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行政区划代码:
城市(地区)行政区划代码

区划代码
城市名称
1100 北京市
1100 北京市市辖区
1102 北京市县
1200 天津市
1201 天津市市辖区
1202 天津市县
1300 河北省
1301 河北省石家庄市
1302 河北省唐山市
1303 河北省秦皇岛市
1304 河北省邯郸市
1305 河北省邢台市
1306 河北省保定市
2107 辽宁省锦州市
2108 辽宁省营口市
2109 辽宁省阜新市
2110 辽宁省辽阳市
2111 辽宁省盘锦市
2112 辽宁省铁岭市
2113 辽宁省朝阳市
2114 辽宁省葫芦岛市
2200 吉林省
2201 吉林省长春市
2202 吉林省吉林市
2203 吉林省四平市
2204 吉林省辽源市
2205 吉林省通化市
5308 云南省思茅市
5309 云南省临沧市
5323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5325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5326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5328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5329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ofrualdinkgwtesc,pbyhm
区划代码
城市名称
3407 安徽省铜陵市
3408 安徽省安庆市
3402 安徽省芜湖市
3403 安徽省蚌埠市
3404 安徽省淮南市
3405 安徽省马鞍山市
3406 安徽省淮北市
区划代码
城市名称
5107 四川省绵阳市
5108 四川省广元市
5109 四川省遂宁市
5110 四川省内江市
5111 四川省乐山市
什么是行政代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什么是行政代码篇一:行政代码120xx3000000河西区120000000000天津市130000000000河北省120xx5000000河北区120xx4000000南开区120xx0000000东丽区120xx2000000河东区120xx5000000宝坻区110000000000北京市120xx1000000和平区131000000000廊坊市120xx3000000120xx3000000130000000000代码名称120000天津市120xx0市辖区120xx1和平区120xx2河东区120xx3河西区120xx4南开区120xx5河北区120xx6红桥区120xx0东丽区120xx1西青区120xx2120xx3120xx4120xx5120xx612020xx20221120223120 225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滨海新区县宁河县静海县蓟县篇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标准gb/t2260—1999前言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于1980年制定,到目前为止,它已广泛应用于我国计划、统计、人口普查、工业普查、社会保障、教育、人事管理等诸多领域。
实践证明,此项标准是我国现代化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标准。
这次标准的修订是根据民政部公布的1994年至1998年我国县以上行政区划变更资料,其中包括重庆市升格为直辖市,香港回归祖国等重要内容。
目前计算机技术的空前发展使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电子数据交换已不满足于使用行政区划的数字代码,而要求增加行政区划的罗马字母代码,为此,我们研制了行政区划字母码,并在本次修订中列入。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均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测绘研究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铭、张爱、赵艳华、张义。
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全国完整版

户口所在地行政区划代码全国完整版行政区划代码是国家行政机关的识别符号,对于明确户口所在地的归属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国家为了实现信息化管理,对各个行政区域进行的数字编码。
我国地域辽阔,行政区划众多,从省、直辖市、自治区到市、县、乡镇等各级行政区划都有其对应的代码。
首先是省级行政区,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北京市的行政区划代码是 110000,天津市是 120000,河北省是130000,山西省是 140000,内蒙古自治区是 150000。
辽宁省为 210000,吉林省是 220000,黑龙江省是 230000。
上海市是 310000,江苏省是320000,浙江省是 330000,安徽省是 340000,福建省是 350000,江西省是360000,山东省是370000。
河南省是410000,湖北省是420000,湖南省是 430000,广东省是 440000,广西壮族自治区是 450000,海南省是460000。
重庆市是500000,四川省是510000,贵州省是520000,云南省是 530000,西藏自治区是 540000。
陕西省是 610000,甘肃省是620000,青海省是 630000,宁夏回族自治区是 6400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 650000。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 810000,澳门特别行政区是 820000。
在省级行政区之下,是地级行政区。
以河北省为例,石家庄市的行政区划代码是 130100,唐山市是 130200,秦皇岛市是 130300,邯郸市是130400,邢台市是130500,保定市是130600,张家口市是130700,承德市是 130800,沧州市是 130900,廊坊市是 131000,衡水市是131100。
再往下是县级行政区,以石家庄市为例,长安区是 130102,桥西区是 130104,新华区是 130105,裕华区是 130108,井陉矿区是 130107等等。
全国行政区划代码表

3418
安徽省宣城市
5424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
3500
福建省
5425
]
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
3501
福建省福州市
5426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
3502
福建省厦门市
6100
陕西省
3503
)
福建省莆田市
6101
陕西省西安市
3504
福建省三明市
6102
陕西省铜川市
3505
福建省泉州市
6103
·
1525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4413
广东省惠州市
1526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
4414
)
广东省梅州市
1529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
4415
广东省汕尾市
2100
辽宁省
4416
广东省河源市
2101
…
辽宁省沈阳市
4417
广东省阳江市
2102
辽宁省大连市
4418
广东省清远市
2103
辽宁省鞍山市
4419
(
广东省东莞市
1411
山西省吕梁市
4331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500
内蒙古自治区
4400
广东省
1501
>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4401
广东省广州市
1502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4402
广东省韶关市
1503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
4403
·
广东省深圳市
1504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4404
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

行政区划代码其实就是统计局统计码,也就是身份证上的前6位。
第一位华北区1,东北区2,华东区3,中南区4,西南区5,西北区6。
第二位是各大区的各省在区内的号码,比如西南区5,50重庆(当然重庆是后来成立的所以是50,北京是11,也就是华北区的1,上海市31,也就是华东区的1),51四川,52贵州,53云南,54西藏。
第三四位是各次一级行政区的代码,其中省、自治区第三四位是各城市的编码,01从省会/首府开始(因为行政区划的各种调整,所以有一些是空缺的,比如四川51没有5102,因为这个码原来是重庆的,后来重庆走了就空缺了),比如江苏32,01南京,02无锡,03徐州,04常州,05苏州等等,这两位的先后顺序在各省有所不同,有的是按照比如设地级市的时间先后,有的是根据一定的地理方位(比如省会开始,由北向南),有的是按照当时的经济地位(江苏就是这种情况)等等,当然这个可能有其他特定顺序,待考。
当然这里头也有一些特殊,比如海南、河南、湖北、新疆有省直辖的县级行政单位,就给省直辖的县级行政单位编了一个90,然后各县级市就从9001,各县就从9021开始排。
而各直辖市第三四位表示该行政区是市辖区还是县,如北京1101是市辖区,1102是县,各直辖市都是这样,以前重庆的5003是各县级市,后来四个县级市改区了也就没有了。
各省/自治区下辖市地州的第五六位就是表示县级区划了,一般01表市辖区(这在统计上有特定意义,所以需要设立),如石家庄市市辖区的六位码就是1(华北区)3(河北省)01(石家庄市)01(市辖区),然后各市辖区就从01往后排,比如石家庄市130102长安区、130103桥东区、130104桥西区、130105新华区、130107井陉矿区、130108裕华区等等(缺130106,必然又是撤消了的市辖区);而考虑到一些市可能有10个以上的区(目前还没有20个以上的),所以各县是从21开始,顺次后排;而县级市则是从81开始,顺次后排,这个排列顺序可能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准,但是后设的比如原来一个县后来改成县级市,哪怕原来这个县再牛而原来的县级市们本来不太好,这个新的县级市在编码上也只能往后排。
城市(地区)行政区划代码

5119 四川省巴中市
5120 四川省资阳市
5132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5133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
5134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5200 贵州省
5201 贵州省贵阳市
5202 贵州省六盘水市
5203 贵州省遵义市
5204 贵州省安顺市
5222 贵州省铜仁地区
5223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区划代码
城市名称
4413 广东省惠州市
4414 广东省梅州市
4415 广东省汕尾市
4416 广东省河源市
4417 广东省阳江市
4418 广东省清远市
4419 广东省东莞市
4420 广东省中山市
4451 广东省潮州市
4452 广东省揭阳市
4453 广东省云浮市
4500 广西壮族自治区
450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3600 江西省
3601 江西省南昌市
3602 江西省景德镇市
3603 江西省萍乡市
3604 江西省九江市
3605 江西省新余市
3606 江西省鹰潭市
3607 江西省赣州市
3608 江西省吉安市
3609 江西省宜春市
3610 江西省抚州市
3611 江西省上饶市
3700 山东省
3701 山东省济南市
3702 山东省青岛市
6212 甘肃省陇南市
6229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6230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6300 青海省
6301 青海省西宁市
6321 青海省海东地区
区划代码
城市名称
3707 山东省潍坊市
3708 山东省济宁市
3709 山东省泰安市
城市(地区)行政区划代码

城市(地区)行政区划代码区划代码 城市名称 区划代码 城市名称 1100北京市 4202湖北省黄石市1100北京市市辖区 4203湖北省十堰市1102北京市县 4205湖北省宜昌市1200天津市 4206湖北省襄樊市1201天津市市辖区 4207湖北省鄂州市1202天津市县 4208湖北省荆门市1300河北省 4209湖北省孝感市1301河北省石家庄市 4210湖北省荆州市1302河北省唐山市 4211湖北省黄冈市1303河北省秦皇岛市 4212湖北省咸宁市1304河北省邯郸市 4213湖北省随州市1305河北省邢台市 4228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306河北省保定市 4290湖北省省直辖行政单位1307河北省张家口市 4300湖南省1308河北省承德市 4301湖南省长沙市1309河北省沧州市 4302湖南省株洲市1310河北省廊坊市 4303湖南省湘潭市1311河北省衡水市 4304湖南省衡阳市1400山西省 4305湖南省邵阳市1401山西省太原市 4306湖南省岳阳市1402山西省大同市 4307湖南省常德市1403山西省阳泉市 4308湖南省张家界市1404山西省长治市 4309湖南省益阳市1405山西省晋城市 4310湖南省郴州市1406山西省朔州市 4311湖南省永州市1407山西省晋中市 4312湖南省怀化市1408山西省运城市 4313湖南省娄底市1409山西省忻州市 4331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410山西省临汾市 4400广东省1411山西省吕梁市 4401广东省广州市1500内蒙古自治区 4402广东省韶关市1501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4403广东省深圳市1502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4404广东省珠海市1503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 4405广东省汕头市1504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4406广东省佛山市1505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 4407广东省江门市1506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4408广东省湛江市1507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 4409广东省茂名市1508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4412广东省肇庆市1509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4413广东省惠州市1522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 4414广东省梅州市1525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4415广东省汕尾市1526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 4416广东省河源市1529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 4417广东省阳江市2100辽宁省 4418广东省清远市2101辽宁省沈阳市 4419广东省东莞市2102辽宁省大连市 4420广东省中山市2103辽宁省鞍山市 4451广东省潮州市2104辽宁省抚顺市 4452广东省揭阳市2105辽宁省本溪市 4453广东省云浮市2106辽宁省丹东市 4500广西壮族自治区2107辽宁省锦州市 450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2108辽宁省营口市 4502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2109辽宁省阜新市 450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 2110辽宁省辽阳市 4504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 2111辽宁省盘锦市 4505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 2112辽宁省铁岭市 4506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 2113辽宁省朝阳市 4507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 2114辽宁省葫芦岛市 4508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 2200吉林省 4509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2201吉林省长春市 4510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 2202吉林省吉林市 4511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 2203吉林省四平市 4512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 2204吉林省辽源市 4513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 2205吉林省通化市 4514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 2206吉林省白山市 4600海南省2207吉林省松原市 4601海南省海口市2208吉林省白城市 4602海南省三亚市2224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4690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2300黑龙江省 5000重庆市23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5001重庆市市辖区230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5002重庆市县2303黑龙江省鸡西市 5003重庆市市2304黑龙江省鹤岗市 5100四川省2305黑龙江省双鸭山市 5101四川省成都市2306黑龙江省大庆市 5103四川省自贡市2307黑龙江省伊春市 5104四川省攀枝花市2308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5105四川省泸州市2309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5106四川省德阳市22310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5107四川省绵阳市2311黑龙江省黑河市 5108四川省广元市2312黑龙江省绥化市 5109四川省遂宁市2327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 5110四川省内江市3100上海市 5111四川省乐山市3101上海市市辖区 5113四川省南充市3102上海市县 5114四川省眉山市3200江苏省 5115四川省宜宾市3201江苏省南京市 5116四川省广安市3202江苏省无锡市 5117四川省达州市3203江苏省徐州市 5118四川省雅安市3204江苏省常州市 5119四川省巴中市3205江苏省苏州市 5120四川省资阳市3206江苏省南通市 5132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3207江苏省连云港市 5133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3208江苏省淮安市 5134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3209江苏省盐城市 5200贵州省3210江苏省扬州市 5201贵州省贵阳市3211江苏省镇江市 5202贵州省六盘水市3212江苏省泰州市 5203贵州省遵义市3213江苏省宿迁市 5204贵州省安顺市3300浙江省 5222贵州省铜仁地区3301浙江省杭州市 5223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3302浙江省宁波市 5224贵州省毕节地区3303浙江省温州市 5226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3304浙江省嘉兴市 5227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3305浙江省湖州市 5300云南省3306浙江省绍兴市 5301云南省昆明市3307浙江省金华市 5303云南省曲靖市3308浙江省衢州市 5304云南省玉溪市3309浙江省舟山市 5305云南省保山市3310浙江省台州市 5306云南省昭通市3311浙江省丽水市 5307云南省丽江市3400安徽省 5308云南省思茅市3401安徽省合肥市 5309云南省临沧市3402安徽省芜湖市 532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3403安徽省蚌埠市 5325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3404安徽省淮南市 5326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3405安徽省马鞍山市 5328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3406安徽省淮北市 5329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3407安徽省铜陵市 5331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3408安徽省安庆市 5333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3410安徽省黄山市 5334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3411安徽省滁州市 5400西藏自治区3412安徽省阜阳市 5401西藏自治区拉萨市3413安徽省宿州市 5421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3414安徽省巢湖市 5422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3415安徽省六安市 5423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3416安徽省亳州市 5424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3417安徽省池州市 5425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3418安徽省宣城市 5426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3500福建省 6100陕西省3501福建省福州市 6101陕西省西安市3502福建省厦门市 6102陕西省铜川市3503福建省莆田市 6103陕西省宝鸡市3504福建省三明市 6104陕西省咸阳市3505福建省泉州市 6105陕西省渭南市3506福建省漳州市 6106陕西省延安市3507福建省南平市 6107陕西省汉中市3508福建省龙岩市 6108陕西省榆林市3509福建省宁德市 6109陕西省安康市3600江西省 6110陕西省商洛市3601江西省南昌市 6200甘肃省3602江西省景德镇市 6201甘肃省兰州市3603江西省萍乡市 6202甘肃省嘉峪关市3604江西省九江市 6203甘肃省金昌市3605江西省新余市 6204甘肃省白银市3606江西省鹰潭市 6205甘肃省天水市3607江西省赣州市 6206甘肃省武威市3608江西省吉安市 6207甘肃省张掖市3609江西省宜春市 6208甘肃省平凉市3610江西省抚州市 6209甘肃省酒泉市3611江西省上饶市 6210甘肃省庆阳市3700山东省 6211甘肃省定西市3701山东省济南市 6212甘肃省陇南市3702山东省青岛市 6229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3703山东省淄博市 6230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3704山东省枣庄市 6300青海省3705山东省东营市 6301青海省西宁市3706山东省烟台市 6321青海省海东地区43707山东省潍坊市 6322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3708山东省济宁市 6323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3709山东省泰安市 6325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3710山东省威海市 6326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3711山东省日照市 6327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3712山东省莱芜市 6328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3713山东省临沂市 6400宁夏回族自治区3714山东省德州市 6401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3715山东省聊城市 6402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3716山东省滨州市 6403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3717山东省荷泽市 6404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4100河南省 6405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4101河南省郑州市 65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102河南省开封市 650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4103河南省洛阳市 65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4104河南省平顶山市 65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4105河南省安阳市 652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地区4106河南省鹤壁市 652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4107河南省新乡市 652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4108河南省焦作市 652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4109河南省濮阳市 652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4110河南省许昌市 653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 4111河南省漯河市 65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4112河南省三门峡市 653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4113河南省南阳市 654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4114河南省商丘市 654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4115河南省信阳市 654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4116河南省周口市 659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直辖行政单位 4117河南省驻马店市 7100台湾省4200湖北省 8100香港特别行政区4201湖北省武汉市 8200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划代码 城市名称 区划代码 城市名称 0302 温州市鹿城区0303 温州市龙湾区0304 温州市瓯海区0305 温州市开发区0322 温州市洞头县0324 温州市永嘉区0326 温州市平阳县0327 温州市苍南区0328 温州市文成县0329 温州市泰顺区0381 温州瑞安市0382 温州乐清市。
身份证号码信息分析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编码规则代码从左至右的含义是:第一、二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第三、四位表示市(地区、自治州、盟及国家直辖市所属市辖区和县的汇总码)。
其中,01-20,51-70表示省直辖市;21-50表示地区(自治州、盟);90表示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第五、六位表示县(市辖区、县级市、旗)。
01-20表示市辖区或地区(自治州、盟、省)辖县级市;21-80表示县(旗);81-99表示市辖县级市。
除港澳台外,共有六个行政区 1-华北地区(5):北京市[11]、天津市[12]、河北省[13]、山西省[14]、内蒙古自治区[15] 2-东北地区(3):辽宁省[21]、吉林省[22]、黑龙江省[23] 3-华东地区(7):上海市[31]、江苏省[32]、浙江省[33]、安徽省[34]、福建省[35]、江西省[36]、山东省[37] 4-中南地区(6):河南省[41]、湖北省[42]、湖南省[43]、广东省[44]、广西壮族自治区[45]、海南省[46] 5-西南地区(5):重庆市[50]、四川省[51]、贵州省[52]、云南省[53]、西藏自治区(54) 6-西北地区(5):陕西省[61]、甘肃省[62]、青海省[63]、宁夏回族自治区[6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5] 综上撰述:直辖市[4]、自治区[5]、省[22] 共31个。
注:[]内数字为直辖市、自治区、省的代码二、18位公民身份证编码规则18位身份证标准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7月1日实施的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中做了明确规定。
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为GB11643-1989《社会保障号码》的修订版,其中指出将原标准名称“社会保障号码”更名为“公民身份号码”,另外GB11643- 1999《公民身份号码》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11643-1989。
公民身份号码是特征组合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行政区划代码:填报单位名称:地址:邮编:填表人:电话:传真:E-mail:主管领导签字:单位公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2008.8调查表说明1.调查范围: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以下简称市)两级劳动保障部门,主要了解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2.表中未作说明的各类情况统一按截至到2008年7 月30日的数据为准。
3.调查表应由专人负责填写,字迹清楚,内容真实,每省、市各一份。
上报前应由主管领导审阅、签字,并加盖公章。
4.调查表仅限于了解各地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不涉及对填表单位的工作评价。
请免除顾虑,如实反映情况,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5.调查表于2008年9月20日前,由省级劳动保障部门收齐后统一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
问卷(一)1.本厅(局)是否成立信息中心(在选择项上打“√”)(1)是()a.成立时间b.单位性质①全额拨款事业单位②差额拨款事业单位③自收自支事业单位④其他(请说明)c.编制人数d.现有人数其中:专业技术人数e.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联系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箱(2)否()a.本厅(局)负责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综合管理部门b.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联系电话传真手机电子邮箱(3)其他(请说明)2.是否已建立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在选择项上打“√”)(1)是()a.数据中心机房位置在①劳动保障厅(局)(含厅、局信息中心的情况)②经办机构(请说明具体单位)③其他(请说明)b.已纳入数据中心生产区管理的数据主要包括(省、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填写本级情况)(多项选择)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②城镇职工医疗保险③失业保险④工伤保险⑤生育保险⑥就业服务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⑨农村养老保险⑩农民工养老保险⑪其他(请说明)(2)否()a.数据中心筹建情况①正在建设,预计建成时间为②已列入计划,预计建成时间为③尚无计划④其他(请说明)(3)按照全省的数据分布规划,本地(市)不需建数据中心()3.(仅省、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填写)省市联网情况本省辖区内地市个数,其中已实现市数据中心与省级数据中心广域网连接的个数;在尚未建立市数据中心的情况下,目前市社保经办机构与省实现广域网连接的地市个数,市级就业服务机构与省实现广域网连接的地市个数;已实现市与省视频会议系统连接的个数。
4.(仅直辖市、地市级劳动保障部门填写)市域网建设情况(1)本市辖区内区县个数,市本级和区县经办机构个数,街道个数,社区个数;已实现与市数据中心广域网连接的市本级和区县经办机构个数,街道个数,社区个数;在尚未建立市数据中心的情况下,目前区县社保经办机构与市实现广域网连接的个数;区县就业服务机构与市实现广域网连接的个数。
(2)本市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个数,已实现广域网连接个数,其中通过专线方式连接个数;定点药店个数,已实现广域网连接个数,其中通过专线方式连接个数。
5.社会保障卡建设属于以下哪种情况(省、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填写本级情况)(在选择项上打“√”)(1)已发行符合部颁规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a.已发卡数量b.2008年全年计划发卡数量(2)已发卡,但不是符合部颁规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a.用卡类型①CPU卡②逻辑加密卡③其他(请说明)b.卡内应用包括(多项选择)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②城镇职工医疗保险③失业保险④工伤保险⑤生育保险⑥就业服务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⑨农村养老保险⑩农民工养老保险⑪其他(请说明)c.已发卡数量d.是否有换发符合部颁规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的计划①是,请说明计划换发时间②否,请说明原因(3)尚未发卡()a.是否有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计划①是,拟发卡时间②否6.是否已建立劳动保障政府网站(在选择项上打“√”)(1)是()a.网站名称b.网址c.网站服务应用系统情况(多项选择)①政策法规信息发布②个人帐户信息查询③网上职介④空岗信息发布⑤网上缴费申报⑥网上审批⑦表格下载⑧互动在线咨询⑨信访⑩其他(请说明)(2)否()a.网站筹建情况①正在建设,预计建成时间为②已列入计划,预计建成时间为③尚无计划④其他(请说明)7.除劳动保障政府网站以外,是否还建立了其他网站(在选择项上打“√”)(1)是()a. 网站1:名称,网址b. 网站2:名称,网址c. 网站3:名称,网址(2)否()8.(仅省、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填写)全省电话咨询服务技术平台规划情况(1)根据全省规划,电话咨询服务技术平台的建设方案为①全省集中模式,即建立全省集中统一的电话咨询服务技术平台②部分集中模式,即在省和部分地市建立电话咨询服务技术平台,具体为③分别建设模式,即省和地市分别建立电话咨询服务技术平台④其他(请说明)(2)省和省会城市电话咨询服务的建设方案为①物理统一②逻辑统一,物理分布③其他(请说明)9.是否建立电话咨询服务中心机构(在选择项上打“√”)(1)是()a.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建立的时间b.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座席数①10人及以下②11-30人③31-50人④51人及以上c.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编制人数,现有人数d.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管理机构为,提供接入服务的电信运营商为e.电话咨询服务中心服务内容(多项选择)①政策咨询②业务指南③个人帐户查询④职介信息查询⑤投诉、举报⑥信访⑦其他(请说明)f.是否使用全国统一电话咨询服务专用号码12333①是②否,请说明原因(2)否()a. 是否开通全国统一电话咨询服务专用号码12333①是,提供接入服务的电信运营商为②否,请说明原因b.电话咨询服务筹建情况①正在建设,预计建成时间为,拟采用的电信运营商为②已列入计划,预计建成时间为,拟采用的电信运营商为③尚无计划④其他(请说明)(3)按照全省规划,本地区不需建电话咨询服务中心机构()10.本地区是否已经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以下业务(多项选择),其中单独建立系统的有(多项选择);是否准备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以下业务(多项选择)。
①基金监督②宏观决策③基金财务管理④社区服务⑤在职人员社会保险关系异地转移⑥异地就医联网费用结算⑦异地居住退休人员协查⑧网上社保⑨联网监测11.立项及资金投入情况(省、自治区劳动保障部门填写本级情况)(1)本地区金保工程是否已经当地审批部门批复正式立项①是,请填写批复金额万元,2007年底已到位金额万元②否,尚未批复③其他(请说明)(2)除当地审批部门正式立项批复的资金外,本地区通过其他渠道筹集并于2007年底前到位的系统建设资金金额万元。
(3)截至2007年底,本地区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总投入(不包括土建费用、人员工资和运行维护费用)为万元;其中设备投入万元,软件投入万元。
全部资金投入中财政投入占%。
12.2008年是否有以下计划(多项选择)①数据中心建设②信息系统整合③使用全国统一核心应用软件对业务系统升级④扩大联网规模⑤更新通信方式⑥设备更新⑦省市视频会议系统建设⑧其他(请说明)13.当前本地区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障碍(多项选择)①资金②应用软件③计算机人才④工作人员素质⑤设备⑥场地⑦通信条件⑧管理体制⑨其他(请说明)14.当前本地区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另附页说明)15.对信息系统建设、统一软件和全国联网监测应用软件的意见和建议,包括覆盖业务范围、应用软件、技术方案、管理及服务等方面。
(可另附页说明)问卷(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行政区划代码:1.劳动保障统一软件实施情况表填表说明:(1)本表所称“统一软件”指劳动保障部统一组织开发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软件(一版、二版)及劳动99软件(二版、三版)。
(2)已经正式投入运行和正在建设实施的系统,均填入此表。
(3)不同业务分别进行统一软件本地化实施的,将每个系统逐一填报。
比如某地养老、医疗分别在社保核心平台基础上进行了本地化实施,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在劳动99三版的基础上统一进行本地化实施,应将“养老保险系统”、“医疗保险系统”、“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系统”分别填报。
(4)区县单独进行统一软件本地化实施,尚未纳入全地市统一系统的,由所属地市一并填报,并在第二栏“地域范围”的选项中选“⑦区县”。
(5)表中带“*”号的题目,请根据以下各相应选项及要求,填写选项代码或其他说明。
2栏:地域范围:①全省②省本级+部分市③省本级④全市⑤市本级+部分区县⑥市本级⑦区县3栏:业务范围: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②城镇职工医疗保险③失业保险(多项选择)④工伤保险⑤生育保险⑥就业管理⑦失业管理⑧职业介绍⑨劳动事务代理⑩职业培训⑪再就业优惠管理⑫劳务派遣⑬城镇居民医疗保险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⑮农村养老保险⑯农民工养老保险⑰其他(请说明)6栏:项目进展情况:①未建②在建③试运行④已验收⑤正式运行8栏:统一软件版本:①核心平台一版②核心平台二版③劳动99二版④劳动99三版10栏:数据备份情况:①双机热备②磁带备份③数据级容灾备份(多项选择)④应用级容灾备份⑤其他(请说明)11栏:安全手段:①口令权限管理②CA身份认证(多项选择)③其他(请说明)2.非统一软件使用情况表填表说明:(1)本表所称“非统一软件”指地方劳动保障部门自行开发的,尚处于使用中的业务经办软件。
(2)不同的业务分建系统的,将每个系统逐一填报。
(4)区县单独建设,尚未纳入全地市统一系统的,由所属地市一并填报,并在第二栏“地域范围”的选项中选“⑦区县”。
(5)表中带“*”号的题目,请根据以下各相应选项及要求,填写选项代码或其他说明。
2栏:地域范围:①全省②省本级+部分市③省本级④全市⑤市本级+部分区县⑥市本级⑦区县3栏:业务范围: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②城镇职工医疗保险③失业保险(多项选择)④工伤保险⑤生育保险⑥就业管理⑦失业管理⑧职业介绍⑨劳动事务代理⑩职业培训⑪再就业优惠管理⑫劳务派遣⑬城镇居民医疗保险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⑮农村养老保险⑯农民工养老保险⑰其他(请说明)6栏:数据备份情况:①双机热备②磁带备份③数据级容灾备份(多项选择)④应用级容灾备份⑤其他(请说明)7栏:安全手段:①口令权限管理②CA身份认证(多项选择)③其他(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