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医疗设备综合效益分析与使用管理
医疗设备成本管理与效益分析论文(三篇精选)

医疗设备成本管理与效益分析论文(三篇精选) 医疗设备成本管理与效益分析论文(篇1)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进步,医疗设备在医疗机构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然而,这些设备的购置、维护和使用伴随着巨大的成本。
因此,有效的成本管理和效益分析对于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医疗设备成本管理医疗设备成本管理涉及设备的购置、运行、维护和更新等多个方面。
1. 购置成本:在购置医疗设备时,医疗机构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技术性能、价格、使用寿命等因素,确保投资效益最大化。
2. 运行成本:设备的运行成本包括电费、水费、耗材费用等。
通过优化设备使用流程、降低能耗和减少不必要的耗材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3. 维护成本: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对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维护体系,减少因设备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医疗设备效益分析主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进行。
1. 经济效益:通过对比设备购置和运行成本与设备创造的医疗收入,可以评估设备的经济效益。
此外,设备的投资回收期、利润率等指标也是衡量经济效益的重要参数。
2. 社会效益:医疗设备的使用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同时,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有助于提升医疗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四、结论医疗设备成本管理与效益分析是医疗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优化成本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和加强效益分析,医疗机构可以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医疗设备成本管理与效益分析论文(篇2) 引言在当前的医疗行业中,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医疗设备在诊断和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引进和更新,其成本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合理控制和管理医疗设备成本,成为医疗机构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因此,本文将对医疗设备成本管理与效益分析进行探讨,以期为医疗机构在设备管理和决策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医院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与应用

医院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与应用摘要: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先进医疗器械、技术的涌现,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为医院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提高医疗器械的利用率、降低医疗费用、实现有效投入的最大化,是目前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成本效益分析,是实现医疗器械科学化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详细阐述医院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分析与应用,以期能够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应用策略前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层出不穷,使人们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极大的保障。
在医疗器械的实际使用中,相关人员要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效益分析,这样不仅能增进医院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为医疗器械的采购、运行分析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在医院管理中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意义(一)有利于掌握医院经济运行状况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使相关人员较准确地掌握医院的运营和成本管理情况,从而准确评估医院的经济管理,深刻分析医院的经营效益,有助于医院管理者对医院的健康发展和经济运作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同时,通过对成本效益的分析和评估,管理人员可对各终端科室及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并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有利于建立节约型医院采用成本分析方法,可对医院的资源利用、效率、成本控制、病人收费等进行全面的监测,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调控功能,使医院的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减少科室的各项支出,为实现节约型收入增长和耗用管理模式改革提供保障,促使医院从“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方式向“内收效益型”发展,从而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医院的管理活动中,坚持以追求社会效益为基本原则,是实现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先决条件和根本,二者相互包容、相互渗透,是一个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整体。
医疗设备效益分析

医疗设备效益-质量考评的做法与体会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设备科陈丽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医疗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先进的大型、精密医疗设备进入临床使用,给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为使先进的医疗设备在临床中充分发挥作用,减少资源浪费,创造更大和更好的效益,根据我院的设备使用实践,设备科近年来每月及年终都对在用的医疗设备进行了初步效益分析,但未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导致了医疗设备的使用率较低,未能产生应有的效益。
针对存在的问题,对2010年初购入的设备开展了医疗设备效益-质量考评,将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纳入临床科室整体质量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室的绩效挂勾,并作为批准使用科室申购医疗设备时的一项重要指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原有效益分析的弊端1.1在实行效益-质量考评前,临床科室申购设备需要填写《医疗设备配置申请表》,对所申购的设备进行效益承诺,但由于制度的缺失,没有制订相应的奖惩措施,效益承诺只流于形式;只有设备效益分析,但设备效益分析之后对使用科室的奖惩不明确;年终对效益分析结果较好或者使用率很高的科室没有能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或政策性的奖励,反之也没有处罚,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2、经过调查研究,我院设备效益较差的设备存在以下问题:1.2.1设备老化、故障多、临近淘汰。
1.2.2专科性强和急救、消毒等设备使用率低。
1.2.3使用风险大、受检查环境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如运动平板试验、体外循环设备等。
1.2.4重复建设,有的实验室设备是专门为重点专科创建而购置,且没有固定专人操作,此类设备纳入科研设备管理。
2、效益-质量考评的做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院对前几年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将医疗设备效益作为质量考评要素的做法,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主要做法如下:2.1购进设备前进行合理调研。
实行效益-质量考评制度之后,使用科室在购进设备前,将对该设备在构成医院诊疗能力中的作用和定位、价格性能比、收费标准、患者需求程度及同级医疗机构的使用现状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调查,进而提出申请购买设备报告。
医院医学装备应用分析及使用评价制度

医院医学装备应用分析及使用评价制度1引言为了加强医学装备管理, 保证科学地使用, 提高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 保证其处于完好与待用状态,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保障医学装备临床应用安全与有效性, 制定本制度, 并定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应用分析及使用评价。
2临床应用质量与风险分析定期对医学装备在临床应用中的使用水平、技术性能、环境影响等各项指标进行逐一评价, 对医学装备运行情况和不良事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报告和管理, 从而更清晰地了解医学装备的使用情况, 确保后续维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实现医学工程部门由传统的工程技术支持向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式的转变。
2.1临床应用质量分析2.1.1使用水平与使用率:1.医疗技术人员能保证仪器设备的功能利用、正确使用和正常运行;2.设备有专人操作、专人保养、专人管理;3.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率。
2.1.2技术分析:1.定期检查仪器设备部件、附件是否完好齐全;2.定期检定检测, 保证仪器设备物理测试符合产品标准(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3.配备必要的软硬件, 并满足升级需要和技术改变需要;4.定期检查电能、试剂、制冷剂等耗材的消耗水平, 确认设备是否节能、环保、低碳;5、判断多种产品是否已经集成为一个系统, 并构建医疗技术平台(以医疗技术为视角, 诊治过程为主线), 如机械通气技术: 包括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血气分析等设备, 可以构成一个技术平台;6、运行环境符合工程技术标准要求, 具备水、电、照明、温湿度控制、屏蔽、网络环境等配套条件, 具备排污、放射防护等措施。
2.2风险分析2.2.1危害分析1.能量与有害物质, 包括物理性能量、化学性和生物性有害物质。
2、失控, 包括人员失误、故障、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等。
2.2.2技术与操作风险分析(维修的保障程度、设备的易用性和可操作性)1.保修的合理性, 以及如何通过设备故障率与使用年限来合理选择保修的时间;2.设备易损件、耗材的使用风险、更换频率和价格;3.设备安全事件、不良反应及缺陷情况;4.维修期间保障(是否签订售后服务承诺书、是否提供备用机、维修是否及时、维修配件提供情况、费用情况);5.设备操作技术难度(是否有专人操作、是否经过操作与使用培训、是否有定期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人员失误情况)等因素对设备造成影响。
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

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发布时间:2022-02-14T08:28:33.161Z 来源:《中国经济评论》2021年第11期作者:罗嘉丽[导读] 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
医院进行成本管理其目的是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逐步推进,广州地区已取消西药加成与耗材加成,“以药养医”的格局已被打破。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广州 511486摘要:目的医院开展大型医疗设备进行成本效益的分析是为了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提高医院的诊疗水平,争取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方式。
方法文章采用成本管理的全成本核算法、比率分析法,以本单位X射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医用直线加速器(LA)、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CT)等大型设备为样本进行分析。
结果大型设备的成本收益率MR > CT > LA > SPECT CT。
结论大型设备的成本收益率与业务的附加值、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成本管理情况、学科发展相关。
我们通过对设备的效益分析,探索大型医疗设备的成本运行规律,继而为医院的宏观经济管理和医院的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减少设备投资的盲目性。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成本管理;投资效益分析;全成本核算法引言医院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将其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耗费按照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
医院进行成本管理其目的是真实反映医疗活动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逐步推进,广州地区已取消西药加成与耗材加成,“以药养医”的格局已被打破。
各公立医院亟需在医院成本管理、效益管理中下功夫,调结构、增效益,以在医改的洪流中站住脚。
董兆华在《医疗设备成本管理与效益分析》[1]中通过对设备的投资回收期、投资回收率进行分析,为军区医院医疗设备购置提供参考。
大型医疗核磁共振设备的目标管理和效益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CHINA HEALTHINDUSTRY[作者简介]齐文章(1978-),男,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大型医疗设备数量明显增多[1-2],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同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被纳入我国卫生规划中。
如何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利用率,增加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广大医院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某医院于2016年购入大型医疗设备并投入使用,每年进行一次大型医疗设备分析,取得了一定效果,能给医院调控设备和引进人才等制定提供参考。
1资料来源从医院设备管理科获取大型医疗核磁共振设备的原值、已用年限;从《淄博市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办法》中了解其折旧年限为6年;在医院财务科获得其月收入、操作人数和月均工资、月维修费等;其所占房屋建筑面积、费用、房屋折旧年限等自医院房屋管理档案处获得。
2方法医院对大型医疗设备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及使用后状况用量本利分析法分析[3]。
3结果大型医疗设备效益分析包括保本效益分析和实际效益分析,它是医院经济和设备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
3.1保本效益分析大型医疗核磁设备的购入需占用较大资金,周转时间长、风险大,应用保本效益分析法可减少风险。
其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1)固定成本。
①设备原值、折旧年限分别为500万元、6年。
设使用6年后价值为0,按固定资产直线折旧法,月折旧额为6.94万元。
②核磁科室由于工作量小,仅需3名工作人员,按人均月工资4500元算,则月均人员费用为1.35万元。
③设备占用房屋面积为60m 2,房价4100元/m 2,使用年限50年,假定50年后价值为0,按固定资产直线折旧法,月均房屋折旧额为410元。
④设备每年修理费1.8万元,月均1500元左右。
⑤管理费分摊。
国内医院管理费约为医院总成本的1/4。
该医院管DOI:10.16659/ki.1672-5654.2021.07.171大型医疗核磁共振设备的目标管理和效益分析齐文章1,赵爱霞21.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建设办,山东淄博255400;2.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财务科,山东淄博255400[摘要]目的分析某医院大型医疗核磁共振设备的目标管理及投资产生效益情况。
医疗设备效益分析

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以及运用成本的核算newmaker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先进的精密医疗设备进入医院,给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在医疗设备全程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贯穿于医疗设备运行的整个过程。
一方面,它分析评价在用医疗设备的工作状况,以便采取措施提高其使用率;另一方面,它指导医院的医疗设备规划和立项,将医院有限的资金用在最有效益的项目上。
1、经济效益分析1.1、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很多,最常用的两种为:1.1.1、投资回收期法。
是根据收回医疗设备投资成本所需要的时间来进行的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计算公式为:投资回收期;医疗设备投资总额/该医疗设备年净收入。
公式中,医疗设备年净收入是指该医疗设备全年业务收入扣除一切相关费用(主要为耗材费、维修费、人员费、水电费和折旧费等)后的净值。
投资回收期越短的医疗设备,其经济效益越好。
1.1.2、投资回收率法。
是指该医疗设备每年获得的净收入与投资总额的比率。
其计算公式为:投资收益率=(医疗设备净收入/该医疗设备投资总额)x100%,投资收益率越高,其经济效益越好。
1.2、对大型设备的使用分析,我们有选择性的对我院的部分大型设备进行分析,如:磁共振、直线加速器、螺旋CT、全自动生化仪、腹腔镜、体外碎石机、高压氧舱等大型设备逐月进行效益分析。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每月10日前对上个月各科室的大型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将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在大型医疗设备本上,内容包括:当月设备总收入、该设备治疗人数、该设备维修情况,分别进行列表汇总,这样做到了对每个科室每个月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效益情况一目了然,对每台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效益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对设备的效益进行分析说明,可以知道收入和支出的范围能达到多少时,设备的月利润最高。
2、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的经济性贬值2.1、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医院医疗设备资产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所导致的资产实体发生的价值损耗或贬值。
大型医用设备经营管理制度

大型医用设备经营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大型医用设备经营管理,提高医用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保障患者的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大型医用设备的经营管理,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等。
三、设备采购1.采购需求确认医疗机构内部各临床科室提出大型医用设备的采购需求,需明确设备的型号、品牌、配置以及预算等信息,并提交给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2.招标采购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情况,组织招标并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设备采购,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医疗机构的要求。
3.采购合同签订设备管理部门依据招标结果,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设备的型号、数量、价格以及交付时间等内容。
4.设备验收设备管理部门与临床科室协同进行设备验收,确保设备的数量和质量符合合同要求,并做好验收记录。
四、设备使用1.设备登记设备管理部门对采购的设备进行登记,并制定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型号、生产厂家、购置日期、保修期限等信息。
2.设备分配设备管理部门根据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合理分配设备,并明确责任人。
3.设备使用管理临床科室应根据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设备使用,并定期进行检测和保养。
4.设备维修设备管理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五、设备报废1.设备台账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定期更新设备台账,对不再使用的设备进行清理和登记。
2.设备报废程序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若发现设备已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或已过保修期限,应立即报废,并做好相关记录。
3.设备报废流程设备管理部门提出设备报废申请,经医疗机构领导批准后,对设备进行脱机处理,并做好废弃设备的记录和清理工作。
六、风险管理1.设备安全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设备的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排除设备安全隐患。
2.紧急故障处理临床科室出现设备紧急故障时,应立即通知设备管理部门,并在其指导下进行紧急处理,保障患者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