换算公式
0
= K× 0
-按原基准计算的某一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按新基准计算的同一成分的质量百分数,
2018/8/2
§2-1 燃料的成分分析和基的转换
燃料成分分析数据的基准与换算
燃料成分分析基准
元素分析
收到基:炉前煤斗→燃烧计算、热力计算、运行分析
C ar + H
ar
+ O ar + N
ar
+ S ar + M
ar
+A
ar
=100%
空气干燥基:实验室条件20℃,相对湿度60%,外在水分=0
1
100 M 100
ad
100 100 M
ad
Aad
100 M 100 100 M
ar
ar
1
1 0 0 Ad 100
100 100 A
d
Aar
100 M
ar
Aad
100
100
1
§2-1 燃料的成分分析和基的转换
例:已知山西阳泉一号煤的收到基成分为:Car=65.65% , Har=2.64%, Oar=3.19%,Sar=0.51% , Nar=0.99% , Mar=8.00% , Aar=19.02% ,
§2-1 燃料的成分分析和基的转换
灰分(A):不可燃,煤中的杂质
影响热值(?) 影响燃烧、燃尽(?) 影响燃烧传热(?) 磨损受热面(?) 污染环境(?) 增加设备复杂性
水分(M):
主要杂质,内水分(什么是内在水?),外水分 (什么是外在水?) 不可燃物质,各种燃料含量不等 吸收炉膛热量,降低炉温、推迟着火 增加排烟体积,带走大量热量,降低锅炉效率 加剧尾部受热面的低温腐蚀 其他元素:P(磷)、As(砷)、F(氟)、Cl(氯)、Pb(铅)、 V(钒)
第 2章
工业锅炉的燃料
本章主要内容
§2-1 燃料的成分分析和基的转换 §2-2 煤的燃烧特性 §2-3 煤的分类 §2-4 液体燃料 §2-5 气体燃料
2018/8/2
锅炉燃料
§2-1 燃料的成分分析和基的转换
燃料种类
气体:天然气;高炉煤气、液化石油气、发生炉煤气、炼
焦炉煤气
固体:煤;生物质燃料;…… 液体:柴油、重油;煤油
§2-1 燃料的成分分析和基的转换 燃料的成分及其特性
煤
元素分析
碳(C)
燃料的主要可燃质 50~95%;
Q=33704 KJ/Kg(8000kcal/kg); 碳越高,着火点越高 (约800℃) 存在形式:氢、氧、氮、硫形成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氢(H) 燃料中的可燃元素之一 含氢量:2~6%,存在于挥发性气体中 热值最高 Q=125600 KJ/Kg(30000kcal/kg); 着火点低; 碳化程度越低含量越高,易风化,氢并随之降低
2018/8/2
碳越高,热值越高
§2-1 燃料的成分分析和基的转换
元素分析
氧(O)及氮(N)
不可燃成分,习惯归在可燃成分之内; 使可燃成分相对减少,发热量降低;
氧元素、氮元素占可燃成分的O=1~35% 、
0.3~2.5%; 氧存在的方式:游离态、化合态; 氮的存在方式:蛋白质(又称为“燃料氮”) 燃烧时“氮”→NOX:酸雨、致毒、臭氧层破坏。
K –换算系数 收到基 1
100 M 100 M
ar ad
%
干燥无灰基
100
ar
不同基准的换算系数
0
K
空气干燥基
100 M 100 M
ad ar
干燥基
100 100 M 100 100 M
ad
收到基 空气干燥基 干燥基 干燥无灰基
2018/8/2
100 M
ar
Aar
§2-1 燃料的成分分析和基的转换
元素分析
硫(S)
燃料的可燃元素、有害物质,含量=0.1~8.0%; 完全燃烧
Q=9050 KJ/Kg(2165kcal/kg); 生成硫化物,易低温腐蚀; 燃烧产物污染环境SOx; 必须脱硫( SOx ) ; S的存在形式:有机硫+硫铁矿硫→挥发硫 硫酸盐→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