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选修3《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六单元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案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能力目标:透过历史现象认识历史本质,总结历史规律。
教学重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史实和意义【教学过程】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
2.第一届:(1)时间、地点: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
(2)主要内容:选举法国和平人士约里奥.居里为大会主席,并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1950年3月,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的“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委员会又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
3.第二届:(1)时间:1950年11月。
(2)主要内容: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其原则是“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相处;解决各国间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以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民族自觉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
”(3)影响: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问题探究】观察下图:宋庆龄(1893——1981)在世界人民和平大会上发言请从历史上找出人们举行“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原因?答案:(1)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促使人们觉悟,反思战争给人类留下的教训。
(2)二战后冷战兴起,威胁着人类的和平生活。
(3)美苏争霸,尤其是核军备竞赛给人类生存发展造成巨大威胁。
二、《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1、背景:1954年罗素发表了《人类的危机》的著名演说。
2、发表:1955年7月,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3.内容:宣言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的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会议,敦促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
4.实践活动:①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倡导成立了“和平反抗核战争百人委员会”,②倡议成立的“罗素和平基金会”③专门创办了“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对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罪证进行调查。
教学设计6:第2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斯德哥尔摩宣言”;世界和平理事会及其原则;罗素发表《人类的危机》演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罗素的反战行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行动;联大确定“国际和平日”、“国际和平年”等。
通过学习、了解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提高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材料解析、讨论探究和情景再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二战后一系列反战和平运动,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制造的深重灾难,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罗素致力于反战和平运动的努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难点:人类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认识和反思。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给和平一个机会》歌词,教师讲授:约翰•列侬是英国著名的甲壳虫乐队的主唱,1969年,他发表的第一首个人单曲就是《给和平一个机会》,这首地地道道的反战歌曲在当时的社会上大受欢迎,在多次反战活动中被人们反复高唱。
那么这首歌的歌词大意如何?它反映出世界人民怎样的共同心声?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一、反战和平之源★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美苏冷战下的核军备竞赛的巨大威胁教师讲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略)和材料(如下),战争留给我们什么?美丽的蘑菇云背后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材料一:美苏之间军备竞赛从战后就开始了,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美苏拥有的核弹头达5 万枚,约占全世界核弹头总数的 97 %,爆炸量达 130 — 160吨 TNT ,足以把人类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毁灭 20 次,使世界上每个人头上顶着 3 吨炸弹过日子。
材料二:1945年8月6日, 美国轰炸机在日本广岛投掷了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造成8-10万人当场死亡,另有10万人逐渐死于烧伤和辐射,60%广岛市区被摧毁。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4.历史价值观:通过学习世界和平运动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宝贵,树立正确的和平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意识。
5.历史思维: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主义运动:通过学习1919年成立的“国际联盟”和1927年的“罗杰运动”,让学生了解当时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和反战的情绪。
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和平运动:学习1930年代的和平主义运动,包括“世界联邦主义者协会”和“国际和平局”等组织,以及他们为防止战争爆发所做的努力。
学情分析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方案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学生层次
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历史知识、思维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能力,我们将他们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提高层和优秀层。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如互联网、数据库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课例教学设计

4.针对学生在史料分析方面的不足,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史料解读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其影和平运动的发展趋势,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内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通过一段引人入胜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视频内容将展示20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战争与冲突,以及人民为追求和平所进行的抗议和运动。在观看视频后,教师将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视频中的战争和冲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战争和冲突?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反战和平运动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激发学习兴趣。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史料,指导学生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史料,从而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四、史料分析
1.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2.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历程,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五、巩固拓展
1.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和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为实现世界和平作出努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评价这些历史事件。同时,通过展示相关史料,如图片、文献等,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课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3.列举罗素的活动。
1】1954年发表《人类危机》演说。
2】1955年写信给爱因斯坦建议著名科学家联合发表宣言反对战争。
3】 1955年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建 议召开科学家会议,制止政府把科学成果用于战争。
4】领导英国禁止核武器运动,反对英国制造氢弹被捕。
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世界人民为维护和平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平是二战后世界人民追求的主 题。
教材分析
重难点
1.重点:反战和平运动。
2.难点:特点。
教学设想
教法
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
1.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
①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②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
③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2.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作用(意义):
①对制止战争、对限制军备竞赛、对裁军起了积极作用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③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广大民众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精讲点拨
20世纪下半期,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归纳:
1、二战劫难使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
2、核武器阴影的笼罩,严重威胁人类文明 ;
3、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及军备竞赛的升级,造成世界不安宁;
4、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的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5、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
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六单元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清单一反战和平运动的开端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缘由两次世界的浩劫和核武器消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
2.召开(1)第一届:①召开:1949年4月在巴黎、布拉格同时进行。
②内容:选举约里奥·居里为大会主席,提出进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建议。
(2)其次届:①召开:1950年11月召开。
②内容: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并提出原那么。
3.影响反对侵略战斗、渴望世界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化人心。
[深化认知]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兴起有着历史必定性:两次世界的浩劫促使人们觉悟,反思战斗给人类留下的深刻教训;二战后冷战兴起,威逼着人类的和平生活;美苏争霸,尤其是核备竞赛给人类生存和开展造成巨大威逼。
清单二反战和平运动的开展罗素—爱因斯坦宣言?1.背景1954年,罗素发表?人类的危机?的演说;1955年2月写信给爱因斯坦,盼望与其联合发表宣言。
2.发表1955年7月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3.内容强调了核战斗将导致的严峻后果,要求各国政府不再把科学成果用于战斗目的。
4.罗素等保卫世界和平的行动(1)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特殊是反对英国制造氢弹。
(2)成立了“和平对抗核战斗百人会〞。
(3)建议成立了“罗素和平基金会〞。
(4)创办了“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对发动越南战斗的战犯罪证进行调查。
清单三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20世纪六七十年月的反战运动1.背景侵越战斗不断升级,陷入泥潭。
2.表现(1)同学:①高校生拒绝服兵役、燃烧征兵卡或逃往国外。
②更多的青年把反战思想带入队。
③1970年抗议美侵入柬埔寨。
(2)国会:对越南战斗的正确性持疑心观点的人越来越多。
(3)民众:1967年华盛顿20万人进行了向五角大楼的抗议进。
[深化认知]20世纪六七十年月,以反对侵略越南为中心内容的反战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对社会乃至欧洲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次运动给政府的侵越政策造成了巨大压力。
清单四反战和平运动的深化国际和平年1.国际和平日(1)198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即联合国大会开幕之日正式定为国际和平日。
6.2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案(人教版选修3)

6.2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斯德哥尔摩宣言”;世界和平理事会及其原则世界大战后,爱好和平的有识之士为人类的和平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一系列反战和平运动对当今世界和平的维护带来的启示材料解析分析讲解通过二战后一系列反战和平斗争的讲述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制造的深重灾难和人类对自身共有家园的依赖和共同维系的责任,从而更深层次地体会维护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罗素发表《人类的危机》演说;《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发表;罗素的反战行动材料解析情境再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青年学生、士兵、国会内部的反战行动和观点;国内民众大规模的反战示威游行;美莱村惨案美国侵越战争受到本国民众的反对和声讨,从而导致了国家对外政策的调整;无论国家的实力如何强大都无法坚持长期的对外战争讲述过程材料解析情境再现国际和平年联大确定“国际和平日”;联大确定“国际和平年”;联大确定“纪念国际和平日”联合国以和平主题确定的一系列纪念日正反映了世界人民期盼和平的真诚愿望情境再现史料研习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重点罗素致力于反战和平运动的努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难点人类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认识和反思。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本课教材主要阐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的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包括民间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国际组织的建立以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界精英罗素和爱因斯坦在维护和平的斗争中所做的努力;教材还特别择取了战后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美国背离人民意愿发动侵略越南战争在国内引发的大规模反战运动,以此更加深刻地体现民众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和行动;此外,教材最后介绍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在反战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确立的经常性的、具有启迪和警示作用的一系列纪念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六单元2《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学设计(共1课时)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清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线索,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反战和平运动背后的历史原因,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和平观和价值观,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转变。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围绕反战和平运动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2.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文献资料等,丰富学生的历史感知,提高学习兴趣。
3.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体验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过程,培养历史思维。
阅读心得提交时间:下下周三前。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予以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历史分析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反战和平运动的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六单元2《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学设计(共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掌握其主要事件、组织、领袖和影响。
2.理解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反战运动的异同。
3.分析反战和平运动与当时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选修3《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教案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
分析二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重点:罗素致力于反战和平运动的努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难点:人类对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认识和反思。
【导入新课】
本课引言通过非常形象而贴切的内容指引主题——西班牙绘画大师毕加索为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创作的宣传画——和平鸽,通过对和平鸽内涵的说明体现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讲授新课】
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主题:40、50年代的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一个高潮
(一)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大事件:
1、第1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巴黎和布拉格——呼吁和平合作;要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派代表徐悲鸿参加了1949年的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2、第2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0,华沙——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出“和平共处”原则。
3、《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1955年——指出核战争的危险;倡导和平解决争
端。
【探究学习】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伯兰特·阿瑟·罗素逝世。
罗素(1872-1970)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
他一生中完成了40多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科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以及政治等各个方面。
罗素的首要事业和建树是在数学和逻辑领域,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罗素的趣闻轶事:报复记者。
罗素于1920年曾来过。
可到后生了一场大病。
病后,他拒绝任何报人的采访,一家对此很不满意的日本报刊谎登了罗素已去世的消息。
后虽交涉,他们仍不愿收回此消息。
在他回国的路上,罗素取道日本,这家报社又设法采访他。
作为报复,罗素让他的秘书给每个记者分发印好的字条,纸上写着:“由于罗素先生已死,他无法接受采访。
”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955年2月中,爱因斯坦收到了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的信,告诉他由于制造核武器的竞赛,人类的前途实在令人担心,希望以爱因斯坦为首团结几个著名的科学家发表宣言避免毁灭人类战争发生。
爱因斯坦在收到信后马上回信表示:“你熟悉这些组织的工作。
你是将军我是小兵。
你只要发出命令,我就随后跟从。
”于是出现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有鉴于在未来的世界大战核子武器肯定会被运用,而这类武器肯定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而我们号召它们,因此在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应该用和平手段。
”
(二)世界和平运动第一个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二战劫难的影响;核武器阴影的笼罩;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2、影响:推动了50年代的和平运动;推动科学家投身运动。
二、60、70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
——主题: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二次高潮,中心在美国(一)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二次高潮大事件:
1、由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抵制征兵,反对侵略战争开始
2、多种多样的反战形式——游行示威、拒缴战争税,召开宣讲会,极端自焚等
3、特点——阶层多,时间长,规模大
(二)世界和平运动第二次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
2、影响:与当时的黑人民权等运动相结合,构成美国历史上罕见的社会浪潮;运动波及到欧亚大洋洲等地
三、80年代世界和平运动的高涨
——主题:世界和平运动形成战后第三次高潮,由欧洲兴起并迅速波及整个世界
(一)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大事件:
1、“1983年的炎热秋天”:欧洲上千万人的反核和平运动
2、运动核心内容——反对美苏的核军备竞赛、要求裁军,强调欧洲建立“无核区”(二)世界和平运动第三次高潮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北约准备在西欧部署美国中程导弹以对抗苏联
2、影响:运动波及到世界各地;推动联合国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确立“国际和平年”;(补充人教)联合国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
四、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和作用(意义)
(一)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特点:
1、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2、范围上:参与阶层广泛,遍及各大洲,具有全球性;
3、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
(二)二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作用(意义):
1、对制止战争、对限制军备竞赛、对裁军起了积极作用;
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
3、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广大民众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探究延伸】20世纪下半期,世界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归纳:
1、二战劫难使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
2、核武器阴影的笼罩,严重威胁人类文明;
3、美苏“冷战”加剧,导致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及军备竞赛的升级,造成世界不安宁;
4、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的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5、众多文化名人的推动,如罗素和爱因斯坦;
6、世界各国民众维护世界和平意识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