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吴妙童
康复科:如何提高留置针使用时间——PDCA管理模式2021.5.17

脉冲式封管
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输液装置
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96小时更换(保护较好的可适当延长)。 输液器应每24小时更换一次,被污染或者完整性受损时应及时更换,
用于输注全血或成份血生物制剂时应4小时更换一次
封管的注意事项
脉冲式冲管,即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内形成涡流,有利于把导 管内各个方向的残留药物冲洗干净。
对策实施
问题4
留置针胶带缠绕过多,遮挡穿刺点,不易于观察
措施4:留置针胶带尽量不要固定在透明敷料上,不易于二次固定,更换辅料时 容易带出留置或导致导管移位甚至脱落,使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可以减少因重力 作用所致的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重力牵拉引起的贴膜卷边的发生。
问题5
未使用封管液导致堵管
措施5:每次输液时可使用生理盐水,或者导管冲洗器预充,检查留置针是否在 血管内,输液完毕时正压封管,减少回血在延长管内凝固堵管,或形成栓子进入 血液循环引起动脉栓塞或脑梗塞等。
P DC A 如何提高留置针使用时间
PDCA管理模式
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 (W.E.deming)首先提出并运
用到质量管理。
P 计划阶段 d 执行阶段
c 检查阶段
A 总结阶段
PDCA循环在留置针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 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化的基本管理方式,选取我科室3-5月份在院
胶布粘性差 冲管液的应用
输液时间较长 技术水平
穿刺部位的选择
存在哪些问 题
操作不规范 宣教不到位 留置期间未及时检查
少量渗液未及时处理
肢体偏瘫
护士评估不到位 思想不重视
服用抗凝药物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通过采用持续质量,提升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的效果,以此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一年间收治的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小儿患者一共100例作为研究的样本,通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共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取的是持续改进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通过对两组的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滞留时间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长的投诉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通过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滞留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滞留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的小儿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家长的投诉率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持续改进护理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中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能够延长小儿静脉滞留针的时间,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的概率,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矛盾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应用效果引言静脉置留针是一种新型输液手段,该种输液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可反复使用的特点,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
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实施质量管理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滞留针输液各个环节改进,由于小儿年龄相对较小,常发生玩闹,乱抓等现象,导致一次性成功率较低。
因此,本文主要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使用持续改进的护理方式,最终能够提升患儿以及家属的满意度,以此提升医患关系,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一年间收治的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小儿患者一共100例作为研究的样本,通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共分为两组,每组50例,实验组采取的是持续改进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通过对两组的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滞留时间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家长的投诉情况进行对比。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管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方法分析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各种影响因素,采取了加强护理人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掌握患儿不同部位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及穿刺者与辅助者的密切配合。
对于使用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应建立静脉留置针的穿刺登记本以及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登记本。
在周会上加以分析讨论,不定期的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能考试,观察不同年资护理人员的穿刺成功率,并将此与效益奖金挂钩及精神鼓励的管理措施。
结果小儿静脉留置针成功率由实施前的78%上升后的95%;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由80%上升到95%。
结论通过加强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管理减轻了患儿每天穿刺的痛苦及恐惧,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家长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成功率;管理措施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所在医院属于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房共分两个病区,每个病区50张床位,其一区为儿科神经专科,其二区为除神经专科外的其他病区。
选择对象为入住我科的所有患儿。
共3678例,男1982例女1696例其中1~3岁1288例3~6岁899例6~14岁1491例。
头部颞前静脉358例,额上静脉488例耳后静脉254例,手背及肘静脉1684例,足背及大隐静脉894例。
1.2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因素1.2.1患儿因素由于婴儿或儿童年龄小,血管细,弯曲隐匿,尤其是婴儿头皮静脉,分支甚多,沟通交错呈网状,有时和动脉交叉造成动静脉血管吻合而使液体点滴不畅。
而学龄前及学龄儿童由于对扎针的恐惧因而不与护理人员配合,乱动乱扭造成不能平衡进针而使针尖过深过浅致使穿刺失败,再者由于疾病的原因,如肾病综合征的患儿因水肿而使血管隐匿,掌握不了血管的深浅度,而脱水患者由于回血不多而造成穿刺失败,过敏性紫癜的的小儿因血管脆性大容易渗水或白血病患儿因长期化疗而造成的“铁丝样”血管等。
1.2.2护理人员因素由于护理人员的技术问题或者是由于心理素质差而造成的穿刺失败,这个费用要由患者来支付,那么患者不乐意,由科室来承担而又不太可能,所以造成了较大的心理负担。
小儿静脉留置针延长留管时间的研究进展

一7 一
※综 述
d x J L 静脉 留置针延长 留管 时间的研究进展
李 昭 曾
摘要
彬
郑金萍
总 结 了近 年 来 对 于静 脉 留 置针 的 相 关研 究 结果 , 主要 包括 静 脉 留置 针 的 优 点 、 留置 时 间的 影 响 因素 、 相 关 护 理措 施 以 及 健 康 教
不 易 固定 、 活动受限 、 维 持 时 间短 , 常 因患 儿 躁 动 或 体 位 变化 而 刺
封管技术有关。 输液完毕正压封管 , 使 留置针内充满封管液 , 防止 回血 , 起 到抗 凝作 用。 若操作不 当 , 易形成血栓 , 导致堵管 。 ( 5 ) 与
固定 方 式 有 关 。 如透 明 敷贴 与皮 肤粘 贴 的 不 紧 密 , 胶 布 松 开 未 及
留置 针 与 三 通 管 连 接 , 可接通2 组液体 , 既 能有 效 补 充 血 容 量 . 又 能 方 便 推注 急 救 药 品 。
1 - 3 使用静脉留置 针问断 、 多次 留取 血标本 , 减轻 了患儿 的痛苦
及恐惧心理 。 张 亚莉 等1 3 1 实 验结 果显 示 , 静 脉 留置 套管 针 采 血 做 葡
3 堵管 原 因及 护 理
1 . 2 有效 保 持 静 脉通 路 , 为 抢 救 争取 时 间 , 提 高 抢 救 成功 率 。 留 置 针外套管具有壁 薄而光滑 、 管 内径 大 的特 点 , 可 在 短 时 间 内输 人
大量的液体 , 为抢救休克 、 肺炎 、 心衰 、 脑炎患儿提供 了静脉通道 ;
素 有关 。 由 于 患 儿活 泼 好 动 , 自制 力差 , 常可 因 无 意 识 的拔 管 或 活 动 过度 造 成脱 管 而 影 响 留置 针 的保 留 ,或 皮肤 对胶 布 发生 过 敏反 应, 另 外 还 受 季 节 的影 响 , 如 夏 季 出汗 多 , 易 引 起 局部 感 染 ; 冬 季 穿 衣眼 多 , 穿脱 时易 造 成 意外 脱 管 。
PDCA品管圈活动汇报之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护理课件

患者需求与期望分析
患者希望减少穿刺次数,减轻 血管损伤和疼痛。
患者期望留置针能够稳定、安 全地留置在血管内,方便治疗 和护理。
患者对于留置针的材质和固定 方法也有一定的要求,希望使 用舒适、安全的留置针产品。
护理人员技能与意识分析
部分护理人员对于静脉留置针的操作 技术和注意事项掌握不够熟练和全面 。
目标应具有挑战性
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以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潜 力。
目标应具有可达成性
目标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 定,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确保
团队成员能够达成。
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具体目标
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 时间至平均每天12小 时以上。
提高患者对留置针护 理的满意度至90%以 上。
降低因留置针脱落或 移位导致重新穿刺的 比例至20%以下。
改进前后效果对比分析
对比指标
改进前后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患者满意度、护士操作熟练度
。
对比方法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 等方法。
对比结果
改进后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明 显长于改进前,患者满意度和护 士操作熟练度也显著高于改进前
。
标准化与制度化建议
建议一
将改进后的操作流程标准化,制定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
pdca品管圈活动汇报之提高静脉留 置针留置时间护理课件
目 录
• PDCA品管圈活动介绍 • 问题分析 • 目标设定 • 计划制定与实施 • 检查与效果确认 • 处理与持续改进
01
PDCA品管圈活动介绍
PDCA循环的基本概念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 明提出的,包括Plan(计划)、Do (执行)、Check(检查)和 Act( 处理)四个阶段,是质量管理的基本 方法。
延长患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之品管圈

穿刺口出 固定方法不当、 加强对家属的宣教
血
患儿活动因素 ,减少留针肢体的
活动
提案 人
温敏红
实施计 划时间
9 10 月月
责任 者
温敏红
协助 者
全体护 士
陈淑青 9 10 陈淑青 全体护
月月
士
针管堵塞 导管扭曲、堵 执行正确的封管方 徐婉妃 9 10 徐婉妃 全体护
塞血栓形成封 法,选择合适的封 管方法不当、 管液,及时有效的
2.向家属宣教小孩打针的地方勿活动过大
通过宣教,多数家长理解、信任、合作度提高
实施评价好
对策实施具体内容PDCA 问题点三:针管堵塞
P
计划
1.执行正确的封管方法
2.选择合适的封管液
3.及时有效的封管
D
实施
1.封管时采用脉冲式冲管后正压封管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并慢慢拔出注射针头,使血管内压力和留置针内压力趋
透明膜粘贴紧,固定好针头,延长留置时间
2.胶布固定,蝶形胶布固定肝素帽,再环形胶布固定;然后 用纸胶布交叉固定肝素帽,纸胶布环绕肝素帽与留置针延长 管衔接处一圈后再环绕的固定方法。纸胶布固定松紧适宜。
C
确认
A
处置
3.告知家长留置针的好处和保护方法,如睡觉时不要躺于扎 针侧,喂奶时不要摩擦家长身体。保持留置针局部清洁、干 燥,防止穿刺点感染,避免洗头、洗澡等
于平衡,封管液充满整个管腔,防止回血现象
2.
3.静脉穿刺后肝素帽周有血迹,应24小时内更换肝素帽
C
确认
全员能执行正确有效的封管
A
处置
实施评估效果好
对策实施具体内容PDCA 问题点四:局部静脉炎
P
影响儿科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因素及对策

影响儿科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因素及对策发表时间:2014-12-11T13:56:02.1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8月第22期供稿作者:赵涛[导读] 严格无菌技术: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每日仔细观察穿刺点皮肤的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
赵涛(聊城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252000)【关键词】儿科留置针留置时间【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2-0312-02 静脉留置针目前在儿科应用广泛,它可以减轻病人因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因穿刺失败等因素导致的护患纠纷,并且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在留置时间上不够理想,一般为1-2天,少部分3-6天。
通过一年多临床实践,我们对影响儿科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应对政策。
1 临床资料对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科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儿1800例进行护理观察,穿部位为头皮静脉(留置1186例)、手背静脉(留置514例)足背及足踝(留置100例)。
留置时间1天120例,留置时间2-3天1030例,留置时间4-6天650例2 影响儿科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原因分析2.1 医源因素2.1.1 穿刺部位选择不合理:小儿的血管分布情况受生理状况影响,血液集中在躯干部位,四肢稍粗的静脉局限于腕或踝关节处,其他部位的四肢静脉细小,不易穿刺成功,因此,穿刺部位往往选择在关节处或细小的静脉。
因小儿好动,留置时间稍长,穿刺处便出现液体渗漏。
[1]。
2.1.2 固定方法欠妥当:与局部涂消毒液、出汗使敷贴不能与皮肤很好地粘贴有关。
敷贴松脱后留置针碰触到其他物品如枕头、衣服或自己用手将留置针抓脱等引起。
2.1.3 药物因素方面:药物浓度、ph值、渗透压对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有影响,特别是高浓度、高渗透压的液体进入静脉后,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引起血管收缩、痉挛,静脉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并产生炎症改变。
探讨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及延长留置时间

探讨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及延长留置时间【摘要】探讨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及延长留置时间的方法。
对62例使用过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掌握病情、评估血管、穿刺部位的选择、合适的针型、娴熟的技术是留置成功的关键。
医疗护理过程中加强巡护及宣教,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等,对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是重要环节。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随着新型材料不断地被人类开发利用,与人体组织生物相容性高的可植入于人体内的卫材不断地投放到临床一线中来,给无数的患者带来了方便,拓宽了医疗途径,增加了治疗手段。
浅静脉留置针便是这一领域中的产物之一。
作者对经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治疗的65例患者回顾与总结,对如何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延长留置时间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21~57岁,留置时间2~10 d。
静脉穿刺部位:四肢浅静脉。
1. 2 方法1. 2. 1 穿刺血管的选择尽量选用粗大、较直、充盈度好、不易滑动的静脉。
1. 2. 2 留置针的选择24号留置针流速可达1140 ml/h,可以满足大多数患者的输液要求,22号流速可达1980 ml/h,适用于高渗性液体的输入。
1. 2. 3 穿刺方法选准穿刺部位后皮肤常规消毒,穿刺针与皮肤形成15~30°角进行穿刺,刺破血管后再进针1~2 cm,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
证实回血通畅后用透明敷贴将针翼覆盖并固定。
2 讨论2. 1 影响置管成功的因素2. 1. 1 穿刺部位的选择选择血管弹性好,未被穿刺过的静脉,应避开神经、韧带、关节。
偏瘫患者应选健侧肢体[1]。
2. 1. 2 留置针的选择根据不同患者的血管条件和病情尽量选用小号留置针,以减轻对血管壁的损伤。
2. 1. 3 操作方法应将留置针一次性刺入静脉腔内,避免反复进退外套管(易使外套管前端开口处劈裂、毛糙、损伤血管内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发现 问题
组圈
-----------------------脑力激 荡 甘特图 柏拉图 条形图 脑力激 荡鱼骨 图 计划图 PDCA
全体 圈员
主题 选定
现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
制定 计划 现状 调查
目标 拟定
设定 目标 原因 分析 制定 对策
D C A
改善 检讨 效果 检查
组织 实施
成果 检查 效果 确认
条形图 雷达图 制定作 业标准
16.66%
83.32%
血管因素
2
2.10%
16.66%
99.98%
合计
12
12.60%
100%
100%
改善后的柏拉图
50 100% 100% 90% 40 67% 30 50% 20 83% 80% 70% 60% 50% 40% 30% 25% 10 3 0 缺陷因素 累计百分比 穿刺技术 3 25% 3 病人因素 3 50% 2 封管技术 2 67% 2 药物因素 2 83% 2 血管因素 2 100% 20% 10% 0% 缺陷因素 累计百分比
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活动报告
定安县人民医院内二科——吴妙童
QCC小组的成立
辅导员: 陈海娇 圈 长: 吴妙童 圈员: 王树俊 何祥燕
向心圈
圈员: 莫小曼 陈 慧
圈员: 叶宇春 郑桂春
设计理念:中间代表心电图,为本科的重点观察, 双手化作爱心,唾弃所有病人的希望,八色代表 天使的品德,意为白衣天使用爱心呵护病人。
1.9
圈员8人评分,每项最高5分,最低1分
接医嘱准备药物,携用物至病房
标化准
改 进 后 与 主 题 相 关 的 工 作 流 程 图
核对床头卡/腕带:床号、姓名,做好解释工作
床头询问病人:床号、姓名、过敏史、心脏病患史
评估患者血管情况、药物性质,选择静脉
排气,消毒
指导患者自我观察
再次排气,再次询问“你叫什么名字”
扩展
巩固 措施 临床 改进
实施
--实线表示实施进度。 地点:内二科
脑力激 荡
-- - - - - 虚线表示计划进度;
现状把握
固定不 美观 穿刺点红 肿、渗液 固定不妥、 卷边
导管回血
改善前数据收集
项 目 发生次数 发生率 百分率 累积百分比
穿刺技术
7
7.29%
28%
28%
封管技术
6
6.25%
24%
加强观察及巡视
穿刺,三松(松拳、松止血带、松调节器)
再次核对床头卡,用物处置
固定,调节滴速并记录,签名
再次核对(询问姓名),用药宣教
品管圈活动是一项很好的管理工具,它使每一位护 士成为护理质量的观察员、改进员,通过品管圈很好的 解决了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各位圈员的责任 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各位圈员的工作积极性, 增加了团队凝聚力和个体自信心,真正感受到了参与感、 满足感、成就感。 通过“品管圈”的运行,大家深深体会到了运用该模 式管理的各种优势,大家正在从要我做 慢慢转变到我要做,能自动自发参与到 管理中来,真正见证了运用品管圈思想 管理的成效。
= 8
目标值制定
静 脉 留 置 针 的 缺 陷 例 数
现况值 19例
由原来的19例下 降到8例。下降幅 度: 57.9%
目标值
8例
为
人为因素
血管因素 硬 化 脆性大 患者 患者依从性差 外力拉扯 宣教不到位 宣教不到位 病人因素 封管液的量 固定方法欠妥 封管技术 留置针夹子 使用不当 护士在穿刺侧 肢体测量血压 血管条件 差
圈的简介
姓 名 陈海娇 学 历 本科 职 称 护师 年龄(岁) 圈内职务 辅导员 小组分工 计划、领导、组织
32
吴妙童
中专
护士
24
圈长
监督、指导、培训
王树俊 何祥燕 莫小曼 叶宇春 陈 慧
大专 大专 中专 中专 中专 中专
护师 护士 护士 护士 护士 护士
33 27 26 25 22 28
圈员 圈员 圈员 圈员 圈员 圈员
30 30 30 30 30
50 30 50 10 10
50 50 30 30 30
50 50 50 50 50
180 160 160 120 120
1 2 2 3 3
王树俊 郑桂春 陈 慧
莫小曼 叶宇春
评
价 说 明
分 数
1
可行性
不可行
迫切性
半年后再说吧
圈能力
需多数科室配合
上级政策
没听说过
3
5
可行
高度可行
52%
调查时间: 2016.03.01~06.14 调查地点:内二科 调查方式:统计留置针 的缺陷例数几存在缺陷 的原因。 调查员:全体圈员 调查的次数:96 存在缺陷的次数:25 缺陷率:26%
病人因素
6
6.25%
24%
76%
药物因素
3
3.13%
12%
88%
血管因素
3
3.13%
12%
100%
合计
25
对策一
对策名称 主要原因
改善前:年轻护士穿刺经验不足,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在病人关节部位 进行穿刺,或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对策内容: 1、培养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穿刺技术; 2、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及活动情况、药品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 3、加强规范化输液工具的培训; 4、科内组织关于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的相关学习及培训;
明天再说
及时处理
需一个科室配合
能自行解决
偶尔告知
常常提醒
备注:评价法进行主题评价,共有 8 人参与选题过程。 票选分数:5分最高、3分普通、1分最低,第一顺位为本次活动主题。
主题选定
主题:
主题:
提高留置针留 置时间
定义:
保证留置针留置时间 尽量在72—96小时内
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
——选题理由
紫色:信任、真诚 橙色:温暖、友好 蓝色:冷峻、整洁
红色:热烈、激情 黄色:光明、活泼 绿色:生命力、和平
中心是心电图曲线,代表着本科的特色(心内)
双手,像左右两个C:一个C代表:care(照顾),意 为我们通过艰辛付出,尽量把每一位病人照顾到最好。 另一个C代表:comfortable(使舒适),希望患者在我 们的真心、细心的照顾下尽快回复健康。
对患者而言 对护士而言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保证 患者的医疗安全。
对医院而言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 生率。 提升了专业护理水平,增加了 工作成就感。
活动计划表(甘特图)
活动 过程 重点 项目 2016. 3.13.3 3.4-3.8 3.93.11 3.123.18 3.193.22 3.234.01 4.024.20 4.215.14 5.155.22 5.235.29 5.306.05 6.066.14 方法 责任 分配
改善前: 护士未采用正确的封管技术,回血导致留置针堵管;护士封
管后,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及固定部位不妥。
对策内容: 1、科内组织学习、培训正压封管技术,护士长跟班检查封管技术;出 现回血时,查找原因,必要时可给予再次封管。 2、科内组织学习、培训封管后的固定技术,护士长跟班检查。
负责人:叶宇春、莫小曼
实施时间:2016-04-21 实施地点:内二科
对策实施:
负责人:叶宇春、陈 慧 实施时间:2016-04-21 实施地点:内二科
P
对策处理: 实施效果良好,继续维持
D C
对策效果确认:
病人因素
A
8 6 4 2 0 改善前
由原来的6例下 降到3例。下降 幅度: 50%
系列1
改善后
整 改 前
整 改 后
改善后的数据收集
项 目 发生次数 发生率 百分率 累积百分比
10 3 0 缺陷因素 累计百分比 穿刺技术 3 25% 3 病人因素 3 50% 2 封管技术 2 67% 2 药物因素 2 83% 2 血管因素 2 100%
20% 10% 0%
改善前柏拉图
改善后柏拉图
效果确认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8 8 19
进步率 57.89%
平均
3.7 7.0 5.7
总分
63 90 71
平均
6.3 9.0 7.1
活动 成长
QCC手法 100 责任荣誉 50 0 团队精神 改善前 改善后 脑力开发
2.6 2.0 1.4
沟通协调
活动信心 责任荣誉
56
63 55
5.6
6.3 5.5
76
75 74
7.6
7.5 7.4
2.0
1.2
活动信心
沟通协调
系列2
改善前
目标值
改善后
目标达标率 = (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 = 8-19/8-19 X 100% = 100% 进步率 =(改善后–改善前 )/改善前x 100% = 8-19/19 X 100% = 57.89%
无形成果
改善前 项 目 改善后
总分
QCC手法 团队精神 脑力开发 37 70 57
P
对策处理: 实施效果良好,继续维持
D C
7 6 5 4 3 2 1 0 改善前 改善后
A
对策效果确认:
封管因素
由原来的6例下 降到2例。下降 幅度: 66.66%
系列1
对策实施与讨论
问题点 病人因素 提高病人依从性; 病人穿刺侧肢体活动不当;病人对留置针的保护意识不强,外力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