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说三要素及标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
试谈小说三要素的关系

试谈小说三要素的关系小说的三大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看似比较孤立,实际在塑造人物方面既起着不同的作用,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着特殊的关系。
理清三者关系,对于指导阅读小说,提高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环境和人物性格的独特关系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是人物驰骋的疆场。
诸葛亮、曹操生活在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李逵、武松生活在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特殊时期,贾宝玉、林黛玉生活在官宦之家。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人物。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价值追求。
人物在环境中展示自我,在环境中塑造自我,在特定环境中上演精彩的一幕幕。
孙犁的小说《芦花荡》一开始,就给人物设定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场景:“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
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
”孙犁描绘的这个看似充满诗情画意的芦苇荡,实际是主人公和敌人较量的战场,是主人公老头子和敌人斗智斗勇的舞台。
主人公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下,和敌人比智慧,比能力。
反过来说,也只有这样特别的环境,才能充分显示出老头子的与众不同来,才能更淋漓尽致地展示出老头子的独特性格来。
在这样的环境下,老头子展示了自己的能耐,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展示了自己的智慧:“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环境越险恶,越能展示人物的能力;环境越与众不同,越能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环境越复杂,越能锻炼人,越能塑造人物。
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小说三要素及其作用

小说三要素及其作用情节: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的依据,人物的性格是在情节的推进和变化中完成并得到体现的,而作品的主题也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分析鉴赏某个情节的作用时,主要从该情节对人物形象、主题、其它情节、构思的作用等方面入手。
(一)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来看,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一定的情节能够表现一定的人物形象。
如《祝福》中祥林嫂再嫁时又是哭又是骂,后来听了柳妈的话后到土地庙里捐了一条门槛等情节,都充分说明了她是一个受封建迫害很深深的农村妇女形象。
例如2008年高考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第17题答案:(形象概括)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结合情节具体分析)她对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远别回来。
”对于父亲的话,她觉得羞辱。
但她虽不理解父亲,在物质方面却又是支持他的,她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
(得出结论)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庭妇女。
(二)从对其它情节、构思上来看在开头的故事情节可以起到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中间可能有过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在结尾有可能交待故事的结局、照应上文、构思精巧(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等作用。
如08年江苏卷《侯银匠》第12题,答案为: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②从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着眼,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三)从对文章的主旨方面来考查,情节是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
如《雁阵》第21题,主要考查情节对人物形象、主题表现和情节发展的作用。
小说三要素作用分别是什么

小说三要素作用分别是什么1.小说有哪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习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开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2.作用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开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提醒主习题。
结局深化主习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开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提醒其贫困潦倒、掩耳盗铃、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蛮横、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管理办法的罪恶。
结部分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提醒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开展。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部分分通过描写两处比照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愉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竭力描写烈日、暴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开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提醒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提醒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小说三要素的效果

小说三要素的效果引言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通常具有三个重要要素: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以及主题思想。
这些要素彼此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建了一个小说的整体效果。
本文将探讨小说三要素的效果,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小说。
故事情节的效果故事情节是小说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整个故事的发展和变化。
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加阅读的乐趣。
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巧妙的发展,情节可以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悬念感。
同时,情节也可以通过展示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成长,传递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人物塑造的效果人物是故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表现方式。
一个深入而生动的人物形象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其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情感变化。
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行为,可以为故事赋予更多细节和色彩。
人物之间的关系和Interactions也是故事发展的重要部分,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多样性。
主题思想的效果主题思想是作者想要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核心观点和价值观。
通过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作者可以巧妙地揭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更深层次的主题思想。
一个有深度和启示性的主题思想可以引发读者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对读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结论小说三要素的效果是相互交织和共同作用的。
一个好的故事情节、深入的人物塑造和有深度的主题思想,能够共同创造出一个引人入胜、情感复杂和思想深刻的小说作品。
通过理解和欣赏小说的三要素效果,读者可以更好地体验小说带来的乐趣和启示。
小说三要素与主题的关系

小说三要素与主题的关系人物情节环境主题人物:小说塑造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情节:小说记叙的事情变化和发展过程。
环境: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主题:小说表现的中心思想。
关系:人物是在情节是推演中完成性格塑造的,人物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通过塑造人物来表现主题。
在情节的发展中完成人物的塑造,环境为情节发展提供依据,通过情节的推演表现主题。
环境描写可以侧面渲染和烘托主题。
考人物的答题点:一、从人物本身找答题点1.五种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景物)及细节描写的作用,即刻画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作用,即刻画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3.如问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方法有第一、先看使用了几种描写手法,分别描写了什么,然后合并概括。
第二、写了几件事情,分别写了什么,然后合并概括。
第三、如果只写了一件事,就看人物在情节发展中分别表现出了什么性格,合并概括。
二、从人物与其他三者的关系上找答题点:从情节:1.所言所行推动了情节发展。
可细分为:设悬念、做伏笔、做铺垫、做照应(前后皆可)。
2.增加了情节的生动性、可看性、曲折性、真实性。
从环境:提示、揭示、暗示、照应了什么样的典型环境。
从主题:直接表现主题或侧面表现或烘托什么样主题。
考情节的答题点:一、情节本身的答题点1.某个情节引起下一个情节,为下一个情节做铺垫、设伏笔悬念。
2.某个情节和下文形成衬托和反衬3.某个情节和下文形成对比关系二、从情节和其他三者的关系找答题点从人物:刻画人物或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物性格从环境:揭示、提示、暗示、表现、照应了什么样的典型环境。
从主题:表现、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考环境的答题点一、环境本身的答题点1.自然环境的特点2.揭示什么样的典型环境二、从环境与其他三者的关系上找答题点从人物:1. 烘托人物的什么样的性格,分正衬和反衬2. 侧面描写人物的心理从情节:1.推动情节的发展2.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依据、渲染氛围。
小说三要素的效果

小说三要素的效果通常,一部好的小说应该具备以下三个要素:情节、人物和主题。
这三个要素的充分发挥可以带来各种不同的效果。
情节的效果情节是一部小说的骨架,它描述了故事的发展和结构。
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可以带给读者紧张刺激的体验,悬念的设置会让读者着迷。
情节的效果包括:1. 吸引读者:一个紧凑而有趣的情节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吸引读者:一个紧凑而有趣的情节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增加紧张感:情节中的冲突、转折和困境可以给读者带来紧张和悬念的感觉,让他们想要一探究竟。
增加紧张感:情节中的冲突、转折和困境可以给读者带来紧张和悬念的感觉,让他们想要一探究竟。
3. 推动故事发展:情节是小说故事的推动力,它能够引导人物行动并决定故事的走向。
推动故事发展:情节是小说故事的推动力,它能够引导人物行动并决定故事的走向。
人物的效果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他们的性格、动机和行为塑造了故事的情感和意义。
一个鲜明而立体的人物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物的效果包括:1. 情感共鸣: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读者可以与人物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情感共鸣: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读者可以与人物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2. 塑造意义:人物的行为和抉择可以反映出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为故事赋予更深层的意义。
塑造意义:人物的行为和抉择可以反映出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和价值观,为故事赋予更深层的意义。
3. 刻画背景:通过描述人物的职业、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小说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刻画背景:通过描述人物的职业、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小说所处的时代和环境。
主题的效果主题是一部小说所要传递的核心思想或观点。
一个深刻而有意义的主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主题的效果包括:1. 启发思考:主题通过展现人类的困境、道德选择或人生意义等问题,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探索。
小说三要素及作用

1.小说有哪三要素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2.人物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3.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4.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小说的重要知识点

小说的重要知识点一、小说三要素1、人物2、情节3、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情节的总的作用:使小说变得丰富、生动、曲折,可以强化人物性格、深化主题和增强艺术感染力。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
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例1:他走了。
例2:我们爬上了山。
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例1: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例2、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探照灯的光带,透过飘飞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
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例1:《最后一课》中:啊,那些坏家伙,他们贴在镇公所布告牌上的,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例2:哦,北大,北大,你委于我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
例3:祖国啊,母亲!我爱你,中国!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例1: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我们上了轮船,离开钱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表现人物欢快兴奋的心情:"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小说三要素及标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
作者:邵国钢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12期
摘要:透过小说三要素与标题是鉴赏小说的常用方法。
从运用四者构成的小说要素图可见,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无法隔离的密切联系和作用。
立足于任意一个要素,可发现它与另外三个要素均有联系,这就为解题者提供了多个思维的角度,从而有效避免了解题中的思路不清、考虑不全而失分的现象。
关键词:小说三要素标题关系作用
抓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来阅读和分析小说,是常用的小说鉴赏方法。
纵观近年各地高考试卷,围绕小说三要素及标题而命制的试题呈现主流趋势。
比如,“…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卷,第11题(2)小题)。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卷,第6题)。
可见,理解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往往离不开对小说三要素解析。
同时,小说标题确定也常常源自三要素,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分析小说三要素及标题各自的作用,实现对小说阅读解题规律的把握。
一、理清三要素及标题间的相互关系
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来传递作品的主题,为了完成这个中心任务,故事情节与环境描写往往是作品人物活动的重要载体。
同时,作为作品的标题则基本上体现在三要素中。
因此,小说的三要素及标题间存在着相互依存、无法隔离的密切联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图表呈现,本文将此图命名为“小说要素图”。
如图例所示,可得出三层含义:①小说三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并相互作用的。
②三要素与主题之间同样存在相互联系并作用的关系。
③标题一方面与处于核心位置的主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形象地点明或暗示小说主题;另一方面与主题一样,与处于外围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探究三要素及标题间的作用
利用小说要素图,我们可以明确图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有四个维度的作用:①要素自身所呈现的一个内部作用。
②要素与另外三要素分别产生的三个外部作用。
凭借此图可提供比较全面的解题思路与步骤。
比如:
例题1:小说以对“窗内窗外”的描写结束全篇,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超人》〔作者:冰心〕,自贡市普高2018届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第5题:)
参考答案:①从情节结构上看,窗内窗外的描写呼应了前文对回忆母亲和禄儿送花的描写,使小说结构更加严谨。
②从人物塑造看,完成了人物的塑造,何彬由一个冷漠,内心灰暗的人转变成了一个有爱心,心灵亮堂的人。
③从主旨看,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爱可以改变人生,爱能够净化人的心灵。
④从艺术表现力看,小说以窗内窗外的环境描写结尾,委婉含蓄,意境深远。
三、明确小说要素图运用策略
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第一步是明确题干要素。
弄清题干在问什么,明确题干是针对哪一个要素为立足点进行提问。
如果题干仅提供小说中的相关词语、句子或段落,则必须先准确判断它属于哪个要素,然后利用要素图进行分析。
第二步是分析题干要素的作用。
在具体分析要素时,要先分析要素自身的作用,有时对作用本身不局限于一个作用。
第三步是分析其余三个要素的作用。
跳出题干要素分析与其余三个要素间的作用。
第二与第三步可概述为“1(要素自身作用)+3(与其他三个要素的作用)”角度,综合起来为4个解题角度。
比如:
例题2:简要分析划线段落(当时父辈兄弟三人投奔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沟,立足未稳,即遭遇水灾,全镇子人陷入困顿,几乎家家缺吃少穿。
)在文中的作用。
(《堂号》〔作者:袁炳发〕,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5 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第5题)
第一步可确定划线段落为小说的环境描写。
第二步则分析“父辈兄弟三人”刚到异乡后就遇水灾而陷入缺吃少穿的境地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可理解为交代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第三步则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三个要素思考,就不难理解其作用。
参考答案:①交待“偷鸡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遭遇水灾,全镇困顿;(情节自身内容)②推动情节发展:正是由于几乎家家缺吃少穿,才会发生“偷鸡事件”;(情节结构作用)③为张爷误会“我们家”埋下伏笔:初来乍到的外来户且生活艰辛;(情节结构作用)④从侧面交待父亲坚持“自证清白”的原因:投奔同乡且立足未稳;(人物形象)⑤用生存的艰难衬托出我们家对家风的坚持:再困难的生活,人也不会堕落。
(主题)
运用小说要素图解题时,要特别留意小说作者在某一个要素上存在着墨较多和用意含蓄,或篇幅少乃至忽略等现象,在具体的解题实践中,就要因“要素”而异,或增加答题要点,如例题2中的故事情节角度的答题要点有两个;或减少甚至忽略这个要素的作用,如例题3中的环境描写角度的答题要点就没有。
例题3:小说题目“陈设一个家”具有丰富的内涵。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陈设一个家》〔台湾,吴念真〕,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第9题)
参考答案:①从情节角度看:“陈设一个家”,表层是指小梁拍戏时陈设布景,深层是指小梁为老太太的温情和遭遇打动,最后自己主动出钱为老人真正布置一个美观大方的家。
②从人物角度看:“陈设一个家”,含有小梁为老人陈设一个家,也是弥补对自己阿嬷的歉疚,获得心灵的安慰的愿望。
③从主题角度看:“陈设一个家”,寄寓了作者呼吁“远离…表演‟,真心关注独居老人,为他们送上家的温暖”的主旨。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若能利用小说要素图让学生明确它们间的联系,并立足于任意一个要素,发现它与另外三个要素的联系,就会为解题者提供了多个思维的角度,有效避免了解题中的思路不清、考虑不全而失分的现象。
作者简介
邵国钢,(1973年—),男,汉族,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单位:四川省乐山沫若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