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水粗格栅、污水提升泵及细格栅间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污水进入厂区先通过截流井(让厂能处理的污水进入厂区进行处理)进入粗格栅(打捞较大的渣滓)到污水泵(提升污水的高度)到细格栅(打捞较小的渣滓)到沉沙池(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将污水的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淀并排除)到生化池(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里的BOD5、SS和以各种形式的氮或磷)进入终沉池(排除剩余污泥和回流污泥)进入D型滤池(进一步减少SS,使出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进入紫外线消毒(杀灭水中的大肠杆菌)然后出水生化池、终沉池出的污泥一部分作为生化池的回流污泥,剩下的送入污泥脱水间脱水外运主要有物理处理法,生化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生化处理法经常被使用,主流处理方法主要看被处理水质和受纳水体情况,一般城市生活污水的主流处理方法为生化处理法,如活性污泥法,mbr 等方法。
污水处理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 为使污水经过一定方法处理后.达到设定的某些标准.排入水体.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等的采取的某些措施或者方法等.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删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删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各个处理构筑物的能耗分析1.污水提升泵房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经过粗格删进入污水提升泵房.之后被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的前池.水泵运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厂运行总能耗相当大的比例.这与污水流量和要提升的扬程有关.2.沉砂池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前.倒虹管前.以便减轻无机颗粒对水泵.管道的磨损,也可设于初沉池前.以减轻沉淀池负荷及改善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条件.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沉砂池中需要能量供应的主要是砂水分离器和吸砂机.以及曝气沉砂池的曝气系统.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的动力系统.3.初次沉淀池初次沉淀池是一级污水处理厂的主题处理构筑物.或作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构筑物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处理的对象是SS和部分BOD5.可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并降低其BOD5负荷.初沉池包括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和竖流沉淀池.初沉池的主要能耗设备是排泥装置.比如链带式刮泥机.刮泥撇渣机.吸泥泵等.但由于排泥周期的影响.初沉池的能耗是比较低的.4.生物处理构筑物污水生物处理单元过程耗能量要占污水厂直接能耗相当大的比例.它和污泥处理的单元过程耗能量之和占污水厂直接能耗的60%以上.活性污泥法的曝气系统的曝气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其基本上是联系运行的.且功率较大.否则达不到较好的曝气效果.处理效果也不好.氧化沟处理工艺安装的曝气机也是能耗很大的设备.生物膜法处理设备和活性污泥法相比能耗较低.但目前应用较少.是以后需要大力推广的处理工艺.5.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的能力消耗主要是在污泥的抽吸和污水表明漂浮物的去除上.能耗比较低.6.污泥处理污泥处理工艺中的浓缩池.污泥脱水.干燥都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污泥处理单元的能量消耗是相当大的.这些设备的电耗功率都很大.针对各个处理构筑物的节能途径1.污水提升泵房污水提升泵房要节省能耗.主要是考虑污水提升泵如何进行电能节约.正确科学的选泵.让水泵工作在高效段是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地形.减少污水的提升高度来降低水泵轴功率N也是有效的办法.定期对水泵进行维护.减少摩擦也可以降低电耗.2.沉砂池采用平流沉砂.避免采用需要动力设备的沉砂池.如平流沉砂池.采用重力排砂.避免使用机械排砂.这些措施都可大大节省能耗.3.初次沉淀池初次沉淀池的能耗较低.主要能量消耗在排泥设备上.采用静水压力法无疑会明显降低能量的消耗.4.生物处理构筑物国外的学者通过能耗和费用效益分析比较了生物处理工艺流程.他们认为处理设施大部分的能量消耗是发生在电机这类单一的设备上.因而节能应从提高全厂功率因数.选择高效机电设备及减少高峰用电要求等方面入手.他们提出的节能措施既包括改善电机的电气性能.也包括解决运转的工艺问题.还包括污水厂产物中的能量回收(EnergyRecovery).曝气系统的能耗相当大.对曝气系统能耗能效的研究总是涉及到曝气设备的改造和革新.新型的曝气设备虽然层出不穷.但目前仍然可划分为2类:第1种是采用淹没式的多孔扩散头或空气喷嘴产生空气泡将氧气传递进水溶液的方法.第2种是采用机械方法搅动污水促使大气中的氧溶于水的方法.微孔曝气.曝气扩散头的布局和曝气系统的调节这些都是节能的有效措施.在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厂曝气池中辟出前端厌氧区.用淹没式搅拌器混合的节能.生物除磷方案.这一简单的改造可以节省近20%的曝气能耗.如果算上混合用能.节能也达到12%.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于污水处理节能.曝气系统进行阶段曝气.溶解氧存在浓度梯度.既减少了能耗.又可以改善处理效果.减少污泥量.生物膜法处理工艺采用厌氧处理可以明显降低能量的消耗.5.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中对排泥设备的研究和排泥方式的改善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6.污泥处理污泥处理系统节能研究主要集中于污泥处理的能量回收.从污水污泥有机污染物中回收能量用于处理过程早在上世纪初就已投入实践.但能源危机之前一直不受重视.目前有两种回收途径:一是污泥厌氧消化气利用.一是污泥焚烧热的利用.消化气性质稳定.易于贮存.它可通过内燃机或燃料电池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废热还可回收于消化污泥加热.因此利用消化气能解决污水厂不同程度的能量自给问题.林荣忱等人比较了沼气发电机和燃料电池两种利用形式.认为燃料电池能量利用率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对消化气的最大化利用是提高能效的主要方式.沼气发电机组并网发电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已有应用实例.是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沼气综合利用的可行途径.另外一种能量回收方式是将城市固体废物焚烧场建在污水处理厂旁.将固废与污水污泥一起焚烧.获得的电能用于处理厂的运转.城市污水处理的能耗分析研究与节能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往往并不同步.由于污水处理能量平衡分析方法研究的欠缺.节能措施的制订和实施常常超前.而多数节能途径和手段常常由处理厂的操作管理人员结合各处理设施实际情况提出.具有经验性和个别性.不一定能适用于其他污水厂甚至是工艺相似的污水厂,另一方面.从广义上说.污水处理学科领域的技术创新.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使用都蕴涵着节能增效的潜力.因而节能的途径和手段往往是很宽泛的.结论污水处理是能源密集(energy intensity)型的综合技术.一段时期以来.能耗大.运行费用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建成的一些处理厂也因能耗原因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能耗问题将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瓶颈.能否解决耗污水厂的能耗问题.合理进行能源分配.已经成为决定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益好坏的关键因素.能耗是否较低.也是未来新的污水处理厂可行性分析的决定性因素.开发能效较高的污水处理技术.合理设计及运行污水处理厂.必将是未来污水处理厂设计和运行的必由之路.?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岗位1.有哪些岗位?主要职能是负责污水泵站、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的安全、正常运行,确保进厂的污水经处理后全部达标排放。
粗格栅

1)栅条间隙根据污水种类、流量、代表性杂物种类和大小来确定,一般选取范围如下:机械清栅:3~25mm;人工清栅:5~15mm;筛网:0.1~2mm。
2)在大中型污水站,应设置两道机械格栅:第一道为粗格栅:10~40mm,第二道为细格栅:3~10mm。
在小污水站,设置一道格栅即可,栅条间隙应为3~15mm。
3)过栅流速:污水在栅前渠道内的流速应控制在0.4~0.8m/s,经过格栅的流速应为0.6~1.0m/s。
过栅水头损失与过栅流速相关,一般应控制在0.1~0.3m之间。
栅后渠底应比栅前相应降低0.1~0.3m。
4)格栅有效过水面积按流速0.6~1.0m/s计算,但总宽度不小于进水管渠宽度的1.2倍,格栅倾角应为45°~75°,如果为人工格栅则采用安装角度30°~60°。
5)格栅必须设置工作台,台面应高出栅前最高水位0.5m,台上应设安全和冲洗设施。
工作台两侧过道宽度不应小于0.7m。
台正面宽度,当采用人工清渣时,不应小于1.2m,当采用机械清渣时,不应小于1.5m。
6)格栅间应设置机器通风设施,常用的有轴流排风扇。
如果污水中含有有毒气体则格栅间应设置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与报警系统。
大中型格栅间应安装吊运设备,便于设备检修和栅渣的日常清除。
7)格栅的耙齿、链节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为了防止腐蚀生锈,一般选用高强度塑料或不锈钢制成,其链轴也采用不锈钢。
选用主要技术指标(或因素)选用设备时需要控制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有效深度(沟深)、有效宽度(栅宽)、栅条间隙、安装角度、进水水质、水温等。
3.选用要点格栅的选择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进水水质、过栅流量、格栅位置。
2)格栅井深度、宽度、过栅流速。
3)安装角度、排渣高度根据进水水质、水深可以确定格栅的材质、种类。
根据流量及过栅流速、安装角度可以计算出格栅的宽度。
根据格栅使用位置确定栅条间隙。
4.施工安装要点4.1主控项目1)格栅除污机安装在基础上应牢固。
粗格栅间安全操作规程

粗格栅间安全操作规程一、工艺原理将泵站打入水厂内的污水经过20mm粗格栅简单过滤后,通过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提升到细格栅间。
二、区域危险源:电控箱开关失灵、起重机是否正常运转、格栅间门前冬季结冰,易摔倒、格栅链条传动部位等。
三、设备功能及参数㈠进水渠:泵站进入污水处理厂的管道为D1020×10,进水渠位于水厂区粗格栅前,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㈡粗格栅:1、设臵功能: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防止后续设备堵塞,保护设备及管道系统。
2、粗格栅主要技术参数:型式回转式格栅除污机主要材质不锈钢数量(套) 2栅渠宽度(m) 1.10栅前水深(m)0.7栅条净距(mm)20栅条倾角(°)75过栅流速(m/s)0.5~0.8驱动功率(kw) 1.53、手电两用启闭式闸门主要技术参数:启闭机型式手电两用闸门型式方型钢闸门规格(mm)1100×1100主要材料铸铁功率(kw) 1.5数量(套) 44、电动单梁起重机主要技术参数:型式电动单梁数量(台) 1起重量(吨) 3车间跨度(m)9单台功率(kw)2×0.8㈢提升泵1、设臵功能:用4台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提升到细格栅间进行处理。
2、提升泵主要技术参数:型式潜水排污泵主要材质铸铁数量(台) 4流量(m3/h)Q(大泵)=833、Q(小泵)=208扬程(m)13.2单台功率(kw)N(大泵)=45、N(小泵)=15四、设备操作及注意事项㈠常规操作1、电动启闭机⑴安装位臵:粗格栅间进水口及出水口。
⑵启闭机功能:检修格栅机和调节栅前流量,保证过栅流量均匀分布。
⑶操作步骤:启动操作:a:将电控箱转换开关拨至手动档,先点动试机,无异常再按开启按钮。
b:启动后,观察启闭机侧面视窗中指针,指针作为开到位的参考。
c:当开到位后,启闭机自动停机。
关闭操作:a:按动关闭按钮停机。
b:观察启闭机侧面视窗中的指针,指针作为关到位的参考。
c:当关到位后,启闭机自动停机,可将电控箱转换开关拨至空档。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全

污水处理是能源密集(energy intensity)型的综合技术.一段时期以来.能耗大.运行费用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建成的一些处理厂也因能耗原因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能耗问题将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瓶颈.能否解决耗污水厂的能耗问题.合理进行能源分配.已经成为决定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益好坏的关键因素.能耗是否较低.也是未来新的污水处理厂可行性分析的决定性因素.开发能效较高的污水处理技术.合理设计及运行污水处理厂.必将是未来污水处理厂设计和运行的必由之路.
各个处理构筑物的能耗分析
1.污水提升泵房
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经过粗格删进入污水提升泵房.之后被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的前池.水泵运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厂运行总能耗相当大的比例.这与污水流量和要提升的扬程有关.
2.沉砂池
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前.倒虹管前.以便减轻无机颗粒对水泵.管道的磨损,也可设于初沉池前.以减轻沉淀池负荷及改善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条件.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
?
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岗位
1.有哪些岗位?
主要职能是负责污水泵站、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的安全、正常运行,确保进厂的污水经处理后全部达标排放。
职能部门一般有厂长、副厂长、生产、技术、办公室等。 主要是生产技术,动力,设备人员,化验员,设备维修,设备操作人员等.一是中控室? 二是机修班 三是管网班。中控是上的小班制度,上班时间是白班是早上8点到晚上8点? 夜班是晚上8点到早上8点,上一个白班一个夜班就可以休息两天。机修和管网都是双休,上班时间是早上8.30到下午5点。
初沉池的主要能耗设备是排泥装置.比如链带式刮泥机.刮泥撇渣机.吸泥泵等.但由于排泥周期的影响.初沉池的能耗是比较低的.
长春西郊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工艺参数

长春西郊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工艺参数1污水处理部分(1)粗格栅问:污水提升一泵站前设置粗格栅,以保护污水提升泵不受损害。
格栅设计流量为2,288m3/s。
格栅栅条间隙为20mm,采用机械除污。
格栅截流物经压榨打包后外运出厂。
污水过栅流速为0.8m/s,格栅倾角80°设宽度B=1 .5 m的机械粗格栅3套,其中1套备用。
(2)污水提升泵房:设计流量为2.288m3/s,提升高度为16m,总扬程19m。
设计选用5台潜水排污泵,最大流量时4台工作,1台备用。
单台泵参数为Q=2100m3/h,H=19m。
配套电机功率N=125 kw。
(3)细格栅间:污水提升泵房下游设置细格栅,其设计流量为2.288m3/s。
采用机械格栅除污机,格栅栅条间距为6mm,污水过栅流速为0.8m/s,设宽度B=1.5m的细格栅4套,其中l套备用。
(4)沉砂池:设计流量为2.288m3/s。
选用4座涡流沉砂池。
直径3.66 m,水深1.52m,最大流量时水力停留时间为28s,平均流量时水力停留时为36s.(5)初次沉淀池:采用辐流式沉淀池。
设计流量为2.288 tm3/s平均流量时沉淀时间T=2.82h,设计水深H=3.8m,D=34m,初次沉淀池数量为4座。
(6)厌氧好氧池:设计流量为1.76m3/s。
厌氧好氧池前段为厌氧段,后段为曝气段。
厌氧段和曝气段的设计容积比为1:4并可调。
厌氧好氧池内总体BOD,污泥负荷为0.21kg/ ( kg·d ) ,MLSS质量浓度为2500mg/ L,有效水深H=6.0m,设4组池子,每组3个廊道,每个廊道宽B=7.0m,池长L=100m。
厌氧好氧池曝气段采用微孔曝气器,厌氧段设置水下搅拌器,同时也装设微孔曝气器、必要时按普通活性污泥法运行。
(7)二沉池:采用辐流式沉淀池,设计流量为1.76 m3/s,平均流量时沉淀时间T=2.82h,设计水深H=4.5 m,直径D=47m,二次沉淀池数量为4座。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污水进入厂区先通过截流井(让厂能处理的污水进入厂区进行处理)进入粗格栅(打捞较大的渣滓)到污水泵(提升污水的高度)到细格栅(打捞较小的渣滓)到沉沙池(以重力分离为基础,将污水的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淀并排除)到生化池(采用活性污泥法去除污水里的BOD5、SS和以各种形式的氮或磷)进入终沉池(排除剩余污泥和回流污泥)进入D型滤池(进一步减少SS,使出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进入紫外线消毒(杀灭水中的大肠杆菌)然后出水生化池、终沉池出的污泥一部分作为生化池的回流污泥,剩下的送入污泥脱水间脱水外运 主要有物理处理法,生化处理法和化学处理法,生化处理法经常被使用,主流处理方法主要看被处理水质和受纳水体情况,一般城市生活污水的主流处理方法为生化处理法,如活性污泥法,mbr 等方法。
污水处理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 为使污水经过一定方法处理后.达到设定的某些标准.排入水体.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等的采取的某些措施或者方法等.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 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整个过程为通过粗格删的原污水经过污水提升泵提升后.经过格删或者筛率器.之后进入沉砂池.经过砂水分离的污水进入初次沉淀池.以上为一级处理(即物理处理).初沉池的出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应器有曝气池.氧化沟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处理设备的出水进入二次沉淀池.二沉池的出水经过消毒排放或者进入三级处理.一级处理结束到此为二级处理.三级处理包括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初次沉淀池或者生物处理设备.一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之后进入污泥消化池.经过脱水和干燥设备后.污泥被最后利用.各个处理构筑物的能耗分析1.污水提升泵房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经过粗格删进入污水提升泵房.之后被污水泵提升至沉砂池的前池.水泵运行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占污水厂运行总能耗相当大的比例.这与污水流量和要提升的扬程有关.2.沉砂池沉砂池的功能是去除比重较大的无机颗粒.沉砂池一般设于泵站前.倒虹管前.以便减轻无机颗粒对水泵.管道的磨损,也可设于初沉池前.以减轻沉淀池负荷及改善污泥处理构筑物的处理条件.常用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沉砂池中需要能量供应的主要是砂水分离器和吸砂机.以及曝气沉砂池的曝气系统.多尔沉砂池和钟式沉砂池的动力系统.3.初次沉淀池初次沉淀池是一级污水处理厂的主题处理构筑物.或作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构筑物设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处理的对象是SS和部分BOD5.可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并降低其BOD5负荷.初沉池包括平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和竖流沉淀池.初沉池的主要能耗设备是排泥装置.比如链带式刮泥机.刮泥撇渣机.吸泥泵等.但由于排泥周期的影响.初沉池的能耗是比较低的.4.生物处理构筑物污水生物处理单元过程耗能量要占污水厂直接能耗相当大的比例.它和污泥处理的单元过程耗能量之和占污水厂直接能耗的60%以上.活性污泥法的曝气系统的曝气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其基本上是联系运行的.且功率较大.否则达不到较好的曝气效果.处理效果也不好.氧化沟处理工艺安装的曝气机也是能耗很大的设备.生物膜法处理设备和活性污泥法相比能耗较低.但目前应用较少.是以后需要大力推广的处理工艺.5.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的能力消耗主要是在污泥的抽吸和污水表明漂浮物的去除上.能耗比较低.6.污泥处理污泥处理工艺中的浓缩池.污泥脱水.干燥都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污泥处理单元的能量消耗是相当大的.这些设备的电耗功率都很大.针对各个处理构筑物的节能途径1.污水提升泵房污水提升泵房要节省能耗.主要是考虑污水提升泵如何进行电能节约.正确科学的选泵.让水泵工作在高效段是有效的手段.合理利用地形.减少污水的提升高度来降低水泵轴功率N也是有效的办法.定期对水泵进行维护.减少摩擦也可以降低电耗.2.沉砂池采用平流沉砂.避免采用需要动力设备的沉砂池.如平流沉砂池.采用重力排砂.避免使用机械排砂.这些措施都可大大节省能耗.3.初次沉淀池初次沉淀池的能耗较低.主要能量消耗在排泥设备上.采用静水压力法无疑会明显降低能量的消耗.4.生物处理构筑物国外的学者通过能耗和费用效益分析比较了生物处理工艺流程.他们认为处理设施大部分的能量消耗是发生在电机这类单一的设备上.因而节能应从提高全厂功率因数.选择高效机电设备及减少高峰用电要求等方面入手.他们提出的节能措施既包括改善电机的电气性能.也包括解决运转的工艺问题.还包括污水厂产物中的能量回收(EnergyRecovery).曝气系统的能耗相当大.对曝气系统能耗能效的研究总是涉及到曝气设备的改造和革新.新型的曝气设备虽然层出不穷.但目前仍然可划分为2类:第1种是采用淹没式的多孔扩散头或空气喷嘴产生空气泡将氧气传递进水溶液的方法.第2种是采用机械方法搅动污水促使大气中的氧溶于水的方法.微孔曝气.曝气扩散头的布局和曝气系统的调节这些都是节能的有效措施.在传统活性污泥处理厂曝气池中辟出前端厌氧区.用淹没式搅拌器混合的节能.生物除磷方案.这一简单的改造可以节省近20%的曝气能耗.如果算上混合用能.节能也达到12%.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于污水处理节能.曝气系统进行阶段曝气.溶解氧存在浓度梯度.既减少了能耗.又可以改善处理效果.减少污泥量.生物膜法处理工艺采用厌氧处理可以明显降低能量的消耗.5.二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中对排泥设备的研究和排泥方式的改善是降低能耗的有效方法.6.污泥处理污泥处理系统节能研究主要集中于污泥处理的能量回收.从污水污泥有机污染物中回收能量用于处理过程早在上世纪初就已投入实践.但能源危机之前一直不受重视.目前有两种回收途径:一是污泥厌氧消化气利用.一是污泥焚烧热的利用.消化气性质稳定.易于贮存.它可通过内燃机或燃料电池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废热还可回收于消化污泥加热.因此利用消化气能解决污水厂不同程度的能量自给问题.林荣忱等人比较了沼气发电机和燃料电池两种利用形式.认为燃料电池能量利用率高.具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对消化气的最大化利用是提高能效的主要方式.沼气发电机组并网发电的研究和应用在国内已有应用实例.是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沼气综合利用的可行途径.另外一种能量回收方式是将城市固体废物焚烧场建在污水处理厂旁.将固废与污水污泥一起焚烧.获得的电能用于处理厂的运转.城市污水处理的能耗分析研究与节能技术和手段的发展往往并不同步.由于污水处理能量平衡分析方法研究的欠缺.节能措施的制订和实施常常超前.而多数节能途径和手段常常由处理厂的操作管理人员结合各处理设施实际情况提出.具有经验性和个别性.不一定能适用于其他污水厂甚至是工艺相似的污水厂,另一方面.从广义上说.污水处理学科领域的技术创新.新材料和新设备的使用都蕴涵着节能增效的潜力.因而节能的途径和手段往往是很宽泛的.结论污水处理是能源密集(energy intensity)型的综合技术.一段时期以来.能耗大.运行费用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建成的一些处理厂也因能耗原因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能耗问题将成为城市污水处理的瓶颈.能否解决耗污水厂的能耗问题.合理进行能源分配.已经成为决定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益好坏的关键因素.能耗是否较低.也是未来新的污水处理厂可行性分析的决定性因素.开发能效较高的污水处理技术.合理设计及运行污水处理厂.必将是未来污水处理厂设计和运行的必由之路. ? 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岗位 1.有哪些岗位?主要职能是负责污水泵站、污水处理、污泥处理的安全、正常运行,确保进厂的污水经处理后全部达标排放。
粗格栅及进水提升泵房施工方案

粗格栅及进水提升泵房施工方案一、前言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粗格栅及进水提升泵房是至关重要的设施,它们起着过滤、提升和输送污水的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粗格栅及进水提升泵房的施工方案,旨在确保该设施的高效运行。
二、施工准备1. 设计审查在施工前,应对工程设计进行审查,确保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特别要注意施工所需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是否与设计一致。
2. 施工人员培训施工团队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熟悉设备和工艺流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3. 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工期安排、施工顺序、材料采购等,以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三、粗格栅施工1. 基础施工首先进行粗格栅的基础施工,确保基础牢固、平整,符合设计要求。
2. 安装设备按照设计要求,安装粗格栅设备,连接管路并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系统检测进行系统检测,检查粗格栅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存在漏水等问题,及时调整和修复。
四、进水提升泵房施工1. 泵房建设进行进水提升泵房的建设,包括房屋建造、管路敷设等工作,确保泵房结构稳固、密封性好。
2. 泵浦安装安装进水提升泵房的泵浦设备,接通电源、调试设备,确保泵浦运行平稳、高效。
3. 运行测试进行泵房的运行测试,检查泵浦设备运行状态,调整参数,确保泵房设备符合设计要求。
五、施工验收在完成粗格栅及进水提升泵房的施工后,进行综合验收,检查设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安全标准及运行效果。
如有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结语粗格栅及进水提升泵房的施工方案关乎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我们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确保施工质量,为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进水粗格栅 污水提升泵及细格栅间

进水粗格栅、污水提升泵及细格栅间房间总尺寸为:L×B×H=×9×,进水粗细格栅和污水提升泵吸水井土建按2×104m3/d规模设计,设备按2×104m3/d规模安装。
1、粗格栅粗格栅设置于污水提升泵之前,主要的作用是拦截大的污物,以保护污水提升泵不受损害。
设计规模2×104m3/d。
本期工程设2台自动清污的回转式粗格栅,过栅流速s,栅条间隙20mm,单台格栅宽, 格栅安装角度75o,删前水深。
为了检修方便,在每个进水渠道的前后各设1块手电两用闸板。
清除的栅渣经无轴螺旋输送机输送经压榨机压榨脱水后外运。
粗格栅与无轴螺旋输送机和栅渣压榨机的启停按格栅前后的液位差或时间控制,可自动运行,也可手动运行。
功能:格栅渠道内设置粗格栅,用以去除污水中的粗大飘浮物质,保护水泵不受损坏,并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
2、提升泵提升泵设计规模2×104m3/d。
本期工程采用4台潜水排污泵,旱季2台工作,雨季4台工作。
泵的性能参数Q=417m3/h,H=12m,N=22Kw。
泵房内设如下检测仪表:超声波液位计1个,温度计1个,PH计1个,其他设备还有2t的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1台。
超声波污水提升泵设备类型:无堵塞潜污泵。
控制方式:根据集水池液位,由PLC自动控制,水泵按顺序轮值运行,也可现场手动控制。
潜水泵的安装方式为液下自动耦合式安装。
功能:将粗格栅处理后的污水提升至细格栅渠道。
依靠重力流经后续处理构筑物,最终排至五岳河。
3、细格栅污水通过提升泵后进入旋流沉砂池前的2格渠道上安装细格栅。
设计规模2×104m3/d。
细格栅2台,格栅间隙为3mm,安装角度60度,栅渠宽度,格栅形式为转鼓式。
在格栅后安装无轴螺旋输送器,用于将栅渣输送到一侧的栅渣斗内。
细格栅控制方式:2台细格栅按时间顺序控制,周期运行,同时根据格栅前后液位差,由PLC自动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水粗格栅、污水提升泵及细格栅间
房间总尺寸为:L×B×H=10.9×9×7.35m,进水粗细格栅和污水提升泵吸水井土建按2×104m3/d规模设计,设备按2×104m3/d规模安装。
1、粗格栅
粗格栅设置于污水提升泵之前,主要的作用是拦截大的污物,以保护污水提升泵不受损害。
设计规模2×104m3/d。
本期工程设2台自动清污的回转式粗格栅,过栅流速0.60m/s,栅条间隙20mm,单台格栅宽0.7m, 格栅安装角度75º,删前水深1.0m。
为了检修方便,在每个进水渠道的前后各设1块手电两用闸板。
清除的栅渣经无轴螺旋输送机输送经压榨机压榨脱水后外运。
粗格栅与无轴螺旋输送机和栅渣压榨机的启停按格栅前后的液位差或时间控制,可自动运行,也可手动运行。
功能:格栅渠道内设置粗格栅,用以去除污水中的粗大飘浮物质,保护水泵不受损坏,并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
2、提升泵
提升泵设计规模2×104m3/d。
本期工程采用4台潜水排污泵,旱季2台工作,雨季4台工作。
泵的性能参数Q=417m3/h,H=12m,N=22Kw。
泵房内设如下检测仪表:超声波液位计1个,温度计1个,PH计1个,其他设备还有2t的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1台。
超声波污水提升泵设备类型:无堵塞潜污泵。
控制方式:根据集水池液位,由PLC自动控制,水泵按顺序轮值运行,也可现场手动控制。
潜水泵的安装方式为液下自动耦合式安装。
功能:将粗格栅处理后的污水提升至细格栅渠道。
依靠重力流经后续处理构筑物,最终排至五岳河。
3、细格栅
污水通过提升泵后进入旋流沉砂池前的2格渠道上安装细格栅。
设计规模2×104m3/d。
细格栅2台,格栅间隙为3mm,安装角度60度,栅渠宽度0.6m,格栅形式为转鼓式。
在格栅后安装无轴螺旋输送器,用于将栅渣输送到一侧的栅渣斗内。
细格栅控制方式:2台细格栅按时间顺序控制,周期运行,同时根据格栅前后液位差,由PLC自动控制。
功能: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大于6mm)。
☆粗格栅、污水提升泵及细格栅间设备一览表
4.2 旋流沉砂池
沉砂池采用旋流式沉砂池,该池具有占地面积小,除砂、沉砂效率高等优点。
沉砂池土建按2×104m3/d规模设计,设备按2×104m3/d规模安装。
共2座
池子,旋流沉砂池单座池深2.9米,有效水深0.4m。
每座沉砂池内设搅拌机1台。
搅拌机的驱动装置安装在沉砂池的顶部。
每座沉砂池进、出水渠上均设有渠装闸板,以便于检修和维护。
排砂采用空气提升系统,设置1套砂水分离装置。
排砂系统、砂水分离器根据时间控制,同时启动、停止。
砂水分离器控制方式:搅拌器手动/自动运行,空气提升系统(鼓风机、气冲阀、气提阀)与砂水分离器按程序时间自动控制运行。
功能:污水从旋流沉砂池的切线方向进入沉砂池,在池内形成旋流。
沉砂池内安装有搅拌桨叶,用以维持沉砂及分离部分有机物所需的旋流速度。
沉砂池内的沉砂汇集在池底的砂斗中,采用气提方式将沉砂提升,通过管道输送到砂水分离器。
沉砂在砂水分离器内进行砂水分离,分离出的砂子进入砂斗,出水排入厂区污水管。
☆旋流沉砂池设备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