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的实验室检查

合集下载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

梅毒实验室诊断标准

一、梅毒分类诊断标准(一)一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

2、临床表现:具有符合相应特征的硬下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3、实验室检查:硬下疳组织渗出液或淋巴结节穿刺液:TP暗视野检查阳性;或RPR(或TRUST)阳性和TPPA(或TPHA或TP-ELISA)阳性。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未做TPPA(或TPHA或TP-ELISA或TP暗视野检查)或结果为阴性的为疑似病例。

(二)二期梅毒的诊断标准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或输血史。

2、临床表现:病期2年内,多为无症状性、暗红色、符合相应特征的多形性皮损,尤其掌趾部位的暗红斑或鳞屑性丘疹,也可出现其它损害(关节、眼、内脏等)。

3、实验室检查:皮损如扁平湿疣、湿丘疹、粘膜斑等:TP暗视野检查阳性;或RPR(或TRUST)阳性,同时TPPA (或TPHA或TP-ELISA)阳性。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未做TPPA(或TPHA或TP-ELISA)的为疑似病例。

(三)三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1、病史:有性接触史或性伴感染史或输血史或一、二期梅毒史。

2、临床表现:病期2年以上。

有如下特征中的任一项表现,包括皮肤黏膜损害如结节梅毒疹、树胶肿,上腭、鼻中隔等穿孔性损害;骨、眼损害,其它内脏损害;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

3、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同时TPPA (或TPHA或TP-ELISA)阳性;或脑脊液检查:WBC≥10×106/L,蛋白>500mg/L,并排除其它引起这些异常的原因。

或三期梅毒组织病理变化。

同时符合1、2、3为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1、2,以及实验室检查RPR(或TRUST)阳性,未做TPPA(或TPHA或TP-ELISA)脑脊液检查或组织病理检查的为疑似病例。

(四)隐性梅毒的诊断标准。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与技术规范标准[详]

梅毒的实验室检测与技术规范标准[详]

梅毒概述(三)
疑似病例、确证病例诊断依据: ➢ 病史 ➢ 症状 ➢ 实验室检查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
• 病原学检测 • 血清学检测
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
梅毒血清学检测分类
(1)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非特异性梅毒抗体)
(2)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特异性梅毒抗体)两类方法。
处理:将血清稀释后再进行试验。
耐血清性(血清固定)
指经抗梅毒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在一定时 期内不阴转。早期的耐血清性常与治疗量不足或不规则治 疗、复发、再感染或有神经系统梅毒等因素有关。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方法
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TPPA)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TPHA)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梅毒免疫层析法-梅毒快速检测 (RT) 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FTA-ABS)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 梅毒螺旋体蛋白印迹试验(WB)
TPPA
TPPA试验用梅毒螺旋体致敏明胶颗粒,此致敏颗 粒与人血清中的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结合,产生可 见的凝集反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TPPA是目前WHO认可的梅毒抗原血清学试验的 “金标准”,常用于新方法、新试剂评价的参照 标准。
TPPA(TPHA)试验原理示意图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的临床意义
效观察、判愈、复发或再感染的指征。 • 为什么要做定量检测?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临床意义
一期梅毒1年后转为阴性 二期梅毒2年后转为阴性。 晚期梅毒 治疗后血清滴度下降缓慢,2年
后约50%病人血清反应仍为阳性。Tຫໍສະໝຸດ UST结果解释示意图假阳性问题

性病实验室梅毒SOP

性病实验室梅毒SOP

目的:规范的梅毒螺旋体检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适用范围:性病实验室工作人员责任人:实验操作者1、标本的采集与处理1.1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1.1.1操作应规范化。

1.1.2所有标本都应当被视为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应戴手套谨慎操作。

1.2梅毒标本采集梅毒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有病原体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各期梅毒的检测方法及部位见下表。

1.2.1血液1.2.1.1血清标本根据需要,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与促凝采血管抽取静脉血2-5 ml,室温静置1-2小时(或37℃静置30分钟),待血液凝固、血块收缩后,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分离新鲜血清,备用。

也可采用保存于2-8℃或-20℃的血清。

溶血、脂血或污染的标本可影响试验结果。

1.2.1.2血浆标本根据需要,用一次性真空采血针与抗凝采血管抽取静脉血2-5 ml,轻轻颠倒混匀8-10次,3000r/min离心10-15分钟,分离血浆,备用。

血库血浆以及EDTA 抗凝血浆同样可以用于梅毒血清学实验(一般仅用于RPR实验,),但易出现假阳性反应(需用血清复试),如用其他抗凝剂应首先评价后再用。

1.2.1.3末梢全血消毒局部皮肤(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可选择手指或耳垂,1岁以下儿童采用足跟部)。

一次性采血针刺破皮肤,用无菌棉签擦掉第一滴血。

收集滴出的血液,立即用于检测。

1.2.2皮损部位组织液1.2.2.1用于病原学检查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表面的污物,钝刀/刮勺轻刮、挤压皮损部位,取渗出液与预先滴加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混合后加盖玻片立即用于暗视野显微镜检测,或取渗出液直接涂片,用于镀银染色试验。

1.2.2.2用于核酸检测用无菌生理盐水浸湿的棉拭子擦去皮损表面的污物,钝刀/刮勺轻刮、挤压皮损部位,刮取渗出液,加入有DNA保存液(1ml/管)的标本管中,备用。

1.2.3淋巴液无菌操作下穿刺腹股沟淋巴结,注入0.3ml无菌生理盐水并反复抽吸2-3次,取少量的淋巴液直接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立即进行暗视野镜检或备用。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模板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模板

传播途径

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染途径 – 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的1年内最具有传染性 – 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 – 到感染后2年,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性 • 母婴传播 – 在妊娠7周时,梅毒螺旋体即可通过胎盘传染未经治疗 者,虽已无性传播(病期>2年),但妊娠时仍可传染给 胎儿 – 病期越长,传染性越小; • 输血传染 • 间接传播:日常用品、接吻、哺乳、医疗器械等途径(接 触部位附有梅毒螺旋体) 。
慢性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的疾病
• • • • • •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盘状红斑狼疮 结节性多动脉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桥本氏甲状腺炎 • • • • • • • 风湿性心脏病 干燥综合征 毒品瘾者 慢性肾炎 肝硬化 老年 麻风 (是唯一产生慢
性生物学假阳性的感染 性 疾病)
妊娠的假阳性反应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1)FTA-ABS
(2)TPPA/ TPHA (3)TP-ELISA (4)发光法 (5)胶体金法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 标本类型:梅毒硬下疳、扁平湿疣、黏膜斑等 皮损的渗出液、淋巴结穿刺液 • 方法:暗视野显微镜下查找梅毒螺旋体。 • 结果:典型的梅毒螺旋体呈白色发光, 其螺旋 较密而均匀。运动方式: ①伸缩其螺旋间距离 而移动(主要方式)②蛇行式③旋转式 • 评价:
假阳性问题
• 假阳性:非梅毒患者的血清反应呈阳性 ①技术性假阳性
– 由于标本的保存不当(如细胞污染或溶血)、 试剂质量差或过期、或实验室操作错误所造成。
②生物学假阳性
– 是由于患者有其他疾病或生理状态发生变化, 使梅毒血清试验出现阳性
急性生物学假阳性反应的疾病
风疹 水痘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肝炎 上呼吸道感染 肺炎球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牛痘疹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与技术规范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与技术规范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与技术规范概述梅毒(syphilis)是一种由螺旋体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性传播疾病。

梅毒的及时检测和确诊对于治疗及防止梅毒的传播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和相关的技术规范。

实验室检查方法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梅毒的首选检测方法,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非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non-treponemal tests)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treponemal tests)。

非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包括梅毒螺旋体血清检测(VDRL)和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

这些试验通过检测抗体反应来判断是否感染梅毒,并可评估感染程度。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试验主要包括T. pallidum颗粒凝集试验(TP-PA)和ELISA试验。

这些试验可以进一步证实梅毒感染,并对阳性样本进行确认。

分子生物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可以直接检测梅毒螺旋体的基因组或其特异性基因片段。

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杂交试验。

PCR技术可在早期感染时检测到梅毒螺旋体的DNA,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DNA杂交试验主要用于检测神经梅毒,可检测到T. pallidum在脑脊髓液中的存在。

细菌学检测细菌学检测是直接观察样本中是否存在活动的梅毒螺旋体。

常用的细菌学检测方法有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螺旋体培养。

在显微镜下观察暗视野试验时,活动的梅毒螺旋体会显示出旋转的运动。

苏木精-伊红染色可以染出梅毒螺旋体的形态。

螺旋体培养可以将梅毒螺旋体培养出来,但是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并且并非常规检测方法。

技术规范为确保梅毒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规范:1.实验室人员需接受充分的培训,熟悉各项检测方法和技术操作流程,并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2.所有试剂和材料必须符合质量管理规范,并保持良好的保存和标识。

3.实验室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使用标准品进行日常质控、参加外部质控项目以及进行内部质量评估。

最新梅毒实验室检查说明

最新梅毒实验室检查说明

梅毒螺旋体实验室检查说明
梅毒诊断标准根据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梅毒诊断标准》(WS273-2007)。

梅毒诊断分为一期、二期、三期、隐性和胎传梅毒。

梅毒诊断原则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

对实验室检查部分作出如下解释说明:无论一期、二期、三期,要诊断现症梅毒需要梅毒螺体抗体血清试验阳性,非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

一定要以上两个检查同时出现阳性即双阳性。

梅毒螺体抗体的检测方法有: TPPA、TP-ELISA、TP-TR
非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方法有:RPR、TRUST、VDRL
我院实验室梅毒螺体抗体的检测方法选取TP-ELISA,报告单显示为:梅毒螺体特异性抗体(ELISA)。

我院实验室非梅毒螺体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选取TRUST,报告单显示为:非梅毒螺体特异性抗(TRUST)
检验报告说明:输血前已包括梅毒螺体特异性抗体(ELISA)和非梅毒螺体特异性抗(TRUST)。

单独的需要查梅毒的病人请开:梅毒两项!。

梅毒确诊诊断标准

梅毒确诊诊断标准

梅毒确诊诊断标准
梅毒的确诊诊断通常根据以下标准:
1. 医疗历史和症状:患者可能有接触梅毒性接触源的途径,如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以及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如无痛性潮红、溃疡、疹子等。

2. 实验室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暗视野显微镜检查(Dark-field microscopy)、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如血浆透
明法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以及血液检查等,这些
检查可帮助确认体内是否存在梅毒螺旋体。

3. 阴道分泌物和尿液检查:这些检查通常用于检测女性生殖道是否感染,通过检查分泌物或尿液中的梅毒螺旋体来诊断梅毒。

4. 组织检查:在一些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皮肤或黏膜活体活检或切片来确定梅毒的确诊。

请注意,这些标准仅供参考,实际的诊断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梅毒实验检测-检验科教学内容

梅毒实验检测-检验科教学内容

梅毒的免疫性(一)
人类对梅毒无先天免疫性,尚无疫苗接种进行人工 免疫,仅能在受感染后产生感染性免疫。已完全治 愈的早期梅毒患者仍可以再感染
感染梅毒后,首先产生IgM型抗梅毒螺旋体抗体, 感染2周后即可测出,早期梅毒抗梅治疗3~9个月后 或晚期梅毒治疗2年后,大部分病人IgM可转阴性, 再感染时又出现阳性,故IgM型抗体的存在是活动 性梅毒的表现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的优点 1、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阳性的患者往往是梅毒现症感染
者,临床上即可开展治疗 2、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表现为滴度随成功的治疗而逐渐
下降,故可以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 3、此类方法价格低廉
非特异性梅毒血清学试验(三)
测定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的滴度进行疗效观察
1、治疗成功:早期梅毒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内症状消失且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滴度有至少4倍的下降。晚 期梅毒或隐性梅毒患者在治疗后12~24个月内非梅毒螺 旋体抗原血清试验滴度有至少4倍的下降
2、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USR):试剂无需现配现用, 但仍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现已很少使用
3、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在特制的纸片 上进行,加入一定量特制的炭粉,可使抗原抗体出现 凝集,用肉眼可观察结果
4、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在试剂中以红色的 甲苯胺红颗粒代替黑色的炭粉颗粒,使结果更易于观 察
镀银染色法:与暗视野检查法的临床意义基本相同。利用梅 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液染成棕黑色,再通过普通 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是目前国外采用较多的方法,其特 异性及敏感性均优于暗视野检查法。将特异性的抗梅毒螺旋 体单克隆抗体用荧光素标记,如标本中存在梅毒螺旋体,则 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发苹果绿 色的梅毒螺旋体。此法可区分梅毒螺旋体和其他非致病性或 条件致病性螺旋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需灭活
RPR
同前+EDTA+氯化 胆碱+活性炭
稳定4℃ ~8 ℃ 保存12个月
不需灭活
TRUST
同前+EDTA+氯化胆碱+ 甲苯胺红
稳定4℃ ~8 ℃ 保存12个月
不需灭活
反应板及结果判 玻片,肉眼或显 玻片,肉眼或显 纸卡片,肉眼

微镜
微镜
纸卡片,肉眼
注释
一期敏感性 (未经治疗)
二期敏感性 (未经治疗)
• 结果:棕褐色的梅毒螺旋体
病原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 病原学方法直接镜检到梅毒螺旋体,在临 床可确诊梅毒,且具有快速、方便、易操 作的特点。
• 螺旋体检查是诊断早期现症梅毒的最佳方 法,对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预 后和尽早切断传染源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如未见到梅毒螺旋体,并不能排除患梅毒 的可能性。
③ 重复定性试验后两步。
凝集反应强度分级:
3+~4+:圆圈内出现中到大的红色絮状物, 液体清亮。
2+:圆圈内出现小到大的红色絮状物,液体 较清亮。
1+:圆圈内出现小的红色絮状物,液体浑浊。
—:圆圈内仅见红色集中于中央一点或均匀 分散。
RPR定量试验
• 中等至大的凝块为阳性(圈4和7)有明确 但很小的凝块为弱阳性(圈2和3)颗粒均 匀分布(圈1,5,8-10)或稍粗糙(圈6)为 阴性
– 结果对诊断有决定性意义
常用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
• 病原学检测法:
(1)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2) 镀银染色检查
• 血清学检测法: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1)VDRL(性病研究实验室试验):需灭活 (2)USR(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3)RPR(加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4)TRUST(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较密而均匀。运动方式: ①伸缩其螺旋间距离 而移动(主要方式)②蛇行式③旋转式 • 评价:
①. 简单、可靠。 ②. 早期:硬下疳(梅毒血清学试验仍阴性)。 ③. 阴性不能排出患梅毒的可能性
暗视野显微镜下的梅毒螺旋体
镀银染色检查
• 基本原理:梅毒螺旋体具有亲银性,可被银溶 液染色,从而可以在镜下观察到梅毒螺旋体
晚期敏感性 (未经治疗)
唯一用于检查脑脊 液的试验,诊断神 经梅毒
74%-87%
100%
98%
结果容易判断 结果容易判断
77%-88% 100%
99%
77%-99% 100%
98%
77%-99% 100%
99%
检测流程(定性)
① 加样:
– 吸取50μl血清(浆)放在卡片圈中,并均匀 地涂布在整个圈内。
L/O/G/O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
梅毒的定义
梅毒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 是由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引 起,患病后病程漫长,早期侵犯生 殖器和皮肤, 晚期侵犯全身各器 官,并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 病变几乎能累及全身各个脏器。
病原体
• 为梅毒螺旋体,属于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 旋体苍白亚种(Treponema pallidum
② 加抗原:
– 将抗原轻轻摇匀,用试剂盒提供的针头加1滴 抗原。
③ 反应:
– 将卡片置梅毒自动旋转仪8分钟立即在亮光下 观察结果。
检测流程(定量)
① 稀释液准备:
– 在圈内加入50μl生理盐水(根据需要确定稀 释度),勿将盐水涂开。
② 加样:
– 吸取50μl血清(浆)与各圈中盐水作系列稀释, 并涂布满整个圈内。
者,虽已无性传播(病期>2年),但妊娠时仍可传染给 胎儿 – 病期越长,传染性越小; • 输血传染 • 间接传播:日常用品、接吻、哺乳、医疗器械等途径(接 触部位附有梅毒螺旋体) 。
免疫性
• 特异性抗体
–感染2周后产生特异性IgM抗体, 不能通过胎盘 –感染4周后出现特异性IgG抗体,可通过胎盘
Hale Waihona Puke • 非特异性抗体临床意义• 早期梅毒(一期、二期)经足量规则抗梅毒治疗 后3个月,VDRL试验抗体滴度下降2个稀释度,6 个月下降4个稀释度。
–刺激机体产生抗心磷脂抗体/反应素 –RPR 和 TRUST等方法可检出:5~7周或硬下疳后
2~3周
• 完全治愈的早期梅毒可再感染
梅毒的分期
梅毒的诊断
• 梅毒的诊断
– 早期梅毒(一期、二期和早期隐性梅毒)和晚 期梅毒(三期和晚期隐性梅毒)
– 必须依靠病史、症状及实验检查进行综合分析
• 梅毒的实验室检查
• 抗体作用
– 无保护作用,治疗监测。未经治疗的病人,其血清内的反应素可 长期存在。经正规治疗后,反应素可以逐渐减少至转为阴性。
梅毒自动旋转仪
四种非特异性试验方法比较
抗原成分 抗原稳定性
血清试验前处理
VDRL
USR
心磷脂、卵磷脂、 同前+EDTA+氯化
胆固醇
胆碱
不稳定,1天 需灭活
稳定4℃ ~8 ℃ 保存12个月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1)FTA-ABS (2)TPPA/ TPHA (3)TP-ELISA (4)发光法 (5)胶体金法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
• 标本类型:梅毒硬下疳、扁平湿疣、黏膜斑等 皮损的渗出液、淋巴结穿刺液
• 方法:暗视野显微镜下查找梅毒螺旋体。 • 结果:典型的梅毒螺旋体呈白色发光, 其螺旋
3、G-,但不易着色。Fantana镀银染色呈棕褐色。 4、在无活细胞的人工培养基中难培养,生长慢。 5、抵抗力极弱,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对青霉
素、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在干燥条件下不易 生存。肥皂水和一般消毒剂以及加温42℃以上均极易将其 杀灭。
传播途径
• 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染途径
– 未经治疗的患者在感染后的1年内最具有传染性 – 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 – 到感染后2年,通过性接触一般无传染性 • 母婴传播 – 在妊娠7周时,梅毒螺旋体即可通过胎盘传染未经治疗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
• 原理(抗心磷脂抗体):
– 人体感染了梅毒螺旋体后,组织受到破坏,释放出来 的一种类脂成分,与梅毒螺旋体结合形成完全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类脂质抗体(反应素)。
– 主要是IgM和IgG混合抗体。 • 抗体产生时间
– 感染3周-4周,硬下疳出现1周-2周 – 一般在感染后5~7周(或硬下疳出现后2~3周)产生。
subspecies pallidum)
苍白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
苍白亚种 地方亚种 极细亚种
梅毒 地方性梅毒 雅司病
品他螺旋体
品他病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
1、直径 0.10~0.15μm,有8~14个致密而规则的 小螺旋,两端尖直。
2、原生质圆柱体上紧绕着3~4根周浆鞭毛,故运 动活跃,运动方式多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