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理论及其对森林资源的影响_高伟

合集下载

旅游区人为干扰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旅游区人为干扰对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地 径 ) 平 均树 高 降低 ,群 落种 类 组 成 发 生 变化 。重 度 干扰 和 中度 干扰 降低 了群 落乔 木 层 阔 叶树 种 和 灌木 层 优 势 种 的作 和
用 和 地 位 , 重 要 值 降 低 , 但 增 加 了 群 落 物 种 多 样 性 水 平 。 不 同 干 扰 类 型 的 群 落 , 在 垂 直 高 度 10m 以 下 . S a n n . hn 0.
中 图分 类 号 :¥ 1 ;Q 4 78 98
文 献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lO 一6 2 2 L )2o7 —7 OO5 9 (O O O 一180
Efe t fh ma it r a c n s e is d v riy o n s f cso u n d su b n e o p c e ie st fPi u
h ih n h n e h p ce o eg ta d c a g d t e s e i s c mpo iin.Th d u a ih sur a c o r d t e r ls a d p s— sto e me i m nd lg tdit b n e l we e h o e n o i t nso h o dla e r e i r o a e n h mi nts e is i h u a e n e c o r d t e r i ft e br a e v d te n a b rly ra d t e do na p ce n s r b l y ra d h n e lwe e h i o
( 北 民族 学 院 生 物科 学 与 技 术 学 院 ,湖 北 恩 施 4 5 0 ) 湖 4 0 0
摘 要 :研 究人 为 干扰 对 湖 北省 梭 布 垭 石 林 针 阔混 交 林 森 林 群 落 物种 多样 性 的 影 响 结 果 表 明 .人 为 干 扰 对 乔 木 层 马尾

人为干扰对高黎贡山社区森林树种多样性的影响_尹利伟

人为干扰对高黎贡山社区森林树种多样性的影响_尹利伟

Plot No. Dominant Importance Number of Mean Mean diameter Plot No. Dominant Importance Number of Mean Mean diameter
tree species value individual height
F3 糙 毛 杜 鹃 14. 78 高 山 栲 6. 29 米 饭 花 4. 82 银 木 荷 4. 27 云 南 越 桔 4. 20 首位度指数 2. 35
F4 弯 尾 冬 青 7. 84 高 山 栲 6. 74 网叶山胡椒 4. 49 大 叶 栎 3. 74 岗 柃 3. 18 首位度指数 1. 16
第210305卷年第1
1期 月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Eco2Agricult ure
Vol. 13 No. 1 Jan . , 2005
人为干扰对高黎贡山社区森林树种多样性的影响
尹利伟 郭辉军 盛才余 刀志灵 李 嵘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昆明 65022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昆明 650204)
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the tree species diversity in community forest of Gaoligong Mountains. YIN Li2Wei , GUO Hui2J un , SHEN G Cai2Yu ( Xishuangbanna Tropical Botanical Garden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Kunming 650223) , DAO Zhi2Ling ,L I Rong (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Kunming 650204) , CJ EA ,2005 ,13 (1) :42~44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human disturbance on t he tree species diversity in community forests of Gaoligong Mountains show t hat t he human disturbances cause negative impacts on t he community forest ,i. e. decreasing t he tree species diversi2 ty and timber volume ,as well as destroying t he forest community structure. The forest community structure changes by se2 lectively cutting ,and some species population are declined and t hreatened ultimately. Finally ,some countermeasures of re2 ducing human disturbance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Human disturbance ,Community forest , Tree species diversity

对我国森林健康影响影子的探究

对我国森林健康影响影子的探究

对我国森林健康影响影子的探究作者:孙雪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2年第13期摘要:森林的健康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平衡、制约着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都产生着严重的影响。

本文笔者通过对我国森林健康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以此提出了有关森林健康管理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影响因子管理对策人为干扰干扰、胁迫和压力都是影响森林健康的重要因子,它们已经或者可能影响了森林的结构、功能、物种。

目前我国将影响森林健康的因子分为社会和自然干扰两类。

由环境、地质、气候、生物等条件作用于森林的被称为自然干扰;而由人为因素直接介入其中所产生的干扰则是社会干扰。

1、干扰作用干扰有利于推动森林健康系统的快速发展,是影响生态环境发展的关键。

有效利用干扰可实现对森林功能和状态变化的了解。

干扰分为积极干扰和消极干扰,积极的干扰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或生物组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要求。

消极干扰则会造成生态景观的退化和生态系统的退化,危害森林健康。

因此,只有将干扰状况与森林的生态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森林的结构动态变化规律。

干扰特征的描述视情况而定,通常干扰特征由时间尺度、恢复速率、干扰事件空间影响范围、形状和干扰频率等对其进行说明。

由于自然干扰的空间范围、强度和频率发生不尽相同,它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程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当干扰间隔较短时,树种的生命周期是无法按期完成的,树种的生长和发育受干扰限制。

如:非生物因素的林火干扰会破坏生态种群、生态系统或是群落的结构,致使局部的土壤养分、水、能量等发生改变,引发微生物环境变化,并直接影响地表吸收和利用土壤中的各种养分情况,引发一系列的物理环境或资源和基质有效性的变化,最终影响众多生物的生长、发育和死亡、群落及种群的结构特征,形成群落演替。

2、造成我国森林健康主要干扰的因素2.1 无林地转化为有林地的人为干扰新中国伊始,我国人工造林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工林占用面积益逐年递增。

我国森林健康影响因子分析

我国森林健康影响因子分析

我国森林健康影响因子分析作者:高井胜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02期摘要在对干扰的作用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森林健康影响因子,包括人为干扰无林地转化为有林地、经营环节缺失、高利用压力、高暴露风险、气候变化、历史的干扰因素等,并据此提出了森林健康管理对策。

关键词森林健康;影响因子;对策中图分类号S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48-01影响森林健康的因子很多,有的称作胁迫、干扰、压力、扰动等,即可能或者已经对森林的物种、结构、功能和过程产生影响的作用或事件。

根据对森林健康的影响源,森林健康影响因子分为自然干扰和社会干扰两大类。

自然干扰是指无人为因素直接介入,由气候、地质、生物、环境等自然条件变化对森林产生作用的干扰类型;社会干扰是指有人为因素介入的干扰[1]。

自然干扰又可分为内源性干扰和外源性干扰。

內源性干扰主要指由于森林结构、组分或者遗传等自身原因导致功能缺失或状态不良的因素,在人工林、反复干扰后退化的天然次生林以及主要由外来树种构成的森林中比较普遍。

外源性干扰主要是指对森林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来自外部条件的改变,主要是风、降水、异常温度、火山、地震及非人为因素导致的林火、有害生物侵染等[2]。

人为干扰是指直接对森林产生影响的生产或生活活动,如烧荒、上坟等导致的林火、森林砍伐、放牧、修路、土地利用结构改变、造林、经营、外来物种入侵等。

1干扰的作用干扰对森林健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某些关键生态过程的影响,并由此对森林生态系统或景观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干扰是森林健康系统的一个驱动力,通过调整干扰,可以取得森林状态和功能的变化。

干扰是一个中性的概念。

积极的干扰,有利于维持生物组分或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也被称为有序干扰。

通过合理安排和组织,能够使生存环境的总体和尽可能多的局部在人类可以预见的时空尺度上不发生显著退化,甚至持续好转,同时又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干扰对植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干扰对植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一 干 扰 的 概 念 及 性 质 、
(一 ) 干扰 的概 念 干 扰是 相对非 连续 的事 件 ,它 破
坏生 态 系统 、群 落或种 群 的结 构 ,改 变 资源 、养分 的有效性 ,或者 改变 物 理 环 境 。
(二) 干扰 的性 质 描 述 干 扰 性 质 的一 个 重 要 概 念 是 干扰 状况 ,主要 有 干扰空 间分 布 (包 括地理 、地 形 、环境 、群落梯 度)、频 率 (一 定时间内干扰发生 的次 数)、重 复 间隔 (频率 的倒数 ,从 上一 次干 扰 发 生 到 下 一 次 干 扰 发 生 的 时 间 长 短 )、 周 期 (与 重 复 间 隔 类 同)、预 期 性 (由 干扰 的重复间隔 的倒数来测定 )、面积 大 小 (每次干 扰过后 ,一定 时间 内景 观被 干扰的面积 、规模)、强度 (干扰 事 件对格 局与 过程 或对 生态 系统结 构 与 功能的影响程度)、影响度 (对 生物 有机体 、群落或生态 系统 的影响程度) 和协 同性 (对其他干扰的影响)。 二 、干 扰对 物 种 多样 性 影 响 的假 说 关 于干 扰对 物种 多样 性影 响 的假 说 ,依 据物种 组成 的改 变分 为非平 衡 假 说 和平衡假 说两 种 。非平衡 假 说认 为 ,群 落物种 组成 很少 能达 到平衡 状 态 ,只有 当物种组成 持续改变的时候 , 高多样 性水平 才能 得 以维持 ;而 平衡 假 说则 认 为 ,群落 物种 组成 常处 于一 种平衡状态 ,干扰后又恢复原状。 (一 ) 非 平 衡假 说 包 括 两 个 基 本 假 定 :第 一 , 物 种 丰 富度 在新 的干扰 发 生 后立 即下 降 , 而后 随着 时间 的推移达 到最 大值 ,最 后 又 随 时 间 而 减 小 。 在 这 个 假 定 中 , 物种 丰富度 最大值 出现 在干 扰发 生后 的 中期 ,这是 因为 在干 扰后 ,与 未受 干扰 的斑块相 比 ,受到 干扰 的斑块 被

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不同强度人为干扰对毛竹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方茹意吴炜鲁翔周柳江钟意桂仁意(浙江农林大学亚热带森林培育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临安311300)摘要:为了比较不同程度人为干扰下毛竹林下植被的群落组成结构,研究了人工干扰对毛竹林下植被群落 的影响。

本研究以杭州市临安区为例,选择了人工干扰程度不同的9个样地,并在每个样地中设置样方,测量植被的多样性,调查植被的种类、株数等,同时计算其重要值、丰富度指数(S)、Simpson优势度指数 (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指数(丑)、Pielou均匀度指数(/■)、Alatalo均匀度指数(五)。

结果表 明:不同强度人为干扰下的毛竹林群落科属种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为中度干扰下毛竹林植被的科属 种数目最多,轻度干扰次之,重度干扰最小;而乔木层物种数在轻度干扰下最多,灌木层物种数在中度干扰 下最多,草本层物种数在重度干扰下最多;毛竹林乔木层和灌木层中S、D、丑、九和E值总体上均呈现出中 度干扰最大、轻度干扰次之、重度干扰最小的变化趋势,但草本层中各项指标值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大而增 大。

因此,保持适度的人为干扰、维持植被多样性对竹林经营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工干扰;毛竹林;植物多样性DOI:10.1364〇/ki.wbr.2017.06.001Effects of Different Artificial Disturbances Intensities on Plant Diversityin Moso Bamboo ForestFang Ruyi Wu Wei Lu Xiang Zhou Liujiang Zhong Yi Gui Renyi(Nurturing Station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ubtropical Silviculture,Zhejiang Agriculture &Forestry University,Lin’an 311300,Zhejiang,China) Abstract:In Lin?an experiment area,we selected9 sample plots with different intensities of artificial disturbance and set quadrats in every plot for measuring the vegetation diversity,investigating the species and number of plants,and calculating the species richness index S,Shannon-Wienner index 丑,Simpson index D,Pielou evenness index and Alatalo evenness index^,in order to compare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of Moso bamboo forest community of different artificial disturbances and try to find the influences of artificial interference on their diversity and stabil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obvious changes in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bamboo forest community under different human disturbances.The species number generally is the highest under the medium disturbance,followed by slight disturbance and severe disturbance.However the species in the arbor layer are the most in number under the slight disturbance,the number of shrub species is the highest under medium disturbance,and the number of herb species is the most under severe disturbance.The values of S,D,丑,and E of the arbor layer and shrub layer in Moso bamboo forest in general are the largest under medium disturbance,following by slight disturbance and severe disturbance,but the indicators in the herb lay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intensity of the disturbance.Therefor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intain the proper artificial disturbance in order to conserve the diversity of vegetation in the bamboo forest operation.Key words:artificial disturbance,Moso bamboo forest,plant diversity干扰是自然界随处可见的一种现象[1],它直接影 人为干扰。

白眉长臂猿周边社区干扰程度和森林资源利用研究概述

白眉长臂猿周边社区干扰程度和森林资源利用研究概述
科 学’ 进步
白眉长 臂猿 周边社 区干扰程度和 森林 资源利用研究概述
严 娟。 ,周 伟 , 李婧媛, ,郑红梅
( 1 . 云南省农业科学 院甘蔗研 究所, 云南 开远 6 6 1 6 0 0 ; 2 . 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 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云南 昆明 6 5 0 2 2 4 :
3 . 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 中心, 云南 昆明 6 5 0 0 2 ( H o o l o c k h ol e o c k )隶属灵长 目 ( P r i ma t e s ) 长 臂猿科 ( H y l o —
b a t i d a e ) , 属全球濒危物种, 种群数量岌岌可危。 目前森林 资源利用对动物 的 影响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也未涉及森林 资源利 用对 白眉长臂猿 的影 响研
究。 当今 国际上深入研究的趋势是动物栖息地被破坏后 与景观斑块 的形成 对动 物群落 不同程度 的影响和动物群落对生态学干扰 的反应等方面 。 1森林资源利用对动物影响 1 . 1森林资源利用对动物栖息地的影 响 人类 导致 自然栖 息地破碎化效 果的讨论常常集 中在 自然群 落的结构 和功能 的破碎化上 以及破碎化敏感物种上, 栖息地破碎化 的效果 认为是改 变 了当地主要的物种【 l 1 。人为干扰后栖息地破碎化导致动物群落格局 的变 化及其物种 的变 化 已有许多报 道【 2 】 , 特别是在 热带雨林或林地 对啮齿类 和 鸟类的研究也有较多报道 。由于人类主导的景观变得更加普遍, 人类 的活 动导致 了栖息地 的破碎 化 ( h a b i t a t f r a g m e n t a t i o n ) , 结果 自然 栖息地 的斑块 ( p a t c h ) 变成 了景观的永久结构特征 。对生物群落和种 的栖息地破碎化效 果 的了解 , 对 于生物 区系的保护和管理变得 日益重要 。 许 多研究焦点 己集 中在栖 息地 ( 或 岛屿1 面积与生物数量的关系上[ 6 1 。对秦岭隧道 区域大熊猫 栖息地现状 、 社 区状况 、 面 临的威胁因素和 限制 因素及其成 因进行 了分析 , 有针对性地提 出保护策略 , 即从加强管理 恢复栖息地、 扶 持当地 社区发展 经济等多个方面促进秦岭大熊猫两大局域种群的交流融合 。从生物 多样 性角度研究人 为干扰 ( 主要是森林采伐) 对 卧龙 自然 保护区野生大熊猫 栖 息地 的影响 ,人为干扰影响着大熊猫栖息地森林植物群落 的物种 多样性, 尤其是影响林分各层次的植物组分 。 1 . 2森林资源利用对 动物存 活的影 响 森 林资源的利用对动物存 活的影 响研 究有 : 选 择不同干扰条件下荒漠 啮齿 动物群落 的组成种的丰盛度及 其群落 中的生物量 比例 , 确定 了在不 同 干扰 条件下群 落中主要种群 的敏感性反应 的特 征, 文 章在不同干扰强度 定 量后 群落结构各参数 的反应 强度进行 深入分析[ 1 1 I 。当人 为干扰 时, 一种生 物或一类生物在该 区域 内出现 、消失或数量异常变化 都与环 境条件有关 , 是生物对环境变化适应与否 的反应[ 9 】 。 甘肃大熊猫生存主要受取食因子、 地 理 因子和森林群落 因子 的影 响, 竹种群落 自身 因子 的变化 和森林群落的质 量是大熊猫赖 以生存 的竹类种群稳定的影响因素 , 人 为干扰 强度 是构成其 生境不稳定 的潜在因素㈣。把扎龙 自然保护 区按人为干扰强度划分 3类地 区, 分析人 为干扰 强度对扎龙湿 地群落结构 的影响, 结果表 明扎龙地 区鸟 类物种丰富度、 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与人为干扰强度成 紧密 的负相 关 性Ⅲ1 。以 自然林 为对照 , 研究 了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地区刀耕 火种农业 ( 早 稻)和林下种植砂仁 ( A mo m u m v i l l o s u m) 2种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弹 尾、 螨和线虫 3类土壤动物个体数 量的影 响, 不 同土地利用方式 导致 了土 壤理化 性质 不同程度 的改变 , 各样地 的动物个 体数量 以刀耕火种与 自然林 之间的差异最显著 _ 1 z 。 1 . 3森林资源利用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觅食行 为是动物最基本 的行 为之 一 【 】 ,它 直接 影响着动物 的能量摄 入, 进而影 响种群数量 、 分布及其统计学特征。 滨鸟作为一类较易于观察的 湿地水 鸟和觅食行为研究 的重要类群 ,对其觅食行为 的研 究有较多报道: 如时 间、 盐度、 潮汐 、 天气和栖息地等不稳定因子对滨 鸟觅食行 为和觅食成 功率影 响的研 究, 以及基 于食 物丰盛度 、 食物 可利用性 和搜寻食物 的滨 鸟 栖息地利用和觅食行为模型的研究等 , 探索人为干扰对滨鸟觅食行 为效 应的工作受到 了重视嘲。森林资源利用对动物行 为的影 响研 究还有 : 在林 区修公路对生 活在区域 内的藏羚羊和藏原羚 的行为活动产 生了一定程度 的干扰 , 使其觅食等行 为受到阻 隔效 应, 研究发现 , 在 白天 的不 同时间段 ,

《环境生态学》第七章: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

《环境生态学》第七章: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恢复

干扰状况常用的概念及其含义(二)
面积或大小 被扰动的面积。通常以有效面积的 百分数给出。
强度值 每次每单位面积上该事件的物理力。 严重程度 对有机体、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影响。 协同效应 其他扰动对该事件的效应。
3.干扰的类型
(1)按干扰动因划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自然干扰
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干扰作用,包括 大气干扰、地质干扰和生物干扰等。
• 七个森林大国中,巴西、中国、印尼和刚果(金) 的森林面积每年以0.1%—1%的速度递减。俄罗 斯、加拿大和美国以每年0.1%—0.3%递增。中国 现有林用地2.6亿hm2,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
在十大自然资源中,森林资源最为短缺,人均占 有森林面积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7%。20 世纪50年代初期,海南岛森林面积为25.7%,现 在只有7.25%;西双版纳为55.5%,现在只有 28%。50年来,长江上游的森林已损毁过半。
干扰体 干扰的强度、作用频率、范围等特性在 某一时间过程的总和被称为干扰体。
(1)干扰范围
指干扰体作用的空间范围的分布 特点,它常与地理、地形和环境 梯度有关系。
(2)频率和周期
指同一空间范围或同一组织水平 内,单位时间某一干扰发生的次 数。其倒数称为干扰周期,即某 一干扰两次发生的时间间隔。
(3)干扰强度
• (4)开采石料而形成的采石矿废弃地。
6.垃圾堆放场
垃圾堆放场或堆埋场,主要是家庭、城市、工 业等垃圾或遗弃废物堆积的地方。
7.污染的水域
第二节
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成因
一、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及成因
(一)退化生态系统的定义:
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生态系统受自然因 素、人为因素或二者共同干扰下,生态系统的 某些要素或系统整体发生不利于生物和人类生 存要求的量变和质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 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干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干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类型,从森林资源保护的角度阐述了干扰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对森林干扰的研究和天然林与城市林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近年来,随着森林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多学科、大尺度和长期监测研究逐渐成为可能,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各种干扰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生态意义,并开始强调人类活动作为一种合理的干扰的重要性[1]。

本文将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干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讨论干扰理论及其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1 干扰的基本概念干扰是指引起群落或生态系统特性(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垂直和水平结构)发生变化的因素,而这些变化又是超过生态系统正常波动范围的。

W h i t e(1979)对干扰的内涵分析指出:任何群落和生态系统都是动态变化和空间异质的,干扰是天然群落的结构和动态的时空异质性的主要来源;Bazzaz(1983)定义干扰为自然景观单位本底资源的突然变化,可以用生物种群的明显改变来表示。

它的定义提醒人们可以用个别生物种群对干扰的反应进行定性、定量地研究干扰强度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Pickett和W h i t e(1985)定义干扰是指能改变干扰理论及其对森林资源的影响高 伟1 韩孟孟1 辛 秀1 杜林梅1 叶功富21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州 3500022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州 350012生态系统、群落和种群的结构,并引起资源的基质有效性变化的不连续事件(实际是指自然干扰),对于人类的生产活动,一般不称为干扰,这是因为在人们的想象中干扰总是与破坏联系在一起的,但对于自然生态系统来说,人类的一切行为均被认为是干扰;Forman (1995)将干扰定义为显著地改变系统正常格局的事件,同时对干扰与胁迫(stresses)的区别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草地、针叶林等生态系统内每隔几年就发生一次野火不应是干扰,相反防火却是一种干扰,并特别强调了干扰的间隔性和严重性;周晓峰认为干扰是作用于生态系统的一种自然的或人为外力,它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发生改变,使生态系统动态过程偏离其自然的演变方向和速度其效果可能是建设性的(优化结构、增强功能);也可能是破坏性的(劣化结构、削弱功能),这决定于干扰的强度和方式[2]。

2 森林干扰生态2.1 中度干扰假说中度干扰是在物种多样性研究中使用的一个重要假说,对森林干扰生态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很多研究表明,中度的干扰可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总体生物多样性。

1978年,Connell首次提出中度干扰假说。

中度干扰假说的一个重要假定就是物种丰富度在中等干扰水平时最大,其理论机制是:在物种对干扰的忍受能力和它的竞争能力之间存在一个平衡,高竞争能力种被认为是最易受干扰影响的种,因此,在干扰强烈发生时,由于该类物种不能忍受而使丰富度降低,甚至在局部区域灭绝;如果干扰强度太小,则又由于优势种占据资源而排除弱的竞争种而使丰富度也随之降低。

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当条件同时有利于竞争种和耐干扰种的中度干扰发生时,丰富度才能达到最高[3]。

中度干扰假说的第二个假定是在干扰发生后演替的中期,物种的丰富度达到最高,此观点认为后期演替种将完全取代早期演替种。

2.2 森林干扰分类根据干扰的起因,森林干扰可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两种[4]。

其中,森林中常见的自然干扰有火、风、雪、洪水、土壤侵蚀、地滑、山崩、冰川、火山活动等,这些都属于非生物性自然干扰,此外还有动物危害和病虫害等生物性自然干扰;其中研究较多的是森林火灾和风倒、雪害等。

根据干扰的性质,森林干扰可以分为破坏性干扰和增益性干扰[5]。

多数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会导致森林正常结构的破坏,生态平衡的失调和生态功能的退化,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如各种地质、气候灾害和乱砍滥伐、滥牧等掠夺式经营。

有些干扰是人类经营利用森JOURNAL OF CHINESE URBAN FORESTRY 20097 (5)林的正常活动,如合理采伐、修枝、人工更新和低产、低效林分改造等,它可以促进森林的发育和繁衍、延续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

3 森林干扰因子3.1 火因子火因子对森林的干扰作用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森林大火会对森林的一些生态指标造成破坏性干扰,刘增文等[5]研究证明火干扰释放的大量热能,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物种多样性降低;使一些珍贵树种被一些低价值的树种替代,生产力高的林分被生产力低的林分代替。

姚树人[6]等研究证明,火干扰会使森林地被物层被破坏,截留作用锐减,渗透能力下降,土壤的持水能力也随之下降,在山地易引发滑坡等灾害。

另一方面低强度、小面积的火可以提高地温,增加土壤灰分,消灭病虫害,清理造林地以便在生产中继续使用。

这对改善森林环境,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森林进展演替具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合理的掌控和利用火因子可以作为加速森林演替的工具和手段。

3.2 风因子和病虫害因子风干扰是森林干扰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福建沿海的木麻黄林为例,每年受台风影响,部分林木顶枝被折断,林冠被疏开,形成大小不同的林窗,改变了林下光照条件,引起植物群落的明显变化,使植物群落成为不同发育阶段的斑块镶嵌体。

已有研究证明,林窗环境相对较为复杂,空间异质性较大,林下植被的多样性指数也较高。

病虫害也是一种重要的干扰,一方面,由于病虫害的影响,森林树种的生活力降低,光合作用减弱,最终导致林木损伤与死亡,2008年福建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泉州市洛江虹山的湿地松纯林爆发了松材线虫病,导致67h m 2的湿地松死亡。

另一方面,病虫害在森林演替,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肥力,森林的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3 抚育和采伐因子抚育是人类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增益性干扰,一般包括整地、施肥、灌溉、除草、林地清理、透光和间伐等。

目的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养分状况,促进养分的循环和利用,增加林地的光照条件,最终是为了提高林地和森林的生产力以及防止有危害的自然干扰发生。

有研究证明,透光抚育有利于人工混交群落蓄积量及红松蓄积生产力的提高;间伐能对出现竞争的人工华山松林木起到调整密度,改善生长环境,保持良好结构,缩短培育周期,提高林地生产力的目的[7]。

采伐是影响森林更新的主要人为干扰因素之一。

谷加存等[8]研究表明,采伐干扰明显降低了林地表层平均水分含量,通过变异函数分析显示,干扰改变了表层水分的空间异质性特征,通过空间格局分析表明,采伐干扰引起土壤表层水分空间格局的改变,对于原来空间格局较强的系统,干扰有降低空间格局强度的作用。

与此同时,采伐造成的林隙改变了原始林的光照和养分条件,林下灌木和草本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增强,其生态位宽度与重叠指数均有所增加。

常见的干扰因子还包括工农业污染,狩猎、采樵和捕捞等等,不同因子的时空组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有着重要作用。

4 干扰对森林资源的影响4.1 干扰与资源有效性一般认为,生境中的有效资源越多,越能支持更多的种类。

干扰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资源的有效性。

通过研究,许多学者认同干扰具有临时增加资源有效性的作用,这一作用的机理在于:首先,自然干扰引起生物量的减少,因此使树木对资源的吸收和利用率增大。

其明显表现之一就是光照水平的增加;其次,由于土壤表面光照增加和蒸腾作用的降低,加速了有机质中养分的分解或矿化,因而增加了养分对植物的有效性。

一般说来,干扰的尺度或强度与资源的有效性呈正相关,尤其在小型干扰中更显著另外。

干扰引起资源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暂时性或过渡性。

随着时间延长,生物量重新增加,资源对于末后利用者的相对有救性一般会降低。

4.2 干扰与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由于干扰影响树木个体,形成不同大小的斑块,改变原来的格局结构,从而影响树种之间的竞争和树木的生长环境。

干扰一般使森林生态系统发生以下变化:在斑块范围内引起优势树种或个体死亡,造成格局结构和生境发生变化,限制了某些植物的生物量,从而为某些树种创造了新的生态位,维持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多数强烈的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会破坏森林现存结构,打破已有的生态平衡、改变生态功能,从而引起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但中度干扰或弱度干扰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常利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提高。

4.3 干扰与物种多样性在森林更新的研究中,发现一种干扰发生后,可促进多个树种、多种机制的更新。

小尺度和中等频率的干扰能增加物种多样性。

White (1985)指出:由于干扰所形成的林隙可以提高群落内的特定空间和资源,为此,能够为植物定居和建立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

黄新峰[9]等指出:林隙中更新树种的种类和数量通常多于林冠下,林隙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

马万里等[10]研究证明,采伐干扰通过改变光照条件,引起了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从时间尺度上考虑,是时间边缘效应的结果。

朱教君等[1]研究指出干扰的出现以及干扰之间的间隔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变化程度的主要因子。

此外,干扰对城市森林也有显著的影响,城市森林除了受到风倒、病虫害、火灾等自然干扰的威胁以外,还要面对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相当恶劣的城市环境,例如城市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酸雨以及城市炽热等,都会对林木的生长、群落的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11];以土地利用方式的剧烈改变为标志的城市化进程,通过改变生境条件、增加不透水层面积、增加生境异质性等过程使植物群落本身的形态、结构、生态学过程发生变化,甚至严重改变了其演化方向。

尹锴等[12]通过研究人为干扰对厦门市城市森林灌草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得出,人为踩踏、垃圾堆积程度、人为挖掘、可到达容易程度等因子对厦门城市森林灌草层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有重要影响;厦门城市森林群落草本层种间多样性沿着邻接商业用地、交通用地、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的方向逐渐增加,而灌木层种间多样性沿着该环境梯度的方向却逐渐降低。

有研究表明,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由乡村、郊区向城市中心区逐渐增大,植物多样性呈明显的递减趋势。

5 结语地球上的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自人类存在以来,人们便以各种方式对其进行利用干扰。

地球上现存的森林群落都是森林与其环境长期适应及人类长期干扰影响的综合结果,因此,现实的森林已被迫或多或少地离开其天然状态,打上了历史上人类对它们影响的烙印,如何把握对森林资源的干扰强度,建立合理的干扰评价体系,将干扰从定性描述向定量化过渡,寻求一种适合森林发展又满足人类需求的生态干扰,即使森林能够保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与物质生产力,又使人类的索取得到满足,为物种多样性和森林资源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将是干扰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

On disturbance theory and its in fl uence on forest resourcesGao Wei 1,Han Mengmeng 1,Xin Xiu 1,Du Linmei 1,Ye Gongfu 2(1C o l l e g e o f F o r e s t r y ,F u j i a 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2Fujian Provincial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Fuzhou 350012)Abstract: Disturbance, especially the unreasonable human disturbance, wa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decline in the forest resources worldwide, also caused the decline of species diversity. How to control the strength of disturbance, to fi nd an intermediate extent of disturbance that can maintain and recover the forest ecosystem, and to establish efficient, stable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forest ecosystem, is a hotspot in forestry studies. Based on a review of wide range of disturbance studies in China and abroad, the basic concepts of disturbance were defined and major types were identified. The impacts of disturbance on forest resources were describ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orest resource protection, providing a basis for studiesof forest disturbance and for protection of natural forest and urban forest.K e y w o r d s : D i s t u r b a n c e ; F o r e s t disturbance; Intermediate extent of disturbance; Forest resource参考文献[1] 朱教君,刘足根.森林干扰生态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703-1710.[2] 周晓峰.中国森林与生态环境[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232-233.[3] 刘艳红,赵慧勋.干扰于物种多样性维持理论研究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4):101-105.[4] 朱教君,刘足根,M a t s u z a k iT.风对林木的影响[J].林业研究,2004,15(2):153-160.[5] 刘增文,李雅素.论森林干扰[J].陕西林业科技,1997(1):28-32.[6] 姚树人,杜建华.火干扰对森林水文的影响[J].森林防火,2002(3):23-26.[7] 屈红军,张树苗,于中华.透光抚育对红松阔叶林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的影响[J ].辽宁林业科技,2009(2):5-7.[8] 谷加存,王政权,韩有志,等.采伐干扰对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土壤表层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5,25(8):2001-2009.[9] 黄新峰,亢新刚.我国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更新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4,17(5):34-38.[10] 马万里,罗菊春,荆涛,等.采伐干扰对长白山核桃楸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J].植物研究,2007:119-124.[11] 叶功富,洪志猛.城市森林学[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26-27.[12] 尹锴,崔胜辉,石龙宇,等.人为干扰对城市森林灌草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厦门市为例[J].生态学报,2009,29(2):563-572.收稿日期:2009-08-03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重点计划项目(2008N 002,2007N 210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 A D 03A 14-01, 2006BAD03A06-04)部分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