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世说新语》两 则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志⼈⼩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些名⼠的⾔⾏与轶事。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原⽂ 《咏雪》 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义。
俄⽽雪骤,公欣然⽈:“⽩雪纷纷何所似?”兄⼦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笑乐。
即公⼤兄⽆奕⼥,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期⽇中,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
元⽅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尊君在不?”答⽈:“待君久不⾄,已去。
”友⼈便怒:“⾮⼈哉!与⼈期⾏,相委⽽去。
”元⽅⽈:“君与家君期⽇中,⽇中不⾄,则是⽆信;对⼦骂⽗,则是⽆礼。
”友⼈惭,下车引之,元⽅⼊门不顾。
【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教学⽬标 1、知识与能⼒:积累⽂⾔实词,理解⽂义,背诵课⽂。
2、过程与⽅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内容,积累⽂⾔实词。
品析⽂中⼈物的语⾔,培养多⾓度分析问题的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创设情境 我们中国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童,关于他们的故事,⾄今流传。
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罗⼗⼆岁做宰相等。
)今天我再向⼤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则《咏雪》。
⼆、探索新知 (⼀)朗读课⽂,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
(出⽰课件) 2、听课⽂录⾳,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及⽂意给课⽂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品读课⽂,研讨问题。
【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

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学法指导】1、联合说明 , 运用工具书 , 疏导词句 , 理解文意。
2、联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尝, 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色。
3、掌握本文以叙为主 , 叙中有议的写作特色。
4、朗读法、议论法与点拨法相联合。
【教课过程】[学法导引]《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课文所选的两篇是反应先人的家庭教育 , 家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点。
《咏雪》表达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 , 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 , 示意作者更欣赏谢道韫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七岁的陈纪责怪父友“无信、无礼”, 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质量 , 聪慧机智 , 正直不阿的性格特色。
此中敢于保护父亲尊严 , 更能够看出其父子亲情。
两文属文言文 , 文章短小 , 可比较说明 , 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 读懂文意。
频频朗读 , 品尝故事的文化内涵 , 感觉家庭温馨的气氛。
学习文中运用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绘手法, 刻画人物形象 , 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色。
一、预习导学1、走进刘义庆 , 认识《世说新语》的特色。
①简介刘义庆及《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两则选自,作者是。
《世说新语》的编写者是(朝代)文学家。
《陈太丘与友期》《咏雪》这两篇叙述的都是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
②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无奕女()差可拟()尊君在不()谢道韫()俄而()2、阅读课文 , 整体感知: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子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 , 极精华地交代了时间“”、地址“”、人物“ ”、事件“ ”等因素。
③用“撒盐空中”何“柳絮因风起”来比较“大雪纷繁” , 你以为哪个更好?为何谢太傅大笑乐?你还可以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似喻吗二、讲堂学习:1、解说以下句中加粗的字。
与子女讲论文义:公欣然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即公大兄无奕女:期日中:太丘舍去:相委而去:则是无信: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句子。
教案: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

教案: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执教对象•七年级学生(初一)•班级规模:约40人执教者•李老师教材分析《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记载了东晋至南朝宋期间士族阶层的言行故事。
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世说新语》二则分别为“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两篇文章不仅语言精炼、情节生动,而且富含哲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及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这些短小精悍的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智慧和品格的追求,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年龄特点:初一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早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他们的兴趣。
•知识基础: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字阅读能力和初步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但对于古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一些生僻字词和古代习俗的认识较为欠缺。
•兴趣偏好:此年龄段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有趣味性和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他们对于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有浓厚的兴趣。
•学习需求: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同时还需要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课文中的生词、难句,如“俄而”、“差可拟”等词汇的意思;o能够流畅地朗读全文,并理解每句话的大意;o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o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o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以增进对人物性格特征的把握;o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课堂趣味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o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o学习文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o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教学重难点•重点o理解并掌握两篇选文的主要内容及思想内涵;o分析文章中所体现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二则》文本解读

《<世说新语>二则》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
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同时其人格思想行为又极为自信风流潇洒、不滞于物、不拘礼节。
士人们多独立特行,又颇喜雅集。
正是在这个时代,士夫们创造了影响后世的文人书法标杆,奉献了令人模范景仰的书圣,“竹林七贤”,即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在生活上不拘礼法,常聚于林中喝酒纵歌,清静无为,洒脱倜傥,他们代表的“魏晋风度”得到后来许多知识分子的赞赏。
2.文题阐释在《咏雪》一文中,魏晋时的名门大族谢家的大家长谢安把子侄辈聚集起来,一起来谈论诗文,这件事本身就很有意思,试想我们现在的家庭,倘若一大家人聚集在一起,谈论的必是些家长里短,孩子的成绩,大人的工资,如此而已,然而,谢家的人聚集在一起,讨论的问题是:大雪纷纷扬扬落下来像什么?魏晋人物尚清谈的高致,只此可见一斑。
至于子侄们的两个回答,有人认为“撒盐”喻好,有人认为“柳絮”喻好。
就连对谢太傅的“大笑乐”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所以“笑乐”,也有人认为谢太傅在“笑”前喻而“乐”后喻,还有些人认为谢太傅只是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不管谢太傅为何“笑乐”,但从《世说新语》的编撰者的态度来分析的话,后面又专门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想必觉得“柳絮”一喻更佳。
但不管这两个答案中哪个更佳,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件事和这些人本身的可爱,而不是非要去探索一个优劣。
我觉得魏晋人士的可爱,其实在《陈太丘与友期》这段文字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把陈太丘之友塑造成一个不讲诚信又没有礼貌(虽然知错能改)的粗俗形象,但其实这位友人的形象并非那么不堪。
首先当友人看到7岁的小孩陈元方的时候,是用很有礼貌的词语在问他“尊君在不”,“尊君”是个敬辞,用在这么小的一个晚辈小孩身上,可见这位友人是懂礼貌的。
然后当友人听闻了陈太丘已经舍自己而去的时候,想必忘记了自己虽然来寻了陈太丘,但时间上已经过了,他想必也是个暴脾气,张口便骂“非人哉”,这也和当时名士们不拘礼法任意而为有关。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35张PPT)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
01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
培养文言语感。
02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
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03 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
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深度构建 当堂检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尊君在不? 4.元方入门不顾。
第 33 页
课后拓学
第 34 页
一、巩固知识
1.背诵全文。
2.在课堂本上翻译全文。
二、 拓展提升
1.完成《学习之友》对应练习册。
2.学习书31页“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知识卡。
《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 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 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 限光彩。
自学反馈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444), 南朝宋文学家,爱好文 学。《世说新语》是由 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咏雪
自学反馈 识文辨字
1、读准下列红体字的读音。
zhòu
俄而雪骤
谢谢!
勤勉博学 ▪ 知行合一
研究分享
第 10 页
探究活动一
1、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 哪些内容?
时间:寒雪日
地点:家里
人物:谢太傅、儿女
事情:与儿女讲论文义
研究分享 探究活动一
2.小组合作探究:谢太傅一家有怎样的家庭氛 围?你是通过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融洽、欢乐、轻松、温馨 “内集”“欣然”“大笑乐”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考点精讲版】

赞
赏
一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
咏 雪
叙述事件: 咏雪
兄子:撒盐空中
两答
兄女:柳絮因风起
道 韫 的 才
补叙身份:谢无奕之女,王凝之之妻
气
主旨归纳
本学才华 和聪明才智,同时也透露 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 文化的传承。
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
故事的起因
8 《世说新语》二则
高雅的情趣,聪慧的少年
描写雪花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韩愈《春雪》
——高骈《对雪》
剩喜漫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战退玉龙三百万,断鳞残甲满天飞。
除去文中的两种比喻,你认为“白雪 纷纷何所似”?用七个字回答。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示例]好似梨花漫天舞
谢太傅对以上两个比喻未置可否, 只“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
公大笑乐。
神态描写
◎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溫馨的 家庭气氛。
对于胡儿和谢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
谢太傅虽未对两人所给比喻的优劣做出任何 点评,但从他“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可能认 为“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好。文章结尾只对 谢道韫做了介绍,也隐含着谢安对谢道韫咏絮之 才的肯定,这是咏雪,更是咏才情。
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示例] ①为人处世要言而有信(讲信用); ②为人处世要知错善改; ③为人处世要守时; ④为人处世要知礼、有礼。
(湘西州中考)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 “守信”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以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仍不够扎实。因此,我考虑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了解魏晋时期的文人风貌。
(2)阅读理解两则故事,掌握文章主旨和寓意。
(3)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和阅读水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人的智慧与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咏雪》通过描写雪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2.教学难点
(1)古汉语词汇、句式的运用:对于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运用,学生往往难以掌握。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举例:通过对比现代汉语与古汉语的句子结构,使学生理解宾语前置、省略句等句式特点。
(2)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学生往往难以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需要教师引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文人言行的著作,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它对于了解古代文化和提升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 《管宁割席》一则中,重点分析管宁与华歆的品行差异,如割席而坐、专心致志等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 《陈元方候袁公》一则中,关注陈元方的聪明才智和应对策略,如如何巧妙地回应袁绍的质疑,以及这些策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 对古文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辨识。
-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并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故事中的道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举例解释:
- 在分析《管宁割席》时,学生可能对“割席而坐”的意义理解不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上进行讲解。
- 对于《陈元方候袁公》中的人物对话,学生可能难以把握陈元方的言外之意,教师应通过对比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世说新语》中的品行和智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说新语》两则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通过言行举止展现品行和智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调(调换):调换特殊句式的顺序。
4、补(补出):补出省略成分或关联词。 5、删(删掉):删掉无实际意义的字词。
2019/9/14
11
跟,和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子侄辈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的样子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急,紧 高兴的样子
当时
玩耍
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通“否”
客人问元方:“你爸爸在吗?”
2019/9/14
35
有礼貌的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没有
元方回答说:“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丢下,舍弃 离开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019/9/14
29
读一读: 1、读准下列字音
太丘舍去 shě 尊君在不 fǒu
2019/9/14
30
2、通读课文
做到:①给文章段落标序号。 ②给生字注音。 ③读准字音。 ④读准停顿。 ⑤读准节奏。 ⑥读得流畅。 ⑦读出感情。
2019/9/14
46
赏析《陈太丘与友期》:
1、主题: 主题:本文讲了七岁元方的故事,表现了元 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告诉人们做人要讲 信用,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
2、文中的主要人物是__陈__元__方_______,本文 是__对__话_______描写。
2019/9/14
47
3、文中是全篇核心的两词是: 无信、无礼。
《世说新语》两则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 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019/9/14
1
咏雪
2019/9/14
2
懂题意
“咏雪”即歌咏白雪,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中 心内容和线索,简洁突出。
懂体裁 (文言文)
2019/9/14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 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019/9/14
17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 满天飞舞。”
2019/9/14
32
(运用逐字翻译法翻译课文)
2019/9/14
33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和,跟 约定
超过 没有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离开 离开 才
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019/9/14
34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
正午时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 就是没有礼貌。
2019/9/14
44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 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
2019/9/14
45
懂写法
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了友人急躁,无信, 无礼,知错能改;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 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懂题意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起出行。期:约定。 标题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懂体裁 (文言文)
2019/9/14
27
懂作者、选自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 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撰笔记小说集 《世说新语》。
本文选自_《__世__说_新__语》
2019/9/14
28
学一学:
3
懂作者、选自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 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撰笔记小说集 《世说新语》。
本文选自_《__世__说_新__语》
2019/9/14
4
学一学: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019/9/14
5
读一读: 1、读准下列字音
2019/9/14
18
懂写法
比喻的修辞方法 如:“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 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
2019/9/14
19
赏析《咏雪》: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接着写主要事件── 咏雪;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 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 才气。
拉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感到惭愧
他,指元方
回头看
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 走进家门连头也不回。
2019/9/14
37
小结:
一、词义:
1、常用词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2)太丘舍去 离开
(3)去后乃至 才
(3)尊君在不 通“否”
(4)相委而去 丢下,舍弃
离开
(4)则是无信 是,判断动词
(5)友人惭
感到惭愧
讲信用
(6)下车引之 拉
(7)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2019/9/14
38
2、通假字
(1)尊君在不 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 问。
3、古今异义 (1)与人期行
古义:约定
(2)相委而去 古义:丢下,舍弃
2019/9/14
今义:日期 今义:委屈,委托
39
(3)相委而去 古义:离开
2、主题: 主题:本文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
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2019/9/1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0
3、“咏雪”标题的作用是: 点明了文章的中 心内容和线索。
4、用原文回答 ①时间: 塞雪日 ③人物: 谢太傅、胡儿、 无奕女
②地点: 内 ④事件: 咏雪
2019/9/14
21
5、课后练习一:P23 《咏雪》中__寒__雪__、__内__集__、__欣_然__、__大__笑__乐____等词
53
2011年中考链接
2019/9/14
54
试题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陈太丘与友期行(事先约定)
2019/9/14
8
(运用逐字翻译法翻译课文)
2019/9/14
9
一、词义 1、常用词的意思 2、通假字
3、词类活用
4、一词多义 5、词的古今异义
2019/9/14
10
二、翻译句子:结全注解、工具书翻译课文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直译法) 1、留(保留):保留古今通用的专用名词(如人 名、地名、官名等) 2、替(替换):替换文言词语为现代汉语。
4、从友人“怒”到“惭”的变化,从侧面烘 托了: 元方的聪明机智,懂得为人的道理。
5、友人走下车来想与元方握手道歉,这说明: 友人有知错能改的精神。
2019/9/14
48
6、课后练习二:P23 《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 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你的看法。
第一问:“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往,到 今义:照顾
4、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感到惭愧(形容词意动用法)
2019/9/14
40
4、一词多义
过中不至 没有 尊君在不 通“否” 待君久不至 没有
则是无信 是,判断动词 则是无礼 是,判断动词
2019/9/14
41
陈太丘与友期 跟,和 与人期行 跟,和 与儿女讲论文义 跟,和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跟,和
2019/9/14
31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 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 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二问:没有失礼。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可求全 责备,因为他维护了父亲的人格和尊严。
2019/9/14
49
的孩子7、。元方是个_聪落__落明__大,__方懂__得__为__人__之__道__,__明__白__事__理_,
8、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 做人要诚实讲礼貌守信用。
2019/9/14
50
就,表顺接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 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
2019/9/14
36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没有
是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
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 无 礼。” 就
讲信用
就是
礼貌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时您没到,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结一结: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 白事理、落落大方。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 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 个坚持原则的人。
2.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 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