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赏析

合集下载

初中古文诗词赏析与解读

初中古文诗词赏析与解读

初中古文诗词赏析与解读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古文诗词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文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过欣赏和解读,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接下来,我们将对初中古文诗词进行赏析和解读,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美学价值。

赏析第一篇:《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该诗写景奇特,以极简的文字刻画了楼高俯瞰江边秋景的壮丽景色。

诗中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简短的语言,表达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借助“白日依山尽”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了山的高耸和日光逐渐消失的场景;“黄河入海流”则描绘了黄河奔腾入海的壮丽景象,给读者一种澎湃和宏大的感觉。

紧接着,诗人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渴望。

这里的“穷”并非寻找终极的目的,而是指向远方、过去的意味。

通过再登楼一层的行动,诗人表达了自己在感叹于自然景观之余,还能欣赏到更加壮丽和美丽的景色,进一步强调了楼的高耸和广阔。

赏析第二篇:《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品。

这首五言绝句以写景为主,通过简短的词句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

诗的第一句“床前明月光”通过平淡而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安静的夜晚画面。

床前的明月光照耀着室内,把窗外的景色映照在室内。

诗人以此作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寂静的气氛。

接下来的几句“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对乡愁和思乡之情。

诗人通过对不明物的猜测,借景抒发了自己内心中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举头望明月,诗人感叹自己身处异乡,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低头时,诗人的思绪更加凝重,回忆着乡愁和离散。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词句,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同时也勾勒出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景象。

通过这两篇古文诗词的赏析和解读,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古代文化的瑰宝,还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意境和情感,深入理解其内涵和美学价值。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通过赏析和解读古文诗词,学生能够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启发自己的想象力和感悟力,使学习更加丰富和有趣。

中考古诗分类赏析

中考古诗分类赏析

中考古诗分类赏析
x
《中考古诗分类赏析》
中考古诗分类赏析是教材中古诗分类赏析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中考语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赏析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抒情诗
抒情诗是古人用来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满足感受的需要,反映或指向一定的客观环境和时代背景。

由于抒情诗的内容丰富,有些作品也借题发挥,抒发自己的情思。

例:《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遥望黄河水。

两岸猿声啼,不知何处去。

百战多帆涨,长长乌孙延。

斗转星移花,一曲酒泛桓。

二、讽刺诗
讽刺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表达,它通过暗讽、诙谐、警句、讥诮等语言咀嚼手段来表达对存在的社会现实和人的行为模式的不满,反映出作者,特别是诗人的观念,这种反映是由一种抽象的情绪动机驱动的。

例:《把扇子》
把扇子,把扇子,几度敲低门前枝。

桂花春,桂花夜,空叹弄扇无可把。

若论闲事,礼难施,斗酒只为客渴尝。

三、伤感诗
伤感诗是古人用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悲伤失意的一种文学形式,表达的主题均为失落、伤感、悲伤等情绪,这种情绪通常是释放解压,是作家情感的反映,也是文学的表达。

例:《梅花》
三月残花开,一枝梅妩媚。

犹怜空桑枝,清香衔离羣。

诗人有哀诗,情人又重愁。

落花飘英雄,无人见是楼。

初中6到9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

初中6到9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

初中6到9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初中阶段,学生们会接触到许多经典的古诗词,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初中6到9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赏析。

#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的思乡之情。

诗中“明月光”和“地上霜”的比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春晓》以春天的早晨为背景,通过“春眠不觉晓”和“夜来风雨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喜爱和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诗中“花落知多少”则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望岳》是杜甫的名作,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尤其体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和对高远目标的向往。

#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江雪》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著称。

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描绘了一个寂静无人的雪景,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通过一个孤独的渔翁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坚持和孤独的深刻理解。

#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赏析:《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中通过对鹳雀楼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大视野和人生境界的追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富有哲理,鼓励人们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

# 《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游子吟》以母亲为游子缝衣的情景,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亲情的怀念。

初中语文 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一

初中语文 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 一

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古诗词是一大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除了课内教学,课外的古诗词赏析也是非常有益的。

本文将从课内外两个方面,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赏析进行全面探讨。

一、课内古诗词赏析1.《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夜晚的宁静和诗人的孤独感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通过《静夜思》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李白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情感的表达。

2.《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豪迈不羁的情怀。

通过《登鹳雀楼》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王之涣豪放的气势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3.《悯农》《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描绘田间劳动场景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农业劳动的赞美。

通过《悯农》这首诗,学生可以体会到李绅的朴实情感和对农民的关怀之情。

以上是几种典型的课内古诗词,通过学习这些诗词,学生可以理解到古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课外古诗词赏析除了课内教学的古诗词,课外的古诗词赏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培养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 《将进酒》《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豪迈豪情为主题,表达了诗人豪饮畅饮的情怀。

通过《将进酒》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李白豪放的个性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2.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宋代词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以清新婉约的风格,描述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

通过《水调歌头》这首词,学生可以感受到苏轼优美的语言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3. 《江雪》《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写雪景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清静境地的向往。

通过《江雪》这首诗,学生可以领略到柳宗元清新淡泊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七年级古代诗词赏析

七年级古代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词赏析一、《次北固山下》唐王湾(重点)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路途中的停宿。

“客路”:作者要去的路,这里指旅途。

)1、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整体赏析: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

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

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

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2)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

(4)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了主旨。

二、《赤壁》唐杜牧(重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整体赏析:这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初中语文级全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译文+主题+写法 (一)

初中语文级全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译文+主题+写法 (一)

初中语文级全册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译文+主题+写法 (一)初中语文课程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其中涵盖了丰富的文学资源。

古诗词赏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课内教学还是课外阅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古诗词赏析,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文修养。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整理初中语文全册中的古诗词赏析并加以解读和讲解。

一、《登高》白居易的《登高》是一首描绘登高看远景的诗。

作者通过诗歌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自然景色和人生奋斗的向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山风吹着,天空高远,猿猴悲鸣。

湖边清澈,沙滩洁白,鸟儿飞回。

落叶无边,飘落无声,长江如滚烫。

我漂泊在千里之外,千里之外常常客居。

百年多病苦受折磨,百年间时常一个人登上高台。

现在苦恼着,白头发沾满霜雪,灰心丧气闲坐,缩在黑暗中,喝下了浊酒。

)二、《鹿柴》王之涣的《鹿柴》写的是一位老人在鹿柴旁砍柴的情景。

这首诗语言简练,气氛淡雅,表现出生命力的旺盛和真理之美。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空旷的山林,看不到一个人,只听闻人类的声音。

夕阳落过去,光线回转,又照亮了林中青苔的一角。

)三、《将进酒》李白的《将进酒》是一首表达自我豪情和豪放不羁的诗。

这首诗以其饱满的音韵、短小的句子和整齐的节奏闻名于世。

它不仅富有律动,而且充满着激情和浪漫。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翻译:我怒气冲天,依着围栏,听雨声潇潇。

我仰起头看天,快乐自由不可限量。

我于三十岁时已经飞黄腾达,但我一路被风雨跟随。

不要在时间的流逝中白头发,因为这是很难再得到的东西。

)以上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每一首古诗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和寓意,无论是从文本阅读还是从情感分析上来看,都具有很高的教育和文化价值。

初中七年级必背古诗词解析

初中七年级必背古诗词解析

初中七年级必背古诗词解析初中七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诗词知识,包括诗词的作者、背景、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等。

以下是几首初中七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解析:1. 《静夜思》- 作者:李白- 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解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诗中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月光,同时“举头”与“低头”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2. 《春晓》- 作者:孟浩然- 内容: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诗人在睡梦中被鸟鸣声唤醒,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诗中的“春眠不觉晓”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而“夜来风雨声”则暗示了春天的多变,最后一句“花落知多少”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感慨。

3. 《望岳》- 作者:杜甫- 内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解析:这是一首赞美泰山的诗。

诗人通过提问“岱宗夫如何?”引出对泰山的描绘,用“造化钟神秀”来形容泰山的壮丽,而“阴阳割昏晓”则表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

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的壮志与抱负。

4. 《江雪》- 作者:柳宗元- 内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雪景图。

诗人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表现雪后江边的寂静与空旷,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则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渔翁在寒冷的江面上独自垂钓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超脱的向往。

5.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内容: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解析:这首诗通过对鹳雀楼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远大志向。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分别描绘了日落和黄河的景象,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渴望登高望远,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

八年级必背古诗词赏析八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古诗词的背诵与赏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素养,还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一些八年级必背的古诗词及其赏析: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以明月为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简洁的语言,深邃的情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杜甫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观的敬畏。

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更是表达了诗人的壮志与胸怀。

3. 《泊船瓜洲》 -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赏析:王安石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江南春景,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4.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5.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赏析:苏轼在这首诗中回顾了赤壁之战的历史,通过对战争遗迹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赏析:苏轼在这首词中表达了对明月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留恋。

词中的“起舞弄清影”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起舞的情景,充满了诗意。

7.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这首词描绘了暮秋江上 傍晚 / 黄昏 (时间) 的景色和渔家 从容闲适 / 宁静恬美 的生活 情景。 2.此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现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田园乐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诗的一、二句描绘了雨后的春天早晨怎样的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 的赞美。
(三)北陂杏花①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陂(bēi):池塘。王安石积极推行新法,后又被迫 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的晚年。
1.“一陂春水绕花身”一句中“绕”字用得很精妙, 请你结合诗境简要赏析。 “绕”字,生动地写出了“春水”对“花身”的爱惜、 护卫和滋润,突出杏花生长环境的清澄幽洁。
术语梳理
表达方式知多少?
表现手法知多少?
修辞手法知多少?
总结(术语及答题技巧)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 2.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与景(抒情方式),托物言志、衬托、象征、想 象、对比、虚实结合、比兴、正侧(面)结合,化用典故,动 静结合等 3.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排比、反复、借代、反问、设问 4.语言特色 清新淡雅、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沉郁顿 挫、有感染力等等 5.意境 幽静、萧瑟、冷清、悲凉、苍茫、恬静、生机勃勃、静谧等 等 6.意象:人、事、物、景等
4.哪个意象可以表达作者的感情?中描绘了什么画面? 3.概括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内容?
4.品味关键语句? 5.“……”(字词,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析好 在哪里? 6.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有什么作用? 7表现手法的作用? 8.“……”(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古诗词分类鉴赏
题型回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作者登临碣石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述 答:那苍茫浩瀚的大海上,无边无际,海中山岛突兀耸立。山岛之上树木丰茂,生 机盎然。随着阵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
清新明丽、清幽恬美、富有情趣、生机盎然
2.结合诗的三、四两句具体说说作者的“田园乐”乐 在哪些方面。
乐在清新幽雅的自然环境, 更乐在闲适、随性的心境。
(三)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①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 宁静、幽美 的 氛围。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的“闲”字用得好, 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 说说妙在何处。 答:“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 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3.任选角度,简要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 (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 思想感情。 (4)“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古诗词鉴赏有秘诀吗?
秘诀:
秘诀: 秘诀:
积累
再见
2.诗人代花立言,“作雪”而决不“成尘”,表现 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借杏花被风吹落池中犹能保持纯洁,表现了诗人改 革虽然失败,但仍不改初衷的心态。
(一)天净沙 • 江上
元·张可久
嗈嗈①落雁平沙,依依②孤鹜残霞,隔水疏 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注】①嗈嗈(yōng):雁鸣叫声。②依依,轻飞的样子。
“闲”字写栀子花无人采摘,烘托出庭院中一 片幽静的气氛,同时衬托农事的繁忙,表达了 诗人对山村宁静、和谐生活的喜爱之情。
(一)南乡子
唐·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 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 思乡之愁 。
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注】①降(xiáng):服输。②阁:同“搁”,放下。③评章: 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1.从“差、欠、逊、少”等字中选择一个填
入原诗中的空白处,应为 逊 。
2.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 长处,更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二)菊花
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 情景? 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
1.意象含义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诗中描绘了什么画面?抓住主要景物+想象与联想(画面成串)+适当修辞(表达) 3.概括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内容:简洁概括
4.品味关键语句:含义+手法(修辞、表现手法)+表达作用(情感) 5.“……”(字词,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析好在哪里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作用(情感) 6.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有什么作用? 手法(使用的表现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义+主旨情感) 7表现手法的作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义+主旨情感) 8.“……”(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手法(修辞手法)+表达作用(情感)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自选角度赏析诗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答:实写海水和山岛,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动态的“荡漾的海水”、“洪波” 和静态的“耸立的山岛”、“草木”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宏伟辽阔和惊人的力 量。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答: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虚景,是诗人的主观感 受。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和对前 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总结:
寻找意象(物/人)→描写画面(景/事) →赏析词句(手法+特点)
→理解意境(特点)→体会情感 ↓
“法事情人”(同阅读)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炼字公式: (解释含义)+描述景象+表达效果
炼句一般公式: (运用手法)+描述景象+表达效果
练一练
(一)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①,骚人阁②笔费评章③。 梅须 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和抱负? 答:通过对大海吞吐宇宙宏大气势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的雄 心壮志。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说说“阔”和“悬”的妙处。 答:“阔”字表现出“潮平”,“悬”字写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风儿高 悬。“阔”和“悬”传神的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及鹧鸪的叫声 来渲染思乡之情。
(二)闽中秋思
唐·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1.这首诗中“匀”“弄”二字用得很精妙,请你选择 其一结合诗境简要赏析。 “匀”字,运用拟人修辞,极生动地勾画出雨的细密、 轻柔,将那大片大片的紫菊之色,浸润得浓淡均匀。 “弄”字,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在风的吹 动下,蕉叶声声有韵,极富情致。 2.“只堪图画不堪行”,跋涉异乡的诗人将极其美妙 的风景与不堪行走的矛盾娓娓道出,含蓄地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浓浓的乡愁,灼灼的思念之情。
(一)闺怨
唐·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首句的“ 不知愁 ”三字写出了女主人公 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的情态。 2.“忽”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忽”取“忽然”之意。闯入眼帘的柳色,使 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淋漓尽 致地表达了少妇由喜悦到伤感的情绪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