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与老年大鼠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形态学研究医学论文
药物干预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DA、DA神经元和旋转行为的影响

垫塑王堡型塑垒查堕查曼墨堕簦鉴堡蔓竺里垒:旦皇塑叁垂墨塞茎堑垄塑丝堕——————————j!!曼摘要擘。
互591517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中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羹病理变化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坏死,纹状体缺乏多巴胺(DA)而引起的锥体外系疾病。
其病因仍未明确,大量研究表明自由基与PD的发病密切相关。
f玉lllf,在PD的治疗上,除DA替代治疗、DA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治疗外,减少自由基,抗氧化治疗显得日益迫切重要。
6-羟基多巴胺(6一OHDA)是一种神经毒剂,目前被广泛用于制作单侧PD大鼠模型,在神经生化和病理上都类似于人类的PD。
已知还原型谷胱甘肽(古拉定)具有明确的抗氧化功能I”,而川芎嗪及丹参也都有减少自由基,提高抗氧化的能力,但尚未用于PD的治疗,它们对黑质纹状体系统DA、DA神经元及APO诱发的旋转行为的影响不清楚∥目的研究古拉定,川芎嗪,丹参对6-OHDA制备的PD大鼠模型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及对旋转行为和黑质DA神经元数目的影响,探讨这些药物对PD的疗效及机理。
ff方法f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古拉定治疗组,川芎嗪治疗组,丹参治疗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
立体定位下将6-OHDA分两点共12IIg/611I注入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SNc)建立大鼠PD模型,饲养2周后腹腔注射阿朴吗啡(APO)诱发向健侧旋转行为,符合量化标准的作为模型备用(>5次/分)。
治疗组在6-OHDA注入黑质后即用药物连续腹腔注射2周;剂量为古拉定12mg,l【g,川芎嗪50mg/kg,丹参2.5ml/kg。
每组在2周后均用APO诱发旋转后记数,各组8只在饲养2月进行微透析采集纹状体的细胞外液,结合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DA、DOPAC、5-HVA。
每组选旋转次数接近的5只大鼠灌注取脑,用酪氨酸羟化酶(TH)的单抗进行免疫组化标记,计数DA神经元的数目。
多巴胺(dopamine

多巴胺多巴胺(dopamine, DA)是神经系统中另一类重要的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其含量至少占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儿茶酚胺含量的50%。
多巴胺一度被认为仅是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1958年,瑞典药理学家Carlson首先报道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极高,约占全脑多巴胺含量的70%,且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布并不一致。
这使人们提出设想,多巴胺可能是脑内独立存在的神经递质。
60年代,人们证实帕金森病是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所致,用多巴胺的前体左旋多巴(L-DOPA)可获较好疗效,这对多巴胺的研究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70年代中,应用放射受体结合分析方法证实体内存在着多巴胺受体,某些化合物能与其结合而产生生理效应。
进入80年代后,大量实验深入分析了DA受体的亚型及其与多种生理功能和疾病的关系。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DA受体的不同类型得以克隆,其结构也被阐明。
第一节 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布及纤维联系一、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主要分布采用荧光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和组织化学方法可以显示出多巴胺能神经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Falck-Hillarp(1962)发现,神经元内的单胺类物质可与甲醛蒸汽反应,聚合成为异喹啉(isoquinoline)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在荧光显微镜下可发射出波长不同的荧光,神经元内的儿茶酚胺可转变成绿色荧光物,5-羟色胺可转变成黄色荧光物。
运用这一方法,中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胞体分布被成功定位。
到目前为止,已知脑内有10个多巴胺细胞群,继去甲肾上腺素的A1 ~ A7细胞群之后,被命名为A8 ~ A17,其中A8 ~ A10细胞群分布于中脑,A11 ~ A14细胞群在丘脑,A15、A16位于端脑,A17在视网膜内(表1)。
A8 ~ A10细胞群集中了约70%的DA能神经元。
表1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胞体的定位A8 位于红核后方的网状结构内,内侧丘系外侧部的背侧A9 位于中脑大脑脚的背内侧黑质复合体,大部分位于致密部,少部分位于网状部A10 位于脚间核的背侧和腹侧被盖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诱导分化刘卓;徐运;黄丹青【摘要】背景:近年来研究发现,神经营养因子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脑组织中具有再生能力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是否具有直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作用还未见报道.目的:观察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两种诱导条件下体外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2组培养,一组细胞应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独诱导,另一组细胞与已培养成球的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进行诱导,共培养之前行Brdu标记.诱导3 d后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贴壁细胞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原纤维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单独诱导组间充质干细胞在诱导24 h后胞体回缩呈锥形,突起延长且数量增多,有神经元样形态,且细胞间相互连接成网络状,3 d后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原纤维,其中少部分同时表达酪氨酸羟化酶.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组神经干细胞球很快解离,迅速贴壁,共培养的贴壁细胞大量增殖且多呈神经元样,胞体细长多突起,相互间连接成网,多数贴壁细胞分别单独表达神经原纤维和酪氨酸羟化酶,少数细胞可见Brdu/神经原纤维,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Brdu/酪氨酸羟化酶双标阳性.提示间充质干细胞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干细胞存在的情况下可定向转化为神经元,并有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可能.在该实验条件下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效果好于神经干细胞.【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0(014)023【总页数】4页(P4227-4230)【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神经元【作者】刘卓;徐运;黄丹青【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省南京市,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省南京市,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江苏省南京市,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4.20 引言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是一类具有支持造血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1],在体外适当的条件下可分化为骨、软骨、脂肪、心肌、神经元等中胚层细胞。
多巴胺在大脑中的作用及相关疾病研究

多巴胺在大脑中的作用及相关疾病研究引言: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多巴胺参与调节运动、情绪、认知、奖赏等多个生理和行为过程。
然而,当多巴胺水平失调时,会导致一系列相关疾病的发生,如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和成瘾等。
因此,了解多巴胺在大脑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对于有效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多巴胺的生理作用多巴胺主要由大脑中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合成,然后通过突触传递信号,在背侧纹状体和皮质等区域发挥作用。
多巴胺参与了多个生理功能和行为过程:1. 运动控制:多巴胺水平与运动控制密切相关。
在大脑皮层和纹状体之间存在一个神经通路,即皮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它能够调节运动的起始、速度和均匀性,而帕金森病正是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化而导致运动功能障碍。
2. 情绪调节:多巴胺参与情绪的产生和调节。
多巴胺能够调节大脑中奖赏回路,从而产生愉悦感。
多巴胺的异常水平与抑郁症和情绪障碍等心理疾病有关。
3. 认知功能:多巴胺在大脑中的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等区域起到重要的作用,参与了注意力、学习、记忆和决策等认知功能的调节。
这些过程的失调与精神分裂症等认知疾病的发生有关。
4. 奖赏与成瘾:多巴胺参与了奖赏过程,并与成瘾相关。
当人们体验到奖赏或受到成瘾物质的刺激时,多巴胺水平会升高。
因此,成瘾行为可以通过干扰多巴胺神经通路来治疗。
二、多巴胺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1.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由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退化引起的神经系统疾病。
研究发现,细胞色素P450酶2D6基因突变与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有关。
此外,基因修饰、深脑刺激和药物疗法等治疗手段也在帕金森病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2. 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多巴胺假说认为多巴胺功能紊乱与其发生有关。
通过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可以调节多巴胺水平,从而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
3. 成瘾:多巴胺参与了成瘾行为的形成和维持。
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pa t n f I rme t mmu oo y,I siueo i ia e cn o n lg n ttt f Clnc l diie,Chn - a a in s i s ia ,Bejn 0 0 9, h n M iaJ p n Fre d h p Ho p t l iig 1 0 2 C ia
・
31 ・ 4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 1 0 0年 4月第 1 卷第 4期 ChnJRe aiThoyP at 6 i hbl e r rc,Ap.2 1 , o.1 , . r 0 0 V 经 干 细 胞 向 多 巴胺 能 神 经 元 分 化 机 制 的 研 究 进 展
a mp ra tc ls u c o h el e lcme t h r p fP r is n ie s.Thsp p rrve dt emao lc lrme h ns , ni o tn e1 o ref rtecl r pae n ea yo a kn o ' dsa e — t s i a e e iwe h j rmoeua c a im
录 因 子 。早 期 研 究 显 示 小 鼠 和 大 鼠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内 Nu r r l的 mR NA 和 酪氨 酸 羟 化 酶 ( TH) mR 的 NA 的 表 达 区域 相 同 , 鼠 小 巾 腑 Nu r 表 达 比 T 的表 达 提 前 一 天 , 且 一 直 在 D 能 rl的 H 并 A 神 经 元 中持 续 表 达[ 。基 因敲 除 Nu r 2 ] r l的小 鼠中 脑 DA 能神 经 元 完 全 缺失 , 分 敲 除 Nu r 部 rl的 杂 合 子 小 鼠 中 脑 有 明 显 的 DA
小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发育的机制

成绩中国农业大学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秋季学期)论文题目:小鼠中脑多巴胺神经元发育起源及命运决定课程名称:发育生物学任课教师:周波班级:生化082学号:0807090106姓名:贾晓波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起源及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贾晓波(生物学院生化082 0807090106)摘要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其功能包括随意运动、认知、情感及奖赏等方面,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特异性缺失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害,其中就包括帕金森症。
一方面明确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发育及起源的分子机制对于了解神经递质系统是一件重要的工作,另一方面,还可以为这些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的疾病的治疗带来福音。
关键词胚胎发育;中脑;转录因子;命运决定1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递质表型的发育是大脑形成完整的、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神经环路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量形态不同、类型各异的神经元,同时它们所产生和释放的神经递质也有所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神经系统功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最终导致了神奇的神经系统功能。
多巴胺(dopamine,DA)是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之一,它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动的整合、神经内分泌激素释放的调节、认知、情感、奖赏、意识和记忆。
特异性分泌多巴胺神经递质的神经元成为DA神经元。
多巴胺能神经元主要源自中脑。
在小鼠的中脑,有3个DA神经元的核群:黑质(substantia nigra,SN)致密带(A9,有近10000个DA神经元)、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A10,有近25000个DA神经元)和红核后区(retrorubral field ,RRF,A8)。
其他的DA神经元群分布于视丘下部的中间未定带(medial zona incerta)(A13,有近900个DA神经元)等。
老年和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SVZ和SGZ细胞增殖分化的比较实验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老年和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SVZ和SGZ细胞增殖分化的比较实验研究姓名:刘俊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人体解剖学指导教师:晋光荣20040510 老年和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SVZ和SGZ细胞增殖分化的比较实验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正常和脑缺血情况下老年大鼠和成年大鼠侧脑室下区和齿状回颗粒下区细胞增殖分化的时间规律和差异,分析缺血对神经再生的影响以及脑老化对神经再生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通过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5一嗅脱氧尿核苷(BrdO)标记DNA合成期(S期)细胞即增殖细胞;用苏木素一伊红染色观察缺血后神经元坏死情况;用BrdU免疫组化单标、BrdU/NeuN和BrdlJ/GFAP免疫组化双标法,检测老年大鼠和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90min后再灌注的不同时间段上(分别为3d、7d、14d、21d、28d),侧脑室下区和齿状回颗粒下区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状况。
结果:1.实验组动物术后都出现不同程度左侧肢体偏瘫。
HE染色:缺血后3d缺血侧尾壳核出现细胞坏死区,随缺血时间的延长,坏死区面积逐步增大,至缺血后期,坏死灶进一步扩大,尾壳核、顶颞叶皮质出现明显坏死液化区,袭明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制作是成功的。
2.正常老年大鼠侧脑室SVZ区和海马齿状回SGZ区的增殖细胞数明显少于正常成年大鼠。
3.脑缺血后,成年大鼠和老年大鼠缺血侧和缺血对侧的SVZ区出现细胞增殖的加强,3d时增殖细胞明显增加,7d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少:两组相应时间点间相比较,老年大鼠的增殖细胞数明显低于成年大鼠。
在老年大鼠SGZ区增殖细胞7d时明显增加,14d达到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成年大鼠SGZ区则未见明显变化。
4.增殖细胞定向分化研究结果显示:老年和成年大鼠SVZ有部分增殖细胞表达神经胶质标记物(GFAP),其阳性率是老年大鼠(12.56%)多于成年大鼠(6.29%);仅有极少量表达神经元标记物(NeuN),其阳性率是老年大鼠(0.98%)明显少于成年大鼠(2.49%)。
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相关脑区多巴胺能神经毒性

甲基苯丙胺中毒大鼠相关脑区多巴胺能神经毒性研究*徐静李艳明曾晓锋△赵永和王尚文李桢△(昆明医学院法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目的:探讨MA 中毒多巴胺能神经毒性的损伤机制。
方法:将Wistar 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30只(实验组分成三个亚组,分为末次给药后1天组、4天组和7天组,n=10)。
实验组给予20mg/kg 的MA 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每天注射一次,注射时间为20:00,连续注射4天。
分别于末次给药后1天,7天,14天处死实验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 法)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大鼠中脑黑质致密区(SNC )、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前额叶皮质(PFC )以及纹状体(CPu )四个脑区的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对神经纤维进行灰度值分析。
结果:1、黑质致密区和腹侧被盖区TH 阳性细胞图像分析结果与细胞计数分析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TH 免疫反应阳性降低,差异具显著性(P<0.05),d1组开始降低(P<0.05),d7组达到低谷(P<0.01),d14天组黑质致密区和腹侧被盖区TH 免疫反应阳性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
2、纹状体和前额叶皮质TH 阳性纤维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各实验组TH 免疫反应阳性均减低(P<0.05),d7组阳性反应最弱(P<0.01),d14组仍未恢复(P<0.05)。
3、黑质致密区、腹侧被盖区、纹状体及前额叶皮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DA 递质含量结果:与上述免疫组化结果基本一致。
结论:1、大鼠各脑区TH 阳性表达和DA 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低。
2、MA 中毒大鼠各脑区DA 递质含量的变化与TH 的变化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酪氨酸羟化酶;多巴胺;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图分类号:R95-3R99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6273(2011)12-2230-04Dopaminergic Toxicity in Related Brain Areas of Rats after Methamphetamine Intoxication*XU Jing,LI Yan-ming,ZENG Xiao-feng △,ZHAO Yong-he,WANG Shang-wen,LI Zhen △(School of Forensic Medicine,Kunming Medical College ,Kunming,6505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gate injury mechanism of methamphetamine dopaminergic toxicity.Methods:40mal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10)and experimental group (dividing it into the first,fourth and seventh group after the last injection,n=10).Ra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intraperitoneal injected with MA(20mg/kg ,8pm,ip ×4d),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injected with saline with the same volume(20mg ·kg -1,8pm,ip ×4d ).Through S-P TH antibody andspectrophotofluorometer in DA,the mentioned seven brain regions were examined,including SNC.VTA.PFC and CPu.The mentioned TH masculine cell and neurotic fibre were analysed by the image analysis system.Results:1.The image analysing results was similar to the results of cell counting in the SNC and VTA TH masculine cell:Compared with relation group,TH immunity reaction masculine in the different experimental group reduces with obvious difference (P<0.05),d1begins to reduce (P<0.05),d7gets to the lowest level,(P<0.01)d14SNC and VTA masculine cell regains to different degree (P<0.05).2.The analysing results of TH masculine Neurotic Fibre Density in the PFC and CPu :Compared with relation group,The changes of TH masculine Neurotic Fibre Density reduces with obvious difference,d1begins to reduce,d7gets to the lowest level,d14masculine cell regains to different degree (P >0.05).3.The results of analysing DA by SPF rat methamphetamine intoxication SNC.VTA and CPu:It is similar to the analysing results of the SNC.VTA .PFC and CPu TH immunohistochemistry results in five brain regions.Conclusion:1.To different degrees,the reduction and changes appear in rat SNC 、VTA 、PFC and CPu,with dose dependent.2.The changes of TH were consistent with rat methamphetamine intoxication and DA transmitter.Key words:Methamphetamine;TH;dopamine;SPF;Immunohistochemistry 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R95-3R994.1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673-6273(2011)12-2230-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0660202);教育部春晖项目(NOZ2006-1-65003);云南省科技厅项目(NO2006GH22)作者简介:徐静(1981-),女,山东威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毒品滥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