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框架人文精神的成熟17--18世纪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康德生而平“社会人非工等、信仰契约”论具;尊重、人民主他人自由、民主政治权说《社会契(最终世约论》确立了(“18纪是伏(最为基人类的尔泰的金的民主主体地世纪”)主义者)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人文精神的传播自然科学的进步提供了锐利的武器理性主义反对专制王权、宗教神权、贵族特权、愚昧迷信,追求民主、科学,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承认人的`价值,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反封建、反宗教神学反封建、反封建专制、反宗教神学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精神的再发展——科学精神16--19世纪近代科学技术革命兴起发展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达尔文瓦特太阳中心开创了牛顿力学创立生改良蒸说近代科的创立物进化汽机(近代天文学;(标注着人论学的奠基类科学时代人;根本上(“近代的开始)1859《物第一次动摇欧洲中科学之种起源》工业革世纪宗教神父”)《自然哲1871《人命(蒸汽学的理论基学的数学类的起时代)础)原理》源》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迫切需要自然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框架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地圆说的推动爱迪生发明多种电器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位置与方向单元教学计划分析位置与方向单元教学计划分析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二)过程与方法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1.能用十字坐标寻找和确定物体的位置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画坐标是学生在解决比较复杂位置问题的工具。
(完整word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十八单元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九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建国以来的重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现代大科技成就
中国—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的科——“百花齐放,技教百家争鸣”育
与
文学
艺术—现代教育
的发展—“双百”方针的提出——曲折的年代
—文艺的春天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
高中历史必修三各章框架图汇总

⾼中历史必修三各章框架图汇总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重点:“百家争鸣”局⾯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孟⼦、荀⼦、⽼⼦和韩⾮⼦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意⼤利的⽂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
难点⽂艺复兴的实质、认识⽂艺复兴和宗教改⾰时期的⼈⽂主义。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1)背景:世界经济⼤危机下胡佛的⾃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膏肓。
资本主义制度⾯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预经济。
(新政的“新”之处)(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第⼀阶段:1933年3⽉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摆脱危机;第⼆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整顿银⾏、恢复⼯业⽣产(中⼼措施)——《全国⼯业复兴法》)、调节农业⽣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程(作⽤: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稳定社会秩序。
)、保护劳⼯权利、建⽴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①在⼀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产⼒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6.了解⼆战后美国经济发展:(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50-70年代初,⾼速发展的黄⾦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代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调控、微观⾃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由放任,⼜反对过度的⼲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

⾼中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每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图⾼中历史的学习需要有⼀个知识点框架图来对整体的思路进⾏梳理,⼀个好的思维导图对于历史的学习也是⾮常帮助的。
历史必修三思维导图整理⾼中必修三历史必考知识点专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荀⼦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孔⼦与⽼⼦(⼀)孔⼦1、⽣平著述:春秋鲁国⼈,“三家⼀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 B、“礼”(“克⼰复礼”) 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神⽽远之”③教育思想: “有教⽆类”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知新”;“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发扬光⼤,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整理孔⼦⾔⾏为《论语》,尊孔⼦为圣⼈,历世景仰。
(⼆)⽼⼦:1、⽣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盾对⽴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为⽽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化产⽣了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产⼒发展和社会⼤变⾰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时代,造成思想和⾔论的空前⾃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批⼈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招揽⼈才(⼆)儒家:孟⼦和荀⼦1、孟⼦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先义后利、舍⽣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成为四书之⼀ B他被称为“亚圣”2、荀⼦①荀⼦的思想:A“天⾏有常”、“制天命⽽⽤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墨家学派的创始⼈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攻③尚贤、尚同尚⼒、节⽤、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业者的利益②战国⼀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与道家2、庄⼦的思想: “齐物” “逍遥” 天与⼈“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与《韩⾮⼦》2、韩⾮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体系结构框架图第十四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十五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十六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十七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图-(30832)

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
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重点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及进化论思想的影响难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内容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的原因。
重点“师夷”与“制夷”的关系;“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认识近代思想发展的过程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重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经过;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难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图.

Hale Waihona Puke 历史必修三知识结构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重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 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重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 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重点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 哲学观点比较抽象、难懂。
重点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难点 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重点 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 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 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
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
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 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 理解“书画同源”。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思维导图

一、新思想的萌发
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维新思想
1、维新变法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
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这次变法大大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在思想上达到了当时最高水平,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四、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前期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在政治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浪漫主义 诗仙
唐朝:诗歌
杜甫: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白居易: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宋朝:词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明清小说:《四大篆→隶书 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
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魏晋南北朝纸成为重要的书写材料
四大发明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隋唐);胶泥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指南针:由战国司南改进,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 系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医学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万世宝典”
明朝的李时珍《本草纲目》,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东方药物巨典”
文学
春秋末年:《诗经》奠定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基础
战国时期:楚辞 屈原的《离骚》
汉朝: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中国画
魏晋时期:总结绘画理论,真正意义的中国画出现。 隋唐:吸收外来风格 两宋: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阶段。风俗画 元明:文人画(强调表达个性)
戏曲
元杂剧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形成: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京剧
成熟:同光年间
发展:民国时期走向世界
天文:《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历法
夏朝:《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西汉《氾胜之书》,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书
农学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 元代王祯《农书》
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体现西学东渐(天文望远镜、近代力学、血液循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