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田间试验计划书
田间试验报告

田间试验报告
I. 概述
该试验旨在测试不同施肥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在某地区实施,共涉及100亩土地。
逐步测试了5种不同的施肥方式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
II. 实验设计
试验采用了随机分配的实验设计,将100亩土地划分为5个小组,每组20亩。
每个小组均采用一种不同的施肥方式进行玉米种植,分别为:
1.化肥+有机肥混合施肥
2.化肥施肥
3.有机肥施肥
4.生物肥料施肥
5.无施肥
每个小组在播种前被测量,并在收获后再次测量来确定产量。
III. 结果
经过试验对不同施肥方式下玉米产量的测量,结果如下:
1.化肥+有机肥混合施肥:1525 kg
2.化肥施肥:1331 kg
3.有机肥施肥:1264 kg
4.生物肥料施肥:1096 kg
5.无施肥:735 kg
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第一组的施肥方式对于玉米的产量有卓越的贡献。
与此同时,第四个小组(施用生物肥料)的产量也比第三个小组(纯有机肥料)的产量有所提高。
IV. 总结
在本次田间试验中,化肥+有机肥混合施肥明显是玉米产量的最佳组合。
生物肥料也可促进玉米的生长,是可行的替代品。
然而,未施肥的土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农民应该使用最有效的方法来保持土壤的健康,并以此为基础来培育健康的农作物,增加产量。
田间实验报告-玉米报告

玉米报告一、玉米播种1、播种日期:2016年4月19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固通过10℃)2、玉米品种:农大86,种衣剂处置3、播种方式:点播——两人1行(6m),行距60cm,开5~6cm深的播种沟,28~29cm一穴,每穴2~3粒种子,穴之间再撒1粒种子。
湿土盖种,适当镇压。
4、打算密度:4500株/亩二、生长发育调查与田间治理1、玉米发芽率观看:观看日期:2016年5月10日播种了60粒出苗55棵,发芽率为55/60*100%=%。
二、玉米间苗:间苗后株距25cm3、适时中耕除草4、玉米幼苗性状考查表1. 玉米生长发育调查总结:从玉米播种到间苗、定株观看植株外部形状及内部生长锥发育进程,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了一个直观感性的熟悉。
播种时采纳种衣剂包种可提高玉米的发芽率,增强种子长势;适时刻苗,保证壮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及时中耕除草,减少杂草竞争;按期对生长锥解剖观看,从初生期、伸长期到小穗分化期,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转变与神奇。
由于抽穗、开花、吐丝期正好在暑假,没有能按期调查,对这一时期感觉模糊,明白得不够。
三、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株高:第一层次生根至雄穗顶端;单株有效穗数:每穗粒数达到30粒的穗为有效穗;穗位高度:第一层次生根到第一果穗节的长度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节间长度:大于1cm节间。
四、玉米经济性状考查表3. 玉米经济性状考查果穗长度(cm):果穗基部至顶端的距离;穗粗(cm):将取样的果穗头尾相间排成一行,测量果穗中间直径,求其平均值;秃尖长度(cm):果穗顶端没有结实或结实未成熟部份的长度;穗行数:计数果穗中部的籽粒行数;行粒数:每穗数一中等长度行的粒数;穗粒数:每一果穗上的总粒数,由穗行数与行粒数相乘估算;果穗重(g):风干果穗的重量;出籽率(%)=(籽粒干重/果穗干重)×100%;百粒重(g):随机取100粒籽粒称重,重复取样3次,取相近两个数的平均数,按标准水分(14%)折算百粒重。
农业试验与统计计划书

农业试验与统计计划书
一、试验目的
通过这次试验,旨在观察不同水分条件下玉米品种和的产量差异,为选择适合我国本地气候条件的高产玉米品种提供参考。
二、试验设计
1. 试验品种:玉米品种、品种
2. 处理因子:水分条件有正常浇水与减水两种
3. 重复次数:每个处理三次重复
4. 施料时间:4月1日直接播种
5. 项目:目视观察材质,计量产量
三、统计方法
1. 将试验数据表输入进行统计分析
2. 使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检验不同水分条件下两个品种的产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 计算0.05最小显著差异值,进一步检验具体处理是否不同
四、预期效果
期望通过试验获取不同水分条件下两个玉米品种的产量数据,验证哪个品种对当地环境更适应,为选育工作提供参考。
同时熟悉相关统计学方法,提高统计分析能力。
五、
人工费用、材料费用以及分析试验费用预计在1万元左右。
以上就是农业试验与统计计划书的一个初步提出,需要经过实地操作与修改进行优化。
作物生产综合实训计划玉米

作物生产综合实训计划玉米
一、目的
通过实地操作,熟悉玉米植株形态结构及生长发育规律,掌握玉米主要种植技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
1. 识别玉米不同类型品种及其形态特征。
2. 熟悉玉米成长期的特征及株型形态。
3. 按规定方法测土肥分析农田质量。
4. 学习翻土整形以及施肥抚育技术。
5. 掌握播种日期和方式。
6. 了解玉米幼苗护理措施。
7. 观察玉米杂草及病虫害,学习防治方法。
8. 学习收获技术与后期处理。
三、实训安排
4月20日正式开训,听讲认识玉米品种及其形态特征。
4月25日张苗实地探访,认识玉米不同成长期特征。
5月5日农田实地练习,测土分析质量指标。
5月10日学习机械翻土整形及施肥技术。
5月15日学习播种技术并操作。
5月20日探视幼苗进行护理管理。
6月1日实地辨识杂草病虫,学习防治方法。
7月10日学习收获技术并进行收获试验。
7月15日结束总结检讨。
田间实验验计划书

种植密度对冬种甜玉米鲜苞产量的影响一、试验的目的意义近年来广西冬季农业方兴未艾,冬种甜玉米由于鲜苞在“五·一”节前收获,弥补了市场蔬果淡季,具有较好的经济收益。
但鉴于以收获鲜苞为主的甜玉米比收获籽粒的普通玉米在植株高度、全生育期、生长特点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而大部分地区却仍采用普通玉米的种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甜玉米鲜苞产量,影响了冬种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尤其是在甜玉米种植密度安排上,对低温条件下植株生长缓慢、株高降低等特点下的适宜密度尚未有充分的研究。
本试验拟通过对鲜苞甜玉米的不同种植密度研究,以期寻找到冬种甜玉米的最适种植密度,为进一步提高甜玉米鲜苞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二、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将于1999-2000年秋冬季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农场进行。
试验地肥力中等、地势平坦,土壤为轻黏土,田块排灌方便,前茬为水稻,收获后耕翻晒田。
三、试验方案供试品种为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育成的超甜43号甜玉米,试验共设置5个不同的密度(处理),分别是①57000株/hm2(株距0.32m);②61500株/hm2(株距0.30m);③66000株/hm2(株距0.28m);④70500株/hm2(株距0.26m);⑤75000株/hm2(株距0.24m)。
试验不设对照。
四、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宽3.3m,长9.5m,小区面积为31.35m2,六行区。
田间环境规划详见附图。
五、主要栽培管理措施试验于1999年11月中旬播种,双行单株种植,大行距0.7m,小行距0.4m,起畦种植,基肥以土杂肥为主,混施复合肥525kg/hm2,播后覆盖地膜。
拔节前追施磷肥300~450kg/hm2、钾肥75~150kg/hm2,并结合中耕培土。
孕穗期追施钾肥75~150kg/hm2及尿素75~150kg/hm2。
六、观察记载项目主要观察调查冬种甜玉米各生育时期,测量株高、穗位及生长速度、叶面积指数,收获时以小区为单位累计各小区鲜苞产量并进行室内考种。
定西三结合基地玉米试验实施方案

定西三结合基地玉米试验实施方案一、试验设计与处理试验地选择前茬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其中一部分进行常规翻耕(以下简称X区),另一部分不翻耕一膜两年用(以下简称Y区)。
以不同覆膜方式和一膜两年用过程中秸秆覆盖与免耕方式进行处理,研究玉米生产过程中产量效益、水热效应及对N、P 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共设两组试验。
⑴试验处理试验设为大田循环试验,每两年循环一次。
第一组试验(X区):2010年设露地栽培(CK)、半膜平覆、全膜平覆、全膜双垄沟播四个处理,三次重复。
2011年试验在2010年玉米收获后各处理小区一分为二,在保留地膜覆盖的情况下一半留秸秆立茬,另一半直接免耕。
2011年试验结束后进行常规翻耕,2012年重复2010年试验,2013年重复2011年试验,依此类推进行循环试验。
第二组试验(Y区):2010年设露地平作+秸秆覆盖(A1)、露地平作+免耕(A2)、半膜平覆+秸秆覆盖(B1)、半膜平覆+免耕(B2)、全膜平覆+秸秆覆盖(C1)、全膜平覆+免耕(C2)、全膜双垄沟播+秸秆覆盖(D1)、全膜双垄沟播+免耕(D2)共八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三次。
2011年对所有试验地进行常规翻耕后所有小区重新布置,设露地栽培(CK)、半膜平覆、全膜平覆、全膜双垄沟播四个处理,三次重复。
2012重复2010年试验,2013年重复2011年试验,依此类推进行循环试验。
X区2010年处理:1)露地栽培(CK):试验地在前茬收获后于2009年10月下旬进行翻耕(耕深20-25cm)、耱一次后,露地休闲。
不起垄,于2010年4月中旬直接进行宽窄行播种。
当年玉米收割后小区一半免耕、一半留秸秆立茬。
2)半膜平覆:试验地在前茬收获后于2009年10月下旬进行翻耕(耕深20-25cm)、耱一次后,于2009年11月中旬不起垄平覆地膜,覆膜宽度为0 .4 m,膜间距为0.7m。
于2010年4月中旬在膜两侧直接进行穴播点种,当年玉米收割后小区一半免耕、一半留秸秆立茬。
玉米田间试验计划书

玉米田间试验计划书一、试验目的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来源。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我们计划开展一系列的田间试验,以研究不同的栽培措施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玉米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内容1. 不同施肥方案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 不同播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 不同灌溉水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三、试验方法1. 试验地点:选择条件较好的玉米田进行试验,确保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2.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化区组设计,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设立4个处理。
3. 施肥方案: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设计合理的施肥方案,包括基础施肥和追肥。
4. 播种密度:设置不同的播种密度,比较各处理的玉米植株生长情况。
5. 灌溉水量:根据土壤含水量和气候条件,合理确定灌溉水量。
6. 种植密度: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比较各处理的产量和品质。
四、试验步骤1. 土壤调查:对试验地点进行土壤调查,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
2. 施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设计合理的施肥方案。
3. 播种:按照设计的播种密度进行播种。
4. 灌溉:按照设计的灌溉水量进行灌溉。
5. 生长监测:定期对玉米植株进行生长监测,记录生长情况。
6. 收获:待玉米成熟后,进行收获,并对产量和品质进行测定。
五、试验结果分析1. 数据处理: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处理的产量和品质。
2. 结果分析:分析各处理的差异,找出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
3. 结论总结:根据试验结果,总结出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六、试验预期通过本次田间试验,我们希望能够找出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最佳栽培措施,为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
七、试验安全1.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试验工作的安全进行。
2. 防范有害生物,对病虫害进行及时防治。
玉米田间试验计划书

玉米田间试验计划书一、试验时间和地点1.试验时间:2012年5月-2012年10月2.试验地点: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试验田二、试验示范目的探索不同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确定玉米最佳施肥品种、数量。
三、试验地条件和试验材料1.试验地条件:试验地安排在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试验田,该试验地地势平整、排灌方便、前茬为玉米,肥力均匀。
土壤的具体测试结果如下:2.试验材料:玉米配方肥、“乐喜施”控释肥、“神六54”土壤调理剂、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普通复合肥。
四、试验方法1.实验处理1.1肥料对比试验:本试验设4个处理,各处理如下:处理1:配方肥料50kg/亩;处理2:配方肥料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处理3:控释肥4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处理4:农民习惯施肥区普通复合肥50kg/亩;各处理面积40m2,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周边设有保护行(小区排列见下图)。
1.2示范区:安排3个处理,处理1:配方肥料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处理2:控释肥4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处理3: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肥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
各处理面积100亩以上。
2.田间设计2.1肥料用途及施肥方法: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所有试验示范化肥采用一次性基施。
2.2玉米地膜覆盖、防病治虫、浇水等一切其它农艺措施均要求严格一致。
2.3于9月14日进行田间考查,面积是1平方米,详见下表。
五、进度安排及起止年2012-2013年两年六、预期效果4个处理对玉米生育期生物学性状无明显差异,配方肥、配方肥加处理剂、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均有增产,增产幅度分别为:4.8%、8.1%和9.5%;不同的处理茎叶产量也分别增产10.5%、13.2%、15.8%。
使用土壤调理剂,玉米整齐饱满,对玉米产量、品质提高效果明显;不同肥料处理的投入产出比,习惯施肥为最高,配方肥次之。
配方肥、配方肥加处理剂、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均有增产,肥料的肥效有待提升,以提高投入产出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田间试验计划书
一、试验时间和地点
1.试验时间:2012年5月-2012年10月
2.试验地点: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试验田
二、试验示范目的
探索不同肥料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确定玉米最佳施肥品种、数量。
三、试验地条件和试验材料
1.试验地条件:试验地安排在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试验田,该试验地地势平整、排灌方便、前茬为玉米,肥力均匀。
土壤的具体测试结果如下:
2.试验材料:玉米配方肥、“乐喜施”控释肥、“神六54”土壤调理剂、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普通复合肥。
四、试验方法
1.实验处理
1.1肥料对比试验:本试验设4个处理,各处理如下:
处理1:配方肥料50kg/亩;
处理2:配方肥料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
处理3:控释肥4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
处理4:农民习惯施肥区普通复合肥50kg/亩;
各处理面积40m2,随机排列,三次重复,周边设有保护行
(小区排列见下图)。
1.2示范区:安排3个处理,
处理1:配方肥料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
处理2:控释肥4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
处理3:玉米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肥50kg/亩+土壤调理剂25kg/亩。
各处理面积100亩以上。
2.田间设计
2.1肥料用途及施肥方法:
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所有试验示范化肥采用一次性基施。
2.2玉米地膜覆盖、防病治虫、浇水等一切其它农艺措施均要求严格一致。
2.3于9月14日进行田间考查,面积是1平方米,详见下表。
五、进度安排及起止年2012-2013年两年
六、预期效果
4个处理对玉米生育期生物学性状无明显差异,配方肥、配方肥加处理剂、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均有增产,增产幅度分别为:4.8%、8.1%和9.5%;不同的处理茎叶产量也分别增产10.5%、13.2%、15.8%。
使用土壤调理剂,玉米整齐饱满,对玉米产量、品质提高效果明显;不同肥料处理的投入产出比,习惯施肥为最高,配方肥次之。
配方肥、配方肥加处理剂、控释肥比习惯施肥均有增产,肥料的肥效有待提升,以提高投入产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