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华罗庚-.ppt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5华罗庚

粤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5华罗庚

技法镜鉴
巧妙运用说明顺序
• 顺叙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 叙述的方法,倒叙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 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 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产生吸引人注意的效果。顺叙和倒叙结合起来运用 可以使得文章摇曳生姿。
•本文开头从华罗庚被伯乐熊庆来发现落笔,一来避 免了对传主生平其他琐事的赘述,有利于把材料集
结构图示
主旨归纳
•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 罗庚充满艰辛的求学、治学的经历,在艰难的环境 中取得数学研究领域的巨大成果以及饱满的爱国情 怀。
• 1.文中引用了华罗庚的诗歌以及他的话语,从不同 侧面烘托和丰富了传主的思想精神,既表现了华罗 庚作为一个数学家的文学兴趣,又使文章具有一种 古雅的韵味。请举出两处并做简要赏析。
二、多音字
①薄bbóáo微薄薄饼 bò薄荷
③率lsǜhu比ài 率坦率
②数sshhùǔ 数数学落 shuò数见不鲜
④厦xshiàà厦大门厦
三、形近字
①治冶zyhěì陶治冶疗
沧cānɡ 沧海
③舱 苍ccāānnɡɡ
船舱 苍白
怆chuànɡ 悲怆
迅xùn 迅速 ②讯xùn 音讯
汛xùn 汛期
佳jiā 佳音
继续使用(过去的方 法、制度、法令
依照旧传统或原有的规 定办理。
等)。
例句
李老师习惯于沿用 老方法,走旧路 子。
很多朝代开国时会沿袭 前人遗制。
• 2.商榷 商讨
词语
商榷
商讨
释义
商讨,一般用于书 面语。
为了解决较大的、较复 杂的问题而交换意见, 商量讨论。
提出几点意见,与 他们商讨了筹款的最好

华罗庚ppt课件 ppt

华罗庚ppt课件 ppt

9
• 父亲不许看“天书”
——弃宝剑于尘埃,投明珠于暗室,一个数学天才难道就要在 杂货店终其一生么? 宝剑何时再露锋芒,明珠何日光化重现? 暗 室露出一线光亮了。王维克已经重回金坛,师徒会面,华罗庚从王 维克的手中借到一些数学书籍,开始他的自学了。 但阻力马上来自 他的父亲,他的父亲看不懂数学书上那些古怪符号,大发儿子脾气: “你看这些天书做什么?书又不能当饭吃,还不赶快招呼顾客?”
-
8
• 辍学
——读职业学校的费用虽然较少,一个学期(半年)的膳费和 杂费也得五十块洋钱。华罗庚因是清贫学生,申请免交学费已得学 校当局批准,但膳费是必须自己出的,他的父亲已经罗掘俱穷,这 五十元是再也筹不出来了,于是华罗庚虽然只差一个学期就可毕业, 还是被迫退学,回乡帮父亲料理那间小小的杂货店。
-
-
不布 同衣
织 材
3
?
小结:
• 这篇文章突出了华罗庚三方面的特征:1.华罗 庚艰难曲折的求学、治学经历。2.华罗庚在数学领 域里杰出的成就。3.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 时代的科学家琐特有的爱国情怀。
• 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也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 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传主的基本生命历程,概 括性地描绘处较为完整的华罗庚形象。二、这篇文 章嵌入了多首华罗庚的诗词,使得这篇科学家的传 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三、作者有意识 地讲述了一些小故事,增加了文章的活泼度,使文 章更具有可读性。
-
7
• 数学曾经不合格
——华罗庚无疑是数学的天才,但他的“天才”也是经过磨练才“锋 芒”始显的。 你大概想不到,这大数学家也曾在数学这一科考试不合格吧? 这是他读初中一年级时候的事情。我曾问他是不是因为他曾触犯那位老师, 老师故意不给他合格,他说:“不是,我小时候是很贪玩的,常常逃学去 看社戏。试卷又写得潦草,怪不 得老师的。” 经过这次教训,从初中二年 级开始,他就知道用功了。一用功锋芒立显,数学老师每逢考试的时候, 就把他拉过一边,悄声对他说道:“今天的题目太容易,你上街玩去吧。”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华罗庚》优质课件 (共36张PPT)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5课《华罗庚》优质课件 (共36张PPT)

2、释词义:
• • • • •
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 怠慢:冷淡。 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 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 • 古稀之年: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诗:“人生七十 古来稀。”
商榷:商讨。
时间 1910年11月 1930年 1932年秋 1937年夏天 1941年 1950年2月 1957年 1958年以后
主要事件 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发表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 式的理由》 进入清华大学(4年) 由英国留学回国 完成第一部著作《堆垒素数论》手稿 从美国动身回国 出版60万字的《数论导引》 开始把优选法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1、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突出华罗庚哪些 方面的特征?
写作特点
1、以时间为线索
传主的生命历程 完整的华罗庚形象 脉络清晰 材料多而不乱
2、嵌入多首华罗庚的诗词
使科学家的传记显出 古朴文雅的风格
1、文章用了三个小标题来概述华罗庚的 一生,这三个小标题有什么好处?
1、突出华罗庚一生学习研究的主要事件。
2、遵循了时间顺序。 3、很好地统领了所辖部分的内容。
一目了然 纲举目张
• 2、文章开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有何意 义? • 文章首先讲述了一个“伯乐识马”的小故事: 1930 年,北京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通过一 篇论文看出华罗庚“真不简单”,建议“应该请 他到清华来”。 • 这个小故事具有多重意义。 • ( 1 )在描写传主形象方面,这个故事表明了 19 岁的华罗庚非同寻常的数学天分,这是他命运的 一个重要转折。 • ( 2 )华罗庚的数学才能被熊庆来发现,命运发 生转变,后来他自己也成为新的“伯乐”,发现 和扶持了陈景润等年轻学者。这个故事为后文埋 下伏笔。

粤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第2单元 5 华罗庚

粤教版语文必修1课件:第2单元 5 华罗庚
——爱因斯坦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知识·梳理]
第 1 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一拐一瘸.( ) 蜚.声( ) 扉.页( ) 金瓯.( ) 追溯.( )
怜悯.( ) 署.名( ) 怠.慢( ) 鹯.( ) 商榷.( )
停滞.不前( ) 苏家驹.( ) 吴筱.元( ) 褒.奖( ) 出类拔萃.(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案】 qué mǐn zhì fēi shǔ jū fēi dài xiǎo ōu zhān bāo sù què cuì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数 数 数学 不( 尽(
) )
数见不鲜( )
薄薄 浅饼 薄( ( 薄荷(
(2)语境辨析法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凡有作为的人,无一不与勤奋 有着难解难分的渊源。正如华罗庚所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 才。”勤奋者终能越过暂时的失败和挫折,而最后获得成功。如果说梦想是成 功的起跑线,决心是起跑时的枪声,那么勤奋则如起跑者全力的奔驰,唯有坚 持到最后一秒的人,方能获得成功的锦标!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小小的蜜蜂之所以能酿出甜美可口的蜂蜜,和蜜蜂的勤劳是分不开的。有 数字显示,如果一公斤蜂蜜完全由一只蜜蜂来酿造,那么它飞行的里程大约是 30 万公里,需要吸吮 1 200 万朵花的汁液。不仅如此,每次采集花朵汁液回来, 蜜蜂还要把汁液从胃里吐出,由另一只蜜蜂吸到自己胃里。就这样,一只蜜蜂 吐,一只蜜蜂吸,往往需要反反复复 120 次到 340 次,花的汁液才可以成为蜜 汁。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5课:《华罗庚》课件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第5课:《华罗庚》课件 粤教版必修1
选择时,我们该考虑一些什么呢?
2、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并收集交流传主华
罗庚的相关资料填写一张关于华罗庚生平的表
格,想想作者这样组织材料立传的用意. 。
第十六页,共30页。
下课啦!
第十七页,共30页。
1、在第二部分中,华罗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成就的?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指不予理睬。
出类拔萃: 指人的品德、才能等超出同类之上。
运筹学: 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 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 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
第七页,共30页。
从实以终: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 金瓯: 这里比喻完整的国土。 沧海不捐一滴水:比喻舍弃,抛弃。 古稀之年: 指人七十岁。 蔓延:形容像草一样不断向四周扩展。 惨淡: 文中指苦费心力。 怜悯: 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莫名其妙: 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难以理解;
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 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
第二页,共30页。
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 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 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 领域的研究与教授工作并取得突出 成就。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
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 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 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 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 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 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
大贡献。
③1979年华罗庚成功的西欧之行和他光荣地入 党。
第十九页,共30页。
4、从华罗庚的人生道路中,你觉得成为一个科学
家要有怎样的条件?

《华罗庚》PPT课件(30页)

《华罗庚》PPT课件(30页)
以“出名”为开始 倒叙 避免平 铺直叙
二、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 1、“物不知其数”算题
数学才能初露端倪
2、“罗呆子”的绰号
痴迷数学、艰苦自学
3、可怕的伤寒症
生命的抉择, 令人感慨
三、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
1、清华四年,研究数论
(不拘学历用人,助理员----助教)
2、英国两年,得出“华氏定理” 3、抗日期间,艰辛中完成《堆 垒素数论》手稿
1985年6月12日,在东京一个国 际学术会议上,一位75岁的教授 用流利的英语,作了十分精彩的 报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人 们还在热烈鼓掌时,他的身子歪 倒了,也就在这一天,他去世了。 生前,有记者采访过他:“你最 大的愿望是什么?”他不加思索 地回答:“工作到最后一天。” 他的确为科学辛劳工作到最后一 天,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这首诗强调了人生要埋头苦干的思想, 他认为“天才”是“辛苦”挣来的,“勤奋” 能够弥补先天的智力不足。
P33:“寄旅昆明日……”
这首诗鲜明地表达了华罗庚对国土受侵、 敌人横行霸道的满腔的愤恨,体现了他 爱国精神。
P36:“向在城市里……”
这首诗极好地表现了华罗庚深入生 产第一线的兴奋心情,表现了这位 科学家把为国为民服务当作乐事的 高尚情操。
• (1)、国家受辱的抗战时期,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华罗 庚对“金瓯半缺时”的国破家亡现状和“狐虎满街走, 鹰鸇铺地飞”现实的表现出愤慨和忧虑。
• (2)、新中国成立,华罗庚放弃美国大学终身教授的 职务,带领全家回国,他说,为了国家民族、为了为 人民服务、为了个人出路,“我们应当回去”。
• (3)数学下乡。1958年以后,华罗庚开始研究把优选 法和运筹学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 • “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 • “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 “树老易空,人老易松”是古稀之年的华罗庚

蓝色卡通风华罗庚人物简介PPT模板

蓝色卡通风华罗庚人物简介PPT模板

华罗庚的趣闻軼事
• 华罗庚原来也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但他很有数学才能。 有一次,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有 一样东西,不知是多少。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 数,还余3;7个7个的数,还余2。问这样东西是多 少?——题目出来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谁也说不出得 数。老师刚要张口,华罗庚举手说:“我算出来了,是 23。”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而且算法也很特别。 这使老师大为惊诧。 可是,这位聪明的孩子,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 从此失学了。他回到家
• 不同的概念。第一句中的“尝试”是指初次尝试,当然一试就成功 是比较罕见的;第四句中的“尝试”则是指经过多次尝试或失败之后 的一次成功尝试,所以它们具有不同的含意。单独来看两个“尝试” 都是有道理的,但胡适将二者放在一起,则是拿自己的概念随意否 定别人(陆放翁)的概念,真是岂有此理!他说:“胡适序诗逻辑混乱, 不堪卒读。”虽然语文老师当时十分不悦,但20年后还是对已成名 的华罗庚说:“我早就看了你的文章不落窠臼。”
• 在当年的金坛,华罗庚最喜欢去的地方,还是灯节、船会、庙会等场所, 凡是这些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城东有座青龙山,山上有个庙。 每逢庙会,庙中的“菩萨:”便头插羽毛,打扮得花花绿绿,骑着高头大 马进城来。一路上,人们见到“菩萨”就磕头行礼,祈求幸福。华罗庚伸 直脖子,望着双手合十的“菩萨”,心里暗自琢磨:“‘菩萨’果真万能 吗?”当庙会散了,人们也陆续回家,华罗庚却跟着“菩萨”去了青龙山, 想探个究竟,看一看“菩萨”的真面目。来到庙里,“菩萨”卸了装,华 罗庚一看“菩萨”是人扮的,就立刻往家跑。回到家,他便兴高采烈地对 妈妈说:“妈,你往后不要给‘菩萨’磕头了,‘菩萨’是骗人的父亲马 上训斥道:“唉呀,罪过,小孩子懂什么?”他却认真反驳道:“我到青 龙山的庙里去了,‘菩萨’原来是假的,是人装扮的。

中国数学家故事PPT课件

中国数学家故事PPT课件

授指导下专心研究数论。1966年5月,他像一颗璀璨
的明星升上数学的天空,宣布他已经证明了(1+2)。
1973年,关于(1+2)的简化证明发表了,他的论文
轰动了整个数学界。(1+2)即“大偶数都能表示一
个素数及一个超过二个素数的积之和”,被国际公
认为“陈景润定理”。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
• 祖冲之,字文远,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人。公元429年生于建康(今江苏 南京)一个官宦人家,虽原籍北方,但几代祖先都在江南做官且通晓历法。祖 父掌管土木工程建筑,父亲也学识渊博。他从小有机会接受家传科学知识, 青年时代进入专门研究学术的华林学省学习研究。祖冲之曾作过州从事史, 公府参军,县令,最高官至长水校尉,享受四品俸禄,公元500年去世。祖冲 之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生平著作很多,内容也是多方 面的。在数学方面的论著,不幸均已失传。在历代国内外的各种图书目录中, 可以见到他所写的数学著作的书名有“缀术”6卷,“九章算术义注”9卷, “重差注”1卷。在天文历法方面,他编制成“大明历”,并为大明历写了 “驳议”。在古代典籍的注释方面,祖冲之有“易义”、“老子义”、“庄 子易”、“释论语”、“释孝经”等著作,但亦均失传。文学作品方面他著 有“述异记”10卷,在“太平御览”等书中可以看到这部著作的片断。从青 年时起,祖冲之便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兴趣。他把从上古时起直至他生活 时代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部搜罗来进行研究,并且亲自进行精 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亲量圭尺,躬察仪漏, 目尽毫厘,心穷筹策”。他对刘歆、张衡、郑玄、阚译、王番、刘徽等科学 家的工作进行了仔细研究,一一驳正了他们的错误,导出了许多极有价值的 结果。准确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