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6课【高教版】1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重点学习的教案.docx

教学设计总课时数1课题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授课类型讲授课教具准备多媒体出席人数缺席人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重点教学分析难点关键课堂教学模式掌握阅读文章的方法,能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提炼。
训练学生对课文中三个“劫” 的主要事例的概括,从而得出文章的主旨。
联系华罗庚的经历,从而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感知文章深刻内容,能提炼文章主旨。
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概括文章主旨。
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中职生。
讲授互动式一、课堂导入二、作者简介三、预习检测四、文章思路教学流程五、艺术特色六、课堂练习七、布置作业时间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学法及学生活动安排时间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学法及学生活动安排一、课堂导入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教师通过语言描述来导入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法:导学式学生认真思考该怎样利用时间,该怎样面对困境。
学法:讨论法二、作者简介华罗庚,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形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1910 年 11 月 12 日,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作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
1985 年 6者华罗庚先生的简单介绍。
通过图片展示作者的月 12 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主要代表作品。
日本东京病逝。
1.无学位大师,华罗庚说:“我来剑桥不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2.报效祖国,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 教法:讲授法年,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表明了他的爱国之心。
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及图片内容,对作者进行简单了解并进行记忆,做好文学常识的积累。
学法:记忆法三、预习检测1、字词梳理劫难 jiénàn:灾难;灾祸。
历经劫难。
劫数 jiéshù:一种宗教用语,原时间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教法及教师活动安排四、文章思路第一部分: ( 第 1 自然段 )点出作者自己的“自学”经历。
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单元知识点

7.观察景物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立足点固定不变,平视、仰视、俯视或环视, 以得到不同的景物画面,这叫 ;二是立足点不断变化,观察的对象也不 断变化,这叫 。
8.如何才能做到善于“听” :,
9.说话,怎样才能做到适度和适当呢? 第四单元知识点
十三、读书人是幸福人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
炼辑
缉
偮揖
区
抠
呕沤
讴
怄
欧
鸥
殴
瓯
解词:
咬文嚼字
观其大略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锱铢必较
不求甚解
十六、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一、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 著名的 本文选自
、注音:
劫.难()矩.形(
)幌.子( )
好高wu( )远 锲
( )而不舍
勤能补拙zhuo(_)
三、解词:
好高骛远
锲而不舍
勤能补拙
语文知识:
1、阅读中的“列提纲”
古义:
今义:
5)用.心一也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挽弓当挽强
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身份),本文选自
的观
它旗帜鲜明地提出了
点。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浩hàn( )上溯.( )
执著.()
(
鄙奸zh à()sh
ì( )好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课《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学设计 (一)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课《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学设计 (一)本文将会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是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三章,全篇以乡村教师师杨振武的成长经历为主线,通过讲述他在艰难情况下积极向上的故事,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在困境中,更需要发奋求进,拼搏奋斗。
本课程以阅读分析与写作训练为核心,通过杨振武成功摆脱贫困的事例,启示学生们要珍惜生命,抓住机会,努力成长。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乡村教师杨振武成长经历,认识到在困境中更需要发奋求进的品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阅读分析和写作方面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断的困境并不意味着毁灭,只有坚持不懈地拼搏奋斗,才有机会获得丰硕收获。
三、教学策略1.分层教学: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
2.问题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并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流程1.复习导入通过学生对上次课需要了解的内容进行回忆复习,并与学生讨论相关问题2.新课阐述通过讲师的阐述,让学生了解本堂课的主要内容3.阅读分析利用教材中的专题读物《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让学生通过阅读后的解读、分析和理解。
4.写作训练通过示范训练、分层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本节课的写作技巧,完成写作任务。
5.巩固练习通过业务练习、模拟测试、反复训练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价1.知识与能力的考核:通过课后小测和书面作业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考核。
2.情感态度的评价:通过出勤、参与、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态度。
3.教学效果的评价:通过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教研评价等方式,了解本次教学的效果,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16.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案

觉。
2、成语梳理
班门弄斧 (bān mén nòng fǔ ):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 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好高骛远(hào gāo wù yuǎn ): 好:喜欢;高:过高;骛:马快 跑, 引申为追求 ;远:过远。 意 为:脱离实际去追求过高的、难 以实现的目标。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 ): 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 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 还求更好。
教师讲重点成语进行讲 解,同时让学生将成语 的解释记在书上,作为 成语积累。
学生认真听老师对成语 的解释,并做好积累。 课下能够熟记所讲成语 的的含义。
埋头苦干(mái tóu kǔ gàn):专 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勤 能 补 拙 ( qín né ng bǔ zhu
时间 安排
教学流程及主要内容
教法及教师活动
学法及学生活动
ō ):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实事求是 (shí shì qiú shì ): 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 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 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 的实际情况办事。
知难而进(zhī nán ér jìn):迎 着困难上。
头衔 tóu xián :职务和级别的名 号总称。
幌子 huǎng zi:幌 ,帷幔。 比喻 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
炫耀 xuàn yào
教师对重点的生字词进 行讲解,纠正学生的发 音。
学生对幻灯片上展示的 字词进行朗读,同时要
警惕 jǐng tì :对可能发生的危
达到能熟读默写。
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敏锐的感
还是不得不承认的。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1

第三部分
• 9-10自然段
• 最后的两段文字转入了“现在这么好的环境”。作者以一个设 问句承上启下:“那么,我们是不是还会有困难呢?”作者提 出,任何时候都会遇到困难,当任何困难不会比以前遇到的更 严酷。在成绩面前不能满足,做学问没有止境。作者在最后一 段文字中总结了自学成才的四条经验:一要踏实,二要有计划, 三要多想多练,四要知难而进,锲而不舍。
困难的处 境、逆境
第一课: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华罗庚
发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 (这个学期我要发愤图强,考取好成绩。) 奋发图强:振作精神,努力自强。 (面对困境,我们更要奋发图强,创造美好 的未来。)
作者简介
gēng
• 华罗庚(1910—1985) • 江苏金坛人。 • 中国当代著名数学家。 *华氏定理
主题
学问是没有止境的,科学是实事求是的,是精益 求精的。科学没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更加大的 劳动。
• 骄傲自满 (jiāo ào zìmǎn ):自高自大,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
朗读课文
课文结构简析
第一部分
• 1自然段 • 点出作者自己的“自学”经历。
第二部分
• 2-8自然段
• 第2自然段把自己的经历集中在“两次磨难”,并明确演讲的目的——要青年人从 中得到“借鉴”,要珍惜良好的环境,努力学习。这一段是下文“两次磨难”的 总起,下文分说“两次磨难”。 • “第一个磨难”,是讲述作者“早年碰到的困难”。具体困难有:学历低、失学、 “不合格”的教员。作者以这些亲身的经历证明了“学习要自己努力,努力就可 以很快上去”。作者对青年人提出“做个懒人可不行,要加强努力,在赶得上” 的殷殷教导。 • “第二次磨难”,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在十分贫穷的恶劣环境下,作者完成了高 质量的科研论著,因此当上了美国的“洋教授”。这充分证明了“在艰苦环境里, 由于坚持不懈,有了成果,人家还是不得不承认的”。 • 以上“二劫”证明了遇到任何恶劣条件,在任何困境中,仍要努力学习,刻苦, 发愤。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第16课《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案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经历及演讲稿的特点。
2.阅读文章,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提炼。
3.学习有关成功的经验,培养在逆境中发奋图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阅读文章,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提炼。
2.学习有关成功的经验,培养在逆境中发奋图强的精神。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感知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齐读下面的词句: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这是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对待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请同学们记下来,并以此为训,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华罗庚的演讲稿——《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二、作者华罗庚,世界著名数学家,是中国解析数论、矩形几何学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1910年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
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于日本东京病逝。
1.无学位大师,华罗庚说:“我来剑桥不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
”2.报效祖国,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
1950年,他毅然放弃了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表明了他的爱国之心。
三、演讲稿演讲稿:是在某些正式公众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
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演讲的内容和形式。
演讲稿的特点:针对性(关注对象)、鼓动性(宣传动员)、口语性(口语表达)、整体性(与讲相结合)、可讲性(易于理解)、四、整体感知1.梳理生字词劫难(nan)借鉴(jian)头衔(xain)幌子(huang)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好高骛远:(wu)比喻追求难以实现的目标。
锲而不舍:(qie)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
2.阅读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结合演讲稿的结构,给文章分段。
总述第一部分(第1段):点出作者的“自学”经历。
分述第二部分(第2-14段):追述自己的“三劫”经历。
第一劫:靠顽强自学,刻苦专研,取得工作与成绩。
第二劫:抗战期间,在艰苦环境中有了成果,被认可。
中职学校语文(基础模块上)期末复习

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 命家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 样的爱情观? 和舒婷《致橡树》有什么不同?(从国 度、时代和文化背景等因素考虑) ②它们矛盾吗,为 什么? 《我愿意是激流》爱情观——对爱情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倾慕依恋。 《致橡树》正确的爱情观——相互依存、心心相印、同甘共 苦、平等独立、坚贞不渝、外内兼蓄,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视 自身价值——伟大的爱情! (1)、认识不同——《我》男性视角;《致》女性视角 (2)、时代不同——《我》热恋时期;《致》时代更替
解 题
作者贬词褒用赋予这个成语
一种新的意义,那就是在文字 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
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 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提炼作者观点,找出中心论点。
1.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2.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 敲”。
• 曾宏燕, “中国爱情教育首创人”。
• 1、红玫瑰象征什么? • 2、中国传统中哪些花象征爱情? • 3、西方情人节的来历?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袖珍 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 说或百字小说等。它是随着时 代节奏的加快而出现的一种新 兴小说样式,美国作家罗伯特. 奥弗斯特给它下的定义是: “不超过一千五百字,却要具 备小说的一切要素”。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A.数 B.一 C.几 D.若
“一”字,它凌寒独自开放,是 报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行者。
拓展:
⑴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 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
• “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 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6课【高教版】2

论点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
议
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
论
文
论据
三 要
证明论点正确的证据。
素
论证
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在困境中更要发愤求进
• 华罗庚
华罗庚
字词梳理
• 劫难 jié nàn :灾难;灾祸。 历经劫难。 • 劫数 jié shù :一种宗教用语,原指极漫长的时间。后亦指命中
实地听完整堂课。
•
3、课前预习
•
课前预习新课内容,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下来。预习后尝试做课后练习题,不要怕出错,因为老师还没有讲,出错也是正常的。
•
关键是,出错了你就知道上课时应该重点听哪里,注意力自然就能集中了。
•
4、即便上课时不理解也不要放弃
•
有些同学觉得老师讲的听不懂,就干脆不再听讲,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其实这样做真的很傻,因为不听讲就非常容易和同学们的学习进度脱节,这就会直接导致考试时成绩下降。原因是,老师讲的内容不一定都在教材中体现,有相当一部分重点内容
•
与此相反,如果坐在前面,首先心情就很不同,自己比别人靠前的感觉让你听课时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与老师眼神交会的机会增多,感觉就好像是老师在做一对一个人辅导。
•
有的学生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讨厌坐在前面。和老师眼神交会非常有负担,稍微做点儿小动作就会被老师发现,非常不方便。而且坐在前面说不定还会被问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
1、往前坐
•
坐的位置越靠后,注意力就越难集中。老师不会注意到你的事实可以让你不再紧张,放心去做别的事情。坐在后面,视线分散,哪怕你是在看老师,如果有人移动,你的视线就会飘到那个同学的后脑勺上去,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而且,坐在后面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地容,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下来。预习后尝试做课后练习题,不要怕出错,因为老师还没有讲,出错也是正常的。
•
关键是,出错了你就知道上课时应该重点听哪里,注意力自然就能集中了。
•
4、即便上课时不理解也不要放弃
•
有些同学觉得老师讲的听不懂,就干脆不再听讲,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其实这样做真的很傻,因为不听讲就非常容易和同学们的学习进度脱节,这就会直接导致考试时成绩下降。原因是,老师讲的内容不一定都在教材中体现,有相当一部分重点内容
2019/8/10
教学资料精选
6
谢谢欣赏!
2019/8/10
教学资料精选
7
•
与此相反,如果坐在前面,首先心情就很不同,自己比别人靠前的感觉让你听课时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与老师眼神交会的机会增多,感觉就好像是老师在做一对一个人辅导。
•
有的学生恰恰就是因为这一点,讨厌坐在前面。和老师眼神交会非常有负担,稍微做点儿小动作就会被老师发现,非常不方便。而且坐在前面说不定还会被问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
但是,那却是提升成绩最快的方法。学习要带有一定程度的紧张感,坐在前面,自然而然就会紧张起来。没有必要自己费心思集中精神,那种环境就能帮助你做到。虽然看上去好像不太方便,但其实那才是最便于学习的位置。
•
2、不要看书,要看老师的眼睛
•
只要老师不是在一味地读教材,那老师的“话”就不可能和你低头看着的教材上的“文字”一致。头脑聪明的学生,也许能做到既集中精神听老师的话,又集中精神看眼前书上的内容。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
1、往前坐
•
坐的位置越靠后,注意力就越难集中。老师不会注意到你的事实可以让你不再紧张,放心去做别的事情。坐在后面,视线分散,哪怕你是在看老师,如果有人移动,你的视线就会飘到那个同学的后脑勺上去,也就无法集中注意力。 而且,坐在后面很
难读到老师的表情。认真听讲不单纯是指听老师说的话,把握老师的表情和语调之类的小细节也是很有必要的。说话比平时更用力,或者表情严肃地强调的那个部分几乎百分之百地会出现在考试中。但是如果坐在后面,那种重要的提示就全都错过了。
是老师在上课时补充讲解的,如果不听讲很可能就会错过这些重点。
•
所以,上课的时间一定要专注于课堂,决不能打开别的习题集去学习,这样才是高效率的学习,才是提高成绩最快的方法。因此,困难也要先听课,那对你将来的自学一定会很有帮助,哪怕你只是记住了一些经常出现的术语,上课的内容好像马上就忘光
了,但等到你日后自己学习的时候,也能让你回想起很多内容。
走进作者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江苏丹阳。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 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 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理”、“华氏不等 式”、“华—王方法”等。
阅读文章的方法及步骤
一、快速阅读课文,弄清文章大意
二、找到信息所在的区域
三、筛选并概括文章主要信息
小组合作学习
一、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二、各小组完成学习内容
华罗庚的人生三劫
“第一”劫
“第二”劫
“第三”劫
编者语
• 要如何做到上课认真听讲?
•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一节课45分钟如何保持时时刻刻都能认真听讲不走神呢?
•
认真听讲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上课时间无条件地“往前看”,上课的时候看书往往很容易开小差。摒除杂念,将视线从摊在眼前的书上移开。老师讲课的时候只看前面,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话,那才是认真听讲的态度。
•
低着头,心情就放松了,但那种放松对学习一点好处也没有,之所以会放松,就是因为觉得即便是自己开小差,老师也不知道。如果你往前看,不时地和老师眼神交会一下,注意力必然会集中起来。和老师眼神交汇的那种紧张感会让你注意力集中,并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