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原理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房屋建筑学-4、建筑形体组合和立面设计.ppt

(三)复杂组合体型
复杂体型体量较多而又不能按上述两种方式 组合的,则应运用构图的基本规律进行体型 组合。
设计中应根据建筑内部功能要求,将其主要 部分、次要部分分别形成主体、附体,突出 重点、有中心,并将各部紧密有序地连接在 一起。
(1)形体组合的主从关系
主体、附体相结 合处理,常把建 筑主体作为主要 观赏面,以附体 陪衬主体,形成 主次分明、错落 有序的体型外观。
资料来源:《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贝聿铭》
五、比 例
比例是指长、宽、高三个方向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一个相对尺寸。
良好的比例能给人以和谐、完美的感受;反之,比 例失调就无法使人产生美感。
六、尺 度
尺度是指长、宽、高的尺寸大小,讨论的 是各要素的绝对度量关系。在建筑设计中, 常以人或与人体活动有关的一些不变因素 如门、台阶、栏杆等作为比较标准,通过 与它们对比而获得一定的尺度感。
咬接有组合紧凑、易获得有机整体的效果
拉·维莱特音乐城
拉·维莱特音乐城它是一 个有着多种功能的群体 空间,内含一个音乐大 厅,一个音乐博物馆, 以及乐器中心、阶梯剧 场、学生住宿区等。该 设计汇集了多种立体几 何的元素:圆锥体、正 方形体、棱柱体…。它 们将空间分割为几个部 分,以便符合不同的功 能需求。
尺度的处理通常有三种方法:自然的尺度、 夸张的尺度、 亲切的尺度
(1)自然的尺度
以人体大小来度量建筑物的实际大小。常用 于住宅、办公楼、学校等建筑。
南海怡翠花园
(2)夸张的尺度
运用夸张的手法给人以超过真实大小的尺度感。常 用于纪念性建筑或大型公共建筑,以表现代
美国达拉斯市政厅
市政厅建筑面积73710 ㎡,地下三层,地上七层, 局部八层。其北立面长达171 m,由地面开始向北倾斜 34°,最大挑出距离达20.7 m,从倾斜的北面玻璃窗 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达拉斯市壮观的城市轮廓线。市政 厅东西两端亦呈阶梯状向外挑出,使建筑外观呈现出 极强的雕塑感。
建筑设计中平面功能组合设计的方法

建筑设计中平面功能组合设计的方法摘要:建筑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到平面功能的布置,以及空间中的组合,平面功能部分,主要是将建筑的不同的功能部分、通过交通组织联系起来,使人在使用的过程中方便,有序,将每个空间进行有机的连接,让其平面功能合理,结构简洁,空间有趣,体型新颖,造价低以及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关键词:建筑平面;功能分析;组合设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高端科技的突破和当代文化,经济的飞速发展。
建筑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体现之一。
建筑成为当今高科技化,社会城市化的综合表现,是时代的历程碑,建筑产业的高度发展,建筑规模的日益扩大,建筑平面功能分析及其设计逐渐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的项目。
作为建筑工程师,设计出平面功能合理,使用方便,构图简洁的建筑,是建筑师的职责。
每一个空间都有自己的特点,建筑设计就是研究它的设计要点和方法,还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是邻近的,还是包含等,其关系也许较为更加的复杂。
我们要从中找出其中的奥秘所在,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空间的之间的组合整体性,以及其组合的规律性,这样我才会更好的设计空间,表达使用者想要的空间。
当前,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丰富,保证建筑空间的室内使用效果,同时也要提高空间利用率,就必须要在建筑平面组合设计方法上作出正确的选择,保证设计组合方法符合建筑的要求。
1 平面组合对平面功能分析建筑是来提供人们在其中活动,分析其平面功能就要分析人的各种活动规律,也要将人的生活习惯模拟进去,这样才可以布置符合出标准的使用空间。
对平面公的分析,常见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点:1.1 单个单元划分分析法每个复杂的建筑体,都可以看成是有多个单元组成的,有的单元相同,有的单元不相同。
而建筑也许就是其中一个或多个单元组成,也许它们各个功能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都是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的使用对下一个单元不造成影响,例如居住建筑、幼儿园中的幼儿生活区等,对于像这样一类建筑,我们应该对单元的内部使用空间作为重点分析的对象。
建筑物平面设计原则

考虑因素及实例分析:
主要考虑:
设备和家具的数量和布置方式:
使用者在室内使用活动的特点
采光、通风、防噪等要求、艺术处理的需要:
以教室和观众厅为例分析:
(1)离黑板最远座位距离黑板不大于8.5m; (2)边座和黑板面远端连线与黑板所在墙面的夹 角控制在30°以上;
(3)第一排座位离黑板的最小距离控制在 2m左右;
走廊长度
走道的采光
走道的采光:一般应直接采光并符合规范。 内走道采光方式:
走道尽端开窗, 利用门厅、过厅、楼梯间或两侧房间设高窗。 走道中设开敞空间或内外廊相结合:图
走廊采光
二、门厅和过厅
交通的枢纽,主要起接纳人流和分配人流的作用。 有时兼有其他功能。 门厅面积: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规模及标准确定, 门厅形式:从布局上分对称和非对称式。图 设计要求: 应处于总平面中明显而突出的位置。 人流导向明确,减少相互交叉干扰。图 例
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要满足室内使用活动和家具、设
备合理布臵的要求;
门窗的大小和位臵,应考虑房间的出入方便,疏散安全, 采光通风良好;
房间的构成应使结构构造布臵合理,施工方便,也要有利 于房间之间的组合,所用材料要符合相应的建筑标准;
室内空间以及顶棚、地面、各个墙面和构件细部,要考虑 人们的使用和审美要求。
房间常用平面尺寸:
住宅:主卧及起居室开间:3.3-3.9m
主卧及起居室进深:4.2-5.1m 次卧开间:2.4-3.0m 次卧进深:2.7-3.9m 厨厕及楼梯间开间:2.4-2.7m
宿舍、办公室等开间尺寸:3.0-3.9m
卧 室 平 面 尺 寸
总之,房间平面的形状和尺寸应满足: 均匀和足够的自然采光,良好的通风,远 离外界噪音干扰,较好的朝向等建筑要求。 很好地满足建筑设计要求,离不开合理 的平面设计。
第1章建筑平面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走道的长度控制
图
走道的长度控制
注:1.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可按本表 增加5m。 2.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最大疏散距离可按本表规定增加25% 。 3 房间内任一点到该房间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门的距离计算:住宅应为 最远房间内任一点到户门的距离,跃层式住宅内的户内楼梯的距离可按 其梯段总长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计算。 4.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非封闭楼梯间的距离,当房间位于 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5.0m;当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 侧或尽端时,应按本表的规定减少2.0m。
①家具和设备所占用的面积;图2.1.1.1 ②人们使用家具设备及活动所需的面积;图2.1.1.2 ③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图2.1.1.1 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房间面积有面积定额,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部分民用建筑房间面积定额参考指标
项目 建筑类型 中小学 铁路旅客站 图书馆
房间名称 普通教室 普通候车室 普通阅览室
第1章建筑平面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组成平面各部分使用功能分类图2.1 主要使用房间:住宅: 起居室、卧室 教学楼:教室、实验室
1.使用部分
剧院:观众厅
辅助使用房间:住宅:厨房、卫生间、贮藏室 教学楼:卫生间、资料室、教休室 剧院:化妆室、库房等
2、交通联系部分:门厅、走廊、楼梯、电梯等 3、房屋构件所占的面积:墙、柱、隔断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四级 层数 2、3层 2、3层 2层 每层最大建筑面积 (m2) 500 200 200 人 数
第二层和第三层人 数之和不超过100人 第二层和第三层人 数之和不超过50人 第二层人数不超过 30人
7、电梯
2-28-平面组合形式-建筑平面设计

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2.5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2.5.2平面组合 形式
套间式组合
(图2-58) 放射式空间组合实例 放射式是将各房间围绕同一个交通枢纽呈放射状穿套起来 放射式组合的特点是联系方便,使用较灵活,房间独立性好,但容易产生交叉迂回,相互干扰。
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2.5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2.5.2平面组合 形式
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2.5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2.5.2平面组合 形式
2.5.2 平面组合形式
1.走道式组合走廊式组合的特征是房间沿走廊一侧或两侧并列布置,房间门直接开向走廊,房 间之间通过走廊来联系。 走廊式组合的优点是:使用空间与交通联系空间分工明确,房间独立性强,相互干扰较少。由 于走廊的作用,各房间之间又保持必要而便捷的联系,平面组合比较灵活,各房间便于获得天 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 (图2-55;图2-56)
单元式组合
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2.5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2.5.2平面组合 形式
(图2-62) 单元式住宅组合形式
大厅式组合
(图2-60) 大厅式组合形式
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2.5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2.5.2平面组合 形式
大厅式组合
(图2-61) 大厅式空间组合形式
无视听需要的大厅,常 指专供人流散集或进行 商业活动的大厅,如火 车站、航空港、大型商 场、食堂等。这类建筑 大厅,内部允许设柱子, 因此可形成多层大厅
2.套间式组合套间式组合的特征是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穿套,无需经过走廊来联系。其特点是 平面布置紧凑,面积利用率高,房间之间联系便捷;缺点是各房间使用灵活性、独立性受到限 制,相互干扰较大。(图2-57;图2-58)
套间式组合依穿套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串联式和放射式两种。
建筑平面布置组合设计分析

建筑平面布置组合设计分析摘要:建筑方案设计的内容包括基地布置和建筑单体的平、立、剖面设计。
建筑平面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它们是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结构部分。
建筑平面主要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并集中反映建筑物的功能关系,因而平面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建筑;平面;功能;分析;平面;组合一栋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图,是这栋建筑物在不同方向的外形及剖切面的正投影,这几个面之间是有机联系的。
建筑设计中将二维的平、立、剖面综合在一起,用来表达建筑物三位空间的相互关联及整体效果。
其中,平面图应该是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是从各层标高以上大约直立的人眼的高度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朝下看所得的该层的水平投影图。
建筑平面图既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又反映各建筑空间与围合它们的垂直构件之间的相关关系。
由于建筑平面通常最能表示建筑的功能要求,因此建筑设计往往最先从平面设计入手。
但是在平面设计中,始终需要从建筑整体空间组合的效果来考虑问题,应该紧密联系剖面和立面设计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不断调整、修改平面,反复深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从组成平面各部分空间的使用性质来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使用和交通联系两部分。
使用部分是指满足主要使用功能和辅助使用功能的那部分空间。
例如住宅中的起居室、卧室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和卫生间、厨房等起次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工业厂房中的生产车间等起主要功能作用的空间和仓库、更衣室、办公室等起次要功能的空间,都属于建筑物中的使用部分。
交通联系部分是指专门用来连同建筑物的各使用部分的那部分空间。
例如许多建筑物的门厅、过厅、走道、楼梯、电梯等等,都属于建筑物中的交通联系部分。
建筑物的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结构、围护分隔构件本身所占用的面积之和,就构成了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
1建筑总平面的设计1.1周围环境周围环境主要包括人流、货流、间距、朝向、地形与绿化等因素。
1.2总体布置首先,估计用地面积,包括建筑用地、建筑延伸到室外的用地、独立的室外面积、交通面积、隔离面积等。
14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二)套间式组合
特点: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贯通有一定序列。减少了
走道,节约交通面积,平面布局紧凑。
适用:常用于各房间之间在适用顺序上有连续要求的
建筑,如展览馆、火车站、公共浴室等。
形式: 串联式——按一定的顺序关系将房间连接起来。 放射式——陈列空间围绕交通枢纽放射状地布置。 大空间式——在一个较大的空间中,用灵活隔断陈列
跨度大等优点,主要用于跨度为60~100m 左右的公共建筑 。 ※
(三)合理的设备管线布置
在平面布置时应将其设置于集中部 位,不要分散布置。
管线路线应简捷。
在剖面设计时,应将设备管线上、 下对齐。
二、平面组合形式
(一)走道式组合 (二)套间式组合 (三)大厅式组合 (四)单元式组合 (五)混合式组合
1、主次关系:主要房间与辅助房间的位置、
朝向等选择。
2、内外关系:内部使用的房间应设单独的
出入口,避免与外来人流交叉干扰。
3、联系与分隔 4、顺序与流线:火车站、宾馆一类的建筑
(二)合理的结构体系
1、小空间的多层建筑宜采用墙承重结构。 2、某些大空间建筑、高层建筑宜采用框
架结构。
3、以大空间为主体的建筑宜采用大跨度
料强度,具有较好的经济效果。
刚架结构:由横梁和柱整体连接成刚性节点,使结构刚度增
强因而自重减轻,节省材料,适用于跨度较大的双坡屋面中小型 建筑。
网架结构:有许多杆件按一定规律组成的网状空间结构,各
杆件相互起支撑作用,具有整体性好刚度大等优点。
壳体结构:轻质,外形类似动植物外壳。 悬索结构:承重部位是受拉的钢索,具有省材料、自重轻、
空间结构。
墙承重结构
横墙承重:开间不宜过大,横墙间距受楼板经济跨度 的影响,4m左右最为经济。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u 1.主要用房房间平面面积的确定
u 依据: 使用性质
Ø 使用人数、人在该空间中进行活动所需的面积(包
括使用活动及进行室内交通的面积);
Ø 需使用的设备及家具所需占用的空间
26.08.2021
不同建筑物面积指标限额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26.08.202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26
房 间 尺 寸 举 例 1
26.08.202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27
房间尺寸举例2
26.08.202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3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u 建筑平面图: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是从各层标 高以上大约直立的人眼的高度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朝 下看所得的该层的水平投影图。
Ø 平面图既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各部分形状、尺
度及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又反映各建筑空间与 围合它们的垂直构件之间的相关关系。
33
门的宽度和数量
u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3条)等的要求,如:
Ø 1)公共建筑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中各房间疏散门的
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该房间相邻2 个疏散 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当符合下列条 件之一时,可设置1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功能分析框线图又称为气泡图,即采用圆形气
泡这个抽象符号表示房间,用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
种功能分析图一是将概念转化成图示语言,有利于设计者
用视觉语言进行思维,二是初步表明了房间之间的关系网
络。如图4.3所示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1 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框图在气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各功能房 间的相互位置,使关系流线更简洁清楚,同时还需要进一 步标明各房间的大小及其相互关系的强度和方向,以进一 步搞清诸房间之间关系紧密程度与秩序排列。它比气泡图 在功能分析上更接近建筑设计的表达方式。强度(重要的 流线或次要的流线)可以通过线的粗细表达,粗线表示房 间关系密切,细线表示房间关系薄弱,而箭头表示房间的 序列关系。如图4.4所示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1 功能分析
(3)空间组合划分时以主要使用空间为核心,次要 (4)对外联系的空间要靠近交通枢纽,内部使用空 (5)空间的联系与分隔要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恰当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1 功能分析
图4.5 医院功能分析
图4.2所示矩阵分析图法对于研究建筑组成空间的一 般功能要求及内外、主次、闹静等关系相当有效,表达也 方便,但却难以表达空间的使用顺序。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1 功能分析
(2)框图分析法
框图分析法是将建筑的各使用空间名称用圆框或方框 圈定,再用不同的线型、线宽加上箭头联系起来,表示出 各个使用空间联系的性质、频繁程度和方向。此外,还可 在框图内加上图例和色彩,表示出闹静、内外、分隔等要
(3 广厅式指通过广厅(一种交通枢纽空间)形成空间的
核心来联系各个房间。这种组合方式的特点是广厅成为大 量人流的集散中心,通过它既可以把人流分散到各主要使 用空间,又可以把各主要使用空间的人流汇集到这个中心, 从而使广厅成为整个建筑的交通联系中枢。一幢建筑视其 规模大小可以有一个或几个中枢。这种组合方式适合于有 大量人流集散的公共建筑,如博物馆、火车站、图书馆、 航空站等。见图4.9
4 建筑平面组合 设计
建筑设计 原理
主编:冯美宇 主审:甘翔云
目录
1 功能分析
2 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 3 建筑内部空间组合设计手法 4 空间序列 53 平面生成的过程分析
Back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1 功能分析
4.1.1 概述 4.1.1.1 功能分析的概念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2 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
双外廊是沿房间两侧均设置外走廊,这种方式常出现 在南方低纬度地区,在这些地区通风、隔热、遮阳是建筑
走道式组合见图4.7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2 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
(2 以楼梯来联系各个使用房间,形成各基本单元,再由
一个互相串通,首尾相连,从而连接成整体。这种空间组
合形式的各个使用空间直接相通,不仅关系紧密并且具有
明确的先后继承性和连续性,较适合于陈列馆一类的建筑。
串联式组合见图4.10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2 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
②自由式空间(流动空间) 不同空间由许多不完全 界面分隔开来,由于界面不完整,各种空间互相穿插、贯 通,相互渗透,因而也失去各自的独立性。这种空间形式 是西方近现代建筑的产物,以密斯·凡德罗所作的巴塞罗那 展览馆最为著名,这种空间组合方式适合于近代博览会建 筑、庭院建筑等。自由式空间组合见图4.11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1 功能分析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图4.6 竖向功 能分析举例
Back
4.2 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
4.2.1 建筑空间平面组合基本方式
(1 走道式组合主要是通过走道来联系各个房间,其最大
特点是使用空间与交通联系空间明确分开,这样就可以保 证各使用房间的安静和不受干扰。当一幢建筑包含的使用 空间具有数量多、房间相似和重复的特点时就可以采用这 种组合方式,如宿舍、办公楼、学校教学楼、医院等建筑。
4.1 功能分析
(3)功能分析的过程与结果的表达 功能分析的 过程需要通过图示语言的方式来表达,其最终成果也要通 过图示语言的方式表达。图示语言是指用图形符号(点、 线、图形等)而不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建筑各使用空间的 功能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见图4.1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2 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
③沿柱网分割空间 这种空间的原型简单,即由排 列整齐的柱网构成的大空间通过室内的二次分隔限定后形 成若干部分。其特点是被分隔的空间直接相连,关系密切, 界面分隔灵活,可以是墙体,也可以是家具,有利于组织 交通。这种空间组合方式适合于商场、超市、西式厨房、 工业车间等建筑。沿柱网分割空间见图4.12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1 功能分析
竖向功能分析在一些商业综合体中经常应用,由于这 类建筑容纳了若干不同功能的使用项目,且相互之间有可 能各自为政,又由于综合楼一般为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 因此,这种类型的建筑功能分析往往竖向功能分析更具有 优先权,即按各使用项目的要求,在竖向上先进行合理的 分层布局。通常把对公众开放的项目如商场、饮食、娱乐 等放置在下面几层,而把写字间、居住部分布置在上面几 层,这样在功能使用上可以各得其所,互不干扰。如图 4.6所示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2 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
(4 在建筑中需要先穿过一个使用空间才能进入另一个使
用空间的现象称为穿套。穿套式组合把各个使用空间直接 衔接在一起而形成整体,从而省略了专供联系用的交通空
穿套式组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①串联式组合 各使用空间按一定的顺序一个接着
4.1 功能分析
图4.4 某图书馆建筑一层功能分析框图
Back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1 功能分析
4.1.2 功能分区
对于使用空间很多、功能复杂的建筑,其功能分析应 由大到小、由粗到细逐步进行。首先,可将一幢建筑的所 有使用空间划分为几个大的功能组团(每个功能组团由若 干个有密切联系、为同一功能服务的使用空间组成,并具 有相对的独立性),然后再分析这几个区域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再按照功能分析的方法,对各个功能组团内 部的房间分别进行分析研究。如图4.5所示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1 功能分析
对功能复杂的建筑采用功能分区的方法具有两个优点: 一是无论怎么分析此区的房间都不会分析到彼区去;二是 各区域房间千变万化的排列不会影响功能大分区的协调关
(1)分区明确,联系方便,并按主次、内外、闹静 (2)根据实际需求(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动的顺序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1 功能分析
图4.2 某小学教学楼功能矩阵分析图
Back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1 功能分析
图4.3 简单的功能分析框线图-气泡图
Back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2 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
(5 某些类型的建筑如影剧院或体育馆,虽然由很多个空
间组成,但其中有一个空间-观众厅或比赛厅不仅是建筑 物的主要功能所在,而且体量十分庞大,从而自然形成建 筑物的主体与核心,其他各部分空间都环绕着这个中心来 布置,这就形成了以大空间为主体的空间组合形式。其特 点是主体空间十分突出,主从关系异常明确,另外由于辅 助空间都直接依附于主体空间,因而与主体空间的关系极 为紧密。以大空间为主,四周环绕小空间组合见图4.13。
由于使用要求、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同,走道式建筑又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2 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
内廊式是沿走道两边均安排使用房间,这种组合方式 的优点是走道使用率高,交通面积省,保温节能好,比较 经济;其缺点是部分房间的朝向差,通风、采光条件相对
单外廊是沿走道一侧安排使用房间,这种组合方式的 优点是大部分房间可以取得好的朝向,房间的采光通风条 件也较好。其缺点是走廊使用率低,交通面积所占比例大, 建筑热稳定性差,不利于保温节能,经济性差。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Back
4.1 功能分析
4.1.3 建筑功能分析的方法 4.1.3.1 平面功能分析
平面功能分析实质上是分析人在空间中行为活动的规 律,以此作为确定房间布置的合理准则。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1 功能分析
4.1 功能分析
图4.1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Back
4.1 功能分析
4.1.1.2 建筑功能分析的表达方法
(1 矩阵图分析法又称表格分析法,是指将各使用空间的
名称、功能要求等分别列入图表的纵列与横列中画出纵横 交叉的网格,再用某种符号(如小圆圈)标出相关性,使每 个使用空间的组合要求都一目了然。
分析是进行任何设计的第一步,针对建筑设计而言, 就是指在熟悉建筑内部各类房间使用特点的基础上,对建 筑内部各使用空间的功能关系进行分析、整合研究,最终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1 功能分析
(1)各使用空间的使用要求 指单一使用空间在 朝向、采光、通风、防震、隔声、私密性和联系等方面的
相同或不同的基本单元相接形成一幢建筑,各个单元之间 既可以联系也可以完全隔离。这种组合方式的最大特点是 空间集中、紧凑,易于保持安静和不受干扰,因而最适合 于住宅建筑,在幼儿园、公寓式办公建筑中也经常使用。 单元式组合见图4.8
4 建筑平面组合设计
4.2 建筑空间平面组合设计
流线的要求较高,使用空间应按一定顺序排列,人流、货 流、车流要分清,避免交叉,做到短捷通畅,所以功能分 析应侧重流线安排。例如,在汽车客运站设计中,应将旅 客流线、车辆流线、行李流线分开,旅客流线中又将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